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地处河北省南部。总面积1206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邯郸市常住人口有936.69万人。

邯郸市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邯郸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1993年6月19日,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称邯郸市。截至2022年10月31日,邯郸市下辖6个区、1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联通北路1号。

邯郸市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有“太极拳圣地”之称。邯郸市也是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等文化的起源地,拥有娲皇宫及石刻、赵邯郸故城等众多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初,邯郸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33家;其中永年区广府古城旅游区、涉县娲皇宫为AAAAA级旅游景区。

邯郸市是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有“钢城”“煤都”和“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拥有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战略性绿色新兴产业有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等。2022年,邯郸市生产总值为4346.3亿元;GDP位列河北省第四名;人均生产总值4661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12:44.92:44.96。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邯郸市的: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邯郸市

面积

12066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河北省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3°27'56~115°29'01″,北纬36°02'54″~37°00'54″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河北省

行政类别

地级市

城市类别

Ⅱ型大城市

下辖地区

6个区、1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行政区划代码

130400

人口

936.69万人(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

GDP

4346.3亿元(2022年)

人均GDP

46615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66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永年区广府古城旅游区、涉县娲皇宫

车牌代码

冀D

邮政编码

056000

政府驻地

联通北路1号

电话区号

0310

知名高校

河北工程大学

机场

邯郸机场

火车站

邯郸站等

市树

法桐(悬铃木)、国槐

市花

月季

名称来历

邯郸名称在古本《竹书纪年》中最早出现。来源于甘丹山的山名。其释义可以追溯到《汉书·地理志》中的魏国人张晏的注释,在现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演变为邯郸。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邯郸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

盘庚迁殷后,邯郸为殷商的“畿内地”。殷商末年,最早的城市雏形出现。

春秋时期,邯郸先属卫,后属晋。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邯郸成为赵氏的世袭领地。春秋后期,邯郸农业和手工业有了长足进步,已形成城市经济体系,成为晋国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要地。战国时期,邯郸为赵邑。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邯郸。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邯郸纳入秦国版图。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境设邯郸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撤销邯郸郡,复置赵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赵国为邯郸郡。五年,复名赵国,辖邯郸县。王莽新朝时,改赵国为桓亭,属冀州。王莽在长安和邯郸等地设“均市司”,其市场经济管制措施之一“市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物价规定,邯郸由此被冠以“天下五都”之一。东汉建武五年(29年),复为赵国。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废赵国,置邯郸,属魏郡。

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置广平郡,邯郸县属广平郡。

西晋沿袭三国制度。东晋后属魏郡。

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约534年),并入临漳县,邯郸为临漳县治所。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邯郸县,属慈州。隋大业二年(606年),邯郸县改属洺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武安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属紫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紫州废,属慈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北道洺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罢州,改属广平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废郡,复属洺州。唐永泰元年(765年),改属慈州。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属河北路慈州(后改名磁州)。金代时,属滏阳郡。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广平路磁州。

明朝时,属广平府。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经历“靖难之役”(1399~1402年),邯郸境人口锐减,为了填充人口空白,明廷自山西向邯郸迁入移民。

清朝时,沿袭明制,属广平府。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河沟煤矿建成投产,时有矿工二千五百人,日产煤二千吨,为当时中国十大煤矿之一。

中华民国

1913年,废府、州,设省、道、县三级政区,属直隶省冀南道;1914年,冀南道改名为大名道,属大名道;1928年,直隶省改名河北省,邯郸县直属河北省。1938年,邯郸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8月,改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第十二专区。

1945年10月4日,邯郸解放。1946年4月1日,设立邯郸市,属晋冀鲁豫边区,为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3月,降邯郸市为邯郸镇,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区三专区。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创刊。同年8月1日,设立邯郸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2月22日,复置邯郸市,属邯郸专区。

1953年12月30日,改邯郸市为河北省直辖。

1954年4月14日,邯郸市设立郊区。

1956年10月12日,峰峰矿区并入邯郸市,置峰峰矿区。

1958年4月,邯郸市属邯郸专区。

1960年5月3日,撤销邯郸专区。

1961年5月23日,恢复邯郸专区公署。

1968年1月,邯郸专区更名为邯郸地区;邯郸市设立城郊区。

1984年,邯郸市升为地级市,由河北省直辖。

1986年4月5日,武安县划归邯郸市管辖。

1988年9月1日,改武安县为武安市。

1993年6月19日,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介于东经113°27'56″~115°29'01″,北纬36°02'54″~37°00'54″之间。东与山东省聊城市交界,南与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相连,西与山西省长治市、晋中市接壤,北与河北省邢台市毗邻。总面积12066平方千米。

邯郸市

地质

邯郸市位于山西台隆和华北断拗二级构造单元的南部。邯郸市境内经历了多次大的地质事件,主要构造多为燕山运动时期的产物,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伴有多期的岩浆活动,因而形成了太行山台背斜、鼓山背斜、和村向斜等褶皱和沧州、大名断裂等大中小型近千条断裂构造。受到断裂、褶皱和中生代凹陷的影响,构成了邯郸市地质与地貌的基本骨架。燕山运动以后,西部山区不断遭到剥蚀夷平,东部下沉不断接受堆积。以上各形迹在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构造为深断裂、小型断裂。

