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皇家巴伐利亚理工学院
19世纪初,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工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建立独立工程师学院的前提条件已经得到满足。1794年,巴黎理工学院成立,巴伐利亚地区也出现了建立“技术研究高等学府”的呼声。

1833年,慕尼黑成立了一所“技术高等学院(Technische Hochschule)”,但这个学校并不是一所独立的大学,而是一所从巴伐利亚城市因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搬迁至慕尼黑地区的一所大学的附属机构。1840年,技术高等学校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工程师课程。
1868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在慕尼黑创办了独立的皇家巴伐利亚理工学院,创立的第一年,学校搬进了由德国建筑师戈特弗里德·冯·诺伊罗伊特(Gottfried von Neureuther)设计的,位于阿尔西斯大街(德语:Arcisstraße)的建筑中。同时,学校拥有24名教授、21名讲师和近450名学生,分为综合系、工程系、结构工程系、机械技术系和化学技术系共5个院系开始了教学。巴伐利亚理工学院的成立,被认为是为巴伐利亚从农业向工业转型铺平了道路。
1872年,学校增设农科。1875年,学校的理论机器研究教授卡尔·冯·林德(Carl von Lind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行的制冷机,并在之后成立了林德集团。
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
1877年,学校更名为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1901年,学校被授予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德意志帝国时期(1918-1933),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频繁的参与进了政治活动中,在1923年希特勒发动的啤酒馆暴动中,有16名纳粹分子最终被枪杀,其中就有两人是慕尼黑高等学校的学生。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学生会逐渐成为了学校总学生委员会中最强大的政治派别,纳粹学生组织成员在学校中的占比从1928年的11.2%快速增长至了1932年的43%,学校的年轻人经常恐吓犹太人,呼吁焚烧“破坏性”文学作品,用暴力手段阻止左派教授授课等。
1933年底,学校的学术自主权实际上被“领袖原则”所取代,纳粹教育部门任命了新的校长,学生团体也进行了重组。同时,学校任命了一批年轻的纳粹主义者作为教授,他们比教育部门指定的校长还要激进。1938年,犹太人学生被禁止入学,同时,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被要求通过大规模的军备研究为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贡献。

二战期间,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继续为纳粹政府提供服务,学校的社会学家开展了如何将波兰和苏联“德国化”并使其成为德国定居区的殖民研究,学校的实验农场强迫劳工和战俘劳作。2023年5月,慕尼黑工业大学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在纳粹时期遭到迫害的个人,并为他们恢复声誉和提供补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的主校区80%的建筑被炸毁,学校经济系被移交给了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学校学生自愿且积极的参与了学校的修复工作,1946年4月,学校恢复教学。
1956-57年,慕尼黑研究反应堆(Research Reactor Munich)在加兴校区安装完成。1969年,学校物理系大楼正式启用,随后化学系、生物系和地球科学系的新大楼在1977年落成。

1968年,慕尼黑高等工业学校迎来了建校100周年,此时,慕尼黑大学拥有6个教学院系,约8400位本科生和约5700名教职人员。
慕尼黑工业大学
1970年8月,学校更名为慕尼黑工业大学(TUM,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1974年,巴伐利亚高等教育法出台,学校的6个院系被分割成了11个较小的院系,还成立了几个跨学科的研究所,用于研究区域规划、环境和体育科学。
自1995年以来,学校将“创业型大学”列为学校的核心理念。2002年,慕尼黑工业大学在新加坡成立了德国科学技术学院(Germ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年,慕尼黑海因茨·迈尔-莱布尼茨研究堆(Heinz Maier-Leibnitz Research Reactor Munich,简称FRM-II)投入运行,该设备为中子研究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都有着应用方向,高通量中子源设备(high-flux Neutron Source)的应用使慕尼黑工业大学在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跻身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5年,TUM高等研究所(TUM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简称TUM-IAS)成立,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了15个特别选定的现代科学前沿领域之中。
2006年,德国科学与人文委员会(WR)和德国研究基金会(DFG)将慕尼黑工业大学评选为“卓越大学”。
2010年,慕尼黑工业大学基金会成立。2012年,学校在第二轮卓越计划中保留了“卓越大学”称号,并在2019年连续第三次获得该称号。
办学条件
学校架构
截止2023年7月,慕尼黑大学有8个教学院系,覆盖了科学、工程、社会学、医学等学科类别。
院系 | 简介 |
计算、信息与技术学院(School of Computati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 计算、信息与技术学院包含数学、信息学以及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等学科,研究和教学活动涵盖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
