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是美国20世纪二十年代的著名作家、编剧,被誉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

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一名商人。他年轻时尝试写剧本,1913年高中毕业后,他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学校,他组织了自己的剧团,为校园里的文学刊写作,后来因为身体不好,他退学了。于1917年入伍,整天忙于军训,未在国外作战。退伍后,他在业余时间继续写作。1920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此后便出了名,并在之后与泽尔达步入了婚姻。婚后,他和妻子住在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许多美国作家。成名后,菲茨杰拉德继续努力工作,但结婚后,他的妻子变得很挑剔,后来又精神错乱和奢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经济上支撑不住,还曾去过好莱坞写剧本来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地感染了肺部疾病,他的妻子也一病不起,他几乎无法写作,导致精神崩溃,整天酗酒。1940年12月21日,在洛杉矶心脏病发作去世,年仅44岁。

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而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出版,奠定了他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成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也是20世纪“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人物生平、主要作品、创作思想、写作特色、人物评价、人物纪念等介绍

中文名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外文名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国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896年9月24日

去世日期

1940年12月21日

出生地

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

毕业院校

普林斯顿大学(辍学)

职业

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最后一个大亨》

人物生平

自卑的出生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祖上曾经阔气富有,传到父母这辈已家道衰落,他从小就被以美国贵族的养成方式培养长大,但是他写作的主要动力却来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菲茨杰拉德的母亲莫兰是来自麦奎伦家族的爱尔兰人,从殖民时代移民到美国。麦奎伦家族从零开始从事食品行业起家,虽然经济状况良好,但由于处于社会底层,他们的社会名誉非常低。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通过商业获得的财富远不如通过投资获得的财富更有尊严。母亲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感到自卑,一直渴望向上爬,小时候,菲茨杰拉德接触到了母亲的这种“向上爬”的企图,逐渐把母亲感觉社会地位低的自卑感内化为潜意识。

逐渐破碎的“美国梦”

在成为真正的作家之前,菲氏尝试过许多实现美国梦的途径。1913年,靠亲戚的资助,他上了美国东部贵族式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大学初期,他打算在运动方面崭露头角,但由于身体不够强壮而不得不放弃,他也无心学业,常常缺课考试不及格,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会活动上,1915年普林斯顿的剧团在全美巡演他写的喜剧《邪恶之眼》时,他却因为学业成绩不及格而被禁止随团参演,并且失去了担任学校三角剧社社长的资格,随后也放弃了学业。

1917年,他自愿参军,以响应国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号召。在一封家信中,他承认“我参军纯粹是冷漠的,因为这对于社会地位来说是必要的”,但他还没来得及被派往欧洲战场,战斗就结束了,登上阶梯的路再次被切断。当他驻扎在雪瑞登营的时候,他遇到了泽尔达,而且与她相恋,为了赢得泽尔达的芳心, 菲茨杰拉德在1920年重写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人间天堂》崭露头角,这本小说反映了菲茨杰拉德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时的时光。且1920年,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步入婚姻,但是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菲茨杰拉德夫妇的日子却愈加艰难。

在文学界首次成功后,菲茨杰拉德长久以来的自卑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为了弥补他对贫困少年时代向往的一切,他开始向外界强烈展示自己在金钱、名声等方面的优势。从小便养尊处优的泽尔达则更加奢侈、挥霍无度。婚后,他们俩很快就陷入了亏损。金钱的压力迫使菲茨杰拉德加快写作的速度来维持生计。在《人间天堂》出版的第二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飞女郎与哲学家》,1922年出版了第二部小说《漂亮冤家》和短篇故事集《爵士时代的故事》,高效的创作则带来了一些作品质量的下降,例如,《漂亮冤家》中的许多段落都是原封不动地摘抄泽尔达的信,其单调的故事结构和繁琐的叙述导致了许多负面评价,对菲茨杰拉德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5年创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奠定了菲茨杰拉德经典作家的地位,但这部小说当时却反响平平,令他备受打击。同年,泽尔达因高强度舞蹈训练而患上精神分裂症,菲茨杰拉德无法承受高昂的治疗费用、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为了生活,菲茨杰拉德最终离不得不开始为好莱坞创作剧本来维持生活,现实的失败和生活的负担让菲茨杰拉德通过酗酒逃离现实,他的精神也一度处于崩溃边缘。但他没有停止写作,1934年,菲茨杰拉德创作出了他最后一部重要的作品《夜色温柔》。1936年,菲茨杰拉德开始写作《最后一个大亨》,试图“逃向一个奢华浪漫,一去不复返的过去”,但也未能完成。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过世于好莱坞的格拉姆公寓,年仅44岁。

主要作品

体裁

创作年份

作品名称

长篇小说

1920

《人间天堂》

1921

《飞女郎与哲学家》

1922

《美丽与毁灭》

1922

《漂亮冤家》

1934

《夜色温柔》

1936

《最后一个大亨》(未完成)

