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邢台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北部,市域总面积863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为396718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南宫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人文、名胜古迹、重要人物、对外交流、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南宫市

英文名

Nangong City

别名

飞凤城、冀南红都

面积

863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5°08′—115°45′,北纬37°05′—37°27′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河北省

所属市

邢台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6个镇、5个乡、4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130581

人口

396718人(2022年常住人口)

方言

南宫方言

GDP

139 亿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南宫湖、普彤寺、普彤塔、冀南烈士陵园等

车牌代码

冀E

邮政编码

055750

政府驻地

市政府驻东进街8号

电话区号

0319

火车站

南宫东站

简介

南宫市地势平坦,地面高程海拔27.2~30.1米,东南稍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西周时期,属邢国;春秋时期,为晋国“边陲之地”;秦王政二十六年,属巨鹿郡辖地;西汉初置南宫县;后撤,隋复置;民国十七年,直隶于河北省;1986年3月5日,南宫县改建为南宫市。南宫市辖6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政府驻地东进街8号。

南宫市,农业以盛产棉花、小麦、玉米等为主,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5+1”产业发展格局。是全国优质绵地基。2022年,南宫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68.44亿元,同比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4386元,增速8%。

南宫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5处(第一批),其中冀南烈士陵园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境内有南宫湖、普彤寺、普彤塔、冀南烈士陵园等著名景区。

名称

南宫适,字子容,春秋末年鲁国人,既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侄婿。《史记·仲尼弟子传》载:“南宫括,字子容”,司马贞《索隐》称:“蓋居南宫因姓焉。”旧之南宫县及今之南宫市因南宫为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南宫市历史悠久,境域开发于夏、商两代。

春秋时期,今南宫境域为晋国东阳地的“边陲之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国分晋,赵国独得东阳,县域遂归赵国所辖。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赵国,遂为秦国东阳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将全国分为36个郡,本域属巨鹿郡(治所在今邢台市平乡县西南)辖地。

西汉高祖始置南宫县,因境域曾为周代“八士”之一的南宫适居食之地,故取其姓为县名,治所在今县城西北的北旧城村。在东南境还置有缭县,故城在城东南二十三里。南宫县初属冀州信都郡(其间曾三次封为广川国,三次复为信都郡),后隶信都国(曾改国为郡,后仍为国);缭县初属冀州清河郡,后为清河国(其间时国时郡,几经更迭)。

汉高后元年(前187年),吕雉“欲立诸吕为王”,为掩人耳目,先封几个异族功臣子弟为侯。张买因其父为高祖骑将而被封为南宫侯,南宫遂为侯国,其建置与县同。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吕雉死后,因“诸吕无道,大臣诛之”,张买株连被杀,南宫国废除。

三国魏时,南宫县属安平郡。西晋,南宫县初为冀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为长乐国。北魏时,南宫县属冀州长乐郡。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经县(今威县地)省入,太和十年复析置。北齐时废南宫县。

隋朝至清朝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设南宫县,仍隶属冀州。

唐代,南宫县初属宗州(武德四年置),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改隶冀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起,冀州隶于河北道。五代时,南宫县仍属冀州。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南宫县省入新河县,熙宁六年(1073年)复置南宫县,新河县省入为镇。金属河北东路冀州。元太宗四年(1232年),析南宫原新河地设新河县。实行“行省制度”后,南宫县属中书省真定路冀州。明隶属真定府冀州。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浊漳河泛滥,南宫县城被淹,迁址至飞凤岗(即今址)。清隶属直隶省冀州。

中华民国

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对历史遗留的县间“飞地”和边缘村庄作了一些调整。划出的村庄有原五县共管的长芦镇,划归巨鹿县;寻寨、东小漳、刘家庄、东城照划归新河县;阎庄、南庄、孙家庄、崔家庄、西周村、庞村、李家街划归宁晋县;李富庄、北杨庄、孙王滩、南宫庄划归枣强;王家咀划归清河县。划入南宫县的村庄有:新河县东、西齐家屯、旧庄、南八里庄、半壁店半部和冀县张家庄、姜家庄。