工程与设计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Design) | 工程与设计学院负责研究生命、物质和宇宙的基础,并寻找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的解决方案。学院有超过11000名学生,2000名博士生,124名教授和1600名科研人员 |
自然科学学院(School of Natural Sciences) | 自然科学学院整合了生物科学、化学和物理领域的教学研究 |
生命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生命科学学院位于学校魏恩斯特凡(Weihenstephan)校区,教授分子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系统和生命科学工程三个大类的内容 |
管理学院(School of Management) | 慕尼黑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是全球商学院中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商学院,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协会 (AMBA)、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 (EQUIS) 和高级商学院协会 (AACSB) 的三冠认证 |
社会科学与技术(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 社会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使命是增强社会科学在跨学科研究、教学和推广中的作用,解决包括公共卫生、气候、社会正义等课题和挑战 |
医学院(School of Medicine) | 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和伊萨尔法医院(Klinikum rechts der Isar)合作,所提供的患者护理、研究和教育方面的贡献享有全球声誉 |
运动与健康科学系(The Department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s) | 运动与健康科学系的教学涉及健康和预防、竞技和大众体育以及教学和教育环境等主题 |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学位授予
截止2023年,慕尼黑工业大学有43个科目可授予包括理学学士 (B.Sc)、文学学士 (BA) 、工程学士(B.Eng.)和教育学士 (B.Ed.) 在内的学位,学习期限通常为3-4年。学校还提供理学硕士(M.Sc.)、文学硕士(MA)、工商管理硕士(MBA)和教育硕士(M.Ed.)的学位授予。
学位类型 | 科目 |
理学学士 (B.Sc) | 航天、农业和园艺科学、生物化学、生物经济学、生物材料、生物信息学、酿造和饮料技术、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工程科学、环境工程、食品化学、食品科技、森林科学与资源管理、大地测量学和地理信息、地球科学、健康科学、信息学:游戏工程、信息工程、信息系统、景观建筑与景观规划、生命科学生物学、生命科学营养、数学、机械工业、分子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过程工程、物理、运动科学、可持续管理与技术、生物资源技术 |
文学学士 (BA) | 建筑学 |
工程学士(B.Eng.) | 化学工程、电子与数据工程 |
教育学士 (B.Ed.) | 学术中学教学——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健康与保健科学、职业教育金属工程、职业教育营养与家政学、职业教育结构工程 |
理学硕士(M.Sc.) | 航天、航空航天工程、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系统科学、汽车工程、生物化学、生物经济、生物信息学、生物学、生物质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物理、生物医学神经科学、酿造和饮料技术、商业教育Ⅰ、商业教育Ⅱ、制图学、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通信与电子工程、计算力学、计算科学与工程(CSE)、保护和景观规划、消费者科学、数据工程与分析、机械工程开发生产与管理、ESPACE——面向地球的空间科学与技术、生态工程、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能源与过程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环境工程、人体工程学——人因工程、财务与信息管理(FIM)、食品化学、食品科技、林业和木材科学、地热/地球能源、大地测量学和地理信息、绿色电子、健康科学——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化学、信息学、信息学:游戏工程、信息系统、建筑环境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土地管理和地理空间科学、管理、管理与创新、管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金融与精算学、数学、数据科学中的数学、科学与工程中的数学、关乎生命、机电一体化机器人与生物机械工程、医学工程和辅助系统、神经工程、营养与生物医学、制药生物过程工程、物理学(应用和工程物理)、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物理学(核、粒子和天体物理学)、政治学、政治与科技、电力工程、量子科学与技术、放射生物学、铁路、运输和物流、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建筑、风险与安全、机器人/认知/智能、材料科学与技术(STM)、软件工程、运动与运动科学、可持续资源管理、生物资源技术、交通系统、城市主义——城市和景观研究与设计、职业教育与创新 |
文学硕士(MA) | 建筑学、景观设计、科学、工程和技术的责任(RESET)、科学技术研究(STS)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商业与 IT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综合管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创新与商业创造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
教育硕士(M.Ed.) | 职业学校教育(Lehramt an beruflichen Schulen – Masterstudiengang Berufliche Bildung Integriert)、教学研究、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健康与保健科学、职业教育金属工程、职业教育营养与家政学、职业教育结构工程 |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7月)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学校共有643位教授,还有29名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在学校工作。
