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赐侍雍正藩邸为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生四子弘历(即乾隆)。雍正继位后,封为熹妃,又晋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继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崇庆皇太后。乾隆元年(1736年)移居慈宁宫。此后,国有庆屡加徽号。曾随乾隆南巡3次,东巡3次,巡五台山3次,巡中州1次。谒东陵、秋狝木兰每年必行。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享年86岁。上谥,葬清西陵之泰陵东北,称泰东陵,祔太庙。嘉庆四年(1799年)、二十五年(1820年)两次加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清陵专家徐广源认为: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被誉为大清最长寿、最享福的皇太后。
人物生平
出生显贵
孝圣宪皇后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693年1月1日),满洲镶黄旗人,出身“长白山地方钮祜禄氏”,始祖为阿灵阿巴颜,是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的曾祖。孝圣宪皇后的曾祖为额亦腾,和大清王朝的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是堂兄弟。额亦都自幼归附努尔哈赤,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后,隶属满洲镶黄旗,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凌柱(后加封一等承恩公)。
母凭子贵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一岁的钮祜禄氏被指婚给当时还是雍贝勒的胤禛,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禛的封爵是贝勒(仅次于王爵),所以当时钮祜禄氏身份是为格格身份,这一身份直到弘历的降生才得以改变。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亲王邸(今雍和宫)。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康熙帝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祜禄氏更得雍正的恩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二十日,雍亲王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改元雍正。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四日,雍正帝以钮祜禄氏毓质名门,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为熹妃,居景仁宫,地位次于乌喇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熹妃册封礼。雍正八年(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但未行册封礼。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同年十一月戊申,乾隆帝追封外祖父凌柱一等承恩公,谥良荣。外高祖额亦腾、外曾祖吴禄追封一等承恩公。
尊为太后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乾隆帝即位后尊钮钴禄氏为皇太后,经常向皇太后问安。十月,乾隆帝恭上皇太后尊号为崇庆皇太后。钮钴禄氏初居永寿宫,为熹妃时居景仁宫。乾隆帝孝顺敬母,将慈宁宫西侧的外墙拆掉,为母亲另寝宫,为寿康宫。作为太后的颐养起居之所,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十月六日,钮祜禄氏移居寿康宫。寿康宫常驻大夫,备有常见药材,有厨师和卫士。清代皇太后身边宫女为12人,太后每年可得20两黄金、2000两白银、124条名贵兽皮、400个银纽扣等,这是后宫中的最高待遇。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孝圣宪皇后已经75岁,乾隆帝决定重修慈宁宫,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请孝圣宪皇后移居于此。
乾隆经常出巡游山玩水,而每次外出。不管是南巡还是秋狝,他都要把母亲带在身边。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乾隆帝首次举行木兰秋狝典礼,奉崇庆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免除所经过地区额赋之十分之三,减行围所经过州县额赋,岁以为常。孝圣宪皇后曾随乾隆帝南巡3次,东巡3次,巡五台山3次,巡中州1次。谒东陵、秋狝木兰每年必行。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孝圣宪皇后的生日“万寿节”。每到这一天 ,乾隆都要派专人到太庙祈福。而自己亲自到寿康宫行礼庆贺,亲王、重臣在慈宁门文武百官在午门给皇太后行礼。孝圣宪皇后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善至于终身 。
