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江西医学院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医学部)的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52年改名为江西省医学院,作为本科院校开始招生。1953年,经中央卫生部审批同意,学校更名为江西医学院,同时委托江西省人民政府代管。1958年6月,经中央卫生部、总后勤部和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第八军医学校与江西医学院合并,成为江西医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1969年,学校与江西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江西医科大学。1970年2月,根据省革委会的统一部署,江西医大校址由南昌下迁到吉安市郊区青原山区原康复医院(精神病院)和青原古寺,实行面向农村开门办学。1972年11月14日,省委办公会决定: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其中江西医学院校址,仍为原医学院校址;江西中医学院迁原江西药科学校内,原药科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大学
1958年5月6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创办江西大学。1965年1月,省委领导同志同意江西大学实行文科半工半读教改方案,并决定在瑞金,创办“江西大学瑞金分校”。2月,校党委决定成立瑞金分校筹备小组,接着政教系和中文系的师生由南昌迁往瑞金沙洲坝办学。1968年 5月,经江西省革委批准,成立“江西大学革命委员会”。9月,省革委决定撤销江西大学。随后全部学生分别下放到恒湖、恒丰、安福当地军垦农场,参加劳动锻炼。1969年3月,江西八一无线电厂奉命搬进江西大学,4月,理科留守人员及仪器设备并入江西工学院,改名为江西理工科大学。1972年,江西省革委作出恢复江西大学的决定,成立江西大学复校筹备组,任命王纪明同志为江西大学筹建小组组长,周振远同志为江西大学筹建小组副组长。1973年,学校正式恢复办学。1974年到1978年期间,学校因批判运动,办学秩序遭到破坏,至1979年恢复高考招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中国哲学史、汉语史、应用数学、分析数学、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七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江西工业大学
1958年5月12日,根据江西省委、人委指示,由省委工业部负责领导,由省各有关厅局及工业性学校负责人组成的江西工学院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办事机构,开始办公。6月18日,江西省委决定正式成立江西工学院。9月8日,学校于省工农中学礼堂(市司马庙)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1961年4月,创办于1960年3月的江西科技大学与江西工学院合并。1965年11月26日,学校向江西省教育厅请示报告,提请批准成立江西工学院萍乡分院。1966年2月,萍乡分院获准成立,设于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煤矿。1968年3月2日,据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示,成立江西工学院革命委员会。

1969年6月23日,学院改名为江西理工科大学,成立江西理工科大学革命委员会。9月,江西大学理科、江西农学院农机系并入江西理工科大学。1970年2月,学校迁往武宁县黄塅公社。8月,学校自武宁迁往景德镇市东郊市陶瓷研究所。1972年2月,学校由景德镇市迁回南昌市谢家村原址。1973年2月,据省革委指示,江西理工科大学恢复原名为江西工学院。1981年3月,恢复院业余大学,改名为江西工学院夜大学。1985年1月,省政府同意江西工学院的请示报告,学校改名为江西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

1993年3月1日,经江西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国家教委正式发文批准,将原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同年,为提升横向联合办学优势,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成为江西省唯一的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同时,学校附属医院也进一步扩大规模,原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原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先后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更名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2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32个本科专业。
学院 | 学科门类 | 专业名称 |
人文学院 | 01哲学 | 哲学 |
05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05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06历史学 | 历史学 |
12管理学 | 档案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05文学 | 新闻学 |
05文学 | 广播电视学 |
05文学 | 广告学 |
13艺术学 | 戏剧影视文学 |
13艺术学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13艺术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外国语学院 | 05文学 | 英语 |
05文学 | 俄语 |
05文学 | 德语 |
05文学 | 法语 |
05文学 | 西班牙语 |
05文学 | 翻译 |
05文学 | 日语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13艺术学 | 音乐学 |
13艺术学 | 舞蹈表演 |
13艺术学 | 舞蹈学 |
13艺术学 | 表演 |
13艺术学 | 动画 |
13艺术学 | 绘画 |
08工学 | 工业设计 |
13艺术学 | 艺术设计学 |
13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13艺术学 | 环境设计 |
13艺术学 | 产品设计 |
13艺术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法学院 | 03法学 | 法学 |
03法学 | 知识产权 |
公共管理学院 | 03法学 | 社会工作 |
12管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12管理学 | 行政管理 |
12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2管理学 | 公共关系学 |
12管理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经济管理学院 | 02经济学 | 经济学 |
02经济学 | 经济统计学 |
02经济学 | 金融学 |
02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2管理学 | 国际商务 |
12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12管理学 | 市场营销 |
12管理学 | 会计学 |
12管理学 | 财务管理 |
12管理学 | 工业工程 |
旅游学院 | 12管理学 | 旅游管理 |
12管理学 | 文化产业管理 |
体育与教育学院 | 04教育学 | 教育学 |
04教育学 | 体育教育 |
04教育学 | 运动训练 |
07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管理学院 | 12管理学 | 管理科学 |
12管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12管理学 | 物流管理 |
12管理学 | 电子商务 |