1940年3月,冀南行署根据形势需要,将南宫县东南部的4个区划出,建立垂杨县,南宫县区域遂缩小约一半。1944年7月撤销垂杨县建制,其一、四区划归枣南县,二区划归清河县,三区划归清江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南宫县改隶华北行政区冀南区第四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南宫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宫县仍为邢台专区。河北省人民政府诞生,冀南区二、四专区和太行山区一专区并为邢台专区,南宫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11月20日,威县、清河并入南宫县,区域面积扩大到2343平方公里。

南宫市

1961年5月18日,又恢复威县、清河县两县建制,两县原辖区域遂从南宫县划出。同时,南宫县段芦头、张侯疃、前紫冢、王门庄、徐马寨、董家庙6个公社划归清河县,新河县并入南宫县。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仍辖南宫县。

1986年3月5日,南宫县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南宫市,为县级,区域不变,仍隶属邢台地区。

地理

位置境域

南宫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5°08′—115°45′,北纬37°05′—37°27′之间。南与威县、广宗县相连,西与巨鹿县接壤,北和新河县、衡水市冀州区、枣强县毗邻,东南隔清凉江与清河县、衡水市故城县相望。东南—西北向最长60公里,西南—东北向最宽20公里,市境呈东南、西北斜条状,总面积863平方公里。

气候

南宫市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13.1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3.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0.8摄氏度(1971年12月21日)。平均降水量为403.6毫米,最多可达864.8毫米(1973 年),最少235.1毫米(1965 年),年蒸发量为 2262.3毫米;年平均风速 2.6米/秒,4 月风速最大为4.3米/秒,8月风最小为2.3米/秒;80%保证率无霜期为205 天。

地质

南宫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历经沧桑变化,得以在古老的结晶岩基底之上堆积而成。进入中生代的侏罗纪中叶(距今1.8亿年),地壳沉降并发生断块。在复杂的地壳变化中,逐步发展成起伏不平的山地,后接受了厚薄不等的第三、第四纪堆积物,掩覆了原来的群山和河谷、盆地而成今貌。境内地质属较厚的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为河流冲积、湖积,位于华北断拗三级构造单元,是一套成因类型复杂的松散亚沙土、亚粘土、粘土、中间夹粉砂—粗砂沉积,堆积厚度约500-600米。

地形地貌

南宫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邢台地区东北部,属海河流域黑龙港地区,界于太行山麓与渤海、滨海之间。呈东南西北长条形,最大横跨60公里,纵距20公里。因属河流冲积湖积泛滥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海拔27.5--31.7米,总的地面趋势,南高北低,东南高,西北低,地面坡降约1/7000。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局部地区出现缓岗、洼地、道沟、坑塘等微地貌,呈现大平小。

土壤

南宫市境内土壤分3个土类、7个亚类、15个土属、46个土种。潮土面积有1251212亩,占总面积的98.27%,分布广泛。盐土面积有1705亩,占0.13%,主要分布于清凉江河床。风沙土面积20360亩,占1.6%,主要分布于西沙河、清凉江、溹泸河两岸。

水文水利

 南宫市内河流属海河流域黑龙港水系。有清凉江、溹泸河、西沙河3条主要河流,境内总长62.8公里,流域面积540.9平方公里。全市共有大小河渠27条,总长367公里。河网密度0.43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7110万立方米。群英湖(南宫湖)位于城区西北,1976年开工兴建,湖区面积2780亩,蓄水面积2400亩,最大蓄水量800万立方米,蓄水灌溉面积2.5万亩。清西干渠自东南至西北贯穿全境,流长65公里,为境内河道之主轴。

南宫市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南宫市土地面积127.33万亩,耕地面积62919公顷,占总面积的76.92%,主要类型为壤土地,面积115万亩,征收集体农用地3.2503公顷,其中:耕地2.046公顷、非耕农用地1.2043公顷。土地肥沃。另有沙化次耕地10.3万亩,粘土地1.7万亩。商服用地1.3295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11%,工矿仓储用地77.9365公顷,占供应总量的64.93%,住宅用地17.2739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4.3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3.4939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9.57%。 

水资源

南宫市地下水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左右,地下水质良好,浅层淡水水质矿化度不到2g/L,pH值在7.5—8.0之间,属中性水,灌溉系数大于8。深层淡水水质矿化度在0.8—1.1之间。南宫地下水库位于清凉江以北,溹沪河以东的黄(河)、清(河)、漳(河)故道带上,库区面积206平方公里,年可存储水量1.12亿立方米。

