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芝玲,出生于中国台湾,博士研究生,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曾先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美国AT&T总部、台湾工研院电通所、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曾任副总裁)工作,致力于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与试验发展。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易芝玲的:人物经历、个人生活、社会任职、研究方向、主要作品、主要成就、所获荣誉、相关合集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中国台湾

任职机构

中国移动研究院

代表作品

《绿色和软定义无线网络——从理论到实践》

毕业院校

斯坦福大学(博士)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简介

1987年,易芝玲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贝尔实验室。1997年,易芝玲在AT&T总部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徐匡迪同志接见。2011年,易芝玲收到中国移动的邀请,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2014年,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18年,易芝玲参加了在北京举行了一场“5G无线:迈向超互联城市”的论坛。2020年11月,易芝玲接受了科技日报的采访。2024年4月,易芝玲参加了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易芝玲表示: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布的白皮书对所有重要领域都有覆盖,包括智能化、可持续性、绿色、集成式的传感、云端、量子计算等。

易芝玲曾获得1995年度“Stephen O. Rice Prize”莱斯最佳论文奖、IEEE 2015产业引领创新奖,2018年度“Fred W. Ellersick Prize”最佳论文奖和莱斯论文奖等。

人物经历

1987年,易芝玲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学位。次年,加入贝尔实验室。1994年,易芝玲在中南海应邀为中国成立“贝尔实验室”提供咨询,同时受到江泽民同志的接见,1997年,易芝玲在AT&T总部再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徐匡迪同志接见。2009年11月15日,发表了论文《IEEE 802.16网络中保障QoS的多用户业务调度算法》。

2011年,易芝玲收到中国移动的邀请,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同年9月20日,易芝玲在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任晓敏陪同下参观考察了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2月24日至27日,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18年4月16日,易芝玲参加了在北京举行了一场“5G无线:迈向超互联城市”的论坛。2019年11月,易芝玲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5G大会,并在出席“5G应用设计揭榜赛”时表示,未来不止是每个人拿着一部手机,而是把5G应用大规模的落地、产品化、商品化,使之具有可穿戴性,5G时代是“泛智能终端”的时代,5G时代终端的多样性值得被预期。

2020年11月,易芝玲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 SA网络,会加速推进SA端到端产业进一步成熟,并为引入更加丰富能力的R16标准做好准备。2022年,参加了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和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2023年3月,参加了在南京举办以“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并在接受C114专访时表示:虽然5G的杀手级应用至今尚未出现,但6G的应用前景并不暗淡。2024年2月,受邀参加了由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科技财富杂志共同推出《企业科学家》视频对话栏目,并于与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富军畅谈了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4月16日至4月18日,参加了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易芝玲表示: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布的白皮书对所有重要领域都有覆盖,包括智能化、可持续性、绿色、集成式的传感、云端、量子计算等。

个人生活

易芝玲读书时期,喜爱跳舞,如:民族舞、国标舞、土风舞等。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书法也颇有研究,工作之余也会抽空练练书法来陶冶情操。

2011年,易芝玲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离开还在国外工作学习的丈夫和三个孩子,孤身一人回国,担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社会任职

时间

职位

2011年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 SIG主席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6G工作组主席

IEEE/ACM Trans. NET区域主编

IEEE通讯协会理事

IEEE通讯协会科技会议总监

IEEE无线通信及网络督导委员会创会主席

WAIA执行委员会主席

O-RAN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GreenTouch执行委员会成员

ETSI NFV网络运营商理事会成员

WWRF指导委员会成员

部分展示

研究方向

易芝玲主要的研究方向为5G/6G关键技术、C-RAN/O-RAN、高效能系统架构设计、绿色节能基于无线大数据的移动网络智能化等。

主要作品

书籍

书籍名

《绿色和软定义无线网络——从理论到实践》

《5G网络:基本要求、实现技术和运营管理》

《超密集网络原理和应用》


期刊论文

题名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水下无线光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前沿进展

丁举鹏;易芝玲;宋健;王劲涛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3-11-20

面向可见光通信的LED空间辐射特性仿真实验研究

丁举鹏;易芝玲;王劲涛;阳辉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3-09-20

基于扇区化光波束切换的站址受限可见光通信覆盖方法

丁举鹏;易芝玲;米吉提·阿不里米提

光通信技术

2022-04-19 17:10

基于垂直光波束选择的可见光通信物理层安全表现增强方法

丁举鹏;易芝玲;赵楷;王丽丽

光通信技术

2022-04-16 09:59

异构可见光及RF混合链路软切换表现分析

丁举鹏;易芝玲;赵楷;王劲涛;阳辉

光通信技术

2021-12-05 14:17

非朗伯MIMO可见光通信误比特率表现研究

丁举鹏;易芝玲;赵楷;王劲涛;阳辉

光通信技术

2021-12-05 14:16

工业无线光技术研究进展

丁举鹏;易芝玲;赵楷;王劲涛;阳辉

光通信技术

2021-11-20 10:34

基于异构光波束的可见光通信覆盖特性分析

丁举鹏;易芝玲;赵楷;张琳琳;王丽丽

光通信研究

2021-07-26 08:35

医疗无线光通信技术:进展、原型及展望

丁举鹏;易芝玲;王劲涛;阳辉;王丽丽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07-06 15:54

可见光通信非朗伯光波束发射分集技术

丁举鹏;易芝玲;赵楷;张琳琳;王丽丽

光通信技术

2021-06-03 14:20

可见光定位系统中发光二极管的空间波束效应分析

丁举鹏;易芝玲;王劲涛;阳辉;陈习锋

光学学报

2020-11-17 15:45

人工智能在5G无线网络中的标准与应用进展

易芝玲;孙奇;吴杰;段然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0-09-15

室内非朗伯型可见光多径无线信道特性研究

丁举鹏;易芝玲;马洪兵;李亚平;张志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0-09-04 15:56

基于无线光通信智慧矿井研究现状

陈习锋;丁举鹏;张心云;郑炅;易芝玲

光通信研究

2020-09-02 16:19

面向智能电力的无线光技术研究与进展

丁举鹏;易芝玲;王劲涛;陈习锋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6-29 07:07

从5G到6G的思考:需求、挑战与技术发展趋势

易芝玲;王森;韩双锋;崔春风;王亚峰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20-06-12 15:37

无人机机载光无线通信研究进展

丁举鹏;易芝玲;王劲涛;李亚平;张志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6-01 16:16

可见光通信物理链路的基准保密容量比较研究

丁举鹏;易芝玲;王劲涛;阳辉

信息网络安全

2020-05-10

蜂窝车联网产业与技术专题导读

易芝玲;潘成康

中兴通讯技术

2020-02-24 11:12

部分展示

主要成就

易芝玲拓展了中国移动在绿色网络与节能技术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在推动中国移动进入5G关键技术研究领域领先行列作出重要贡献。建立了中国移动研究院绿色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创造性提出绿色柔性、开放智能的网络设计理念,负责筹建了WAIA(Wireless AI Alliance)和O-RAN联盟。

所获荣誉

IEEE 2015产业引领创新奖获奖

1995年度“Stephen O. Rice Prize”莱斯最佳论文奖获奖

2018年度“Fred W. Ellersick Prize”最佳论文奖获奖

2018年度“Fred W. Ellersick Prize”莱斯论文奖获奖

第七届IEEE亚太杰出论文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