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下辖自治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山区,县域面积3420平方千米,辖11个乡镇,户籍人口38万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65%,县政府驻龙舟坪镇。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处于鄂西南清江中下游,云贵高原东延尾部,武陵山余脉。在湖北省处于一个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之上,东连宜都,西接巴东,南抵五峰,北邻秭归县,地处山地向平原间过渡地带,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升。长阳属亚热带大陆性夏热潮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长阳因此物产丰富,盛产土豆、玉米、阳荷、木瓜和各类蔬菜。长阳是著名的清江生物群、“长阳人”遗址、“香炉石”考古发现地和中国土家族发源地。西汉初期,长阳首置佷山县,正式设立县制;隋开皇八年(588年)定名为长阳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始终将绿色作为长阳最浓的底色、最好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形成文化旅游大健康、清洁能源、绿色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文旅产业发展总指数位居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重点建设优质粮油、茶叶、现代种业、柑橘、蔬菜、道地药材、畜禽水产7大主导产业链条。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51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2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5.9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97.04亿元,同比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为26.86:23.51:49.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308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2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0.20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06元、14685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土家族为主体、以军为建制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在长阳诞生。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成为土家文化“三件宝”,撒叶儿嗬、长阳山歌、都镇湾故事、薅草锣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1家,国家AAAA级景区2家,国家AAA级景区4家,国家级甲级民宿1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8个。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面积

3420平方千米(2021年)

气候类型

亚热带大陆性夏热潮湿气候

地理位置

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

地理坐标

东经110°21′~110°20′,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湖北省

所属市

宜昌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8个镇、3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420528

人口

户籍人口38万人(2023年4月)

方言

北方方言区的西南方言

民族

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

GDP

195.51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36006元、农村居民14685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清江画廊、清江方山、卓尔木桥溪景区

邮政编码

443500

政府驻地

龙舟坪镇

电话区号

0717

火车站

长阳站

名称由来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置长杨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成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属宜昌地区行署。

以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及民族特性综合命名。“长阳”由“长杨”演变而来。因县治州衙坪对面有长杨溪。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因唐忌隋姓,且龙舟坪后山有宜阳山,即改名长阳县。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长阳历史年代久远,古代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文物,都证明着从远古到现在,人类在清江流域的活动从未停止过。旧石器时代中期,有距今19万年的“长阳人”在穴居洞中,茹毛饮血,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巴人著名首领廪君披荆斩棘,开疆扩土,成为雄霸一方的部落联盟首领。夏商时期,巴族强盛一时,势力范围跨越清江流域,直逼中原,以致周武王姬发剪灭殷商还借助了巴人的力量。在颠覆商纣的牧野之战中,巴人大展风采,“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故后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历史肯定巴人的功绩,周武王也赞赏巴人的勇武善战,“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这是巴人建国的最早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巴人一直活跃在历史的前台,它与东边强大的楚国争斗达数百年之久,后因内乱,加之秦楚夹击,势力日渐削弱,直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惠文王所灭。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长阳之地属黔中郡。刘邦夺取天下后建立汉朝,置“佷山县”,县治州衙坪,为长阳建县之始。

公元前202年刘邦改黔中为武陵,佷山县隶属武陵郡,从此,佷山作为县级行政建制长期处于封建中央集权政府的管辖之下。

东汉时期,佷山县隶属江陵南郡。建安年间,曹操“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佷山县又属临江郡。

三国时期,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曹操败于孙刘联盟,退出江南,“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蜀分南郡立宜都郡”,佷山县又属宜都郡。之后,吴蜀争夺荆、湘多年,佷山时而归蜀汉,时而归东吴。   

两晋时期,“晋平吴,(佷山县)改为清流县,置宜都郡地隶焉,寻复为佷山。

南北朝时期,政治纷争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立国最长的只有60年,最短的仅17年,致使县域建制随王朝更迭而屡有变化。在此期间,县域内先后有方山县、宜昌县、盐水县、巴山县等建制,或一县单置,或数县并立。(佷山)改为方山县,寻废,复佷山县。盐水,后周置县,并置资田郡,巴山,梁置宜都郡宜昌县,后周置江州,县治也一度迁至资丘等地。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后,于开皇八年(588)置长杨县,隶属南郡,县治迁至龙舟坪。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县置睦州,并置巴山、盐水二县。八年(公元625年)州废,省盐水,以长阳、巴山隶东松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废东松州,长阳改隶峡州夷陵郡。天宝八载(公元749年)省巴山入长阳”。长阳作为县名于唐朝见诸史书,并延用至今。

五代时,藩镇割据,高季兴父子建立荆南(南平),长阳隶属江陵府峡州。宋朝,长阳隶属荆湖北路。元朝,长阳隶属荆湖北道峡州路。明朝,长阳隶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夷陵州。

 清朝定鼎中原,历顺治、康熙两朝,到雍正六年(1728年),长阳属湖北布政使司直隶之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以后,升夷陵州为宜昌府,长阳隶属宜昌府。时县南渔洋关一带地域划入新建之长乐县(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废除府州建制,湖北分设江汉、襄阳、荆南3道,共辖69县,长阳隶属荆南道。后分全省为11和8个行政督察区,长阳先后属第九、第六督察区。

土地革命时期,长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先后建立了四届县委、三届县苏维埃政府(包括长巴县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一度达到3300平方千米(现属长阳的有2300平方千米),占当时全县总面积的80%。

1949年6月,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指示,中共长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荆门组建。7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阳指挥部解放长阳龙舟坪,县委、县人民政府随即发布布告,宣布正式视事办公,初属宜昌地区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8年12月,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建立宜都工业地区行政公署,长阳隶属之。

1961年5月,宜都工业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宜昌专员公署,继而于1968年1月建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建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长阳隶属之。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以“国函字115号”文件批准撤销长阳县,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仍隶属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1992年8月13日,宜昌地区与宜昌市合实行“地市合并”,建立大宜昌市,长阳隶属宜昌市管辖。

2001年1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撤销了津洋口镇、乐园乡、麻池乡、黄柏山乡,由原9镇7乡调整变更为8镇3乡。    

