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1823—1872),永昌(今保山)人。家庭世代经商,本人中过秀才,曾为乡村塾师,为人忠直廉洁。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杜文秀的:人物生平、后世纪念等介绍

中文名

杜文秀

别名

杨秀

性别

所处时代

清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云南省永昌府治(今保山市)金鸡村

民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823年

去世日期

1872年

主要成就

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建立起大理穆斯林政权

字号

字云焕、号百香

简介

1847年秋曾因家属被清军所杀、未婚妻被掳,赴京向清都察院控告,无结果。1855年回、汉豪绅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发生械斗,总督恒春乘机惨杀回民。文秀在永昌回汉争讼中入狱。1856年由云州回民起义首领蔡春发营救出狱,即在云南蒙化(今巍山)起兵,招募回彝民数千,9月16日攻克大理。10月17日被推举为大元帅,建立政权,宣布“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号召”,反对狭隘的民族观念,提出了“连回、汉为一体,竖立义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剪除贪污,出民水火”的口号,采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取消地方苛派,严肃吏治军纪。

1872年清军进攻大理,于12月26日服毒后自赴清营,要求保全大理军民性命,被岑毓英所杀,起义失败。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领袖。字云焕,云南省永昌府治(今保山市)金鸡村人。出生于一个回族商人家庭,十岁时承嗣舅家,从舅姓,取名文秀。

道光十九年(1839)考中秀才。通晓伊斯兰经典。

咸丰六年(1856)云南汉回人民因争矿起衅,清政府处置失当,激起民变。在蒙化(今巍山)起兵,攻占大理,建立“回教国”,自立为“总统兵马大元帅”,通用阿拉伯语。

同治年间

同治元年(1862)颁刊大元帅杜新镌的《宝命真经》阿拉伯文版30卷,为中国最早的《古兰经》木刻本。还下令修复和新建清真寺,仅大理城内便有清真寺五六座。

杜文秀

同治六年(1867)组织20余万人东征,围攻昆明。后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清军调集优势兵力并分化瓦解大理政权各部,致使东征失败。

1872年4月派遣使节刘道衡以班赛苏丹的名义向英女王献上四箱云南大理石块。

人物逝世

同治十一年(1872)清军又集重兵围攻大理,大理政权粮尽弹绝。12月为免清军屠城,自服毒药后赴清营,被清军将领岑毓英、杨玉科所杀,葬在大理城郊下兑村。

杜文秀

后世纪念

遗迹

“元帅府”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内。四周城墙高3米,宽2.1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一座城中之城。议事厅殿上挂有杜文秀手书对联:天生英雄夺回汉朝世界,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下兑村。原墓建于1872年,1983年重修。墓高5.7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