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号杞园,字廑午,后改名兴,号克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黄兴1903年在长沙创立华兴会,任会长。1905年与孙中山共同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1907-1908年,与孙中山共同筹划南部起义。1910年1月,参与筹划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黄花岗之役,亲率敢死队攻占总督署。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宋教仁被刺后,主张法律解决。后策动江苏独立,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避走日本,旋赴美,反袁。1916年7月回国,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1917年4月15日,黄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黄兴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领袖。他和孙中山携手合作,组建中国同盟会,开展革命宣传,发动武装起义,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辟了道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洲,这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黄兴的:人物生平、人物成就、人物作品、人物思想、人物评价、人物关系、人物轶事、后世纪念、影视作品、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黄兴

廑午

杞园、克强

原名

黄轸

别名

李有庆、李寿芝、李经田、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

身份

近代民主革命家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湖南省善化县龙喜乡(今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凉塘村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74年10月25日

去世日期

1916年10月31日

陵墓

湖南岳麓山黄兴墓

主要成就

领导黄花岗起义,成立华兴会,成立中国同盟会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黄兴的远祖为北宋名士黄庭坚。明朝洪武初年,黄氏宗族的一支由善化经铿黄氏的始祖黄国璋率领,从江西迁往湖南长沙,黄兴是黄国璋的第十九世孙。黄氏宗族从明万历年间九世祖黄洽中策试科举,以进士身份官至知府以后,繁盛兴旺,逐渐成为当地的大族。

早年经历

黄兴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龙喜乡凉塘村。原名轸,号杞园,字廑午。后改名兴,号克强。曾自署竞武、琴五、堇坞、庆午、近午、堇午等。辛亥革命前,曾化名李有庆、李寿芝、李经田、张守正(号愚臣);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东京时,曾化名冈本、今村长藏,与友人通信,曾自署“生涯一卷书斋主人”。父亲黄筱村出身长沙府岁贡生,先在家乡以教书为业,后到长沙设馆任教,家境宽裕。黄兴五岁即随父读书,八岁起入本乡举人开办的私塾,攻习儒家经典。1893年,黄兴考入长沙城南书院,三年后中秀才,1898年入长沙湘水校经堂学习,不久又以成绩优异保送武昌两湖书院深造。

人生转折

黄兴在省城学习期间不仅系统学习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接触了卢梭的《民约论》等西方革命书籍;还结识了唐才常、林圭等一批两湖志士。在爱国维新志士和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黄兴开始萌发反清革命的思想。1899年秋至1900年夏,黄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不久,唐才常等人因密谋起义失败,壮烈牺牲。至此,黄兴认识到“专制恶毒,绝非革命不可”,他的反清革命思想已经初步形成。1902年春,黄兴由张之洞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在日期间他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并在此基础上发起成立了湖南编译社。1903年4月,由于沙俄拒绝从中国东北撤军,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4月29日,东京的留学生得知这一消息后有500余人在东京的锦辉馆举行集会,强烈声讨沙俄侵占东北的罪行。5月2日,拒俄义勇队成立,3日改名为学生军,黄兴也加入其中。之后,清政府没有支持学生军回国参战请求,并请求日本政府解散了学生军。因此,黄兴和其他激进的学生于5月11日重建了“军国民教育会”,宗旨为:武力反清,实行民族主义。教育会以宣传、鼓吹、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来作为革命的手段。黄兴主动担任“运动员”,负责发动两湖和南京等地革命运动之责,从此坚定地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创建华兴会

1903年6月4日,黄兴第一批归国。在上海停留期间,黄兴会晤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时任《苏报》主编的章士钊,共同商讨筹款之事。在此期间,黄兴还遇到了在日本留学时同省的学友胡元倓。他此时是长沙明德学堂的校长。黄兴接受了他去明德学堂任教的邀请。在去长沙的途中,黄兴应邀在两湖书院等校发表革命演说,被张之洞驱逐出境;并与宋教仁结识。同年秋,黄兴开始在明德学堂教书,并暗中联络同志,酝酿组织革命团体。