截至2022年2月,辖8镇(龙舟坪、磨市、都镇湾、资丘、渔峡口、榔坪、贺家坪、高家堰)3乡(大堰、鸭子口、火烧坪)、160个行政村(社区)。

地理

位置境域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长江中上游鄂西南武陵山区,地跨东经110°21′~110°20′,北纬30°12′~30°46′之间。东西长94.5千米,南北宽63千米。土地总面积3420平方千米。东与宜都市接壤,南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巴东县交界,北与秭归县、宜昌市毗邻。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气候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大陆性夏热潮湿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因县境内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差悬殊,地貌复杂,从而导致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使气象要素垂直分布远远超过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布,形成全县范围内的四个垂直气候层,即,低地河谷温热丰光层,低山温热少光层,半高山温和中光层,高山温凉丰光层。导致全县气候具有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不同类型地区四季长短差异较大。高山区冬长,春短无夏秋;半高山区冬长,夏短;低山区冬长,秋短。且因受地形和气侯要素影响,一般年景县内春季气温多变,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干燥。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域内不同类型地区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相差悬殊。县域内年平均气温按区域划分为丹水流域木桥溪以下和清江沿岸在16℃以上,高山低区在12℃以下,半高山地区在12~16℃之间。县域内日照时数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制约。高山区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5h,日平均5.1h;低山区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71h,日平均4.3h。根据长阳气象站的资料,多年平均风速为1.5m/s,盛行风为偏东风。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66.2mm。降水受地形影响,地区之间的雨量分布不均,年、季、月间的雨量分配悬殊。雨量分布为西少东多。资丘以西为第一少雨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榔坪、乐园为第二少雨区。年降雨量为1000~1100mm;贺家坪、高家堰及资丘以东地带为多雨区,年降雨量在1400mm以上。

据《长阳统计年鉴2022》可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1年全年平均气温17.4摄氏度,最高气温38.2摄氏度(8月1日),最低气温-3.8摄氏度(1月8日)。全年降雨量1097.9毫米,降雨天数149天,其中,最长连续降雨天数18天,降雨量211.2毫米,起止日期为8月11日至8月28日;最长连续无降雨天数15天,起止日期为2月8日至2月22日。年蒸发量735.5毫米,降雪天数2天,日耗时数1381.2小时,日照百分率31%。

地质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其地属新生代以来强烈隆起的云贵高原东延尾部向平原过渡地带。境内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三迭系,二迭系,白垩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地质构造隶属于扬子江下游东西向构造带的西延部分,即“长阳东西向构造带”。背斜呈近东西向伸驰,核部为震旦系地层,两翼为寒武系一二迭系地层。上部为海相碳酸岩建造,下部为陆相碎屑岩建造,表现为地台型沉积盖层的特征。地层在长期的构造运动中,各地质构造形成了一系列复式褶皱及其相配套的断裂,而且古老岩层强烈变质。长阳地域不在全国23个地震带上,未曾发生过强烈地震,但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活动断裂带(仙女山一都镇湾一渔洋关)上,因而有感地震曾多次发生。

地形地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山地向平原间过渡地带,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因受地质构造影响,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县境东部多低丘、河谷,与宜都市交界的清江河沿岸,海拔最低点48.7米(向家溪口)。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升高,中南麻池区银峰嘴村崩尖子,海拔2259.1米,为全县之巅。西北隅与秭归接壤之云台荒,海拔2059.1米。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貌呈层状分布,全境丛峦叠嶂,绵延起伏,溪沟纵横,高低错落。可划为若干级层状地貌面。按海拔高度分,有河谷丘陵区(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差50--100米),低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相对高差100-300米),半高山区(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差400米),高山区(海拔1200米以上,相对高差500--1000米)等,类型完整,立体地貌突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貌形态复杂,由于内外应力的作用,地壳间歇性隆起,加之河流深切,山体切割密度大。河流溪谷以致深入到山地中心,造成深山峡谷的自然景观。由于地貌异常破碎,形态十分复杂,在山地这一基本地貌类型中,既有高山,半高山、低山、丘陵之分,也还包括河谷,台地,山间平坝、沟槽,冲积锥、岩溶地貌及其溶蚀洼地,溶洞等中小地貌单元。

水文水利

水文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来源于降水的地表径流31.26亿立方米(径流深916.3毫米,径流系数69.36%)。频率50%的径流深897.9毫米,相应的年径流量30.63亿立方米,频率75%的径流深728.5毫米,年径流量24.86亿立方米;频率95%的径流深535.4毫米,年径流量18.27亿立方米。入境客水量最大的为清江,年平均103.24亿立方米,次为来自五峰的泗杨溪,天池河及来自巴东的枝柘坪河、小溪等。

长阳地表河流以清江为干流,汇入清江的支流共428条(其中一级60条,二级173条,三级141条,四级54条),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32条,常年流量在0.5立方米的有17条。此外,源出贺家坪区流入秭归、注入长江的溪流有4条,源出峰山向阳桶,流入宜都的溪流1条。

清江,是湖北省境内从南岸注入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古称夷水或盐水。源出利川齐岳山,全长423千米,总落差1430米,流域面积16742平方千米。江水自巴东来,于盐井寺西入境,流经渔峡口,磨市等7镇(区),东出宜都,长148千米。水位高差140米,汇南北众多溪流构成羽状水系,集水面积1556.3平方千米。清江属山溪性河流,河水补给主要依靠降水,季节性降雨不均,直接影响水位和水量的变化。多年平均流量为427秒立方米,河道坡降大,下切深,河床平均坡降为3.38‰,其中上游(恩施以上)70/60,中游(恩施一资丘)1.8‰,下游(资丘一宜都)0.73‰,调蓄和灌溉作用较小。清江历来是鄂西南主要航道,上中游一般只能流送木材,下游能行驶木船。县境内有船行航道130千米。

水利

截止到2022年10月,长阳全县统计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有小型水库8座,堰塘33处,泵站45处,蓄水池598座,渠道227.05千米。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小型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名称

地址

总容量

(万立方米)

可养鱼面积(亩)

设计灌溉面积(亩)

实际达到灌溉面积(亩)

发电装机

(台/千瓦)

建成时间

总计

399

350

9180

4720

5/390

高家岭

磨市花桥

20

25

30

200

——

1960年2月

马磨河

磨市大营头

144

120

6000

2500

2/150

1973年7月

红旗

高家堰彭家河

83

60

400

400

——

1975年5月

灯塔

津洋口菖蒲溪

41

30

800

800

——

1975年12月

联丰

贺家坪

22

30

1200

500

1/40

1973年3月

杜家湾

磨市芦溪

16

30

300

300

——

1977年2月

大吉岭

秀峰桥大吉岭

38

25

50

——

——

1980年12月

网住溪

津洋口全福山

35

3

30

30

2/200

1984年3月

参考资料:

