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店村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北边陲的古井镇,是被誉为安徽第一镇的古井镇政府所在地。该村是全国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酒厂的所在地。现在的减店村由怀岗、王各、减店三个村合并而成,拥有近6000人的人口。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减店村的:村庄简介、发展、基础设施、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村务公开、发展重点等介绍

别名

古井镇

著名景点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电话区号

0558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亳州市谯城区西北边陲古井镇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驻地

古井镇

人口

6000人

邮政区码

236826

车牌代码

皖S

外文名

Jiandian

机场

亳州机场

火车站

亳州站

所属地区

亳州市

特色产业

茶叶及橡胶产业

行政类别

亳州市古井镇

耕地总面积

233亩

村庄简介

生产全国八大名酒的古井酒厂也坐落在该村,现在的减店村由怀岗、王各、减店三个村合并而成了近6000人的大村。

发展

2007年并村后新班子上任,第一板斧就是制定了年度岗位责任目标,把一年之内村里要做工作一一列举出来,让群众感觉到有盼头,有奔头,责任到人,并在全村公示,让干部感觉到有压力,有动力。第二板斧就是盘活集体资产,村集体有一处房产,虽然年租金4000多元,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每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3000多元,等于一处房产在那里闲置着,怎样才能发挥出这处房产的最大效益呢?决定拍卖这处房产,通过公开拍卖,卖了35万元。村委会把这部分资金入股到发展前景好的小酒厂,每年分红就能够分到4万多块钱。第三把斧就是把劳务队,装卸队,基建队全部收为村里。早在十几年前,减店村依托古井酒厂,成立了劳务队,装卸队和基建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建队一直被私人承包,村民只能够拿到很少的。村委会重新把基建队收回村里直管,并积极与古井酒厂联系业务,现在仅这个基建队每年就可以为村集体带来近60万元的收入,古井酒厂每年产出大量的酒糟,作为垃圾堆在厂里,村委会带领劳务队清运、晒干,加工成饲料进行出售,每年又为村集体增加近20万元的收入,到2009年底,减店村的集体经济积累预计可达600万元。

减店村进一步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更是要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村民共享,真正建设成一个文明,和谐的减店村。2007年村里投入资金20万元,全年就修通了全村3.8公里的水泥路。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一业兴带来百业旺,如今的减店村百业兴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里投40万元,建成及党员活动室、老年俱乐部,和村文化室为一体的文化场所,投资35万元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设立的大学生奖励基金,对每一个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奖励,对计划生育二女户,每年补助500元,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为村民代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评选“十佳少年”,“十佳好儿媳”一项项重大举措,都让村民乐的合不拢嘴。一件件好事都甜到了村民心里,件件实事都乐到了群众的梦香里。荣誉总是垂青于敬业奉献者,在崔玉珍的带领下,减店村各项殊荣接踵而来,先后荣获省“五个好村支部标兵”,市“五个好村支部标兵”, “安徽省敬老模范村”。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基本实现水、电、路、电话四通。全村有11户通自来水。有1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8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8.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6辆。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1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37万元,占总收入的54%;畜牧业收入5.02万元,占总收入的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6头,肉牛0头);渔业收入0.14万元,占总收入的0.4%;林业收入8.79万元,占总收入的24%;第二、三产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3.6%。农民人均纯收入3301元,农民收入以野生菌等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野生菌,主要销售往本市。2008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咖啡橡胶产业,无专业合作组织。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1户,人口48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3人。其中农业人口48人,劳动力24人。该村以 汉 族为主,其中汉族41人,基诺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8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8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干坝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大渡岗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0.00公里,距离中学28.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人,其中小学生3人,中学生1人。

村务公开

该村党员总数1人,党员中男1人。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20.8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本年无筹资筹劳。年末集体总收入0.21万元,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33亩(其中:田124亩,地109亩),人均耕地4.8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789.5亩,其他面积344.00亩等资源。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交通晴通雨阻,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公共厕所,没有路灯,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粮食单产低。集体没有经济实体,没有文体设施没有垃圾处理场地,村内没有排水沟渠设施等。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茶叶及橡胶产业。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3301元有时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