1903年11月4日,黄兴以过生日为名,邀约宋教仁、胡瑛、陈天华、秦毓鎏、章士钊、翁巩、刘揆一、周震鳞、陈方度、彭渊恂、柳聘农、刘继忠等12人,在长沙保甲局巷彭渊恂家聚会,成立了华兴会。决定华兴会机关设在长沙连升街,各省分别派遣同志建立组织。1904年2月15日,又以除夕聚宴为名,在明德学堂校董龙璋的西园寓所举行华兴会正式成立大会。会上一致推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会上确立了武装起义“只宜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分起之法”,即不在首都北京发难,确定首先在湖南起义;起义后华兴会的任务是联合各方面的革命力量,占领湖南为根据地;占据湖南后,向外省发展,待各省革命有成效后再制定下一步的计划。不久他又领导华兴会建立外围组织黄汉会、同仇会以分别运动军队、联络会党。几个月时间,华兴会即迅速发展到五六百人。

长沙起义

1904年初春,黄兴派万武、刘道一前往湘潭,策动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共举大义。不久,他又与刘揆一亲往湘潭,与马福益会见,商定了发动长沙起义的计划。他们决定于1904年11月16日(农历为九月二十八),西太后70生辰之机在长沙发难,省城外则以岳州、衡州、宝庆、浏阳、醴陵、常德几路响应,以“雄踞一省”。确定部署后,黄兴先后派宋教仁、陈天华、周维桢等分赴鄂、赣、川等省,联络同志,建立机关,策动响应,以实现“各省纷起”的计划。可是,正当起义紧张准备之际,消息泄露,清政府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黄兴被迫潜离长沙,起义失败。逃亡日本。黄兴领导的长沙起义虽然未发而败,但它震动了清朝封建统治,在湖南乃至长江中下游数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使湖南成为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地区之一。黄兴本人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反清革命的领袖。

建立同盟会

1904年11月,黄兴抵达日本东京后继续从事革命的宣传组织工作。他联络湘、滇、苏、豫、直隶(今河北)等省的留日学生,组成革命同志会,并与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成为至交好友。1905年7月下旬,通过宫崎寅藏的引见,黄兴与孙中山在东京凤乐园会见。这次会晤中,黄兴和孙中山各自谈了自己对革命的看法,分析了当时国内的形势及革命的远景。两人商议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与黄兴领导的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合并改组成立新的革命团体。7月30日下午,黄兴与孙中山共同发起召开筹备大会,到会者有黄兴、孙中山及70多名留日学生。会上经讨论,确定了新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推举黄兴、陈天华、宋教仁、马君武、汪精卫等八人为同盟会会章起草员。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赤坂区葵町三番地坂本金弥家中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国同盟会会章》,确定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当选为同盟会总理,黄兴当选为执行部庶务。会上还通过了黄兴将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机关报的提议。后因该杂志被日本政府封禁,改名为《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主,即“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黄兴和孙中山便积极在国内外各地建立和发展同盟会的地方组织。在此后的几年中,相继在香港、布鲁塞尔、柏林、巴黎、新加坡、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河内、仰光、曼谷、美国、加拿大建立了分会。

组织起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春、夏,黄兴亲赴广西桂林、梧州、龙州等地,与钮永建、秦毓鎏等策划发动广西起义;同年秋,又去香港与湖北日知会代表商议湖北军事。同年,因湘赣交界的萍、浏、醴一带灾情严重,当地同盟会人员准备再次发动起义。黄兴于秋末委派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返湘准备发动起义。1906年12月4日,萍浏醴起义爆发。起义开始后发展顺利,曾一度控制了萍、浏、醴等县;但由于军队没有发动成熟,同时枪械缺乏、组织涣散,最终在坚持了一个多月后,起义被邻近四省的清军联合镇压了下去。刘道一也被捕于12月31日就义。

东北起义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黄兴在日本与宋教仁、白楚香、古川清等人商讨准备在中国东北的辽宁联合当地的“马贼”劫取县衙款项然后组织起义的计划。按照计划,白楚香于3月21日到达马关;23日宋教仁启程,25日在马关与白会合后于4月1日到达安东。之后很快与“马贼”接上了头,但由于白楚香被满洲特务逮捕,计划未能实现,东北起义失败。

钦州起义

东北起义失败后,黄兴于1907年5月末达到河内,与孙中山商讨在南方起义的计划。当时,钦州一带的农民为反抗政府加重税收,发生骚动而被镇压。同盟会利用此机会,于9月1日发动钦州起义。4日,起义者攻占了防城县城,擒杀了知县。但由于起义前联络的钦州清军统领郭人漳和廉州标统赵声都没有参加起义,导致起义者没有顺利攻下钦州城和灵山,起义失败。

