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南接连江县,北邻宁德市,西南与福州市、闽侯县接壤,西北与古田县接壤,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截至2023年5月,罗源县辖区境域面积1187.18平方千米,其中海域、滩涂面积为124.98平方千米,下辖6个镇、5个乡,常住人口为269244人,县政府驻地罗源县凤山镇北大路15号。

罗源县境内三面环山,地形为东西长条状,地势自西而东,三高两低,形如“W”,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罗源县历史悠久,秦代时罗源县隶属于闽中郡;西汉和东汉时期,罗源县分属冶县地和侯官地;至两晋时期,罗源县隶属于温麻地;此后隋朝时期罗源县改属闽县;唐至清朝时期,罗源县一直隶属于福州;中华民国时期,罗源县境内辖域曾多次变更,至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后,境内辖域趋于稳定,均未发生重大变动,1949年8月14日罗源县解放,同年9月罗源县划属福建省第四专区;此后罗源县所属专区多次变更,直至1983年7月罗源县重新划属于福州市。

罗源县通过福州都市圈和强省会发展战略,以绿色冶金和新能源为两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了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当地钢铁企业研发高端冶金建材、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并打造了特色海洋信息经济产业链,建设了海洋创新平台和海洋经济大数据平台。2022年,罗源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04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4.3:53.7:32.0,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增幅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6项增速位居福州市前三。

罗源县历史悠久,遗留下不少寺庙、石塔、古墓葬、雕刻等唐宋风格的文物古迹,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有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畲族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项,以及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8个。此外,境内还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罗源湾海洋世界旅游区等风景名胜。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罗源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罗源县

英文名

Luoyuan County

面积

1187.18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北沿海

地理坐标

北纬26°23′-26°39′,东经119°7′-119°54′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福建省

所属市

福州市

行政类别

县级行政区

下辖地区

6个镇、5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350123

人口

269244人(2022常住人口)

方言

罗源话、畲语等

民族

汉族、畲族、藏族、满族等

GDP

417.04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60709元(2022年)

著名景点

罗源湾海洋世界旅游区、中国畲山水景区

邮政编码

350600

政府驻地

罗源县凤山镇北大路15号

电话区号

0591

火车站

罗源火车站

政府官方网站

罗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外链

名称由来

罗源县,其名源自于境内的罗源溪(古称罗江),“罗”是罗江、罗川的意思,“源”则是罗江之源的意思。其境内罗江流分三支,皆同出一源,而罗川之名源自于罗源场,罗源场为唐大中元年(公元874年)观察使韦岫因榷茶所立。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自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罗源县就有人类居住。夏商朝时期,今罗源县隶属扬州。周朝时期属于七闽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代,罗源县隶属于闽中郡。

西汉和东汉时期,罗源县分属冶县地和侯官地。

两晋时期,罗源县隶属于温麻地,其中西晋永嘉前十多年(公元290年前后)有中州人移居到罗源县。

隋至宋朝

隋朝时期罗源县隶属于闽县。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将连江县北一乡划属为罗源场,罗源政区自此和连江县分割开来。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罗源场升场为镇,改名为永贞镇,隶属于福州,同时将闽县林洋地划属永贞镇,西部边界扩展到双口渡。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罗源县已有300多畲族先民,至连江县马鼻徙罗源大浿头,唐末时期又有一批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河南光、寿两州避乱者至罗源县定居。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陈苏于乾溪村建立陈氏宗祠,后人称陈苏为高行先生,陈氏宗祠为“高行先生祠”。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闽王王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改元龙启,以福州为长乐府,升永贞镇为县,隶属于长乐府。五代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长乐府被吴越国占领,永贞县为吴越福州威武军辖地。

罗源县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设两浙西南路辖福建各州县。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永贞县属两浙西南路福州。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改两浙西南路置福建路,永贞县仍属福州。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为避皇太子赵祯(宋仁宗)讳,永贞县改名为永昌县,隶属于福州府。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永昌县更名为罗源县。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将连江县招贤里5图地划属罗源县,该县东部边界扩展至海域,辖内区域增加了鉴江、碧里两乡(镇)地区。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益王即位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罗源县仍隶属于福安府,南宋时期又有许多中州南徙的避乱者至罗源县。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二月,董文炳率兵至罗源县抢掠财物,杀戮民众,罗源县人黄垓拾遗骨3000余具,造义冢将遗骸葬于四明山。

元至明清

元代沿用宋制,罗源县里(隅)数增至21个。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福安府改名为福州路,罗源县属福州路。

罗源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将改福州路改为为福州府,罗源县隶属于福建行中书省福州府。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裁怀安县并入侯官县,将原属怀安县的霍口一带划属罗源县,罗源县西部边界与侯官县毗邻。

清代沿袭明代仍将罗源县分16里,辖44铺,372村,罗源县隶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12月25日,郑成功率反清部队围攻罗源县,二十八日与清军在护国岭展开战斗,清军统帅阵亡。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期,罗源县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清制。中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设道,罗源县属福建省东路道(次年,改名闽海道)。中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废道,罗源县直隶于福建省。

中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10月,时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宣传部长的黄孝敏到罗源县下辖飞竹、应德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暴武装斗争。同年12月5日,黄孝敏等组织“飞竹暴动”,解除当地民团武装。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个省,罗源县隶属于闽海省,次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罗源县复为福建省直辖县。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罗源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12日至14日,寻淮洲军团长、乐少华政委、粟裕参谋长带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径罗源县时将指挥部设在罗源县百丈村,并组织发动了红军攻克罗源县城的战役并取得胜利,同时这场战役掀起了罗源县革命热潮。

