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前身
宁夏师范学院
1958年9月,宁夏师范学院成立,开办中文、历史、数学三个院系。1959年,学校增设化学系、物理系和俄语系。1960年4月,经自治区党委决定,宁夏师范学院被确立为全区重点高校。同年, 学校搬迁到新市区校舍。1962年增设政史系。
宁夏农学院
1958年9月,宁夏农学院在银川市西门外民族公学旧址(即现在的银川警备区)成立,开办了农学和畜牧两个专业。1960年2月,学校增设农业机械化专业。1961年8月,学院全部搬至银川市新市区宁夏师范学院新校址。
宁夏医学院
1958年,宁夏农学院成立。1960年冬,学校部分师生迁至银川师范学校(现银川市中山公园东北部)上课。1961年,学院迁至银川市西门外(现银川军分区)。1962年夏,学院院址从银川西门外迁至银川市南郊陈家寨“宁夏卫生学校”院内。
宁夏大学
1962年8月24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决定,将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农学院和宁夏医学院三校合并为宁夏大学。9月8日,国务院根据国家教育部意见对宁夏高等学校调整方案予以正式批复。9月30日,宁夏大学正式成立。1970年1月,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医科从宁夏大学分出,成立宁夏医学院,农科与永宁农校合作,成立宁夏大学分校。1971年,宁夏农学院从宁夏大学分出,单独立校。1982年,宁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1997年12月,宁夏大学与宁夏工学院、银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含宁夏教育学院)四校合并组建新的宁夏大学。
2001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宁夏大学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宁夏大学。2002年1月16日,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政法学院三个试点学院挂牌成立。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2003年10月,宁夏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8月,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挂牌成立、机械工程学院挂牌成立。 2004年,宁夏大学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5月,经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学校为兰州军区培养干部。2006年2月21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批准宁夏高校(宁夏大学)民族预科部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3月 宁夏大学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6月5日, 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
2008年8月,宁夏大学校友会成立。9月,宁夏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校。2010年12月,宁夏大学校音乐学院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基地。2011年9月,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正式成立。11月,宁夏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2012年5月,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暨宁夏葡萄酒协会成立。11月,学校被批准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6月,宁夏大学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8月,学校成立了中卫校区。10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1月,宁夏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正式成立。2015年,宁夏大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2016年5月,信息工程学院成立。2017年,学校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学校升格成为教育部与自治区合建高校。2021年,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3年3月,学校获批自治区级教材建设研究基地。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学校共设有30个学院,8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学院 | 专业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分师范,文秘两个方向) |
民族与历史学院 | 历史学 |
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
法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分翻译和教师教育两个方向)、日语、俄语 |
阿拉伯学院 | 阿拉伯语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
数学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拔尖人才培养班)、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专业 |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 物理学(教师教育)、物理学(应用物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班、普通班)、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基础拔尖人才培养、师范、分析与检测) |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师范) |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 |
生态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 |
农学院 | 农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林学、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草业科学 |
食品与葡萄酒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 |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城乡规划 |
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舞蹈表演(表演、编导)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教师教育)、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前沿交叉学院 | 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方向)、软件工程(云计算、大数据方向),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交叉本科专业 |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5月 |
师资情况
截至2022年,学校共有在校教职工2758人,其中专任教师 1731 人,外聘教师142人。专任教师中有1627人有硕博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4%。截至2023年5月,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8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何季麟、马玉山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彭志科、杜建录、于广锁、罗正鸿、王青云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彭志科、罗正鸿、王青云 |
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李星 |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彭志科、罗正鸿 |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胡玉冰、杜建录、彭向前 |
青年拔尖人才 | 魏凡华、潘洁、张桂杰 |
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 李星、杜建录、孙兆军、马玉龙、胡玉冰、郭庆杰、马云、赖小勇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王玉炯、杜建录、马玉龙、王旭明、李国旗、郭庆杰、王新谱、赵天生、胡玉冰、杨金会、肖国举、曹兵、顾培明 |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 王玉炯、李星、赵天生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何建国、胡玉冰、郭庆杰、马云、赖小勇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王玉炯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李星、何建国、王玉炯、王忠静、何生虎、赵天生、周玉忠、郭庆杰、孙兆军、杜建录、刘万毅、马玉龙、李建设、陈彦云、胡玉冰、薛屏、赖小勇、 罗瑞明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部区合建优势特色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重点学科,16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5个国内一流学科(A类),6个西部一流学科(B类)。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部区合建优势特色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民族学 |
