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结合部和川甘陕三省交界处,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和长江水源涵养区、补给区。截止2022年舟曲县常住人口11.66万人。政府驻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峰迭新区统办楼。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173—4504米,平均气温12.7℃,属暖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西汉武帝建元时期(前140—前135年),羌道仍属陇西郡。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改置西固守御所千总。1954年西固县改设舟曲行政委员会,属甘南自治区。1955年,甘南自治区更名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舟曲行政委员会改为舟曲县。1959年1月,舟曲县改名龙迭县,1962年恢复舟曲县至今。截止2022年末舟曲县下辖15镇4乡。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有藏区的雄浑大气,又有江南的灵秀温婉,资源富集,风光灵秀,潜力巨大,素有“藏乡小江南”“不二扬州”之美誉;著名景点有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拉尕山、沙滩国家森林公园、巴寨沟、赛尔布等。2021年6月,舟曲县入选“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排第100名。2021年舟曲入选“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2021年9月23日,舟曲非遗走进“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舟曲县以农业为经济支柱,依靠中藏药材、羊肚菌、花椒、中华蜂、从岭藏鸡、黑土猪等优势产业。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88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1年的15.45:9.97:74.58调整为15.43∶9.58∶74.99,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舟曲县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情况、经济、交通、社会事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舟曲县

别名

西固、龙迭

面积

3010 km²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地理坐标

介于东经103°51′30″—104°45′30″、北纬30°13′—34°01′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甘肃省

所属自治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

所属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5镇4乡

行政区划代码

623023

人口

户籍人口13.68万(2022年)

GDP

326885万元

著名景点

拉尕山、沙滩国家森林公园、舟曲泥石流纪念馆

邮政编码

746300

政府驻地

峰迭新区统办楼舟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区号

0941

名称

境内有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县因水为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战国末期,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自陇西发兵联蜀灭楚,定陇西郡。二十八(前279)置陇西郡后,始置有羌道,今洮河以东地区,包括舟曲、武都县大部地方始入秦疆域。羌道治所今舟曲西北。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西汉武帝建元时期(前140—前135年),羌道仍属陇西郡。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李广征西,于羌道初置武都郡(本广汉西部都尉),治所今舟曲西关。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开西南夷,于洛峪另置武都郡。羌道归陇西郡。武帝改道曰县。

东汉武帝建武九年(33),马成破河池,遂平武都。羌道县属武都郡西部都尉治。

三国魏黄初中,魏以陇南为武都西部都尉署理,治所羌道县境。蜀汉建兴六年(228),蜀丞相诸葛亮伐魏,遣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羌道县属梁州武都郡(今舟曲西属阴平郡)后,诸葛亮、姜维屡出兵陇上,扩充实力,以图中原。舟曲西、南部一度为蜀将姜维屯田的沓中地区。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司马炎统一全国,羌道县废,地属武都郡。西晋末年,北方战火连绵,一些汉贵族和少数民族豪强割据势力日烈。以白龙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的参狼羌支宕昌羌豪勤得羌豪心,乃自称王。西晋怀帝嘉元(307)划地称宕昌国,至周武帝天和元年(566)间,今舟曲境皆属宕昌国。宕昌国时期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为雍秦二州武都郡,南秦州武都郡、仇池郡。北魏时为南秦州,东益州武都郡。

北周武帝天和六年灭宕昌后,以宕昌置宕州,设宕州总管府,并辖宕昌郡,舟曲地属甘松(治怀道)、宕昌两郡。

隋至清朝

隋开皇四年(584),罢郡,以州统县。今舟曲属宕州。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改宕州为宕昌郡,今舟曲仍为宕昌武都郡辖地。

 唐初废郡置州,以州领县。高祖武德元年(618)设陇右道宕州、阶州(武州)。宕州辖怀道、良恭、和戎,舟曲地属怀道县和福津县地。二年,宕州隶秦州总管府。四年属岷州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宕州与怀道移治今舟曲西。三年(629),撤和戎,入怀道县。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置陇右节度使,今舟曲属陇右宕州。天宝元年(742),宕州改为怀道郡,治所怀道县。安吏之乱后肃宗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怀道郡改为宕州。肃宗上元二年(761),宕州怀道县具陷于吐蕃。唐末至五代,舟曲境仍在吐蕃势力范围。

北宋初年,位河湟一带的吐蕃口角 厮口罗建立地方政权,今舟曲在其控制之下。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王韶收岷、宕、洮、叠四城,今舟曲境归宋秦风路阶州福津县。 高宗绍兴二十年,今舟曲为福津县故城镇,辖平武、沙滩、峰贴峡寨。

