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热贡六月会是藏族和土族群众中盛行的一项重要的祭祀和表演活动。每年在农历六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之间举行,涵盖了中国青海同仁县内五十多个村庄。这一传统文化节庆独特地将祭祀方式融入其中,在整个藏区享有独特性。热贡六月会的起源有两种相关的传说,一种传说与唐蕃关系密切,强调了和解与庆和平;另一种传说则与元朝军务和农业有关,强调了祈求安康与丰收。
在2006年5月20日,青海省同仁县正式向中国国务院提出申报热贡六月会,随后经国务院批准,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X-43。
历史背景
热贡六月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种相关的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描述了唐蕃和解的历史背景。据传,当地的吐蕃将军在唐蕃和解时,为了庆祝和平的到来,选择在每年农历六月十六至二十五日这段时间,向当地的守护神进行虔诚的叩拜,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这个隆重的仪式逐渐演变为如今的热贡六月会,这种传说强调了热贡六月会作为和平与和解的象征。
另一种传说则涉及元末明初时期的传说,元朝时期一支由蒙古族和汉族混编的军队在隆务河谷接受了明朝的招安,随后解甲从事农耕。为了庆祝和平的到来以及祈求消灾避难、人寿安康、粮食丰收,这支军队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典活动。这一仪式逐渐演变为热贡六月会,成为了当地重要的传统文化节庆,这种传说故事突显了热贡六月会作为庆祝和平与繁荣的活动。热贡六月会原始风味极为浓厚,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历史。
民俗表演
每到农历六月十七,热贡六月会祭祀活动在一个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庄拉开序幕;而后,在隆务河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庄相继展开。各村祭祀活动的天数不尽相同,长则五天,短则两天。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钎、上背钎、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

请神仪式
热贡六月会在开始前的一天,进行了“请神仪式”。在拉哇(藏语,神人的意思)的带领下,村庄的众男性前往村里的拉康(藏语,神庙的意思),将放置有村庄保护神的唐卡或雕塑的神轿扛出来。随后,人们走村串户,为村民祈福驱灾,为村庄祈求吉祥平安。热贡六月会中各个村子的神轿供奉的神灵各异,既有藏区的山神如阿米夏琼、阿米玛沁,也包括汉地的二郎神、文昌帝君等,融合多种民族和宗教元素,呈现出热贡地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拉则祭
庆典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清晨进行“拉则祭”。村庄的男子盛装列队,敲锣打鼓,前往村子后山的拉则地点。在半山坡的拉则处,人们煨起桑木,用桑烟净化木制的箭和矛。为了预示吉祥,将羊毛缠绕在箭的顶端,抹上酥油。然后,将已损坏的拉则取出,插入新的拉则,将装有羊毛的桦树枝插入缝隙。这一步骤体现了拉则与藏族崇拜、尚武的民族精神、历史和军事文化的紧密联系。
煨桑祭
接下来是“煨桑祭”。在前往会场的小路上,人们不断前来献供品,加入煨桑池中。供品多种多样,如苍翠的柏树枝、酥油、青稞炒面、糖果、白酒等,为神祇奉献。这些供品迅速堆积成小山,为神祇的享用铺设了丰盛的餐宴。“歌舞祭”是热贡六月会从头到尾贯穿的庆典表演环节。主要分为“拉什则”(神舞)、“勒什则”(龙舞)和“莫什则”(军舞)三大类。在舞蹈前,拉哇会念经、祷告请神,人们恭敬地煨桑拜神。每种舞蹈都代表一道赏心悦目的供品,通过舞蹈和音乐的伴奏,献给众神。舞蹈中穿插了煨桑、献供品、幽默小品表演、插口扦、插背扦、开红山等多种活动,呈现出丰富的庆典内容。
血祭
最后,庆典达到高潮的是“血祭”环节,表达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崇敬。在插口钎、插背钎和开红山三种血祭中,人们用自己的身体进行祭祀,通过自己的血液,表达最崇高的虔诚。这些活动都是用来解读民族生活历史的形象资料。
插口钎
插口钎是拉哇为自愿的少年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钎,也称为“锁口”,意为防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只见拉哇拿起一支钢钎从酒中挥舞而过,转瞬间钢钎就已插入少年的脸颊。单是看图片,都忍不住下意识地发出“嘶”的吸气声。但纵观上钎的少年,个个神情坦然,毫无痛苦之感。