慕尼黑工业大学IEEE院士名单姓名 | 任命时间 |
英格堡·J·豪赫梅尔和欧文·豪赫梅尔(Ingeborg J. Hochmair und Erwin Hochmair) | 2023 |
沃尔夫冈·乌奇克(Wolfgang Utschick) | 2021 |
朱潇湘(XIiaoxiang Zhu) | 2021 |
丹尼尔·鲁克特(Daniel Rückert) | 2020 |
桑德拉·赫什(Sandra Hirche) | 2020 |
瓦西里斯·恩奇亚克里斯托斯(Vasilis Ntziachristos) | 2020 |
格哈尔·理戈尔(Gerhard Rigoll) | 2019 |
郑家栋(Gordon Cheng) | 2017 |
迈克尔·艾内德(Michael Eineder) | 2016 |
埃克哈德·斯坦巴赫(Eckehard Steinbach) | 2015 |
马丁·巴斯(Tokyo Martin Buss) | 2014 |
赫尔穆特·格拉布(Helmut Gräb) | 2014 |
霍尔格·博什(Holger Boche) | 2011 |
保罗·鲁格利(Paolo Lugli) | 2011 |
格哈德·克莱默(Gerhard Kramer) | 2010 |
马库斯·克里斯蒂安·阿曼(Markus-Christian Amann) | 2007 |
冈瑟·施密特(Günther Schmidt) | 2006 |
理查德·汉斯·格奥尔格·巴姆勒(Richard Hans Georg Bamler) | 2005 |
迪尔克·施罗德(Dierk Schröder) | 2003 |
约翰·弗里德里希·吕(Johann-Friedrich Luy) | 2000 |
沃尔夫勒姆· 博克(Wolfram Boeck) | 1998 |
格德·赫金格(Gerd Hirzinger) | 1997 |
库尔特·安特里奇(Kurt Antreich) | 1994 |
彼得·拉斯(Peter Russer) | 1994 |
约瑟夫·A. 诺赛克(Josef A. Nossek) | 1993 |
约阿希姆·哈格瑙尔(Joachim Hagenauer) | 1992 |
帕特里克·德维尔德(Patrick Dewilde) | 1981 |
沃尔夫冈·哈斯(Wolfgang Harth) | 1980 |
沃尔夫冈·凯撒(Wolfgang Kaiser) | 1980 |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招生情况
申请慕尼黑工业大学本科的最低要求是拥有德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资格或国际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办理取决于具体科目的申请手续,大多数申请者需要接受能力评估。慕尼黑工业大学的选拔程序严格,仅在2017年冬季学期就进行了5000至6000次面试,大学的综合录取率为8%,被认为是最难进入的大学之一。相应的,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辍学率明显低于德国大学的整体水平,仅有5%到6%的学生在没有获得学位的情况下退学。
学术科研
图书馆
慕尼黑工业大学图书馆是第一家获得DIN EN ISO 9001质量管理证书的德国大学图书馆,是德国的法定缴存图书馆,存档了巴伐利亚州出版的大部分重要技术文献,同时也为巴伐利亚州和德国的研究机构、公司和个人提供文献和信息领域的支持。
截止2022年,慕尼黑工业大学图书馆在慕尼黑、加兴弗赖辛和施特劳宾大学校区内设有9个分馆。图书馆拥有220万份印刷品和电子印刷品,66000种电子期刊和1500种印刷期刊,2700个免费和授权的数据库平台。
研究设施
慕尼黑工业大学综合研究所(IRI)汇集了各个学科研究教学的工具和专业知识。截止2023年,综合研究所包含了多个细分的研究机构。此外,慕尼黑工业大学还在学校之外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拥有横跨多个领域的企业研究中心。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设施(部分)研究机构 | 简介 |
慕尼黑数据科学研究所 (Munich Data Science Institute,MDSI) | 数据科学研究所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中央界面和创新中心,负责解决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的问题 |
慕尼黑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Munich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MIBE)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内的一个综合研究所,致力于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广泛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和协同作用 |
慕尼黑综合材料、能源与过程工程研究所 (Munich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Materials, Energy and Process Engineering,MEP) | MEP主要负责研究材料和添加剂技术、可持续能源系统和生物制造和工艺工程 |
慕尼黑机器人与机器智能研究所 (Munich Institute of Robotic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MIRMI) | 机器人与机器智能研究所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综合研究所之一,研究所的目标是研究机器人、感知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以便开发以人为本、创新和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个时代在健康、工作、环境和流动性领域的核心挑战 |
功能蛋白组装中心 (Center for Functional Protein Assemblies,CPA) | 功能蛋白组装中心的目标是阐明导致蛋白质组装成功能单元的控制原理,每个功能单元专门用于特定功能,例如蛋白质折叠、细胞迁移、细胞分裂或运输过程,并在生物医学科学方面取得进展 |
催化研究中心(Catalysis Research Center,CRC) | 催化研究中心专注于广泛的科学问题,涵盖从理论基础到技术应用的催化的所有重要方面。其使命是在催化研究中创建独特的跨学科合作,并不断开发这些结构 |
