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7%。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约385.31万人。城镇化率达53.46%。全市下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共5区1市。枣庄市政府驻地为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枣庄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洼地等。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气候多变,西南风较多,降水较少,常干旱。夏季炎热,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云雨较少。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风。根据北辛文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今枣庄市境域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时期,以部落的形式在此处活动,西晋时期,今枣庄境域分属鲁郡、兰陵郡、东海郡,境内有11县;明朝时期,属于山东省济宁府;中华民国成立后,今枣庄境内有峄县、滕县,先后属于济宁道、山东省。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峄县建制,建立枣庄市(县级)。1961年9月12日,枣庄市由地辖市改为省辖市。

枣庄市工业产业占比突出,同时拥有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养健康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业领域,拥有马铃薯、石榴、设施蔬菜、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服务业领域,以居民服务修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热门行业。2022年,生产总值为2039.04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仅次于烟台、淄博居全省第三位,分别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全省0.6个百分点,在山东省16市中排名第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39.4:51.1。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鲁南明珠”,境内分布着薛国、滕国、邾国、倪国、小邾国、缯国、偪阳国7座古城邦, 是中国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447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108处、市级213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柳琴戏、鲁班传说),省级名录31项。拥有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等知名旅游景点。截至2023年5月,枣庄市拥有A级以上景区50家,其中5A级1家、4A级12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枣庄市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友好城市、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枣庄市

英文名

Zaozhuang City

面积

4564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山东省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东省

城市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下辖共5区1市,21个街道、44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370400

人口

常住人口约385.31万人(2022年年末)

语言

中原官话

民族

全市有44个少数民族 

GDP

2039.04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31477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峄城冠世榴园风景区、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台儿庄大战遗址风景区等

车牌代码

鲁D

邮政编码

277100

政府驻地

政府驻地为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知名高校

枣庄学院

火车站

枣庄站、滕州站、枣庄西站、枣庄东站、滕州站

市树

枣树

市花

石榴花

官网

http://www.zaozhuang.gov.cn/外链

名称由来

在唐宋时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这是枣庄地名由来的唯一一种说法,也是最广为流传和接受的说法。枣庄因枣林而名,因煤而兴,由村名升级为地级市之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聚集生活。夏朝时期,今枣庄境内分属鄫(zēng)、滕、薛三国;商朝时期分属滕、郳(ní)、薛、鄫、蔇(jì)、偪(bī)阳等六国;西周时期分属鄫、偪阳、薛、滕、郳等国;春秋时期分属鄫、偪阳、薛、滕、小邾等国;战国初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部、北部属于齐国的舒州、滕国,至公元前254年,今枣庄境域属于楚国境域。

秦汉三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今枣庄境域分属郯郡(兰陵县、鄫县)、薛郡(薛县、戚县)、傅阳县、滕县;西汉初期,册封诸侯王,今枣庄地区北部先后属于鲁国、沛国,南部属于琅琊国、彭城国,汉景帝削藩之后,诸侯王权利大幅度削弱,今枣庄市境属于东海郡,境内设有11县。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今枣庄境域属于平郡,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于东海郡,境内有4国、11县。三国时期,属于魏国境域,分属东海郡、彭城郡、沛郡、鲁郡,共有10县。

两晋南北朝

西晋时期,今枣庄境域分属鲁郡、兰陵郡、东海郡,境内有11县,西晋末年,衣冠南渡,今枣庄境域先后属于后赵、后燕、前秦、东晋等国,归属不定,直到公元409年,今枣庄全境属东晋,为兰陵郡管辖。南北朝时期,先后属于南朝齐、南朝梁、北魏、北周,此时,今枣庄境内有氶(zhěng)、蕃两县,分属兰陵郡、彭城郡。

隋朝至清朝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让位于隋王杨坚,是为文帝,国号隋,年号开皇,公元583年,废除兰陵郡,后又改蕃县为滕县、改氶县为鄫州(公元602年废除),设兰陵县。唐朝时期,今枣庄市境属河南道,有滕、兰陵(公元621年改为氶县)二县;宋朝时,分属徐州彭城郡、沂州琅琊郡,北宋灭亡后,属于金国境域,初期设滕阳州、峄州(辖氶县),后改为滕县、兰陵县;元朝时期,今枣庄境域属山东西路,有滕、兰陵二县,分属滕州、峄州;明朝时期,属于山东省济宁府(后属于兖州府),有滕县、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清朝时期沿袭明朝旧制,建制未变。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今枣庄境内有峄县、滕县,先后属于济宁道、山东省,1939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峄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藤县分为滕东、滕西二县,分属鲁南、湖西专区。1944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滕县抗日政府,隶属鲁南行署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枣庄境域有峄、滕两县,分属台枣、尼山专区,1950年两县属于藤县专区,1953年改为济宁专区,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枣庄市改为地级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和枣庄镇(县级),1976年,设置市中区,1979年,藤县划归枣庄市,1983年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至1985年,全市下辖5区(市中、薛城、峄城、台儿庄、山亭)、1县(藤县),1988年藤县改为滕州市(县级),至此枣庄市下辖5区、1市,直至今日。2016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6个区(市),设64个乡(镇、街道),2485个村(社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枣庄市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邻沂市平邑县、费县和苍山县,南邻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西邻微山湖,北邻济宁市邹城市,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南北相距96千米,东西相距56千米,境域面积4564平方千米。

地质

枣庄市地处华北-柴达木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下而上划分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新元古代土门群、古生代寒武纪长清群、九龙群、奥陶系、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及新生代古近纪官庄群和第四系。太古代仅在泰山群山草峪组露出,岩性为变质岩系。元古代在枣庄分布较少。奥陶系主要分在滕州北部,山亭区东北部,山亭区桑村一带,主要有新太古代晚期岩浆岩和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岩。变质侵入岩仅在枣庄断裂以北有出露。

构造上,枣庄大部分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鲁中隆起的西南部,只有滕州处于鲁西南潜隆起。区域内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主体以南北向和东西向为主,代表有枣庄断裂、曹王墓断裂、峄城断层等,均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微弱。

地形地貌

枣庄市

枣庄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洼地等。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亭区,占总面积的54.6%;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滕州市,占总面积的26.6%;洼地主要分布在台儿庄区运河沿岸和藤县濒湖地带,占总面积的18.8%。海拔最高点位于莲青山摩天岭主峰,海拔635.3米;最低点位于邳庄镇赵村,海拔24.5米。