蒙古汗国至元三年(1266),元帅汪完者帖木耳镇守西固。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废福津县,并入阶州,属陕西行省巩昌总帅府,舟曲境为阶州辖地。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西固城军民千户所。翌年,旋改蕃汉军民千户所。元惠宗至二十七年(1367),改置西固蕃汉军民上下千户所,属阶州。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置巩昌府西固城等千户所。十一年(1378),岷州卫领西固军民千户所(军民千户所有四)。十四年,改称西固城军民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翌年,旋改为西固城守御军民千户所,隶岷州卫民指挥使司直辖。万历六年(1578),西固分设阶州州同。民事、军事分治。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改置西固守御所千总。顺治十二年(1655),西固御所千总并阶州,设州同。雍正三年(1725),西固隶巩昌府。七年,黑峪土司改土归流,西固辖。因西固番人慕化,编民户四里,裁西固守御所,设抚彝同知。乾隆元年(1736)裁西固抚彝同知,仍设州同,隶阶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以西固分州改置西固县,隶陇南道。后改渭川道。16年(1927)废道,西固县直隶于省、改里为村。民国27年(1938),西固县划入第一行政督察区。1944年划入第八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武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行省、专区(州、市),县(市、区)三级地方行政体制。1949年12月10日,西固全境解放,西固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武都专区。1954年,以西固县官亭、沙湾、富坪3乡和岷县东南部析置宕昌县(县人民政府驻宕昌),西固县改设舟曲行政委员会,属甘南自治区。1955年,甘南自治区更名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舟曲行政委员会改为舟曲县。1959年1月,舟曲县改名龙迭县,1962年恢复舟曲县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103°51′30″—104°45′30″,北纬33°13′—34°1′。东邻陇南市,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间,东西长99.4公里,南北宽88.8公里。总土地面积3009.98平方公里,折合451.48万亩。

舟曲县

地质

舟曲县域属西秦岭南亚热带白龙江复背斜多金属成矿带。 地质史中,印支运动 促成古老隆起的地层强烈形变,地层榴皱,大断裂复活并产生系列新断裂,形成以北 西向展布的巨型白龙江复式背斜为主体,包含次级榴皱和平行区域构造线成带发育 以走向新断裂为主的一系列断裂。 其轴部为下古生界双向逆冲岩块叠置在两侧晚古 生代地层之上,而上古生界则又逆冲在外侧三叠纪地层之上。 其构造形成于印支期 南一北挤压动力学机制。 早古生代地层以砂板岩夹碳酸岩为主,晚古生代地层以碳 酸岩夹碎屑岩为主。

地形地貌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侧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气候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青藏高原东缘,介于东经103°51′30″—104°45′30″、北纬30°13′—34°01′之间,海拔高度在1173m—4504m之间,相对高差3231米。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水土流失严重,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8.4℃,降雨量400—6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8.6小时,无霜期223天。舟曲县属暖温带气候区,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水文水利

水文

舟曲县“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及其 40 多条支流总径流量 36.88 亿立方米, 境内流程 183.5 公里,其中白龙江流程 67.5 公里、拱坝河流程 78.5 公里、博峪河流程 37.5 公里, 水能总蕴藏量为 76.8 万千瓦。受地形影响,三大河流,均是顺山势由西北流向东南,水流湍急。

水利

1991~2006年间,全县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413.33公顷,灌溉面积达到3320公顷。 新发展节水工程灌溉面积1380公顷,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4%。新 增 保灌丽积413.33公顷, 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 雨水集蓄利用不断发展,建成 集雨水窑1. 6万口,发展补灌面积2293.33公顷。 建成提灌站18处,取水泵站工程装机容量910千瓦。 建成自流引水渠道38千米,主要是巴藏乡引水工程16千米,峰迭乡好地坪村引水工程3.4千米,城关镇坝里村引水工程3.65千米,三眼峪引水扩建工程4.85千米,大川镇水渠维修工程4.6千米等。 全县农业年供水量由288万立方米增加到669. 6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抗御干旱灾害能力显著提高,促进全县农业 生产的发展。 据灌溉效益分析,1991 ~ 2006年全县农田水利累计实际灌溉面积2. 14万公顷。由于灌溉而增产的粮食50076万吨,油料9000吨,产生 的经济效益以价值计为4000多万元,是同期总投入的3倍。

