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又称孙行者、美猴王、齐天大圣等,是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长得一副“尖嘴缩腮”的猢狲模样。孙悟空本是由一颗仙石孕育而生的石猿,因带领猴群入驻水帘洞,被尊为“美猴王”,后为习长生不老术,拜得须菩提祖师为师,得赐法名“孙悟空”。

孙悟空学成归来后,群妖拜其为尊。之后,强闯东海龙宫,大闹地府,得太白金星周旋招安上天庭,官封弼马温。因嫌恶官小,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又因醉酒搅乱“蟠桃大会”,偷盗仙丹,而大闹天宫,阴差阳错间练得金刚之躯、火眼金睛,最后被如来囚困五行山。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后,经观音点化,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得混名“孙行者”,自此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得“斗战胜佛”果位。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有众多分歧,大致可以分为外来说、本土说、混血说和佛典说四种观点。在明代小说《西游记》成书后,孙悟空的形象在各类艺术呈现中不断被移植、改编、加工,如:猴戏、剪纸、皮影、木偶等,甚至在中国福建等地区还形成了“齐天大圣”信仰,传播海内外。随着影视传媒的发展,孙悟空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广为人知,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孙悟空的:人物经历、人物外形、性格特点、武器与本领、人物由来、人物影响、人物评价、人物关系、相关作品、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孙悟空

原名

石猴

别名

石猴、孙行者、美猴王、心猿等

籍贯

东胜神洲

语言

汉语

历史典故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

主要官职

齐天大圣、弼马温

兄弟

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七大圣”

红孩儿

人物经历

石猴出世

《西游记》中天下分四大部洲,在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此山是十洲祖脉,山上有一块开天时就存在的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内育仙胞,迸裂出一石卵,化作一只石猴。石猴刚出生便拜了四方,目运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天庭,服饵水食后,金光才潜熄。后来,石猴带领猴群寻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作为安身之所,被尊为“美猴王”。自此,美猴王就领着猴群,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独自为王。

拜师学艺

“美猴王”在花果山逍遥快活三五百载后,突然道心开发。为学长生不老之术,独自登筏来到南赡部洲,八九年间学了人礼、人话,又飘过西海,到了西牛贺州,得一位樵夫指引寻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得赐法名“孙悟空”。孙悟空在洞中每日都跟师兄们学道习字,干干杂活。终于在第七年,得祖师三更时分秘传大道,学会了“显密圆通真妙诀”,三年后又学得躲三灾之法“地煞七十二变”和腾云之法“筋斗云”,最后因在师兄弟面前卖弄手段,被须菩提祖师赶回了花果山。

妖王时期

孙悟空刚回花果山,就剿杀了欺凌猴群的混世魔王等众,掳尽傲来国的武器,分发给四万七千余口猴群。七十二洞妖王也拜其为尊,群妖日夜操练将花果山打造得“似铁桶金城”。孙悟空为寻一件称手兵器,闯入东海龙宫,抢走了如意金箍棒并索要了一身披挂。回山后,遨游四海,与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弥猴王、禺狨王结为七弟兄。一日,弟兄皆喝的酩酊大醉,孙悟空因三百四十二岁阳寿已尽,被地府勾去了魂,猴王恼起性来,打入森罗殿,强行销去了猴属死籍。

招安上天

孙悟空逍遥快活时,东海龙王敖广和冥司秦广王将其告上天庭,玉皇大帝正要征讨,得太白长庚星说情,将孙悟空招安上天,封了个看马的弼马温之职。半个月后孙悟空因嫌官职低卑,一路打出御马监,回了花果山。又被两个独角鬼王怂恿自称“齐天大圣”,玉帝知道后遣天兵下界擒拿,孙悟空接连打退巨灵神、哪吒三太子后,又一次得太白金星说情,再次上天做了个“有官无禄”的“空衔”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玉帝见孙悟空无所事事,令其代管蟠桃园,他即偷吃蟠桃,又醉酒搅乱蟠桃会,偷盗九转金丹。心知闯祸的孙悟空逃回花果山,办起了“仙酒会”。玉帝恼怒,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等共十万天兵,布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征讨花果山。双方混杀到日落西山,花果山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孙悟空只身打败九曜星君,使出分身术战退哪吒太子、五个天王、十万天兵,又打退前来打探军情的木吒,李靖无奈只能求助天庭。