土壤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域土壤有7类,16个亚类,46个土属,139个土种,76个变种。黄壤土,续分黄壤和黄壤性土2个亚类,依成土母质类型续分6个土属。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及河谷地区;黄棕壤土,续分为3个亚类,9个土属,38个土种。主要分布于赤土垭一高家堰一津洋口一磨市峰山一线以东的低山区及西部800~1200米的半高山区;棕壤土,续分为2个亚类,6个土属,11个土种。主要分布在火烧坪、云台荒、紫台山、崩尖子等海拔1800米以上高山地段;石灰(岩)土,续分为2个亚类,2个土属,11个土种。零星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灰岩地洼淌部位和中、低山区;紫色土,续分为2个亚类,3个土属,3个土种。零星分布于县东北部赤土垭一石头坳一红土溪一带;潮土,1个亚类,续分2个土属,7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清江及其支流两岸的漫河滩和河阶地;水稻土。续分为4个亚类,17个土属,37个土种。半高山以下各种类型地带均有分布,系长期人工水耕、施肥熟化的土壤类型。由于水耕熟化不一,分为淹育型、潜育型、潴育型、沼泽型4个类型。枝柘坪、磨市、榔坪等地水稻土面积较大,分布集中,为全县水稻主要产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地70余处,矿种30余种,占湖北省发现矿种的57%。截止到2019年6月,已发现开采和预开采的主要矿种有煤炭、硅石、石灰石、重晶石、页岩、锰矿、铁矿、汞矿、白云岩矿、硫铁矿、钒钼矿、银钒矿、铅锌矿和磷矿等14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13700万吨,主矿区面积250平方千米,适宜中小规模开采;硅石地质储量18200万吨,储藏面积340平方千米,埋藏浅,可露天开采;石灰石地质储量10亿吨,是建材工业的良好材料;重晶石地质储量350万吨,硫酸钡含量在95%以上,矿床集中,适宜剥离开采;锰矿储量3700万吨,属全国八大锰田之一;铁矿储量54800万吨,极具潜在开发价值。

森林资源

长阳是山区林业大县,林地面积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3.51%。其中,国家级公益林保护面积135.13万亩,省级公益林保护面积22.25万亩,天然林停伐管护面积104.54万亩。由于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呈现出典型的立体分布特征。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等。

水资源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域水资源总量20.7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5060立方米,

生物资源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植物资源品种中,农作物63种,树种资源516种,特产资源906种,饲料资源383种,工业用资源121种。按林木分类有90科253属561种,林木主要品种有松、杉、栎、柏、梧桐。药用植物有850多种,产量4万多担。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动物有家畜家禽类的猪、牛、羊、鸡、鸭、兔等。其中鄂西大黑猪、清江白山羊为地方优良品种。长阳有70多种经济鱼类,有白甲、乌鳞、鲤鱼、季花鱼(鳜)、杨鱼 、黄骨头 、鲇、青鱼、麻古丁、鱼 勺子、鲫鱼、赤眼鳟、黄鳝、泥 鳅、火烧翁、甲鱼、乌龟、岩蛙。名贵稀有鱼类有:银鱼、美国叉尾回鱼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有各类动物种类1000多种,其中,野生哺乳动物有野猪、野羊、豪猪、獾、麂、獐、猴、果子狸、獭、野兔及虎、豹等。有金钱豹、蟒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植物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植物种类3000多种,其中有红豆杉、珙桐、银杏、苏铁、水杉等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自然保护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长阳崩岩子自然保护区、二墩岩自然保护小区。长阳崩岩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珍稀植物类型,二墩岩自然保护小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植物原生地。

湖北长阳崩尖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总面积1331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 4602 公顷,缓冲区面积 3883 公顷,实验区面积 4828 公顷。范围在东经110°39′20″-110°48′02″,北纬 30°16′04″-30°23′58″之间。1988年建立县级保护区,2001年批准为市级保护区,201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清江流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地处位于武陵山系北支的东部边缘、紧邻清江。是武陵山系向巫山山脉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鄂西丘陵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被学界视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热点地区——中国中南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有珙桐、南方红豆杉、香果树、连香树、水青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豹、云豹、林麝、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水獭、黑熊、豺、穿山甲、红腹锦鸡、勺鸡、红腹角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二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2023年8月9日正式揭牌。榔坪镇乐园村二墩岩为欧美珙桐原产地,生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以及二级植物鹅掌秋等珍稀植物。中国首家珙桐历史博物馆——“欧美珙桐原产地乐园博物馆”在此建成开馆,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校校外教育培训基地” ,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生物多样性见习基地”。

自然灾害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灾害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较重。气象灾害主要有风灾、冻灾。县域风灾,大都伴随大雨,冰雹同时发生,危害忒重,平均4~5年1次。县域冬春往往出现寒潮低温,冰雪,严寒天气,造成灾害。平均3年一遇。

2022年4月27日17时许,318国道长阳境内K1405+600处发生山体塌方,碎石方量约2000立方米,国道交通中断。经过13个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长阳公路人员成功抢通半幅道路。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2022年7月开始,长阳遭受60年一遇持续高温少雨严重干旱灾害,导致县域境内可用水资源量大幅度减少,部分河道断流、水库降至死水位,部分水源地水源枯竭,柑橘、蔬菜、玉米、烟叶、茶叶、大豆等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部分作物绝收。全县11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因干旱造成经济损失达1.56亿元,69个行政村3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11个乡镇,其中有3个乡8个镇,县政府驻龙舟坪镇。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驻地

邮政编码

类别

下辖区划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420528

龙舟坪镇

443500

大堰乡、鸭子口乡、火烧坪乡

龙舟坪镇、磨市镇、都镇湾镇、资丘镇、

渔峡口镇、榔坪镇、贺家坪镇、高家堰镇

参考资料:

政治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领导班子

中国共产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员会

书记

李泽刚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覃宏明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县长

唐祖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员会

主席

覃高轩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9月18日,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到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75961人,总户数150807户。其中男性人口196975人,女性人口178986人。总计出生人口1483人,死亡人口3506人。截止到2023年4月,全县户籍人口38万,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65%。

民族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65%。县境西部的渔峡口、资丘、鸭子口及西南部麻池为土家族聚居区。县西北的贺家坪,榔坪,秀峰桥及县东南部的磨市,大堰是土家,汉族杂居区。县东部津洋口,龙舟坪及东北部的高家堰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语言

长阳话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谚语、歇后语等,因同邻县方言互相融合和渗透,致县内各地区的语音和词汇等各有特点。如榔坪,渔峡口等地同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话相近,县东一带与宜都,枝江话基本相同。

宗教信仰

长阳是一个宗教大县,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四种宗教。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处)所10处,即:石磙淌天主教堂、中武当道观、长阳基督教堂、观音寺、盐井寺、晓峰垭天主教会口、清水堰天主教会口、西寺坪基督教聚会点、习家湾基督教聚会点和高家堰基督教聚会点。经县委统战部和县民宗局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15人,其中:天主教4人,基督教1人,道教8人,佛教2 人。

天主教

公元1700年,天主教开始传入石滚淌地区,1747年,开始设立堂口,时称“担子山堂口”,1982年石滚淌天主教堂恢复活动,当时有信徒1300多人,同年成立长阳石滚淌天主教爱国会,2005年更名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信教公民比较集中,有信徒2600多人,主要分布在大堰乡的石滚淌、赵家堰、清水堰、千丈坑及榔坪镇的秀峰桥等五个村,为湖北省农村天主教三大聚居区之一。有石滚淌天主教堂和晓峰垭会口、清水堰会口三处宗教活动处所。

基督教

1991年,基督教开始传入长阳。1999年8月,长阳县委统战部会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公安局进行调查,批准设立四冲湾、西寺坪、习家湾三处临时聚会点。2001年,县政府批准设立长阳基督教堂,2002年召开全县基督教第一次代表会,成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全县有基督教徒362人,主要分布在龙舟坪镇、磨市镇和高家堰镇。