镇南关起义

钦州起义失败后,黄兴返回河内,于1907年12月1日发动了镇南关起义。起义开始后,起义者顺利攻占了镇南、镇中、镇北三个炮台。但由于后勤补给不足,援军未能及时赶到,8日,炮台失守,起义者撤离镇南关。起义失败。

钦廉上思起义

同盟会领导的几次起义失败后,黄兴、孙中山等人积极筹款筹饷;组建起了一支200多人的武装,是为中华国民军南路军,黄兴自任总司令。1908年3月27日,黄兴率领这支武装进入钦州,发动起义。此次起义历时40多天,队伍转战于钦州、廉州和广西上思一带,多次击溃清军的围追堵截;终因弹尽粮绝、没有后援,于5月3日退至越南。起义失败。

云南河口起义

在钦廉上思起义的进行中,同盟会又于1908年4月30日,在云南河口组织起义。起义爆发后,清军的一个步兵营投诚,起义者当天就攻占河口。由于河口清军督办被杀,附近清军分封投诚,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多人。钦廉上思起义失败后退回越南的黄兴于5月5日抵达河内,在了解了河口起义的情况后,于5月7日奔赴前线督战。但由于起义部队军需、粮饷十分匮乏,投诚的清军又不听指挥;黄兴于9日又返回河内,准备组织一支敢死队投入河口起义前线参战。但黄兴在5月11日返回前线到达中越边界时被法国警察识破,随即被驱逐出境。黄兴只得前往新加坡。由于起义者缺乏统一领导,很快就分崩离析;5月26日,河口起义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0年1月,黄兴应同盟会南方支部的邀请,赴香港主持军事,参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即黄花岗起义。经过一年多的前期筹备、策划,1911年4月8日,黄兴主持召开了起义发难会。会议决定:4月13日在广州发难;并拟制有800名敢死队员参加的分十路进攻的计划;推选赵声为起义总指挥,黄兴为副总指挥。但是会上有三项主要决定被证明在后来起义实践中被证明是欠妥的:其一,时间太仓促,各方面的筹备工作都没有完成好,美洲等地的捐款和购买的枪械没有运到;其二,起义军的人数原本就比清军人数少,且又被分为十路进攻,更加将力量分散;其三,黄兴从一开始就负责起义的全部工作,没有必要在起义时将总指挥更换为赵声;且黄兴、赵声各带一路人马进攻,实际上就没有总指挥,就造成起义时群龙无首。最终,付出七十二名革命者为此献身的代价后,黄花岗起义失败,黄兴受伤后化装才得以脱身。

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宋教仁、谭人凤等人逐渐把活动中心移向长江流域。在黄兴的同意下,中部同盟会于1911年7月13日在上海成立,它的主要任务是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至1911年9月,在17000多名湖北新军中,已有5000余名参加了湖北的革命团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军情紧急之际,黄兴于10月28日赶到武汉,并在当天下午亲临前线督战。汉口失守后,他被推举为战时总司令,领导了长达24天之久的汉阳保卫战,保卫了革命首义之区武昌,促进了全国各省区的独立,为最后推翻清朝的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奠定了基础。

成立临时政府

1911年11月初,革命党光复了上海。12月1日,黄兴抵达上海;次日,上海光复。12月4日,在上海举行了上海、江苏、浙江三都督及各省代表会议,选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由大元帅主持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因黎元洪的反对,在南京代表会议上,于12月17日改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由黄兴代行大元帅之职,组织临时政府。此时,黄兴也想通过北伐尽快推翻清王朝,于是便决定去南京筹组南京临时政府。12月23日,黄兴接到孙中山即将来沪的电报,决定暂不去南京。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29日,黄兴主持了17省都督府代表筹组临时政府的会议,会上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离开上海抵达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此成立。1月3日,黄兴被任命为陆军总长。1月9日,黄兴主持制定了北伐作战计划,并决定和局一旦破裂,即开始北伐。同日,黄兴又被任命为政府参谋部总长。1月15日,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许诺如果清帝退位,就公举袁世凯为大总统。2月12日,清廷公布了退位诏书,宣布退位。第二天,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并推举袁世凯为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4月5日,临时参议院决定临时政府迁设北京。