理学院 | 07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07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07理学 | 物理学 |
02经济学 | 金融数学 |
07理学 | 应用物理学 |
08工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化学学院 | 07理学 | 化学 |
07工学 | 应用化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07理学 | 生物科学 |
07理学 | 生物技术 |
07理学 | 生态学 |
09农学 | 水产养殖学 |
食品学院 | 08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08工学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08工学 | 生物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08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工学 | 材料物理 |
08工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08工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 | 08工学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08工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08工学 | 制药工程 |
08工学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08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工学 | 环境工程 |
08工学 | 环境科学 |
08工学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08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08工学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08工学 | 车辆工程 |
08工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建筑工程学院 | 08工学 | 土木工程 |
08工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08工学 |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 |
08工学 | 水利水电工程 |
08工学 | 建筑学(五年) |
08工学 | 城乡规划(五年) |
12管理学 | 工程管理 |
08工学 | 工程力学 |
信息工程学院 | 08工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08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8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08工学 | 通信工程 |
08工学 | 自动化 |
08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工学 | 网络工程 |
08工学 | 物联网工程 |
08工学 | 数字媒体技术 |
08工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08工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软件学院 | 08工学 | 软件工程 |
08工学 | 信息安全 |
医学部 | 10医学 | 基础医学(五年) |
10医学 | 临床医学(五年) |
10医学 | 麻醉学(五年) |
10医学 | 医学影像学(五年) |
10医学 | 眼视光医学(五年) |
10医学 | 口腔医学(五年) |
10医学 | 预防医学(五年) |
10医学 | 药学 |
10医学 | 临床药学 |
10医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10医学 | 医学影像技术 |
10医学 | 眼视光学 |
10医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10医学 | 康复治疗学 |
10医学 | 护理学 |
参考文献: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本部有在编教职工4326人(其中专任教师2712人,高级职称159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拥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7人,9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
院士
职务 | 姓名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江风益 |
陈晔光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谢明勇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陈晔光 |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 谢明勇 |
双聘院士 | 姚熹 |
饶子和 |
樊代明 |
王浩 |
国家级人才
职称 | 姓名 |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周创兵、田小利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朱传喜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邓晓华、李葆明、辛洪波、刘耀彬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李葆明、邓晓华、周创兵、陈义旺 |
教育部学部委员 | 周创兵、谢明勇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江风益、张华、郭光华、周创兵、洪葵、邓晓华、王建斌、刘成梅、邵江华、刘耀彬、曾旭辉、陈红兵 |
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江风益、刘三秋、陈义旺、陈红兵、傅春、唐建成、邱建丁、王立、聂少平、刘耀彬、潘秉兴、梁汝萍 |
参考文献;
省级人才
职称 | 姓名 |
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 江风益、洪葵、罗时文、曾旭辉、聂少平、姜清辉 |
“赣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 程水金、王翔、方毅、印遇龙、董一飞、张旭、李晶明、崔武卫、龚得明、熊焕贵、李国栋、常洪、饶海、卢建平、刘天西、杨维、邹文泉、鲁元安、Jason E Maddock、孙毅、John Downing、石慧东、袁成桂、梁季怡、刘说安 |
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577‰;食品学科在“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位。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世界一流学科 | 新材料技术学科群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食品科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专业学位点 | 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水产养殖、广播电视艺术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与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烧伤外科、疼痛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 |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批5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37位,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连续两届共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含一项联合申报)。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汉语言国际教育、哲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日语、舞蹈学、法学、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工业工程、旅游管理、运动训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设计、建筑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档案学、俄语、法语、表演、绘画、音乐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心理学、应用物理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化学、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学、水产养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产品设计、城乡规划、工业设计、医学影像学 |
