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古称“昆莫、昆吾、伊吾、伊吾卢、哈梅里、哈密里”,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新疆东部,地跨东天山南北,总面积14.21万平方千米,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2020年末哈密市常住人口673383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39个民族。哈密市辖伊州区、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

哈密市地形轮廓可概括为四山夹三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水资源缺乏。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昆莫游牧地,后演变为昆吾。元时称哈密力,隶属甘肃行省。1984年5月,撤县并市工作完成,由哈密县改设为哈密市。

哈密市重点发展产业包括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疆前列。2022年,哈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哈密市交通发展迅速,被列为中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新疆铁路枢纽城市。哈密伊州机场被确定为新疆次枢纽机场。

哈密市文旅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哈密市是新疆风景的浓缩区有“新疆缩影”之称。主要旅游景区巴里坤高家湖景区、东天山风景名胜区等。在魔鬼城景区内有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哈密市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密十二木卡姆。哈密翼龙动物群化石产地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翼龙化石标本。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哈密市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哈密市​

英文名

Hami​

别名

昆莫、昆吾、伊吾、伊吾卢、哈梅里、哈密里

原名

قۇمۇلشەھىرى

面积

14.21万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地理位置

新疆东部

地理坐标

东经91°06′33″-96°23′00″、北纬40°52′47″-45°05′33″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一个区、两个县

行政区划代码

650500

人口

673383人(2020年末常住人口)

民族

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39个民族

GDP

869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34424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天山风景名胜区、翼龙-雅丹地质公园、哈密魔鬼城等

车牌代码

新L

邮政编码

839000

政府驻地

伊州区建国南路19号

电话区号

0902​

知名高校

哈密师范学校、哈密广播电视大学

机场

哈密伊州机场

名称由来

哈密最早的名字是西漠(西膜),意思是流沙之西,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载:“己巳,至于文山,西膜之所谓口,觞天子于文山。”也有说“西膜”是对哈密地区人种的称呼。

哈密还有“昆莫”的称呼,哈密的名宇源于乌孙人的首领“昆莫”,伊吾之音是由昆莫转变而来,从而可知昆吾、伊吾、伊吾卢,以及后来的哈密、哈密力、哈迷里都是昆莫的一音之转。

另外有学者从哈密市在新疆的位置出发,认为“哈密”在维吾尔语中有新疆东大门之意。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旧石器时期(距今1万年左右)哈密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是新疆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西汉初期,哈密地区被称为伊吾卢,在天山以北有蒲类国。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管辖包括伊吾卢、蒲类国在内的西域地区。西汉末年,哈密地区又入于匈奴。

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汉军击败匈奴,收复伊吾,在今四堡地方置宜禾都尉。东汉永建六年(131年)设伊吾司马。

三国时期黄初三年(222年),曹魏政权设宜禾伊吾都尉。北魏泰常七年(422年),唐契被柔然政权封为伊吾王。北魏太和十二年(489年),北魏登伊吾郡。

隋代至五代十国时期

隋大业四年(608年),隋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并筑伊吾新城。大业六年(610年),隋设伊吾郡和柔远镇。伊吾郡首府从四堡迁至新伊吾(即今之回城)。柔远镇设在今之沁城。

唐贞观四年(630年),唐置西伊州。贞观六年(632年),改名伊州,辖伊吾县(今哈密市伊州区城区一带)、纳职县(今哈密市伊州区四堡村)、乘远县(今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州治在伊吾县。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伊州人户有较大增长。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开元六年(718年),伊吾军驻地移至甘露川。广德二年(764年),伊吾被吐蕃占领。唐末转附西汉金山国(为河西汉人张承奉所建)。后又依附于西州回鹘。

宋代至清代

北宋雍熙年间(984年-987年),伊州为高昌回鹘汗国所领。北宋末年,伊州、蒲类随高昌回鹘汗国归附于西辽。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伊州归附蒙古汗国。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古宪宗在高昌回鹘汗国建别矢八里行省,伊州改成哈密力。

元朝至元十八年(1208年),设甘肃行省,哈密力隶属甘肃行省。元末,由元朝宗室威武王驻守。

明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元裔安克贴木儿为忠顺王,哈密成为明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地方王国。永乐四年(1406年),置哈密卫,哈密地方王国从受封至被吐鲁番汗攻占,经11世,凡135年。

