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金龙(?~公元484年),字荣则,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北魏时期大臣,琅琊贞王司马楚之之子。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司马金龙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家世背景、人物关系、人物评价、墓葬信息、艺术形象等介绍

荣则

谥号

康王

封号

琅琊王

身份

大臣

所处时代

北魏时期

出生地

河内郡温县

去世时间

公元484年

陵墓

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

主要官职

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吏部尚书

父亲

司马楚之

母亲

河内公主

钦文姬辰

继室

沮渠氏

兄弟

司马宝胤、司马跃

司马延宗、司马纂、司马悦、司马徽亮

简介

司马金龙早年以中书学生的身份,被召进官府任职,官职为中散大夫,在太安二年(公元456年)至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之间,被文成帝拓跋濬擢升为太子侍讲,为幼年的拓跋弘讲解知识,陪其读书。司马金龙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琅琊王爵位,曾担任过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征拜为吏部尚书。公元420年,刘宋王朝取代了东晋王朝,东晋宗室成员司马楚之也因此投靠了北魏王朝。司马楚之多次与刘宋军队交战,履获功勋。司马金龙因没有其父司马楚之驰骋疆场的能力,一生未立军功,但是他继承了父亲的复国执念。

司马金龙的第一夫人是鲜卑民族的钦文姬辰,延兴四年(474),钦文姬辰去世,不久后司马金龙续娶沮渠牧犍的女儿为妻。司马金龙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钦文姬辰所生的司马延宗、司马纂、司马悦以及沮渠氏所生的司马徽亮。司马金龙于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去世,朝廷追授他为大将军、羽真、司空公、冀州刺史,谥号为康王。司马金龙去世后被葬在山西省大同市东南的石家寨村。直到1965年,司马金龙夫妇墓才被发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北魏时期,投靠鲜卑政权的司马楚之与鲜卑贵族通婚,娶王女河内公主为妻,生下了汉鲜混血的幼子司马金龙。司马金龙,字荣则,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年少时的司马金龙,就展现出了父亲的风范。早年以中书学生的身份,被召进官府任职,官职为中散大夫,此官职为内廷官,无员限,直宿禁中,在皇帝平时、出巡和出征时皆伴于左右,以文武医卜之技侍奉皇帝。

任职经历

在太安二年(公元456年)至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之间,司马金龙被文成帝拓跋濬擢升为太子侍讲,为尚处幼年的拓跋弘讲解知识,陪其读书。司马金龙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琅琊王爵位,曾担任过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征拜为吏部尚书。

婚配经历

司马金龙的第一夫人是鲜卑民族的钦文姬辰。钦文姬辰是太尉陇西王源贺的女儿,也就是鲜卑乞伏文照(昭)王(直懃贺豆跋之岳父)之外孙女。司马金龙与钦文姬辰生下司马延宗、司马纂和司马悦这三个儿子。延兴四年(公元474),司马金龙的第一任夫人钦文姬辰去世后不久,司马金龙续娶沮渠牧犍的女儿沮渠氏为妻,生下了司马徽亮。沮渠氏属匈奴,十六国至北魏前期曾在河西建立了北凉政权,沮渠牧犍即第二代北凉国王。

逝世

司马金龙于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去世,朝廷追授司马金龙为大将军、羽真、司空公、冀州刺史、谥号为康王,并赠送一千匹丝绢。

家世背景

司马金龙的父亲名叫司马楚之,他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馗的第八代世孙,东晋益州刺史司马荣期之子。公元5世纪初,东晋政权面临权臣的篡夺。公元420年,刘裕取代司马氏建立了刘宋王朝,历史进入南朝时期。就在东晋亡国前一年的公元419年,东晋宗室成员司马楚之从江南逃到平城(今大同),投靠了北魏王朝。北魏明元帝末年,都督奚斤攻取河南郡、颍川郡和东郡(今河南省洛阳市、许昌市、安阳市周边)等地,楚之遣使归附,被明元帝拓跋嗣授予荆州刺史。太武帝即位不久,将其召入朝中,拜南安大将军,封琅琊王。司马楚之多次与刘宋军队交战,履获功勋。之后,他又随太武帝拓跋焘讨伐北凉、远征柔然,立下赫赫军功,被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和平五年(公元464年),司马楚之去世,文成帝拓跋濬极为悼念怜惜,给予司马楚之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等哀荣,谥号为贞王,将其葬于北魏帝陵。

