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别名为凤城、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直辖县级市,由荆州市代管,位于东经112º14'~112º48',北纬29º31'~29º57'之间,地处湘鄂边陲,谓鄂南湘北的“门户”“窗口”。西抵公安,东临监利,北接江陵、东南、西南与湖南省的华容、南县、安乡三县毗邻。总面积1427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石首市辖11个镇、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石首市常住人口为473707人。

石首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较长、太阳辐射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5.9~16.6℃,多数年份降水量较多。基本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兼有山岗,长江横穿石首市全境。石首,以有石孤立于石首山而得名。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石首置县,历史上首次出现石首二字(取名于江边孤石)。1951年,属荆州专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石首是楚文化发祥地,已发现新石器、西周、春秋等时期遗址20余处,古墓群40余处,发掘石斧、石锛、陶器、丝织品等文物数百件。中国文化名人孔子、俞伯牙、杜甫、陆游、黄庭坚等都在石首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从晚清时期开始,石首逐步形成跳三鼓、番邦鼓、说鼓子等民间艺术形式;荆河戏、汉寿花鼓戏也相继传入石首,绘画、焰火之花、泥塑艺术也名声四起。1994年,石首被中国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市”荣誉称号。

石首市境内重点风景名胜共有70余处、自然保护区共4处、市级主要旅游区有桃花山、走马岭古文化遗址等8处。此外,石首还保留着石首跳三鼓、荆河戏、石首三国传说、笔架鱼肚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石首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示范市等称号。2023年,荣登全国“正能量获奖者人数百强县”榜单。

截至2022年,石首市公路总里程达2697公里。在经济发展上,重点打造了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轻工建材、智能装备和先进制造等4个百亿级产业,以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等2个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石首市实现生产总值263.0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35.3:43.8。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石首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 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友好城市、 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石首市

别名

“湘鄂门户”“鄂南明珠”

面积

1427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鄂南湘北

地理坐标

东经:112º14’~112º48’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湖北省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辖11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

行政区划代码

421081

人口

常住人口4473707人(截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方言

西南官话

民族

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等

GDP

263.06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09821万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38138元(2022年)

车牌代码

鄂D

邮政编码

434400

政府驻地

石首市建宁大道355号

电话区号

0716

设市时间

1986年

名称

石首,取县北石首山为名。公元284年——西晋太康五年,石首置县,石首之名从此载上史册。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据具西南部茅草街扈家岗、长山乡广滕岗和县中部哈家碑乡城壕岭近年出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豆、陶片等实物证明,距今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人劳动、生息。又据县西王家岗(今划公安)出的水碳化物证明,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唐、虞、夏时,石首地属荆州之域(《尚书·禹贡》)商时属荆楚,西周属楚国。秦赢政统一中国后,废郢置南郡,石首地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下设18县,其中有华容县,石首为华容地。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孙权、刘备联合击败曹操于赤壁后,吴分荆州之地,南那归蜀,华容即属蜀。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与刘备政治联姻,刘备迎娶孙权妹妹孙尚香,完婚于石首绣林。史上闻名的“绣林十景”中,“刘郎浦”“望夫台”等六个景点与此相关。

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分华容县西南境置石首县,属荆州南郡,石首始置县,以城北石首山为县名。明万历《荆州府志》载:“石首者,石之首也。县北江边有石孤立,名石首山,故县名取此。”

宋元嘉年间(约440年),废石首并入华容,地属荆州南郡。齐梁同。北周,废华容入监利,石首属荆州沔阳郡监利。

隋唐至宋元

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平陈并梁,置江陵总管。廿年(公元600年)改为荆州总管府,石首地城属之,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废总管府,复南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肖察之曾孙肖铣起兵据江陵,称梁王,石首地属之。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肖铣,以原荆州域置山南东道,又改南郡为荆州。复分原华容县西南境置石首县,属荆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荆州为江陵郡,石首属之。乾元二年(公元759),复改江陵为荆州。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改为江陵府,又号南都,次年罢南都,仍属山南东道荆南节度使,石首县属之。

五代时,高季兴于公元924年据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国,石首县属南平国荆南府。

北宋时,赵灭高季兴后,改南平国为湖北路,改荆南府为江陵府,石首属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分石首县东部地域置建宁县(故白臼巡院升级),又以故万庾巡院升置万庾县,与石首三县并存,均属江陵府。不久废万庾入建宁。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建宁入石首。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复置建宁县,又与石首并存。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又废建宁入石首。

建炎四年(1130年),改江陵府为荆南府,石首属荆南府。

元世祖废荆湖北路,置河南行中书省,辖江陵府,石首属江陵府。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石首属上路总管府。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改上路总管府为中兴路,石首属中兴路。