明末清初,哈密转属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灭亡后,哈密又先后被准噶尔蒙古汗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势力所控制。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统治,归附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额贝都拉长子郭帕伯克在巴里坤生擒噶尔丹之子及其部属,押送北京。清政府封额贝都拉一等札萨克,扮札萨克印。

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哈密厅。同时派驻钦差办事大豆、协办大臣各一员。

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哈密升为直隶厅。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通判改称知事。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置哈密行政区,辖哈密县、镇西县和七角井设治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划哈密县天山以北的吐葫芦等6区为伊吾县行政区域。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伊吾设治局升格为伊吾县。

1949年9月25-26日,国民党新疆军政当局宜布和平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61年,国务院决定以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县级)。次年11月奉命撤销,恢复哈密镇建置。

1969年,成立哈密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专区改成哈密地区。

1977年1月,国务院决定恢复哈密市,划哈密镇、城郊公社及回城公社大营门大队、陶家宫公社上阿牙大队、红星三场为市区,面积58平方千米。中共哈密市委、市政府于当年3月组建成立。

1979年,哈密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哈密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哈密县,政区并入哈密市。

1984年5月,撤县并市工作完成。

2016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哈密地区和县级哈密市,设立地级哈密市。哈密市辖原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和新设立的伊州区。

地理​

位置境域​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介于东经91°06′33″-96°23′00″、北纬40°52′47″-45°05′33″之间,地跨东天山南北,东西相距约404千米,南北相距约440千米,总面积14.21万平方千米,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东部、东南部与甘肃省酒泉市为邻,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西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鲁番市毗邻,北部、东北部与蒙古接壤,有长达587.6千米的国界线。

哈密市

哈密市

气候​

哈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是世界上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毫米,光照丰富,年、日温差大。但由于天山山脉的影响,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大致上山南干热,降水极少;山北阴凉,降水稍多。在季节上,哈密市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32℃,无霜期平均182天。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遮蔽少,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0至3500小时,为中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地质

哈密市地层发育齐全,从太古宇至第四系都有出露。太古宇(距今约38.4亿年)主要分布于东天山星星峡地区、库鲁克塔格的辛格尔及其以南地区。元古宇构成天山陆壳基底的主体,在整个天山地区都有分布。

古生界分布最广,构成本区地层的主体。寒武系(距今约5.42亿年)分布于东天山卡瓦布拉克、库鲁克塔格、北山等地,其中以库鲁克塔格等地出露最为完整。奥陶系(距今约4.8亿年)分布范围较小,出露于东准噶尔、库鲁克塔格、北山等地。

晚石炭世(距今约3亿年)之前,区内经历了大陆形成、裂解、板块活动等阶段,沉积类型基本为海相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陆内裂谷阶段,沉积类型比较复杂,有边缘海盆及残余海槽环境形成的海相沉积,也有部分陆相沉积;中生代(距今约2.52亿年)之后,哈密市主要为板内陆相沉积。

哈密市

地形地貌​

哈密市地形轮廓可概括为四山夹三盆,中间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中部是天山主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延展;南北两侧是中低山区,整个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三。海拔最高点是喀尔里克山主峰托木尔提峰,海拔4886米,海拔最低处是沙尔湖,海拔高度53米。天山广泛分布着巨大的洪积扇,半埋着很多低山和丘陵,低山带有稀疏的荒漠植被,中山带和高山带的南坡是草原。盆地西部和西南部十三间房和南湖戈壁,因受临时性降水形成的短小河流的切割,形成风蚀地貌,地面十分破碎。

哈密市

雅丹地貌

哈密市哈密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断陷低位山间盆地,盆地西部广泛分布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砂岩、泥岩和砂砾岩,受流水侵蚀和风力共同作用,在东西长约120千米,南北宽约30-50千米,面积约2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发育了数十个不同类型的雅丹地貌群,以城堡状、垄岗状和丘陵状为主,颜色多呈浅棕色或土黄色,并夹杂着紫红色条带,顶部大多覆盖有2-4米的盐壳。哈密雅丹地貌高差悬殊、单体造型丰富、类型多样,整体景观气势磅礴,完整地展现了雅丹地貌从初期的水蚀冲沟或风蚀沟槽、中期的断崖状、城堡状、垄岗状、峰丛状到晚期风蚀残丘各个阶段的典型雅丹地貌。