孙悟空

玉帝调来观音推荐的灌江口显圣二郎真君。众天神于空中掠阵,草头神紧守营盘,二郎神领着梅山六兄弟,出营挑战。真君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不知胜负,随后二人显出法像,身高万丈,又战到一处。梅山六兄弟趁机撒放草头神,打得后方妖猴丢盔卸甲,孙悟空欲回救,被六兄弟拦截,又与二郎神斗起了变化之术。最后被太上老君用金钢琢打中天灵盖跌了一跤,又被哮天犬咬住了腿,七圣一拥按住,穿了琵琶骨,押回了天庭。

孙悟空被押至斩妖台问斩,因为吃了蟠桃、御酒、仙丹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躯,诸般手段俱不能伤。太上老君以火锻炼,孙悟空躲在“巽”位下,被烟熏得害了眼病,唤作“火眼金睛”。七七四十九天后,老君开炉取丹,孙悟空一跃而出,蹬倒八卦炉,一路打至通明殿,被王灵官和三十六员雷将拦在灵霄殿外。玉帝召请来如来,如来与之赌斗,悟空被压五行山。

西天取经

孙悟空

如来准备传经东土,令观音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途经五行山,点化孙悟空做了取经人徒弟。五百年后,唐僧到此将其救出,又因打杀了六贼,被唐僧哄得带上了紧箍,这才死心塌地,护送唐僧西去。师徒二人路过鹰愁涧,收服玉龙三太子化作白龙马,又到高老庄,收了因调戏霓裳仙子,被贬下界,误投了猪胎的二弟子“猪悟能”,在流沙河收了卷帘大将临凡的沙悟净做三弟子。师徒四人一马,跋山涉水,在白虎岭时,白骨精三次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将其打死。猪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在黑松林,唐僧师徒遭遇黄袍怪,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皆束手无策,只能由猪八戒请回孙悟空,将黄袍怪降伏,师徒冰释前嫌,继续西行。又经历诸多磨难后,师徒几人在一处平阳之地遭遇强盗,孙悟空将其悉数打杀,唐僧见孙悟空坏人性命再次将他赶走。六耳猕猴趁机变做孙悟空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关文,欲自己上西天骗取真经。之后,真假美猴王从天上打到地下,诸神圣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祖处,才被如来说破本相,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打死。自此,师徒“合意同心,洗冤解怒。”一路向西而去。

得成正果

师徒几人路经十万八千里,历时一十四年,在遭受金蝉遭贬、莲花洞高悬、凤仙郡求雨等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由八大金刚护送众人将真经送回长安后,复转灵山,师徒逐一受职,五圣成真。孙悟空因惩恶扬善,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为斗战胜佛,并脱去了紧箍。

人物外形

原著描述

孙悟空

《西游记》中孙悟空首次出场时是从石头中迸裂出一石卵,似圆球样大。见风化作石猴,五官俱备,四肢健全,目射金光。之后拜师时,祖师见他“身躯鄙陋,像食松果的猢狲。”便取了个孙悟空的名讳。夜半学秘法时,书中提到其长得像人,却比人少了腮,多了素袋,显得孤拐面,凹脸尖嘴。学成回归花果山时,被混世魔王嘲笑“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后来穿着黄袍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期间身着披挂威风凛凛,书中作诗“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后沦落至“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被唐僧救出后浑身“赤条条”于是剥了块虎皮围在腰中“一副恶相,好似雷公模样”“与鬼怪无异”。之后,将白布做的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又将虎皮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摺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才像行者模样。最后被唐僧用锦布直裰和镶金帽哄得带上了紧箍,孙悟空这才身披“光艳艳”锦布直裰,头上紧紧的勒着“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的紧箍,腰间围着虎皮裙,足踏一双麂皮靴,向西而去。

西天取经途经多地,《西游记》借群众之口形容孙悟空长得:身躯鄙猥,面容羸瘦,个子小小的,不满四尺。磕额金睛幌亮,圆头毛脸,圆眼睛,查耳朵,塌鼻子,雷公嘴,獠牙向外,生得恶躁,仿佛没脊骨。甚至被嘲讽是个毛眼毛睛,尖着个嘴的痨病鬼。

影视作品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孙悟空”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动画作品