寿终正寝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到圆明园。正月十四日,祈谷大祀后,皇太后身体不适,乾隆帝到长春仙馆问安,当晚陪乾隆帝还陪着皇太后在同乐园用晚膳。病情好转后,又复发。皇太后因顾及皇帝理政,在皇帝拜谒时,她多像往常。乾隆帝多次前去长春仙馆问安,到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情重,乾隆帝问安两次。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病危,乾隆帝到长春仙馆问侍。丑刻皇太后病逝,享年86岁,乾隆帝悲痛不已,“哀痛号呼,擗踊无数”。三月十六日尊谥号定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因此后世称其为孝圣宪皇后),并普免天下钱粮一次。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上谥,葬清西陵之泰陵东北,称泰东陵,祔太庙,她的棺木所过之处,当地的该年赋税均减十分之七。嘉庆四年(1799年)、二十五年(1820年)两次加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人物评价
雍正帝册封格格钮钴禄氏为熹妃册文:咨尔格格钮祜鲁氏、毓质名门。扬休令问。温恭懋著。夙效顺而无违。礼教克娴。益勤修而罔怠。曾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熹妃。
乾隆帝上大行皇太后尊谥册文:皇太后临天下而为大母,顺体天经,化彰人极,懿行垂光,一词莫赞。敢凭素悃以追攀。万世为公。并询佥言而咸翕。爰遵彝典。请命于天。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
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即位太后,用礼义约束皇帝,用仁慈率领六宫,福寿仁贤,表现于四海。
近代研究专家徐广源在《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中评价孝圣宪皇后:最享福的皇后。
人物争议
身份问题
按正史记载,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雍正时封为熹妃,根据《清史稿》,后又晋升为熹贵妃。乾隆登基后,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不过,关于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是汉人还是满人这个话题,不要说野史界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史学界也是颇有争议的。而随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1999年公布了一批雍正朝汉文谕旨后,乾隆生母身份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证据。在这批公布的谕旨中,有一份是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的上谕,主要内容是雍正把藩邸的侍妾封妃,其中有关熹妃是这样写的:“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是指藩邸的使女,而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这位格格居然姓钱,而不是钮钴禄。我们可以对比《清世宗实录》的记载(编纂于乾隆六年即1741年),同样的上谕,其他的内容都一致,唯独熹妃有了变化:“格格钮钴禄氏封为熹妃。”学者郭成康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汉族人钱氏曾与雍亲王胤禛在避暑山庄有过一段露水姻缘,雍正出于种种考虑,以另一位王府格格满族人钮祜禄氏取代钱氏为弘历生母;二是,雍亲王给钱氏换了个钮祜禄氏的满族姓氏,然后对外宣布弘历是钮祜禄氏诞育;三是,汉族人钱氏由于某种因缘没入典仪官凌柱之家,雍正元年二月封熹妃时仍以钱为姓氏。雍正帝担心皇储生母为汉人,在政治上有种种不便,遂将钱氏改为满人凌柱之姓——钮祜禄氏。
学者杜家骥则主张,“钱氏”纯粹是笔误,办理妃嫔册封的允祹也因为“误记妃姓”等过失而被降为镇国公,所误记者正是钮祜禄氏。他认为过程可能是允祹面承谕旨后,为了速记而将“钮祜禄氏”简写为“钮氏”,交与礼部转交内阁草拟谕旨,因速记的文字潦草不太清楚,起草谕旨者将“钮”字错写为“钱”字,据此谕旨再草拟册封册文,仍沿用而写为“钱氏”,以后将正式册文镌入金册的环节中,才发现写错了,允祹也因此受罚。
出身问题
学者冯剑辉则是根据册封熹妃的册文推断熹妃出身寒微“进一步证实了熹妃本为汉姓钱氏”,也即弘历生母为钱氏,因为钱氏出身“相当寒微”,将其“更改为满姓钮祜禄氏,是雍正帝为确保乾隆帝( 弘历) 继位采取的措施”。
学者杜家骥在《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汉人血统问题》中认为孝圣宪皇后出身贫寒,雍正《八旗通志·职官志·八旗驻防官员》记:“宝坻县,镶白旗,防守尉一员,康熙十二年设。”凌住所担任的“典仪”就是这种官,是负责王府仪制、仪节及其他杂务的府属职官,册封凌住的册文,称其“恪恭奉职,忠荩居心,肃王府之仪章”,就应指的是在胤禛的雍王府从事这一职事。而其女钮祜禄氏为“藩邸格格”,应是侍奉雍王府一家的侍女。
人物关系
关系 | 人物 |
高祖父 | 萨穆哈图 |
曾祖父 | 额亦腾 |
曾祖母 | 龙氏 |
祖父 | 吴禄 |
祖母 | 乔氏 |
父亲 | 凌柱 |
母亲 | 彭氏 |