明清时期  

废行中书省,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改中兴路为荆州府,石首属荆州府。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北、湖南使司,石首属湖北布政使司(简称湖北省)荆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石首直属鄂军政府。四年(1915),属荆南道。十八年(1929年),直属省辖。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设11个行政督察区,石首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行政督察区调整为8个,石首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石首属湖北沔阳地区行政公署。1951年,撤销沔阳地区行政公署,石首改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石首撤县建市,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改为荆沙市,石首市属荆沙市。1996年,荆沙市改为荆州市,石首属于荆州市。

地理

位置境域

石首位于东经112º14'~112º48',北纬29º31'~29º57'之间,地处湘鄂边陲,谓鄂南湘北的“门户”“窗口”。西抵公安,东临监利,北接江陵、东南、西南与湖南省的华容、南县、安乡三县毗邻。全市国土面积142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1128.3平方千米,岗地191.7平方千米,低山丘陵107平方千米。

石首市

气候

石首处北纬30度附近的气候特别复杂,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627.2小时,年最多日照时数1786.4小时,无霜期268天,年平均降雨量1291.4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4~8月,平均雨量为826.4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64%左右。冬季较冷,夏季炎热是石首市气候特征之一,1月份平均气温4.7℃,7月份平均气温28.3℃,冬夏日平均气温相差23.6℃。

地质

石首的地层包括元古界(pt)和新生界第四系(Q)。元古界分下元古界、上元古界。下元古界(pt1)一板溪群主要分布在桃花山、列货山,其岩性从下至上为: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绢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上元古界(pt2)一下统南沱组主要分布在南岳山、绣林山,岩性由下至上为:南沱砂岩,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南沱冰磺层。新生界第四系(Q1~Q2 )分上、中、下更新统、全新统,遍及境内整个平原和阶地。中下更新统(Q一0,) 为灰白、灰绿色泥砾、砂泥砾石层。上更新统(Q3)为冲、湖积层。全新统(Q4)以冲、湖积层为主。

石首位于北纬29°的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交叉复合地带。东西向构造带呈东西方向展布,组成褶皱的复式背斜,与幕阜山东西构造带一脉相连,与天山柱东西构造带、鄂西南长阳东西构造带相呼应,属雪峰起构造运动产物。褶皱带北侧秀林山有断裂带,境内腹地也有断裂带,部分见有糜棱岩、碎斑岩等早期破坏行迹,以及后期破坏形成的角砾岩等。新华夏构造体系呈北西向展布,属江汉盆地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境内南口、茅草街、九佛岗,属北北东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断裂两侧在地貌、沿积上有显著差异。

地形地貌

石首属平原,分江南、江北两大块。江北属江汉平原南端,江南一部分属江南平原的延伸,一部分属洞庭湖平原。地势略呈西北高,中略低,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31~36米之间,最高点为东部桃花山的屯燕子山,海拔368.9米,最低点为中部上津湖,海拔22.1米。全市平原面积1076.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5.47%。石首岗地和山地集中在江南,有岗地254.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7.84%,山地95.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69%。主要山脉有桃花山、列货山、南岳山、锈林山、六虎山等。

水文水利

水文

石首市属外流水系,以西东向贯穿境内的长江为主脉向南北辐射,截至2020年,有湖泊44个,面积90.74平方公里。长江石首段自唐剅子入境,径直南流14~21千米至送江码头、至五虎朝阳折转东流到调关,由此折向北流,经五马口出境,流入监利,全长89千米。

调弦河又名华容河,是荆南四口之一。流经焦山河至蒋家冲,出市境,到湖南省华容县城,分成南北两支,然后注入洞庭湖,全长75千米,石首为13千米,为鄂南湘北航运河道。

藕池河是荆江南岸四大分流口之一。1860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在藕池冲开成河,故名藕池河。藕池河由新开铺进口,经南口至倪家塔,右分安乡河,经管家铺,老山咀,右分团山河,经江波渡、殷家洲,左分鲇鱼须河,经湖南省华容县注滋口,与湘资沅澧水汇合,入洞庭湖,全长91千米,石首为39千米。

蚊子河,名菱茨港,亦名萧子湖、消滞渊。西由蚊子源进口,东至流港出长江,长39.1千米,石首境内长23千米,河宽108~200米,河床最深处28.2米。

境内拥有中湖、上津湖、三菱湖、白莲湖、鸭子湖、秦克湖等大小湖泊101个,总面积178.76平方千米,分为市东桃花山湖泊、腹地湖群、西南片湖群、江北湖群等四大湖群。长江河床历经变迁,在境内形成总面积达3.067万公顷的故道区。

水利

石首市境有吕家湾水库、株树港水库、哑口水库、鸭子山水库等,水面1041平方千米,总库容473.3万立方米,截至2020年,石首市境有共有小(一)、小(二)型水库18座。