罗源县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2月20日,闽东独立师派员收编鉴江大刀会,组成抗日救国军合作赤卫队,进行了“鉴江暴动”,暴动失败,伤亡、被俘数十人。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将连江县巽屿、北山两地划属罗源县,此后辖域未发生重大变动。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罗源县又为福建省直辖县。1949年8月14日罗源县解放,同年9月,福建省划为8个专区,罗源县属第四专区(1950年4月改名闽侯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3月,罗源县划属福安专区。1958年9月罗源县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共建立了6个人民公社。1961年5月罗源县恢复区一级建制,划为6个区,下辖1个城关镇、37个人民公社,同年10月,城关镇升级为县辖镇。1961年11月,罗源县改属于福州市。1963年8月,闽侯专区恢复建制,罗源县又复属闽侯专区。

1970年“专区”改称为“地区”,同年2月,罗源县归属福安地区(1971年6月改称宁德地区)。1983年7月罗源县重新划属于福州市。

2018年至2023年5月,罗源县辖区保持不变,下辖6个镇及5个乡,其中的霍口乡为民族乡。

地理

位置境域

罗源县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北沿海一带,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6°23′-26°39′,东经119°7′-119°54′之间,该县北与宁德市接壤,南邻连江县,西北与古田县相邻,西南与福州市、闽侯县接壤,东与霞浦东冲半岛隔海相望。罗源县东西最长距离为78.5千米,南北最宽距离为28千米,辖域面积为1187.1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为1062.2平方千米,海域、滩涂面积为124.98平方千米。

罗源县

气候

罗源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该县四季分明、冬短夏长、雨量充沛以及气候温暖湿润。罗源县大部分地区是冬短夏长,但随着地势抬升,夏季逐渐缩短,冬季逐渐延,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夏季140天左右,冬季不足60天;至海拔500~600米地区基本上四季平分;600米以上地区则冬长夏短。罗源县春季气温回暖且雨量多,但因冷空气入侵会造成的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同时也会出现热带海面湿热气流与冷空气在县境上空频繁交锋,出现连续降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降雨量主要受台风影响;秋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逐渐下降,雨量急剧减少;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或影响下,晴冷少雨,霜冻频繁。

罗源县各地气温因地势高低不同有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及霍口、洪洋谷地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19℃;中房、飞竹、西兰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6~17℃。罗源县各地年平均最高气温21~25℃;极端最高气温35.5~39.5℃,一般出现在7月份,气候变化为单峰型。

罗源县降水量以中、北部山区为最多,年降水量平均2000毫米左右,其中以中房的2151.5毫米为全县最高值,随着地势的下降,降水量向东西两侧递减。根据降水变化特征及成因,可分为春雨、梅雨、台风雷雨和干季4个降水季:3~4月为春雨季,各地雨量200~35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15%~18%;5~6月为梅雨季,各地雨量340~560毫米,占全年总量25%~28%;7~9月为台风雷雨季,各地雨量440~93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37%~43%;10~2月为干季,各地雨量200~34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16%~17%。

罗源县平均日照时数1691.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呈单峰型,2月份最少仅79.4小时,之后逐月递增,7月份达241.0小时为最高值,而后又逐月递减。

地质

地质构造

罗源县位于福建新华夏巨型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的东部沉降带上。震旦纪前,今罗源县境全为海水淹没,到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时始上升为陆地,成为华夏古陆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境内受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控制:初期,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侏罗系火山岩覆盖全境;此后,地壳升降不断,深层岩浆沿裂隙上侵,出现一系列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相结合的火山间歇喷发带。到了白垩纪燕山运动后期,火山喷发再次发生,县境东西两侧都成了白垩纪火山岩喷发堆积盆地。进入新生代,燕山运动减弱,地壳升降缓慢,最终形成了县境东西两侧火山岩、中部花岗岩分布的地层格局。罗源县境内出露地层较单一,有4个层位。

地层

侏罗系上统南园组有第二、第三两个岩性段地层出露。第二岩性段以酸性熔岩为主,中间有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夹层。南园组第三岩性段以中酸性熔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酸性熔岩与酸性火山碎屑岩。

侏罗系上统小溪组地层是南园组上覆地层,两者为不整合接触。小溪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河湖相沉积;上段为中酸性至酸性火山岩及沉积夹层组成。

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以沉积、中心式喷发构成两个旋回,分上下两组4个岩性段。下组地层底部为早期沉积;上部为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上组地层底部为晚期沉积;上部为大规模的酸性和偏碱性岩浆喷溢;顶部为钾长流纹岩等。

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为陆相、海相沉积,广泛分布在全县各地。丘陵多为残积、坡积层;山间盆谷和河谷平原多冲积、洪积层,由粘土、泥沙、砾、卵石等组成;沿海多海积层,以泥质为主,富含蛎壳。

地形地貌

罗源县境内三面环山,地形为东西长条状,地势自西而东,三高两低,形如“W”,鹫峰山脉东南支脉从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众多山岭。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山地主要分布于县北部和西部,山体多呈北东、北西走向,面积443.6平方千米,占全县陆地面积41.76%。丘陵分布于西部霍口溪、中部起步溪、百丈溪,河谷两侧及东部半岛等地,面积450.64平方千米,占县陆地面积42.43%。山间盆谷107个,散布于山地和高丘陵地区,面积88.31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8.31%。平原面积79.65平方千米(含松山、白水两垦区31.02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7.5%。境内有千米以上高山12座,全县最高峰牛牳山海拔1251米。县境东部临海,有大小海湾9个,岛屿12个,海岸线长129.09千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地表水

