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啸鸫(学名:Myophonus caeruleus),俗名山鸣鸡、乌精、箫声鸫等,大型鹟科啸鸫属鸟类。体长28~35厘米,体重一般136~210克。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不如雄鸟鲜艳。前额基部及眼先近黑,上体全部、头颈两侧、下体自喉至腹均为紫色,各羽先端均具辉亮的淡紫色滴状斑,喉、胸部亮斑常比背、肩部大;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深蓝色;飞羽亦为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外表均缀蓝紫色,腹、后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的微沾紫蓝色。虹膜暗褐色,嘴黄色或黑色,脚黑色。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紫啸鸫的:形态特征、分布栖息、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物种保护、主要价值等介绍

英文名

Blue Whistling Thrush

别名

山呜鸡、乌精、箫声鸫等

拉丁学名

Myophonus caeruleus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亚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至东南亚,南达爪哇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Vertebrata)

鸟纲(Aves)

雀形目(Passeriformes)

亚目

鸣禽(Passeri)

鹟科(Muscicapidae)

啸鸫属(Myophonus)

紫啸鸫

体长

28~35厘米

体重

136~210克

简介

紫啸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亚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至东南亚,南达爪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北部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南部以南地区,西达西藏南部。紫啸鸫主要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地栖性。

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紫啸鸫是一种狩猎鸟,在山地主要捕食昆虫,对于防治山林害虫很有益处。

形态特征

紫啸鸫为大型鸟类,体重一般136~210克,体长28~35厘米,嘴峰约27毫米,雌鸟翼长160~175毫米,雄鸟翼长165~179毫米。嘴强健,黄色或黑色,嘴峰稍曲,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嘴须和鼻须明显;跗跖和趾黑色,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

紫啸鸫成鸟雌雄羽色相似,雌鸟不如雄鸟鲜艳。通体蓝紫色或深蓝色,额基部及眼先近黑,虹膜褐色,上体全部、头颈两侧、下体自喉至腹均为蓝紫色,各羽先端均具有辉亮的淡紫色滴状斑,且滴状斑较大而显著,特别是喉、胸部的滴状斑常比背、肩部的滴状斑大而显著;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深蓝色,小覆羽蓝辉更为显著,中覆羽除西南亚种无白色端斑外,均具有白色或紫白色端斑;下背、两胁和下腹的羽干或羽基均呈白色;飞羽亦为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外表均缓紫蓝色;腹、后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的微沾紫蓝色,腰和下胁有时还掩蔽着一些白羽,均不外露,尾羽纯紫蓝色,内糊黑褐色。

幼鸟似成鸟,下嘴呈黑色或角褐色,但上体无明显的辉蓝色滴状斑,翼上覆羽的先端缀有白点,下体褐色,胸腹杂有白细纹。

紫啸鸫

分布栖息

世界分布

紫啸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亚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至东南亚,南达爪哇。

紫啸鸫

中国分布

紫啸鸫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于河北北部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南部以南地区,西达西藏南部。

栖息环境

紫啸鸫主要栖息于海拔38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溪流沿岸,尤以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多岩的山涧溪流沿岸最常见,地栖性,也见于居民点附近的园林、灌丛及园圃。

亚种分化

紫啸鸫有6个亚种的分化,其中产于中国境内的,计有3个,分别为西藏亚种,西南亚种与指名亚种。

亚种

拉丁学名

特征区分

分布

指名亚种

M. c. caeruleus(Scopoli ,1786)

羽色与西藏亚种相似,虹膜褐色,但嘴为黑色

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外,仅冬季分布于中南半岛。在中国则繁殖于河北、北京等,向南至长江流域、湖北、湖南、广东等,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并在四川中西部、西南部,贵州西北部、西部与西南亚种分布重叠

西藏亚种

M. c. temminckii(Vigors ,1832)

虹膜黑褐色,嘴黄色;中覆羽端斑白色;下背、两胁和下腹的羽干或羽基均呈白色

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地区、印度北部、中国和缅甸。在中国则分布于西藏,冬季见于云南、新疆

西南亚种

M. c. eugensi(Hume ,1873)

虹膜暗褐色,嘴黄色,脚黑色;羽色与西藏亚种相似,但本亚种中覆羽不具白色端斑,下背、下胁及下腹等羽干或羽基不呈白色

世界范围内分布于缅甸、泰国、中国和中南半岛。在中国则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泰国亚种

M. c. crassirostris(Robison ,1910)

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泰国东南部和马来西亚北部

马来亚种

M. c. dichrorhynchus(Salvadori ,1879)

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中部、南部和苏门答腊西部

爪哇亚种

M. c. flavirostris(Horsfield ,1821)

分布于爪哇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紫啸鸫性胆怯,单独或成对活动,善跳跃,多在林下灌丛中、地上觅食或在山区的河岸、溪边觅食,主要跳跃式前进,停歇时喜将尾羽呈扇状散开且上下或左右摆动。主食金龟甲、金花虫、象甲、步行虫、蝗虫和蝽象等昆虫,兼食蚌和蟹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节律行为

紫啸鸫为留鸟或夏候鸟。在中国,紫啸鸫长江以南为留鸟,以北地区繁殖的种群为夏候鸟,秋冬季迁徒到南方越冬。

鸣叫行为

紫啸鸫的叫声为笛音鸣声或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受惊时逃至灌木丛,发出尖厉的惊叫声,告警时发出尖厉高音eer-ee-ee,似燕尾。

生长繁殖

紫啸鸫的繁殖期为5~8月,期间鸣声清扬高亢,有似哨音。繁殖于长江流域至黄河流域以北地区,雌雄鸟共同筑巢,一般营巢于林下灌丛或距地面不高的树上,巢材为苔藓、根(树、草)须、树叶(阔)三大类,巢呈碗状或杯状。

紫啸鸫每巢产卵4~5枚,每日产卵一枚,卵呈灰白色,也有淡绿色,或浅蓝色或黄绿色或淡褐色,杂以浓淡不等的红色细斑点,雌雄亲鸟共同孵卵、育雏,雏鸟晚成,离巢后还需亲鸟喂育。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较丰富,种群数量趋势稳定。

保护等级

2016年,紫啸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

主要价值

紫啸鸫是一种狩猎鸟,在山地主要食昆虫且食量大,对于防治山林害虫很有益处,是森林益鸟。此外,该鸟羽色鲜艳,容易饲养,可作笼鸟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