中篇小说

1925

《了不起的盖茨比》

短篇小说

1922

《爵士时代的故事》

1926

《所有悲伤的年轻人的故事》

1935年

《清晨起床号》

剧作

1923

《蔬菜》

自传体

1935

《崩溃》

创作思想

揭示“美国梦”的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期,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刺激了社会的物质追求。美国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分裂,金钱取代了上帝。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一个挥霍无度、充满艺术又讽刺的时代。菲茨杰拉德本人沉迷于酒精和食物的“爵士时代”,但在沉迷的同时,他又冷眼旁观。他敏锐地感觉这是一个追求浪漫的时代,但在这种表面奢侈的背后,却满是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菲茨杰拉德反映了他作品中所理解的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用悲伤的语调表达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美国梦”幻灭的悲伤。他以精神空虚、终日享乐的男女为中心,描写了爵士时代的挥霍与放荡,令人陶醉的浮华和美国梦的终结,揭示了战后美国繁荣时期拜金主义思潮下人类自私冷漠的本质,人物对金钱追求的描述,揭示了“爵士时代”和“美国梦”崩溃的必然性和根源。

悲剧英雄

菲茨杰拉德蔑视社会规范和循规蹈矩。他创造了没有门第、不讲道德、甚至犯罪的新一代“英雄”。这种新类型的强大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中的一种道德又美丽的英雄形象,描绘了美国战争后人们的痛苦和创伤,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个人主义悲剧。菲茨杰拉德一直把失败视为作品的一贯主题。他的小说主人公都是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但他们都被命运捉弄,在与虚假和狡猾的社会的斗争中失败甚至死亡。“失败”一词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被广泛使用,他是一位敢于面对现实的作家。

他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在苦难和精神困境面前从不退缩,经常在金钱和爱情之间进行游戏和选择,在迷茫中迷失、寻找。尽管追求以失败告终,但从不放弃追求理想、寻找自我的努力。

写作特色

自传性质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是一种有自传倾向的自我体验式写作。他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写作时将个人拆解分离后严苛筛选,然后把自身某一部分填充到笔下的角色身上,使这些在幻梦中吟唱跌宕挽歌的青年一出场就带有固执的坚守和哀婉的忧伤,最后难得善终。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细致地描画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风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基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从他的情感经历,或者他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他的小说充满了他自己的自我意识和思想。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每个人都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情感冲突。他们的思想感情实际上代表了菲茨杰拉德自我意识的差异。通过他笔下的角色可以感受道菲茨杰拉德对现实的遗憾和犹豫、对个人成功、对金钱的追求、对社会美好的珍惜和赞扬、和对黑暗社会以及人性的批判。他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以及对整个社会不一致的感觉,让他在现实生活和自我理想之间徘徊。在战后的新繁荣时期,菲茨杰拉德试图融入社会,想象自己的新时代和新时代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写作让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然而,他也发现了这个新时代诞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独自思考和探索。

擅用叙事手法

菲茨杰拉德擅长叙述故事,作品风格幽默细腻,言语流畅,结构严谨,尤其是人物对话写的自然逼真,富有个性。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经常使用“双重叙事视角”的叙事方法。这里的“双重叙事视角”是指小说中全知的叙述者和作品中人物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人物的叙述视点主要表现人物的内心动作,叙述故事的发展,全知的视角传达着菲茨杰拉德自己的声音。将读者的感官世界与小说中的人物直接联系起来,将这种直觉感官应用于读者的阅读体验,融化了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陌生感受,能满足不同类型文学受众对小说的期待。同时,不同的叙事视角在文本中发挥各自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故事需求带来不同的叙事效果,但它们对感官体验的关注使各种叙事视角的切换更加灵活,使小说叙事更加流畅。

人物评价

1979年,30岁的村上春树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说道:“走出校门后疏于动笔,刚开始时非常吃力。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拉德那句话:‘想要叙述与别人不同的故事,就要使用与别人不同的语言’。毕竟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诚然,村上春树推崇并受到影响的美国作家诸多,但菲茨杰拉德在其中的地位却尤为突出。

美国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认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把亲密和疏远结合在一起:他似乎同时既站在20世纪20年代之中,又站在20年代之外;但是在写接踵而来的那段时期时,却没有人能同样地把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

张爱玲说:“菲茨杰拉德是我最推崇的美国作家,他是个天才。”

美国评论家卡津认为:“菲茨杰拉德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学家,并且长时间作为那个时代最突出的代表。”

美国文学批评家查尔斯·显恩认为:“茨杰拉德的小说是从他的灵魂深处流出来的,尽管他的作品只是显露出他自己,可是他写得如此卓越,以致他显露出来的是人性的百态。”

人物纪念

1996年菲茨杰拉德诞辰100周年纪念时,美国文学界举办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意大利也举办了纪念菲茨杰拉德的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