气候

枣庄市

枣庄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西南风较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旱,多西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4.2℃,最低气温-19.2℃,最高气温40.9℃,生长期年平均261天,无霜期年平均209.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17.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 其中7月份最多,为143.5~227.5毫米。1月份降水最少,在14.4~17.3毫米之间。市境内日最高气温≥35℃的炎热天气一般开始于5月上旬,终止于9月下旬,以7月份出现最多,年平均日数为7.7天。最高气温≥40℃的酷热天气极少出现,20年间仅2002年7月15日出现一次。境内日最 低气温≤-5℃的寒冷期一般开始于11月中旬,结束于3月上旬。年平均寒冷日数为31.5天。日最低气温≤-10℃的严寒期一般开始于12月下旬,终止于2月中旬。年平均严寒日数为1.2天。

全市各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72%。夏季最大,7、8两月各地都在78%~84%之间;春季最小,4、5两月各地都在58%~71%之间;秋季为66%~74%;冬季为62%~66%。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一般与温度的日变化恰好相反,夜间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昼间温度高,相对湿度小。

全市年平均降雪日数为9.5~13.0天,最少出现在台儿庄区,最多出现在市中区。平均年积雪日数为6.7~9.4天,最少出现在薛城区,最多出现在台儿庄区。

水文水利

水文

枣庄市境内河道属于淮河流域,河流总长度1012.4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二级河道界河、小龙河等7条;三级河流21条;四级河流5条。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新薛河,长85千米,流域面积851平方千米。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年均6.6亿立方米。该市没有天然湖泊。

河流方面,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39千米,为南四湖泄洪河道。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等中型河流的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三条河流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分别流入南四湖和运河。其中伊家河是京杭运河通过枣庄市的主要航道。上游从韩庄镇南1公里新河头村进入微山湖,下游至台儿庄大桥西1.5公里处与韩庄运河汇流,横卧韩庄运河南岸,全长37公里,系人工河道,较为顺直,弯曲半径250度,落差9.5米。

水利

枣庄市建有142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3座(岩马水库,总库容2.47亿立方米,庄里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马河水库,总库容1.38亿立方米),中型水库3座(周村水库,总库容0.84亿立方米,石嘴子水库,总库容0.24亿立方米,户主水库0.2亿立方米)。

土壤

枣庄市境内土壤有5个土类(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12个亚类,29个土属,80个土种,其中棕壤全市都有分布,北部和中部居多,有3个亚类,6个土属14个土种;褐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4个亚类,8个土属,24个土种;砂礓黑土分布在濒湖沿运(河)地势平洼地区,有2个亚类4个土属9个土种;潮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洼地,有2个亚类,8个土属18个土种;水稻土分布在滕州和台儿庄等地,有1个亚类,两个土属。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枣庄市已发现矿产57种,查明储量的有煤炭、铁矿、铜矿、铝土矿、玻璃用石英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磷矿、石膏、水泥用灰岩共13种,全市查明矿区(床)98处、矿产地172处,其中煤炭和石灰岩资源潜力较大,优势明显。

煤炭集中分布于滕县煤田、官桥煤田、陶枣煤田、峄城八里屯井田和韩台煤田,资源保有量17.1771亿吨;铁矿主要分布于市中区东部,资源保有量4178万吨;石灰岩有7条东西向矿带,山亭区较为集中,水泥用灰岩保有量22.4981亿吨。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截至2019年底,枣庄市有耕地204634.49公顷;园地50297.13公顷;林地面积59575公顷;草地5432.83公顷;湿地81.2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65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308.5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25290.19公顷。

森林资源

枣庄市

枣庄市森林面积77.31万亩,森林覆盖率11.29%,有重点国有林场6处。年均造林面积5万亩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650万立方米。 枣庄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区、阔叶林区、灌丛草本植被型。2022年,枣庄市计划造林2431亩,其中人工造林1897亩、退化林修复534亩。根据枣庄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林地面积59575公顷(893625亩)。其中:乔木林地29290.79公顷(439361.85亩),占49.17%;竹林地0.33公顷(4.95亩);灌木林地32.09公顷(481.35亩),占0.05%;其他林地30251.79公顷(453776.85亩),占50.78%。60.96%的林地分布在山亭区和滕州市。

水资源

枣庄市

枣庄市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枣庄市河川年径流量为10.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滕州市最大,径流量为3.253亿立方米,最小为台儿庄区,径流量为1.028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年均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中等丰富,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和河川径流。已探明水源地有十里泉、丁庄、东王庄、羊庄、荆泉、清凉泉、渴口、峄城等8处,均以岩溶水和孔隙水为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6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0m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枣庄市拥有陆生脊椎动物165种,调查记录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3种,其中一级保护的3种,二级保护的20种。其中有鸟类101种,隶属16目39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青头潜鸭、东方白鹳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震旦鸦雀、小天鹅、雀鹰、黑翅鸢等15种。

上述保护动物多在枣庄市湿地活动,其中2023年2月,在市中区周村水库发现4只东方白鹳,这是该市首次发现该鸟类在此越冬。震旦鸦雀在枣庄滕州红荷湿地公园、薛城蟠龙河湿地、滕州北沙河湿地的芦苇荡中多次被观测发现,特别是滕州红荷湿地公园的一处芦苇荡内发现震旦鸦雀达百余只,种群规模在全国罕见。薛城区龙潭公园首次发现了全球性极危鸟类——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

枣庄市

枣庄市

枣庄市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18年,枣庄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枣庄市自然保护区名录

保护区名称

行政区域

总面积(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

类型

级别

始建时间

石榴园

枣庄市峄城区

4642

青檀树、石榴树林

野生植物

省级

2002-01-17

枣庄抱犊崮

枣庄市山亭区

3500

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

森林生态

省级

1986-03-01

自然灾害

枣庄市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地)火灾等。

枣庄市旱灾的特点为发生频繁,平均一年一遇。其中山亭以东山丘地带一年三遇,春旱突出,平均一至二年一遇,旱期长,受旱面积广。例如2014年1月1日8时至8月11日6时,枣庄市平均降水量387.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29.2%,重旱面积达60万亩。

枣庄市水灾主要由暴雨和客水入侵造成。1949年以前,主要由于黄河治理不善,致使汛期来后河道决口,大水南下,入微山湖,形成湖水上涨而造成危害。1949年以后的水灾,主要是突降暴雨造成的。该市暴雨一般始于4月份,最早年份3月28日。6月份以后,进入东南季风控制时期,暴雨由南向北逐渐增多,7、8月份进入鼎盛期,暴雨次数占63至68%,其中7月份占38至45%,9月中旬以后逐渐减少,10月份一般不再降暴雨。水灾的区域分布为:山区地带多洪少涝,而山谷地带易洪易涝,丘陵洪涝少而且轻。濒湖沿运河低洼地带因客水汇集涝多灾重。