人物关系

人物姓名

关系

说明

司马馗

先祖

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太常卿

司马荣期

祖父

东晋梁益二州刺史

司马楚之

父亲

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琅琊贞王

河内公主

母亲

太尉陇西王源贺的女儿

司马宝胤

哥哥

中书博士、雁门太守

司马跃

弟弟

字宝龙。云中镇将、朔州刺史、假安北将军,河内公

钦文姬辰

第一任妻子

太尉凉州源贺之女,死后与司马金龙合葬

沮渠氏

第二任妻子

北凉皇帝沮渠牧犍的女儿,武威公主

司马延宗

长子

钦文姬辰所生

司马纂

次子

钦文姬辰所生,字茂宗,历司州治中、别驾,河内邑中正。永平元年卒。赠镇远将军、南青州刺史,谥曰肃

司马悦

第三子

钦文姬辰所生,字庆宗。自司空司马出为立节将军、建兴太守转宁朔将军、司州别驾。迁太子左卫率,河北太守

司马徽亮

第四子

沮渠氏所生,有宠于文明太后,袭爵琅琊王

人物评价

诸司马以乱亡归命,楚之最可称乎。其余碌碌,未足论也。而以往代遗绪,并当位遇,可谓幸矣。——(《北史》唐·李延寿评)

墓葬信息

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南约65公里的石家寨村西南方,1965年当地村民打井时偶然发现,文物部门随即对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66年,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是一座大型砖砌多室墓,坐北朝南,由前室、后室和耳室构成,南北总长达45.6米。三个墓室均有甬道相通,平面均呈正方形,四壁略向外弧,四壁上部逐渐内收,成四角攒尖顶。

司马金龙夫妇墓中共出土了墓志3方,两方为司马金龙墓志,另一方是司马金龙第一夫人钦文姬辰的墓铭。此外还出土了各类文物450件左右,有大量的釉陶俑群。其中有镇墓兽、镇墓武士俑;有由导骑俑、骑马仪仗俑、甲骑具装俑、侍从俑、甲胄步卒俑、步行仪仗俑组成的大型出行仪仗俑阵;有男女侍俑、女乐俑、胡俑、庖厨俑、牵驼俑及马、骆驼、猪、狗、羊、鸡等动物模型。此外还有漆画木板、石雕柱座、石雕床、青瓷唾盂、铁马镫、灰陶罐、釉陶壶、石砚、石灯、珠饰、彩绘木车、木雕兽头等文物。

司空琅琊康王墓表

该墓志题为“墓表”,镶嵌在墓门券顶上部,呈碑形,通高64.2厘米,宽14.4厘米。墓表保留了早期墓志中多见的碑的形式,与北魏迁洛以后盛行的方形带盖墓志有很大差异。

司马金龙墓志铭

同样是碑形,出土于后室角道南端东侧,通高71厘米,宽56厘米,志文内容与“墓表”基本相同。

司马金龙

司马金龙第一夫人钦文姬辰墓铭

出土于后室甬道南端东侧,近方形,长30厘米、宽28厘米。两面刻字。

北魏司马金龙漆屏风画

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共出土了五块木质漆画板“北魏司马金龙漆屏风画”。该屏风画的1:1复制品在大同博物馆展厅内展出,它是大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囯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漆画屏风正面绘画表现内容均取材于西汉刘向所作《列女传》,例如“有虞二妃”娥皇、女英,“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似,“班女婕妤”的故事;屏风背面绘画则多为《孝子传》里诸如李充、卫灵公夫人、蔡人妻等事迹的呈现。

司马金龙

艺术形象

大同博物馆通过对司马金龙墓的出土文物的重新整理,还原了许多比较完整、可以明确辨清身份的陶俑,发现了牵驼俑等新的俑类,并成功粘接两件毡帐。司马金龙墓的出土文物是研究北魏物质文化史的第一手资料。亦是中国美术史研究以及北朝葬俗研究的重要资料。为北魏物质文化史及民族融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2022年,民族服饰博物馆六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学校美术学院开设的“中国古代服装复原研究与实践”课程,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了北魏时期司马金龙夫妇复原研究。

司马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