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桂林医学院的前身为1935年春创办的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1958年升格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桂林医学院,1993年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截至2022年9月,桂林医学院占地104.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92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4247人,教师1232人。学校设有20个学院(系、部),4所直属附属医院,26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
历史沿革
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
民国25年(1936年)7月,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创建,校址设在桂林芙蓉路澄观楼,校长由广西医学院兼任。1944年,由于抗日战争,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停办,1946年重新恢复。

1951年1月,将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改为广西省立第二护士助产学校,同年3月改为广西省第二卫生学校,1952年改为广西桂林卫生学校。1956年8月,广西桂林卫生学校由桂林法政路(原叠彩路)搬到乐群路李子园内,扩建校舍。

广西桂林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广西省桂林卫生学校改制为广西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1月,开办附属医院和附属药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广西桂林医学专科学校全面停课并停止招生。1970年,恢复招生和复课。1979年7月,广西桂林医学专科学校改名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

桂林医学院
1987年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桂林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桂林医学院,设置临床医学、药学、本科两专业,临床医学学制5年,药学专业学制4年,面向全自治区招生。
2000年、2002年、2003年,桂林医学院分别增招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护理专业本科生。2006年2月,桂林医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以及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012年,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2015年9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2年8月,桂林医学院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成为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桂林医学院实行校、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3年2月,桂林医学院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等20个学院(系、部),26个本科专业和4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院系 | 专业 |
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 |
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全科医学院 |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
人文与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市场营销(医药方向)、社会工作专业(医学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药品经营与管理(专科) |
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生物技术(专科)、智能医学工程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助产学、护理(专科) |
药学院 | 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临床药学、药学(专科) |
医学检验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公共卫生学院 | 应用统计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康复医学系 | 康复治疗学 |
临桂临床医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国际教育学院 | |
继续教育学院 |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
体育部 | |
大学外语部 | |
产业技术研究院 | |
生物医药产业学院 | |
参考资料: |
附属医院
桂林医学院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如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桂林旅游综合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等;28所临床教学实习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桂林医学院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6800余人。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86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80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人才、广西“八桂学者”“八桂名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桂林医学院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有广西重点学科7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广西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免疫学、生药学、药剂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广西一流学科:临床医学、药学
教育教学
截至2023年2月,桂林医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优质本科专业1个,自治区级特色本科专业1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西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3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7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药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病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合作交流
桂林医学院已与日本、西班牙、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机构开展了校际友好交流与合作。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桂林医学院图书馆馆藏以医药卫生文献为主。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65.26万册,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227.34万册;先后引进ProQuest Medical Library、Springer Link、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百链云图书馆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个。
学术出版
《华夏医学》:原名《桂林医学院学报》,1988年创刊,双月刊,桂林医学院主管主办,是医药卫生综合性刊物。开设栏目: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诊疗新技术、综述、讲座、短篇报道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桂林医学院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
类别 | 名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科研三级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广西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糖尿病系统医学重点实验室、广西肿瘤免疫与微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广西环境暴露组学与全生命周期健康重点实验室、广西药物分子发现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医学临床转化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化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物分子筛选与成药性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广西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胃癌早诊早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学术成果
2017-2022年,桂林医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9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总数位居广西高校第9位。
文化传统
桂林医学院的象征有校徽、校歌、校旗、校训等。
校徽
桂林医学院校徽为双圆套圆形徽标,中央为桂林山水,代表学校位于桂林市;桂林山水内有一支蛇杖,代表学校为医学院校;中央下方数字1935,为学校创建的时间;外环上方为中文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

校歌
桂林医学院校歌为《桂林医学院校歌》,创作于1935年,李祖蔚作词,陆云作曲。
桂山苍苍,漓水泱泱。
乙亥年春,我校崛起。
弘德善医宗校训,勤劳博爱举校风。
助人救人除病苦,为民保健任先锋。
——《桂林医学院校歌》
校旗
桂林医学院校旗为长方形,长宽比例3:2,旗面白色,中央为红色校徽和中英文校名。

校训
桂林医学院校训为“弘德善医”。“弘德”亦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善医”指精益求精,善于行医。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院长 | 张志勇 | 党委副书记 | 王赣华 |
纪委书记 | 谢忠文 | 总会计师 | 周国增 |
副院长 | 陈旭、辛懋、马献力、李清华 | 参考资料: |
校区情况
桂林医学院占地104.02万平方米,由乐群校区、东城校区、临桂校区三个校区组成,其中临桂校区占地30万平方米。乐群校区历史最为悠久。
乐群校区
乐群校区,因历史悠久一般也被称为桂林医学院老校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乐群路20号。桂林医学院老校区始建于1956年8月,当时由于桂林医学院原址位置狭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学校遂搬到乐群路李子园内并扩建校舍。

东城校区
东城校区是桂林医学院三个校区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环城北二路109号。

临桂校区
2013年9月,临桂校区启用,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2万名。临桂校区有临桂临床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