1941年,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中设计了首位孙悟空的动画形象,其受到了“米老鼠”的影响,身材矮小瘦弱,四肢纤细,头部占了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眼睛又大又圆,占据了脸部面积的二分之一,夸张了耳朵的外形,手脚在线条处理上多以圆形线条为主。

1961年诞生的《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似猴也似人,其形象参考了中国戏曲和庙宇神像,以白、红、黄、绿四种主色,勒出了一个红色桃心脸、绿色眉毛、凸出的嘴巴、白色皮肤的脸谱化容貌。全剧中,孙悟空的5套服装均包含了中国戏曲元素,除了一套头戴黄色软罗帽、身着黄色衣衫、腰束豹纹短裙、下着红色裤子、足蹬黑色短靴的常服造型外,还有出生时的猿猴造型,以及一套披挂和两套天宫官服。总体视觉形态趋向于传统装饰元素,身形瘦小敏捷,形象轻盈流畅,线条简化有力。导演万籁鸣赞其“神采奕奕,勇猛矫健”。

孙悟空

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强化了其“人性”,弱化了其“猴性”,整体比例采取的是8到9头身的比例,更接近于真人,身材变得魁梧高大,外形较为消瘦,头部呈长方形,马脸猴面,眼睛是常人比例。影片开头身穿黄金铠甲、披红色战袍、头戴金羽翎冠, 衣物上纹饰精致。落魄时着鹅黄色破旧上衣、蓝色的裤子,赤脚且身上没有多余的装饰,突出了被压500年之后的疲惫和沧桑感,与战神形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而在国外,对孙悟空形象则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如韩国1990年的动画影片《幻想西游记》中,孙悟空则变成蓝色的毛发,金箍成了头盔,筋斗云也变成了滑板。日本2005年的动画影片《巴塔利洛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身为又矮又胖的行者。

电影电视剧

为了更贴近猴相,早期作品中会对孙悟空的脸部塑性,四肢和身体也装饰上猴毛。后来为了突出演员的脸部表情,只在脸周及头部粘贴猴毛。《盘丝洞》默片中,孙悟空浑身毛发,身材矮小。京剧电影《真假美猴王》《孙悟空大闹无底洞》《火焰山》等作品中,传统的戏剧特色较为显著。86版《西游记》中,杨洁导演为收视群体考虑,将孙悟空美化,有了人的特征,抛弃了在京剧中使用的脸谱化孙悟空形象,采用了拟真的猴子面孔,毛发浓密,面若桃心,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更有猕猴样,塑造了机智勇敢的孙悟空。

孙悟空

1991年的《西行平妖》电影中,孙悟空身着马褂,袒胸露乳,除了脸颊边缘黏了两片猴毛外,全身都没有做猴毛装饰,在打斗时还用上了剑。在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则呈现出市侩诙谐的效果,主角至尊宝一开始被塑造成一个极端丑陋邋遢、满脸胡子的强盗头子形象,化身为孙悟空后,举止怪诞,悲、怒的状态下则变得面目狰狞、獠牙尽现。最终佝偻着身形走上了取经之路,也被嘲笑为“看起来像条狗”,显得悲情、无奈。

21世纪后,在制作时加入了大量的电脑特技。如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人形时是秃头,猴形时丑陋扭曲,身材矮小,性格残暴狡猾,内心狭隘,渲染了孙悟空本真的妖性、魔性。《西游伏妖篇》中人形时是一个帅气小生,战斗时是凶狠的毛猴和焰火石猴的形象。张纪中版的《新版西游记》则以“由猴子来模仿人、通过猴子去演人”为造型原则。剧中孙悟空的面目更接近印度神猴哈奴曼,全身猴毛呈金黄色,金箍棒也是金黄色,紧箍变成金圈,修成正果后的造型也呈印度风格。孙悟空从丹炉中飞出时,身体似是被烧成铁水一般通红,还带着燃烧的烈焰,种种场景在电脑特技与拍摄技术的表现之下,带着浓重的魔幻元素。孙悟空的形象遍及全球,在日本、韩国、美国等也出现了相关影视作品,但是大多都带有自身的地域色彩。