国家“一流课程” | 巧克毕业论文、应用日语(上)、过程设备设计、食品营养学(双语)、口腔探密、离子型稀土提取及高效分离虚拟仿真实验、基因编辑对拟南芥花药发育的影响、职业中毒处置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食品化学、护理学基础、民间美术、数学分析(1)、无机化学(上)、生物化学、创新创业与创客思维、井冈山生物学野外综合实践、红色旅游、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等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等 |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设立了中德研究院、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规划研究院,学校与俄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俄语中心。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4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了汉语研究中心,可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近几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同时学校也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是“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创始高校之一,为“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成员单位,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提高。
科研资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图书馆馆舍面积5.9万余平方米,建有前湖校区馆、青山湖校区馆、东湖校区馆。拥有图书文献434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期刊1866种,引进EI、SCI、ISTP、SPRINGER、ELSEVIER、PQDD等数据库90种,电子图书254万余册。学校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系统(CALIS)成员馆、CALIS江西省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5)、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江西省医学科技情报中心。

学术期刊
截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拥有《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实用临床医学》等期刊,其均为南昌大学主办主管。
期刊名称 | 创刊日期 | 期刊简介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63年 | 该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道德与人生、政治与社会、哲学与时代、经济与管理、法学与法治、新闻与传播、历史与文化、诗学纵横、文艺思潮与创作评论、当代社会保障研究、语言与文字、教育与科学、学术争鸣园地等,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历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社科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 1963年 | 该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快报、等学术论文等。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 |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 1964年 | 该刊主要刊载化工、环境、机械、食品、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水利、水电、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科学与数理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报道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工程技术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56年 | 该刊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合报道、综述4个固定栏目,以及专题研究、方法•技术、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科研信息、读者•作者•编者6个机动栏目。该刊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第三届和第四届江西省优秀期刊 |
《实用临床医学》 | 2000年 | 该刊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批准公开发行的临床医学杂志,主要刊载反映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研究结果、方法技术、新发现、新进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和具有临床价值的个案报道。该刊是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期刊;获第四届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奖 |
参考文献: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1个中央网信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1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5511”重大科技创新培育平台,78个省部级科技平台(不含附属医院),24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自然科学类
级别 | 机构名称 |
