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五大地毯路系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土壤干燥,土种羊毛既粗又白,物理性能极好,织出的地毯具有刚劲、弹性和拉力强、光泽度佳等特点。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的:历史沿革、分布地区、技艺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相关项目、价值与影响、传承保护、相关合集等介绍

性质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人物

刘赋国

代表作品

2M×3M仿古地毯、“飞马牌”100道仿古地毯

简介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兴起于清代乾隆初年,至20世纪40年代,阿拉善左旗定远营共有地毯作坊二十多家,他们织出的地毯享誉内蒙古和全国各地,截至2024年,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2008年6月,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阿拉善左旗文化馆评估合格。

历史沿革

中国以羊毛线编织地毯约始于新石器时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和民丰县汉墓出土的双股羊毛线栽绒地毯来看,东汉时期地毯编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宫廷和富豪宅第均铺设地毯。元代,受蒙古族生活方式影响,宫廷设置剪毛花毯作坊等。明清两代,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地毯织造得到迅速发展。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兴起于清代乾隆初年,至20世纪40年代,阿拉善左旗定远营共有地毯作坊二十多家,他们织出的地毯享誉内蒙古和全国各地,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3年5月19日,全旗有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等自治区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12项,有与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等项目相关的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共12个。

2023年9月25日,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在赤峰市开幕,国家级非遗项目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受邀参加“内蒙古非遗文化展”。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阿拉善左旗文化馆评估合格。

分布地区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的分布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地处漠北。

技艺特点

制作工艺

阿拉善左旗地处漠北,土壤干燥,土种羊毛既粗又白,物理性能极好,织出的地毯具有刚劲、弹性和拉力强、光泽度佳等特点。阿拉善左旗地毯织造技艺复杂,从设计到完成,要经过构思设计、织造、平、剪、洗、造旧等工艺环节。其代表性产品“三蓝”(三种不同深浅的蓝色)仿古地毯以苍天和厚土的蓝、黄为主色调,沿用民间流传数千年的结扣工艺,仿宫廷图案精心织造。这种仿古地毯的出现与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和崇尚蓝色的心理密切相关。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

技艺风格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的织造技艺包括设计、织造、平活、剪片(用剪刀将平面图案剪成立体状)、洗毯、整理等环节。织毯的羊毛线有的仍采用古代植物染料加以印染。中国地毯不仅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用品,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地毯的图案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刺绣、织锦、瓷器等图案的特点,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地毯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织出的地毯具有弹性好,拉力强,富有光泽感。

代表人物及作品

刘赋国,男,汉族,1943年7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曾获国家轻工业部授予的特殊贡献奖,“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承人展示奖”获得者。从事仿古地毯织作近50年。熟练掌握阿拉善仿古地毯的全部技艺,从图纸的绘制到地毯的每一道制作程序严格按照规范工艺进行,所制作出的地毯雅俗共赏,具有较高的市场和艺术价值,适合用于艺术收藏以及居家装饰。1967年与其他艺人共同创作完成了徐悲鸿大师作品“八骏图”挂毯,此作品现在在北京美术馆展览并收藏。1990年参与制作的2M×3M仿古地毯获轻工部百花奖。与人合作的“飞马牌”100道仿古地毯荣获全区日用工业品民族用品及出口商品展销会“金杯奖”。1998年开始,无偿的将设计、制图、织毯、平货等织毯技艺进行传承与推广。为保存与发展此项目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

阿拉善地毯图案题材极为丰富,最多见的有龙、凤、八仙,文房四宝和云纹、回纹、万图案等各种吉祥图案,寓典淳朴、祈盼吉祥。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拉善地毯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其中的代表作《山水牡丹》《海水朝阳》《满地金砖》《鹿鹤同春》《九龙抱柱》等,都是国内地毯中的精品。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宁夏回族自治区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如皋丝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天水丝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四川省阆中市T./R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新GV ,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北京市

参考资料

价值与影响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赋国于1967年与其他艺人共同创作完成了徐悲鸿大师作品“八骏图”挂毯,此作品现在在北京美术馆展览并收藏。1990年参与制作的2M×3M仿古地毯获轻工部百花奖。与人合作的“飞马牌”100道仿古地毯荣获全区日用工业品民族用品及出口商品展销会“金杯奖”。

2023年5月19日,全旗有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等自治区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12项,有与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等项目相关的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共12个。阿拉善右旗民族工艺地毯有限公司的“纯手工羊毛地毯、挂毯”被认证评审为2021年度“内蒙古礼物”。

传承保护

2008年6月,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3年9月25日,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在赤峰市开幕,国家级非遗项目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受邀参加“内蒙古非遗文化展”。内蒙古自治区级传承人现场展示地毯织造技艺。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阿拉善左旗文化馆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