枣庄市的风灾基本上是三种类型。大风,系指瞬时风速≥170米/秒,具有来势猛、风速大、历时短的特点,能引起“扬沙、簸石、拔木、剥毁居庐、作物倒伏折毁、花果脱落”的严重危害。大风灾害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较多,夏季次之,秋冬季较少。年平均大风日数,以滕县最多11.4天,北部及中部山丘地区次之,为8至9天,南部台儿庄区最少,为6天。年内以4月份最多,平均为1.5天,12月最少,平均为0.2天。大风类型是:春末夏初的偏南大风;夏季的雷雨大风和台风;冬季的寒潮大风以及地方性大风。龙卷风,一般出现在盛夏七、八月,多数伴有暴雨出现。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0处。 例如,2012年6月,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玉子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50米,裂隙宽0.8—5米不等,滑坡体约10万方。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枣庄市下辖共5区1市,21个街道、44个镇,政府驻地为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面积(平方千米)

政府驻地

乡镇(街道)数量

市中区

370402

59

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6个街道、5个镇

台儿庄区

370405

34

枣庄市台儿庄区金光路75号

1个街道、5个镇

薛城区

370403

59

枣庄市薛城区长江路555号

6个街道、4个镇

山亭区

370406

54

枣庄市山亭区府前路13号

1个街道、9个镇

峄城区

370404

43

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路166号

2个街道、5个镇

滕州市

37048

176

滕州市北辛中路

5个街道、16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参考资料:

枣庄市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枣庄市委员会

书记

张宏伟

副书记

翟军

常委

王普照、邵士官、李妍、李守江、包希安、赵刚、陈永生、王广部

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张宏伟

副主任

朱国伟、艾百灵、韩惊涛、李书亭、孙恒

秘书长

张伟

枣庄市人民政府

市长

翟军

副市长

邵士官、李守江、张成伟、刘吉忠、张庆伟、刘宏涛、左文、朱清彬

秘书长

李玉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枣庄市委员会

主席

张兵

副主席

张德琦、张学功、曹力、李慧、徐春梅、刘宗国、王凌、任怡春

秘书长

赵作亮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7.25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382.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71%,比上年末提高0.67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枣庄市常住人口385560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126461人,增长3.39%,年均增长0.33%。全市共有家庭户1258194户(3639694人),集体户59705户(215907人)。

民族构成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民族以汉民为主,有44个少数民族,即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 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傈僳族、佤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 傣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仡佬族、京族、布朗族、畲族、俄罗斯族、 基诺族、撒拉族、鄂温克族、塔吉克族、黎族、景颇族、羌族、锡伯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德昂 族、裕固族、门巴族、怒族。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209人。其中,回族13043人,居少数民族人口首位。 

方言

枣庄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之中原官话,山东方言之西鲁片。其自身体现了与西鲁片其他的下位方言很多的共性,但是同时也彰显着自身的个性特点,例如枣庄方言中单音节词较多;土语词、俗语词的大量存在与使用等。同时在音调方面,枣庄方言里读成阴平的字要比普通话多,读成去声的字反而比普通话要少。枣庄方言中共有二十二个辅音声母,且有一套完整的唇齿音声母pf、pfh、f、v。

宗教信仰

枣庄市共有5种宗教,即: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其中2021年,指导枣庄市基督教两会成立了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中心,形成《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等研究成果;组建枣庄市基督教中国化宣讲团,2020年共开展讲道交流10余次,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30余次。开展以 “爱国爱教跟党走 五教同行庆盛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深化宗教中国化进程。

基督教

1905年,美国基督教差会派来传教士叶克思牧师、文牧师、华牧师、唐牧师等人,设立了峄县南关基督教总会。 总会下设南关、 峄北(枣庄)、峄阳(台儿庄)、峄东(今苍山县兰陵镇)、峄西(金寺乡高皇庙村)、运南(涧头集)、运北(今微山县多义沟村)等7个支会。1914年,美国基督教差会牧师罗密阁等人在滕县北门外建立起华北基督教长老会。到1985年底,全市正式确定基 、督教活动场所有峄城南关、阴平镇下郭家村,市中区建国街、郭里集,台儿庄区台儿庄镇、大北洛村, 山亭区城头,薛城区张范乡南于村,滕县南沙河乡十里铺村、级索乡东孔庄等10处。

天主教

天主教是1880年由德国传教士维爵传入的“圣言会”派。最初在滕县的王母店村,后分两股向外传播。一股传到薛城区金河乡东辛庄、周营等三十多个村镇。1908年,荷兰人伯多录神甫由薛城到峄县传教,管辖枣庄、台儿庄、涧头集 、马兰屯、阴平、西集、北庄等教堂。当时进行传教活动的外国神甫有七、八人,除一名荷兰人,其余均是德国人。第二股传到滕县城、官桥、沂河,分别建立了教堂。滕县教堂设在南关,坐堂神甫是德国人诺尔德、满恩礼等人。1927年,满恩礼到官桥设立教堂,后由侯、李、渠等神甫相继坐堂。1930年,满恩礼又到沂河建立教堂,后由许、盖、庞几位神甫进行传教活动。这三处教堂都下设若干小堂口,如驳山头、峭村,羊庄、桑村、柴林、山亭等地。每个小堂口都设立教会学校。教师工资由教会发给。滕县、薛城等天主教堂还开办了诊所。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明朝末年传入枣庄一带,只在回族中传播。伊斯兰教在枣庄市回族群众中有普遍影响,主要表现在风俗习惯、语言及日常生活各方面。在风俗习惯上,仍保持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在语言文字方面,回族仍然保留一些阿拉伯语汇。伊斯兰教《古兰经》,至今仍沿用阿拉伯文版本。有伊斯兰教清真寺9座,即枣庄清真寺、台儿庄北关清真寺、峄城南关清真寺、薛城区陶庄清真寺、山亭区西城头清真寺、米山顶村清真寺、滕县东关清真寺、东古村清真寺、魏庄清真寺。

佛教

据旧《峄县志》记载,峄县西“大圣寺,东汉时建,明隆庆间修”。这说明,佛教初传中国,枣庄一带就有了佛教。到了唐朝以后,枣庄一带的佛教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清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记载,当时峄县周围就有佛教寺庙19座,滕县境内有佛教寺、庵28座。在清朝,峄县、滕县官署中,都设有管理佛教事务的专门机构——僧会司。到清朝末期,由于基督教、天主教传入,佛教受到排斥而日趋衰败,濒临绝迹。佛教现主要宗教场所为莲青寺、甘泉寺、青檀寺、雪山灵芝寺。