土壤

舟曲县土壤分为5个土类、8个亚类、27个土属,具体土壤类型如下: 亚高原草甸土土类:面积 261.0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8.95%, 暗棕壤土土类:面积711.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84%,山地棕壤土土类:分布在海拔2300-2600米的半山地区,呈带状,面积811.02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 27.4%,褐土土类:分布在山地棕壤土下部、湿潮土之上,海拔1200-3000米的阴山山坡和海拔1200-2000米的阳山上坡一带,面积1136.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37.74%,潮土土类:分布在白龙江、拱坝河两岸低洼的冲积阶地上,大部分为20世纪60-70年代打坝淤积形成,面积 3.48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0.11%。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舟曲县复杂多变的山地气候构成了其植被多区域、多层次、多种类生长,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 性。全县林区内植物共有 106 科 330 属 665 种,其中木本植物 410 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 2 科 2 属 2 种:水杉、红豆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 7 科 7 属 8 种:银杏、岷江柏木、水青树、 杜中、垂枝云杉、连香树、椴树、大果青杆;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有 9 科 9 属 9 种:秦岭冷杉、 水曲柳、厚朴、玫瑰、核桃、刺五加、桃儿乜、延龄草、领春木。

动物

舟曲境内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林区内野生动物有 30 科 90 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 3 科 3 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雪鸡、绿尾虹雉、红腹角雉、兰马鸡、 麝、苏门羚、青羊、水獭、猞猁等 8 科 12 种。在境内白龙江和拱坝河天然水域,主要经济鱼种有 中华裂腹鱼、嘉陵裸裂尻鱼、条鳅、鲤鱼等,也有少量放养的青鱼和草鱼。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量储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现已探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共20多种,主要有煤、铁、金、锑、铜、锌、锰、石灰岩、大理石,矿储量分别在2000万吨以上。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447.56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4.3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4%,内净耕地14.31万亩,占农业用地面积的28.74%,林业用地291.21万亩,(包括白龙江林管局所属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5.1%,内有林地256.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6%,宜林荒山坡地34.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7万亩,草地93.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内有可利用天然草场82.43万亩。全县农林牧用地及畜禽资源。

森林资源

截止到2011年,舟曲县有林地面积12.27万公顷,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700万立方米,是甘肃省优良的天然用材林分布区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2.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62%,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700万立方米,是全省优良的天然用材林分布区之一。经济林产品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石榴等中药材品种较多,名贵中药材有纹党、当归、红芪、大黄、柴胡、天麻等70余种。可食性山野菜资源有薇菜、蕨菜、刺五加等80余种,食用菌有香菇、木耳、羊肚菌等130多种。

水资源

舟曲县“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及其40多条支流总径流量36.88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为76.8万千瓦。白龙江在县境内流程为67.5公里,落差420米,年均流量81.9立方米/秒;拱坝河流程78.5公里,落差1800米,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博峪河流程37.5公里,落差1880米,年均流量8.45立方米/秒。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一江两河”及其40多条支流总径流量36.88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为76.8万千瓦。

草场资源  

草场资源 整个天然草场有三大类型,草甸草场类约为33.49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40.6%,灌丛草甸草场面积21.18万亩,占25.7%,林缘草原草场类面积27.76万亩,占33.7%,牧草种类丰富,豆科牧草分布广泛,全县草场中,二等草场占74.3%,三等草场占25.7%,平均亩产牧草量200—300公斤。

自然灾害

舟曲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灾、霜冻、冰雹等;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县境内的两种主要山地灾害;舟曲县是国家级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县(滑坡类地质灾害密度高达0.052/K㎡),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县,是“5·12”特大地震和“8·8”泥石流灾害重灾县。

于2010年8月8日凌晨发生在舟曲的泥石流灾害造成1557人遇难,208人失踪。

行政区划

全县辖15个镇、4个乡,4个社区、208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峰迭新区。

区划名称

驻地

邮政编码

下属政区

舟曲县

峰迭新区

746300

城关镇、大川镇、峰迭镇、立节镇、东山镇、曲告纳镇、博峪镇、巴藏镇、憨班镇、坪定镇、果耶镇、武坪镇、大峪镇、江盘镇、拱坝镇、曲瓦乡、南峪乡、八楞乡、插岗乡

参考资料:

政治

中国共产党舟曲县委员会

书记

才项当智

舟曲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杨恩茂

舟曲县人民政府

县长

舒时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曲县委员会

主席

房小东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6.14

参考资料:

情况

人口

总人口11.66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95万人,占33.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71万人,占66.12%。2021年,舟曲县总人口(户籍人口)14.41万人,比上年减少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6万人,乡村人口10.25万人。常住人口12.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2.77%。出生人口0.14万人,出生率11.18‰;死亡人口0.09万人,死亡率7.19‰;人口自然增长率3.99‰。

民族

舟曲县拥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满族,侗族,东乡族,土族,锡伯族,共计11个民族。

其中人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共计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65.46%;藏族占34.41%。