罗源县水系发育,流域面积3.5平方千米以上的的溪河有19条,年均径流量21.83亿立方米,其中除3条南流注入连江县鳌江、1条北流汇入宁德市金溪外,其余皆在境内自成系统独流入海,具有山地季节性河流源短流急、径流丰枯变幅大的特点。该县主要溪流有霍口溪、寿桥溪等5条。

  • 霍口溪

罗源县最大河流,发源于鹫峰山脉东侧,其主流在罗源境内长31.15千米,流域面积333.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每秒45.83立方米。主要支流斌溪,源出古田,流域面积244.33平方千米,在罗源县境长19千米,宽40~60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9.46立方米。

  • 寿桥溪

发源于飞仙岩,南流经西兰乡寿桥村,至飞竹乡蛤蟆石村出境,注入连江县朱公溪(鳌江支流)。流域面积59.31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7.15千米,平均流速每秒0.4米。寿桥以上山间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寿桥以下河宽20米,水深0.5~1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05立方米。

地下水

罗源县地下水分为两类,其中基岩裂隙水,分布在中生代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地带;松散岩类孔隙水,以潜水型为主,主要分布在起步、鉴江等河口港湾地带及山间盆谷。有3个径流区:第一区为西北部山地丘陵丰水区;第二区为中南部山丘平原补水区;第三区为东南部沿海缺水区。

水利

截至2021年末,罗源县共有水库28座、河道18条。

  • 霍口水库

霍口水库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的大型水库,主坝坝高91米,坝顶长度338米,水库总库容为2.9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171平方千米。

罗源县

  • 昌西水库

昌西水库大坝位于罗源县起步镇曹垅村下游约1.5千米,是省重点项目。水库总库容1191万立方米,为多年调节中型水库,工程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兼顾发电,设计日供水4万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罗源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末,罗源县土地面积10.7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93万平方千米,种植园用地0.21万平方千米,林地8.03万平方千米,草地0.20万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51万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0.17万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33万平方千米,湿地面积0.31万平方千米。

水资源

罗源县地表水年均地表径流量为8.132亿立方米,时空分布与降水量的分布相吻合。罗源县地下水年均地下径流量3.181亿立方米,其中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适用于农业灌溉,县境内部分地带的地下水还含有优质矿泉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末,罗源县已发现铁、铅锌、钨、钼、高岭土、叶蜡石、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辉绿岩、建筑用凝灰岩、地热、矿泉水等11种矿产资源。2020年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区24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为叶蜡石矿,其余均为小型饰面用花岗岩矿床。其中,非金属矿是罗源县传统优势矿种,以饰面花岗岩、叶蜡石为主,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矿泉水为辅,截至2020年,饰面用花岗岩保有资源储量517.47万立方米、叶蜡石保有资源储量144.27万吨。截至2020年末,全县持证矿山企业1家,开采矿种为叶蜡石,年开采量8万吨,按生产规模划分为中型矿山,2020年叶蜡石产值为341.77万元。

罗源县

森林资源

截至2014年末,罗源县林业用地面积7.89万公顷,全县林木总蓄积量209.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95%,林地绿化率78.7%。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创办于1959年12月,截至2017年8月,林场经营区总面积43285亩,有林地面积42951亩,生态林总蓄积量10.6万立方米。至2020年末,罗源县拆除“两违”7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258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75550亩,更新造林7500亩,林冠下造林7565亩,森林覆盖率达56.95%。

生物多样性

罗源县野生动植物系介于东洋界的华南区和华中区,即闽广沿海亚区和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交界处,以东洋界的动植物种类为主。

动物

截至2014年末,罗源县陆生野生动物有9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黑麂、云豹、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有穿山甲、大灵猫、河麂、水獭、苏门羚、岩鹫、鸢、自鹏、草鸮、长耳鸮、褐翅鸦鹊、花田鸡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会从蒙古国迁徙抵达罗源湾越冬。

罗源县

植物

截至2014年末,罗源县陆生野生植物有100多种。此外,2023年5月,罗源县境内西兰乡甘厝村发现中国范围内面积最大的水松天然更新群落,其中有两棵树龄超过600年的母树,高度达20多米,以及另有三棵古树树龄超过400年。

罗源县

自然灾害

罗源县自然灾害以台风、干旱、冰雹和地震为主。罗源县县境濒海,常受台风影响。每次台风影响过程,县境都会出现8级以上的大风和25毫米以上的降水。因降雨时空分配不均,罗源县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干旱,春旱发生于2月下旬至梅雨开始时;夏旱发生于梅雨结束至8月上旬,出现机率最高;秋旱发生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罗源县自1956-1990年年间曾发生过重大雹灾3次。2014年7月份罗源县受第10号台风“麦德姆”影响,该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乡镇特大暴雨,全县平均降雨量358.9毫米,海上风力10-11级,陆上风力最大10级。2023年7月受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罗源县连降大暴雨和强降雨。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5月,罗源县辖凤山、松山、鉴江、起步、中房、飞竹6个镇及碧里、洪洋、白塔、西兰、霍口5个乡,其中霍口为民族乡。县政府驻地罗源县凤山镇北大路15号。

罗源县行政区划

乡镇名称

辖区面积(平方千米)

海拔(米)