道教

枣庄市道教主要宗教场所为抱牍崮三清观、太山行宫, 其中抱牍崮三清观始建于隋唐时期(观内有棵银杏树为证),相传为“抱朴子得道处焉”,历代多次重修。现有明、清时代碑文为记。1994年重新修缮。三清观占地大约27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观。主观(上观)三清观现有殿堂4座。该观于1997年12月经省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为胡真丹,现任主持孙宇德。

经济

概要

枣庄市第一产业构成中,农业占比突出,其次是牧业、渔业,农业方面,第二产业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养健康最为突出。枣庄市第三产业中,居民服务修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热门行业。

枣庄市抓住山东省打造“京沪—济青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行动机遇,围绕全省“十强”产业,集中力量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养健康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其中打造总投资150亿元的龙电华鑫综合锂电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将建成年产10万吨锂电用电解铜箔生产线。

2022年,枣庄市生产总值为2039.0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4.32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04.05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4.4%。

横向对比,2022年,枣庄市GDP同比增长4.5%,增速仅次于烟台、淄博居全省第三位,分别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全省0.6个百分点,在山东省16市中排名第1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4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1位。

第一产业

枣庄市第一产业构成中,农业占比突出,其次是牧业、渔业,农业方面,小麦和玉米是枣庄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另外种植有大豆、甘薯、水稻、谷子、绿豆、高粱等小宗粮食作物,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发展到332家。2022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累计发展到233家。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合计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112.65亿元,新开工过亿项目11个。新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6个。山亭区(山亭火樱桃)成功创建第五批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滕州市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台儿庄区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枣庄的牧业以猪、羊和鸡的养殖为主,其中山亭饲养山羊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史志上有“山上千树枣,千只羊”的记载。 渔业以鳙鱼、草鱼、加州鲈鱼、鲴鱼为主。

2022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381.37亿元,增长5.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粮食总产183.93万吨、增长0.46%,面积427.11万亩、增长0.21%,单产430.65公斤/亩、增长0.25%。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生猪出栏109.07万头,增长7.0%。牛出栏5.12万头,增长2.6%。羊出栏97.27万只,增长5.9%。猪牛羊禽肉产量17.19万吨,增长5.6%。水产品产量6.99万吨,增长2.4%。

第二产业

枣庄的工业涵盖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尤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养健康最为突出。

其中锂电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枣庄市机床及矿山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电子产业集群、兽药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集群效应。

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804.0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较1-11月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化工、煤炭、焦炭、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等四个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较快,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枣庄市第三产业中,居民服务修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热门行业,其营业收入均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增长50.0%、12.0%、11.7%。2022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4%。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十大门类中六个行业门类实现正增长。围绕“新文旅•惠生活”主题,开展第六届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100余家文旅企业成功入驻消费平台。“台儿庄古城船妹子”荣获十大年度国家IP文旅赛道金奖。

枣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4.4%。消费市场基本稳定,对外贸易势头强劲。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4.5亿元,同比下降2.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27.9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6.6亿元。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15.1亿元,商品零售899.4亿元。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431.0亿元,增长42.8%。其中,进口总额33.5亿元,增长42.3%;出口总额397.5亿元,增长42.9%。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枣庄市拥有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枣庄经济开发区、薛城经济开发区、峄城经济开发区、山亭经济开发区、台儿庄经济开发区共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经济功能区

概况

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枣庄高新区辖3个街道,共有34个村、7个社区,人口约15万

国家级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90.8平方千米,范围覆盖主城区工业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 高铁新区、机械工业园三区一园,实现道路、给水、排水(污)、电力、电信、热力、燃气和土地平 整的“七通一平”,项目落地、建设、投资的条件和营商环境优良。入区企业874家,规上企业242家

枣庄经济开发区

枣庄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枣庄开放开发综合实验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外向型经济“划区布点”设立的首批4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枣庄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以高端纺织服装、新材料、环保水处理剂、新医药为主导产业,食品轻工、橡塑制品、高技术服务等为辅

薛城经济开发区

薛城经济开发区位于美丽的微山湖畔、城区南部,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建成区和在建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2亿元,入区项目总量达到129个,投产企业96家,安置就业人数1.6万人

峄城经济开发区

山东峄城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3月份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4平方公里,目前,实际管辖面积10.49平方公里。2020年,在全省159个省级以上园区,排名第80名,实现进出口总额31.6亿元,实现税收收入6.92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91.62万美元

山亭经济开发区

山亭经济开发区位于枣庄市山亭区西部,是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20平方公里,是山亭产业发展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目前,开发区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投资过10亿元以上项目10家,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

台儿庄经济开发区

台儿庄经济开发区于 2000 年由枣庄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 年 3 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 4.05 平方公里,现规划面积 8.1 平方公里,主体位于台儿庄中心城区西北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枣庄市拥有各级教育机构1471所,其中学前教育788所,小学501所,初中114所,高中29所,中等职业教育30所,高等教育3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838500人,专任教师52674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0.64%,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提高到83.79%,义务教育巩固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5%。基础教育方面,完成“一师一优课”评选推荐活动,评选市级优课798节,推荐省级优课399节,16项课题获批完成山东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组织推荐第二批山东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地8个。2022年,枣庄市高考清华北大录取16人,录取人数位居全省第5,枣庄本科上线率54.7%,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方面,枣庄市拥有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三所院校。

枣庄学院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有市中、新城两个校区,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65个,专科专业18个,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工1520人,博士学位教师334人,教授、副教授414人,专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3人,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和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以上人才33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8个,省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学校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医疗机构2750家,其中,医院8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3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8个,乡镇卫生院46个,村卫生室1775个,门诊部39个,其他(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70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3个,妇幼保健院(站,所)7个,采供血机构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临床检验中心等)6个。三级医疗卫生机构8个,二级医疗卫生机构17个,一级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97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697人,注册护士14706人。2022年12月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达25753张,每千名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6.68张。

枣庄市主要医院

区(市)

医院名称

级别

市直

枣庄市立医院

三级甲等

枣庄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滕州市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滕州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薛城区

薛城区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薛城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

山亭区

山亭区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市中区

市中区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峄城区

峄城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

峄城区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台儿庄区

台儿庄区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台儿庄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