太阳能资源

南宫市为太阳能资源的中等类型区,常年日照总时数平均2668.5小时,年日照率为60%,太阳幅射量平均年总量127.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39.5千卡/平方厘米、39.9千卡/平方厘米、26.9千卡/平方厘米、20.8千卡/平方厘米。

风能资源

南宫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风能季节利用区,春季多风,冬季次之。风能密度在50-100瓦/平方米之间,可利用风力为49.86%。大于或等于3米/秒的风速,全年累计4386小时,大于或等于5米/秒的风速,全年累计3072小时。

植物资源

南宫市境内有野生植物70种,分属23科。有的野菜可以食用,有的可作饲草、饲料,还有多种野生药材,另有可作条编材料。如:碱蓬、蓬棵芽、扫帚菜等嫩苗均可食用。

动物资源

南宫市境内有野生动物69种,其中哺乳纲10中,鸟纲10种,昆虫纲30种,其他纲13种。

自然灾害

南宫市春季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南宫市历来多旱少雨,春夏间常十年九旱,降雨多集中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造成水灾;一年大风多集中在3、4月份,占全年50%,一日中多在午后或傍晚,常伴有冰雹;冰雹多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的午后或傍晚,多自西北至东南称带形;南宫地震多为它地地震,波及境内形成。1963年8月,南宫县境内降雨亦达393.6毫,是历史上300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南宫市下辖4个街道、6个镇、5个乡,分别为凤岗街道、南杜街道、北胡街道、西丁街道、苏村镇、大高村镇、垂杨镇、明化镇、段芦头镇、紫冢镇、大村乡、南便村乡、大屯乡、王道寨乡、薛吴村乡。南宫市政府驻东进街8号。

政治

南宫市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南宫市委员会

书记

杨跃峰

南宫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齐俊青

南宫市人民政府

市长

朱继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宫市委员会

主席

于幼民

参考资料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6月21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数据结果:南宫市常住人口为396718人,下降15.42%。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83450人,占46.2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13268人,占53.76%。男性人口为198341人,占50 %;女性人口为198377人,占50 %。总人口性别比为99.98%。0—14岁人口为1714425人,占24.11%;15—59岁人口为4087191人,占57.48%;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09490人,占18.4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21416人,占12.96%。

民族

南宫市汉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9.986%,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蒙古族、景颇族6个民族共62人,占总人口的0.014%。

语言

南宫方言属冀鲁官话石济片中的邢衡小片,共有24个声母、38个韵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语气词常用“呗”和“哩”,“了”读作[lau]或[lan],助词“的”、“地”、“得”一律读作[di]。该方言内部差异明显,大致可分为三片:溹泸河以东为段芦头片,城关以西为陈村片,溹泸河以西到城关(包括城关)为城关片。城关人称东片的人为“东乡人”、西片的人为“西乡人”。

宗教信仰

佛教:公元67年就有印度三藏法师摄摩腾、天竺学者之师竺法兰主持在南宫旧城建普彤塔寺。以后又建崔村德隆寺、北慈达石佛寺、小高村报恩寺等30余座寺庙。

南宫市

道教:在民国时期南宫县的道教渐衰,新中国成立后,道教在南宫没有活动。

伊斯兰教:南宫伊斯兰教于20世纪30年代由威县寺庄传入,1957年有15户,28人,并建有清真寺一座。1991年,全市共有伊斯兰教徒47人,主要分布在城内,因人数较少,没有固定活动场所。

天主教:自明末清初传入南宫后和生村,后传到大寨、赫家堤、东唐苏、和生店等村,清光绪年间由奥国人魏如多等3人开办南宫城内天主教堂,1926年建北楼。

经济

综述

南宫市是农业大市,盛产棉花、小麦、辣椒、韭菜和蘑菇等特色农产品。其中,棉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56万亩,年产皮棉4万吨左右;已初步形成棉毛纺、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三大产业集群。羊绒业与清河共同形成中国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是河北省特色产业,拥有华奥皮毛、金利皮等龙头企业10余家、于衡水大营、石家庄辛集共同构成中国北方区域性皮毛加工集散地。2022年,南宫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7.5%。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68.44亿元,同比增长8.1%。截至12月底,全部财政收入完成9.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完成6.8亿元,可比增长8.7%。