二次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后,黄兴于1912年3月31日被袁世凯任命为南京留守。之后,由于黄兴接管了驻宁的十多万军队,被袁世凯指使属下攻击黄兴拥兵自重。黄兴为了防止“南北猜疑”加剧内患,与6月3日辞去南京留守一职。此时的黄兴,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处处从大局出发给予退让。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黄兴被推选为理事。12月17日,黄兴赴汉口就任汉粤川铁路督办一职,但由于就任期间收到交通部种种限制,无法实施自己的计划,与1913年1月23日辞职。

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与黄兴会晤,商讨政策,应先定宪法,后选总统;采用责任内阁制,由国会多数党组阁;各省民政官员应由各省的议会选举。之后,宋教仁准备乘火车北上进京。3月20日晚,黄兴、陈其美等人到上海火车站为宋教仁送行。10点45分,宋教仁遭刺客刺杀,22日不治逝世。宋教仁被暗杀,终于使革命派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4月25日,孙中山从日本回国抵沪。当晚,在黄兴寓所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孙中山主张联日讨袁;黄兴主张不诉诸武力,法律解决;汪精卫希望南北调停。

正当国民党内部意见不统一时,袁世凯已经从列强手中借得巨款,调集军队南下,以湖北为基地,进攻江西。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宣布独立,举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7月14日,黄兴抵达南京,逼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兴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主持讨袁事宜。自7月12日至8月4日,江西、安徽、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和四川七省宣布独立。但由于大多数省缺乏军事实力,且各省间没有统一的领导和部署,讨袁之战进展十分不顺。7月25日,江西的湖口失守,李烈钧败走。陈其美攻占上海的计划也没有成功。南京三面受敌,粮饷、军械都供应不上,也没有友军来援;29日,黄兴认为败局已定,乘船离开南京。9月2日,南京失守。此时,其他各省也相继宣布取消独立。“二次革命”失败。黄兴、孙中山再次逃亡日本。

再造共和

退避美国

“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在东京创办了“浩然庐”和政法学校,组织在东京的国民党人研究军事和政治。1914年,孙中山决定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但由于黄兴与孙中山在建党上的意见分歧,黄兴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黄兴为了不妨碍孙中山的组党工作,避免由于革命党人内部的纠纷,被人挑拨利用而削弱革命力量,于6月30日,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前,由日本乘船去往美国。

讨袁运动

1914年夏,欧战爆发,日本政府企图乘欧战之机侵吞中国,于1915年1月中旬,向北京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无理要求。5月,北京政府承认了“二十一条”。5月9日,黄兴与李烈钧等17人联名通电,坚决反对袁世凯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同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14日,黄兴致电美国驻华公使,宣示讨袁宗旨,劝其切勿赞助袁世凯复辟帝制。17日,他又致电催促李烈钧从南洋入滇,与唐继尧、蔡锷等策划云南独立讨袁。25日,云南当局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誓师讨袁。同日,唐继尧电请黄兴来滇主持大计,但黄兴认为留在美国帮助更大。于是,接下来黄兴与美国政界进行广泛接触,不断宣传反袁,办理交涉,筹款援助国内讨袁运动。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想保住大总统职位。4月15日,黄兴致电国内共和党领袖及革命党重要人物,力主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反对调停。黄兴在孙中山、蔡锷等人的电请下,决定离美返国。4月22日,黄兴从美国启程,5月9日,抵达日本,当日致电袁世凯,促其悔过引退。12日,又致电全国各界,要求南北一致。同时,还以私人名义在日本借款300万元,筹建讨袁力量。后因袁世凯死而告终。

精诚团结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黄兴要求其恢复旧约法,召集旧国会,组织内阁,严惩帝制祸首。并委派代表赴京,商讨解决争议的办法。1915年7月8日,黄兴离日抵达上海,即去拜访孙中山。二人尽释前嫌,继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并肩作战。7月25日,中华革命党恢复国民党名称。黄兴为了能为党为国做更多的工作,谢绝了革命党人请他留居北京的邀请;并根据在各国的所见所闻,决心发展实业与教育。