山东健康集团枣庄卫生中心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

科学技术

2022年,枣庄市向省科技厅推荐省重点实验室4个,中建材科创院承建的山东省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获得省科技厅认定,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62个,新备案院士工作站5家,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产业科创平台快速布局。布局建设市技术创新中心81个,山东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获省科技厅筹建批准,成为枣庄市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全市零的突破。全市8家新型研发机构获得省科技厅备案,数量居全省第三,总数达到17家。新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1个,总数达到80家。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等3个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枣庄高新区获批全国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峄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年度评估。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聚焦聚力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山水林田大会战”“双十镇”等系列行动,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

2022年,枣庄市3家企业专利荣获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山东泰和水有限公司荣获二等奖;兖矿鲁化和山东丰源轮胎分别获得三等奖,这是枣庄市企业获得奖项最多的一次。2022年,枣庄市发明专利授权量685件,同比增长5.5%。pct国际申请18件,同比增长63.6%。有效发明专利3252件,同比增长16.3%,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43件,位居全省第十位,有力激发了创新活力。

2021年8月,枣庄推出科技人才“揭榜挂帅”项目,围绕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开展征集,主要涉及新能源(锂电)、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27家企业29个项目吸引人才。单个项目最高榜金达到2000万元。次年9月,第二批科技人才“揭榜挂帅”项目公布,项目总金额8055万元。2022年,共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市级创新平台9个。截至2023年3月24日,枣庄市拥有锂电科研平台43个,累计获批锂电相关专利947项(发明专利239项)。

文化事业

枣庄市

截至2022年6月,枣庄市拥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纪念馆)2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市域全覆盖。截至2022年末,新建成15家城市书房和10家文化驿站,2367个农家书屋免费向社会开放。开展全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评选工作,共评出10个样板镇、20个样板村。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2500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参与群众275万人次,全市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共开展2619场。针对全市各镇(街道)开展个性化宣传,开通35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视频号。

2020年12月21日,滕州市博物馆和滕州市汉画像石馆以县级馆身份晋级一级馆,填补了该市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历史空白。枣庄市博物馆、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和王学仲艺术馆晋级二级馆,山东青龙山古陶瓷博物馆晋级三级馆。

体育事业

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有各类型场地6692个,面积835.07万平方米,人均面积2.12平方米。2022年,规范健身站点3000 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近1.5万多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6人。乡镇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47个,村级(社区)组织达到287个。

2022年,枣庄市新建68处农村健身路径、7处百姓健身房、50处口袋公园、1处体育公园、1处农村示范社区,为130个村居维修更换健身器材736件。争取中央资金1000万元建设邹坞镇20公里全民健身骑行道。举办市级全民健身赛事100场,带动区(市)举办100多场,直接参与40万人次,其中“云走齐鲁”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近5万人报名参加,规模居全省第4名。开展全国老年太极拳大联动、2022年全国健身气功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暨2022年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10多场,参与人数1万多人次。新成立市级单项体育协会7个,总规模发展到47个线上线下举办23期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体育骨干4000人,实现社区、村居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4次,为1000多名群众提供运动处方。争取资金680万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

2022年,全年获得世界冠军7项、全国冠军3项。与4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枣庄市体育产业联合会,体育彩票销售5.8亿元,筹集公益金2亿元。打造体育全媒体宣传矩阵,全年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枣庄体育信息150余篇。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枣庄市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20万人、44.74万人、42.26万人,较2012年分别增加37.36万人、3.61万人、8.18万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应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21.43亿元,全部落实到被征地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落实率达到100%,全市216家基层快递网点全部参保,896名快递员完成工伤保险参保登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比2012年增长62%,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比2012年增长59%。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2012年55元提高至2022年160元,增长191%。调整工伤保险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三项定期待遇,惠及全市2300名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 针对因意外致残以及先天残疾人士,枣庄市残联会根据政策规定予以家庭改造补贴、医疗康复补贴等。

对重点救助对象给予参保、门诊和住院全方位、高层次救助;全面实现“一站式”报销,患者结算时仅负担个人自付部分,无需垫付,根本上减轻困难群体医疗费用负担;首次将因病支出型贫困对象纳入依申请救助范围,最高给予2万元救助。截至2021年12月底,门诊、住院共救助8.24万人,救助基金支出8887.96万元。

养老院方面,2022年,枣庄市新增护理型床位800张,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55%,较十年前上升25个百分点。同时,枣庄市共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72处、星级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0处。2020年以来培训养老护理员6000余名,在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三家高等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环境保护

2020年12月,枣庄市启动《枣庄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1月正式出台。截至2022年12月23日,累计造林绿化30万亩,建设环城绿道258公里,绿色生态廊道4600余公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立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12处,湿地保护率达到70%。

空气检测方面,依托枣庄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65个镇街空气站、192个微站、150个视频监控点、国省道、重点工地小型站作用,初步建成7个区(市)颗粒物雷 达扫描,4处园区VOCs(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站,1处交通站,1处超级站组成的环境空气监控网络。1-11月,全市PM2.5现状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9.5%,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7位;优良天225天,优良率为67.4%,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8位;重污染天数为2天,并列排名全省第9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9,列全省第12位,全国排名并列第134名。

2022年,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8座;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全市4433个入河湖排污(水)口溯源整治,7个国控断面有2个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5个达到Ⅲ类标准,水体优良比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指数居全省第3位,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平稳,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8.6万吨,能够满足辖区处理需求。

2022年,全市城区道路机扫率、洒水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深度保洁率达80%以上。全市累计改造提升生活垃圾中转站79座,建设改造公厕285座(其中新建公厕69座),更换破损老旧垃圾箱桶40486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焚烧率均保持100%。

交通

综述

枣庄市是山东对接南方的门户和交通枢纽,交通主要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其中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7.26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05.02公里/百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9月全市铁路里程突破34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87公里。,水运主要为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

公路

枣庄市

枣庄的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一环三横七纵”的城市道路干网,形成了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线路为补充,构建中心城区全覆盖、网格化和高服务水平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10条快速公交线路,其中一般快速公交(B线)8条,大站快速公交(T线)2条,线路总长度约325公里。

截至2022年9月,枣庄市境内有高速公路6条274公里、普通国道3条197公里、普通省道12条585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7公里,线网密度增加至每百平方公里17.1公里、居山东省第三位;截至2021年底,全市营运客货汽车达到5.9万辆,年货运量9717万吨、是2012年的2.1倍。2021年,全市复新BRT站台67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条;T2线改线客运中心至高铁站,进一步扩大BRT线网的覆盖面;开通枣庄至徐州省际公交。共有枣庄汽车总站、枣庄汽车西站、滕州市汽车西站、山亭汽车站、薛城汽车站共5个汽车客运站。