转化癌症研究中心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TranslaTUM) | 转化癌症研究中心位于大学医院附近,为在精准医学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和医学进步创造了条件,研究中心的核心设施的基础设施由德国研究基金会(DFG)资助 |
海因茨·迈尔-莱布尼茨研究堆(Research Neutron Source Heinz Maier-Leibnitz,FRM II) | FRM II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个中央科学研究所,位于加兴研究中心内。该设施由慕尼黑工业大学运营,于2005年4月29日投入运行,每年60天的四个周期为科学、工业和医学提供中子。反应堆具有世界上最好的性能与中子通量的热比,因此是世界上最有效、最现代的中子源之一 |
世界农业系统中心 – 汉斯·艾森曼-农业科学论坛 (World Agricultural Systems Center – Hans Eisenmann-Forum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 | 汉斯·艾森曼-农业科学论坛重点关注农林业、垂直农业、机器人农场和气候变化影响四个主要研究课题,是德国农业研究联盟(Deutsche Agrarforschungsallianz,DAFA)的成员 |
学术成果
截止2023年,已有18项诺贝尔奖颁发给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校友和教授,有24项莱布尼茨将被颁发给了大学的科学家。2022年,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9676篇文章;2020年,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向德国专利局提交了73项专利。从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慕尼黑工业大学在《Nature》期刊中发表了746项研究成果,主题涉及生物科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健康科学和物理科学,在同一时期的《Nature》指数中,学校在所有机构的所有研究产出中贡献了184.43个研究产出。
校园环境
校区
截止2023年,慕尼黑工业大学有6个校区,分别位于慕尼黑、加兴、魏恩史蒂芬、施特劳宾、海尔布隆和新加坡。
慕尼黑
慕尼黑校区又名市中心校区(德语:Innenstadt-Campus),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总部,位于慕尼黑的马克斯福斯塔特区(Maxvorstadt),坐落在国王广场(Königsplatz)和画廊博物馆(Pinakotheken)艺术博物馆之间,是大学的成立地和历史最悠久的校区。学校计算、信息与技术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社会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应用科技大学在此校区。
加兴
加兴校区又名加兴研究中心(德语:Garching-Forschungszentrum),是慕尼黑工业大学自然科学与工程中心,位于德国慕尼黑北部的加兴,是慕尼黑工业大学最大的校区,同时也是欧洲现代化、网络化程度最好的研究和培训设施之一。

魏恩史蒂芬
魏恩史蒂芬校区(德语:Campus Weihenstephan)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在地,位于德国城市弗赖辛,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综合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权威之一。
施特劳宾
施特劳宾校区(德语:Campus Straubing)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综合研究中心所在地,位于德国城市施特劳宾。校区的的学术培训集中在生物经济学、化学生物技术、生物资源技术等领域。校区部分课程完全使用英语授课,这也使得国际学生更青睐于该校区。
海尔布隆
海尔布隆校区(德语:Campus Heilbronn)位于德国城市海尔布隆,是慕尼黑工业大学于2018年入驻海尔布隆教育学院的项目,数字化转型、信息工程和家族企业是海尔布隆校区重点研究的领域。
新加坡
新加坡校区(德语:Campus Singapur)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海外校区,也是德国大学的第一个海外校区,成立于2002年,目前的学习课程包括2个本科学位和5个研究生学位,以及为企业部门的专业人士和高管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知名建筑
正义宫
慕尼黑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是位于卡尔斯广场(又称施塔克斯广场)附近的正义宫(Palace of Justice),又称法院宫(Justizpalast)。该建筑的创造者是弗里德里希·冯·蒂尔希教授,他后来成为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创立者,并在巴伐利亚的摄政时期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林匹克屋顶
奥林匹克屋顶是慕尼黑工业大学校园体育场的一个二层建筑,占地42000平方米,是欧洲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新建筑项目之一,预计将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建筑的特点是其屋顶——一个153米长的木质覆盖物,悬臂于格子呢跑道上方18.3米处。

校园生活
学生俱乐部
慕尼黑工业大学拥有涉猎广泛的学生俱乐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学术、商业与创业、文化艺术、网络、宗教、社交等。所有慕尼黑工业大学学生都可以随时成立俱乐部,只要其活动目的不危及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以及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安全和秩序。一旦有至少5名慕尼黑工业大学学生加入了俱乐部,那么该俱乐部就可以获得学生会认可并获得进一步支持。
运动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学生和员工可以在参与德国最广泛的大学体育活动,例如瑜伽、攀岩、沙滩排球等,学校每年都有超过1000名参与者在加兴校区参与校园跑活动。
音乐与艺术
慕尼黑工业大学拥有大学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博物馆、电影院等设施,学校组织了慕尼黑大学交响乐团、慕尼黑 Accento 管弦乐团等社团。
行政管理
慕尼黑工业大学由大学执行委员会管理,最高行政人员是校长,下级机构由校长办公室、聘任、职业晋升与双职业办公室、战略与卓越发展办公室组成。