病逝国葬

1916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五周年纪念日,黄兴旧病复发,胃血管破裂。31日凌晨4点30分,与世长辞,终年42岁。12月28日,国会通过《国葬法》,决定将黄兴国葬长沙岳麓山。治丧委员会由孙中山、唐绍仪、柏文蔚、李烈钧、蔡元培、谭人凤担任主丧友人。12月23日上午10时,黄兴的灵柩从上海出发前往长沙。1917年1月5日,灵柩抵达长沙,暂时停放在营藏事务所。4月15日上午9时,黄兴灵柩起运,前往岳麓山顶墓地;下午3点,灵柩到达墓地得以安放,随即进行国葬典礼。国葬后的第三天,即4月18日,黄兴的子女在官琦寅藏的陪同下,将日本友人久原房之助赠送的一把古刀、武昌起义后黄兴任战时总司令所佩的指挥刀以及黄兴生前用过的几支毛笔、长子一欧攻打南京天堡城卸下的一个炮筒一起送到黄兴墓中,然后将墓门封锁。

人物成就

创立华兴会

1903年11月4日,黄兴邀约宋教仁、胡瑛、陈天华、秦毓鎏、章士钊、翁巩、刘揆一、周震鳞、陈方度、彭渊恂、柳聘农、刘继忠等12人,在长沙保甲局巷彭渊恂家聚会,成立了华兴会。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大会在明德学堂校董龙璋的西园寓所举行。会上一致推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是中国内地第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以革命的知识分子为核心,以会党群众和下层士兵为基础,有明确的宗旨和策略。其成员中,不仅黄兴是个革命的实干家,主要骨干多半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也成了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所领导的华兴会以及华兴会所从事的革命活动,以及黄兴提出的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武装起义基本军事方针,均为辛亥革命时期两湖的民主革命运动奠定了初步基础。

建立同盟会

1905年7月30日下午,黄兴与孙中山共同发起在东京赤坡区桧町三番黑龙会本部召开筹备大会。到会者有黄兴、孙中山、居正、胡毅生、朱执信、李四光等及70多名留日学生。会上经讨论,确定了新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推举黄兴、陈天华、宋教仁、马君武、汪精卫等八人为同盟会会章起草员。1904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赤坂区葵町三番地坂本金弥家中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国同盟会会章》,确定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当选为同盟会总理,黄兴当选为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当总理不在时,庶务可以代行总理职权。同盟会本部由评议部、司法部和执行部组成。汪精卫被选为评议部的议长,胡瑛、冯自由、田桐、吴玉章、曹亚伯为议员;张继被选为司法部的领导,宋教仁为检事长,邓家彦为判事长;执行部下设6个科,庶务科为第一科。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组织核心,有了自己明确的政治纲领和革命领袖。从此,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

作品类型

题目

创作时间

诗歌

《咏鹰诗》

1900年秋

《挽刘道一烈士》

1907年1月至2月3日间

《为宫崎寅藏书条幅》

1910年5月12日

《蝶恋花·赠侠少年》

191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间

《和谭人凤》

1911年10月2日至10日间

《三十九岁初度感怀》

1912年10月25日

演讲

《在华兴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1903年11月

《在中国同盟会上海支部夏季常会上的演讲》(二件)

1912年6月30日

《在北京女界欢迎会上的演讲》

1912年9月15日

《在北京社会党欢迎会上的演讲》

1912年9月18日

书信

《致暹罗同志书》

1911年1月11日

《致邓泽如书》

1911年4月23日

《与胡汉民致谭德栋等书》

1911年5月下旬

《复同盟会中部总会书》

1911年10月3日

《致冯自由书》(二件)

1911年9月30日、10月5日

《复上海昌明礼教社书》

1912年5月

《复孙中山书》

1914年6月1日或2日

电文

《复汪精卫电》

1911年12月9日

《讨袁通电》

1913年7月15日

《促袁世凯退位声明电》

1916年5月9日

各种文集

书名

出版时间

简介

《黄留守书牍》

1912年

收入黄兴任南京留守期间的函电、公牍凡59件,另附有关来函来电6件

《黄克强先生尺牍》

1913 年 2 月

收录黄兴书信凡 15 封

《黄克强先生荣哀录》

1918年

收录黄兴诗文、函电、联语等共17篇

《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

1956年

影印黄兴书函及诗词、联语等珍贵手稿57篇,该书于1973年增订重版,各类手稿增至89篇

《黄克强先生全集》

1968年

集收录黄兴遗著 508余篇,1973年该书增订重版,将黄兴遗著扩充至615篇

《黄兴集》

1981年

集共收录黄兴遗著 601篇(不含黄兴任南京临时政府公职及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期间未署名的公牍)