国家级平台 |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级平台 | 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光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发光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地球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庐山植物园、江西省医学生物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心脏血管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半导体发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性能精确凝固成形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心血管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呼吸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微尺度交叉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基础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创面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肝胆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研究所、江西省血液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工关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
厅级平台 | 江西省高等学校高分子及应用催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现代机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微纳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太阳能光伏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功能杂化高分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 |
参考文献:
人文社科类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国家旅游局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 | 江西红色旅游研究中心 |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南昌大学) |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江西省区域经济研究院、南昌大学赣学研究院、法治江西建设研究中心、舆情监测与治理研究中心、江西旅游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区域历史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研究中心 |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基地 | 江西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江西省法治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立法研究分中心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立法研究中心(江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旅游研究院、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南昌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江西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 |
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江西省科技创新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江西省发改委基地 | 南昌大学翻译研究中心(江西省翻译产业基地 |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十年来,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逐年增长,近三年均突破了300项,立项数量位居全国25位左右,立项数量和金额约占全省所有国家基金依托单位的三分之一;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两次在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在2021、2022连续两个年度进入全国前50强。十年来学校已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37项,并且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冷门“绝学”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零的突破。十年来出版学术专著595部,获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7项,二等奖80项。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12项,其中优秀青年基金4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
学校文化
校徽

参考文献:
南昌大学校徽徽标主体色为蓝色,蓝色套边类似蓝色青花瓷盘,富有江西特征。圆环中是一棵樟树,茂密的枝干表示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象征南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树人”的教学风范。樟树是江西省的省树。“南昌大学”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校训
校训: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格物”取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致新”,则有“作新民”和“创新”双重意思。“格物致新”意在告知师生要追求真理、人文日新。“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人要像大地那样有包容、宽忍的大境界。“厚德泽人”就是说我们自己的一切能力不仅是为自身的发展,更为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幸福。
校歌
学校校歌为《前景无限》
词:集体;曲:王洋
你从硝烟中走来
英雄之城续文脉
文理工医 兼容并蓄
扎根红土育英才 育英才
你向新时代迈进
菁菁校园书华彩
格物致知 明德笃行
枝叶参天栋梁材 栋梁材
用青春铺路 拼争一流
让理想延伸 多豪迈
不忘初心 不负韶华
民族复兴 时不我待
使命在肩 前景无限
南昌大学走向未来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罗嗣海 |
校长 | 陈晔光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万继锋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江风益 |
邓晓华 |
刘成梅 |
刘耀彬 |
葛刚 |
吴丹 |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16日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原国立中正大学
职务 | 姓名 | 时间 |
筹委会主任 | 熊式辉 | 1940.6.1-1940.10.1 |
校长 | 胡先骕 | 1940.10.1-1944.5.2 |
萧蘧 | 1944.5.2-1947.5.1 |
督学 | 吴兆棠 | 1947.5.1-1947.8.15 |
校长 | 林一民 | 1947.8.15-1949.4.23 |
参考文献:
原国立南昌大学
职务 | 姓名 | 时间 |
临时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蔡枢衡 | 1949.4.25-1949.6.23 |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农康任 | 1949.6.23-1949.9.6 |
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 | 艾寒松 | 1949.9.6-1950.2.26 |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刘乾才 | 1950.2.26-1953.7 |