村居数

凤山镇

32.2

7

17

松山镇

146.29

5

26

起步镇

72.73

5

21

中房镇

131.12

500

23

飞竹镇

119.56

315

19

鉴江镇

74.12

3

9

白塔乡

70.86

150

15

洪洋乡

70.49

55

18

西兰乡

77.56

385

17

碧里乡

199

10

12

霍口畲族乡

193.25

110

24

统计时间:2023年8月,参考资料:

政治

罗源县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罗源县委员会

书记

张新怿

罗源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肖永建

罗源县人民政府

县长

林志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罗源县委员会

主席

兰可明

表格数据更新时间:2023年8月20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据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罗源县常住人口255214人。其中男性人口135496人,占53.09%;女性人口119718人,占46.91%,常住人口性别比113.18。该县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47170人,占18.48%;15-59岁人口161997人,占63.47%;60岁及以上人口46047人,占18.0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32096人,占12.58%。截至2023年5月,罗源县总户数79861户、户籍人口269244人,城镇人口99704人占总人口37.03%。男性为140413人,占52.15%;女性为128831人,占47.85%,男性比女性多11582人。

民族

截至2023年3月,罗源县共有汉族、畲族、藏族、满族等3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22680人。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有22191人,占全县总人口8.2%。

语言

罗源县语种有普通话、罗源话、畲语等。其中罗源话属闽方言中闽东方言系统,闽东方言分南片、北片两个区,罗源话属南片区。罗源县地处闽东方言南、北片区的交界处,罗源话在保留闽东方言南片区的主要特点的同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还具有一些北片区的特点。因此,罗源话可以看作闽东方言南、北片的过渡片之一,可与古田话、屏南话合称为闽东方言南、北片的中间片。罗源话以城关话为代表,通行于该县各乡村。罗源畲语属于福建畲语中的闽东片,受罗源话影响,罗源畲语中已融入了大量罗源话词语,只保留了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

宗教信仰

罗源县境宗教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道教始于后汉,为最早传入罗源县的宗教,之后是佛教于唐代传入,佛教和道教于宋、明两代为鼎盛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分别于明末、清末由西方传教士传入境内,而后至民国时期,陆续在全县各地建立了教堂。截至2023年8月,罗源县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普济寺、松海寺、七境太尉宫等。

罗源县部分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佛教

汉语系

罗源普济寺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上长治村

佛教

汉语系

罗源松海寺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岐后村

佛教

汉语系

罗源圣水寺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镇南门莲花山

佛教

汉语系

罗源金粟寺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镇方厝村

道教

正一

罗源余家塘金吾王宫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镇余家塘

道教

正一

罗源下长治宋公宫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下长治村

道教

正一

罗源五里马元帅宫

福建省福州市松山镇吕洞村五里

道教

正一

罗源西兰七境太尉宫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西兰乡西兰村

统计时间:2023年8月,参考资料:

经济

综述

罗源县于1993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1997年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基本实现小康的原贫困县。2022年,罗源县通过福州都市圈和强省会发展战略,以绿色冶金和新能源为两大支柱产业,发展了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当地钢铁企业研发高端冶金建材、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并打造了特色海洋信息经济产业链,建设了海洋创新平台和海洋经济大数据平台。其中,境内第一产业拥有秀珍菇等特色农业,被称为“秀珍菇之乡”,打造了罗源县食用菌产业集群;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境内罗源湾畔拥有宝钢德盛、闽光钢铁、亿鑫钢铁等钢铁龙头企业,形成了绿色高端钢铁产业链,同时还引进东恒新能源、东方电气、汇昇智造等新能源产业及配套项目;第三产业以玉石雕刻文化产业和境内文旅产业为主导,打造了“畲风海韵”等文旅品牌。

2022年,罗源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3.4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4.3:53.7:3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0709元。2022年,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增幅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6项增速位居福州市前三。

第一产业

罗源县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特色农业产业有食用菌、茶叶、果蔬、畜牧、花卉苗木、林竹、水产等。该县有食用菌之乡、茶叶之乡、肉松之乡、滨海渔乡之称,其中“罗源秀珍菇”和“七境茶”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现代茶叶建设县”,此外,罗源县境内起步镇是中国农业产业强镇,推行了食用菌产业科技化,秀珍菇产量占福建省的70%、中国的60%,罗源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秀珍菇基地县。2022年,起步镇秀珍菇年产量8000多万袋,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同时罗源县还实施“以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的竹产业振兴战略,截至2023年5月,该县竹林面积达到16.7万亩,其中毛竹4.5万亩,竹精深加工企业8家。

2022年罗源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05.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94421亩,其中稻谷面积47339亩;油料种植面积2403亩;蔬菜种植面积115153亩。全年粮食产量35011吨,其中,稻谷产量18942吨。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4897吨,其中肉类总产量13327吨。全年水产品产量223476吨,其中,淡水产品产20424吨;海水产品产量203052吨。

2022年罗源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5011

2.0

油料

355

6.9

茶叶

8911

2.7

园林水果

66748

3.5

蔬菜

153230

1.3

食用菌

176979

4.5

参考资料:

第二产业

罗源县第二产业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其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该县工业经济优势地位突出,冶金、建材、船舶修造、轻工食品、机械制造等主导行业发挥了增量带动作用。罗源县罗源湾拥有宝钢德盛、罗源闽光等多家钢铁企业,钢铁产业链完备,罗源湾钢铁企业以绿色、智能等概念为发展方向,以有色金属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

2022年罗源县工业增加值为197.6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总额665.9亿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9亿元。

