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地处南通市西北部,总面积1573.9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常住人口有122.23万人。

如皋市地处长江与黄海交汇的三角洲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境内全境为平原。地势西北略高,东南偏低之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早在夏朝初期,如皋境已纳入中央王朝管辖,时属“扬州”。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如皋正式建县。1991年6月1日,如皋撤县设市,由南通市代管。截至2022年10月31日,如皋市辖1个街道、11个镇。

如皋市有“长寿之乡·诗意小城”之称,旅游线路以长寿养生、古城文化等为特色。截至2021年4月,如皋市拥有AAAA级旅游景区水绘园风景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盆景大观3家,AAA级旅游景区7家。如皋市也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如皋杖头木偶戏、莲湘等,其中如皋盆景、如皋丝毯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皋市是中国百强县,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有现代农业、现代建筑。经济功能区有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如皋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9.31亿元,在南通市下辖区划中位列第四;三次产业结构为5.9:50.1:4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809元。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如皋市的: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如皋市

面积

1573.96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南通市西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20°20'21″~120°49'57″,北纬32°00'18~32°29'41″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江苏省

所属市

南通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1个街道、11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320682

人口

122.23万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

方言

江淮官话泰如片

GDP

1479.31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20809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水绘园风景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盆景大观等

车牌代码

苏F

邮政编码

226500

政府驻地

如皋市解放路199号

电话区号

0513

火车站

如皋站、如皋南站

港口

如皋港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rugao.gov.cn/外链

名称来历

如皋名称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如”是到的意思,“皋”则是水边高地。另一说则来自《太平寰宇记》,如皋位于长江北岸沙咀之上,原野辽阔,于是取《荀子·大略篇》中的“望其圹皋如也”之义,以如皋为名。

历史沿革

先秦

早在夏朝初期,如皋境已纳入中央王朝管辖,时禹平水土分天下为九州,“淮海惟扬州”,如皋境属“扬州”。

西周始名海阳。春秋属吴,称郧,又名发阳、发繇口。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后向北扩展,如皋纳入越国版图。周慎靓王九年(公元前306年),楚怀王灭越,如皋为楚国海阳地。

秦汉至南北朝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如皋属秦。楚汉相争时,为东楚所有,属东阳郡。后属西楚。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为吴王刘濞封地,名海陵,属海陵县。刘濞招天下亡命者至如皋蟠溪煮盐,并延凿邗沟至如皋运盐,名运盐河。新莽时,为亭间属地。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并入东阳县;建武十九年(43年),属海陵县。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强令徙民,如皋成无人区,海陵县废。

三国正始二年(241年),东吴大司马吕岱招抚乡民回归,复置海陵,如皋仍属海陵县。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如皋正式建县。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581~600年)初,并入宁海县,属江都郡。唐初,宁海县并入海陵县。

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淮南节度判官李承实主持修筑捍海堰,俗称“皇岸”。唐大和五年(831年),划出海陵县5个乡置如皋场,治所在今如皋镇,属扬州。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为如皋县,属泰州。宋、元、明沿袭。

宋代,按照区位和户口多少,如皋县为中下县。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升为上等县。

明清

明初,如皋蚕桑业和花木盆景生产开始发展。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如皋境受到倭寇侵扰,都督刘荣率兵围歼,斩倭742人,俘857人。明天启元年(1621年),知县李衷纯提倡发展蚕桑、缫丝、制线。同时提倡植棉,发展土纺土织。又“相四境之宜,授民以植卉之方”,发展花木盆景生产。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乡民陈君悦等在如皋城内结立中营抗清,后被清军击败,起义军失败。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通州。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如皋人石学仙创剪彩贴绒花鸟画,成为如皋最早的贴绒工艺品。

中华民国

1914~1927年,属苏常道。

1933~1937年,先后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七区、南通区、第四区。

1938年,如皋县国民政府迁马塘镇。

1940年8月,新四军在西乡卢港建如皋县政府;同年10月,另成立如皋西南行政公署。

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成立如西县政府。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如西、如皋两个县,如西县隶属苏中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

1945年9月,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复名如皋县。原如皋县改为如东县。

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属苏北行署泰州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11日,归属苏北行署南通行政区;同年11月28日,成立城区人民政府。

1953年,属江苏省南通专区。

1970年,属南通地区。

1983年3月1日,南通地区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如皋县由南通地区管辖改属南通市管辖。