其中人数小于100的民族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彝族,满族,侗族,东乡族,土族,锡伯族,共计8个民族。

语言

藏族内语言交际有藏族三大方言的两个次方言区:东南部接近安木多方言;西部接近拉萨方言。皆熟通汉方言;汉族多集中于县境北地,语言交际具有北方“方言群岛”之称。

宗教信仰

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三苗等古老部族就在舟曲白龙江流域繁衍生息,氐、戎、羌、藏、汉等多个民族在舟曲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境内传统宗教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苯教、基督教等,素有“宗教民俗大观园”之称。历史上,县城就有大佛寺、文庙、武庙、隍庙等,而隍庙以城隍庙、文昌宫为中心,周围有关帝庙、泰山庙玄天观、白骨塔、钟楼等大型建筑群。

武别寺院

武别寺院(扎西达吉林,原藏语“ 奥自寺” ;汉语 “ 武坪寺” )地处拱坝河上游武 坪乡武别村。初由卓尼巴·扎巴协珠大师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 )。 寺院由经 堂、弥勒宫和嘉木样公寓’三部分组成。 现有寺僧34名,新转世活佛 1名,信教群众近 34名。

八楞寺院

八楞寺院(噶丹措培林,藏语“ 昂松寺” ) 始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 )。历史中 两度被毁(或焚或拆)。1982年6月2日,县人民政府批准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寺院佛事活动,复修大经堂。 寺院占地6324平方米,祥园4000平方米,寺院护林9332平方米。现有僧人65名,设寺院管理委员会。

布迪寺院

布迪寺院(丹曲达尔吉林)地处峰迭乡布迪村。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第一 世活佛俄昂曲扎牵头创建。光绪年间,寺址迁移,增建28间僧舍。“文化大革命 ” 寺 院毁。l986年信教群众投资修寺,占地面积3935平方米。1987年6月29日,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1996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正式登记。现有僧人27 名。

嘎麦诺寺院

嘎麦诺寺院(扎西勒布) 地处峰迭乡嘎麦诺(原名 “ 好地坪 ” )村,始建于清道 光四年( 1824),由拉卡楞寺选派回村的闵老三 “ 赤哇”于1936年命名。 1958年被毁。 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在国家拨款 2500元基础上,信教群众投工献料,集资1650元,于1986年在原基地重建寺院,占地 600平方米,1997年9月,县人民政府批 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1998年后僧人编为 10 名。

经济

综述

舟曲县以文化旅游、从岭藏鸡、黑土猪、中华蜂、羊肚菌、中藏药材、花椒七大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三区一中心”,坚持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农业产业“两条腿走路”,有效推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885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430万元,下降3.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309万元,下降0.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5146万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1年15.45∶9.97∶74.58调整为15.43∶9.58∶74.99

第一产业

按照“一特毛三高四小”发展定位,目前在毛家村打造了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00亩左右,打造了标准化的羊肚菌种植大棚120个,亩产达到600斤左右。39个黑土猪养殖标准化基地,其中扩繁厂10个。土桥子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00多亩,预计产量达20万公斤以上,总收入达300万元,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5128万元,同比下降2.7%;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698万元,增长1.2%。从农业生产情况看,2022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  339389亩,同比增长0.36%;全年粮食总产量42670.63吨,同比增长3.18%;中药材产量9744.84吨,增长0.83%;油料产量5009.65吨,增长0.56%。从牧业生产情况看,2022年,全县出售和自宰肉用牛  9802头,同比下降20.78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3.70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

第二产业

2022年,全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4666万元,同比下降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下降8.6%,降幅比上年收窄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增长15.4%,增幅比上年扩大18.9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1539万元,增长27.3%;制造业增加值3736万元,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9391万元,下降4.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643万元,比上年增长6.5%。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1个,比上年增加2个。

第三产业

围绕“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旅游品牌,以“印象舟曲、味道舟曲、生态舟曲、文化舟曲、畅通舟曲、掌上舟曲”六大体系为目标,打造“绿色峡谷生态旅游”“舟曲楹联文化”“多地舞艺术展示”等旅游产品,形成绿色生态、灾后重建、民俗文化、楹联文化等四个主题品牌。

2022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223万元,下降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124万元,下降34.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58890万元,增长10.0%,202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84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8.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475万元,下降77%。

交通

综述

舟曲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舟曲交通“贯穿南北,连接东西,通达川渝,辐射乡村”;渭武高速连接线,打通了舟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缩短了通往外界的时间,将舟曲纳入国家交通大动脉。

公路

2021年底,全县拥有公路里程1376.28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条79.342公里,县道8条290.256公里,乡道9条98.47公里,村道139条562.02公里,自然村道路125条346.195公里。省S313线两(河口)阿(万仓)公路贯穿舟曲境内。

