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特种作战学院(Special Operation College of PLA)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副军级建制,主校区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是全军唯一一所特种作战、情报侦察领域的高等教育院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介绍

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别名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外文名

Special Operation College of PLA

成立日期

2017年7月

所属地区

桂林市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崇信路33号(主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禺东西路38号(广州营区)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主管部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占地面积

13000余亩

教师人数

600余人

院校代码

91009

主要专业

作战指挥、侦察情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专业数量

11个

机构类型

全军重点建设院校

简介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侦察与特种作战指挥专业;2011年,侦察与特种作战指挥专业从南京整体转隶至广州,与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合并组建特种作战学院,时任副总参谋长戚建国向学院授旗;2017年7月,特种作战学院和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合并组建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解放军体育学院,现为学院广州营区,位于院内的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原桂林陆军学院)前身是1949年创建于浙江金华的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三分校。

截至2023年6月数据显示,学院分布在广西、广东和湖南3省(自治区),在桂林、广州、衡阳、株洲4市共8个营区,拥有军事共同、专业技术训练场90余个,多种作战地形综合训练场4个,总面积达13000余亩。学院面向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培养特种作战、情报侦察领域军官和士官,承担全军狙击作战、军事体育领域人才培养任务,是全军侦察特战人才培养基地、全军高中级狙击手培训中心、全军军事体育人才培训中心、特种作战理论和战法训法研创中心,此外还承担驻港澳部队轮换进驻干部培训任务。

历史沿革

2017年合并组建的学院,历史底蕴深厚。

前身之——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始于解放战争末期创建的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后经北碚步兵学校、桂林步兵学校、桂林陆军学院等多个阶段发展赓续。

前身之——特种作战学院,一脉源于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始于解放战争初期创建的冀热辽军政干部学校,后经广东军政大学、第25步兵学校、解放军体育学院等多个阶段传承创新,一脉源于原国际关系学院在1978年开办的侦察与特战专业,是我军体系化专业化培养侦察与特战人才的摇篮。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6月,学院有11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作战指挥(特种兵初级指挥)、作战指挥(伞训初级指挥)、作战指挥(空降兵初级指挥)、侦察情报(海军陆战初级指挥)、侦察情报(侦察兵初级指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特种兵初级指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海军陆战初级指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侦察兵初级指挥)、作战指挥(特种兵初级指挥)、作战指挥(伞训初级指挥)、作战指挥(空降兵初级指挥)。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院有4个专业领域,军事共同、专业技术训练场90余个,多种作战地形综合训练场4个,总面积1.3万余亩。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院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2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方向2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军事、体育

院级重点学科建设方向:特种兵作战、侦察兵作战

师资规模

截至2021年6月,学院有教员500余人,其中高职教员143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56人,有援外教学、出国留学和国际维和等经历的97人,曾参战并荣立战功者6人,拥有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比赛头衔者19人,全军比武竞赛尖子21人,军队育才奖97人,全军优秀教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

优秀教师

世界冠军、全国冠军

马和太、卞金涛、祝林芳、宋美霞、马运浩、陈小捷、华璐、曹广奎

全国三八红旗手

祝林芳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祝林芳

全军十佳运动员

祝林芳

全军优秀射手

华璐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祝林芳

院级“最美奋斗者”

高空伞降教学团队、苏友芬、华璐、朱波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截至2020年7月,学院办有《特种作战学报》和《军事体育学报》。

《特种作战学报》是全军特种作战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

《军事体育学报》是由总参谋部政治部主管、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主要反映高等院校、部队和体育科研部门有创新性的科研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军事体育、体育社会学、部队体育、训练与竞赛、运动人体科学、院校教育;2003年获总参优秀期刊提名奖,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入期刊。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5月,学院承担科研项目347项,获科研成果奖52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事科研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论文

题名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礼乐视角下的齐晋鞌之战解读

张延霞

作家天地

2022-02-25

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的液体扩散系数测量装置

杨越童、王士强、丁泽祥、夏伟民、熊家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01-1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快速去雾

廖章回、姜闯

测绘学报

2021-12-16

应用太阳能电池的智能除藻勘测船设计

郭栋材、郭乐天、姜海波

电子世界

2021-10-15

倾斜摄影测量的城市战场环境三维建模及可视化

廖章回、朱伟、韦敏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1-10-15

巴西柔术训练方法刍议

宋海港

体育视野

2021-08-01

亚高原训练对高原驻训新兵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刘涛波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21-05-30

基于关联数据的开源情报语义聚合框架研究

陈春燕

图书情报导刊

2021-05-25

智能雷在特种作战中的应用

李欢、刘欣璐

现代防御技术

2021-04-15

高速安全控车探析

王文广、张冬贵

时代汽车

2021-04-05

数控技术在汽车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张文娟

内燃机与配件

2021-03-30

Matea Jelic(-67kg级)技战术运用特征及对策研究

祝林芳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1-03-10

《哪吒闹海》的国画因素分析

刘金元

大众文艺

2021-01-25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校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学院院徽全部要素包含3个模块、9个部分:通用元素和基本属性:五角红星与八一字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核心,代表性质和方向;长城,寓意守护国土安全的基本功能;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是最基本的文字标识。特色元素和专业属性:红色闪电,寓意特战官兵“铁血忠诚”“一招制胜”的信仰底色和职能使命;三支羽翼组成的翅膀,既指海陆空三栖作战的基本样式,也呈现学院转型重塑、换羽腾飞之势;双色利刃,紧扣《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特种作战战术起源。辅助元素和精神属性:虚拟的网络地球,强调特战人才要立足国际视野、抢占科技前沿;两条折线,勾勒出狼眼睛的轮廓,使院徽整体神似战狼,彰显特战尖兵的战斗精神;书本底座,寓意学院人才培养托起特战力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校园环境

学院横跨广西、广东和湖南,在桂林、广州、衡阳、株洲共设8个营区,各营区环境优美、人文地理独特、教学场馆齐全、教学设备先进,拥有军事共同、专业技术训练场90余个,多种作战地形综合训练场4个,总面积达1.3万余亩,为培养全域作战的特战精英打造实战化训练环境。

校园风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