国家重点学科 | 草业科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国内一流学科(A类) | 民族学、草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园艺学 |
西部一流学科(B类) | 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态学、理论经济学、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
“双一流”重点培育学科 |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畜牧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民族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水利工程、畜牧学、草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经济管理 |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授权点 | 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农业、兽医硕士、林业硕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硕士、艺术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民族学、草学、水利工程 |
教学建设
学校为公办高校,学制为四年制。截至2023年5月,有84个本科专业,其中2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 个专业获批区级一流专业。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9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小高地36个。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 经济学、法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草业科学、新闻学、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心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动物科学、阿拉伯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农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软件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市场销售、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地理信息科学、建筑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解读西夏》《新闻采访与写作》《信号与系统》《遗传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教师教育)、草业科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 旱区农业现代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牛、羊重要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教育科技创新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基础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化学实验国家级教学团队、草地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重点对标一流学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5所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对口合建。巩固与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吉林大学、福州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先后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与阿联酋迪拜大学合作建立了海湾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自1992年至2023年5月,学校已接受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留学生。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1年12月,全校共有纸质文献211余万册,电子图书242.9万种(含网络版),学术视频10万余集,网上数据库143个。图书馆藏有历代古籍和再造善本古籍近5万册,其中《汉石例》《香南精舍金石契》《河东先生集十五卷》3种善本先后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学术期刊
1997年,宁夏大学成立宁夏大学学报编辑部。2003年,宁夏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名为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学术期刊中心下共设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夏工程技术》《农业科学研究》4个期刊。
刊名 | 刊物介绍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以印刷版、光盘和网络版三种载体形式出版。主要涉及法律、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 |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0年,为季刊,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宁夏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工业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快报等学术论文 |
《宁夏工程技术》 | 《宁夏工程技术》创刊于2002年,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宁夏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期刊为季刊,每季度末月下旬出版。主要刊登电力、电气、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气象、矿业、土木、建筑、机械、通信、水利、生物技术、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201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21年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编辑团队案例 |
《农业科学研究》 | 《农业科学研究》是由宁夏教育厅主管、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年6月14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技术部批准,更名为《农业科学研究》。设有“生态环境”、“设施园艺”和“三农问题研究”等特色栏目。获“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优秀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和“宁夏优秀期刊”等 |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学校有省部级创新平台规模38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新型智库4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实验室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级实验室 |
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宁夏食品微生物制造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宁夏优势特色作物现代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宁夏智能装备CAE重点实验室,宁夏科学工程计算与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协同研究中心 | “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内陆向西开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宁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技术研究中心 | 宁夏天然药物研究中心,葡萄与葡萄酒教育研究中心,宁夏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现代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肉品加工及质量安全研究控制中心,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学术成果
