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不忘初心》是一部真实呈现军人的光荣与梦想、北漂老兵拼搏与坚守的心路成长力作。
熊江原著军旅励志散文小说《不忘初心·英雄连队平凡的兵》由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国家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48647号,《不忘初心》分为上篇“回望军旅”、下篇“梦在远方”两部分,作者睹微知著又高屋建瓴地描述了当兵五年、北漂十余载大大小小、或长或短亲身经历的81个小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父母、战友、朋友、爱人、儿女的思念与感恩;真情实感、原汁原味描绘了作者从大山一路走来、历经部队锤炼、选择北漂为梦奔跑的艰辛与点滴过往。让读者从情真意切的话语中深刻体味曾为军人的情感世界、高尚情操、奉献精神;深刻诠释了作者对荣誉、责任、国家真谛的理解与升发;被读者誉为处世、立业、修身、做人的一盏“明灯”!作者期待运用会说话的文字与读者产生共呜,共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生命的内容和内涵;能够让读者的灵魂在曲折的情节碰撞中得到一次洗礼,获取一次升华。是一本汇集可读性、艺术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好书。

一兵一人生,一连一世界。现在,将来,无论走到哪儿,走多远……都是一个兵,普通、平凡的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简介
熊江,男,重庆云阳人,汉族,中共党员,中药药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于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吕炳奎先生关门弟子郑伟达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世中联新媒体专委会理事,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宣传部长、医务科长。参军五年,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士兵”、两年荣获“优秀士官”、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在《前进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北京晚报》《长春晚报》等发表文章200余篇;参加编撰《中医文化蓝皮书》《防癌抗癌食疗金方》《八闽岳祖白岩山》等十余部著作;负责慈丹胶囊全国营销,参加“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慈丹胶囊Ⅳ期临床研究课题立项。

在线阅读
走进英雄红一连是我一生的荣幸和骄傲;练就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特战尖兵是我当兵的追求和理想;誓死捍卫大功四班的荣誉和地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连队,为了大功四班的荣誉,我无条件接受这无休止“炼狱般的折磨与煎熬”。