哈密市

土壤​

哈密土壤共分13个土类、31个亚类、39个土属。其中戈壁平原分黑钙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冰渍土,灌耕土、潮土、栗钙土、棕钙土主要分布在耕地,沼泽土分布于巴里坤湖。

水文水利​

哈密市域内河流多发源于山区,季节性很强,一般是春、夏季流量大,秋、冬季流量小。较大的河流有:伊吾河、石城子河、榆树沟、五道沟、柳条河、白杨河、市区东、西河坝等,其中径流量最大的是石城子河,年径流量7060万立方米。

哈密市域内湖泊均为断陷洼地形成的内陆蒸发咸水湖,因补给量少和蒸发强烈的原因,面积大为缩小,有的已干涸。主要湖泊有: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属断陷湖盆,湖水富含芒硝、食盐等;托勒库勒湖、诺木湖。

水利资源均为季节性的沟泉水,水量小且不稳定,运行时间短,只能建设小规模水电站。哈密市共有五堡水库、乌拉台水库、芨芨台水库、四道沟水库等15座水库​,其中规模较大的水库有南湖水库、石子城水库和二渠水库。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哈密市已发现矿种有88种(含亚矿种),占全疆57.9%,其中:能源矿种6种,黑色金属矿种5种,有色金属矿种8种,贵金属矿种4种,稀有金属矿种5种,稀土、稀散元素矿种4种,非金属矿种56种。储量居全疆前列有17种。哈密市煤总储量5708亿吨,占全疆31.7%、占中国12.5%,沙尔湖煤田为世界十大煤田之一。哈密的富油煤其焦油产率平均在10%-15%之间,最高接近20%,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高-富油煤种。铁矿预测资源量29亿吨,镍矿预测资源量1584万金属吨,均居全疆首位。

土地资源

哈密市土地类型多样,其中高山占总面积的4.5%,沙漠占总面积的1.5%,平原戈壁占总面积的27.9%,丘陵占总面积的65.5%。已开发利用的耕地、草场、林地、水面约占总面积的29.35%,未被利用的戈壁、沙漠、高山约占总面积的70.65%。截至2015年,哈密可垦地500万亩,已开垦11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6290.4万亩,可利用草场5850万亩。地区有荒地70.46万公顷,其中比较肥沃的一、二级荒地有11.46万公顷,宜用的三、四级荒地59万公顷。

油气资源​

哈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主要分布在哈密红台区域和巴里坤三塘湖盆地。红台区域油气田预测天然气储量500多亿立方米,探明储量200多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30多亿立方米,开发条件较好,现已形成天然气产能3亿立方米以上。三塘湖盆地预测油气资源当量9.3亿吨。在已探明的6个含油区块中,石油总资源量5.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00亿立方米。

水资源

哈密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雪和地下水为主,地表水和浅层水资源为16.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8.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8.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15立方米,不足全疆人均的1/2,山南伊州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1239立方米,是全疆最缺水的区域之一。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16年,哈密市有植物种类有96科、473属、1490种。其中木本植物44科、106属、416种。有水杉、苏铁、银杏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景天、玫瑰、锁阳、肉苁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

哈密市

哈密市

哈密市

动物

截至2016年,野生动物种类有40目、174科、617种。其中野骆驼、蒙古野驴、雪豹、白肩雕、金雕、玉带海雕、波斑鸨、荒漠猫、胡兀鹫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棕熊、猞猁、兔狲、马鹿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48种。

哈密市

哈密市

哈密市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哈密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密辖区保护区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2%。保护区内野骆驼数量为680峰,野骆驼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度濒危物种(CR)。另外,巴里坤大草原是新疆三大草原之一,伊吾县淖毛湖47.6万亩胡杨林为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

哈密市

自然灾害

哈密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山洪、暴雨、大风沙尘、地震等。

哈密地区干燥少雨,降水分布不均,作物生长季气温高多风,导致干旱突出而又普遍。春旱、晚春旱和夏旱影响较重。2022年7-8月,哈密市基本无降水,哈密市一度达到特旱等级,局部区域可达40℃以上。

