采桑镇南峪村位于林州市东南方向,现下辖18个党小组,共3210余人,耕地面积1785亩,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民多从事建筑业,大小工队长有50余人,建筑业带动了村中的经济发展。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南峪村的:村名由来、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历史文化、地方特产等介绍

面积

约5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林州市东南8公里

行政区类别

河南省林州市采桑镇南峪村

人口

约3210人

方言

晋语

所属地区

华中,太行山

车牌代码

豫E

行政类别

村级

邮政区码

456572

气候条件

干旱少雨

村名由来

南峪村,因村庄坐落于小平川之南的山谷间而得名。在南峪村之南是山脉,村子正好坐落在山口。村之北是延伸的广阔平坦、适宜种植的土地。传言古时有带兵打仗的将军路过于此,观此地的山势风水,言此地风水极佳,极容易出将相王侯,亦或草寇称王。于是便在此地兴建庙宇来压制这里的“脉气”。除了风水一说,亦有说法,讲将军至此,见土地肥沃,平原广阔,连连称道“此地难遇”。“难遇”“难遇”,最后便谐音成了现在的南峪村。

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南峪村位于林州市市区东南8公里处,毗邻南采桑、下川、棋梧、舜王峪、河北等村。

植物资源

柏树等。

动物资源

野鸡、野兔、蝎子等野生动物,猪、羊、鸡等饲养动物。

矿藏资源

石灰石等。

人口民族

以汉族为主,有王、尚、闫、宋等姓氏。

历史文化

白甘岭上白甘池

在修建红旗渠之前,南峪村十分缺水,包括南峪村在内的附近十几个村庄吃水全靠白甘岭上的白甘池。据了解,白甘池里的池水是由山上的雨水所得,之所以叫白甘池是因为白甘池的池底是有油性的白甘土,能防止池水渗漏。在过去灾害年景吃不饱肚子,很多人来白甘池附近挖白甘土充饥。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修建红旗渠干渠工程需要,将白甘池改为渠道;为了方便白甘岭西舜王峪、大岭沟等四个村群众出行,乡村两级组织人力,将白甘岭斩断,修出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

地方特产

红薯、柿子、桑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