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创刊于2004年,是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出版社主办,主要以教育科研成果展示为主,兼具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的省级学术期刊。

据中国知网《高考》2019年第18期期刊内页显示,《高考》编辑部拥有责任编辑7人。

根据2019年6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高考》出版文献量为22297篇、总被下载271390次、总被引4393次。根据2019年6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高考》文献量为1746、被引量为912、下载量为13875  。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高考的:历史沿革、栏目介绍、人员编制、主要成果、文化传统等介绍

中文名

高考

创刊时间

2004年

主办单位

长春出版(传媒)集团

主管单位

长春出版社

开本

16开

国内刊号

22-1372/G4

国际刊号

1673-6265

邮发代号

12-240

外文名称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国际标准刊号

1673-6265

国内统一刊号

22-1372/G4

周期

旬刊

语种

中文

类别

基础教育

编辑单位

《高考》杂志社

现任主编

王渤涵

编辑部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655号

属性

CJFD

历史沿革

2004年,《高考》创刊。

2007年,《高考》分成《高考(文科版)》、《高考(理科版)》、《高考(数语英)》三个期刊,三个期刊刊号相同,但邮发代号均不同,每一刊各刊期均为月刊。

2009年,《高考(文科版)》、《高考(理科版)》、《高考(数语英)》又合并为《高考》,为旬刊。

2011-2012年,《高考》分别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合作出版了《高考》手机报。

栏目介绍

《高考》的主要栏目有德育研究、高教研究、教改前沿、教师成长、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探索、教育探索、考试研究、人文学科、素质教育、学科教育、艺术与体育教育、职业教育等。

人员编制

据中国知网《高考》2019年第18期期刊内页显示,《高考》编辑部拥有责任编辑7人。

《高考》编辑部责任编辑名单

王微屏

李曼

杨婷婷

渠晓光

汪萍

张士利

王博毅

-

主要成果

出版发行

《高考》为旬刊,出版日期为每月5、15、25日。其中上旬刊刊载大专、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等高品质论文;中旬刊刊载中专、技校、职业高中、职业培训学校等相关论文;下旬刊刊载工程技术和财会管理类论文,以及面向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征集的高品质论文。

根据2019年6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高考》出版文献量为22297篇。

根据2019年6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高考》文献量为1746。

影响因子

根据2019年6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高考》总被下载271390次、总被引4393次。

根据2019年6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高考》的被引量为912、下载量为13875。

收录情况

《高考》杂志被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

文化传统

精神理念

《高考》致力于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构建一个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萃集各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实践经验、教法教理及教案设计、教学教改探讨、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文化及产业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铸就金般品质,服务广大师生,惠及家庭社会”是《高考》的办刊宗旨,该刊始终强调“考试导向”,以全面提升考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为目标,突出考试刊物与一般教辅刊物的差异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还旨在反映中国国内外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的最新成果,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

征稿内容

《高考》的征稿范围:高中以上(含中等专科学校、职业学校、大学)院校老师、学生撰写的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思考、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等);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学模式论文;

学生习作指导;

教学案例设计。

1.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思考、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等);

2.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学模式论文;

3.

学生习作指导;

4.

教学案例设计。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文字精炼,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涵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字符在100字以内),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不超过5000字。文中量与单位的使用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

4.文稿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要求清晰,层次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请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该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