邯郸市地层出露较齐全,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东西部地层具有较大不同。西部山区出露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局部为中生界三叠系。东部平原区主要由太古界、古生界与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组成盆地基底,新生界广泛覆盖。

地形地貌

邯郸市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地势西高东低,西依太行山脉,东跨华北平原,地形分为平原、山地和丘陵,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区约占邯郸市面积的46%,平原区占54%。邯郸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洪积冲积平原。境内最高峰青崖寨位于武安市西部,主峰海拔1898.7米;最低点为曲周县窑子头,海拔32.6米。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

邯郸市

气候

邯郸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7℃;平均气温年较差29℃,无霜期年平均208天。年平均日照时2370小时。0℃以上持续期267天。年平均降水量523.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69天。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7月最多。

水文水利

  • 水文

邯郸市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流域面积12047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卫运河、滏阳河、留垒河、老漳河、老沙河、马颊河等6条,总长408千米;二级河漳河、卫河、渚河等7条,总长429千米;三级河6条,总长273千米。河流总长度1110千米,河网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6.21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漳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涉县、磁县、临漳县6县,长192千米,年平均流量32.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清漳河、浊漳河。

  • 水利

截至2019年末,邯郸市有各类大、中、小型水库80座,及大量的小型蓄水塘坝和自然山塘,总面积26.6平方千米。

土壤

邯郸市土壤分为7个土类,14个亚类,32个土属,107个土种。其中褐土类是邯郸市主要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麓平原及海拔1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和武安、阳邑、彭城等盆地,占总土壤面积的65.9%。石质土类广泛分布在石质低山丘陵区,占总土壤面积的16.56%。棕壤主要分布在武安西部山区等地,占土壤总面积的0.6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邯郸市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截至2019年12月31日,邯郸市土地总面积119万公顷,共有耕地60.63万公顷,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95%;种植园用地2.78万公顷;林地24.35万公顷;草地4.83万公顷;湿地0.26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9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59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9万公顷。

矿产资源

2019年,邯郸市境内已发现矿产29种,邯郸市累计探明各类矿产地质储量71.84亿吨。邯郸市是煤和高品位的铁矿石产区,优势矿产有煤、铁矿产、灰岩类,此外还有较为丰富的铝矾土、耐火土、硫铁矿、含钾砂页岩、碳石等非金属矿资源四十种以上。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煤、铁、灰岩类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的武安市、涉县、磁县、永年区、峰峰矿区、复兴区一市两县三区。截至2019年末,邯郸市已投入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9种,共有矿山企业172家,其中煤矿27家、铁矿110家、非金属建材矿20家、矿泉水5家、地热4家、石墨5家、铝土矿1家。

水资源

邯郸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2107亿立方米,其中山区地表水资源量为5.4131亿立方米,平原地表水资源量为0.79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7081亿立方米。其中,矿化度不大于2克/升的淡水资源量为13.3952亿立方米,占邯郸市地下水资源量的85.3%;矿化度为2<M≤3克/升的微咸水资源量为1.1501亿立方米,占邯郸市地下水资源量的7.3%;矿化度为3<M≤5克/升的半咸水资源量为0.8841亿立方米,占邯郸市地下水资源量的5.6%;矿化度为M>5克/升的咸水资源量为0.2787亿立方米,占邯郸市地下水资源量的1.8%。

生物资源

  • 动物

邯郸市自然鱼类隶属于五目8科,主要种类有鲤鱼、鲫鱼、鲶鱼等;人工放养经济鱼类除部分自然经济鱼类外,还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鲂鱼等;虾蟹类有细足米虾、锯齿米虾、秀丽长臂虾等9种;爬行类有中华鳖。

  • 植物

邯郸市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6种类型。邯郸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殖被主要分布在东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西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领春木和太行花为邯郸市特有的植物物种。

生物多样性

  • 动物

邯郸市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其中马类较多,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狼、画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豹。省级保护动物有普通秋沙鸭、白鹭等80余种;三有动物有普通翠鸟、棕背伯劳、黄头鹡鸰等160余种;陆生野生动物中65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TES)附录进行保护。

  • 植物

邯郸市陆生植物分122科1044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野大豆、黄檗、紫椴、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丁香叶忍冬、手参,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水杉、银杏。省级保护植物有长裂太行菊、缘毛太行花等60余种,其中领(苓)春木为第三纪子遗植物,缘毛太行花为邯郸市特有的植物物种。陆生野生植物中有11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进行保护。

  • 保护地

截至2023年,邯郸市有自然保护地15处,其中有国家自然保护区河北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湿地自然公园4处,森林自然公园3处。