插背钎
相比口钎,背钎的数量是翻倍的,10~20根钢钎齐齐扎在背脊上。拉哇用手指捏起少年肩背的皮肤,一支支钢钎迅速扎入,不多会儿,一排整齐的钢钎便挂在少年稚嫩的肩背上。当少年起舞,钢钎也随之舞动。

开红山
开红山是拉哇的重头戏。用刀划破头皮,将顺流而下的鲜血撒向大地,虔诚的人们用这种古老的祭天方式,向守护神奉献自己的肉体和鲜血,以求平安、康健。

活动意义
文化意义
热贡六月会是一个供奉山神的节日,特色在于其在敬神的庙宇中举行,而非在供佛的寺院中。根据传说,备受尊敬的大型山神在这一天前来庄子作客,主人必须以热情好客之道款待山神。只有当山神感到满意和高兴,才能保佑村庄的吉祥平安。正式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所有男子和年轻未婚的少女,而其他人则作为观赏者参与。
在这一节日活动中,村庄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庄内的法师担任主持者的角色。长者代表民意,法师则扮演上承民愿、传递神旨的角色,有能力预知吉凶祸福、进行祈祷祈愿、消除灾难疾病。热贡六月会的庆典形式多种多样,氛围热烈而庄重。尽管各庄的庆典细节略有不同,但总体活动在迎合神灵、极尽所能取悦神灵的同时,也凸显出庄严的仪式感。
教育价值
热贡六月会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多元的教育价值,尤其在维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庆典作为精神纽带,通过村庄之间的互相拜会和激励人心的言辞,坚定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互助互助的意识。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盛会中,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艺术以及信仰等元素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宣扬。这些文化符号清晰地标识着每个参与者的民族身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轻人和儿童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这种过程也是民族意识在深层次积累并扩散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研究价值
热贡六月会独具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融合了仪式、庆典、歌舞以及民间小戏表演等多个元素,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这一庆典不仅在本身的文化内涵中具备独特价值,同时也为艺术学、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而且作为民族生活历史的生动资料,具有重要的解读意义。
流行地区
热贡六月会是宗教性民间节日或者说是一种民间祭祀仪式流行于中国青海同仁地区的藏族、土族及部分汉族群众会参与的活动。
非遗保护
每逢农历六月十七日,热贡六月会就会在位于同仁地区的一个名为四合吉的藏族村庄开始,热贡六月会是中国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土族以及部分汉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宗教性民间节日,亦可视为一种具有民间祭祀仪式特征的庆典。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同仁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同仁县文物局、同仁县热贡艺术传承保护管理局)获得“热贡六月会”保护单位资格。
传承人物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项目 | 项目序号 | 申报地区 |
夏吾才让 | 男 | 藏族 | 热贡六月会 | 04-1964 | 青海省同仁县 |
当曾本 | 男 | 藏族 | 热贡六月会 | 04-1963 | 青海省同仁县 |
以上参考资料:
相关活动
2020年,位于中国青海同仁地区的隆务河流域的各村寨举办了历史悠久的热贡六月会民俗活动。该活动旨在祈求自然顺应、丰收丰衍、生活兴旺,以及国家安泰。通过这个节庆,当地居民与神祇共同参与,共舞共乐,促进邻里亲近、情感交流,实现欢乐和祝福的双重目标。

2022年7月5日,青海西宁举办了“弘扬非遗文化·喜迎二十大”热贡六月会盛会,同时也举办了青甘旅游推介会。在活动中,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与青海省内旅行社签署了游客输送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政策支持,促进文旅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进一步提升热贡六月会的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