土壤

石首市可利用的土壤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红壤土、草甸土等5个土类,10个亚类,30个土属,138 个土种,面积6.3万公顷。土壤整体土质肥沃,有机质和氮、磷、钾诸要素含量较高,养分丰富,酸碱度适中。石首市境各类土壤的分布,受地形、母质、水热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东部低山丘陵,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其次是页岩和第四纪黏土;南部平岗,成土母质以第四纪黏土占主导,其土壤为白散土和面黄土为主,并在人为的耕种下形成大面积的水稻土,中部、北部西部平原地带,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河流冲积沉积物所形成的土壤,为石灰性潮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88年,石首市国土面积14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50.52%,园地占0.51%,林地占6.99%,交通用地占1.48%,水域占34.22%,未利用土地占2.65%,其他占3.63%。2005年,石首市国土面积1427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占59%,建设用地占10%,未利用土地占31%。

水资源

地表水

石首市分跨四湖和四口两个三级区,境内设有径流控制站。江北隶属四湖区,江南隶属四口区,平均年径流总量5.41亿立方米。石首市境内江河水面350.9平方千米,湖泊42个,存水面67.7平方千米,小水库19座,水面10.41平方千米,全市各乡镇有主渠,村内有大渠,水源与河湖贯通,水质优良。

地下水

石首市总补给量2.65亿立方米,河湖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补给1.037亿立方米,占总补给的39%,潜水蒸发量1.0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石首市境内有香菇、银耳、金针菇、黑木耳、蘑菇、猴头菇、油菇、桦树菇、榛蘑、亮菌、牛肝菌、石耳、灵芝、茯苓、竹荪等,在荒山坡地和林间有少量自然生长。家禽家畜主要有鸡、鸭、鹅、鸽、猪、黄牛、水牛、马、羊、驴等。另外还有粮食、油料、棉麻等植物,兽类、鸟类、爬行动物等野生动物。

矿藏资源

石首地下矿藏已探明有铅、锌、铜、独居石、绿柱石、花岗岩、天然气、矿泉水等20多种。铅、锌、铜矿主要分布在东升列货山的断裂带重晶石矿脉内,铜的储量为840吨,铅、锌3000吨,另外还有伴生矿银等金属。独居石分布在石华堰、青竹沟、九佛岗3个矿点,储量分别为2003吨、485吨和269吨。绿柱石分布在谭禅寺、王家寺院、吴分寺3个矿点。花岗岩分布面积达150平方千米,蕴藏量达2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的有桃花山区老虎冲和青竹沟两个矿区,储量分别为225万立方米和550万立方米。高陵镇月堤拐村的矿泉水含有锂、碳、锌、碘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水清澈透明、口感正。

石砂矿

分布于桃花山朱家铺至艾家嘴一带,藏于更新统形成的二级阶地内。面积约40平方千米,独居石砂矿可分三层。下层后1.72~5.21米,品位每立方米含111~250克,中层厚2~5米,平均每立方米含370克,上层厚1.64~2米,品位较低。还有一定工业价值的伴生矿物,如金红石、拓榴子石、白钨矿、金等。

铜、铅、锌矿

列货山低温热液铜、铅、锌矿床分布于东升列货山的断裂带重晶石矿脉内,内含铜矿、铅锌矿,已探明列货山断裂带有大小11个矿体。高基庙有隐伏花岗岩体,其岩石具较普遍的强烈地绿化泥化石、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等蚀变,出现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有铅、锌、铜、锰等,是多矿远景区。九佛岗花岗岩岩体东侧,发现有宽1千米的纬晶岩脉,内有钾长石、石英、黑木云片等岩。

石首市

石首市

石首市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石首市植物主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有植物850种11类125科。包括菌类、用材林、经济林、花卉、竹类等。

动物

石首市境内兽类分6目、12科、18种,常见的有刺猬、野猫、野猪、野兔、家鼠、田鼠等。果子狸、野羊、野鹿、虎豹、穿山甲等,多已灭迹。境内鸟类分18米,47科,119种。常见的有山鸡、麻雀、八哥、斑鸠、布谷鸟、喜鹊、乌鸦、海鸥等。爬行动物(两栖)主要有龟、甲鱼、青蛙、蟾蜍、菜花蛇、土聋蛇、水蛇等。昆虫类主要有蚯蚓、七星瓢虫、马蜂、蝴蝶、等。此外还有水生浮游动物多肢轮虫、异尾轮虫、旋轮虫、表壳虫、砂壳虫等,这些都是鱼类的天然饲料。

自然保护区

石首市建有麋鹿、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夹角处,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2.23°,北纬29.49°,拥有泛洪沼泽湿地1567公顷。1991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实现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第二阶段目标,即在麋鹿原生地恢复自然种群,并保护其赖以生栖的湿地生态环境。2022年11月,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约460头麋鹿宝宝,其中核心区356头,缓冲区104头。目前,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数量已经达到近2000头。麋鹿种群年自然增长率为15%,种群数量即将达到保护区环境容纳量的上限。所以今年(2023年),有400头麋鹿被疏散到了新开辟的8000亩缓冲区,继续对麋鹿在缓冲区内的跟踪监测保护。