第一产业

南宫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广袤,土壤肥沃,气候温湿,无大工业污染,是理想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南宫是农业大市,盛产棉花、小麦、辣椒、韭菜和蘑菇等特色农产品。其中,棉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56万亩,年产皮棉4万吨左右;小麦产业,种植面积常年在30万亩,年产12万吨;玉米产业,种植面积在25万亩以上,年产11.3万吨;辣椒产业,全市辣椒总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可制干椒1万吨。该市拥有1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家绿色农产品。2022年,南宫市粮食总种植面积86.6万亩,较全年粮食任务面积72.8万亩,增加13.8万亩,总产34.5万吨。该市生猪存栏12.6万头、蛋鸡存栏131万只,肉类总产量14720.6吨、禽蛋总产量10332.5吨。

第二产业

南宫市的棉毛纺业年梳羊绒1.5万吨,产销量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一,与清河共同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高端棉毛纺、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家电、新材料加电子商务的“5+1”产业发展格局。南宫市以绒毛、羊剪绒、毛毡、棉纺、机械加工五大骨干为特色行业,羊剪绒业是“河北省特色产业”。2022年,南宫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剔除增加值率变化因素,同比增长2.2%。预计全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4.37亿元,增速10%;预计全年技改投资累计完成34.8亿元,增速10%。该市52家规上工业企业均已创建为绿色工厂,其中省级绿色工厂1家,实现了绿色工厂全覆盖。实现了规上企业上云两化融合全覆盖。全市共引进超亿元项目57个,总投资153.8亿元。

第三产业

南宫市推动生活服务业电商发展,完善大数据、金融、物流、运营服务、教育培训等电子商务服务业体系,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及服务企业在南宫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发展“中国淘宝镇”5个、“中国淘宝村”55个。2022年,南宫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该市以电子商务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淘宝镇达到5个、淘宝村达到56个,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预计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4%。

经济开发区

南宫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总人口50余万,总面积863平方公里,1986年在河北省第一批撤县建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毛绒纺织产业特色基地,中国羊剪绒毛毡名城、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河北省级园林城市。南宫自古是冀南商贸重镇,素有“小北京、金南宫、旱码头”之称。现今,南宫地处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交汇处,处于国家重点发展的冀中南经济区腹地、河北省重点扶持发展的黑龙港流域,是河北省确定扶持的京广、京九铁路沿线18个县市之一。境内有京九、邯黄2条铁路,青银、大广、邢衡3条高速,106、308两条国道,是中国交通干线最密集的县市之一。

社会

教育

南宫市中学有10所,小学有10所,2022年,南宫市投资3510万元改扩建标准化学校31所,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由47.96%降至4.98%。投资3.6亿元的南宫中学新校区建成启用,秋季开学招生5600名,示范性高中建设迈上新台阶,高考成绩连续位居邢台各县市前列。职教中心与京东集团共建产业学院,打造数字乡村人才赋能中心,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作用更加彰显。

  • 河北南宫中学:

位于历史名城、冀南红都南宫市,发轫于明成化十七年,成立于1909年,是冀南地区创办最早的中学。1984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办好重点中学,2001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是“中华百年名校”“全国百所最具特色中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两个校区,占地1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两个学部,161个教学班,776名教职工,1万余名在校生的现代化中学。2017年高考,本一上线1348人,上线率41.94%;本科二批以上上线2937人,上线率91.38%,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名列邢台各县市重点中学第一名。

南宫市

科技

2022年,南宫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新增科技创新平台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15家,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由C类县向B类县跃升。

医疗

南宫市有23所医疗机构,其中,1所卫生学校,、1所卫生监督所,中医医院有床位220张,2022年,南宫市投资4.8亿元的南宫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完成主体建设;投资1.6亿元启动了中医院康复病房楼、精神卫生中心康复楼、人民医院垂杨分院综合楼配套设施建设。设立小区卫生站26个,构建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该市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高村镇、段芦头镇、垂杨镇3家卫生院纳入南宫市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专护定点服务机构;南宫市多福养老、康泰医疗养护和慈爱医养服务3家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定点服务机构。2022年,南宫市被评为省健康县区建设试点,卫健局被评为省卫生健康系统“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十佳集体;紫冢镇获评河北省卫生乡镇、省级文明镇;葛柏庄等24个村获评河北省卫生村。