全县境内干线公路起讫点,舟曲两河口至巴藏境内的黑水沟口,长70.6公里。通往各乡镇的县乡公路17条437.45公里,县城滨河路2.04公里,行政村道路35条245公里;林区道路20条154.5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乡公路和行政村道路为补充和延伸的纵横交错、干支相连的“三纵四横”(三纵:两阿、舟化、槐大;四横:博铁、江插、立大、沙大)公路网络。全年完成货运量31.84万吨,同比下降4.1%,货运周转量8934万吨公里,下降3.9%;客运量83.44万人,下降5.6%,客运周转量65156万人公里,下降6.1%。

公共交通

武坪、插岗、大年、拱坝、铁坝乡镇到丰迭、憨班、立节、大峪、曲瓦、巴藏乡镇,三角坪、坪定、弓子石、中牌直接乘坐县城汽车站发往的班次即可,每天都有两个班次正常对发。舟曲县去省会兰州、州政府合作及相邻的迭部、玛曲等县市每天均有两个班次对发。 

客货运输站场4个,分布在县城广坝(省道313线K17公里处),立节、巴藏、插岗乡镇。

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451辆,其中:营运车辆235辆,公交车86辆,出租车130辆。

社会事业

教育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04所,其中:幼儿园59所,小学36所,普通中学7所,职中1所,中专0所,特殊教育学校0所;在校(园)学生(幼儿)18672名,其中幼儿园4601名,小学9994名,初中4077名,高中2305名,中职907名,特校0名。双语中小学9所,在校学生5315名;寄宿制学校35所,寄宿学生8550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3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55%。2020年先后组织省内中小学教研员、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赴舟曲多次开展省级教研小分队、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相关高校和教学研究机构专家赴舟曲县开展校长队伍建设调研,并组织了全县校长培训;组织全省10名学科专家在舟曲一中举办高考备考培训活动;协调链接甘肃省榆中第一中学和舟曲一中开展高中英语联校教研活动;

文化

2022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全年出版发行报刊、杂志0.186万份。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其中:乡村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无线广播覆盖率30%,其中:乡村无线广播覆盖率5%,少数民族语音广播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其中:乡村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无线电视覆盖率45%,其中:乡村无线电视覆盖率45%,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覆盖率45%。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用户2.5万户。有线电视在网用户0.4万户。完成25个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项目。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结合线上线下举办2022年元旦春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书香甘南”全民阅读、“吉祥甘南 民族团结”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五无甘南”书法宣传活动、戏曲进乡村、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4场次,服务群众2840人次。

科技

2022年推荐省列科技计划项目3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项;选派科技特派员27名,选派“三区”人才15名;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0万元。全年授权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0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设计专利0件。

2020年10月县科技局组织98名科技特派员在县新时代基层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开展为期三天的专业技术能力培训。

2023年5月,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农业农村局农牧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农技站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

医疗事业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8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8人,注册护士375人,药师(士)50人,技师(士)47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3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12张,其中:医院54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0张。

全县婴儿死亡率降至4.0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4.9‰,孕产妇实现零死亡,住院分娩率99.92%。全县建成区域医学中心5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1个。

体育事业

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620个,体育场地面积22.4万平方米。共有健身站点39个,单项体育协会和农民体协1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00名,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

全年在县乡共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5余场,参与总人数0.8万多人次。成功参加甘南州第二届运动会,来自全县1个代表团的116名运动员参加了青少年组、群众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的9个项目比赛,展示了舟曲体育健儿较高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全县23余名运动员参加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组2项比赛项目。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487人,其中待遇领取52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06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3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217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38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3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0.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46万人。

全年为1022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051.9523万元,为2565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984.1957万元;为674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金499.1281万元;为123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187.1912万元;为2458名困难残疾人和2573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789.698万元。

环境保护

舟曲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7%,19个乡镇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保持在99%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60分贝,声环境质量评价为良。

自然保护地

插岗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18813.0公顷,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珍稀野生动植物。插岗梁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有脊椎动物23目49科141种。其中鱼类有2目3科10种、两栖类有2目3科4种、爬行类有2目2科4种、鸟类有11目23科85种、兽类有6目18科38种。