《黄兴未刊电稿》

1983年

收集了黄兴 1916年 5月 22日起至 10月 22日止,以个人或与他人联名发出的函电或演说 101件,另附《黄兴著述补遗》凡80篇

《黄兴集外集》

2002年

汇集了中华书局版《黄兴集》出版20年来新发现的所有佚文,包括《黄兴未刊电稿》《黄兴佚文一束》等所收者在内,共计465篇

《黄兴集》

2008年

在 1981 年版《黄兴集》和《黄兴集外

集》基础上编辑而成,共收录黄兴各种遗著等凡1089篇

《黄兴全集》

2022年

收录黄兴各种著作共2023篇

人物思想

政治思想

黄兴坚持民主共和的崇高理想,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统治。为了确保民主共和精神的贯彻,他积极宣传民权主义,鼓吹“平民政治”“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刘军在其《略论黄兴的民主共和思想》一文中认为:黄兴的民主共和思想突破了“皇权”思想。他所倡导的新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以及平民政治思想,摆脱了反满的种族复仇观念,确立了人民在民主共和国中的地位与作用。黄兴是近代杰出的民主共和思想家。”

经济方面

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兴认为应当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他主张振兴实业应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和矿业。他身体力行,积极参加了民国初年的实业建设。他曾担任中华铁道协会副会长和汉粤川铁路督办、湖南大同矿业公司督办,参与发起创办中华汽船股份公司、湖南五金矿业股份公司、洞庭制革股份公司等实体,还曾投资入股,参加了孙中山等创办的中国兴业公司,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近代化。

教育方面

黄兴在教育思想内容为:第一,学校教育大体上分为国民教育、高等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少数民族教育,这些教育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二,人才不仅仅靠学校培养和教育,还要和社会教育相配合。宋逸成认为:黄兴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建军思想

黄兴的一生与整个辛亥革命相始终,他的军事思想内容丰富,以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核心是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必须创建一支中华国民军。后一个阶段的核心是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必须创建一支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化军队。

人物评价

薛君度、萧致治在《黄兴新论》中评价道:黄兴效法西方民主政治希望建立一个富强,独立、统一、现代化的中国,他注重政党、但认为谋国者不应以党为界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所以,他反对忠君或忠于一人,赞成忠于一国的观念。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与黄兴一同创立华兴会的章士钊评价黄兴:“(黄兴)除了无争之外,尤一切任劳怨而不辞,并且品德高尚、恢廓大度”“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

日本籍中国同盟会会员、黄兴的挚友宫崎寅藏评价黄兴:“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很快向前发展。”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挚友蔡锷评价黄兴:“以勇健开国,更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中国近代政治家、同盟会员于右任评价黄兴:“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黄兴挚友孙中山评价黄兴:“惟公之生,为众所瞻仰,远迩所震惊,群竖所疑忌,国家所尊崇。”

人物关系

关系

人物

备注

祖父

黄月楼

派名维德,字懋昭

祖母

方氏

月楼第一任妻

父亲

黄炳昆

派名式翥,字翰翔,号筱村

母亲

罗氏

炳昆第一任妻

妻子

廖淡如

第一任妻子

徐宗汉

黄兴第二任妻子,1944年3月8日在重庆病逝

儿子

黄一欧(1892-1981)

长子。曾用名祖光,少年时代随父参加反清革命,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和光复沪宁之役。后留学美国,曾奉父命回国参加护国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黄一中

次子。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苏州市副主委,1991年在苏州病逝

黄一美(1913-1950)

三子。新中国成立前,先后服务于中华民国外交部、赈灾委员会,1950年4月在上海病逝

黄一球(1916-1964)

四子。先后留学德、美研究航空机械,抗战初期返国,在民航部门从事技术工作,1964年10月在台北病逝

黄一寰

五子,遗腹子。早年留学日本,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记者,后调中央统战部工作。后因双目失明,致力于盲文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成功引进并改造了法国路易布莱尔盲文。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残协副主席