佛教

长阳的佛教活动大至起于唐朝,兴于宋、元,在全县流传较广。1999年县政府批准恢复开放观音阁佛教活动场所。全县共有佛教皈依居士500多人,主要分布在龙舟坪镇城区内。2006年10月,成立了由李华任会长的县佛教协会。2013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祖寺净慧长老弟子传益法师正式入住盐井寺任住寺法师。

道教

据史载,道教于唐代传入长阳,并开始修建道观,经过长期发展,大小道观遍布全县。1988年,县政府批准开放中武当道观为宗教活动场所。1995年,成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道教协会。

经济

综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位列全市第六、山区县第一。5个“小切口”改革事项通过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验收,位居全市第三。营商环境政府采购连续两年实现全市山区县第一,蝉联全省优秀等次。连续十六年获得“金融信用县”称号。

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51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2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5.9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97.04亿元,同比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26.75:23.82:49.43调整为26.86:23.51:49.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308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2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0.20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06元、14685元。

第一产业

截止到2023年4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形成粮油、茶叶、现代种业、柑橘、蔬菜、道地药材、畜禽水产7大主导产业链条,拥有清江椪柑、水竹园大米、资丘独活、曲溪绿茶、枝柘坪大米等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以及火烧坪包儿菜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了火烧坪蔬菜、一致魔芋、华饴木本油、清江鱼、天宴5件中国驰名商标。一致魔芋2023年2月成功登陆北交所,本土上市企业达到2家。

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4.9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44.2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6.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4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7.38万亩,烟叶面积0.57万亩。2022年末,果园面积14.29万亩,其中柑桔园面积11.84万亩,茶园面积15.8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05292吨,夏粮产量23769吨,其中小麦产量2064吨,秋粮产量81496吨。其中玉米产量69021吨,水稻产量7741吨。油料总产量15989.5吨,其中油菜籽12221吨。烟叶产量857吨,柑桔产量145168吨,茶叶产量7851吨,蔬菜产量889258吨。全年牲猪出栏62.83万头,山羊出栏54.59万只,家禽出栏80.24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59777吨,其中猪肉产量48741吨。禽蛋产量2557吨,水产品产量7468吨。

第二产业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拥有健康食品、新型建材、生态矿业、绿色能源四大工业支柱产业。2022年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分别达到83个、114个、72个,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56个、开工31个、投产25个。民族工业园区1160亩标准地整理完成,展示中心正式建成。碳酸钙科技产业园、同济钙源科技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高铁钙钡产业新城初见雏形。长阳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动工。积极争取中央、省资金和政策支持,累计对上争取项目56个、资金39.22亿元、政策54项,其中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位居全市第一,15.3亿元中长期贷款需求额度超全市其他山区县总和。

2022年末,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2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2亿元,其中重工业完成54.41亿元,轻工业完成55.77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品销售产值97.38亿元,利税总额4.6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低压开关板7132面,冷冻水产品3191吨,精制茶22595.4吨,水泥1087580.2 吨,铁合金66094.4吨,水泥混凝土电杆32716根,硅酸盐水泥熟料1051397.1 吨,钢结构18577吨,熟肉制品5758吨,服装82.8万件,光电子器件702.5万只,精制食用油1906吨,商品混凝土277951.9立方米。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25亿元,。

第三产业

清江荣获“最美家乡河”称号。清江水路旅游客运航线纳入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特色文化游试点。清江画廊荣获“中国电影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景区”称号,入选“湖北最美取景地TOP10”。长阳高腔山歌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欧美珙桐原产地乐园博物馆、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馆。成功承办第二届“湖北山歌大赛”暨武陵歌会。

202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2亿元,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分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1366.9万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0730.3万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113.2万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69万元。限额以下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7.52亿元。

经济功能区

长阳经济开发区坐落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大道438号,于2006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6〕54号)批准设立,规划总面积3.08平方公里,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验收为省级开发区,截止到2022年5月,经济开发区已形成四大骨干园区,分别为:长阳清江健康食品产业园、长阳创新产业园、磨市民族工业园、贺家坪物流产业园。有落户企业133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四大园区分别为:长阳清江健康食品产业园、长阳创新产业园、长阳民族工业园、贺家坪物流产业园。重点发展产业有: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绿色建材、生态矿业、现代物流等。

社会

教育事业

2022至2023学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幼儿园77所,在校学生30746人,在编教职工2771人,民办幼儿园362人。小学23所(含教学点6处和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342人,教职工 851人;初中14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在校学生7142人,教职工909 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3901人,教职工 398 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621人,教职工 256 人;其他事业单位59人。

2022年秋季学期学前公益普惠覆盖率92.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5.4%;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100%,消除大班额39个,大班额占比4.86%;高考一本线上线584人,上线率43%,本科上线 1161人,上线率88.5%,4人录取清华、北大,长阳一中获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实施“清凉教室”工程,全县51所学校安装空调2342台。实施全县中小学学生防近视护眼灯改造工作,义务教育学校防近视护眼灯安装普及率达100%。2022年招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67人,学前教育教师40人,高职中引进教师20人。

全面实行学生课后服务“5+2”模式并提供午间托管服务,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有需求的2万多名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全覆盖。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规范从业行为,压减培训机构数量,注销17家,完成“营转非”1家并实行资金监管。

医疗事业

截止到2022年末,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24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23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936人,注册护士101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8.6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5人。全市疫情防控考核位居第二。县人民医院急诊医技综合楼、大堰乡卫生院综合楼等项目投入使用,磨市、贺家坪通过国家卫生镇验收。全年落实医疗保障待遇109万人次3.42亿元,长阳被确定为肺结核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主要医疗机构

机构名称

机构类型

级别

等次

地址

长阳爱尔眼科医院

眼科医院

二级

未评

长阳县龙舟坪镇星城二路9号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

二级

甲等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四冲街1号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中医(综合)医院

二级

甲等

长阳县中医医院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综合医院

二级

甲等

长阳龙舟坪镇龙舟大道72号

参考资料: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创建于1982年,位于龙舟坪镇星城二路1号,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院,是全县中医、中药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院三区”的格局:即津洋口新院区、四冲湾院区及宗家湾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编制床位860张(其中新院区500张、四冲湾老院区100张、精神卫生中心200张、龙舟坪镇卫生院60张)。 医院内设急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康复科、透析科、肛肠科、精神科、皮肤科、肿瘤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治未病科等20余个临床科室,其中含针灸科、中医妇科、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神志病科等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骨伤科)以及骨伤科、心病科、神志病科等3个市级重点专科。中医妇科被纳入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也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医院,三峡大学医学院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地处长阳龙舟坪镇,医院占地28619.49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8.5万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710人,编制床位750张,实际开放床位860张,设置35个临床医技科室,年门诊量近30万人次,出院近3万人次,手术近万台次。医院拥有麻醉科、新生儿科、急诊医学科、胸外科、眼科等省级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新生儿科、普通外科、胸外科、麻醉科、老年病科、超声科、心内科等市级重点专科;还有省级重点建设专科产科;市级重点建设专科医学检验科、儿科。建立了规范的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创伤五大急救中心;建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高血压、糖尿病五大专病防治中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文化事业

