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英语: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前身为上海图画美术院,创办于1912年,为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法定住所地为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樑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苏州美专与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截至202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占地21.9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1.8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1948人,专任教师784人、外聘教师179人。学校下设14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科学研究、文化传统、行政管理等介绍

中文名

南京艺术学院

外文名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成立日期

1912年

所属地区

南京市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700亩

学生人数

11948人(2022年)

教师人数

963人(2022年)

前身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

校庆日

12月8日

校训

闳约深美

校歌

《我爱我的母校万年》

专业数量

41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2年,刘海粟、汪亚尘等人在上海公共租界乍浦路租房办学,开始招生。1913年,因场地狭小,迁校于爱而近路(今安庆路河南北路附近)。1914年2月,又迁址于北四川路横浜桥南,7月迁至海宁路启秀女校旧址,张聿光任校长,刘海粟任副校长。1915年,迁址于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新屋,上海道尹公署为上海图画美术院立案;1916年奉命改名“私立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19年,刘海粟任校长,更名“上海美术学校”,改学制,设立科,校址为西门白云观。

1921年,根据教育部章程,更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于康定路辟初级师范科。

1930年,更名为“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门楣上为蔡元培所题新校名。1933年,学校设创立日,并于徐家汇、漕溪路设新校址,校董会主席蔡元培、王济远等出席奠基仪式。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美专教职人员或分批留沪教学,或分赴浙江金华、福建建阳办学,后并入国立东南联大,为艺术专修科。1943年,联大停办,上海美专改并入浙江国立英士大学,为艺术专修科,后迁至浙江云和;1944年,上海美专又随英士大学迁往浙江泰顺里光镇。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上海美专返沪复校,刘海粟复职任校长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22年7月,颜文樑与胡粹中、朱士杰、顾仲华、程少川于海红坊苏州律师公会会所创办苏州美术暑期学校;9月,苏州美专正式成立。

1932年10月,教育部批准苏州美专以大专院校立案,正式定名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简称苏州美专。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寇入侵上海。离上海不远的苏州也在九月遭受到日军的轰炸。苏州美专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迁校岁月。位于苏州的校址,颜文樑迫于形势乃告知同行师生,遣散回家,并约定抗战胜利后相聚再作打算。颜文梁先生同所留师生及家属经杭州、宁波抵上海。1937年10月,苏州沦陷,希腊式的苏州美专校舍被日军占作司令部。1938年春,颜文樑在上海王家沙一小学租得教室一间,开办苏州美专沪校。

1944年,苏州美专在宜兴设立苏州美专宜兴临时分校。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苏州美专在“复校委员会”的前期工作准备之后,于11月回苏州校址上课。苏州美专宜兴临时分校也迁至苏州本校合并,苏州美专沪校则改为研究室。复校后的苏州美专于1948年改为五年学制,分中西画两组,原有的实用美术组因设备在战时毁坏而停办。

南京艺术学院

山东大学艺术系

1950年5月,山东解放区的6个文工团(队)与华东大学文艺系经整编成华东大学艺术系;12月8日,并入山东大学艺术系。

南京艺术学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各行各业陆续进入规划调整、建设时期。

南京艺术学院

1952年9月,全国实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决定上海美专迁离上海,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美术科合并组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无锡,以原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任校长,颜文梁先生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副院长。1956年,主管部门拟将华东艺专迁往西安。曾有专家建议将学校迁回上海,并改名为“上海美术学院”,但意见未被采纳。而华东艺专最终也未能幸存,两年后的1958年初,华东艺专迁往南京丁家桥,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继而为南京艺术学院。

1969年11月23日,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以及江苏戏曲学校合并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

1972年11月,恢复南京艺术学院,招收大学普通班学生。1977年9月,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2月,成为文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2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举行了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1月,南京艺术学院设有14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

院系

专业

美术学院

美术学、绘画、雕塑、书法学、中国画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

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

电影电视学院

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

舞蹈学院

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学

流行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流行音乐、

人文学院

艺术史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美术学、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教育

工业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

文化产业学院

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舞蹈编导、音乐教育、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成人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1月,南京艺术学院有教职工114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4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徐利明;

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徐利明;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费泳;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凌浩;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谢建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张凌浩、顾平;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任洁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美术学;

省级重点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公共管理

教育教学

截至202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8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艺术设计、绘画、音乐学、表演;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绘画、舞蹈学、动画、艺术史论、音乐学、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书法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雕塑、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文化产业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管理、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摄影、文物保护与修复、广告学