哈密虽是极干旱地区,但局部洪水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尤其是春洪和夏洪以及局部性暴雨都会造成巨大危害,洪、旱交替或同时出现。2018年7月31日哈密市突发特大暴雨致洪水爆发,造成了8人失踪20人死亡,有8千多的房屋、公路、农田等损失严重。

风沙天多出现在春、夏季的3-7月份,其中又以4月份最多,一般可有3-5天,当地民众俗称其为“黑风”。2020年6月29日至30日,受中亚低槽影响,哈密市伊州区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最大风力达11级,瞬时极大风速31.7米/秒;最小能见度为316米,出现在红柳河。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哈密市

哈密市下辖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哈密市人民政府驻伊州区建国南路19号。

区划名称

驻地

区划面积

区划代码

伊州区

东河区街道

81794平方千米

650502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巴里坤镇

38400平方千米

650521

伊吾县

伊吾镇

19519平方千米

650522

参考来源:

​政治​

哈密市主要领导人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哈密市委员会

书记

孙涛

哈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宁雪松

哈密市人民政府

市长

吾拉木江·热依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哈密市委员会

主席

王毅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5月10日

人口

人口总量​

根据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哈密市常住人口为673383人。哈密市的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占总人口的15.67%;15-59岁占总人口的69.59%;60岁以上的占总人口的14.74%。城镇常住人口481690人。城镇化率为71.53%。男女比例为88.5:100。

民族

哈密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39个民族。其中较多、在1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人口总数在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有蒙古族、满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在1000人以下。汉族约占70.99%,少数民族人口占29.01%。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有9万多人,哈萨克族有4万多人,回族约有1.5万人。

语言​

哈密市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汉族、回族、满族及散居的其他少数民族使用汉语、汉文。​

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维吾尔文。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流行于哈密市、伊吾县。​

汉族使用汉语、汉文。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通行于全地区。哈密地区汉族使用的汉语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先已推广使用普通话。​

哈萨克族使用哈萨克语、哈萨克文。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主要通用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回族使用汉语、汉文。回族所操汉语方言与本地汉族使用的汉语方言稍有差异,在宗教、生活中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

蒙古族使用蒙古语、蒙古文,兼通汉语、汉文。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流行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乡。

宗教信仰​

哈密市有四种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部分汉族约1400人左右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巴里坤县部分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

截至2016年,哈密市宗教场所353处,其中伊斯兰教343处,基督教7处,天主教1处,佛教2处。有哈密市伊斯兰教协会等宗教团体。

经济​

综述​

哈密市的基础产业有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有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等产业,特色产业包括馕、葡萄酒、旅游等产业,新兴产业有风能发电等。

2022年,哈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7.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4.91亿元。三大产业的比值为5.3:66.5:2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424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3亿元。哈密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疆前列。

第一产业​

哈密市盛产特色瓜果,物产丰富,其特色产品包括哈密瓜、哈密大枣、哈密葡萄、哈密牛羊肉等,其中,哈密大枣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哈密市农业发展以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具有伊州区精准农业区、巴里坤生态农业区、伊吾特色农业区三个重点农业区以及原产哈密瓜基地、优质牛羊养殖及奶业基地、精品林果业基地、优质蔬菜基地、高产粮食和饲草基地等五个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2022年,哈密市以哈密瓜、葡萄、大枣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总产量达26.33万吨,第一产业总产值达58.8亿元。

第二产业​

哈密市矿产资源、风光能资源丰富,主导产业为煤炭煤化工、电力、新材料三大产业,主要传统产业包括黑色及有色金属采选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以及轻工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新兴产业有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和节能环保材料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

2022年,哈密市煤炭资源产量1.2亿吨。哈密市被确定为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有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是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预计每年可提供1.98亿度的清洁电力。第二产业总产值达577.92亿元​。

哈密市

哈密市的风光能资源丰富,为中国光能资源优越地区之一,哈密市拥有全疆九大风区中的三塘湖风区、淖毛湖风区、十三间房风区及东南部风区,技术开发量达7549.8万千瓦。并网电力总装机达2274万千瓦,其中风电过半,目前具备开展平价风电的资源总量约3000万千瓦。在太阳能资源方面,哈密全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是中国日照时数最充裕的地区之一。