第三产业

罗源县第三产业以玉石雕刻文化产业和境内文旅产业为主,整合了海洋、畲族、红色等特色资源,引进了中国知名文旅企业,打造滨海度假旅游区、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区,拥有“畲风海韵”等文旅品牌。此外,境内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其中,罗源县因叶蜡石矿脉资源储量占福建省第一,玉石雕刻产业链完备,该县还拥有位于罗源滨海新城玉石文化城寿山石雕传承基地。

2023年上半年罗源县第三产业增加值65.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持续增长。同年1-5月,全县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

经济功能区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4日,1998年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成为福州台商投资区。截至2021年6月,罗源湾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面积达31.46平方千米,包括松山垦区、获溪片区、白水垦区,形成了冶金建材、船舶修造、轻工食品、机械制造、港口物流等五大产业集群。累计引进项目181个,合同投资总额达788.8亿元,已投产项目131个,规上工业企业30家。

罗源县

重要企业

福建罗源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位于福州市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是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公司。2017年起,该公司销售额连年突破100亿元,跨入“百亿冶金企业”行列,曾先后获得福州市创新发展优秀企业、福州市制造业企业50强、福建省科技型企业、中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罗源县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德盛”)始建于2005年,其不锈钢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电行业、设备制造、汽车行业、石油化工等领域。该公司《红土镍矿冶炼镍铁及冶炼渣增值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G智慧钢铁项目曾获“2022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三等奖,并多次获得“福建企业100强”“福州市平安企业”“福州市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罗源县

福建七境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七境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福州市第六轮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生产有“七境红”“七境绿”“春尖红”“春尖绿”“七境乌龙”等系列产品。2014年公司制茶技艺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公司的“罗川七境”系列产品商标被授予福州市知名商标。2016年被授予福建省著名商标。2019年认定为福州市知名农产品品牌。

罗源县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专任教师132人,在校生2198人;有高中4所,专任教师261人,在校生3274人;有初中14所,专任教师729人,在校生8766人;有小学33所,专任教师1309人,在校生21587人;有幼儿园55所(含民办30所),专任教师585人,在校生8756人。同年罗源县罗源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县进修学校通过省标准化进修学校评估,福州民族中学获省“优秀青少年社会责任推广学校”荣誉称号。4所学校获评省级“平安校园”,2所学校通过省、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以及新增8所学校市乡村温馨校园、2所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个市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

  • 罗源县罗源一中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是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建省文明学校。学校创办于1942年,1959年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1996年被评为省二级达标学校,2015年被认定为省一级达标高中,2022年通过省一级达标复评。截至2023年5月,校园占地140亩,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还拥有占地376亩的高洋农场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福建省首批百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被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教育厅评为“绿色学校”,并获得“福州市环境友好型学校”荣誉称号。学校教职工196人,其中高级教师41人,研究生学历12人,占比6.12%;高层次人才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骨干教师28人。

罗源县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5家,县直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乡镇卫生院10家,村卫生所142家,个体诊所59家,民营医院2家,门诊部5家,护理站1家,学校卫生站19家。实际开放床位165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9人,注册护士640人。其中罗源县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罗源县部分医疗机构名单

机构名称

地址

机构类别

罗源县凤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罗源县凤山镇司前新村7号

医疗机构

松山卫生院

罗源县松山镇五里45号

医疗机构

碧里卫生院

罗源县碧里乡碧里村杭下街桥头南侧

医疗机构

鉴江卫生院

罗源县鉴江镇西门街1号

医疗机构

起步卫生院

罗源县起步镇起步村过桥23号

医疗机构

洪洋卫生院

罗源县洪洋乡洪洋村桥尾33号

医疗机构

中房中心卫生院

罗源县中房镇中房村78号

医疗机构

白塔卫生院

罗源县白塔乡水古村

医疗机构

西兰卫生院

罗源县西兰岭尾店4号

医疗机构

飞竹中心卫生院

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下村9号

医疗机构

霍口卫生院

罗源县霍口畲族乡霍口村119号

医疗机构

统计时间:2023年8月,参考资料:

科技事业

2015~2020年间,罗源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以上,该县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件。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2万册,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文物2212件,图书流动点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189个。

  • 罗源县文化馆

罗源县文化馆长禧文化中心于2007年4月成立,由叶秀章夫妻自发自建自办,文化中心大楼共三层,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50平方米,拥有剪纸坊、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活动室。

罗源县

  • 罗源县博物馆

罗源县博物馆坐落于罗源县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的中心的九大中心,于2004年11月正式成立,直属县科技文体局。该馆是集合了罗源县历史、民族文化以及革命史教育的综合性博物馆。2005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为580平方米。罗源县博物馆是中国国家民族博物馆合作成员馆,福建省三级博物馆,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福州民族中学实习实训基地,县直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科普教育基地。馆内共陈列和收藏了罗源古代和近现代珍贵文物3000多件,其中国家二、三级的文物30多件。

罗源县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共有体育场馆数1个,总面积2524.08平方米。同年,罗源县运动员在十七届福建省运动会获得4银1铜,该县共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门球羽毛球、气排球、笼式足球、健步走等15项150多场全民健身活动。此外,2021年5月,罗源县被确认为2021—2023年度“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实施项目县后,截至2023年7月,罗源县已先后举办7场县级篮球联赛,参加1场省级联赛、1场全国联赛,篮球公益教育惠及全县25所中小学。