石首市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179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4674公顷,缓冲区面积2124公顷,实验区面积5000公顷。自然保护区包括长江干流和天鹅洲故道,保护范围包括新厂镇至五马口河段。保护区有植物238种,隶属于64科168属,高等陆生脊椎动物231种。截至2023年2月,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天鹅洲故道的江豚占比约为十分之一。

石首市

自然灾害

石首市的自然灾害主要分气象灾害(干旱、大风、大雾)、洪水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

气象灾害

干旱

一般性干旱年年都有,据统计,1986~2005年,石首发生严重的春旱1次,伏秋连旱3次,秋旱1次,冬旱6次。

大风

1986~2005年,最大风速≥17.0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境内共出现30天,其中,春季13天,夏季11天,秋季4天,冬季2天。造成风灾的大风主要是雷雨大风、飑线大风、龙卷风。1986年4月24日,半小时8级以上的狂风暴雨,造成68栋房屋倒毁,受伤17人,农作物大面积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1997年6月6日,龙卷风风速20.4米/秒,造成1097栋房屋倒塌,电杆折断1669根,树木折断10万株,人员伤亡263人,其中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50多万元。2002年4月5日和4月16日,境内发生两次飑线大风,风速23.3米/ 秒,全市经济损失亿元以上。

大雾

1986~2005年,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雾天气出现402天,平均每年约20天,每月约1.7天。2005年12月25日,大雾天气造成石首渡轮相撞沉船人员死亡事故。

洪水灾害

继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后,1999年长江再次暴发大洪水,并称姊妹大洪水。1999年7月7日,北门口水位39.01米,全市上齐三线劳力,至7月21日,长江第三次洪峰通过石首,北门口水位40.78米,距1998年最高水位0.16米。7月26日,小河口镇六合垸溃口,垸内耕地面积567公顷,人口6500多人,经济损失7500万元。

农作物生物灾害

危害水稻的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其中,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常年发生3~5代,危害棉花的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危害油菜和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1991年,早稻特大暴发稻纵卷叶螟,占早稻面积的95%。同年,境内暴发罕见的早发稻飞虱,至7月29日普查,早稻稻秆率14.7%,全年早、中稻发生面积2.07万公顷,损失稻谷1200吨。1997年,暴发油菜菌核病,茎病株率达25%,严重田块产量损失20%以上。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石首市辖大垸、横沟、新厂、小河口、桃花山、调关、东升、南口、高陵、团山寺、高基庙11个镇,久合垸1个乡。39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委员会,2612个村民小组。

石首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区划代码

面积

村/社区/街道数

邮政编码

大垸镇

421081102000

140平方公里

19个村(社区)

434407

横沟镇

421081101000

98平方公里

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434499

新厂镇

421081100000

95.4平方千米

11个村,1个社区

434401

小河口镇

421081103000

149平方公里

1个社区、9个行政村

——

桃花山镇

421081104000

99.8平方千米

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

434405

调关镇

421081105000

107.9平方千米

2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

434404

东升镇

421081106000

133.04平方千米

3个居委会、33个行政村

434406

南口镇

350428107000

97.4平方千米

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

434413

高陵镇

421081109000

82平方千米

2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

434413

团山寺镇

421081110000

67平方千米

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434415

高基庙镇

421081107000

76平方千米

1个居委会、22个行政村

434412

久合垸乡

421081200000

54平方千米

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

434412

政治

领导班子

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石首市委员会

书记

王敏

石首市人大常委会

主任

余剑

石首市人民政府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市长

付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石首市委员会

主席

赵文魁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石首市户籍人口60.37万人,其中女性29.25万人;常住人口46.52万人,其中女性22.91万人。2021 年出生人口3759人,人口出生率0.81‰,死亡人口3702人,人口死亡率0.8‰;人口自然增长率0.01‰。

民族

截至2020年末,石首市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20个: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彝族、仡佬族、黎族、傣族、鄂伦春族、哈尼族、佤族、朝鲜族等,共3100多人,其中回族人口2000多人。

语言

石首话属于西南官话的常鹤片。由于历朝历代辖区增减,移民的涌入,整个石首辖区内的语言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以城区绣林为中心的城区绣林话,以东南部接近湖南华容的调关、桃花山话和以江北地区湖南长沙、益阳村民居多的新厂、大垸话。其中城区绣林话因为受外来语言影响较小,成为石首官方语言的代表。

石首方言的最大特点是中平调去声,浊塞音清化,鼻边音不分,多有相同的助词“哒”“倒”“起”;在音调上保留了古诗词中的“入声字”。在石首方言中,有很多特殊的表达词汇,比如:“偶尔”说成“三闷知”,“行动敏捷”说成“三把两哈”,“又黑又难看”说成“乌焦巴弓”,“瞎闹”说成“鬼打架”,春节晚辈给长辈拜年,也有特殊的叫法。