第三产业​

哈密市第三产业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

哈密市境内有翼龙-雅丹地质公园等七大景区,实施核心景区打造工程、文旅融合工程、乡村旅游工程三大旅游业重点工程。同时哈密市在哈密旅游景区、景区周边及交通沿线发展低空旅游、漂流、热气球、星空摄影等多种涉旅业态。2022年,哈密市全年接待游客774.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54亿元。​

哈密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依托,现有哈密陆港中心以及城南多式联运物流基地、淖毛湖综合能源物流基地、三塘湖综合能源和边境口岸物流基地等物流枢纽。2022年,哈密市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邮政增加值增长8.1%。​

另外,哈密市发展包括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装备制造服务、电子商务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包括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家政物业、商贸流通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

经济功能区

哈密市设有哈密现代能源与化工产业示范区,另有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伊吾工业园区、巴里坤三塘湖工业园区、哈密烟墩产业集聚区、巴里坤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五大工业园区,大南湖能源外送集聚区、三道岭煤炭外运集聚区、沙尔湖煤炭综合利用集聚区、烟墩景峡新能源集聚区、十三间房风电集聚区、三塘湖新能源集聚区、淖毛湖新能源集聚区七大能源集聚区以及东南部黑色及有色金属加工区、土屋—沙尔湖有色金属加工区、老爷庙综合保税加工区三大加工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哈密市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哈密师范学校),普通高等学校1所(哈密广播电视大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所(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中学校9所,初中学校18所,普通小学4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92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其中,农村儿童入学率99.91%。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99.98%。其中,农村入学率99.86%。

科技事业​

2021年,哈密市获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1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8个,其中:工业项目13个,农业项目4个,科技服务类项目1个。截至2021年末,哈密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市级星创天地8个。自治区级众创天地1个,市级众创天地3个,市级科技孵化器1个。全年专利授权7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件,累计有效专利96件。

卫生健康​

截至2021年末,哈密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3010张。卫生技术人员49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89人,注册护士213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19人。乡镇卫生院37个,拥有床位522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38人。​

哈密市主要医院

名称

地址

等级

哈密市中心医院

哈密市广场北路10号

三级甲等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

哈密市伊州区复兴北路28号

二级甲等

哈密市中医医院

哈密市伊州区团结路13号

二级甲等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哈密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4个,文化站46个。

2022年,哈密市创作系列短剧《我爱哈密我的家》、动画片《密宝游哈密》等优秀文艺作品,成功引进“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主题展,策划举办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和文物模仿秀线上活动,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630余场次、覆盖群众45万余人次。

哈密市主要文化场馆

哈密市文博院

哈密市文化馆

哈密市图书馆

哈密奇石博物馆

哈密市博物馆

伊吾县文化活动中心

参考来源:

环保事业​

2022年,哈密市完成造林2.3万亩、封沙育林2万亩、沙化土地封禁27万亩,伊州区、巴里坤县、伊吾县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91.8%、99.7%、99.7%,涉气重点排污单位排放达标率100%,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优良,石城子河饮用水源保护区获得自治区批复,再生水综合利用率56.3%,城市黑臭水体比例保持为零,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哈密市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9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6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7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0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9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5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0.18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0.6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2022年,哈密市医疗、养老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1.55万人次。2022年末,哈密市共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5个,拥有床位数1080张,收养人数368人。社区服务中心22个,社区服务站228个。

交通​

综述​

哈密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哈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西开放的桥头堡,具有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区位优势,被列为中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新疆铁路枢纽城市。哈密伊州机场被确定为新疆次枢纽机场,10余航线连接疆内外。

公路​

哈密市过境公路主要有G30(连霍高速)、G7(京新高速)、G575(巴哈公路)、G312(沪霍线)等。另外,有G331线新甘界(红岭)—淖毛湖镇公路、S519梧桐大泉—沙泉子高速公路连接线、S238线汉水泉至下涝坝段公路、S245哈密-敦煌高速公路在建,预计将在2024年建成。2022年公路货运量3755.03万吨,公路客运量49.83万人次。

