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在10个领域开展基础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研究,分别为恒星大气物理学;恒星、恒星系统和星际介质的物理学和演化的理论问题;对不稳定恒星的研究;引力恒星和行星系统物理学;系外行星研究;天文学研究的数据支持(天文学数据库);天体测量、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人造和自然天体的观测方法;空间研究,对空间项目的地面支持;小行星和彗星危险的问题。
截止2024年1月16日,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官网显示,该研究所由12个部门和两个小组组成。
历史沿革
苏联科学院天文委员会成立于1936年12月20日,主要任务是协调科学院和其他组织的天文机构在苏联进行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委员会逐渐从一个纯粹的协调机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机构。1990年12月11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做出决议(第1327号决议),将这个委员会转变为苏联科学院天文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根据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主席1991年11月21日第228号“关于俄罗斯科学院组织”的法令,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成为了俄罗斯科学院的一部分,也就是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学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根据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2007年12月18日第274号决议,这个研究所的名称变更为俄罗斯科学院天文研究所。2011年12月13日,根据RAS 主席团第262号决议,对研究所的类型和名称进行了更改,从俄罗斯科学院天文研究所更名为俄罗斯科学院联邦国家预算科学研究所天文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根据2013年9月27日第253-FL号“关于俄罗斯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重组和俄罗斯联邦某些立法法案修正案”的联邦法律,以及2013年12月30日第2591-p号俄罗斯联邦政府令,被移交给联邦科学组织机构(俄罗斯FASO)。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2018年5月30日第1055-R号命令,以前隶属于联邦科学组织局(FASO)的INASAN现在归科学和高等教育部(Minobrnauki)管辖。
机构业务
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在10个领域开展基础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研究,分别为恒星大气物理学;恒星、恒星系统和星际介质的物理学和演化的理论问题;对不稳定恒星的研究;引力恒星和行星系统物理学;系外行星研究;天文学研究的数据支持(天文学数据库);天体测量、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人造和自然天体的观测方法;空间研究,对空间项目的地面支持;小行星和彗星危险的问题。
机构规模
部门
部门名称 | 相关领导 | 职务 |
恒星物理和演化系 | 拉斯教授德米特里·维贝 | 系主任 |
恒星光谱学和非稳态恒星系 | 马洪基纳 柳德米拉岛 | 系主任 |
变星组 | 萨摩斯·尼古拉·n | 组组长 |
恒星系统物理系 | 马尔科夫·奥列格·于 | 系主任 |
恒星和行星系统物理组 | 波利琴科·尤金五世) | 组长 |
天文数据中心 | Dluzhnveskaya Olga | 组长 |
太阳系研究系 | 谢马托维奇·瓦列里一世 | 系主任 |
空间天体测量组 | 雷克洛娃·刘烨五世) | 组组长 |
空间地球动力学组 | 库津·谢尔盖·p | 组长 |
G学习小组关于行星大气 | 谢马托维奇五世 | 首席全博士 |
实验天文系 | 萨奇科夫·米恰伊尔) | 系主任 |
Zvenigorod天文台 | 巴拉巴诺夫·谢尔盖一世 | 系主任 |
参考资料
小组
小组名称 | 相关领导 | 职务 |
IT组 | Kaygorodov P . | 组长 |
教育团体 | 楚皮纳·娜塔莉亚诉 | 组长 |
参考资料
学术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的学术研究对应于第二“物理科学”,第16小节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空间调查的现代问题,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月球和恒星调查、太阳和日地关系、系外行星调查和寻找地外文明、空间天文学和空间研究方法和仪器的开发、国家科学院2013-2020年基础研究方案的基础调查和应用任务的坐标时间规定。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16日,俄罗斯科学院实用天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尼古拉·热列兹诺夫表示,日本上空发现的“火球”首先是在大气层中燃尽的小陨石。日本社交网络用户们在讨论周一早上飞过的明亮的“火球”,不同地方都看到了这种现象,基本上在日本的东部和东北部。热列兹诺夫说:“首先,一个小陨石飞过,它们在大气层中燃尽,只留下了发光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