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14年,张春晖与谢小雷、李侠创作的论文作品《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工艺中水分迁移规律》在《农业工程学报》上发表。2015年,他与谢小雷、贾伟创作的论文作品《连续式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设备的研制与试验》在《农业工程学报》上发表。2017年底,张春晖到西藏林芝调研藏区特色肉制品加工现状。2018年初,张春晖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发了藏猪冷鲜肉亚过冷保鲜技术,亚过冷温度贮藏藏猪肉可实现164天内仍符合一级鲜肉标准。2022年11月,张春晖参加2022肉类食品营养加工新技术与品质提升交流研讨会。2023年4月6日,张春晖参加在人民日报社召开的乡村振兴与地域美食产业化研讨会暨中食协·食品产业集群共建加速器发布会。2024年3月21日,张春晖就“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表明了个人观点。
张春晖曾获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成果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2001年,张春晖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至2008年在博士后与企业工作阶段,2009年进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从事肉品加工品质形成与控制技术、中式肉制品工程化加工技术、畜禽屠宰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及发酵肉制品加工技术等研究工作。2014年,张春晖与谢小雷、李侠创作的论文作品《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工艺中水分迁移规律》在《农业工程学报》上发表。2015年,他与谢小雷、贾伟创作的论文作品《连续式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设备的研制与试验》在《农业工程学报》上发表。
2016年10月,泰和县乌鸡产业办找张春晖,希望他能帮助泰和县解决这个问题,重塑泰和乌鸡品牌。2017年底,张春晖到西藏林芝调研藏区特色肉制品加工现状。2018年初,张春晖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了藏猪的品质分析,通过2年的潜心研究,开发了藏猪冷鲜肉亚过冷保鲜技术,亚过冷温度贮藏藏猪肉可实现164天内仍符合一级鲜肉标准。
2022年11月24日至26日,张春晖参加2022肉类食品营养加工新技术与品质提升交流研讨会,并担任演讲嘉宾。同年12月,投促中心联合高新区农业农村中心接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张春晖等一行,宣传介绍高新区齐鲁预制菜科创产业园情况,并围绕预制菜智能设备制造等进行洽谈交流。2023年4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畜产加工研究室副主任张春晖参加在人民日报社召开的乡村振兴与地域美食产业化研讨会暨中食协·食品产业集群共建加速器发布会。

2023年5月29日,应科技处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学院)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春晖研究员作了题为“预制菜工业转换的技术路径”的学术报告。2024年3月21日,张春晖就“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表示,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有助于提高生产企业“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发展,打消市场疑虑,落实预制菜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
研究方向
张春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式肉制品品质形成与控制:宰后肌肉蛋白-水分互作与水分迁移机制;生猪、肉鸡屠宰应激控制、预冷损耗控制、冷鲜肉亚冻结贮藏保鲜与静电场辅助冻结解冻等减损提质技术。中式肉制品定量卤制技术:中式肉制品风味发育与形成机制;酱卤肉制品定量卤制理论与技术体系;原料肉品质控制、定量卤制与风味保真、脱水干燥等技术与装备。
张春晖的研究方向还包括畜禽骨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骨蛋白肽、骨多糖消化、吸收、运转机制与生物效应;工业化开发骨素调味料、骨脂、骨糖、高溶解性肽钙、糖钙、超微骨粉等系列营养功能骨源食品;可食性骨营养组分选择性同步提取、高效分离、全组分高值加工技术与装备。
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9月,张春晖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6名,已毕业28名。
人物成就
综述
截至2019年9月,张春晖主持、参加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课题10余项,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SCI/EI 50余篇),主编著作7部,授权专利80余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件),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1项,团体标准2项。
论文
发表时间 | 作品名称 | 发表平台 | 作者 |
2020年 | 《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法制备速溶牦牛骨粉及其理化特性》 | 《农业工程学报》北大核心CSTPCDEI2020年4期 | 秦晓洁、沈青山、张春晖 |
2018年 | 《超滤-反渗透组合膜分离偶联真空浓缩鸡骨素中试》 | 《农业工程学报》北大核心CSTPCDEI2018年6期 | 沈青山、李侠、张春晖 |
2016年 | 《高氧气调包装对不同品种冷却猪肉贮藏品质及持水性的影响》 | 《农业工程学报》北大核心CSTPCDEI2016年2期 | 李侠、李银、张春晖 |
2016年 | 《电子束辐照对充氮包装冷鲜牛肉品质的影响》 | 《食品科学》北大核心CSTPCDEI2016年18期 | 程述震、张春晖、张洁 |
2015年 | 《不同干燥方式对牛肉干物性特性的影响》 | 《农业工程学报》北大核心CSTPCDEI2015年z1期 | 谢小雷、李侠、张春晖 |
2015年 | 《连续式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设备的研制与试验》 | 《农业工程学报》北大核心CSTPCDEI2015年6期 | 谢小雷、张春晖、贾伟 |
2014年 | 《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工艺中水分迁移规律》 | 《农业工程学报》北大核心CSTPCDEI2014年14期 | 谢小雷、李侠、张春晖 |
参考资料
课题