女儿

黄振华

长女。早年先后求学于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国先后担任教师、督学,后被选为中华民国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在台湾担任“国民党中评委委员”。1990年回内地,定居苏州

黄文华

次女

黄德华

三女。与丈夫共同主持美国的黄兴基金会

人物轶事

名字由来

黄兴原名黄轸,他出生的这一日,正是二十八星宿“轸星”值位,天干地支相生会局。根据历书推算是个黄道吉日,“黄珍”这个名字便是承袭此意而来。又因为他恰逢午时出生,当地又俗语云:午时生男,子时生女,必将富贵。地方上父老一致认为这是福兆,必将幸及地方。于是,在他出生的第三天,齐聚黄家,并举行赠名仪式,曰“庆午”。

惩治恶霸

黄兴生性豪爽,喜欢打抱不平。当时乡中有个姓曾的恶霸劣绅,因垂诞邻家一位美貌妇女,就设计陷害她的丈夫进了牢房,把她抢到手。黄兴知道了,想找个机会严惩姓曾的恶霸。一天,村里某家为儿子请了教书先生而办酒请客,黄兴也去祝贺,看到姓曾的恶霸已经先到了。待到入了席,黄兴的座位与他接近,便故意弄翻碗中剩余的汤汁,把他的衣服弄湿。曾恶霸大发脾气,骂道:“哪一家的猪崽子,竟这么没礼貌!”黄兴大声道:“我弄脏了你的衣服,你不能原谅;你奸污了人家妻子,人家怎么能忍气吞声呢?”并且,黄兴乘他不备,迅速地揪住他的辫子拖出席外,拳脚交加。曾恶霸被打得眼红脸肿,狰狞得像鬼一样。曾恶霸自从受了这次重伤,再也不敢欺压乡邻了。

教师黄兴

1903年黄兴从日本回到家乡长沙,受邀到长沙明德学堂任教,担任学校历史和体操育课教员,后升任学校教务长。黄兴讲课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深受学生欢迎。一次上历史课时,他向学生解释“民权”两字,不引卢梭、孟德斯鸠这方面的论述,而问学生:“你们读过《孟子》没有?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民权思想。由此可见,民权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并不是从外国搬来的。”他的这种解释,学生们连连点头称是。黄兴上体育课时,身穿操衣,除教学生踢足球、翻杆子外,还教学生练习兵式体操,如枪上肩、枪放下、瞄准射击等。他还经常请军官给学生上课或做兵式体操的示范动作。黄兴的这些做法,就是想把这些军官和学生培养成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军事人才。黄兴在明德,不仅教给学生现代文化知识,还时常向学生灌输革命学术。

齐白石眼中的黄兴

1905年,蔡锷从日本军官学校毕业回国,被广西巡抚李经羲聘为新军总参谋官监总教练官、随营学堂总教官。蔡锷虽非革命党人,却是黄兴一直信赖和器重的小老乡和朋友。当年10月,黄兴化名张愚诚,和赵声潜入桂林,和蔡锷密商,希望他能支持、相应同盟会的起义。这段时间,齐白石在桂林以卖画刻印为生。一天,齐白石在一个朋友那里遇到一个和尚,自称姓张,名中正,别人都称之为张和尚。他见此和尚行动不正常,说话也多可疑,对话时也是吞吞吐吐,就没有过多交谈。张和尚请他画过四个条屏,送了他二十块银元。当齐白石打算回老家的时候,张和尚特地跑来对他说:“你哪天走?我预备骑着马,送你出城去!”让画家感叹:“这位和尚待友倒是很殷勤的。”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黄克强的名字已是妇孺皆知。齐白石的那位朋友对他说,之前在桂林见到的那位张和尚就是黄克强。齐白石才恍然大悟,想不到叱咤风云的黄兴还有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

黄兴与刺客

二次革命时,袁世凯对黄兴恨之入骨,他收买了湖北革命军一个部将孙某,命其暗杀黄兴。孙某找到黄兴的亲信高君的父亲,逼他就范。高君的父亲不得已以自己病危为由将儿子骗回家。临行前,黄兴送给高君许多钱,让他快回家抢救老父。高君回到家后得知实情,不肯恩将仇报,痛哭流涕,晕倒在地,但最终还是在父亲的哀求下答应了。此时,黄兴也收到“留神高”的密报,但是他还是不相信。两天后,高君来到黄公馆,遇到门卫阻拦。黄兴将其请至客厅,问其父病况。高君被黄兴的话语感动,向黄兴坦白了一切。黄兴并未治他的罪,而是给他钱,送他去了日本。