截止到2022年末,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拥有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个,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 68人,国内演出263场,观众累计达33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75.8014万册(含电子书)。博物馆文物藏品11640件套。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位于龙舟大道15号,是一座拥有独立的图书馆综合大楼、流动图书车、数字图书馆等阅读平台的现代化图书馆。有馆外流动服务点13个,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全县11个乡镇、154个村、6个社区全覆盖。2011年已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创办“清江讲坛”“书香长阳”“雏鹰关爱”“读写沙龙”四大文化惠民品牌。2016年4月,工人文化宫分馆成立。2016年实现无障碍服务。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1月,是集收藏、展览、研究于一体的公益一类文化事业单位,与“长阳人”遗址管理处合署办公,隶属于县文体新广(文物)局管理。博物馆有文物藏品8420余件(套),实际数量近2万件,其中经鉴定的一、二、三级文物1005件。以青铜云雷纹猪形磬为著称,编钟、錞于等近百件青铜文物和一批早期巴文化遗物以及大量民族民俗文物。布置有《佷阳瑰宝—长阳文物精品展》,《文化长阳—长阳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展》,《香炉石—中国早期巴文化遗址展》,《铁血风云—长阳革命斗争史展》,《巴人之源展》,《彭秋潭纪念展》,《土家刺绣与织锦艺术展》。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到662652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平方米,共有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乡镇项目1个,村级A类项目11个,154个行政村实现基础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全覆盖。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类社会团体10家,总会员人数约2万人。有体育馆1个,全县拥有专职体育教练8人,各级裁判员448人,参加省级以上体育赛事 3次,参赛人次23人,获得金牌11枚,银牌8枚,铜牌1枚,向湖北省体校输送运动员1人。

2023年4月,100余名长阳籍运动员参加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湖北省第九届农民运动会、湖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获得金牌18枚、银牌3枚、铜牌6枚。2023年9月17日,湖北第二届“梦之蓝”大众山水运动季公开水域游泳比赛暨第八届“湖北长阳·清江画廊”公开水域游泳挑战赛在国家5A级景区清江画廊风景区举办。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体育馆

清江体育馆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久兰路,于2015年12月动工,2017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9302平方米,总造价2095.8万元。共四层,其中一层有:室内篮球场1个、运动员休息室2个、器材室10个、功能室3个、接待室1个、办公室4个、各类设备房10个、卫生间4个、更衣室2个;二层有:观众坐席(有1811位固定座位)、功能室2个、值班室2个、卫生间4个;三层有:功能室1个、办公室1个、健身房3个、卫生间4个;四层为设备层。馆内设备包括中央空调系统、球场灯光系统、广播系统、网络系统、监控系统、显示系统、消防系统、饮水系统、电动液压篮球架、发电设备、各类家具装具。馆外配套建有广场、景观绿化等。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科技事业

2022年12月8日,长阳首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湖北清江鲟龙渔业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专利授权量11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9件,企业专利授权量99件。

2023年2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科协获颁长阳2022年第四季度“奔牛奖”。自治县科协指导后皇真空、山水依、丰之源、大清江、一恋水果等5家企业按照标准筹建专家工作站,2022年11月通过湖北省科协评审达到专家工作站标准,并获得宜昌市科协、人才办建站奖补经费支持,建站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市县(市区)第一。

截止到2023年6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拥有各级创新创业平台72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

人居环境

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新建改造口袋公园21处4465平方米、绿地49处3640平方米。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垃圾污水处置体系, 98%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76 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龙舟坪镇被表彰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郑家榜村被评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都镇湾镇峰岩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要求。2020-2022年9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纳入国控考核、生态功能区考核的1个断面(隔河岩水库坝上)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纳入省控考核、长江经济带、市政府县域考核的2个断面(隔河岩水库坝上、朱津滩)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8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清江流域长阳段干流水体环境质量良好。2019-2020年全县14个及2021-2022年9月13个“千吨万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1年全县“千吨万人”水源地调整至13个)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空气质量整体优良,2019-2021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空气质量整体呈上升好转态势,2020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环境空气质量首次上升为达标区,2021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2020年同为国家二级标准。

2019-2020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区域声环境噪声监测点位44个,各点位监测结果均符合声功能区区划要求,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均为100%,全县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2019-2021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区龙舟坪区域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加权等效声级分别为68.8dB(A)、67.5dB(A)和66.5dB(A),强度等级均为一级,等效声级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标准,总体评价为好。

截至2023年5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避难溪应急填埋场1座,14座乡镇垃圾中转压缩站投入使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基本形成,餐厨垃圾和大件垃圾收运采取市场化模式运行,乡镇垃圾中转压缩站全覆盖。全县有1家危险废物处理经营单位。

截至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1个乡镇中,创成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41个,国家森林乡村6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28个。全县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52.38平方公里,占其国土总面积的27.85%。全县共有国家级公益林保护面积135万亩,省级公益林保护面积22.3万亩。

社会保障

202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084人,其中在职38335人,离退休14749人。基金总收入70548万元;基金总支出70471万元;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补助700万元。新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458人,其中在职7736人,离退休5722人。基金总收入40534万元,基金总支出38886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1944人,其中享受待遇86202人。基金总收入20842万元,基金总支出14795万元;2022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49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53人。基金总收入1491万元,基金总支出119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611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444人。基金总收入1835万元,基金总支出1824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701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3442人。

截至2021年6月,长阳全县共有城乡养老机构18所(不含县光荣院),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所、民办养老机构4所、农村福利院12所,共有养老床位1864张,供养老人905人,入住率48.5%。全县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502人,其中全失能特困对象276人、半失能特困对象232人,全失能集中供养239人、半失能集中供养164人。已有养老机构基本能满足特殊群体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交通

综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东邻宜都,南交五峰,西毗恩施巴东,北接秭归和宜昌市。距省会武汉320多千米、三峡机场32千米、长江水运码头红花套28千米。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00.699千米,拥有国省道526.747千米,农村公路6673.952千米,铁路里程有60.9千米,县境内水域面积达104平方千米,主航道通航里程138.5千米、Ⅲ级航道83.5千米,318国道、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清江纵贯全境。省道国道乡乡通,所有村交通畅达,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公路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有东西大通道沪渝高速,318国道、宜长快速通道、324、459、242省道等干线路构成全县公路主骨架。截止2022年底,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00.699千米,拥有国省道526.747千米,农村公路6673.952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210.3千米,每万人拥有189千米。境内拥有高速公路84.65千米。2022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84亿元,普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39亿元,其中国省干线一级公路完成投资3.54亿元,二级公路完成投资1.72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13亿元。2022年7月,长阳正式出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组建县级路长办,各乡镇成立乡级路长办,各司其职,协调发力。13名县级“路长”、11名乡级“路长”、157名村级“路长”走马上任,管理全县16条县道、100条乡道、2170条村道。