铁路

枣庄市

2021年底,铁路年货运量突破55万车、客运量达到431.4万人次;截至2022年9月全市铁路里程突破34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87公里,枣临铁路、惠民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另有26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全市各大厂矿企业,构建起了集疏完备的铁路网络。开通了枣庄至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2800余列、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67万标箱。 截至2022年,枣庄市拥有枣庄站、枣庄东站、滕州东站、枣庄西站、滕州站五个铁路站。

高铁站

京沪高铁枣庄站站场为2台6线,设正线2条、到发线4条,2021年,枣庄站开行直达北京、上海、南京、天津、青岛、温州、广州、武汉、长沙、杭州、宁波、江山、福州、沈阳、南昌、荣成、西安、厦门、黄山、盐城、苍南等城市的高铁列车。

京沪高铁滕州东站位于滕州市东沙河镇境内,2011年6月30日投入运营。车站站场为2台4线,设正线2条,到发线2条,每天办理客运业务列车52趟,高铁车次直达北京、上海、青岛、烟台、威海、银川、福州、南昌、贵阳、泰州、宁波、沈阳、厦门等方向。

航空

枣庄市

枣庄机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即将开工建设,启用后将填补枣庄市航空运输空白。项目总投资21.86亿元,将建设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11个机位的机坪,1.4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1万平方米的停车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2022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月14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复项目总体规划;11月4日,省交通运输厅与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联合批复项目初步设计,进入开工建设启动阶段。11月30日,中国民航局综合司复函同意新建山东枣庄民用运输机场命名为“枣庄翼云机场”,机场英文译名为“ZAOZHUANG YIYUN AIRPORT”。枣庄机场位于山亭区西集镇翼云村(行政村),同时山亭区境内有翼云山,山与云相连,朝夕往来,故曰翼云。

水运

枣庄市

枣庄港已形成“一港四港区六作业区”的发展格局,分别为滕州港区、薛城港区、峄城港区和台儿庄港区,已建成港口工程项目5个共34个泊位,待全部建设完成,年吞吐能力将达6750万吨。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里程达到108.4公里,其中43公里的干线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年通过能力达到1.36亿吨,实现枣庄市域内运河全线双线船闸通行,水运通航效率显著提高;港口货物年吞吐量1725万吨、客运量40.6万人次。

2021年,枣庄市累计完成水路旅客运输量40.63万人,同比增长63.99%;水路货运量766.75万吨;货物周转量309199.17万吨公里;船闸货物通过量1.82亿吨,同比增长10.36%。港口吞吐量约1725万吨,同比增长39.99%,其中滕州港区完成吞吐量322.74万吨;薛城港区完成吞吐量195.5万吨;台儿庄港区完成吞吐量371.57万吨;峄城港区完成吞吐量823.13万吨。

公共交通

公交:市现有各类营业性汽车57406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5万余人。其中,全市客运企业6家,营运客车335辆;客运站5个,客运班线90条。全市现有公交企业12家,公交车辆2872辆,公交线路235条,其中BRT线路10条,站台133个。BRT通车里程突破200公里,实现了市域全覆盖。

出租车:全市现有巡游出租汽车公司18家,巡游出租车1540辆;网约车公司23家,网络预约出租车386辆。

文化

综述

枣庄历史悠久,四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是迄今为止黄淮地区考古发现最古老的文化,也是东夷文化的源头。拥有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台儿庄大战旧址等文物古迹,以及柳琴戏、鲁班传说等非物质遗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6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处。

级别

朝代

名称

位置

世界文化遗产

春秋至清时期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

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街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

台儿庄大战旧址

枣庄市台儿庄区

北宋

龙泉塔

滕州市府前路龙泉广场

近代

中兴煤矿公司旧址

枣庄市市中区

春秋至清时期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

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街道

东周

薛国故城

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

新石器时代

北辛遗址

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

周代

偪阳故城

枣庄市台儿庄西南侯孟乡境内鸵山、土山北麓

南北朝时期

中陈郝窑址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蟠龙河畔的中陈郝村

新石器时代

建新遗址

枣庄市山亭区

商代

前掌大遗址

滕州市官桥镇前掌大村西北

/

岗上遗址

滕州东沙河镇陈岗村东北500米

参考文献: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

枣庄市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境内,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27段遗产河道之一,西起台儿庄古城游客服务中心东侧,东抵月河东排灌站以南400米处,全长3.3公里(其中台儿庄古城西门至小南门段全长1150米),宽50-120米不等。中河台儿庄段开浚至今已有414年历史,沿岸尚存200米古驳岸和13座古码头。

龙泉塔

枣庄市

龙泉塔位于滕州市府前路龙泉广场,为砖石结构的密檐式佛塔,塔高43.35米,呈八角九级,始建时代文献无考,据有关方面专家观察其风格,当属北宋时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台儿庄大战旧址

枣庄市

台儿庄大战旧址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在台儿庄苦战26天,消灭日本侵略军2万余人,取得了台儿庄战役重大胜利。现已在台儿庄建立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占地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纪念碑、展览馆、影视馆、全景画馆组成。还依托台儿庄烈士陵园建台儿庄战史陈列馆,占地13万平方米,由英雄广场、战史陈列厅、国防教育园、壮国园、影视厅组成。

薛国故城

枣庄市

薛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境内。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了。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东周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故城面积呈不规划方形,周长10615米。城墙逶迤起伏,残存垣垛高出地面4-7米左右,底部宽20-30米。经考古专家普探,发现故城有大小城门8处,城内有各类作坊10余处,居住遗址9处。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3月,枣庄市已有16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是第一批的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村,第三批的枣庄市滕州市羊庄镇东辛庄村,第四批的山亭区北庄镇双山涧村、山亭区冯卯镇独古城村、冯卯村、滕州市柴胡店镇胡套老村,第五批的薛城区陶庄镇前西仓村、山亭区冯卯镇付庄村、朱元村、城头镇东岭村。第六批的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凫城镇千佛崖村、王家湾村,北庄镇洪门村。

东辛庄村

枣庄市

东辛庄村石板房古村落位于滕州市羊庄镇驻地东南6.9公里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现存石板房约86间,石木村寨门1个,古炮楼3座等遗迹。据清康熙三十三年修《刘氏家谱》记载,其先人于清康熙初年迁入,依亲定居,故称为亲庄。随着时间的变迁,后演变为辛庄,清末称上辛庄,1982年更名为东辛庄,现居住人口669人。2014年11月,东辛庄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东辛庄村列入了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全省共有5地市的17个中国传统村落上榜,该村是枣庄市唯一入选的传统村落;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东辛庄村为2022年山东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前西仓村