社会保障

2022年,南宫市新增城镇就业4448人、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3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加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顺利通过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验收。

交通

综述

南宫市境内有京九、邯黄2条铁路,青银、大广、邢衡3条高速,106、308两条国道,是中国交通干线最密集的县市之一。以南宫为中心,3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4个省会城市、22个地级市,两大港口、七大机场,辐射面积30万平方公里。

公路

南宫市,106国道南宫段全长14公里,308国道全长49.94公里。该市324省道(邢台-德州)东西横穿市境,境内长36公里。327省道从巨鹿县团城东入境,至南便村乡与324省道汇合,全长5.4公里。青银高速公路(G20)与308国道平行,和324省道交汇处设有南宫出入口。

铁路

南宫市,京九铁路总长2536公里,邯黄铁路全线长468.212 千米,,境内段芦头镇设有南宫东站。

人文

综述

南宫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5处(第一批),其中冀南烈士陵园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文物古迹

2021年,南宫市列入河北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有5项。冀南烈士陵园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南宫市文物古迹

名称

等级

批次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省级

第一批

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旧址

省级

第一批

冀南四地委机关旧址

省级

第一批

冀南烈士陵园

国家级

第一批

抗日模范县长——郭企之烈士旧居

省级

第一批

冀南烈士陵园

抗日战争时期,南宫是冀南的政治、军事中心,是冀南抗战“红都”,素有冀南“小延安”之称,是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鲁豫边区省委、冀南军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所在地。冀南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占地22万余平方米,建于1946年3月,是河北省建园最早,占地面积最大,葬埋烈士较多的陵园之一。主要建筑有冀南烈士纪念塔、冀南烈士纪念碑、烈士骨灰室、烈士公墓、烈士单身墓群、英烈堂、铭碑廊、影视厅、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冀南烈士陵园始终把“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宗旨放在首位,几十年来,搜集、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和数百件革命文物,利用这些史料和文物,采用了多种纪念形式,对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密切配合形势、服务于党的中心、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基地作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宫市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位于南宫市北大街,东面为居民小区,北为杨井胡同,南为宋家胡同,西为北大街。该旧址原有双进深东屋6间,南屋4间,北层抱厦5间,中西合壁式2层楼房12间,占地面积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27平方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八路军129师抽调兵力组建东进抗日游击纵队(简称“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于1938年2月8日进驻南宫县城。将司令部设在北大街南宫华兴公司烟草经销处,即今址。期间,八路军129师和冀南党政军领导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刘志坚、杨秀峰、李菁玉、马国瑞、陈赓、胥光义、孙继先等,陆续到达南宫,就住在司令部。开辟了全国第一块平原抗日根据地。2001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被邢台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宫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宫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分别为通臂拳、南宫碑体、传统木雕、线装书制作技艺。

南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保护单位

批次

通臂拳

南宫市文化馆

第三批

南宫碑体

南宫市文化馆

第四批

传统木雕

南宫市赏艺精舍雕刻研究所

第六批

线装书制作技艺

河北华宝古籍印刷有限公司

第六批

南宫碑体

 “南宫碑体”书法艺术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的文化代表。张裕钊是清朝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国藩弟子,书法艺术家,64岁时撰书“南宫碑”,后人将张氏书法称之为“南宫碑体”。“南宫碑体”师承魏碑,融诸家之长,取篆隶,将扁宽之魏书改为窄足字形,以魏书笔法,唐楷结构,内圆外方,上密下疏,外张内紧,左舒右敛,入古出新,独创一体。