后世纪念

黄兴故居纪念馆

黄兴

黄兴

黄兴

黄兴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新村凉塘,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占地28亩,共有房屋53间,为硬山顶、小青瓦的土坯木结构,前有水塘,后有花园,具有浓郁的江南农家大院风格。1981年,黄兴故居纪念馆成立并对外开放。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及湖南省对台交流基地。2010年9月,在黄兴故居后花园建立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并于2015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第一层主要介绍湘籍辛亥革命人物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第二层介绍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湖南的重大革命事件及事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黄兴墓

黄兴

黄兴

黄兴

黄兴墓位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黄兴1916年10月逝于上海,1917年4月15日国葬于此,墓区占地面积1913.6平方米。墓上建有方型墓塔,以整块花岗岩琢成四棱型,通高11米,墓东面镶嵌紫铜色墓碑,镌刻“黄公克强之墓”,墓碑四周砌以石柱、铁栏围护。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黄兴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右下0.5公里处,建有黄兴先生墓庐,占地494.1平方米,墓庐专辟《陈列室》,全面介绍黄公生平事迹。

黄兴铜像

湖北武汉的黄兴铜像于1934年10月31日在武昌公园蛇山顶启幕。该像高约2.5米,立于3.4米高的十字形双层石质基座之上。1985年雕像被迁移至汉阳龟山公园。1992年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兴

2004年10月,在黄兴诞辰130周年之际,湖南各界为塑建在长沙步行街北入口的黄兴铜像举行了揭幕仪式。

黄兴

黄兴拜将台遗址

黄兴

黄兴拜将台位于武昌阅马场中轴线南端,与湖北军政府旧址相对而立。黄兴拜将台占地21平方米,四方形,高2.5米,顶呈锥形,用紫红色水磨石砌成。碑身镌刻:拜将台——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元洪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兴公园

黄兴

黄兴

黄兴

上海黄兴公园以辛亥革命重要领袖之一的黄兴先生的名字命名。公园位于杨浦区营口路699号,为五星级公园。黄兴公园于2000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01年6月1日竣工开园。该公园规划总面积624312平方米,为休闲式园林,以大草坪、大湖面、大丘陵为特点,形成林深树密,丘陵起伏,湖面宽阔的园貌。建有大草坪、森林广场、多面象形神石、游船码头、亲水长廊、锦鱼池、爱莲屋、叠桥柳堤等十余个景点。

黄兴路

长沙、武汉、上海都有以黄兴名字命名的道路——黄兴路。长沙黄兴路是市区南北走向主干道,全长6.55千米,路幅宽26-46米。该路于1941年3月29日由南正路改名为黄兴路。武汉的黄兴路位于江岸区,汉口有名的里分——伟英里的西南口就通到黄兴路。上海的黄兴路是上海市杨浦区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北面连接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的五角场,南面连接跨越黄浦江的主要通道之一的杨浦大桥,全长3731米。

影视作品

影视名称

出品时间

类型

饰演者

《建党伟业》

2011年

电影

洪剑涛

《辛亥革命》

2011年

 电影

成龙

《第一大总统》

2011年

 电影

姚居德

《孙中山》

2001年

电视剧

梁冠华

《走向共和》

2003年

电视剧 

李传缨

《辛亥革命》

2011年

电视剧 

姚居德

注释

[a]

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1900年在汉口策划起义,事情泄露,被捕就义。

[b]

清末革命志士,1900年在汉口策划起义,事情泄露,被捕就义。

[c]

该职位居协理地位,为同盟会第二个重要职位,当总理不在时,可代行总理职权。

[d]

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

[e]

日本人内田良平的住宅。

[f]

派名是大家族用来表示辈分大小的名字。

[g]

清末广州起义总指挥。

[h]

是近代汉口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是汉口近代化最显著的标签。

[i]

伟英里系民国初年由地皮大王刘歆生建房成里,以其女刘伟英之名为里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