宗教信仰

石嘴山市境内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截至2018年,石首市依法登记的佛教道教场所11处,其中佛教7处,道教4处。石首市东岳寺被授予“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称号。石首市东岳寺获评“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境内有东岳寺、玉田寺、白果寺、龙泉寺、普圣寺等宗教活动场所。

境内主要宗教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佛教

汉语系

石首市东岳寺

湖北省石首市城区东岳山

石首市玉田寺

湖北省石首市笔架山办事处徐家铺居委会

石首市白果寺

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寺镇白果庙村

石首市龙泉寺

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鹿角头村

石首市普圣寺

湖北省石首市横沟市镇拦河坝村

石首市皇林寺

湖北省石首市调关镇黄陵山村

石首市二圣寺

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新堤口村

道教

全真

石首市南岳山道观

湖北省石首市城区南岳山

石首市柘林庙

湖北省石首市笔架山办事处断岗口村

石首市高基庙

湖北省石首市高基庙镇打鼓台村

石首市鸡头脑庙

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梓童阁村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8月

经济

综述

石首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接合部,既是“长江经济带”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的覆盖县市,又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门户城市,被称为“鄂南湘北门户”。在经济发展上,重点打造了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轻工建材、智能装备和先进制造等4个百亿级产业,以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等2个新兴产业集群。2017年~2022年,石首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7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工业投资324亿元。

2022年,石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96亿元,可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2.95亿元,可比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6亿元,可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1年的21.0:31.8:47.1调整为20.9:35.3:43.8。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1%,二季度可比增长4.7%,三季度可比增长5%,四季度可比增长5.7%。

第一产业

石首市在森林、水产、畜禽、果蔬、种子、棉花等6大主导产业,培植了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了一批有规模的生产基地,特别是意杨造林20万亩,规模居全省第一,河蟹投养水面6万亩,单产、效益、出口创汇均居全省之首。

2022年,石首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0.59亿元,增加值59.41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1.25万亩,棉花面积7.10万亩,油料面积27.75 万亩,蔬菜面积16.3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 30.04 万吨,棉花产量0.40万吨,油料产量4.89万吨,蔬菜产量43.96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4.28万吨,禽蛋产量3.21万吨,水产品产量12.94万吨。

全年农村用电量30604万千瓦时,常用耕地面积108.13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2.18万亩,比上年增长3.19 %,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94.5%。化肥施用量(实物量)9.37万吨,比上年下降0.63 %。

第二产业

工业是石首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经连续7年被荆州市、湖北省评为效益先进市。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轻、轿、微、重多年型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主的汽配工业,以人造水晶为主的电子工业,以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森林工业等支柱产业。

2022年,石首市集中开工3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70多亿元,工业经济呈现增长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01亿元,营业收入229.40亿元,利税总额11.5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8.71亿元,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2.4%。新进规小进规企业共30家,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家。

2022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单位66家,比上年增加19家,完成产值188.14亿元。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2%,纺织业比上年增长7.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比上年下降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33.2%,通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4.4%,专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下降44.8%,汽车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3.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33.61%。

2022年石首市能源消费量为69.26万吨标淮煤,比上年增长2.5%;单位GDP能耗0.28吨标淮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全年供电部门行业用电量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全资质以内建筑企业44家,全年完成产值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建筑服务增值税14.85亿元,比上年下降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4%。 

第三产业

2022年,石首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6亿元,同比增长3.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8%。

2022年,石首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4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55.14亿元,同比增长12.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35亿元,同比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9亿元,同比增长13.2%。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6.79亿元,同比增长83.7%;零售业零售额38.61亿元,同比增长4.1%;住宿业收入额0.29亿元,同比增长8.2%;餐饮业收入额9.46亿元,同比增长14.6%;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0%,饮料类同比增长3.5%,烟酒类同比下降2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降9.1%,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6.9%,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31.4%,日用品类同比下降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12.4%,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37.9%,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9.7%,家具类同比增长29.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下降22.6%,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9.4%,汽车类同比增长27.5%。

2022年,石首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23亿元,同比增长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3亿元,同比下降0.7%;金融业增加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10%;房地产业增加值20.59亿元,同比增长0.6%;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43.5%;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2010万元,订销报刊杂志520万份,同比增长0.4%;完成电信业务317563个,同比增长16.8%,营业收入11157万元,同比增长73.4%;电话用户总数426856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12491户。

2022年,石首市进出口总额13337.84万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出口13009.03万美元,同比增长20.8%;进口328.82万美元,同比下降45.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8.40亿元,同比增长1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8.98亿元,同比增长17.3%。 