铁路​

哈密市铁路有兰新高铁。哈密东站作为新疆铁路的“东大门”,衔接兰新线、哈罗线和临哈线于2023年3月底顺利完工改造工程主体,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航空​

哈密市飞机场有哈密伊州机场。

航线

西安—哈密—塔城

包头—西宁—哈密

连云港—西宁—哈密

成都天府—哈密

通航城市

(10个)

包括库尔勒、阿克苏、乌鲁木齐、石河子4个疆内城市和广州、郑州、兰州、重庆、成都、西安6个疆外城市

人文​

综述​

哈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哈密地区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各个民族的特点。有维吾尔族刺绣、哈密木卡姆等国家级文化遗产,另外还有很多可申遗的民间艺术,例如土法酿醋艺术、打尜尜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4月,哈密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另外,还有哈密翼龙动物群化石产地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 哈密翼龙动物群化石产地

2006年,哈密科考队在新疆哈密发现了庞大的翼龙化石群,是世界已知分布面积最大、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在数以亿计的翼龙化石埋藏中,间杂散落着不少大型蜥脚类恐龙的椎体和兽脚类恐龙的牙齿等骨骼。在此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翼龙化石标本,重约16吨,化石层面积超过20平方米。

哈密市

  • 焉不拉克古墓群

焉不拉克古墓群是新疆境内最重要的一处早期铁器时代遗存。距今2500-3000多年,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墓葬排列密集,出土文物中陶器较多,常见有单耳豆、腹耳壶、双耳罐等,彩陶纹饰多S纹,竖线纹,云雷纹,双钩纹这些与甘肃地区辛店文化和四坝文化的同类器型和彩陶纹饰有着较大程度的一致。

哈密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文物类型

年代

地址

批次

白杨沟佛寺遗址

古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第五批

焉不拉克古墓群

古墓葬

青铜时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第五批

大河古城

古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第五批

五堡墓群

古墓葬

青铜时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第六批

哈密回王墓

古墓葬

清至民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第六批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

古遗址

春秋至战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第七批

石人子沟遗址群

古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第七批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

古遗址

唐至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

第七批

拜其尔墓地

古墓葬

青铜时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伊吾县

第七批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

古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

第八批

焕彩沟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东汉、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

第八批

巴里坤故城遗址

古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第八批

参考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哈密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其中哈密十二木卡姆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哈密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主要流传在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共有258首曲目、数千行歌词。哈密木卡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西域“伊州乐”的基础上,地吸收了来自中原、中亚及西亚的音乐艺术。哈密木卡姆在历史上经过了从民间到王宫、最后又回到民间的流传整合过程,经由民间艺人的不断演唱和整理规范,形成了结构完整的套曲形态。每套木卡姆均由散板的序唱和4/4、7/8、5/8节奏的多首歌曲及2/4节奏的多首歌舞曲的结构序列组成。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哈密市

  • 维吾尔族刺绣​

维吾尔族刺绣是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主要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它是在伊斯兰教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融合汉满文化和佛教文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流传至今历史已十分久远。在工艺上,维吾尔族刺绣吸收苏绣和京绣的一些技巧,形成了平绣、结绣、盘金银绣、十字绣、扎绒绣、格架绣、综合绣等多种绣法。

哈密市

哈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哈密木卡姆)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Ⅲ-96

维吾尔族赛乃姆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Ⅴ-30

新疆曲子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

传统美术

2008(第二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Ⅹ-49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维吾尔族阔克麦西热甫)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参考来源:

民俗

  • 阔麦麦西热甫​

哈密的民间麦西热甫属于“阔克麦西热甫”。麦西热甫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特殊的民间娱乐形式,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麦西热甫”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聚会”。麦西热甫以舞蹈和娱乐活动为主,参加者自娱自乐,人数众多。

哈密市

  • 维吾尔族服饰

哈密维吾尔族男子喜穿“袷袢”(长袍),圆领、无扣、无口袋,袍长过膝,腰系“波塔”(腰带),衬衣长至臀部。冬季喜戴羊皮统帽护耳帽等,身着黑、蓝、深灰色的棉袷袢,牧区群众喜穿吊面或不吊面的羊皮大衣,脚穿“巧日克”(软底皮靴)与套鞋。维吾尔族女子喜穿色彩艳丽的“吐丝阔乃克衣”(连衣裙的一种),上身短至胸部,下为宽大筒裙,长及髁上。维吾尔族人对头饰十分讲究,在一些庄重的场合,男必须戴帽子,女必须披头巾。