人文

综述

舟曲历来是蜀道上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川陇钥匙”。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使当地农牧业、矿冶业空前发展。三国时,蜀汉征西将军姜维效仿武侯,引兵出阶、文,屯田沓中种粮,后被魏将邓艾所败。魏晋南北朝时,宕昌羌曾一度以此地为中心建立割据政权。宋时,王韶发起“熙河之役”,此地遂归宋。元代,蒙古元帅汪完者帖木耳进驻此地镇守。明时,徐达部将傅友德率兵灭元,于途中攻此地后南下入川。目前,全县留存的85件馆藏文物和82处不可移动文物是舟曲历史文化的积淀,“多地舞”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松棚楹联灯会”、“巴寨朝水节”、“舟曲酿酒”被列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楹联文化县”创建成功,舟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二个、西北五省第一个荣获国家级楹联文化县的单位,“楹联文化”享誉全国。另外,“舟曲社火”等4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甘南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在舟曲县境内有20多处古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沿岸及拱坝河沿岸。马家窑、齐家、寺洼文化遗址分布广泛,个别遗址出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面积较大的有花阳城、锁子头、咀坪、达嘎坪、上坝子、北山坪、岭儿坝、马各坪、掌坪、牛头坪、大尕坪、坎坎坝等文化遗址。其中花阳城遗址、岭儿坝、北山坪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舟曲县城还保存有从北城门及以东的一段明代古城墙。城东20公里处有汉代的咀儿坪堡遗址。

名称

级别

地址

参考资料

花阳城遗址

省级

甘南州舟曲县

岭儿坝

省级

甘南州舟曲县

北山坪遗址

省级

甘南州舟曲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届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暨“博峪采花节”开幕式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舟曲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非遗研究基地”“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称号并授牌,这将为舟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传播交流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多地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峪采花节、东山转灯节、松棚楹联灯会、舟曲刺绣等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项,目前博峪采花节、东山转灯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舟曲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级别

批次

类别

参考资料

多地舞

国家级

第二批

传统舞蹈

博裕采花节

省级

第一批

民俗

东山转灯节

省级

第五批

民俗

正月十九迎婆婆

省级

第二批

民俗

舟曲刺绣

省级

第四批

传统技艺

巴寨朝水节

省级

第三批

民俗

民俗节庆

采花节

农历五月,草木勃发, 山花烂漫。初五这天,正是舟曲县博峪乡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采花节。

博峪藏族为纪念传说中的汉族医仙兰芝姑娘(又名“达玛”),于五月初四日,青年男女结伴攀登茨斯卡山,欢歌舞蹈、通宵达旦,采摘鲜花。初五日,个个头戴花环,背着满载鲜花的背篓,一路花香一路歌。村人齐聚麦场为采花者们隆重举行欢迎仪式。敬酒毕,轻歌曼舞,相互祝福。礼毕,姑娘们将束束鲜花送到无子的家庭,祈祝来日子孙满堂。

舟曲县

楹联松棚灯会

舟曲县

在舟曲年小十五大,从正月初八始,县城四街两关就组建各自的灯会组织,划定各家地段,每家负责各自地段的立架、蓬松毛儿、挂灯等事宜。每年灯会由同街灯会会员轮流主办,每晚由各家自己点燃灯(现代用电灯)。至到十九晚,"九街灯对列火树,万幅书联绽银花"。家家走桥赏画,处处观灯吟联。

舟曲县

十五庙会

城内外所有寺庙大开山门,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烧香"许愿"。大多数人仅为游玩看热闹。许多庙会内此时都做庙会,会期做供品,如献食油托子、面果儿。每日数次按时焚香,夜间请"阴阳先生"诵经。散会时由会东备酒席,请各会会长。办会的经费,由各会长依旧规定缴于会东,不足部分由会东自己垫补。社火先在城外各村巡回演出,十四晚方能进城表演。高跷仅活动于白天,而龙灯与社火则在夜晚。表演活动一直至正月十七为止。

黑十七

亦称黑社火。十月十七晚,灯内只斟少许油,灯亮不到一个时辰即全部熄灭,幼童背着背斗,黑面馍上插根蜡放在背斗底,倒骑驴,由大人牵着在街道下串游戏闹。并选一个当灯官司老爷,戴破草帽、红缨帽,手拿破扇,穿一白长衫,状若清时县令;乘坐椅,绑在梯子上,由年轻人抬着颠来晃去,敲锣打鼓,游过街道。意为驱除"凶神恶煞",保佑平安。

十九迎婆婆

(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迎"婆婆"是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各种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城的狂欢节。一过十九,春节方才落下帷幕。

婚俗

(1)藏族青年男女婚嫁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往昔女儿16岁,父母于春节择吉日为其改换头型,佩头饰,插长笄,挂耳环。

(2)汉族婚嫁汉族青年男女婚嫁与内地大致同,古今有别。因受《婚姻法》制约,封建婚姻已不多见。现兴自由婚姻,自主恋爱结婚,但也有托媒说婚的。婚嫁程序有纳采,即“喝小酒”落话儿,二为定婚,称“喝大酒”,亦为“送酒礼”,三为“请期”,俗名“看利月”,迎娶吉期;四为迎亲,俗称“娶媳妇”,