经济功能区

石首经济开发区是石首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于2011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现辖张城垸工业园、金平工业园、江北工业园和东升工业园四个工业园,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7月,开发区入园企业已达147家,其中,规上企业68家。基本形成以智能装备和先进制造、化工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光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主要龙头企业为湖北楚源、湖北钱潮零部件、钱潮精密件、湖北吉象、金利丰、德永盛、扬子江泵业、劲牌酒业(石首)、致源电子等。现有高新企业3家,分别为湖北楚源、华丽公司和致源电子。

石首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石首市共有中小学(园)122所,其中:小学45所(城区小学4所,村小及教学点27所),初中18所(含民办及九年一贯制学校),高中3所,特校1所。规范性幼儿园55所(公办幼儿园47所,合格民办园8所)。

石首市高中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层次

校址

石首一中

石首市教育局

高中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明珠大道8号

南岳高级中学

石首市教育局

高中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东方大道363号

石首市建宁高级中学

石首市教育局

高中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绣林办事处路家铺1号

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8月

全市教师编制数为4133名。在编在岗教师3967人。其中,学前教育教师284人,小学段教师1656人,初中段教师1312人,高中段教师592人,特校教师19人,局属二级单位10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2539人,占比64%;大专学历教师1343人,占比33.8%。高级职称教师544人,占比13.7%;中级职称教师1789人,初级职称教师1630人。

2022年春季,石首市有中小学生(幼儿)57135人。其中:学前教育幼儿10624人(公办园幼儿8476人,合格民办园幼儿2148人);小学生25881人(城区10061人),初中生11733 人(城区4841人),普高生7759人,特校185人,民办学校953人。义务教育入学达标率为100%。高考上线人数2373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1289人,一本上线人数416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石首市医疗卫生机构有石首市人民医院、石首市中医院、石首市第二人民医院、石首市第三人民医院等27个。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744张,其中医院1459张,卫生院128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25人,注册护士1099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5.8张、拥有医生数达到3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石首市有1个博物馆、1个文艺馆、1个图书馆、15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截至2017年,石首市开展了“唱响石首”“舞动石首”“诵读石首”等大型文艺活动,市文体中心和才知广场等公共文化场馆项目陆续落地,文化事业发展形势良好。

科技事业

2022年,石首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8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7亿元,2021年度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上升6位,位于荆州第二。创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5家,科技创新平台达35家。截至2022年,已拥有省级“星创天地”2家,荆州市级12家,孵化新型经营主体200多家。同时,石首市还依托2个省级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并先后与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胡心彬专家团队、武汉工程大学何东升专家团队、武汉纺织大学易长海专家团队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荆州市首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单位。截至2023年,石首市已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石首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7061人,比上年末增加661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6798人,减少1317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097人,增加184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758人,比上年增长3%。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77%。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额150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另外,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2065张;社区服务中心39个;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6028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3694人。

交通

综述

截至2022年,石首市交通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浩吉铁路石首段建成通车,枣石高速、岳宜高速贯通全境,石首通用机场完成选址报批。2017年至2022年,石首市累计完成交通投资8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28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697公里,新改建干线公路79.8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45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185公里,农村危桥改造49座,“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评分位居全省第一。全市交通路网基本完善,大交通格局初具雏形。

公路

截至2023年,石首市陆续成立南口收费站和高基庙收费站,相继修筑S220秦黄公路、石首石化堰桃花山至公安藕池二级公路,建成管家铺大桥、安乡河大桥、湖北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焦山河大桥等。对S329新小线、S480团高线、S436高狮线进行提档升级,通车总里程从原来的几十公里跨步到现在的1000余公里。2022年,石首市鸿雁路北延段启动建设,东十路、楚天大道南延、解放大道东延、G234江南段相继通车,东部新城初具雏形。同时,焦山河大桥竣工通车,天鹅洲出行公路快速推进,久梅公路全面开工。

石首市

铁路

浩吉铁路在湖北省境内约331公里,其中荆州境内约100公里,共设荆州东站、石首站、江陵站和公安站4个站点。石首段全长18.458公里,途经石首市高陵镇高陵岗村,南口镇管家铺村、老山咀村、二郎庙村,绣林街道办事处栗田湖社区、路家铺社区、原种场忠义庙分场,高基庙镇显济坛村、打鼓台村、长岭岗村。