枣庄市

陶庄镇前西仓村位于蟠龙河与古薛河交汇处,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明朝初年建村,为典型的鲁南村居,前西仓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村庄建成区域面积470亩。村庄内的孙氏故宅位于村中心部分,占地160亩,为连片建筑,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房屋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房屋结构坚固耐用,院内有形态各异的石雕、木雕、砖雕。孙氏故宅目前经过修缮大部分保存完好,曾国藩曾到访的故事经久不息。同时,村落内目前仍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朴素,少装饰,建筑外部整体色调以青、灰为主,一般没有雕梁画栋。千年西仓古桥和鲁封桥分别横跨在村边,形成了与故宅相互辉映的景色。传统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唢呐、柳编、石雕、柳琴戏等各类传统文化和习俗得到保护和传承。

独孤城村

枣庄市

独孤城村因古代有独孤王城而得名。明、清《滕县志》皆有所记载“独孤城,在县东北六十里,杞王女城东北隅,周三里。”该村位于山亭区冯卯镇岩马湖西侧,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村内传统古建筑集中连片,质朴而厚重。条编、打铁、织网等民俗工艺源远流长,村内有乡村茶馆、农村大席、山东大鼓书、蓝印花布、豆腐坊、酱园等,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枣庄市拥有2个国家级、42个省级、316个市级共3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级别

类别

名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

柳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说

鲁班传说

参考文献:

柳琴戏

枣庄市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后腔等,是枣庄的地方戏。枣庄柳琴戏源于运河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其他艺术的内涵,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语言、唱腔、表演和剧目等。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代表作品有《芳林嫂》。

鲁班传说

枣庄市

鲁班,公元前490年左右生于小邾国(今山东滕州市境内),是我国工匠界的鼻祖。关于鲁班的传说遍布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但因鲁班祖籍滕州,因而关于鲁班的传说在滕州市最为集中,流传得也最多最系统和最原始。从鲁班出生、学艺、发明创造,以至死后为仙、为神、为匠人祖师,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在滕州的大大小小的鲁班传说近千则,其中《鲁班桥》《鲁班磨》《大煎饼》《鲁班造锯》等30余篇被各种书籍转载。

山东琴书

枣庄市

水泉镇老门洞村秦氏祖传的山亭琴书迄今已传承了四代,在鲁南地区和苏北一带常演不衰,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山亭琴书因演唱风格独特,享誉鲁南和苏北一带。演唱时一般由三人组合,主演者多为女性。演奏的乐器主要有扬琴、坠琴、京胡等。演唱剧目主要有《九女出嫁》《金杯玉盏记》《十把串金扇》《三开棺》等。

鼓儿词

枣庄市

鼓儿词(又称枣庄小鼓、石门小鼓),起源于枣庄市中区一带,流传于鲁南、鲁西南和苏北地区,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一种稀有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曲艺形式。鼓儿词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曲艺形式,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表演上独树一帜,“表”“白”“念”“唱”各具特色。同时也是中国民间少见的曲艺曲种。

饮食文化

枣庄饮食风俗,就整体说属于北方类型。它虽受京、津、沪、宁影响,但有自身的特点,枣庄人民的主食是煎饼、糊头(稀饭)。居民口味以辣、咸为主, 拥有枣庄市三大名吃-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

辣子鸡

枣庄市

枣庄市三大名吃(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之一。2016年5月,枣庄市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辣子鸡之乡” [34-35]  。枣庄辣子鸡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于临城县,今薛城北,有一位叫徐子华的厨师,早年在宫中做御厨,晚年在家养老,开了一家饭馆,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创造出了“辣子鸡”。此后,小饭馆生意络绎不绝。他创造的辣子鸡辣中有香,辣而不过,吃起来虽满头大汗却欲罢不能,当时有句话赞扬徐子华做的辣子鸡“鸡香飘十里,客坐十里外”。

羊肉汤

枣庄市

枣庄市三大名吃(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之一,以汤浓、味美,不腥不膻、肥而不腻而著称。

菜煎饼

枣庄市

枣庄市三大名吃(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之一,原料采用花生、玉米、芝麻、小麦、大豆等十余种杂粮按比例配制,用石磨或机器磨成面粉,摊糊烙制而成,既有粗粮的纤维和全面营养又有蔬菜的维生素,口感酥松香嫩。

地方特产

枣庄市由于靠近微山湖拥有四鼻鲤鱼以及微山湖咸鸭蛋等知名特产,同时枣庄市山亭区拥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伏里土陶。

四鼻鲤鱼

枣庄市

微山湖特产,在清朝因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而名扬天下。这种鲤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含蛋白质比猪肉高30%—50%,比鸡蛋高20%左右。“四鼻鲤”跟别的鲤鱼的最大不同,就是生有四个鼻孔。其中两个鼻孔是真的,另两个实际上是两根凹进去的短须,酷似两个鼻孔。

微山湖咸鸭蛋

枣庄市

由于微山湖麻鸭多觅食鱼、虾、田螺、螺丝等动物性饵料,因此蛋黄油脂充盈,营养丰富,具有助消化、增食欲、利肺腑之功能,是待客和筵席助酒之佳肴。咸鸭蛋选用微山湖区自然放养麻鸭所产咸鸭蛋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和新改进配方,并加以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腌制而成。蛋白似玉,蛋黄似红橘,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松、沙、细、油、嫩五大特色。

伏里土陶

枣庄市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枣庄市山亭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枣庄市山亭区伏里村所特有。伏里土陶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大汶口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

传统节庆

元宵花灯展:自1982年开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枣庄矿务局在枣庄煤矿大楼四周举办元宵灯会,展出多种宫灯、走马灯、亭子灯和多种电动组灯等。

农民艺术节:1990年10月,市中区永安乡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以后每隔两年举行一次。1992年4月,薛城区金河乡举办首届“金河山风筝会”,以后每年清明节如期举行。

传统民俗

枣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有山区、丘陵、平原,濒临微山湖,紧靠大运河,京沪铁路从境内穿过。在这幅员广阔的地域上进行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和农村的工匠作业,继承了千百年来的传统,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和行业民俗。特别是在农闲阶段,例如鲁南花鼓、民间布艺缝绣等。