罗源县

人居环境

2017年,针对石材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罗源县关停境内全部167家石材企业和112座矿山进行环境治理,并将闲置的石材厂房改造成毛竹生产车间,石材废渣用来生产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县级饮用水源地八井水厂、西溪水厂、洋尾水厂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主要流域罗源霍口、连江傍尾、斌溪口、兰水村4个断面及小流域南坂洋、方厝桥2个断面水质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区域噪声平均值50.6分贝,道路噪声平均值70.2分贝。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3天,达标天数361天,达标率99.4%。6项空气环境监测指标均达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臭氧(O3)平均浓度126微克/立方米。

社会保障

罗源县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1月,罗源县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1家、乡镇敬老院9家、民办养老机构2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家、农村幸福院145家;养老服务场所床位总数达180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7.32张养老床位;基本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养老网络全覆盖。至2023年1月,罗源县共有12家养老机构。

罗源县

此外,罗源县施行新的就业服务机制,将就业服务驿站设立在村便利店、快递站、村委会、社区等公共场所以便求职者更容易接收到新的就业信息,同时还对求职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4月至8月,罗源县接受各类就业咨询3000多人次,向求职人员推送相关岗位1918个,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96人,其中各类二产工业企业就业503人,个体工商户就业370人,农业生产经营户就业423人。

交通

综述

罗源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距离中心,与台湾隔海相望,北联宁德、浙江,南接福州、厦门,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为福州新区北翼发展区、沈海高速公路、沈海复钱,温福铁路。10国道和28国道穿境而过,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358千米,形成了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罗源县

公路

截至2022年5月罗源县城区内有岐阳路、一中路、余深路等多条道路。境内主要汽车客运站为罗源县二级汽车站和罗源闽运客运站。此外,该县拥有全长58千米的罗长高速、沈海高速公路线路中长2.76千米的罗源至宁德高速公路等。截至2020年末,罗源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18.171千米,路网等级结构明显优化,公路网密度达到94.20千米/百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7月,全县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配发行政许可36件,主要为福建鼎辉物流有限公司、百通物流有限公司、福建善祥物流有限公司等公司;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1件,企业为福州金轾物流有限公司。

罗源县

铁路

罗源县境内拥有一个火车站即罗源火车站,拥有过境铁路线——温福铁路。温福铁路是福建省第一条快速铁路,于2009年6月30日开通货车试运营,9月28日开通动车试运营,全长298公里,沿途站点有温州南、瑞安、鳌江、苍南、福鼎、太姥山、霞浦、福安、宁德、罗源、连江、福州等12个车站。其中的罗源火车站隶属于南昌铁路局福州车务段管辖,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罗源县

航运

罗源县港区建设有碧里牛澳陆岛交通码头、鉴江镇井水陆岛交通码头,以及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罗源湾港区狮岐作业区泊位工程,罗源湾港区碧里作业区泊位工程等,同时还建设了狮岐作业区至淡水作业区航道。截至2023年5月,罗源湾北岸拥有大小码头泊位12个,港区年货物吞吐能力达3500万吨。罗源县同步推动公共输送廊道、福州台商投资区外联通道、深水航道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疏港通道。2023年年初,罗源县丝路港城配套道路整治工程(迹头堵点整治)项目也全线竣工,缓解了罗源湾高速出入口交通压力,优化了港区通行环境。

罗源县

  • 罗源湾

罗源湾位于福州市北翼,是福建省六大天然深水海湾之一,湾内纵深约25千米,平均宽度7千米。具有良好的自然水深优势,水域总面积179平方千米,航道可全天候通航第三代至第五代集装箱船,南北两岸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长达26.6千米。罗源湾口门狭小水深,两岸多为山丘地和海滩,掩护条件好,受岛屿屏障掩护,湾内水域平静,水体含砂量较小,是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其中位于罗源县境内的罗源湾北岸自西向东划分为6个作业区,可形成港口码头岸线长度11.7千米,可建设码头泊位45个,通过能力为16038万吨,其中集装箱200万标准箱(TEU)。

罗源县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8月,罗源县共有1、2、5、7、8、9、11、12等8条公交路线,包括县政府、滨海新城指挥部等96个公交车站。

罗源县

人文

综述

罗源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现存的寺庙、石塔、古墓葬、雕刻等多系唐宋以来文化遗产,该县民间文艺内容丰富,故事、歌谣、谚语、音乐、舞蹈、雕塑、剪纸等形式多样。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1个,传统村落14个,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此外,罗源县还拥有畲族服饰、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等3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共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罗源县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年代

级别

地址

参考资料

陈太尉宫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

国家级

罗源县中房乡乾溪村

福州罗源栖云洞造像

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

国家级

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外莲花山圣水寺

碧岩寺

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

省级

罗源湾北岸双贵山

罗源旗杆林

明万历四十年(1621年)

省级

罗源河洋溪畔

数据统计时间:2023年8月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座落于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建筑为单开间和木质结构,占地面积1115平方米,由正殿、配殿、戏台三个部分组成,是福建现存三大宋代古建之一,有“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陈太尉宫是一座融合宋明清时期建筑特色一体的古代建筑,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后又经多次重修、扩建。1985年,陈太尉宫入选第二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源县

福州罗源栖云洞造像

福州罗源栖云洞造像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外莲花山圣水寺。栖云洞为天然石洞,形如巨钟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米~2.85米,洞内有石雕罗汉像18尊,围壁列坐,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刻,2尊为明代所补。圣水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后几经修葺,现在留下来的是明万历年间三进三叠的殿宇。2006年,栖云洞十八罗汉造像被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源县