航运

航运方面,石首市通航里程212千米,大小港口6个,港口泊位57个,港口年吞吐量200万吨。

人文

综述

石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石首文物种类齐全,时代上无缺环,品级较高,从东周至清代,每一处的单个墓数从几百到几十座不等,其中走马岭遗址已列入准国保单位、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高陵岗古基群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出土文物品种众多,品级较高。在团山寺镇曾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在走马岭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石器、陶器;在桃花山张家冲,曾出土2件中原殷商王朝的酒器一一青铜觚和一件商代南方越族的乐器一一青铜镈。从春秋战国至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出土瓷器琳琅满目,其中战国青瓷器、西晋盘口壶、唐代釉下彩瓷罐、胡人瓷俑、元代“天”“上”款瓷碗都是瓷中珍品。春秋战国时期,石首是楚国政治军事重镇,现已发掘楚墓7处,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兵器、陶器、玉器、木器等。明代,石首人文鼎盛,英才辈出,“刑楚十二相,石居其三”,他们是杨溥、袁宗皋、张璧,特别是杨溥最为有名,是明史“三杨当国”中的南杨,其墓于1989年因修公路作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官造丝织物,其中一件绣金麒麟朝服为明朝皇帝亲赐。张璧墓出土的玉带板也极为罕见。

文物古迹

石首出土文物品种众多,如: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大量精美的石器、陶器;中原殷商王朝的酒器。还有瓷中珍品,如战国青瓷器、西晋盘口壶、唐代釉下彩瓷罐、胡人瓷俑、元代“天”“上”款瓷碗等。春秋战国时期,石首是楚国政治军事重镇,截至2021年,已发掘楚墓7处,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兵器、陶器、玉器、木器等。

截至2021年,境内游不可移动文物有旧石器时代遗址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商周遗址2处,秦汉遗址1处,古墓葬45处,石雕石刻150件,革命遗址、旧址200处。境内有范蠡墓、调弦亭、刘郎浦、望夫台等历史遗迹。已发掘出属旧石器时代的团山寺遗址,属大溪文化的高陵扈家岗遗址、高基庙城壕岭遗址,属屈家岭文化的东升走马岭古城遗址,其中走马岭遗址已列入准国保单位、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高陵岗古基群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岭遗址

走马岭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村与童子岗村交界处,发现于1989年。走马岭因三国名将关羽曾在此策马扬鞭而得名。始筑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遗址包含城垣、护城河等远古建筑设施,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城内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

走马岭城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具有三重城垣结构体系的新石器时代古城,对于研究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文化、认识长江中游史前聚落形态演变和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价值。走马岭文化遗址公园总面积148.09万平方米。

2022年1月22日,走马岭遗址入选“湖北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名单之一,同年9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文化遗址公园”。2023年2月,走马岭遗址作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文化遗址公园荣获授牌。

石首市

高陵岗古基群

高陵岗古基群位于市西8公里的高陵岗,原有面积约3000余亩,现仅存300余亩。据乾隆丙辰《石首县志》载:后梁孝宣三王、孝宣公主均下葬于此;并有疑冢72处。明朝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杨溥御葬在此。明末刑部兼兵部尚书王之诰将祖坟迁葬于这里。1989年3月,有关部门对杨溥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墓冢用青砖砌成,坑内一棺一椁,棺为楠木,椁为杉木,坑西2.5米处,立有一盒墓志铭。墓前有石柱、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另有神道碑基、神道石雕,均为汉白玉石,刀法精细。棺内有裹尸夹衾、盖尸夹衾、乌纱、织金麒麟补服、玉带、圆领长衫、锦袍、百褶裙、背心、皮衣、绣兜等服饰(存市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石首市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首跳三鼓,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河戏、石首三国传说、笔架鱼肚制作技艺,另外还成功申报了10个市级、17个县市级代表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三鼓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荆河戏、石首三国传说、笔架鱼肚制作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首三国故事、伯牙子期的传说、十样锦、碗灯舞、蚌壳精、采莲船、虾子精、荆河戏、跳三鼓、东山地花鼓、东山番邦鼓、石首说鼓子、笔架鱼肚、任婆肘子、糖画等

跳三鼓

“跳三鼓”,原名“跳丧鼓”,由“守灵伴歌的鼓盆”发展演变而来,是一种依靠鼓、镲、筷子等伴奏器乐的即兴演唱。主要流传在湘鄂两省的石首、华容、南县、安乡、江陵等县市。按清道光年间的《长乐县志》等史料记载,跳三鼓在石首地区流传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底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石首跳三鼓”名列其中,成为湖北省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石首市

碗灯舞

碗灯舞是源于“盂兰会”的放荷灯。在石首农村,每逢上元节或花潮之夜,将青油灯草放在碗里,点燃后由青年男女举着玩,自此,水上的荷灯便发展成了陆地的碗灯。1915年,文艺宣传队在老艺人指导下,以民俗民间活动为基本动作,吸收了道士的锣鼓经和神调的基本旋律,填上了“国泰民安乐太平”的歌词。从此,碗灯舞从民间的湖边、禾场上搬上了舞台。曾多次参加县、区汇演,并获奖。