邯郸市主要保护地

序号

类别

自然保护地名称

级别

辖区

1

自然保护区

河北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武安市

2

森林自然公园

河北武安国家森林自然公园

国家级

武安市

3

涉县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省级

涉县

4

河北紫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省级

丛台区

5

湿地自然公园

河北永年洼国家湿地自然公园

国家级

永年区、丛台区

6

河北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自然公园

国家级

涉县

7

河北峰峰滏阳河国家湿地自然公园

国家级

峰峰矿区

8

河北青塔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

省级

涉县

9

风景名胜区

娲皇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

涉县

10

响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

峰峰矿区

11

永年广府古城省级风景名胜区

省级

永年区

12

磁县溢泉湖省级风景名胜区

省级

磁县

13

峰峰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省级风景名胜区

省级

峰峰矿区

14

种质资源

永年洼黄鳝泥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国家级

永年区

15

沙漳河红鳍原鲐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国家级

曲周县

参考来源:

自然灾害

邯郸市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暴雨洪涝、大风灾、冰雹、霜冻、雪灾等。

旱灾

邯郸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1949年以来,境内先后遭受了6次特重大旱灾。1960年冬至1961年8月底,持续干旱280天;1978年发生特大旱灾,全年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300毫米;1979年遭受特大旱灾,漳河、卫河等所有河流全部断流、干涸:1986年,遭受旱灾,20%机井干枯,183个村人畜饮水困难。

暴雨洪涝

邯郸的特大暴雨多发生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次暴雨量一般是山区大于平原。暴雨灾害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63年8月1日至9日,境内大部分县、区连降暴雨,8天内累计平均降水量达680毫米。暴雨引发山洪,沁河、渚河、输元河、支漳河、滏阳河决口194处,滑坡6处。7个县城和2856个村漫溢进水。这次大暴雨造成境内15个县4793个大队受灾,成灾人口308.9万人,成灾面积697.63万亩,冲走果树29.7万棵,减产粮食6.2亿多斤,棉花5000多万斤;倒塌房屋196.78万余间,721人死亡,7171人受伤,总损失1.61亿元。

地震

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有多条地震断裂带,包括大名—磁县断裂带和太行山前断裂带交汇于境内。邯郸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自汉永元七年(95年)至1949年间,邯郸地区发生了89次强烈地震,其中有5次造成了破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虽然邯郸未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地震活动从未停止。从1967年至2010年底,邯郸地区发生了65次3.0级以上的地震。1966年3月8日5时29分邢台6.8级地震和3月22日16时19分邢台发生7.2级地震,波及邯郸全境,共计倒塌房屋60多万间,死36人,伤1116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邯郸市下辖6个区、1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联通北路1号。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驻地

丛台区

130403

丛台西街道

邯山区

130402

火磨街道

复兴区

130404

胜利桥街道

峰峰矿区

130406

滏阳东路街道

肥乡区

130407

肥乡镇

永年区

130408

临洛关镇

武安市

130481

武安镇

临漳县

130423

临漳镇

成安县

130424

成安镇

大名县

130425

大名镇

涉县

130426

平安街道

磁县

130427

磁州镇

邱县

130430

新马头镇

鸡泽县

130431

鸡泽镇

广平县

130432

广平镇

馆陶县

130433

馆陶镇

魏县

130434

魏城镇

曲周县

130435

曲周镇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邯郸市委员会

书记

张维亮

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王进江

邯郸市人民政府

市长

樊成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邯郸市委员会

主席

韩俊兰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05月22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邯郸市常住人口有936.69万人,规模居河北省第2位,20个县(市、区)中,人口超过60万人的县(市、区)有4个,分别是永年区、大名县、魏县、武安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邯郸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58.2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41.73%;0~14岁人口占25.67%,15~59岁人口占57.18%,60岁及以上人口占17.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95%。总人口性别比为99.98。

民族构成

邯郸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截至2019年末,邯郸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有7.49万人,有回族、满族、壮族等44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居多,有6.36万人,占邯郸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5%;有2个民族乡和43个民族村。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大名县、邱县、磁县、峰峰矿区。其中大名县少数民族人数最多,2018年末达到28584人。

方言

邯郸话分属于北方方言晋语和官话的一部分。多数县市的方言属于晋语语系,合计使用面积约占邯郸总面积的80%左右,使用人口最多。官话区在邯郸东部,其又分为两类,大名及魏县属于中原官话,馆陶和邱县属于冀鲁官话。

宗教信仰

邯郸市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约于东晋咸和五年(330年)传入邯郸,在后赵时期有来自印度的和尚佛图澄,在邺城传法,并担任后赵皇帝石勒、石虎的国师。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时期佛教一度达到鼎盛。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张鲁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间中侯,食邑万户。伊斯兰教至少在元代时传入邯郸,明代随着人口迁徒频繁有较大发展,伊斯兰教徒主要集中在大名县、邱县等回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天主教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传入邯郸。基督教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传入邯郸。

截至2019年末,邯郸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共有信教群众46万人,有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491处;有宗教团体72个。

邯郸市部分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道教

全真

吕祖庙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戌镇西戌村

道教

全真

奶奶庙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西未村

道教

正一

通真观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代召西聂庄村

道教

正一

东小屯玉皇庙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明珠街道东小屯村

佛教

汉语系

月爱寺

河北省邯郸市经济开发区西尚壁村

佛教

汉语系

爆台寺

河北省邯郸市经济开发区爆台寺

佛教

汉语系

大钟寺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富田村

佛教

汉语系

峰增寺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镇峰峰村

参考来源:

经济

综述

邯郸市是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有“钢城”“煤都”和“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拥有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优势产业,战略性绿色新兴产业有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等。2022年,邯郸市生产总值为4346.3亿元,比2021年增长4.2%;GDP位列河北省第四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5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5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6615元,比2021年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为10.12:44.92:44.96。

第一产业

邯郸市是中国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邱县、曲周县、大名县入选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地理标志产品有磁州白莲藕、肥乡圆葱等7种。

邯郸市境内的磁县是白莲藕的主要产地,有“莲藕之乡”之称,莲藕栽史达千年。早在三国时,磁州白莲藕就被列为贡品。磁县在漳河经济开发区、磁州镇、讲武城镇、白土镇等重点区域,建设了1000余亩莲藕种植基地。邯郸境内的肥乡区被称为“中国圆葱之乡”,该地种植圆葱的年均6万多亩,年产新鲜圆葱达到27万吨。2015年,“肥乡圆葱”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22年邯郸市粮食播种面积1178.5万亩,总产量542.9万吨;棉花播种面积50.8万亩,总产量4.4万吨;油料播种面积61.6万亩,总产量14.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54.7万亩,总产量591.7万吨;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54.3万吨;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21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110家。

第二产业

邯郸市工业门类齐全,国民经济行业41个工业大类中,邯郸有36个。邯郸市第二产业以钢铁、煤炭、炼焦、电力、装备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规划了精品钢材、煤电煤化、家电制造等超千亿元型产业集群。2022年,邯郸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723.3亿元。

邯郸市是一座“因钢而兴”的城市,钢铁产业是邯郸市的支柱产业。邯郸市是一座“因钢而兴”的城市,1958年成立了第一家钢铁企业——邯钢,后又有30余家钢铁企业在邯郸各地开办起来。经过几十年发展,钢铁产业创造的产值一度超过邯郸市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2020年,邯郸市钢铁产业完成产值264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5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9%,从业人员近8万人。邯郸市形成了武安市精品钢材产业集群,新兴铸管球墨铸铁管研发生产基地、邯钢汽车家电优质板材生产基地、涉县棒线材和宽厚板生产基地、永年区特钢生产基地、峰峰矿区特钢及不锈钢生产基地等五个基地的发展格局。

高端装备制造是邯郸市第二大工业支柱产业。至2022年,邯郸市装备制造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618家,全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14%以上。汇集了博柯莱、永创通达、美的制冷、美的厨电、华通燃气等行业龙头企业,其中风电叶片龙头企业中材集团其风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中国第一。

第三产业

邯郸市第三产业以商贸、现代物流、文旅产业、金融业为主导产业。

截至到2021年,邯郸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1家建设有磁州窑文化艺术街区、涉县赤水湾太行民俗小镇2个河北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有星级饭店23家;娱乐场所217家。2021年,邯郸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86.7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24.94亿元。

2022年,邯郸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424.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6.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8.4亿元;金融业增加值220.5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269.3亿元。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54.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邯郸市有幼儿园2921所;有小学1806所;有普通中学465所;中等职业学校70所,大专院校8所。截至2022年末,邯郸市幼儿园专任教师有2.1万人;小学专任教师6.1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9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0.72万人。

邯郸市主要学校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层次

简述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省

本科

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邯郸学院

河北省

本科

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河北省文明校园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

专科

综合性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全国15所示范性职业大学试点学校之一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北省

专科

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河北司法学校、河北警官学校和河北政法函授大学

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

专科

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省早期教育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省

专科

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一所涵盖理、工、经、农、医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参考来源: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邯郸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664个。其中,医院317个,乡镇卫生院214个。有卫生技术人员769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787人,注册护士33931人。

邯郸市主要医院

医院名称

简述

邯郸市中医院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卫生工作实绩突出单位”

邯郸市中心医院

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及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

邯郸市第一医院

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

峰峰集团总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及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型医院

科技事业

2022年,邯郸市25项科技成果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企业技术创新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科技合作奖2项;专利授权793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7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253件,外观设计专利815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初,邯郸市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共有19家,市、县两级文化馆共19家,两馆覆盖率达到了100%。19家图书馆中,达到国家一级馆5家,二级馆1家,三级馆9家,无等级馆4家;19家文化馆中,达到一级馆9家,二级馆7家,三级馆3家,市、县两馆上等级馆率为89%;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49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86家;有国有博物馆15家,民办博物馆1家。其中邯郸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前身是文化馆图书室,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邯山区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全民所有制机构,位于滏阳公园南侧滏园街26号,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90平方米。邯郸市博物馆位于邯郸市文化艺术中心西翼,总建筑面积30679平方米,展陈区面积15000平方米,有大小展厅10余个,展出文物近2000件。

