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是刘恩鑫先生的纪实文学作品集。本书作者作为一位农民作家,他将生活的点滴阅历写成回忆录,关注现实,直面人生。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为民办实事,努力进取的曲折的一生。该书集于2013年7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良心的:作品简介、作品导读、作者简介等介绍

中文名

良心

定价

30.00元

作者

刘恩鑫

出版时间

2013.7

出版社

中国文化出版社

开本

880×1230mm1/32

作品简介

书写的历史是不可靠的,因为它是“由胜利者书写”;只有千千万万个体人的遭遇和命运,特别是他们内心的追求、幻灭、苦恼、挣扎,集合起来,才构成了真正的历史进程。那种有勇气正视自己并清醒地面对现实的个人回忆录,远远超出了记录个人经历的价值,使我们能够真实地了解昨天,正确地认识今天,从而瞻望未来。

作品导读

分钱没得的俱乐部

1956年5月16日我加入了共青团,随后又被选为了团支部书记。爱国乡第三社成立青年突击队,多数都是抽调的团员,由一个党员和老农任技术指导,按人头社里划拨了十多亩田和土,主要是用来搞科学试验,推广良种良法。为了丰富社员的文娱生活,我以青年队为基础成立了宣传队,又在宣传队的人员中,成立了农村俱乐部,这是农民的自发组织,上面没有一分钱补贴,我们排练节目和演出,农业社也从不写一分工分。广播筒是自己出钱买铁皮做的,为了让周围的人听得更清楚,我们在后背山顶上用树子和竹子搭了个一丈多高的广播台,两人一个小组,识字的跟不识字的配搭,宣传内容是读报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结合本乡本社的好人好事自己编写成快板或莲花闹,让群众一听就懂,被表扬的人更鼓足了干劲。我们自己编写的宣传材料累计加工,便成了俱乐部演出的节目。要演出没有幕布和照明怎么办,我们开会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决定:凡是俱乐部的党、团员每人回家拆一床白布包单用线穿起做档子,上面用算盘子穿铁丝可以拉过去扯过来;没有照明,参加演出的人每人带支手电筒,把电筒脑壳下了在台前挂成一排,勉强可以看得清楚;没有化妆品就用糊炭画胡子,红纸打摩登,就这样因陋就简地就地就近地开展了农村俱乐部的演出活动。第一场就在本社窑垮演出,不等天黑,坝子挤满了观众,就连坝子附近的社员门窗都被挤烂了,我们除自编自演的节目外,还演了《白毛女》的片段,观看的群众十分高兴,第二天逢场,一传十、十传百,全乡都晓得新圹俱乐部在演戏而且很好看。随后附近的乡和社就主动上门邀请我们去巡回演出,当然全是义务的。一次,我们应邀到榈胜村去演出,真不凑巧,节目还没演完,偏东雨一下就来了,看演出的社员光着脑壳淋还不愿离开,我们只好坚持演完,个个被淋得像秧鸡一样浑身水流。我们没带雨具,也只有光着脑壳往回走,走到爱和乡乡政府,全身没有一点干的,雨越下越大,只好暂时躲雨,有的穿起湿衣服身上发冷,就把屋内社员堆的豌豆秆和胡豆秆包来扎在身上取暖,有的肚子饿了就把身上带的生红苕啃几口,哪怕条件是这样艰难,从没有一个人埋怨,更没有人叫一声苫,因为大家的心愿是:只要社员看了满意,我们内心比吃了糖都甜。

我们分钱没得的俱乐部不但在本乡本村出了名,还经常参加郊区和市里的文艺汇演。我们白编白演的小歌剧《李二哥进城》在市文化宫演出被评为了创作和演出二等奖,我们俱乐部被评为了优胜俱乐部,我也被评为了四川省文艺积极分子,获得了省上的奖励。

良心

作者简介

刘恩鑫,男,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现为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农民。中共党员。

初中毕业后参加农业生产。1956年开始写作,所作唱词多次获奖并参加全国性文艺汇演。1968年起致力于村办企业的工作,曾担任厂长三十多年。2012年重新写作。

基本信息

作 者:刘恩鑫

出 版:中国文化出版社

总编审: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

责任编辑:雨 涵

装帧设计:成都圣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印 刷: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

开 本:880×1230mm1/32

字 数:125千字

印 张:5.5

版 次:2013年7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价: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