石首市

饮食

石首市有很多名菜、名小吃,比如:石首鮰鱼、团子。在荆州市第四届荆楚美食节上,石首市阿妈厨房、滔然卤牛骨头、荆楚佳科团子、国际大酒店4家单位入选“荆州必吃早餐打卡地”。万师傅卤菜、中央城豪渝火锅、威威龙虾烧烤大排档、凯旭美食城4家单位入选“荆州必吃宵夜好去处”。市烹饪协会代表团制作的鸡茸笔架鱼肚、任婆肘子、粉蒸鮰鱼、桃花山笋、毛家红烧肉、万师傅卤拼等10余道名优菜品荣获“荆州传统楚菜”称号;泥蒿龙虾饼、珊瑚脆银鱼 、海鲜冻拼盘等10道新式菜品荣获“荆州时尚创新楚菜”称号。佳科团子、国酒宴会厅米饺子、阿妈厨房牛肉面等人气美食荣获“荆州民间特色小吃”称号。

鱼糕

鱼糕,源自春秋战国楚国地区,现在荆沙地区普遍流行,是采用鱼糜、鸡蛋及猪肉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的食品。入口鲜香嫩滑,软糯爽弹,口感独特,石首也称其为“头菜”。

石首市

笔架鱼肚

苏轼曾写诗盛赞石首鮰鱼:“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说它媲美河豚,还无骨无毒。石首人将其最肥美的鱼鳔制成鱼肚,就是笔架鱼肚。因其形似“笔架”而得名。制成菜肴后,白如雪花,嫩如春芽,粘而不腻,鲜美甘香。过去贵为朝廷贡品,现已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石首市

习俗

丧葬习俗

丧鼓,最原味的跳三鼓,表演者是在当地享有着特殊地位的艺人,同时在丧葬仪式中,“跳三鼓”艺人也是仪式的执仪者。艺人在丧葬仪式上的表演内容主要分为“开场”、“说唱”和“结束词”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石首市

石首市

石首市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石首市东升镇最主要的特色。该镇成立了东升二胡协会、民乐团、走马岭古筝乐团、焦山河社区红歌合唱团等民间文艺团队,组建了舞龙队、龙舟队、曲艺队、花鼓戏剧团、彩莲船、民间杂耍等特色文艺团队,常年开展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如“二月二龙抬头”舞龙表演,“端午节”龙舟赛表演,“九月九重阳节”花鼓戏表演等。

石首市

石首市

石首市

地方象征

石首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该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确定市树市花的议案》,确定“香樟”为该市市树,“桃花”为该市市花。

风景名胜

综述

石首风景秀美,境内重点风景名胜共有70余处;市级主要旅游区有桃花山、走马岭古文化遗址等8处。东南桃花山绵延22.5千米,自然资源丰富;北部地区的“江中绿洲”——天鹅长江故道洲滩,是中国长江流域最大的自然生态湿地;中心城区有三国胜迹。石首不仅有“九曲回肠”的荆江两岸风光,更有“绣林十景”的人文、历史、山水景观,堪称旅游胜地。

重要景点

桃花山生态园

桃花山生态园,位于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仙人洞脚下,占地6.23公顷,与红色景点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红色大本营旅游线相串,由绿色生态休闲山庄、自然景观仙人洞和蓝色三菱湖水上游赏三景组成。

石首市

南岳山森林公园

南岳山森林公园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石首市南岳山大道7号。公园内三山挺拔,一水环抱,山水相依,是长江中游荆江平原和洞庭湖北部一带少有的山地景观。南岳山是鄂南湘北道教圣地,又被誉为“小南岳”“小武当”。南岳山森林公园既是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又是森林游览、宗教观光、健身休闲的理想胜地。

石首市

山底湖公园

山底湖公园位于石首城区东部,倚南岳而望长江,连官田而贯石首,与南岳山森林公园、陈家湖公园共同构成石首重要滨江山水特色景观。公园的建设在设计风格上结合了石首历史文化元素,恢复建设三国文化景点“照影桥”,将山底湖与南岳山有机结合,成为中心城区集休闲娱乐、健身康体,体育运动、观赏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生态的、开放的、活力的城市滨水公园。

石首市

陈家湖公园

陈家湖公园位于石首市城东新区解放东路两侧,总占地面积37.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1.9公顷,水体面积15.2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广场道路、广场、滨水步道、音乐喷泉、景观绿化、景观灯饰、给排水、电子屏等。

石首市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杨溥(1372~1446)

太子洗马

成钧(1911~198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指挥员

夏耀堂(1908~197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周长庚(1911~197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李厚坤 (1911~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友好城市

类别

国家(省份、地区)

城市

国际友好城市

白俄罗斯

奥尔沙市

俄罗斯

莫斯科

国内友好城市

四川省

重庆

湖北省

当阳

湖南省岳阳市

华容县

重要荣誉

2021年1月,石首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21年3月,石首被授予“中国长吻鮠之乡”荣誉称号。

2023年,在第33个全国“土地日”湖北省主题宣传活动上,石首市入选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