鲁南花鼓

枣庄市

鲁南花鼓起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是当时台儿庄运河两岸比较流行的演出形式之一。    鲁南花鼓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间布艺缝绣

枣庄市

 民间缝绣流行于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滕州、台儿庄等地区。枣庄市周边地区的济宁、江苏、安徽等地也都有民间缝绣的流传。枣庄民间缝绣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以布、绸、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门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扎等技法来制作民间缝绣的工艺作品。

红色文化

枣庄是红色文化高地,是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铁道游击队的起源地。 设立有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旧址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同时下面村镇也是著名的红色文化发源地,其中羊庄镇是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处,庄里村向南1公里处的大北塘村是铁道游击队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的出生地,两公里处的南塘村是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爆发的地方,也是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的诞生地和指挥部所在地,因此羊庄被誉为滕县革命的摇篮。

地方象征

枣庄市

枣树是枣庄的市树,枣庄的枣树以店子镇最具规模,有枣树几万亩,那里还有上千年的古枣树,核心区古枣林8000余亩,是山东省内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枣林。枣还寓意着调和百药。

枣庄市

山东鲁南枣庄市峄城区境内,有片一望无际的石榴园一一万亩石榴园。这里的石榴栽培历史悠久,百年以上的石榴树千余株,部分石榴树树龄在400年以上。在这个石榴山庄里流传着许多有关石榴的神话传说、信仰习俗。五月榴花红似火,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花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石榴寓意团结,因此枣庄市将石榴花定为市花。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5月,枣庄市拥有A级以上景区50家,其中5A级1家、4A级12家;省级旅游强镇达到36个、特色村101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4个(国家级6个)、精品采摘园49个、山东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367家;旅行社64家,星级酒店1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

枣庄市主要旅游景区(部分)

序号

景区名称

等级

地区

1

台儿庄古城

AAAAA

台儿庄区

2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AAAA

台儿庄区

3

鲁南水城·枣庄老街

AAAA

市中区

4

仙坛山旅游区

AAAA

峄城区

5

翼云石头部落

AAAA

山亭区

6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

AAAA

台儿庄区

7

枣庄市月亮湾旅游区

AAAA

山亭区

8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AAAA

山亭区

9

枣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AAAA

山亭区

10

冠世榴园

AAAA

市中区

11

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风景区

AAAA

滕州市

12

汉诺庄园

AAAA

山亭区

13

枣庄市铁道游击队景区

AAAA

薛城区

参考文献:

主要景区

台儿庄古城

枣庄市

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清乾隆赐)。古城内还有大战遗址公园、大夫第、山西会馆、清官廉吏博物馆、参将署、兰婷书寓等景点。其中,徽派建筑“大夫第”曾是当地名人贾三近的旧居宅院;“山西会馆”是一座大型晋派建筑,里面还供奉着关帝。

台儿庄古城,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台儿庄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景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获评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2016年获评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旅游市场秩序最佳景区。

峄城冠世榴园风景区

枣庄市

园区位于枣庄市区南部、峄城区西部。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有榴树530余万株,为中国最大的石榴园林。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区,2001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基尼斯之最”,因而被誉为“冠世榴园”,并被列为“花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重要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3A级景区。是一处集自然山川,生态园林、民俗宗教、人文历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枣庄市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抱犊崮位于山亭区东南部,距枣庄市市区东北20公里,内有巢云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凤落古崖四个景区。抱犊崮在汉代叫“楼山”、魏晋称“仙方山”、唐宋时叫“抱犊山”,明清时期称“君山”。1923年5月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民国第一案发生地。2003年被评为AAA级景区,2004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滕州红荷湿地风景区

枣庄市

红荷湿地风景区位于滕州西部的滨湖镇,距市区25公里。是山东省内最大的湿地资源保护区。该景区于2001年开发建设。旅游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有红荷文仕园、湿地游憩园、湿地康乐园、休闲度假园、中华湿地探险处、红荷博物馆、垂钓中心、水上森林公园、芦荡迷宫、热带雨林、生命极限园、运河人家风情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刘少奇、陈毅过湖纪念馆等景点。

龟山风景区

枣庄市

龟山风景区位于市中区东北16公里的孟庄镇,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1997年开始开发,2001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它紧濒周村水库,北临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崮,西、南两侧被群山环抱,含龟山、蛇山、黄山三山,方圆数十里。东北部老龙潭遗址及汉代古墓群,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旅游区包括龟山寨门、旗杆座、万善同归碑、周村水库、龟山香居等景点。

著名人物

姓名

生卒年月

毛遂

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著名典故“毛遂自荐”的主人公

孟尝君

?-前279年

原名田文,战国时薛国(今滕县张汪镇一带)人,曾拜相于秦国、齐国、魏国,“战国四公子”之一

滕文公

不详

战国时滕国国君,礼贤孟子,治国有方

叔孙通

不详

汉高祖时官至太子太傅。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著作

匡衡

不详

著名典故“凿壁借光”的主人公,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匡衡出任丞相,被封为乐安侯

贾三近

1534―1592

万历十五年(1587年)任大理寺寺卿,张远芬先生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

王铭章

1893.7.4-1938.3.17

国民革命军二十二集团军一二二师师长,曾率军抗日,在滕县保卫战中牺牲

洪振海

1910—1942

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长,《铁道游击队》中“老洪”原型

参考资料来源:

友好城市

截至2022年12月12日,枣庄市友好城市有12个,分别是:德国的施普洛克赫弗尔市、诺尔托夫市,日本的美祢市,韩国的高敞郡、杨平郡,菲律宾的打拉市,澳大利亚的新英格兰西北区、阿米代尔市,美国的布罗克顿市、新贝德福德市和哥伦布市,喀麦隆的埃博洛瓦市。

国家

友好城市

签字日期

德国

施普洛克赫弗尔

1987.10.15

德国

诺尔托夫市

1999.07.13

日本

美祢市

1993.06.01

韩国

高敞郡

2005.10.24

韩国

杨平郡

2011.07

菲律宾

打拉市

2017.07.05

澳大利亚

新英格兰西北区

1994.08.30

澳大利亚

阿米代尔市

2000.08.21

美国

布罗克顿市

2000.09.27

美国

新倍尔福德市

1998.03.27

美国

哥伦布市

1998.03.30

喀麦隆

埃博洛瓦市

2013.06.29

参考文献:

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批准机关/单位

批准时间

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

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前身)

2012年8月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国家版权局

2012年8月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前身)

2012年12月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台儿庄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4年6月

省级文明城市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5年2月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9年3月、2022年2月

国家园林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6月

国家节水型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1年

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

——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