参考文献:
原江西大学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校长 | 杨尚奎 | 1958.6-1960.8 |
党委书记 | 吕良 | 1958.6-1961 |
校长、党委书记 | 1960-1964.10 |
党委书记 | 张慈瑞 | 1978.3-1983 |
校长 | 谷霁光 | 1979-1983.9 |
王仲才 | 1987.1-1993 |
党委书记 | 关键 | 1983-1990 |
校长 | 戴执中 | 1983-1987.1 |
党委书记 | 吴吉祥 | 1991.5-1993.4 |
参考文献:
原江西工业大学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校名 |
院长 | 白栋材 | 1958.6-1961.8 | 江西工学院 |
高陵 | 1961.8-1968.3 |
杨应群 | 1984.1-1985.4 |
校长 | 1985.4-1986 | 江西工业大学 |
副校长(主持) | 李嗣垦 | 1986.9-1988.6 |
校长 | 1988.7-1993.4 |
党委书记 | 张时超 | 1961.6-1968.3 | 江西工学院 |
安健 | 1966.8-1968.5 |
罗廷柱 | 1972.11-1973.2 | 江西理工科大学 |
1973.2-1983 | 江西工学院 |
黄定元 | 1983.9-1985 |
王文才 | 1988.7-1993.4 | 江西工业大学 |
参考文献:
原江西医学院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校名 |
校长 | 何焕奎 | 1921.3-1925.9 |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
王子玕 | 1925.10-1926.10 |
医学部主任 | 李为涟 | 1927.2-1927.8 | 江西中山大学医学部 |
校长 | 1927.8-1931.7 |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
1931.8-1940.11 |
熊悛 | 1940.12-1946.3 |
孟宪荩 | 1946.4-1949.4 |
名誉院长 | 1984.1-1994.1 | 江西医学院 |
校长 | 胡献尚 | 1949.5-1949.8 |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
校务委员会代理主任 | 李宏 | 1949.8-1949.11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
改革委员会主任 | 1949.8-1949.11 |
校务委员会代理主任 | 徐福静 | 1949.11-1950.9 |
改革委员会主任 | 1949.11-1950.12 |
校长 | 许德 | 1950.4-1951.12 |
院长 | 1952.1-1953.6 | 江西省医学院 |
1953.6-1958.6 | 江西医学院 |
第一书记兼院长 | 1958.7-1963 |
党支部书记 | 邓子华 | 1952.7-1953.11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乐峰 | 1959.9-1963 |
副院长 | 尚友 | 1953.9-1959 |
党总支第一书记 | 1955.4-1956.4 |
分总支书记 | 黄木兰 | 1954.10-1955.4 |
党总支第二书记 | 1955.4-1956.4 |
党委副书记 | 1956.4-1956 |
副院长 | 林怀远 | 1956.2-156.4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1956.4-1958.7 |
党委第二书记、副院长 | 1958.7-1963 |
党委第一书记、副院长 | 1963-1966.9 |
党委书记 | 张达山 | 1966.10-1967.1 |
革委会主任 | 王殿阁 | 1968.6-1969.5 |
1969.5-1971.12 | 江西医科大学 |
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 1971.12-1973.3 |
1973.3-1979.6 | 江西医学院 |
党委书记、院长 | 1979.6-1979.9 |
杨锡光 | 1979.9-1983.8 |
主持党委工作 | 徐青和 | 1983.3-1983.11 |
党委书记 | 1983.11-1990.8 |
主持院务工作 | 朱越藩 | 1983.8-1984.1 |
院长 | 1984.1-1987.2 |
党委书记 | 武代洪 | 1990.8-1997.11 |
党委书记 | 汪忠武 | 1997.11-2003.9 |
党委副书记(主持) | 胡永新 | 2003.9-2004.8 |
党委书记 | 2004.8-2005.7 |
副院长(主持) | 傅克刚 | 2003.10-2004.8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2004.8-2005.8 |
参考文献:
南昌大学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党委书记 | 周绍森 | 1993.04--2002.12 |
郑克强 | 2007.02--2010.04 |
胡永新 | 2011.12--2018.03 |
喻晓社 | 2018.03--2023.04 |
校长 | 潘际銮 | 1993.04--2002.12 |
周创兵 | 2013.07--2022.11 |
参考文献: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

前湖校区占地面积4321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为学校主校区。该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该校区分为南院和北院,其中前湖校区北院有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旅游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前湖校区南院为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人民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学院所在地。


青山湖校区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南京东路235号,软件学院的所在地。

东湖校区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道461号,主要为临床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基地、管理与科研机构,建筑面积近15万㎡。

校友情况
商界
职务 | 姓名 |
外联投资集团董事长 | 徐伟标 |
泰豪集团总裁 | 杨剑 |
方大集团董事长 | 熊建明 |
华为公司全球公共及政府事务副总裁 | 吴晓亮 |
深圳市尚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 印海林 |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16日
参考文献:
学术界
职务 | 姓名 |
深圳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 | 相南翔 |
汉堡工业大学终身教授、生物过程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德国华人教授学会主席 | 曾安平 |
南昌大学玛丽女王学院院长、赣江特聘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外科学系客座教授 | 罗志军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Ⅱ科主任 | 胡克 |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 肖雄 |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16日
参考文献:
学校荣誉
2012年12月,南昌大学获“2011年度省教育厅公共机构节能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南昌大学获得“全国政府采购百佳高校”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南昌大学获江西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南昌大学获全国“ACCA 2021年度优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