截至2020年,学校获各类科研奖励成果5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54篇,教育部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宁夏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9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羊肉梯次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河套盐碱地生态治理及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干旱区城镇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及有害元素脱除技术研究,宁夏设施蔬菜逆境调控及高产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马铃薯抗旱节水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宁夏特色果类生物加工技术提升与高质化应用,新体系高能比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滩羊肉质提升及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面向可持续经营的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稳定性研究 |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宁夏地方品种静原鸡保护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L-异亮氨酸发酵高产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氢能清洁生产及高附加值化学转化理论与实践,铜基纳米分子磁体的构筑及相变机理的热力学研究,气温升高与干旱对灵武长枣光合产物分配与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宁夏不同生态区设施环境优化与栽培模式研究示范推广,宁夏中南部地区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及配套作物栽培技术理论研究,宁夏枸杞药材质量形成对温度的响应机制研究,紫花苜蓿耐盐机理研究及应用,河流网演化与泥沙输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校园文化
校训
宁夏大学的校训是“尚德、勤学、求是、创新”。
尚德——《论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崇德向善,志存高远。情怀高洁,人格健全。
勤学——《韩诗外传》:“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专心致志,自强不息。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求是——《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穷本溯源,辨伪存真。
创新——《周书》:“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奋发有为,革故鼎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校徽

校徽外形为圆形,校徽中的“宁夏大学”四字的字体采用建校初期使用的毛体,体现宁夏大学的办学历史。中心图案形寓“宁大、人文”四字,从左至右看似汉字“宁大” 二字,从上至下看又似“人文”二字。“人”与“文”字形代表人文、人本、文化、文明的理念,同时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图形中三重笔画的“人”字形含“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意。“宁”字形还表明学校所在地宁夏。校徽取墨绿色为底,象征着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
校歌
《我们是年轻的大学生》
作词:陈育宁 作曲:程牧
心中装着无数的梦想,
憧憬那远大的志向。
我们聚集在贺兰山下,
为的是重振西部的辉煌。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肩负起明天的希望。
尚德勤学,求是创新,
用青春谱写人生的华章。
探索的征程从校园启航,
奋斗的事业在这打桩。
我们珍惜分分秒秒,
为的是民族期盼祖国的荣光。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肩负起明天的希望。
尚德勤学,求是创新,
用青春谱写人生的华章。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李星 | 党委书记 |
彭志科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周震 | 党委副书记 |
周运生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李建设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刘炎胜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史金龙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忠静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李学斌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罗正鸿 | 学术副校长 |
王青云 | 学术副校长 |
何风隽 |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
张立杰 |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高永兴 |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5月 |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五个校区,分别是贺兰山校区,怀远校区,文萃校区,朔方校区,金凤校区。
贺兰山校区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该校区有14个二级学院,分别是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阿拉伯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生态环境学院,农学院,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
怀远校区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该校区共有4个二级学院,分别是民族与历史学院,数学统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等学院。
文萃校区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539号。该校区共有4个二级学院,分别是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学院。
金凤校区位于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656号。该校区有继续教育学院(终生教育学部)。
朔方校区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6号,有博雅书院等机构。
校友情况
教育界
姓名 | 身份 | 姓名 | 身份 |
张军 | 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 孔亮 |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刘建宏 | 澳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 谢晖 |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院长,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莹辉 | 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 顾亚龙 |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
张卫国 |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马占鸿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郑召利 |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史清华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朗伟 | 宁夏师范学院副院长 | 张雄 |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蓝海林 |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立平 |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工程事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注:以上信息截止时间2023年 |
商界
姓名 | 身份 | 姓名 | 身份 |
魏晓明 | 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王健 | 现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报业发展研究部主任 |
杨茜 | 罗马尼亚东辉运动器械有限公司总裁 | 郝向峰 | 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
席春明 | 宁北汽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 方陆 | 宁夏中房实业集团董事长 |
谢东江 | 安沃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创建者 | 杨洪涛 | 宁夏电影集团董事长 |
注:以上信息截止时间为2023年 |
艺术界
姓名 | 身份 | 姓名 | 身份 |
郭震乾 | 宁夏美术家协会顾问,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级美术师 | 樊鸿宾 | 深圳市罗湖画院院长、樊鸿宾美术馆馆长 |
周一新 | 宁夏书画院院长、宁夏美术馆馆长 | 郭文斌 | 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 |
柴建方 | 国家一级美术师 | 邓宁东 | 原宁夏广播电视总台艺术团团长、宁夏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 |
王静芳 |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制片人 | 徐欢 | 央视纪录频道制片人、《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 |
注:以上信息截止时间为2023年 |
校园风貌
学校有金波湖,桃李园,文翠湖等自然风光,有文化广场,凌云广场,科技大楼,怀远校区图书馆等建筑群。截至2021年3月,宁夏大学一共有72科,165属,237种植物,如叉子圆柏,梣叶槭,石竹,节节草,白皮松,油松。



所获荣誉
2012年2月,宁夏大学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4年5月,学校获“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院校”称号。
2017年,学校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2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2022年,学校被授予“2022年度全区就业工作典型示范高校”称号。
2023年,学校被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