名称 | 时间 |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西式培根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及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畜禽宰后减损、分级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03083)” | 2013-2017 |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D0400200)子课题“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品质调控机制研究” | 2016-2020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1797)“宰后蛋白氧化介导的水分迁移机制研究” | 2014-2017 |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787)“冷却肉贮藏过程中蛋白氧化介导的肌肉水分态变机制” | 2016-2019 |
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KY201401005)“中国-阿根廷食品科学技术中心(阿根廷) | 2014-2016 |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6A01001)课题“新疆民族风味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2016-2020 |
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9月参考资料来源
标准
标准名称 | 编号 |
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骨粉加工技术规程” | NY/T 2965-2016 |
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骨素” | NY/T 2778-2015 |
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骨素加工技术规范” | NY/T2653-2014 |
团体标准“河间驴肉火烧” | T/CAAPP 005-2018 |
团体标准“河间驴肉火烧加工技术规范” | T/CAAPP 006-2018 |
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9月参考资料来源
著作
作者 | 名称 | 出版社 | 时间 |
张春晖 | 《泰和乌鸡》 | 科学出版社 | 2019年 |
张春晖 | 《酱卤肉制品新型加工技术》 | 科学出版社 | 2017年 |
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9月参考资料来源
专利
专利类型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国际发明专利 | “一种中式酱卤肉制品定量卤制加工方法” | - |
国际发明专利 | “一种牦牛骨胶原软骨素复合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 - |
发明专利 | “一种定量卤制专用调味料的制作方法” | ZL 201310495025.9 |
发明专利 | “一种鸡肉风味汤料的制备方法” | ZL201310656965.1 |
发明专利 | “一种肉制品的干燥方法” | ZL 201310339931.X |
发明专利 | “一种定量卤制肉制品的自源性原位増味方法” | ZL 20151089086.1 |
发明专利 | “一种定量卤制肉制品的原位美拉德风味增益方法” | ZL 201510188182.4 |
发明专利 | “一种生鲜肉亚过冷保鲜方法” | ZL 201410829989.7 |
发明专利 | “一种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肉质的鉴别方法” | ZL 201410319174.4 |
发明专利 | “一种土猪和长白猪肉质的鉴别方法” | ZL 201410317777.0 |
发明专利 | “一种降低生猪胴体损耗的方法” | ZL 201410057907. |
发明专利 | “一种挂松肉粒及其制备方法” | ZL 201410617325.4 |
发明专利 | “基于u-calpain活性判断肌肉最佳成熟度的方法” | ZL 201611051518.3 |
发明专利 | “一种肉制品干燥装置” | ZL 201410242516.7 |
发明专利 | “一种鸡骨联产胶原蛋白活性肽及风味基料的方法” | ZL 201410268597.8 |
发明专利 | “一种猪胆汁中胆红素与胆汁酸的联产工艺” | ZL 201410241948.6 |
发明专利 | “肉制品定量卤制生产线” | ZL 201610135860.5 |
发明专利 | “一种鸡骨蛋白凝胶、高汤与骨钙粉联产的方法” | ZL 201510777399.9 |
发明专利 | “一种牛骨抽提物联产牛骨油、牛骨素与牛骨风味调味料的方法” | ZL 201210166833.6 |
发明专利 | “一种用于鱼骨素提取酶解和美拉德反应的联产装置” | ZL 201410398254.3 |
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9月参考资料来源
社会任职
任职机构 | 担任职务 |
中式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 | 首席科学家、传统食品与装备研究室主任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农科英才” |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生化及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 | 秘书长 |
南省预制菜产业协会 | 科学家顾问 |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 | 第六届各省市理事 |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2019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成果奖获奖2019年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2018年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2017年2016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奖2016年参考资料来源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明确了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表示,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有助于提高生产企业“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发展,打消市场疑虑,落实预制菜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生产许可管理,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张春晖认为,这一规定将预制菜与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进行了边界划分,有助于防范“预制菜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带来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