体育事业

2022年,邯郸市先后组织1989名运动员参加了省级以上比赛,获得省级以上金牌237枚。主要体育场馆有邯郸市综合体育馆、邯郸体育中心等。其中邯郸市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是综合型场馆,集体育运动、文化休闲、商业娱乐为一体。邯郸体育中心总占地面积226亩,场馆面积8.2万平方米,是一座可容纳3万名观众的大型体育场馆。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邯郸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09.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0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6.8万人。

人居环境

2021年,邯郸市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4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1%;其中一级天数为46天,占12.60%,二级天数为199天,占54.5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1,河北省内排名第9。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1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1.6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共监测28个断面,8条河流,2个水库,全部达到规划水质类别,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整体评价为轻度污染。

交通

综述

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形成了铁路、国道、高速公路、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邯郸市到北京的高铁车程、到上海的航程,均为2个小时,1小时经济圈可覆盖中原经济协作区13个城市6000多万人口。

公路

邯郸市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公路网。截至2023年,邯郸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98万千米,路网密度165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国道1091千米、省道1111千米、县道764千米、乡道6465千米、村道10360千米;高速公路534千米、一级公路869千米、二级公路2021千米、三级公路2838千米、四级公路13529千米;212个乡镇、506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公路通达。市主城区与各县(市、区)、各县(市、区)之间均有高速公路和二级以上公路相连,各县(市、区)与乡镇之间均有干线公路相通。干线公路有京港澳、大广、太行山、青兰、邯馆、绕城等6条高速公路,106、107、309等7条国道及17条省道。其中京港澳高速公路长71.88千米,双向4车道,全线有永年、邯郸北等5个出口;青兰高速全长192.8千米,全线设吕营站、肥乡站等13个出口。

铁路

截至2020年末,邯郸市铁路形成了以京广高铁、京广铁路、邯长铁路、邯济铁路、邯黄铁路五条干线铁路和沙午铁路、马磁铁路两条支线铁路为骨架的“三纵一横两环”铁路网,铁路通车总里程548千米,其中包含77千米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京广线过境,境内长85千米,设临洺关站、黄粱梦站、邯郸站等多个车站;邯长线过境,境内长151千米,设邯郸站、林村站等车站。邯郸站为一等火车站,是客货运兼办的综合性车站。此外,“十四五”规划建设聊邯长客专、石邢邯城际、邯黄铁路复线等项目。

邯郸市

航空

邯郸机场位于位于邯郸市西南11千米邯山区马头镇,为4C级支线运输机场,跑道长2600米。截至2022年,邯郸机场共与东航、南航等9家公司合作,已开通到上海、杭州、广州等中国主要城市的航线23条,初步形成了覆盖华东、东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航线网络。2022年,邯郸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33.97万人次;货物吞吐量906.1吨;分别在中国民航机场中排名第121位、103位。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邯郸市共有常规公交线路90条,线路长度1772.3千米,运营车辆1769台,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248台,在河北省率先实现主城区纯电动公交车、空调车全覆盖。

人文

综述

邯郸市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胡服骑射、完璧归赵等1584条。邯郸还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有“太极拳圣地”之称。邯郸市也是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等文化的起源地,拥有娲皇宫及石刻、赵邯郸故城等众多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磁州窑烧制技艺是中国瓷窑烧制技艺的代表之一。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邯郸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1处;各类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60675件。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文物类型

地址

级别及批次

响堂山石窟

东魏、北齐至元

石窟寺

河北省邯郸市

国保第一批(1961年)

赵邯郸故城

战国

古遗址

河北省邯郸市

国保第一批(1961年)

磁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河北省武安县

国保第三批(1988年)

磁县北朝墓群

北朝

古墓葬

河北省磁县

国保第三批(1988年)

娲皇宫及石刻

北齐、明、清

古建筑

河北省涉县

国保第四批(1996年)

赵王陵

战国

古墓葬

河北省邯郸县、永年县

国保第五批(2001年)

石北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河北省永年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大名府故城

古遗址

河北省大名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纸坊玉皇阁

古建筑

河北省邯郸市

国保第六批(2006年)

固镇古城遗址

东周至东汉

古遗址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国保第七批(2013年)

禅果寺遗址

南北朝

古遗址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国保第七批(2013年)

玉泉寺大殿

金至元

古建筑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九江圣母庙

元至清

古建筑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国保第七批(2013年)

黄粱梦吕仙祠

明至清

古建筑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水浴寺石窟

南北朝至明

石窟寺及石刻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

国保第七批(2013年)

曲里千佛洞石窟

石窟寺及石刻

河北省涉县

国保第八批(2019年)

左权将军墓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

国保第八批(2019年)

参考来源:

  •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磁山镇,毗邻南洺河,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磁山遗址的年代距今已有7300~8000年,比仰韶文化的考古年代还早10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该遗址于1976年至1998年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达7142平方米。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人工培育的“粟”和人工饲养的猪、狗、鸡等家禽家畜遗骸。出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较低,质地粗糙,表面多为素面,器形有椭圆形陶壶、靴形支架、钵形鼎等,石器则包括磨盘和磨棒。1988年,磁山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赵邯郸故城