丈夫 |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儿子 |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人物轶事
幸入皇家
据清人王闿运记载,钮祜禄氏最初家里贫穷,没有奴婢,六七岁的时候,父母让她去集市买粮食,所到的店都畅销,令市集上的人们都十分惊异。她十三岁时进京,正巧碰上选秀,跟随着观看,却被误以为是秀女,十人一队,她正好是多出来的那一个。守门人怕被谴责于是把她放在最后一队。孝圣宪皇后一位容体端庄,被选中分入胤禛的府邸。不久,雍亲王感染时疫,病情十分严重。众人都不敢靠近,孝圣宪皇后奉王妃之命侍奉在亲王病床边,煎汤熬药,照顾雍亲王五六十天,胤禛把她留在自己身旁,于是生下了弘历。
南方傻姐
民国初年时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在热河行宫见到过一处茅草房,草房留在“太子园”内,与园内的亭台楼阁很不协调。这让他很不解,便询知其掌故者,有位80余岁的“老官役”讲述了茅草房的来历:乾隆帝生母浑名“傻大姐”,是热河一工匠之女,在选秀女时,临时缺了一名候选人,拉她充数。后被选上,进雍正贝勒府做粗活,因雍正中病多时,“傻大姐”用心侍候,让雍正很感动,后来这个“傻大姐”就怀了孕,生下了乾隆皇帝。乾隆就出生在热河行宫的茅草房里,所以后来他在行宫内“作此茅屋”,“留作纪念”。熊希龄从“老宫役”口中访得这个故事:后来又讲给胡适听,胡适遂于1922年4月2日的《日记》中转记此事,并赞成熊氏之说。
绞死回妃
乾隆帝平定回疆之后,有一女子生的漂亮,得皇上宠幸被纳为回妃。但回妃因国家破亡,心中怀恨,暗中打算谋反,多次在侍寝的时候刺杀皇上。被侍从抓住审问,以必死报父母之仇答之。皇上倾佩她的志向,不忍杀她。孝圣宪皇后想要处死回妃,但因乾隆帝常伴左右,没有成功。正巧乾隆帝出郊祭祀住在斋宫,孝圣宪皇后夜间到皇上寝宫,入门便锁了门。皇上受到宦官的禀告便驾车回来,叩门不能进入,用额头撞门,身边的臣子也哭泣,孝圣宪皇后对着门坐,召见回妃,绞死了她。等回妃断气,才打开门。皇上哭泣,不久之后醒悟,叩头在孝圣宪皇后面前,孝圣宪皇后也流泪,左右的人没有不感动流泪,海内听闻的人,都叹息相对:“天子有圣母啊!静而有化,而强于教诲。”
后世纪念
清乾隆金发塔是清代的金器,是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已故母亲的孝敬,下诏制作的专盛皇太后御发金塔,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二十五日,乾隆就下谕旨:“现今大行皇太后御发,着做金塔一座供奉。塔内供无量寿佛一尊”(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当时,可以添补成造金塔的黄金有一份金册、一颗金印和畅春园存金以及寿康官茶膳房金器等,共计一千三百余两。按此金数,内务府造办处用楠木胎成造高二尺一寸六分的塔样一件。但其中需供奉的无量寿佛法身大,塔内根本放不下。以克尽孝道自居的乾隆皇帝随即又下谕令:“塔样再往高大里放。”清乾隆金发塔制成后安放在崇庆皇太后生前居住过的寿康宫东佛堂内,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影视形象
影视名 | 出品时间 | 类型 | 饰演者 |
香妃 | 1940 | 电影 | 田太宣 |
书剑恩仇录 | 1976 | 电视剧 | 佩云 |
皇上保重 | 1985 | 电视剧 | 夏萍 |
书剑恩仇录 | 1987 | 电视剧 | 湘漪 |
满清十三皇朝2 | 1988 | 电视剧 | 陈彩燕 |
雍正皇帝 | 1991 | 电视剧 | 丛美华 |
书剑恩仇录 | 1992 | 电视剧 | 陈莎莉 |
君临天下 | 1994 | 电视剧 | 蔡晓仪 |
方世玉与乾隆皇 | 1994 | 电视剧 | 梁舜燕 |
宰相刘罗锅 | 1996 | 电视剧 | 袁玫 |
乾隆大帝 | 1997 | 电视剧 | 刘桂芳 |
扬州八怪 | 1999 | 电视剧 | 谢芳 |
还珠格格第二部 | 1999 | 电视剧 | 赵敏芬 |
金玉满堂 | 1999 | 电视剧 | 雪妮 |
铁齿铜牙纪晓岚 | 2000 | 电视剧 | 赵敏芬 |
珍珠彩衣 | 2000 | 电视剧 | 孟庭丽 |
铁齿铜牙纪晓岚2 | 2001 | 电视剧 | 严敏求 |
风流才子纪晓岚 | 2001 | 电视剧 | 赵敏芬 |
皇宫宝贝 | 2002 | 电视剧 | 谢琳 |
梦断紫禁城 | 2002 | 电视剧 | 王频 |
乾隆王朝 | 2003 | 电视剧 | 卢燕 |
书剑恩仇录 | 2002 | 电视剧 | 郑佩佩 |
江山儿女几多情 | 2002 | 电视剧 | 鲍海红 |
还珠格格第三部 | 2003 | 电视剧 | 赵敏芬 |
江南京华梦 | 2003 | 电视剧 | 张晓敏 |
布衣天子 | 2003 | 电视剧 | 严敏求 |
皇太子秘史 | 2004 | 电视剧 | 石小群 |
避暑山庄大传奇 | 2004 | 电视剧 | 夏明辉 |
乾隆与香妃 | 2004 | 电视剧 | 恬妞 |
铁齿铜牙纪晓岚3 | 2004 | 电视剧 | 王丽媛 |
李卫辞官 | 2005 | 电视剧 | 谢芳 |
铁将军阿贵 | 2006 | 电视剧 | 严敏求 |
人小鬼大刘罗锅 | 2006 | 电视剧 | 郑凯南 |
上书房 | 2008 | 电视剧 | 刘蓓 |
铁齿铜牙纪晓岚4 | 2009 | 电视剧 | 严敏求 |
书剑恩仇录 | 2009 | 电视剧 | 陈莎莉 |
新还珠格格 | 2011 | 电视剧 | 刘雪华 |
后宫·甄嬛传 | 2011 | 电视剧 | 孙俪 |
宫锁珠帘 | 2012 | 电视剧 | 袁姗姗 |
王者清风 | 2012 | 电视剧 | 王琳 |
钱塘传奇 | 2015 | 电视剧 | 蒋林静 |
如懿传 | 2018 | 电视剧 | 邬君梅 |
天命 | 2018 | 电视剧 | 梁舜燕 |
延禧攻略 | 2018 | 电视剧 | 宋春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