铁路

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全长376.92千米,其中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铁路里程有60.9千米,途经高家堰、贺家坪、榔坪等3个乡镇,12个村,26个村民小组。宜万铁路长阳站地处武陵山区,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三友坪村,是一个四等站,每天有百余趟列车通过。因受地形限制,车站修建在半山腰,站房和股道建在桥梁上,站台只有200米。长阳站主要负责宜万线上下行列车的通过和会让工作,不办理客货运业务。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航运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域面积广,水路客运忙,清江在该县境内水域面积达104平方千米,主航道通航里程138.5千米、Ⅲ级航道83.5千米,截至2019年10月,长阳有水路运输企业2家,港口企业4家,各类渡口43处,班轮客船34艘(含旅游船19艘),乡镇客渡船192艘。长阳港区隔河岩库区旅游码头通过能力186万人次/年。截至2020年10月,长阳有26个客船停靠点。长阳清江水路旅游客运航线入选特色文化游,船舶名称:清江画廊大型仿古游船等(湖北清江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8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公交企业2家,员工154人,公共汽车181台(其中新能源车120台),公交线路5条覆盖主城区、白氏坪、津洋口、教育园区、下渔口、清江古城、西氏坪和客运码头,主城区2至3分钟即有一台公交车经过,且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学生、月票、“一卡通”等优惠票价。宜昌交运长阳客运有限公司有公交车49台,经营1、2路公交线路。其中传统燃油车24台。长阳城市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现有公交车152台,经营3、4、5路公交线路。其中传统燃油车62台。

截至2020年10月,主城区开通8条公交线路,基本覆盖县城区、长阳新城、白氏坪开发区、刘家冲村、刘家坳村、西氏坪、客运码头、津洋口、下渔口、教育园区、创新创业园、丹水新区。公交线路由长阳城市公交公司经营,有100台新能源纯电动车辆,20个充电桩,停车场面积约4000平方米。截止到2022年末,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共有客运站13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2个。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人文

综述

长阳是长阳人遗址、香炉石考古发现地和中国土家族发源地。土家文化灿烂,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成为土家文化“三件宝”,撒叶儿嗬、长阳山歌、都镇湾故事、薅草锣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长阳人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井寺河神亭、香炉石遗址、麻池革命旧址等8项古迹以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共有革命遗址63处,分布遍布11个乡镇。

文物古迹

截止到2021年12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类别

年代

地址

批次

公布日期

长阳人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堰乡钟家湾村

第七批

2013年3月5日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类别

年代

地址

批次

公布日期

盐井寺河神亭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渔峡口镇龙池村

第三批

1992年12月16日

香炉石遗址

古遗址

夏、商、周

渔峡口镇渔坪村

第四批

2022年11月7日

李发轫夫妇墓

古墓葬

中华民国时期

渔峡口镇高峰村

第五批

2008年3月27日

天柱山古建筑群

古建筑

鸭子口乡天柱山村

第五批

2008年3月27日

鸣凤塔

古建筑

龙舟坪镇龙舟坪村

第六批

2014年6月22日

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1年

渔峡口镇枝柘坪村

第六批

2014年6月22日

麻池革命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1年

都镇湾镇麻池村

第六批

2014年6月22日

乐园公社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63年

榔坪镇乐园村

第八批

2021年12月9日

参考资料:

长阳人遗址

长阳人遗址为一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钟家湾村,西南距长阳县城约45千米。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956年农民在洞中挖出一块有两枚牙齿的人类上颌骨化石。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该遗址有两个洞口,左洞口高2米,深度5米余,出土少量动物化石。右洞口比左洞口略低,洞内堆积呈斜坡状向两边延伸。试掘出土一枚人类左下第二臼齿化石及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 经鉴定距今约10余万年,定名为“长阳人”。2013年5月,长阳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麻池革命旧址

麻池革命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先后九次到长阳,其中三次到麻池指导革命,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包括长阳在内的湘鄂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1年2月,中国共产党长阳县委员会、长阳县苏维埃政府设此。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到2023年8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目,长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项。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国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类别

批次

公布时间

土家族撒叶儿嗬

民间舞蹈

第一批

2006年5月20日

都镇湾故事

民间文学

第二批

2008年6月7日

薅草锣鼓(长阳山歌)

传统音乐

第二批

2008年6月7日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类别

批次

公布时间

南曲

曲艺

第一批

2007年6月6日

薅草锣鼓

民间音乐

第一批

2007年6月6日

长阳吹打乐

传统音乐

第二批

2009年5月27日

地花鼓(长阳花鼓子)

传统舞蹈

第二批

2009年5月27日

廪君传说

民间文学

第三批

2011年6月9日

道教音乐(长阳道教科仪音乐)

传统音乐

第四批

2013年10月22日

薅草锣鼓(长阳山歌)

长阳山歌也称锣鼓歌,是人们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时唱的歌,主要分布在长阳县的11个乡镇,以榔坪、贺家坪、资丘、渔峡口、鸭子口、高家堰等土家族聚居区最为盛行。长阳山歌多为五声调式,羽、徵、宫调式和宫羽调式交替、羽徵调式交替的形式较为常见。从内容上看,长阳山歌包括创世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杂歌等,其演唱形式则可分独唱、对唱、一人领众人和等几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土家族撒叶儿嗬

撒叶儿嗬为土家族语,意即跳丧,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非常独特的一种歌舞。历史悠久,据《蛮书》记载,土家族先民有击鼓以悼哀、其众必跳的风习。

撒叶儿嗬是一种传统祭祀歌舞,乡亲们聚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男人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鲜亮服饰围观助兴,这种活动往往通宵达旦举行。土家人认为人的生死有如四季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享尽天年的老人辞世是顺应自然规律,值得庆贺,于是就这样用绝妙的歌腔舞态表达自己旷达的生死观。跳舞时先由歌师击鼓叫歌,舞者随鼓声应节起舞,舞蹈形式有风夹雪、凤凰展翅、滚身子、美女梳头、牛擦背、犀牛望月、燕儿含泥、叶儿合等24种套路,其动律特点是顺拐、屈膝、悠颤,出现6/8拍子带切分音的节奏律动。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撒叶儿嗬是歌、舞、乐浑然一体的艺术。它的声腔以男嗓高八度运腔,歌调是一种古老的特性三度,仅存于清江迤北长江三峡北岸的兴山一带,在其他歌种中已成绝响;其曲体结构与楚辞体式多有相似,从中尚能找到古代巴楚之地祭神乐歌的影子。歌舞中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积极人生态度,贯穿着豁达通脱的生命观念。