南宫市

传统木雕

起源于清末时期宫廷硬木家具制作,在民国时期,王玄对南宫雕刻进行改进发展。使得南宫传统木雕在原有的雕刻和古典家具上,吸收了北京牙雕、苏州竹雕和东阳木雕,焦安世使得南宫传统木雕种类更加丰富,竹、木、牙、角、铜样样有特色。南宫传统木雕第二代传承人河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焦安世,在继承王玄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改良,他用刀准确,刀法犀利,将南宫传统木雕又扩展到了铜雕,使南宫传统木雕种类得到进一步丰富在雕刻上,他坚持内功、静功、眼工、刀工、听工五工齐至,对观、画、雕、审、刻又有着特别的要求,选料、放样、画图、开料、拼装等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双双注有“南宫雕刻”意识的眼睛,上下求索,唯美存真。“南宫传统木雕”经历代传承人的改进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雕刻艺术。

南宫市

民俗节庆

抬花杠

抬花杠,原名抬杠,是流传在南宫市苏村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当地流传有“抬杠上苏村”的口语。苏村有48抬杠,迄今犹存。抬花杠用的道具杠杆长有丈余,系杉篙制成。外用条布缠绕,类似轿杆。杠分三种:一种为大杠,为杠之首领,上插白边黑旗,操杠人为杠头,统领整个杠队;第二种为二杠,为杠队之领路,上插黑边白旗,操杠人为杠之领头。其他为杠队,共46人,按抽签顺序排列,旗幡五色缤纷,旗上多写“油然作云” 、“沛然下雨”等乞天求雨的言语。

南宫市

通臂拳

通臂拳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的独特拳法。南宫开河少林散手通背门是清康熙年间南宫县开河村张获武以自家武功为基础,结合少林散手通背等创立的武术,包含拳术、器械、内外功、桩功等一套完整体系,现已遍布整个南宫市、威县北部以及冀县、清河、广宗、宁晋等地。

南宫市

饮食文化

南宫市主食多食小米、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红薯等。多以萝卜、大白菜、冬瓜、大葱等为大宗常用菜。小米粥是南宫传统家常便饭,是以小米为主加水慢熬制而成。耳等。肉类以猪、羊、鸡、鸭、鱼为常见,吃法多以炒、熬、煎、炖为多,口味偏咸,并能自制薰鸡、薰兔、薰菜、香肠、火腿等。

南宫熏菜

起源于邢台南宫市,是当地人喜爱的小吃。它的主料是猪肉,配料主要有鸡蛋、纯绿豆粉、姜丝、小磨香油。制作方法是将选好的优质猪肉洗净切碎,并按比例添加鲜鸡蛋、纯绿豆粉、姜丝和小磨香油,搅拌成粥状,灌入肠衣,用配好佐料的汤煮熟;用松树锯末加上白糖在熏锅内熏烤,松树锯末的作用是上色(紫红色),白糖的作用是提鲜。

南宫市

焖饼

是南宫一带的家常饭,先将烙好的饼切成细条,再将菜炒至半熟,加水少许,把饼条放入,熟后加香油、味精等调料。焖饼在南宫城乡家家会做,在午饭中占比例最大,同时也是饭店、招待所招待客人的主要食品之一。

南宫市

饼卷

是南宫一带食用最多的风味小吃,既经济又方便,饼烙的薄而大,有的将切碎的香肠、火腿、碎肉之类放在饼上卷成喇叭状,吃饼卷谓之“吹喇叭”。每到集日,城、镇内各街道,卖饼卷的小摊处处可见,到城、镇内赶集办事的农民和外地人,花上1~2元,便可饱餐一顿。

南宫市

特产

南宫黄韭

黄韭又名韭黄,是南宫的地方特产,以叶片肥厚、色泽鲜嫩、清香味美而闻名,被誉为“菜中珍品”,曾是明清时代的宫廷贡品。黄韭富含维生素、糖类、蛋白质等,并含有抗菌物质,既可作为调味的香料,又可炒、煮、凉拌或做汤时用以佐餐,用韭黄配制的饺子馅尤为清香可口。早在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南宫市北胡乡已掌握黄韭培植技术。新技术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工艺也更为简单,省工、省时、省力。2013年,申请注册了“蓓泽”牌商标,已认证了部分蔬菜绿色食品证书。

南宫市

2017年,南宫黄韭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南宫大枣

南宫大枣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的特产。南宫市是个农业大市,自古以来就有种植大枣的习惯。该市以种植大紫枣为主,大紫枣由于其果肉厚、果核小、品质好、营养高而深受欢迎。以及备受各国专家好评。被评为了2007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中华名果奖。