历史文化街区

截至2022年末,罗源县共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1个。

罗源县

后张巷历史文化街区

2018年,罗源县对后张巷街区植入特色业态,将街区打造成为展示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后张巷是罗源现存面积最大的明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罗源“乌衣巷”,拥有11座明代建筑、11座清代建筑、2座民国时期建筑,2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罗源县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改造时融入了畲族文化、艺术、美食等元素,街区介于凤山公园和梅岭之间,由北门巷、后张巷、李园坂、孝巷4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9.85平方千米。

传统村落

截止2022年末,罗源县共有14个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共7个,分别为中房镇深坑村、岭兜村、林家村、吉漈村、满盾村、厚富村及飞竹镇塔里洋村;省级传统村落共7个,分别是霍口乡福湖村、西兰乡洋坪村、飞竹镇丰余村、飞竹镇斌溪村、西兰乡磹石村、松山镇北山村、白塔乡百丈村。

罗源县中房镇深坑村

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古称“河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拥有10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中房镇深坑村,保存有魏氏祖屋、魏氏书院等4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是福建省至2022年为止发现并保留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该村以魏、陈、林三大主要姓氏为主。2015年罗源县中房镇深坑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罗源县

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

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距离罗源县城约20千米,该村四面环山,一溪中流,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拥有16座古民居建筑。其中的古厝均为土木砖石结构,“水头厝”是村内最大的古厝,洋坪古厝中多为文魁房、选魁房,都为杉木结构。2015年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入选为省级传统古村落。

罗源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7月,罗源县共有拥以畲族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市级8项,县级18项;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8名;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8个。

罗源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级别

类别

批次

参考资料

畲族服饰

国家级

民俗

第二批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

国家级

传统医药

第二批

福州罗源角梳制作工艺

省级

传统技艺

第二批

八井拳

省级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第二批

畲族山歌

省级

传统音乐

第四批

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第四批

绿茶制作技艺(七境茶制作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第五批

畲族婚俗(罗源)

省级

民俗

第六批

数据统计时间:2023年8月

畲族服饰

畲族服饰分布在罗源、连江等各个畲族居住区,畲族男子的服装式样有两种:一种是平常穿的大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种是结婚或祭祖时穿的礼服,红顶黑缎官帽,青色或红色长衫,外套龙凤马褂,长衫的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绣有龙的花纹图案,脚案白色布袜,圆口黑面布底鞋。而妇女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款式各异。其中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的,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

罗源县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分布于福州市五区八县(市)和宁德市各县(市、区)。罗源县松山镇八井畲族村的畲医畲药,是农耕社会的山耕文化,是以农、林、牧、猎为主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与积累的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从而逐渐形成了民族特色的医药。畲族医药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与中医药有共通之处。

罗源县

福州罗源角梳制作工艺

福州角梳主要由牛角、羊角制成,梳的品质可分为低、中、高等档次。福州角梳历史悠久,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与福州的脱胎漆器、纸伞同获金牌奖,被誉为“福州三宝”。

罗源县

八井畲家拳

八井畲家拳俗称“八井拳”,是在畲家传统武术基础上吸取南少林功夫精华融汇而成,以松山镇八井村为中心,分布全县塔里、黄家湾、旺岩、水口洋、山垅弯、庭洋坂等各个畲族村。八井畲家拳,有龙庄、虎庄、猴庄、鹤庄四大主要套路。由此衍生的还有杂庄(花庄)、十八贴、十二牌手、七星、五虎庄和龙虎兼具的“龙虎庄”。这些拳术既有南拳刚健敏捷的特点,又有完整的以守代攻风格。

罗源县

习俗

罗源春节,俗称做年,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四日,在此期间有“接年”“送秽”等活动。此外罗源县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是罗源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正月初九日开始送灯,十二日夜舞龙、舞狮上街,商店、住房门首各自点灯,谓“上灯夜”。十五日为闹元宵,开展猜灯谜、盘诗、排鳌山、燃放烟花爆竹、舞龙灯、舞狮等各种文体活动。

罗源县

接年

罗源县正月初一日凌晨,各家各户皆起早“接年”,燃放鞭炮。与此同时初一早餐要吃线面、太平蛋(鸭蛋)、糕,寓“长久”(线面别称长久)、“太平”、“压乱”和“时高运好”等意。当日主餐,皆吃干饭,不喝粥,有“初一喝粥,全年缺粮食”和“初一喝稀,出门皆逢雨”之谚。

拗九节

罗源拗九拗九节亦称孝顺节,简称“孝九”。因拗九节在农历正月二十九日,是正月中的最后一个逢九日,亦叫“后九”。是日清晨,家家户户用糯米、花生仁、红枣、红糖等煮拗九饭过节。已出嫁的女儿均在拗九节之前送拗九饭孝敬父母,俗称“孝顺饭”。俗规,家人逝世未满周年的不能煮拗九饭,因此,是日,邻居皆为其送拗九饭,体现县境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精神。

罗源县

饮食

罗源县居民主食以大米为主,薯米为辅,该地区沿海部分乡村多旱地,水稻种植少,主食为薯米,辅以大米和麦类。同时罗源人喜欢饮茶喝酒,如当地糯米酿制的黄酒和当地所产绿茶等。当地饮食烹饪方法有炸、煮、煎、蒸、炒、炖、卤等,讲究色、香、味,而味偏甜少辣。罗源县有许多特色美食,如罗源肉松、罗源下廪羊、葱肉饼、芋头饺子等。

罗源肉松

罗源肉松是福建的名特食品之一,罗源肉松传统手工技艺是福州市级非遗项目,罗源肉松传统手工技艺是从福州肉松延续而来的,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福建油酥肉松是用猪瘦肉、白糖、酱油、熟油精制成的细丝状食品,其有食之酥香,油而不腻的特点。