起床号吹响前一个小时(5点30分)我便悄悄从班长上铺溜下来开始整理内务,因为已是授衔的列兵,不能再捧着被子到会议室丢脸,更怕被团里军务或是连队主官查到害班长挨批。新兵时的被罩不是白的,在地上可以随便摆弄也看不出脏,老兵班的被子加了纯白床单外套,如果沾上点尘土就显得格外刺眼。穿衣服、叠被子时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打扰班长的好梦!班长正点起床我立即把暖气片上的袜子递到班长手上,班长穿好衣服离开床铺后我迅速给他整理内务。
噩梦开始于早上的体能训练。慢跑3000米算是活动筋骨,尔后是5000米定向跑圈,团操场一圈正好1000米,大多数战友都能够在20分钟内轻松搞定(1996年连队参加军区特战排比武全副武装19分21秒)。而我zui好的成绩才21分钟多,差这两分钟的时间就只能靠“吃小灶”弥补。跑完5000米后各班排围着连队营房开始分组400米或是100米比赛跑,等到大多数战友获得体能放松权利时,我们各班拖后腿的“打狼兵”的末日才刚刚降临,100米冲刺跑,200米接力跑,400米分组跑,800米集体跑,1000米取名次跑(前3名可免跑一圈)简直被“折磨”得生不如死。好不容易挨到收操点,回到班里立即端洗脸盆给班长打好水、挤好牙膏、放好毛巾,而自己大多数时候根本来不及洗漱就到了连队统一集合早餐时间。作为当时沈阳军区唯一特种作战营、zui优秀的基层连队,自然享受的也是zui高伙食费标准,1997年全团伙食费5.6元时我们红一连已享受8.6元的“超国民”待遇。伙食虽然好但也害苦了我们新兵,连队训练强度特别大,剧烈运动过后吃什么吐什么,尤其是鲜牛奶。老兵吃饭快,吃完先走了或是说他们根本不干洗碗刷盘这种粗活,所以班里几个列兵都想抢着第1个用餐完毕回班打扫卫生(不成文规矩,谁zui后一个吃完谁收拾餐桌)。如果一不小心“中标”那就太倒霉了,洗碗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连队食堂没有供应热水,盘子往往洗不干净,炊事班不定期随机组织抽查,要是发现各班用餐的“家伙什儿”油脂麻花直打滑是要挨训或是挨揍的。其实打扫卫生那么积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班副一直在门口用眼瞪着你示意不刷盘子就快点回班整理内务卫生。如果赶上班副心情好时备不住亲自手把手给你弄弄,那标准绝对不一样,班副就是班副,三下两下就帮你搞定。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成为老兵,也能够在列兵面前显摆显摆。可惜啊,还是先顾眼前吧!要不又得到楼下或是驴棚拾被子啦。说起驴棚,连队还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连队购买了一头毛驴和一驾大板车,由战士们轮流套车赶驴到集市贩卖蔬菜补贴连队拮据的日常开销。时间久了,毛驴只知道成天拉车干活,任劳任怨,竟然演变成红一连一种难能可贵的“驴精神”——真论讲奉献,世间万物莫过于驴,驴才是人类真正需要效仿的典范。战士们喜欢驴,是因为驴族的服从性格,即驴的乖顺。尤其是蒙上眼睛磨道里拉磨的驴,那种对劳作的忍耐性、承受力,这是人万万做不到的。人类做不到的原因在于有思想,有个性,有对世界万物各自独立的观察、思维与认知,这种天然的特质导致了人天生“不服从性”。于是,人类相互间便产了矛盾、冲突和争执,无法协调解决时,就会刀兵相见,血腥解决,酿成同类相残的悲剧。而驴不会,两眼一蒙,任凭主人棍棒鞭抽吆喝,总是默默地迈着四蹄“嘚嘚”响着拉磨,为主人把食粮磨得精细,以便满足主人的口腹享受,而自己却总是毫无怨言地啃着几把干草,喝着冰冷的井水河水。善心的主人心满意足高兴时,当然可以赏赐驴几捧麸子,但驴始终明白,这并不是自己应得的,而是主人对自己的恩惠……连队先后掀起了弘扬“驴精神”、甘当“驴老兵”活动热潮,战友们争着抢着打扫驴棚只为能够多跟毛驴亲近亲近。毛驴似乎成了连队特定时期不可或缺的亲密“战友”与精神支柱。
班里的内务卫生还没有弄利索,上午训练的集合号又吹响,我们列兵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东南西北地乱窜,慌乱之中不是忘了腰带,就是丢了子弹袋。上午的训练课目是单兵战术演练。全连到达团战术训练场,班长王凤辉列队全连,并再三强调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他详细讲解了81-1式步枪的性能、优势及战术持枪动作要领,并且特别标准地示范了一套卧倒、瞄准、射击、起立、前进的战术动作,让我们列兵看得目瞪口呆。训练开始时由老兵带领新兵练习分解动作。说是一对一训练,其实就是老兵下口令新兵执行战术动作的机械化操作,由于前期对动作要领把握和领会存在巨大差异性,实际操练时,只要一做动作,不是顶着了胳膊就是膝盖先着了地,磕碰得多了就不敢做动作了。即使戴着护腕、护肘、护膝也根本不起作用,作训服一上午工夫就磨出巴掌大的窟窿,胳膊和膝盖外侧的皮肤由于反复接触地面慢慢磨破出血,血浸湿了衣服,顺着胳膊肘一滴一滴溅落雪地显得格外鲜红。
下午按照训练大纲进行班队列训练。队列训练齐步走、跑步走,向左转、向右转都还好说,唯独是正步走,确实太难、太累。因为全身各个部位都要绷得很紧,脚踢出的高度要一样,步幅的大小要一样,行进的速度要一样,手摆的幅度要一样,只有这样,整个队列才能整齐划一,走出来才能好看。踢上一个星期的正步,人要掉好几斤肉,胳膊也要酸痛一段时间,腿要肿好长时间。
团队熄灯号吹响以后,我单独加餐训练“吃小灶”的课目如期上演。王凤辉班长坐在床沿燃起一支烟淡淡地说:“开始吧!一会儿我检查。”我便开始仰卧起坐、俯卧撑、端腹、蹬自行车、负重蹲起等体能练习,连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训练不管时间长短,检验效果的标准就两条:一是训练时的水泥地面被汗水浸滴成人形;二是用牙具缸的边沿刮后背杯底必须见到有汗水。否则一概视为体能训练不达标。待班长验收过关,让我简单洗漱后亲自给我放松按摩15分钟,我再“礼节性回馈”班长,给他放松按摩直至进入梦乡——当天训练正式宣告结束。
超强的军事训练并没有让我屈服,反而激发了我无穷的斗志;让我从心底筑牢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强大思想防御堡垒。军事素质不行我可以多练,文化素养跟不上我可以拼命学;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拿着马扎凳借着二楼武器库唯一微弱的亮光如饥似渴品读《前进报》《解放军报》(那个年代部队除了每天晚上必看的新闻联播,就剩连队图书室那少得可怜的几本书和两张报纸成为战士联络外界唯一的精神食粮和窗口啦)。我心里反复琢磨确认班长及老兵是否已经全部阅读,然后悄悄拿出剪刀实施我五年漫长的剪报工程并小心翼翼地抹上胶水粘贴在废旧的笔记本上(因为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报纸,班长总是莫名地替我屡屡挨批挨骂“背黑锅”);心血来潮或是感同身受时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洋洋洒洒记录所思所想,或许只有字里行间的只言片语此刻zui懂我心……各班兄弟换岗时都会意地冲着我点点头,特意指着闹钟温馨提示我该休息啦;他们轮值站岗,我挑灯学习,有人陪伴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