赵邯郸故城是邯郸市区及其西南郊的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遗址。全城分为郭城和宫城两个部分,相距60余米。赵邯郸故城曾是黄河以北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大都会之一。赵王城及大北城组成了邯郸故城两个部分,赵王城是赵国宫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赵王的宫城所在地。赵王城是战国古城址,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包括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平面呈“品”字形。大北城是为商业、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城址已毁,遗留有插箭岭、照眉池、梳妆楼、铸箭炉等遗迹。1961年,赵邯郸故城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邯郸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有28项,居河北省第一;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有116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377项。

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称

编号

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申报地区

河北鼓吹乐

Ⅱ55

传统音乐

2006年(第一批)

河北省永年区

武安平调落子

Ⅳ52

传统戏剧

2006年(第一批)

河北省武安市

傩戏(武安傩戏)

Ⅳ89

传统戏剧

2006年(第一批)

河北省武安市

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Ⅳ91

传统戏剧

2006年(第一批)

河北省邯郸市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

Ⅵ11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6年(第一批)

河北省永年区

磁州窑烧制技艺

Ⅷ10

传统技艺

2006年(第一批)

河北省峰峰矿区

女娲祭典

Ⅹ38

民俗

2006年(第一批)

河北省涉县

龙舞(曲周龙灯)

Ⅲ4

传统舞蹈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曲周县

豫剧(桑派)

Ⅳ23

传统戏剧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邯郸市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Ⅳ94

传统戏剧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馆陶县

赛戏

Ⅳ95

传统戏剧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涉县

永年西调

Ⅳ96

传统戏剧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永年区

山东大鼓(梨花大鼓)

Ⅴ4

曲艺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鸡泽县

草编(大名草编)

Ⅶ54

传统美术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大名县

彩扎(彩布拧台)

Ⅶ66

传统美术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邯郸市

传统棉纺织技艺

Ⅷ100

传统技艺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肥乡县

民间社火(永年抬花桌)

Ⅹ54

民俗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永年区

灯会(苇子灯阵)

Ⅹ81

民俗

2008年(第二批)

河北省邯郸市

河南坠子

Ⅴ20

曲艺

2011年(第三批)

河北省临漳县

鬼谷子传说

Ⅰ127

民间文学

2014年(第四批)

河北省临漳县

食用油传统制作技艺(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Ⅷ273

传统技艺

2021年(第五批)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参考来源:

  • 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是邯郸武安市固义村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举行的大型民间社火活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时期。武安傩戏的主体节目是《捉黄鬼》,并包括傩戏、赛戏、队戏等十余种形式。面具是武安傩戏中的主要元素之一,被视为人与神身份交换的媒介。武安戏的演出节目主要有对戏、赛戏、花车、旱船等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武安傩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磁州窑烧制技艺

磁州窑烧制技艺是中国瓷窑烧制技艺的代表之一,始于北宋时期。其产品对景德镇瓷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并被认为是宋代文人画的鼻祖。磁州窑烧制技艺在制作工艺、原料选择、瓷土应用、绘画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加工技艺和严格的烧制程序。磁州窑产品依仗当地瓷土,特别是化妆土,形成了低温瓷画与雕刻纹饰的特色。瓷画则采用大写意笔法,风格豪放独特。磁州窑烧制技艺还与窑坊的建筑方法、社会生活、民俗祭祀等相联系。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

节日习俗

邯郸市的传统节日和其他地区的传统节日差别不大,但也保留有自己地域上的一些特点。元宵节在邯郸市被称为过小年,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端午节邯郸城乡更普遍的是吃麻糖和家门口插艾。重阳节有登高朝拜、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的习俗。临近过年的时候,重要的节日有祭灶日、除夕日等。祭灶也叫送灶或辞灶,邯郸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祭灶官”“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说法,部分民众会举办送灶活动。

添仓节是邯郸农村的传统节日,旨在祈求一年丰收。据传始于北宋时期,日期为正月二十四或二十五。庆祝时,家家户户制作12个黑馒头,代表12个月份,放入蒸笼中。每个馒头上有一个“天仓”(坑儿),蒸熟后观察“天仓”里的水量来预测当年的天气和丰收情况。如果所有馒头的“天仓”都满水,预示着丰收年景;如果第7个馒头的“天仓”水多,表示七月多雨;如果“天仓”都是半坑水,意味着半收成;如果“天仓”都是干的,预示着大旱和灾荒。如果出现干仓,人们会再蒸一笼,如果仍然是干仓,就相信灾荒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天仓”里有水,人们会感到高兴。