罗源县

罗源下廪羊

罗源下廪羊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的特产。罗源下廪羊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羊肉紧实,无膻味,口感极佳。2016年6月,“罗源下廪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罗源县

特产

罗源县境内花岗岩、叶腊石、高岭土储量丰富,是食用菌之乡、茶叶之乡、肉松之乡、滨海渔乡,其中秀珍菇产量占全中国的60%以上,“罗源秀珍菇”和“七境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现代茶叶建设县”。

罗源秀珍菇

罗源秀珍菇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罗源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明嘉靖时期编纂的《罗川志》中就有香菇、木耳的记载。20世纪60年代中期,食用菌产业开始规模化发展。罗源秀珍菇菌盖浅灰色或灰黑色,扇形,直径3-5厘米,菌褶延长,菇柄偏生或侧生,白色,粗1.0-2.0厘米,长4-6厘米,实心,菇柄不粘连。2010年11月15日,对“罗源秀珍菇”实施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罗源县

七境茶

七境茶产于福建省罗源县境内,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回甘隽永为特色,据《罗源县志》记载,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已有榷茶,实行茶叶专卖管理和茶税征收。宋末太尉宋滨,宋王朝倾覆后逃迁罗源西兰隐居,劝周围七境(旧地名)21个自然村的村民扩种茶叶。七境茶选用原生有性群体种及适宜加工的品种,采用初烘、高温毛炒和足炒等独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弯曲,色泽油绿稍灰、有光泽,爆点明显。内质香气鲜嫩持久,栗香显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软亮。

罗源县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7月,罗源县有2个A级景区。其中罗源湾海洋世界是国家AAAA级景区。

罗源县A级景区名录

景区名

星级

地址

罗源湾海洋世界

AAAA

罗源县松山镇滨海路13号

罗源畲山水景区

AAA

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冈尾村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7月26日:

重要景区

福州罗源湾海洋世界旅游区

福州罗源湾海洋世界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福州市罗源湾滨海新城,占地面积约300亩,拥有水域面积6000余亩。该馆内设有70余个海洋生物展示设施,展示的海洋物种达300余种,先后荣获中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福建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福州青少年第二课堂等荣誉称号。

罗源县

中国畲山水景区

中国畲山水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福州罗源县霍口畲族乡,景区面积约为13000亩,距罗源县城约38千米,素有“畲山、畲水、畲寨、纯净世界”之美称。畲山水景区融畲族文化、纯净溪流、龙凤山脉、天际瀑布群、百年红枫林、象形石峰、峡谷探幽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一溪—水景,两脉—山景,呈“川”字形展开,组成动静相结合的巨幅山水水墨画。该区拥有福建省最大的百年红枫林。

罗源县

重要人物

人名

简述

陈苏

(约831~915年)

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唐末秦宗权乱河南时,举家迁罗源新丰里曹峰村(今中房乡辖境)定居。后人尊其为“高行先生”,将其建的陈氏宗祠改为“高行先生祠”,立像奉祀,后该祠经扩建改称陈太尉宫

陈偁

(1015~1086年)

字君举,福建延平(今南平市)人,生于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主持修建西郊外引水渠道,引水灌溉民田近千亩,后人将渠命名为“永利渠”并在渠畔建陈公亭以表纪念

陈显伯

(1192~1262年)

字立夫、汝仁,号竹所,罗源县重上里(今飞竹乡)大善村人。陈显伯曾任吏部尚书、明殿大学士以及被封为长乐郡开国侯。陈显伯回乡后,建松亭书院于沈尉桥之北,著有《玉堂制稿》

谢信周

(1896~1934年)

号国发,罗源县飞竹乡大善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共产党人阮在永影响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曾任洋头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罗源县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

叶德乐

(1911~1935年)

又名叶忠命,罗源县飞竹乡丰余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任闽东工农红军第13独立团第4连副连长,与连长叶灿祥率队在周围乡村及罗源、古田交界一带发动农民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

叶红妹

(1912~1935年)

罗源县飞竹乡丰余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在反围剿战斗中,负伤被捕,同年就义于罗源城关西门外

张昌容

(1951~1971年)

罗源县西兰乡坑门里村人。1971年10月24日,在连队驻地附近的江西省吉水县松香厂火灾中救火重伤,于1971年12月6日牺牲,时年20岁。1972年3月2日,32380部队追记其二等功,1983年8月25日追记为革命烈士

重要荣誉

罗源县部分重要荣誉

时间

荣誉

参考资料

2019年12月25日

第五批中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2020年2月13日

中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1月19日

第八批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4月

中国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

2022年

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2022年

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注释

[a]

畲歌、畲舞、畲医、畲药、畲拳、畲族婚礼等畲族非遗项目

[b]

榷茶是古时朝廷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

[c]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改名为“陈太尉官”,陈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d]

洪武九年后福建行中书省改称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e]

水松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是冰川世纪孑遗植物和国家一级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f]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g]

畲族总人口708651人(2010年),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h]

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

[i]

罗源至长乐

[j]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简称“沈海高速”,又称“沈海高速公路”,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北南纵向主干线中的第二纵,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公路交通大动脉之一。

[k]

温州至福州

[l]

淡头作业区、狮岐作业区、碧里作业区、牛坑湾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濂澳作业区

[m]

Transmission Extension Unit

[n]

打扫卫生将垃圾集中送到村口或垃圾堆

[o]

俗称番薯米

[p]

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西竹(西兰)境、廷洋境、寿桥境、洪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