  • 维吾尔族婚俗

哈密的维吾尔族结婚仪式分三天举行。第一天上午双方亲友到女方家中,由女方待客,下午由新郎一方出车去女家迎娶新娘,有乐手和舞者在前一辆车上边行边奏乐舞蹈,迎送新娘。当晚男女双方家庭都要举行麦西来甫,通宵达旦。第二天由男家待客,上午宴请男宾,下午宴请女宾。同时于下午举行隆重热烈的揭盖头仪式,至此新娘才正式与男方亲友邻居见面。第三天新娘回门,男女两家宴请直系亲属和四邻好友,结婚仪式才结束。一些地方还有“压门”的习俗,即在结婚前一天由男方派人向女方家送礼物,女家大门紧闭,需在门前载歌载舞,并致礼词后才能进门。在哈密五堡、四堡一带,婚礼比较简朴,流行上午在女家证婚,中午新郎迎娶新娘,下午在男家揭盖头,随后两家各宴请一天,婚礼便告结束。

艺术

  • 维吾尔族赛乃姆

哈密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哈密赛乃姆同其他地域的赛乃姆相比,有着重视礼节、形态质朴舒缓、性格谦和幽默等特点。目前哈密赛乃姆的流传区域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被部分研究者称为“大赛乃姆”的哈密地区赛乃姆,分布范围包括哈密市及周围乡镇。再者是被称作“小赛乃姆”的古五城赛乃姆,也称“五堡赛乃姆”,主要分布于哈密五堡地区。有文献记述五堡与哈密城区的维吾尔族居民原并不属于同一族群迁徙而来的,因此,哈密赛乃姆呈现出的地域风格也略显差异,质朴和乡土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哈密市

  •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是汉、哈、回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一种曲艺形式,在哈密市主要流传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将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和西北等地的民歌俗曲同新疆多民族音乐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样式。以坐唱为主,既能在专业戏台表演,又能在农舍和田间地头奏唱。演出时以三弦、板胡和二胡为主奏乐器,其他乐器如笛子、甩子、瓦子等则根据演出人员情况决定取舍,道白大多使用当地方言。

哈密市

饮食

哈密市的饮食以酸辣为主,有用醋“喷锅”的习惯,饭做熟后还要经过调醋才食用。哈密市居民喜食土豆,秋冬时节还有腌制和窖藏蔬菜的习惯。哈密饮食习惯受少数民族尤其受维吾尔族影响较大,有手抓肉、烤羊肉串等美食。

哈密市特色美食

名称

描述

图片

手抓肉

哈密地区的手抓肉以天山东麓的羊肉为原料,煮熟后撒上洋葱末、盐、浇上滚汤即可食用。

哈密市

烤肉

哈密地区的烤肉以肥瘦相间的新鲜羊肉为原材料,烤制时加上撒上孜然、盐和辣椒面,香味浓郁。

哈密市

九碗三行

“九碗三行子”是哈密回族正宗的宴席主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菜摆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故名"九碗三行"。主要有丸子、夹沙、酸辣里脊、凉拌粉条、八宝饭等菜肴。

哈密市

凉皮黄面

哈密凉皮是用面粉洗制而成,加上香醋、麻油、味精、油辣子、鲜芫荽末等各种调料,色香味俱全。

哈密市

巴里坤冬至饭

巴里坤人有吃“冬至饭”的习俗。每年冬至节的前两天,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冬至饭。将面粉揉匀,搓条,切节,搓卷,制作成“杏皮子”。再配上饺子下到肉菜汤里吃。