丧俗

舟曲这边藏族是火葬,出殡这天,由事先安排好的人抬出丧轿,送往“堵萨”,即葬场。火葬一般在12到13点之间进行,因为这时太阳普照大地,阳气上升,正是进行火化的最佳时间。

楹联文化

爱好楹联诗词、书法、绘画、文艺创作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共商文化发展大计,这是舟曲县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藏乡江南楹联诗词学会”,属楹联诗词爱好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艺术团体,旨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组织全县范围内的文化人士,弘扬祖国及舟曲的楹联诗词文化,繁荣舟曲的楹联诗词创作、教育、研究、整理、传播,开展对外交流。2015年被国家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成为全国藏区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第二个、西北五省第一个国家级楹联文化县。

美食

舟曲县

疙瘩儿

用杂面擀的面条叫疙瘩儿,如荞面疙瘩儿、燕麦面疙瘩儿、麦豆面疙瘩儿面等。杂面面条,均添加炒过的酸菜,佐以腌韭咸菜或苦根咸菜食用。

撒食类

稠饭、搅团、拌汤等。玉米面稠饭最普遍,一般在饭水中先放入洋芋丁或粟米,煮软后撒面入锅,边撒边搅动,食时调炒好的酸菜及咸菜食用。撒面前将酸菜调入饭水中煮沸,撒成的叫菜菜饭。搅团,近似稠饭,不加米或洋芋,俗话说:“搅团要得好,三百六十搅”用擀杖快搅,后用勺背用力往锅底研揉,使其柔韧。玉米面搅团既可盛入酸菜汤中,也可在稠饭上斟上有蒜泥、辣汁的醋蘸着吃。荞面搅团多蘸蒜吃。

面茶

面茶即油茶,用大油或菜油将面粉炒熟,撒入冷水中撒匀、煮沸,多加葱末、鸡蛋,或加核桃仁、杏仁。一般还倒入清茶。

烧酒(土酒)

多用青稞、小麦、高梁等作原料,碾皮除壳煮软,加曲发酵后,搅拌凉冷后装入酒缸中封口,半年左右可蒸烧。

黄酒类,按制作和饮用方式分为黄酒和罐罐儿酒(“车头酒”)。从缸中用淋子虹吸管淋出的叫黄酒,色金黄,一般红、白喜事用。另将酒粕盛于瓷罐加水煨于火旁,略煮插入竹筒吸饮,具有生津解乏,滋阴壮阳之功效,此为罐罐酒。用红谷与青稞酿制的黄酒叫“红谷酒”,可做药引或滋补酒,味甘甜。

甜酒,有干柿子酒、杷柿子酒两种。煮酒之法与烧酒、黄酒同,装缸时在酒醅中加入柿饼或粑柿子,饮用时加凉开水或凉水搅动,饮吃两便,多为盛夏解渴饮料。

甜醅子亦为夏季饮料之一。农村中用过滤蜂蜜的淘蜡水,加酒曲发酵,酿成的酒叫蜂汤酒,也是饮料佳品。

特产

沙棘

舟曲俗称"反尖刺",主要分布在巴藏、曲瓦、立节、武坪等14个乡的山地,结果总面积约在6000亩左右,总盖度30%-60%,年产百吨左右。

舟曲县

柿子

生长在白龙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坝地区,有圆形、四棱形、饼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种,以圆形居多。色鲜味甘,营养丰富,价值仅次于桔、柑。主要分布在城关、江盘、憨班、大川、南峪等乡。

舟曲县

纹党

产于铁坝、博峪等乡,生长在海拔2000-2600米之间的高山林缘、灌丛稀疏的深沟地带,有晶党、散党、防党之称,有野生和家种之别,其根体硕大,肉质饱满,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生津之功能,是舟曲经营的大宗药材之一,远销四川、广州、天津、上海等地,同时也出口创外汇。

舟曲县

羊肚菌

别名狼肚采,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湿润地带,特别适应在针阔叶林区的草甸、山谷冲积扇、林间空旷地、森林采伐滑道边生长。羊肚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舟曲县

风景名胜

综述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纪念公园获评3A级景区,拉尕山国家5A级景区和峰迭新区、翠峰山、大峡沟、沙滩等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全县重点景区达到9个,其中A级景区5个。先后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荣登“2017最美中国榜”,入选“2017年最美旅游胜地”,拉尕山景区荣登“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主要景点