职务 | 姓名 |
校长 | 托马斯·F·霍夫曼教授 (Prof. Dr. Thomas F. Hofmann) |
行政与财务校长 | 阿尔伯特·伯格 (Albert Berger) |
数字化与IT系统校长 | 亚历山大·布劳恩博士 (Dr.-Ing. Alexander Braun) |
研究与创新校长 | 格哈德·克莱默教授 (Prof. Dr. Gerhard Kramer) |
研究与教学校长 | 格哈德·穆勒教授 (Prof. Dr.-Ing. Gerhard Müller) |
人才管理与多元化校长 (Senior Vice President Talent Management & Diversity) | 克劳迪娅·佩斯教授 (Prof. Dr. Claudia Peus) |
国际联盟与校友事务校长 (Senior Vice President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 Alumni) | 朱莉安娜·温克尔曼教授 (Prof. Dr. Juliane Winkelmann) |
控制与规划副校长 (Vice Presidency Controlling & Planning) | 于尔根·魏克塞尔鲍默博士 (Dr. Jürgen Weichselbaumer) |
合规事务副校长 (Vice Presidency Compliance) | 安格丽卡·格尔格教授 (Prof. Dr. Angelika Görg) |
可持续计划副校长 (Vice Presidency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 维尔纳·朗教授 (Prof. Dr.-Ing. Werner Lang) |
全球传播与公共参与副校长(Vice Presidency Global Communication & Public Engagement) | 珍妮·鲁布纳博士 (Dr. Jeanne Rubner) |
创业副校长 (Vice Presidency Entrepreneurship) | 赫尔穆特·舍尼贝格教授 (Prof. Dr. Helmut Schönenberger) |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7月)
知名校友
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项 | 姓名 | 备注 |
化学奖 | 约阿希姆·弗兰克教授(Prof. Dr. Joachim Frank) | 德国/美国生物化学家,因开发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的冷冻电子显微镜获得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
伯纳德·L·费林加教授(Prof. Bernard L. Feringa) | 荷兰有机化学家,因参与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
格哈德·埃尔特教授 (Prof. Dr. Gerhard Ertl) | 德国物理化学家,因对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
鲁道夫·马库斯教授 (Prof. Rudolph A. Marcus) | 加拿大理论化学家,因对化学系统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而获得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 |
约翰·戴森荷弗教授 (Prof. Dr. Johann Deisenhofer) | 德国生物化学家、晶体学家,因确定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 |
罗伯特·胡贝尔教授 (Prof. Dr. Robert Huber) | 德国生物化学家、晶体学家,因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 |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教授 (Prof. Dr. Ernst Otto Fischer) (1918–2007) | 德国无机化学家,因在有机金属化学(即所谓的三明治化合物)方面独立开展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 |
汉斯·菲舍尔教授 (Prof. Dr. Hans Fischer) (1881–1945) | 德国生物化学家、有机化学家,因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构成,特别是血红素的合成的研究而获得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 |
海因里希·维兰教授 (Prof. Dr. Heinrich Wieland) (1877–1957) | 德国生物化学家、药学家,因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构成的研究而获得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 |
文学奖 | 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1875–1955) | 德国作家,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为《布登勃洛克一家(Buddenbrooks)》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欧文·内尔教授 (Prof. Dr. Erwin Neher) | 德国生物物理学家,因关于细胞中单离子通道功能的发现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康拉德·布洛赫教授 (Prof. Dr. Konrad Bloch) (1912–2000) | 德国 / 美国生物物理学家,因在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的机制和调节方面的发现而获得196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物理学奖 | 安东·齐林格教授 (Prof. Dr. Anton Zeilinger) | 奥地利物理学家,因因利用纠缠量子态进行的开创性实验而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沃尔夫冈·凯特勒教授 (Prof. Dr. Wolfgang Ketterle) | 德国物理学家,因在碱原子稀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以及对凝聚物性质的早期基础研究而获得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沃尔夫冈·保罗教授 (Prof. Dr. Wolfgang Paul) (1913–1993) | 