哈密市

地方特产

哈密盛产特色瓜果:哈密瓜、大枣、桑葚、杏子、西瓜等,其中哈密瓜和哈密大枣最为有名。另外哈密羊肉也比较有名。

哈密市特产

名称

描述

图片

哈密瓜

哈密地区盛产哈密瓜,哈密瓜形态各异,风味独特,奇香袭人,在国内外都很有名。在诸多哈密瓜品种中,以“红心脆”、“黄金龙”品质最佳。

哈密市

哈密大枣

哈密大枣个大肉厚,外观紫红具有光泽,食之浓郁的枣香中含独特的药香,是中国约700种红枣家族中的果中翘楚,产品质量水平处于国内乃至世界红枣的前列。产量较稀少。

哈密市

哈密油桃

哈密油桃,果实圆形,果面浓红,色泽艳丽。果肉橙黄色,肉质属软溶质,风味酸甜,有香气,品质上乘,耐贮运。

哈密市

哈密葡萄

哈密葡萄质量好,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哈密无核白葡萄含糖量高于吐鲁番的同类葡萄,荣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葡萄除鲜食外,还可制成葡萄干、酿酒。

哈密市

哈密羊肉

哈密羊肉具有新鲜羊肉正常气味,腥膻气味极小。肌肉色泽鲜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肉质紧密结实,肌纤维韧性强,肌间脂肪含量高,肉嫩多汁,香味浓郁,风味独特。

哈密市

风景名胜​

综述

哈密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融大漠、绿洲、雪山、松林和草原等南北疆风光于一地,有“新疆缩影”和“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主要旅游景区有魔鬼城景区、巴里坤高家湖景区、东天山风景名胜区等。截至2023年5月,哈密市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家,以及国家AA级景区3家。

哈密市国家AAA级以上景区

名称

等级

魔鬼城景区

AAAA

巴里坤高家湖景区

AAAA

巴里坤古城景区

AAAA

巴里坤湖景区

AAAA

东天山风景名胜区

AAAA

哈密王景区

AAAA

胡杨林生态园区

AAAA

伊水园景区

AAA

金色年华度假村

AAA

哈密新雅艺术花园酒庄

AAA

哈密瓜园景区

AAA

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AAA

参考来源:

重要景点​

  • 巴里坤高家湖景区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位于巴里坤县城西北18公里处。湖由四周泉水汇流注入而成,水域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公里。有草原,水洼,牧草等湿地环境,有大批水禽等野生动物在此生息繁衍。巴里坤湖南畔有两座比肩相连的赤褐色小山,峰如利剑,俗名尖山子。尖山子海拔1940多米,清代在此设卡伦、军台,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战略位置。

哈密市

  • 东天山风景名胜区​​

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天山北坡,距离哈密市约70千米,总面积120平方千米。分为白石头、鸣沙山、松树塘、天山庙和寒气沟五个景点。其中,鸣沙山是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有沙丘、草原等景观。​

哈密市

  • 哈密魔鬼城​

哈密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以南,距五堡乡20km,距哈密市约100km。魔鬼城景区以艾斯开霞尔古驿站为中心景点,主要有古城堡、神女峰、金谷满仓、狮身人面像、天门洞、瀚海神龟、双头马等多处景观。该景区以雅丹地貌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群,有风蚀残丘等景观。

哈密市

对外交流​

地区

交流情况

蒙古国

1992年,哈密市建设与蒙古国的国家一类口岸——老爷庙口岸,长期保持与蒙古国外事部门、口岸各联检部门间的沟通联系、贸易往来

日本富山县入善町

1997年6月6日,哈密市和日本富山县入善町成为国际友好城市

河南省

2019年,河南省投入43.6亿元援疆资金在哈密市实施了173个援疆项目。2022年6月,哈密市十三师红星医院成为河南省人民医院跨省医联体医院

昌吉州

2022年12月,哈密市与昌吉州文旅局签订“游客互送”合作协议,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联合宣传推广等7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参考来源:

著名人物​

人名

简述

铁木耳

(?-1913)

近代新疆维吾尔农奴起义首领。新疆哈密人。汉名铁正元。维吾尔族。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阿布列林曾被评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阿尔斯兰·塔力甫

中共党员。1956年生于哈密地区。1983年毕业于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到《新疆石油报》任副刊、记者,1990年调克拉玛依市文联《玛依布拉克》任,1998年后在市文联创作室任专业作家,作品曾获汗腾格里文学奖。

参考来源:

​重要荣誉​

荣誉名称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

2020年12月

2020年中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中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

2020年10月

2021-2023年创建周期中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中央文明办

2021年1月

注释

[a]

打尜尜(gá),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一种游戏,类似于打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