送羊习俗

“送羊”是邯郸市较特别的习俗,主要流传于磁县、成安、魏县等地。该习俗在农历七月初开始,然后在立秋后结束。当女儿出嫁并生了男孩(外孙)后,姥爷家的姥爷、姥姥、舅舅或舅母开始准备送“羊”的活动。有些人会送活羊,但大多数送的“羊”实际上是面粉蒸熟的面羊。前三年,每年送3只大羊(每只约10市斤),以后逐渐减少,到第四年送2只(各8市斤)或3只(各6市斤)。此外,还要蒸4个圆馒头,称为“羊蛋”。同时,还会用面食捏制小羊、兔子、猪蛙等小动物以及象征蔬菜的茄子、辣椒、葡萄等图案。送羊的时间有的送到外孙或外甥长到12岁为止,有的会一直送到外孙或外甥娶了媳妇并生了孩子,然后由重外孙或外甥的姥姥继续送羊。磁县的送羊习俗借用了羊与“祥”谐音的方式,寓意着吉祥,体现了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期望。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截至2021年12月,邯郸市有永年区广府镇、峰峰矿区大社镇、涉县固新镇、武安冶陶镇、武安伯延镇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涉县偏城镇偏城村、磁县陶泉乡花驼村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处,中国传统村落44座;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武安阳邑镇、肥乡区天台山镇、大名县金滩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串城街、峰峰新华街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个。

  • 广府镇

广府镇位于邯郸市永年区东部,镇域面积41万平方千米。国家AAAAA景区广府古城座落于镇中心。。历史上广府镇先后为曲梁县、广平郡、武安郡、洺州、永年县、广平路、广平府驻地。古城的平面接近方形,城内与外界通过4座城门联系,城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内是由东、西、南、北4条大街相交形成的传统方格路网。广府古城的街巷空间格局为“一城双水三山四海”“四街八巷七十二小拐弯”。广府古城周围洼淀内芦苇茂盛,鱼虾共生,鸭鹤成群,有“北国小江南”之称。

  • 冶陶镇

冶陶镇位于邯郸市武安市西南部,距武安市城区约25干米,总面积约为74平方千米。冶陶镇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军区野战医院、广播电台均设在镇内。镇内现存有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等。冶陶镇保存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达1000多处,较知名的有学堂大院、张家大院、黄家大院、吴家庄园等。2010年,冶陶镇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方象征

  • 市花

邯郸市市花是月季。月季原产于中国,被称为“花中皇后”。应用广泛,可做成花带,花墙。2014年,邯郸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次会议,将月季作为邯郸市市花。

  • 市树

邯郸市市树是法桐(悬铃木)和国槐。法桐在邯郸已有多年栽培史,是邯郸市的主要行道树种之一,在该市中华大街、人民路、滏西大街等主次街道有大面积种植,形成了“华街桐荫”的特色景观。国槐是邯郸本地乡土树种,种植范围广。邯郸在册的古树名木中多半为国槐,树龄最高达2000多年。2014年,邯郸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次会议,将法桐(悬铃木)和国槐作为邯郸市市树。

饮食

邯郸人日常食用有粥(米粥、面粥)、饭(米饭)、汤,馒头等,特色菜有二毛烧鸡、郭八火烧、大名五百居香肠等。

二毛烧鸡

二毛烧鸡创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它得名于第一代掌柜的小名“二毛”。现在已经传到了第七代人手中,但人们仍然习惯称之为二毛烧鸡。这种烧鸡味道独特、醇香、回味无穷,是邯郸八大风味美食之首。

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是大名县的传统名吃。其始创人郭致忠为了生意兴隆而在店铺名中取了寓意良好的“天兴火烧铺”名字。然而,因为郭致忠小名叫“郭八”,当地人并不遵从他的意愿,而一直称他的店叫“郭八火烧铺”。郭八火烧每张上有25层至30层,层多且薄。

大名五百居香肠

大名五百居香肠是一种猪肉肠制品,主要由新鲜猪肉制作而成。肠衣是漂洗洁净的猪肠衣。加入各种佐料和调料,搅拌均匀后静置3小时,再把肉料灌入肠衣中,每灌14厘米左右用麻绳结扎,直至灌满,然后恒温烘干制成。成品色泽纯正,肠条饱满。

特产

邯郸市特产有永年的大蒜,鸡泽的辣椒,魏县的鸭梨,涉县的花椒、核桃、柿饼,磁县的莲藕,曲周的曲面,临漳的冬果等。另外,邯郸市酿酒历史悠久,有“丛台酒”“贞元增酒”,磁县的“磁州酒”,永年的“虫草酒”,馆陶的“东龙酒”,涉县的“将军岭酒”,大名的“大名府酒”等。

曲周贡面

曲周贡面创于明末清初。曲周面选用绿豆、小麦等作原料加工而成,风味独特,清香适口。曲周贡面曾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列为贡面,年年朝贡。

丛台酒

丛台酒以华北特产高粱为主要原料,辅以稻壳和小麦制曲酿制而成的酒品。丛台酒采用改进的老五甑传统工艺,通过固体陈酿、回酒发酵、分层蒸烧和量质摘酒等步骤制作而成。丛台酒具有酒性温和的特点,曾获得国家银质奖。

涉县“三珍”

涉县“三珍”即涉县出产的核桃、柿子、花椒。核桃在涉县已有近8000年的种植历史,涉县核桃皮薄仁满,油含量高,年产量达3500吨,销往20多个国家。涉县也是中国柿子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有牛心柿、绵柿、盖柿、黑柿和水柿等品种,年产量超过5000吨,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涉县花椒则有黄沙椒、白沙椒、大红袍等多个品种,颗粒均匀,具有浓郁的椒香和较高的麻度,被人称为“十里香”。