德国物理学家,因离子阱技术的发展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恩斯特·鲁斯卡教授 (Prof. Dr. Ernst Ruska) (1906–1988) | 德国物理学家,因其在电子光学方面的基础工作以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的设计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克劳斯·冯·克里青教授 (Prof. Dr. Klaus von Klitzing) | 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量子化霍尔效应而获得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鲁道夫·路德维希·默斯鲍尔教授 (Prof. Dr. Rudolf Ludwig Mößbauer) (1929–2011) | 德国物理学家,因对伽马辐射共振吸收的研究以及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应的发现获得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7月)
各界校友
领域 | 姓名 | 简介 |
文学 | 保罗·托马斯·曼(Paul Thomas Mann) | 德国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社会评论家、慈善家、散文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 | 德国幽默家、诗人、插画家和画家,他出版了具有创新性的插图故事,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 |
工业 | 鲁道夫·克里斯蒂安·卡尔·迪塞尔 (Rudolf Christian Karl Diesel) | 德国发明家和机械工程师,因发明燃烧柴油的柴油机而闻名,两者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
威利·梅塞施密特(Willy Messerschmitt) | 国飞机设计师和制造商。1934 年,他与沃尔特·雷塞尔合作设计了梅塞施密特 Bf 109,该飞机成为德国在二战前重新武装的德国空军中最常见的战斗机型号之一 |
卡尔·冯·林德(Carl von Linde) | 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人,他发现了制冷循环,并发明了第一个工业规模的空气分离和气体液化工艺,从而于1876年诞生了第一台可靠且高效的压缩氨制冷机 |
亚瑟·舍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 | 德国电气工程师,发明了机械密码恩尼格玛机 |
物理 |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 | 德国物理学家,他首先最终证明了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电磁方程所预言的电磁波的存在,为了纪念他,频率单位(每秒周期)被命名为“赫兹” |
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 | 德国流体动力学家、物理学家和航空航天科学家,他是发展严格的系统数学分析的先驱,为亚音速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数学基础 |
航天 | 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 | 意大利欧洲航天局宇航员、前意大利空军飞行员和工程师,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意大利女性,保持着欧洲宇航员最长不间断太空飞行的记录(199天16小时) |
政治 | 多萝西·吉塞拉·雷纳特·玛丽亚·巴尔 (Dorothee Gisela Renate Maria Bär) | 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 (CSU) 的德国政治家,自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德国联邦议院议员,2014 年至2021年,她在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Angela Merkel) 的政府中担任过多种职务 |
埃德蒙·斯托伊伯(Edmund Stoiber) | 德国政治家,曾于1993年至2007年担任巴伐利亚州第16任部长,并于1999年至2007年担任基督教社会联盟(CSU)主席 |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排名声誉
在QS发布的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大学排名全球第37位,欧盟第2,是德国排名最高的大学之一。按学科排名,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均排名第28位,物理与天文学排名第15,电气与电子工程排名第18,在2023年发布的Nature指数中,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排名第1的德国学术机构。
学校标识
校徽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校徽由蓝色的TUM字母构成。

校训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校训是: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意为创业大学。
注释
[a]2016年,联邦和州政府同意通过一项新的资助计划为德国大学的顶级研究提供长期支持。其目的特别是从长远来看加强德国科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并提高其国际知名度。这笔资金旨在实现顶尖的学术成就,提升大学的形象,并鼓励学术系统中更大的网络和合作。卓越战略将尖端研究的资助与对大学系统的长期战略投资结合起来。
[b]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纳粹德国的一项核心政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所有组织和制度都应该以一个绝对权威的领袖为中心。
[c]高通量中子源是指具有高中子产生率和高中子流强度的中子发生装置或设施。它是一个用于产生大量中子的设备,可以用于进行中子散射实验、中子衍射、中子俘获等研究。中子源通常被用于材料科学、固体物理、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因为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性质和行为的重要信息。高通量中子源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