民间信仰

在民间信仰中,除个别拟人化的齐天大圣形象外,大多是猴首人身,呈坐姿。又大致分为文、武两种,武身通常红脸缩鼻,金睛火眼,身着武将战袍或披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手持金箍棒,大多还手举葫芦,而文身则身穿文官服饰,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白衣秀才”颇为相似。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佛身,称“斗战胜佛”,表情平和安详。

性格特点

《西游记》是基于历史传说、故事改编而来,将在此之前并不饱满或比较受争议的孙悟空形象巧妙转换,通过减除孙悟空的魔心、赋予其人心。在其野兽的劣根性上给予侠义化的改造和紧箍咒的束缚,而塑造出了一个充满正义感又桀骜不羁的英雄形象。因此产生了孙悟空复杂而具有多样性、多维度的人物性格。

猴性

《西游记》原著中的孙悟空是一只天产石猴,自出生起,书中就呈现出一只猴子活泼好动,上蹿下跳的动物本能及形态特征,如抓耳挠腮、翻腾跳跃、爬树果等,都处于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逍遥快活的自然状态。招安上天庭后,因嫌弼马温官职太小,负气回山。做齐天大圣时,无事闲游,看守蟠桃园时,又偷吃蟠桃。后来还搅乱蟠桃会,偷喝御酒、仙果等行为,都展示了孙悟空机警灵巧、不受束缚、任性顽劣且好吃贪嘴的特性。也正是这种原始的自由状态,表现出了孙悟空率性肆意、热爱生命、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

人性

孙悟空的外在形象和行为动作带有意味明显的“猴性”,但是他的内在精神与思想性格则具有明显积极向上的“人性”特征。从带领猴群发现水帘洞,为求长生不老只身漂洋过海,取经路上从未屈服而是勇敢的降妖除魔,都表现出了他的无所畏惧和刚强坚毅。学艺期间,能看懂祖师的暗示,在短短几年学会诸般神通,则体现了其灵活机智。

在三打白骨精中,哪怕明知会被唐僧误会,仍将其打杀,表现了孙悟空的尽忠职守。在乌鸡国帮太子父子相认,车迟国为僧侣与妖魔斗法、通天河替百姓除妖等等都展现了孙悟空慈善心诚,见义勇为的一面。

孙悟空在花果山时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又想长生不老,挑战天地规则,学得本领后又向正统权威发起了进攻,闯入地府强消死籍。大闹天宫之时,破坏天庭礼法,高举反抗大旗,并且声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等,都反映了他藐视神(君)权,桀骜叛逆、追求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在取经路上的各种风趣幽默的行径,面对强敌时还能谈笑风生,反映了他乐观诙谐的特征。

在孙悟空被唐僧赶走时,“独自个凄凄惨惨”“止不住腮边泪坠”,之后知道师傅有难回来营救时说出“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甚至在黑松林还训斥了宝象国公主的不孝之罪,种种都表现出了孙悟空的孝道。

武器与本领

孙悟空

孙悟空的武器叫“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称“天河定底神珍铁”。其周身泛光,是一根斗来粗,二丈余长的铁柱,俩头有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上镌有一行“如意金箍棒”字样,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可随孙悟空心意变换大小,变大时可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变小时能是一个绣花针儿相似,藏在孙悟空耳朵中。东海龙王称这根棍子“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儿筋伤。”他的腰间养着瞌睡虫,头上有三根救命毫毛。虫子只要爬进鼻孔内,就能使人昏睡,是做齐天大圣时与增长天王、护国天王猜枚耍子赢来的。三根毫毛是在鹰愁涧时观音用柳叶变成的,可在“无济无主的时节,随机应变,救得急苦之灾。”

孙悟空手段颇多,修的是长生之道“显密圆通真妙诀”又称“大品天仙诀”。此法“非常之道,夺天地造化,侵日月玄机”能屏除邪欲得清凉,通法性,坚固根源,颠倒五行,练成之后注成神体“随作佛和仙”。但是“丹成之后,鬼神难容,有三灾利害”。于是孙悟空又学了躲三灾之法“地煞七十二变”,能随风变化,但是变成人物,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却变不过来。又因爬云太慢,学了个“筋斗云”,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除此之外,孙悟空还有身外身之法,身上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法天象地,能变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金刚之躯,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俱不能伤;火眼金睛,不仅能辨别妖、神真身,还能能看得千里路上的吉凶。三头六臂、定身法、隐身法等等。