合作交流

南京艺术学院与数十所海外知名艺术院校保持良好的校际交流及学术合作关系,教职员工中具有境外学习和境外研修经历的比例已达20%。加入多个国际学术平台组织,积极参与CUMULUS、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北美独立设计院校联盟等国际学术组织召开的会议论坛,与世界知名高校及组织联合举办多场大型展演活动。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馆藏以艺术文献资源为主。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共有纸质图书116.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5.83册,电子图书108.8万册,电子期刊0.6万册。

学术出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78年创刊,双月刊,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1978年创刊,双月刊,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南京艺术学院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

类别

名称

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艺术材料与工艺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2015-2022年,南京艺术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7项;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35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06项;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

艺术成果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电视剧《大清盐商》荣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获得第33届电视“飞天奖”。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金钟奖”金奖3项,“文华奖”金奖1项;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项;12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3项。复排大型反战歌剧《秋子》,创作和平颂--多媒体音诗画交响音乐会、原创话剧《那时花开》、原创舞剧《十二秒》、原创音乐剧《古今流觞》《茉莉花开》《隐秘的光》《沧海一粟》等,牵头排演全省高校大型舞蹈诗剧《阔步新时代》等艺术创作。

文化传统

南京艺术学院的象征有校标、校歌、校训等。

校标

南京艺术学院校标为正方形,将“南”字作为外框,形似甲骨文的“艺”字包含于内,构成校标的造型。

南京艺术学院

校歌

南京艺术学院校歌为《我爱我的母校万年》,蔡元培作词,宋寿昌作曲。

我们感受了寒温热三带变换的自然,

我们承继了四千年建设文化的祖先;

曾经透彻了印度哲学的中边,

而今又感受了欧洲学艺的源泉;

我们要同日月常新,

我们要似海纳百川;

我们现在彻底的感受了母校的陶甄,

将来要在全世界上发扬我们国光的绵绵。

啊!我爱我的中华万年!

啊!我爱我的母校万年!

——《我爱我的母校万年》

校训

南京艺术学院的校训为“闳约深美”。

“闳”即对自然的体悟,对传统的秉承,对中西文化的感受是为;“约”即百川归海,兼收并蓄;“深”即日月常新,不断精进;“美”即在世界上弘扬中华文明,使我们国光绵绵,而且是一种大美的境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俞锋

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凌浩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谢建明

副院长

李向民、詹和平、张捷、李彤

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

陈咏梅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学院)

张聿光

校长

1912.11-1915

刘穗九

代理校长

1929-1930

刘海粟

1915-1952

王远勃

1930

蔡元培

校董会主席

1919-1940

谢海燕

1939

徐朗西

代理校长

1928-1929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颜文樑

校长

1922-1952

胡粹中

代理校长

1928-1931

吴子琛

校董会主席

1927

山东大学艺术系(济南华东大学)

于寄愚

主任

1950-1951

臧云远

主任

1951-1952

姜立田

党支部书记

1950-1951

王秉舟

党支部书记

1951—1952

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刘海粟

校长

1952.11-1957.11

纵翰民

校长

1957.12-1959.4

臧云远

临时党组书记

1953.2-1955.5

刘平

党委书记

1958.5-1958.8

南京艺术专科学校

纵翰民

校长

1959.4-1959.12

杜铿之

党委书记

1958.8-1959.3

盛天任

党委书记

1959.3-1959.12

南京艺术学院

盛天任

党委书记

1959.12-1964.3

纵翰民

院长

1959.12

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

杨明

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9.12-1971.12

路艺

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1.12-1972.11

南京艺术学院

纵翰民

院长

1959.12-1978.1

冯健亲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0.2-1991.12

冯嘉友

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6.9-1979.6

院长

1991.12-2008.6

刘海粟

院长

1979.6-1983.3

张永

党委书记

1993.12-1999.7

郭铁松

党委书记

1979.6-1981.2

文晓明

1999.7-2007.7

田树凡

1981.2-1983.9

邹建平

院长

2008.6-2014.4

马和顺

代理党委书记

1983.9-1984.6

刘伟冬

2014.4-2021.7

党委书记

1984.7-1987.12

米如群

党委书记

2007.7-2014.5

保彬

代理院长

1983.9-1983.11

管向群

2014.4-2018.9

院长

1983.11-1989.1

杨明

2018.10-2021.11

沈行工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89.1-1990.2

潘忠哲

党委副书记

(主持工作)

1988.1-1988.12

党委书记

1989.1-1993.1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