翠峰山

翠峰山,位于舟曲县城北5公里处,原西固八景之一(北峰古刹)。山顶海拔约2160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峰顶有9座佛教、道教寺庙,其建筑荟萃,壁题书画丰富,林寺相互掩映,在《甘肃古迹名胜辞典》称翠峰山为“陇上名山”。1987年翠峰山旅游景区正式开放,现被列为全州十六大香巴拉王牌景点之一,在《甘肃古迹名胜辞典》称翠峰山为“陇上名山”。其峰状似一面屏风。峰脊如剑锋凸兀凌空,仄经一线通幽,东南北三面峭壁悬崖。千寻峰顶巨松古柏参天,重重叠翠,奇险绝清,翠云寺掩映其间。该寺始建于宋、扩建于明,殿堂、楼阁、郎坊等依山势布局精巧。所雕塑佛像、观音、吕祖、关帝、药王、九天圣母等栩栩如生,劝善书法、壁画故事琳琅满目。寺庙群与翠峰构绘成富丽画卷。每年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登上峰顶,千山万壑尽收眼底,鸟瞰舟曲县城,楼房鳞次栉比,白龙江如飘逸的哈达,穿峡谷而去。

舟曲县

舟曲县

沙滩森林公园

沙滩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3万公顷。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武坪乡境内,为全州十大香巴沙拉旅游王牌景区之一,东邻武都、区位南与九寨沟接界,距212国道80公里,沙滩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0141公顷,旅游景点线路7条,景点景观40余处。位于岷山北麓,半高原之地,四周环山,海拔在2500—4356米之间,为史侏罗纪至第三纪湖海沉积地,由于地壳抬升、岩溶沉积,于是形成了周峰环绕的坦阔湿地。该公园是一片绿色的童话世界,是一处能够满足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愿望的美丽净土。各类植被垂直分布,广泛完整,植物群落结构完备,地形地貌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在这里,随处可见格调典雅的民族帐包、纯朴自然的小木屋等人工景观。在返归体味大自然风光之美的同时,还可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感受野营野炊的独特情趣。生活接待区有篝火晚会、民族舞会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舟曲县

舟曲县

拉尕山

拉尕山位于舟曲县立节乡的白龙江南岸,距313省道12公里。“拉尕”在藏语里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主景区面积有25.71平方公里,海拔大约在2100—2900米之间,该景区于2004年年底开始开发建设,包含26个子景点。从2005年至今,先后筹措资金8100多万元,大力支持景区开发建设,并已具规模。“8·8”泥石流灾难后,借助国家投资的2500万元、天水援建投资1600万元资金完善了景区建设。目前,拉尕山景区旅游设施及功能完善,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会务、探险、购物为一体,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2009年8月,“第十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首届舟曲风情旅游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使“神仙居住的地方,人间仙境拉尕山”美名远扬。该景区已被定为甘肃省影视、摄影基地,2010年4月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拉尕山景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化,成为舟曲县乃至甘南州的标志性景区和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招牌景点。

舟曲县

舟曲县

峰迭古城址

峰迭古城:位于今舟曲县嶂迭乡,东距县城17公里,白龙江自西北穿流而过,由于白龙江沿岸是汉武帝元鼎时期”开西南夷”的重点地区之一,因此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堡、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其中峰叠地区瓜咱古城与瓜咱嘴坪古城皆出土有釉陶罐及绳纹瓦片-南北朝时期,宕昌国建都城于此。因地处险要,扼甘松古道之咽喉,为一军事要塞,隋朝时期在此置宕吕郡怀道县。

舟曲县

著名人物

冰鼎 男,1960年11月出生,甘肃舟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级作家。1988年毕业于甘肃联合大学戏剧创作大专班。历任县文化馆馆长、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龙凤奇缘剑》《温存的“鬼”》《二十四个亮晃晃》《堂姐》;散文《故事,在白龙江流传》、《沓中有情起歌声》、《小江南二题》;民间文学《格萨尔王传·上河降魔记》。

毛文炳,字虎臣,西固两河口。清同治十二年(1873),文炳与其子同赴西安乡试,文炳中陕甘第9名文兴,子落第。光绪八年(1882)任西宁镇守使署教谕10余年,后改任西宁府教授。二十四年,擢河南彰德县令,时年73岁,未赴任,返回故里。

房西苓(1879——1948),1921年投考陇南军事学校炮科。1926年赴天水投冯玉祥部,任吉鸿昌师参谋。1931年—1936年曾任冯部教导队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参加过著名的喜峰口战斗、台儿庄战役等,后授少将参议衔。

重要荣誉

获奖日期

所得荣誉

2020年8月

入选2020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百佳县市

2020年12月

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6月21日

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2年4月

舟曲县教育团工委入选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入围名单

2022年11月

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