南宫市

名胜古迹

综述

2022年,南宫市省级3a景区有2个,分别是冀南区烈士陵园、南宫市南宫湖文化旅游景区。

主要景区

普彤塔

座落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旧城,东距市区1.5公里。该塔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据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可谓“中国第一佛塔”。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该塔在建筑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置斗拱,第八层斗拱外出翘头,上不施令拱,而置一小斗托住塔檐,塔顶装“仰莲钻首”铁制塔刹,置大中小鎏铜佛像三尊。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三尊。这在中国楼阁式建筑演变体制上,实为少见的佳作。

南宫市

烈士公墓

烈士公墓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冀南烈士陵园的南部,1959年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公墓内安放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633名无名烈士遗骨。公墓广场之西的烈士单人墓区内安葬着模范县长郭企之、游击队长刘文信等100位烈士遗骨,每座墓都是用花岗岩石砌筑,上面黑花岗岩石板刻有烈士生平简历,整个墓区坐落在鲜花丛绿之中。烈士骨灰室建筑面积490平方米,1977年建成,室内安放着35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骨灰,展录着冀南区44个县市五万余名烈士英名。

南宫市

后底阁遗址

后底阁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东南29公里处紫冢镇后底阁村,是一处北朝至唐城镇遗址。2006年进行了勘查和发掘。清理出的遗迹有灰沟 、灰坑 、铺砖地面、窖穴。出土有佛教石、陶造像及残块,其中汉白玉造像的数量较多,雕刻精美。部分造像有彩绘、描金和铭文。后底阁遗址是中原地区早期佛教弘法地之一,其损毁之处再次证明了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的真实性。南宫之域确为黄河冲积平原,冲积层厚度达三四米甚至更深。此处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成果,是河北省继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曲阳县修德寺之后佛教考古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重要人物

著名人物一览表

人名

简介

白圭

(公元1419年-公元1474年)

南宫市

字宗玉,南宫县南白塔村人。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三月赐进士及第,是年授江西道监察御史

刘濂

(公元1494年~公元1567年)

南宫市

字浚伯,南宫刘河沟人。幼年家贫,生性磊落,慷慨有大节明正德十四年(1519)中举人,次年中进士,任河南杞县知县,嘉靖四年(1525)升任监察御史

白钺

(公元1454年~公元1510年)

字秉德,南宫县南白塔村人,白圭次子。成化十六年(1480)乡试第一,县人为之立“解元坊”。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及第,排名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县人为之立“榜眼坊”。成化二十三年(1487)升为文林郎,行世之作《新迁县治记》和《游旧城潭记》等

徐冰

(1903年-1972年)

南宫市

原名邢西萍,南宫西唐苏村人。中共中央第八届候补委员、统战部原部长、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尚小云

(1899年-1976年)

南宫市

原名德泉,字绮霞,南宫尚家庄人。7岁丧父,为求生计,到北平“三乐社”科班教师李春富门下学艺,艺名三锡,因扮相俊秀,嗓音娇脆,改工旦角。1914年秋,《国华日报》组织童伶竞选,尚小云被评为第一童伶,唱法宗陈德霖,人称“尚派”,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擅演《二进宫》《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剧。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

马国瑞

(1915年~2005年)

南宫县人。原名王金印,曾用名王子玺,1931年入南宫县立师范学校求学。1932年春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支部书记,参加青年反帝大同盟,进行爱国学生运动。1933年至1934年在南宫县任中共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

王助

(1893年~1965年)

南宫市

字禹朋,直隶南宫人。飞机设计师。早年留学英、美,曾任美国波音公司总工程师,回国后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航空工程学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后历任航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空公司主任秘书、顾问等职,1965年病逝于台湾。著有《航空人员之体重与身高》、《高空马力因子》等

对外交流

2015年8月4日西苏旗与河北省南宫市签署了“友好城市框架协议”。

重要荣誉

2020年10月7日,南宫市入选河北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南宫市上榜,排名第25位。

2020年1月2日,南宫市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10月7日,南宫市入选河北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2020年10月27日,南宫市入选河北省2020年“四好农村路”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