人物由来

原型争议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原型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提出孙悟空的原型源自唐《古岳渎精》中的水怪无支祁,自此本土说成为孙悟空原形的主要观点。而胡适则是首个提出外来说观点的人,他认为孙悟空是从印度纪事诗《拉麻传》里的哈奴曼形象“进口”而来,甚至认为连无支祁的神话可能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们对孙悟空形象来源的不同看法,成为学术界在此问题上展开争鸣的契机。经过了长时间诸多学者的论争,又产生了道教的“听经猿”和《六度集经》中《国王本生》中的小猕猴等观点。

在两种说法长期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出现了折衷的说法,即混血说和佛典说。混血说认为孙悟空既继承了无支祁形象,又接受了哈奴曼的影响,是二者的“混血猴”。日本矶部彰、太田辰夫等提出的佛典说认为,孙悟空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来自于密教佛典中的猴形护法神将。太田辰夫设想猴行者的前身为唐代崔牧选《大日经序》中的向导猿。矶部彰在列举“猴行者”的佛典原型时,还根据福建地方流传着的妖猿故事,提出了福建民间的“猴王神”。在四种主要说法之外还有研究者提出其他孙悟空原型的“人选”,如夔、夏启、释悟空、《穆天子传》中的猿猴、钱塘君、目连等等。

角色演变

孙悟空

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就已出现“猴行者”帮助玄奘西天取经的记录。书中的猴行者幻化成一个“白衣秀才”的样子,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在取经路途中担任护法僧的角色,一路降妖除魔,帮助三藏收伏了深沙神,降住了馗龙和白虎精等,最后被封为“铜筋铁骨大圣”。这一阶段的孙悟空是一个懂佛理的贤明护法僧形象,已初步有了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形。

元代时期出现了许多“西游”的金院本、平话和杂剧,如《西游记平话》《唐三藏》《唐三藏西天取经》和杨景贤的《西游记》等。在这一阶段孙悟空被塑造成了天生石猴的自由形象,而且出现了相对完整的“大闹天宫”故事,破坏蟠桃会、偷吃仙丹、变化无穷,被压花果山,之后做了唐僧徒弟去取经。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孙悟空很容易就被制服,并且在被捉拿后向天庭跪地求饶。另外,元杂剧的演绎中,孙悟空称为“通天大圣”,有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小弟耍耍三郎。”而且它不仅性淫好色,还时常想把唐僧吃掉,突显了它的叛逆和妖性。

在元末明初,孙悟空的地位开始发生转变,从原先戏份较少、形象单薄的配角成为主角之一。经历了一个由“猿”到“人”的演变过程。吴承恩的《西游记》在保留了这个过程的同时,又赋予了其社会意义,使其成为了一个社会英雄。在取经路上尽心尽力保唐僧平安,每到一处都会为当地百姓消灾解难。这一阶段孙悟空不仅由“通天大圣”转换成了“齐天大圣”“斗战胜佛”,而且其形象逐渐变得高大以至升华,脱离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

人物影响

“孙悟空”在将不同性质的猴形象统一重组后,经过伦理化、理想化的审美改造,成为“猴文化”的集大成形象,成功摒弃了淫猴、恶猴这一源远流长的形象。孙悟空作为中国著名古典神话《西游记》的主角之一,已经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甚至与中国福建地区早期的猿猴信仰相糅合,再加以当地特殊的文化特征,逐渐形成了“齐天大圣信仰”,传播海内外。

孙悟空的形象在各类艺术呈现中不断被移植、改编、加工,实现了几百年以来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英雄想象,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英雄图腾,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始终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如由孙悟空形象所诞生的“猴戏”(悟空戏、大圣戏)便是属于武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的很多剧种中就都有其的存在。又如剪纸、皮影、木偶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随着影视传媒的发展,影视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广为人知,甚至在海外地区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因此也对其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在影视剧的不断改编与解读中,孙悟空的形象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差异,通过其形象的变迁,能够捕捉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信息,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痕迹。

人物评价

在《西游记》原著中,须菩提祖师夸孙悟空是个“天地生成的”,三藏评价他“丑自丑,甚是有用”,如来说他“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全终全始 ”。在巨灵神、哪吒等天神和黄风怪、金角大王等妖怪眼中,他“神通广大”“有真本事”“智力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在太白金星眼中他“与人无异”。