风景名胜

综述

邯郸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邯郸有武安市京娘湖风景区、涉县太行山五指山旅游区等自然景观;又有涉县娲皇宫、永年区广府古城、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等人文景观。截至2023年初,邯郸市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涉县、武安市2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33家。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2家,AAAA级旅游景区17家,AAA级旅游景区10家,AA级旅游景区4家。

景区名称

所在地市

等级

评定时间

涉县娲皇宫

涉县

AAAAA

2015年10月8日

永年区广府古城旅游区

永年区

AAAAA

2017年2月24日

丛台区丛台公园

丛台区

AAAA

2007年2月14日

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

涉县

AAAA

2007年2月14日

武安市朝阳沟

武安市

AAAA

2007年2月14日

武安市京娘湖风景区

武安市

AAAA

2008年4月22日

武安市东山文化博艺园

武安市

AAAA

2008年4月22日

峰峰矿区响堂山风景名胜区

峰峰矿区

AAAA

2009年1月23日

丛台区赵苑公园

丛台区

AAAA

2009年1月23日

武安市长寿村

武安市

AAAA

2010年9月17日

涉县太行山五指山旅游区

涉县

AAAA

2010年9月17日

邯山区晋冀鲁豫革命纪念园

邯山区

AAAA

2011年12月16日

武安市七步沟

武安市

AAAA

2013年7月15日

涉县韩王九寨旅游景区

涉县

AAAA

2019年12月13日

馆陶县粮画小镇旅游景区

馆陶县

AAAA

2019年12月13日

武安市东太行旅游景区

武安市

AAAA

2020年9月4日

肥乡区丛台酒苑景区

肥乡区

AAAA

2020年12月15日

参考来源:

主要景点

  • 涉县娲皇宫

邯郸娲皇宫位于邯郸市涉县凤凰山上,建于北齐时期,以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为主题。宫殿建在山崖之上,背靠绝壁,四重楼阁坐北朝南。景区面积5平方千米,分为入口区、补天园、补天湖、娲皇宫和补天谷五部分。景区存有北齐石刻、唐代题记、宋代砖墙和明清建筑等古遗址,配以自然风景如林地、山谷、园林和水系。女娲祭典、北齐摩崖石刻和主体建筑娲皇阁是研究中国根祖文化的重要基地。2015年,涉县娲皇宫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邯郸市

邯郸市

邯郸市

邯郸市

  • 永年区广府古城旅游区

永年区广府古城旅游区位于永年区东南部,景区内古城墙周长4.5千米,城内面积1.5平方千米。保存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及遗址,包括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和弘济桥,以及20余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杨露禅和武禹襄的故居、武汝清的故居等。广府城墙四周环绕着5千米长、100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外是湿地,其中洼淀常年积水,被誉为“北国小江南”,形成“一城双水”的独特景观。2017年,永年区广府古城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邯郸市

邯郸市

邯郸市

  • 武安市京娘湖风景区

武安市京娘湖风景区位于邯郸市武安市西北,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得名。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水面2445亩,水深20~50米。湖泊水面倒“人”字型,分为东西两支,共计2445亩。水深从20到50米不等。景区山岭上建有“山顶公园”,其岩壁上刻有当年赵匡胤的“云崖寄志”题词手迹。2008年,武安市京娘湖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邯郸市

邯郸市

邯郸市

  • 丛台区丛台公园

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中华大街与丛台路交接处,公园主体建筑丛台最早始建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期间,历史上修改多次,现存一台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所重修。公园始建于1939年,正式建制和扩建于1953年,并于2004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公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分为古迹观览园、动物园、儿童游乐园和盆景园四个主要游览区,主要植物为常绿树木,树种多达100多种,包括珍稀树种银杏、云杉等20多种。公园内还有其他景点,例如七贤祠、碑林、望诸榭和动物园等十多处。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邯郸市

邯郸市

邯郸市

对外交流

邯郸市友好城市

序号

城市名

缔结情况

1

上海市普陀区

1986年5月,邯郸市与普陀区缔结为友好城市

2

意大利帕多瓦市

1988年5月18日,邯郸市与帕多瓦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

3

法国上维埃纳省

1991年9月17日,邯郸市与上维埃纳省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

4

日本佐伯市

1994年4月3日,邯郸市与佐伯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

5

美国杜布克市

1995年11月8日,邯郸市与杜布克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

6

乌克兰克里沃伊罗格市

2000年,邯郸市与克里沃伊罗格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关系

*仅列代表性城市,参考来源:

著名人物

人名

简述

张国彦

(1525~1598年)

字熙载,号弘轩,邯郸北门里人,明嘉靖进士。历任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著有《琐垣疏义》四卷

王琴堂

(1859~1932年)

字韵泉,号啸山,邯郸东门里人,教育家、实业家。著有《唾余轩吟草》三卷等书籍

庞建英

(1937~2011年)

邯郸大名县红庙乡任庄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先后任邯郸市国棉一厂居民委员会团支部委员、书记,丛台区永新里居民委员会、社区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

城市荣誉

邯郸市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4年1月4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2020年10月

无偿献血先进市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202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