红色文化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主革命时期共有革命遗址63处,分布遍布11个乡镇,相对集中有4个乡镇,其中都镇湾镇有20处,渔峡口镇12处,龙舟坪镇10处,资丘镇8处。全县63处革命遗址中属于省级文物保护的有5处,分别为都镇湾镇中共长阳县委员会遗址、中共长阳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中共长阳县军事委员会遗址、中共长阳县妇女委员会遗址、渔峡口镇红三军军部旧址;属于市级文物保护的有2处,分别为资丘镇红六军七十七烈士纪念碑、龙舟坪镇中共长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会址;属于县级文物保护有的4处,分别为龙舟坪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红六军)军部、榔坪镇红六军军长李勋墓、资丘镇苏维埃资丘市委市政府遗址以及贺家坪镇七里坪革命烈士纪念碑。

中国土家第一军

1929年7月,长阳麻池西湾大沙坝组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支以军为建制的红军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亦称红六军。红六军组建时共1100多人枪,主要来自举行西湾起义的国民党长阳县保卫团、党领导发动并保存下来的长阳秋收暴动武装和革命游击队等三支武装力量。红六军指战员以土家子弟为骨干,长阳人民自豪的称为土家第一军。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麻池苏区革命遗址群

位于麻池的中共长阳县委员会,长阳县苏维埃政府,长阳县军事委员会,长阳县妇女委员会四处革命遗址1992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此构成麻池苏区革命遗址群。麻池苏区革命遗址是长阳乃至宜昌范围内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遗址群,是贺龙元帅从1929年到1933年先后5次到长阳指导革命、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历史见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开国将军黎化南

黎化南一路追随贺龙参加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晋西边区抗战和延边保卫战、解放大西北等系列战役,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立下了卓著功勋,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3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共有5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高家堰镇向日岭村六组,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是渔峡口镇龙池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都镇湾镇庄溪村、资丘镇陈家坪村、龙舟坪镇郑家榜村。

高家堰镇向日岭村六组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向日岭村位于高家堰镇西南角,由原金洋坪、向日岭两村合并而成,东接流溪村,南接龙舟坪镇郑家榜村,西并魏家洲村。沪渝高速、忠武天然气、川气东送等管道穿村而过,距沪渝高速高家堰出口仅2公里,距318国道3公里。该村是革命先烈陈泽南的家乡,鄂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于此。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都镇湾镇庄溪村

庄溪村位于长阳清江南岸,属于国家5A级景区清江画廊核心区。该村深入推进旅游名村建设,以旅游业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库区移民后扶持机遇,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习俗

长阳地处鄂西南山区,自古属巴歌楚舞,文化交融之地。宋元以后,地域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频繁,其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诸如婚丧嫁娶,饮食服饰、节庆礼仪以及巫鬼神道等,许多方面大抵同四周邻县相同。而乡风俚俗,仍不免因地域之别、民族之异而自存风采。县域西部居民以土家族居多,民风多受湖南、湖北鄂西部,四川东部影响;县东以汉族居多,民风多与荆州、宜昌相同。

佛祖会

佛祖会,农历四月八日,传说为佛祖生日,僧人做佛祖会。当日,家家用梅红签书四句韵语,作十字形,贴于堂壁上,以“借佛力使屋上不生毛虫,名日嫁毛娘”。四句韵语是:时逢四月八,毛娘今日嫁,嫁到山中去,永不到我家。

牛王会

牛王会,农历八月十五日,传说为牛王生日。当日,为耕牛加料停耕,还以猪肉砣和糯米蒸制馔肴,祭牛王菩萨,室内则张贴《牛几经》(将经文转写在纸上,圈成牛形),以示不忘恩德。当日,又为中秋节,各家各户都买月饼或各种水果馈赠亲朋;当日晚,若皓月当空,全家老少则毕聚门前院间赏月。传说,此日“天门开”,当晚谁能见月亮开花,便可拜求“多子多福”。此外,本地又有“摸秋”习俗,人们往往于是日晚三五成群,出外“偷”摘他人瓜果,若摸得南瓜,即象征“得男”,然后将其系上彩红,送往无子之家,以瓜喻多子(籽)之意。故此时被盗之家皆以能成人之美为乐。

饮食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素有“住高荒边,呼(吸)兰花烟,吃洋芋果,向蒿子火”,“面饭懒豆腐,草鞋家机布”之说。这些民谚,形象概括着县域相当长一段时期广大居民的饮食状况。县域内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作常年主食。副食,历来以素菜为主,荤菜为辅。素菜多以白菜、萝卜,瓜类、豆类,辣椒等为大宗;荤菜则以猪肉为大宗,羊,牛,鸡,鸭肉等次之。

县域居民饮食嗜好大致为,喜欢辛辣,不论男女老幼多数好吃辣椒;好喝酒,县内传统酒有烈度酒和低度酒之分。烈酒称之为“堆花烧酒”,用玉米和大曲酿成,酒精浓度高,冲则酒沫堆花,故名。低度酒用糯米和小曲酿成,名伏汁酒(醪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陆续引进不少外地酒,如“西陵大曲”,“枝江小曲”,“竹叶青”等,均成为款客佳品,啤酒更风靡城乡。

爱腌菜。腌菜又称酸菜或泡菜,为县内居民常菜。一般以辣椒、生姜、萝卜,包白菜、檐荷,蒜头等加工泡制而成。辣酱(辣椒加工制作)一向为群众喜物,豆豉(用黄豆或豌豆做成,各有风味)亦为农户终年常用菜。酱(一般用豌豆,面粉做成,内掺辣椒,称豆瓣酱或麦酱)为常年调味佳品。

好饮茶。长阳处川鄂之间,居民饮茶传统相沿成习。农村中,老年人多饮茶成癖,一年四季,每天晨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烤瓦罐,泡浓茶。家中来客,必奉茶为敬。

清江--银鱼鸡蛋

清江银鱼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特产,是银鱼科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产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隔河岩水库。银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骨软无刺。银鱼鸡蛋是当地过年的一道特色菜品。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能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还能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等多种功效。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土家腊味

土家腊味最具代表性的是腊肉。土家人认为新鲜猪肉有毛腥气,喜欢吃腌熏腊肉。冬季杀年猪后将鲜肉以盐腌三、五天,再用松柏树枝烟熏火燎一月左右,直至水分熏干、色泽金黄,便成腊肉。腊肉香气扑鼻,四季不断,百吃不厌,是土家风味食品。类似的还有腊香肠、腊猪头、腊肝,以及腊鱼、腊羊等,甚至豆腐、豆豉等素食也可熏制成腊味,风味独特。长阳土家腊肉的做法与其他的地方唯一不同的就是熏腊肉的材料不同,长阳土家腊肉采用本地特有的熏制材料,这个材料是根据地方的不同就地取材的,有的地方用稻谷壳,有的用锯末,有的用上等的木材,有的用新鲜大柏树枝,有的用橘子皮等等。熏好的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且便于保存,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地方特产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主要名特产有清江鱼、岩松坪桠柑、火烧坪高山无公害蔬菜、茶叶、烟叶、资丘独活、资丘木瓜、火麻仁、杜仲、黄柏、栀果、油桐、乌桕、柑桔、生漆、高家堰根艺盆景等。其中:木瓜面积已达 1.68万亩,年产1000吨,产量占全国皱皮木瓜的70%以上;独活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250吨;栀果面积20000亩,无公害纯天然栀子黄色素产量达35吨。

