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星链,是中国建设的卫星互联网发射计划。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商业卫星数字化“灯塔工厂”和卫星运营服务平台,以全球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运营为抓手,带动卫星及部组件研发制造、通导遥终端与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和卫星运维、行业应用与增值服务等集群发展。到2029年发射卫星数量将达1300颗,到2035年完成1.3万颗卫星发射。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G60星链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未来发展、重要意义等介绍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简介

2015年,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将卫星送入低轨道。到2025年年底前,长光卫星在轨卫星数量将增至300颗。2021年11月26日,“G60星链”产业基地启航仪式在松江区举行。2023年7月,上海证实成立了“G60星链”卫星互联网项目,计划超1.2万颗卫星送入轨道;同月,松江打造低轨宽频全球多媒体卫星“G60星链”,实验卫星完成发射并成功组网。同年12月中旬,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将包括商业卫星在内的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上半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计划发射首颗卫星,到2029年发射卫星数量将达1300颗,到2035年完成1.3万颗卫星发射。

2024年1月10日,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称,中国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球。

基本情况

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将建设数字化卫星制造工厂、卫星在轨测运控中心和卫星互联网运营中心。其中,卫星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达到300颗/年,单星成本将下降35%。

发展历程

背景信息

截至2024年1月,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备着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入轨精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在商业航天发展黄金机遇的助推下,并实现卫星互联网的组网。

历史沿革

2015年,得到吉林省政府支持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始将卫星送入低轨道。到2025年年底前,长光卫星在轨卫星数量将增至300颗。

2021年4月成立的中国星网最先布局,以“GW”为代号申报了两个低轨卫星星座,共计12992颗卫星,分布在距地面590公里至1145公里的低轨轨道,频段为37.5GHz—42.5 GHz及47.2GHz—51.4GHz。

2021年11月26日,“G60星链”产业基地启航仪式在松江区举行。项目由松江区、联和投资、临港集团三方共同打造。

G60星链

2023年7月,上海证实成立了“G60星链”卫星互联网项目,计划超1.2万颗卫星送入轨道。生产卫星的工厂已经开始运转,设计产能约300颗/年。另有约1000颗卫星将由私营企业银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送入近地轨道。

2023年7月25日,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松江打造低轨宽频全球多媒体卫星“G60星链”,实验卫星完成发射并成功组网,一期将实施1296颗,未来将实现一万两千多颗卫星的组网,是G60星链计划首次公开发星规模。

2023年12月中旬,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将包括商业卫星在内的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上半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计划发射首颗卫星,到2029年发射卫星数量将达1300颗,到2035年完成1.3万颗卫星发射。

2024年1月10日,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称,中国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球。

关键技术

卫星互联网由空间段、地面段与用户段组成。空间段卫星制造分为通信载荷与平台制造,其中载荷是实现卫星功能的主体,包括转发器分系统(分透明转发TP和星上处理OBP两种体制)与天线分系统(由上下变频、滤波、自动增益控制等组成);平台是载荷的载体,包括供电/姿轨控/数据管理/遥测/结构/热控/推进7个分系统。

未来发展

卫星星座的大批量发射一般都在实验星完成发射后的1-2年内进行,中国低轨卫星星座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的市场空间或达千亿,中国版星链计划已申请1.3万颗卫星,中国开启卫星布局。卫星互联网已经被列入新基建措施重点支持的项目,从人工智能视角来看,卫星互联网是算力技术设施的核心环节之一。

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受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中国通过设立星网公司统筹建设,推动产业链成熟。随着星网星座与G60星链共同拉开建设大幕,中国卫星互联网处于腾飞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