在书外,毛泽东也曾多次对孙悟空作出评价,同文艺界的同志谈话时称“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蛮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他。玉皇大帝不公平,只封孙悟空作‘弼马温’,所以他就闹天宫,反官僚主义。”,在看完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更是作诗称赞孙悟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同样,郭沫若看完后也曾作诗一首“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而明末清初小说评论家澹漪子在评《西游记》时曾注“魔道不两立,偏离了道就是魔,孙悟空还在花果山的时候就是个妖魔,跟了唐三藏后身心合一,才化魔为道。唐三藏将其赶走后,孙悟空又再次杀害猎人,恢复旧时的名号。放纵心猿,便是再一次入了魔道。”

人物关系

关系

人物

简介

师父

须菩提祖师

孙悟空学艺之师

师父

唐僧

陈光蕊和满堂娇之子,前世是如来的徒弟

师弟

猪八戒

法名“猪悟能”,前身是天蓬元帅,唐僧二弟子

师弟

沙悟净

卷帘大将临凡,唐僧三弟子

师弟

白龙马

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变做白龙马,驮唐僧往西天拜佛取经

结义兄弟

牛魔王

自号“平天大圣”

结义兄弟

鹏魔王

自号“混天大圣”

结义兄弟

蛟魔王

自号“覆海大圣”

结义兄弟

狮驼王

自号“移山大圣”

结义兄弟

弥猴王

自号“通风大圣”

结义兄弟

禺狨王

自号“驱神大圣”

结义兄弟

镇元子

被尊为“地仙之祖”,人生果树被救活后,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

嫂子

铁扇公主

牛魔王之妻

嫂子

玉面狐狸

牛魔王之妾

弟妹

高翠兰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与高翠兰成婚

子侄

红孩儿

号“圣婴大王”,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

徒弟

玉华大皇子

玉华县玉华王的大皇子,拜孙悟空为师学习武艺

相关作品

电视剧

下表仅为部分选取

剧名

年份

制片地区

主创人员

西游记

1978

日本

导演、Toshi Aoki、福田纯、池广一夫、渡边祐介、Daisuke、Yamazaki

编剧:吴承恩

孙悟空扮演者:堺正章

西游记

1986

中国内地

导演:杨洁

编剧: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吴承恩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

西游记

1996

中国香港

导演:刘仕裕

编剧:张华标、叶广荫

孙悟空扮演者:张卫健

天地争霸美猴王

1998

中国香港

导演:刘仕裕

编剧: 张华标、朱镜祺

孙悟空扮演者: 陈浩民

东游记

1998

新加坡

导演:张宝莲

编剧:卢治明、李艳萍、黄金花、谢俊源

孙悟空扮演者:翁清海

西游记后传

2000

中国内地

导演:李源

编剧:钱雁秋

孙悟空扮演者:曹荣

西游记续集

2000

中国内地

导演:杨洁

编剧:戴英禄、邹忆青、杨洁、吴承恩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

春光灿烂猪八戒

2000

中国内地

导演:范小天、叶崇铭、梦继

编剧:张炭

孙悟空扮演者:屈中恒

宝莲灯

2005

中国内地

导演:余明生

编剧:九年

孙悟空扮演者:丁健

齐天大圣孙悟空

2002

中国香港

导演:冯柏源、黄伟明、李文龙

编剧:萧若元、陈文强、叶广荫

孙悟空扮演者:张卫健

西游记

2010

中国内地

导演:程力栋

编剧:吴承恩、张平喜

孙悟空扮演者:费振翔

西游记

2012

中国内地

导演:张建亚

编剧:高大庸、郎雪枫、黄永辉、刘毅

孙悟空扮演者:吴樾

新猴王传奇第一季

2018

澳大利亚

导演:热拉尔·约翰斯通、克雷格·欧文

编剧:克雷格·欧文、杰奎林·皮奇

孙悟空扮演者:柴·汉森

电影

下表仅为部分选取

片名

年份

制片地区

主创人员

盘丝洞

1927

中国内地

导演:但杜宇

编剧:管际安

孙悟空扮演者:吴文超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962

中国内地

导演:杨小仲、俞仲英

孙悟空扮演者:六龄童

西游记试集:除妖乌鸡国

1982

中国内地

导演:杨洁、荀皓、任凤坡、董行佶

编剧:邹忆青、戴英禄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

西游记

1993

日本

导演:和泉圣治

编剧:柴英三郎

孙悟空扮演者:本木雅弘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1995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导演:刘镇伟