皱皮木瓜

木瓜属蔷薇科,是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皱皮木瓜”是其果实加工而形成的产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皱皮木瓜”,种植历史悠久,清朝年间已久负盛名,中国药典所载“中国资丘木瓜”即为长阳的“资丘皱皮木瓜”。因当时长阳交通闭塞,木瓜要靠人工肩挑背驮到清江河边的资丘码头水运出境,销往中国各地及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资丘皱皮木瓜”因而得名。

“资丘皱皮木瓜”籽少、色正、皮皱品质上乘,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其营养价值不亚于弥猴桃,民间有“杏一益、梨二益、木瓜百益”之说。其药用价值独特,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等多种医药学资料均有关于“资丘皱皮木瓜”的记载。经化验分析,“资丘皱皮木瓜”含大量有机酸、维生素和多种蛋白酶,具有平肝舒筋、和肾化湿、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功效,对伤寒、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癌细胞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资丘皱皮木瓜”被广泛用于临床配方生产妙济丸、木瓜丸、风络痛片、骨刺消痛液、参茸木瓜酒等多种中成药品,以及木瓜护肤品、木瓜香皂、洗面奶、沐浴露等化妆洗浴用品。木瓜还是生产木瓜罐头、果浆、饮料等一系列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清江名茶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茶产地地处北纬三十度、清江河谷地带,温度、湿度、土壤非常适合茶叶生长。独特的气候和适宜土壤环境,形成清江茶持嫩性强、氨基酸丰富、清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经久耐冲泡等优良的内质。“佷山茗峰”,“佷山贡珍”获全国“中茶杯”一等奖;“静安移尖”、“雾冲剑毫”、“雾冲茗峰”获“中茶杯”优质奖;“柳林剑”、“天柱玉叶”、“佷山箭毫”、“巴山移尖”分别获湖北省“鄂茶杯”金奖、银奖;“三峡白毫”获全市“三峡杯”金奖;“百岛茗峰”获98北京中国国际名茶证书。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风景名胜

综述

长阳旅游资源以清江为轴呈线状分布,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人文资源共同构成。清江中下游隔河岩、高坝洲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使长阳形成20万亩水面和108个岛屿,展现出“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县境内有众多的山川、洞穴、温泉,“长阳人”遗址、清江百岛湖、中武当天柱山、武落钟离山、巴王洞、香炉石夷城、盐池温泉以及传承久远的巴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构成长阳的旅游资源特色。截止到2023年8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1家,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4家,国家级甲级民宿1家(清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A级景区名单

景区名称

景区地址

景区等级

评级时间

清江画廊景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晒鼓坪村

AAAAA

2012年11月

清江方山景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郑家榜村

AAAA

2018年1月

卓尔木桥溪景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木桥溪村

AAAA

2022年1月

天柱山风景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鸭子口乡天柱山村

AAA

2013年

麻池古寨景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

AAA

2013年

鲟龙生态园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两河口村

AAA

2019年

向王寨生态观光园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

AAA

2020年

参考资料:

重要景点

清江画廊景区

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三峡·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AAAAA级景区,主景区东起清江隔河岩大坝倒影峡,西至清江水布垭大坝盐池温泉,涵盖沿线所有旅游资源,高峡平湖东西纵深长达一百千米。景区主要包括:A线“巴人故里、土家摇篮”圣景游;B线“影画山水、释心天堂”影画游;C线仙山秘境、别有洞天、红色沃土、魅力麻池党性教育基地,以及清江流域首部室内原生态土家民俗情景歌舞秀《花咚咚的姐》。清江画廊风景区属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也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北省旅游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级旅游风景区之一。清江画廊风景区2008年荣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新兴品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卓尔木桥溪景区

卓尔木桥溪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木桥溪村,景区总规划面积15平方千米,在峭壁、瀑布、密林中建设三河汇流核心景观区、布旗山土家古村区、小溪休闲度假区及大溪滨水游憩区,打造集山水观光、土家文化、户外探险、房车露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户外探险度假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麻池古寨景区

麻池古寨旅游区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古寨”是麻池苏维埃政府旧址群所在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笫一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诞生地。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曾在麻池领导革命,并建立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景区内保存的革命旧址有贺龙居住过的民房、“中共长阳县委员会”、“长阳县苏维埃政府”、“长阳县军事委员会”、“长阳县妇女协会”、“长阳县警卫大队”等,是鄂西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的旅游项目主要包括“红色之旅”、生态休闲游、清江“小三峡”观光游、崩尖子原始森林探险四个部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著名人物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著名人物(部分)

人名

生卒年

简介

李竹林

1906年—1943年

长阳县巴山长滩人,民国19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七期学习,毕业后先后入南京、武汉黄埔分校任教官,继任某师独立机枪连连长。民国26年,李竹林参加“八.一三”上海保卫战,遭日军飞机扫射,断足趾二。伤愈后奉调云贵边境升团职,继任滇缅警备司令,少将军衔。1943年,李竹林将军随中国远征军入缅,参加对日作战。在缅北某战役中以身殉国,时年37岁

黎化南

1909年—1978年

1909年3月出生于长阳大堰平洛,1929年带赤卫队参加贺龙红军。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首任后勤部长,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长阳黎化南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时被认定为宜昌籍首位开国将军。1978年11月26日,将军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习久兰

1929年—1979年

长阳津洋口人。农民。读过私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着名农民诗人

温新阶

1955~

土家族。湖北长阳人。2003年当选湖北省宜昌市作协副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彭绪冰

1970年5月出生

土家族,湖北长阳人,2013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源泉工程”先进个人。西南八省市区玉米区知名种业企业――“湖北康农种业有限公司”创办人、玉米育种首席专家、湖北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共党员

重要荣誉

2009年12月,文化部批准保留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获湖北省“荆楚诗词之县”称号。

2014年2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被湖北省卫生与计划育委员会授予“2013年度湖北省免疫规划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9年10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斩获“中国茶业百强县”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被授予“中国观赏石之乡”荣誉称号。

2020年4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获批国家资丘道地药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示范县。

2021年9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注释

[a]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桑植洪家关。1914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1月参与领导湘西暴动,发动群众攻打石门县城。3月率领乡邻21人捣毁芭茅溪盐局,缴枪12支。随即,组织桑植讨袁护国民军并任总指挥,后任湘西护国军左翼第1梯团第2营营长。失败后前往长沙,改名贺龙。1917年9月回乡组织农民武装,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鄂战争,任湘西护法援鄂军民军第1路游击司令。1954年6月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