编剧:刘镇伟、吴承恩

孙悟空扮演者:周星驰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1995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导演:刘镇伟

编剧:刘镇伟

孙悟空扮演者:周星驰

西游降魔篇

2013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导演:周星驰、郭子健

编剧:周星驰、郭子健、霍昕、王芸、冯志强、卢正雨、李尚正、江玉仪

孙悟空扮演者:黄渤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2014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导演:郑保瑞

编剧:黄子桓、霍昕、司徒锦源、陈大利

孙悟空扮演者:甄子丹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016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导演:郑保瑞

编剧:冉平、冉甲男、文宁

孙悟空扮演者:郭富城

悟空传

2017

中国内地

导演:郭子健

编剧:郭子健、今何在、黄海、范文文、黄智亨

孙悟空扮演者:彭于晏

西游伏妖篇

2017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导演:徐克

编剧:周星驰、李思臻、徐克

孙悟空扮演者:林更新

西游记女儿国

2018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导演:郑保瑞

编剧:文宁

孙悟空扮演者:郭富城

动画动漫

下表仅为部分选取

片名

年份

制片地区

主创人员

大闹天宫

1961

中国

导演:万籁鸣

编剧:李克弱、万籁鸣

孙悟空大冒险

1967

日本

导演:手冢治虫、杉井仪三郎

编剧:手冢治虫

人参果

1981

中国

导演:严定宪

编剧:李克弱、严定宪

金猴降妖

1985

中国

导演:特伟、严定宪、林文肖

编剧:特伟、包蕾

哆啦A梦:大雄的平行西游记

1988

日本

导演:芝山努

编剧:藤子·F·不二雄

西游记

1999

中国

导演:方润南、潘积耀、周凤英

编剧:凌纾、张松林

夺宝幸运星

2005

中国

导演:哈磊

编剧:王冰

西游记

2010

中国

导演:龚宾四

编剧:黄伟健、邵浩文、郑忠泰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2015

中国

导演:田晓鹏

编剧:田晓鹏、刘虎、米粒、金冉、金成

其他相关

下表仅为部分选取

类型

书名

年份

主创人员

小说

西游记后传

2001

钱雁秋

小说

悟空传

2006

今何在

小说

大泼猴

2018

甲鱼不是鱼

京剧

金钱豹

漫画

龙珠

2005

鸟山明

连环画

《西游记》连环画(上海人美版)

1980

夏书玉、郑家声、赵宏本、钱笑呆等等

连环画

《西游记》连环画(河北美术版)

1987

卢光照、钱笑呆、陈平夫、张树德等等

连环画

西游记连环画(上下)

1998

金木

网游

梦幻西游

2003

网易

网游

斗战神

2010

腾讯

网游

大话西游

2015

网易

街机

西游释厄传

歌曲

孙悟空

2013

五月天

歌曲

悟空

2017

戴荃

舞台剧

大闹天宫

2015

注释

[a]

行者笑道:“公主啊,为人生在天地间,怎么便是得罪?” 公主道:“我晓得。”行者道:“你女流家,晓得什么?”公主道: “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诲。 记得古书云:‘五刑只属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 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故孝者,百行之原,万 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 非得不孝之 罪,如何?”公主闻此言正,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

[b]

道与魔不两立,出乎道即入乎魔。彼心猿当日之在花果山水帘洞,固居然一魔耳。幸而归正三藏,身心合而为一.然后化魔而成道。今一旦被放,将安归乎?势不得不仍以花果山水帘洞为归矣。既以山洞为归,不得不杀猎人、复旧号。既杀猎人、复旧号,则又居然一魔也,由此三藏、行者之身恶,判然分而为二,愈去念远,安得而不松林,安得而不塔洞,又安得而不猛虎乎?篇中一支:”听信狡性,纵放心猿”再云:“情思紊乱,错了路头”此皆身心相离之故也,吾儒有云:“心常在腔子里”念兹在兹,犹惧放轶,而可使之相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