1991年6月1日,如皋撤县设市,由南通市代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如皋市地处南通市西北部,介于东经120°20'21″~120°49'57″,北纬32°00'18~32°29'41″之间,东邻如东县,南临长江,西与泰兴市接壤,北与海安市为邻,距南通市人民政府60千米。如皋市总面积1573.96平方千米。

如皋市

气候

如皋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气温14.8℃,一月平均气温2.1℃,七月平均气温27.2℃。生长期年平均230天,无霜期年平均215.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07.3小时,年总辐射11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1049.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5.7天。降雨集中于每年6月~9月,6月~9月占全年降水的56.5%,降水量最高的月份是7月,为186.1毫米,其次是6月,为155.8毫米。夏季风向以东南为主,冬季则以西北风为主。

地质

如皋市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褶带上,位于苏北拗陷中的苏南—勿南沙中新生代相对隆起区。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北东向切割呈带状,北西向切割成块。如皋市形成陆地始于大约6000年前,长江北岸开始形成古沙嘴,其中最早形成的是扬泰古沙嘴。沙嘴上有一系列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条状沙脊,沙脊之间有洼地。如皋成陆于扬泰沙嘴的东部沙脊上。扬泰古沙嘴形成后,其东南部边缘的发展较为缓慢。到了春秋时期,边缘扩展到了今车马湖一带。到了三国时期,沿海的江滩延伸至距离如皋城约30千米远。东晋太元七年(382年),春秋时期开始发育的古扶海洲(现属如东县)与扬泰岗地相连。自此,如皋市的大部分地区陆地化。

地形地貌

如皋市地处长江与黄海交汇的三角洲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境内全境为平原地带,整体水平面高于邻县。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之势,如泰运河中段两岸地势最高,沿江以东地势最低。大致可分为通南高沙土平地、通东沿江高平地、东部平地、沿江低平地等四个地貌类型。全境最高海拔6米,最低海拔2米。

水文水利

  • 水文

如皋市地处江淮之间,河道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自然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1432.52平方千米,占91.9%;淮河流域面积143.7平方千米,占9.1%。主要河道有一级河焦港、如海运河、通扬运河、如泰运河等4条,境内总长158.5千米;二级河如皋港、长甸河等21条,总长289.7千米;三级河302条,总长1005.5千米;四级河3333条,总长2773千米。河流总长度4226.7千米,河网密度2.68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22.5亿立方米,年排涝量0.45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2.0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通扬运河,从通州区界至海安县界流经境内白蒲、林梓、丁堰等六镇(区),境内总长48.25千米,流域面积485.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白李河、新姚河等。

  • 水利

截至2021年,如皋市共建成生态沟渠111条,总长384.54千米。主要水库有长青沙水库,设计有效库容150万立方米。

土壤

如皋市耕地土壤主要有潮土、水稻土两大土类,以潮土为主,潮土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3.1%,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6.9%,主要分布于白蒲、丁堰、柴湾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末,如皋市有耕地7.65万公顷、种植园用地3.21万公顷、林地1.08万公顷、草地0.09万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0.1万公顷、工矿用地0.76万公顷、住宅用地2.35万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1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85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34万公顷。

水资源

如皋市水资源丰富,可直接在长江取水,境内有焦港、碾砣港和如皋港三个大型引江口,最大引流量为1847立方米/秒。此外,如皋还拥有丰富的浅层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别约为1.18亿立方米和0.81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如皋市有药用植物363种、药用动物73种,其中银杏、半夏、如皋三黄鸡等为地方特产;另有观赏植物日本五针松、枇杷、柳树等100多种。

生物多样性

  • 植物

如皋市境内有陆生维管植物111科354属53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6属7种、裸子植物有7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有99科337属518种;水生维管束植物有27科50属71种,其中,蕨类植物2种、被子植物69种;浮游植物有17目34科61属9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野大豆、鹅掌楸、金荞麦、中华猕猴桃、中华结缕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水杉、银杏、银杏、水杉。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受威胁植物共计苏铁、银杏等10种。

如皋市

  • 动物

如皋市有野生两栖动物1目5科6种、爬行动物2目6科12种、鸟类14目40科68属108种、哺乳动物6目7科9种、蝴蝶类群7科30种、其他陆生昆虫9目59科134种、底栖动物4门23科35属44种、浮游动物6目18科28属51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乌龟、花龟、普通鵟、燕隼、红隼、红脚隼、小鸦鹃等。

如皋市

自然灾害

如皋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旱涝、连阴雨、寒潮、台风、冰雹、龙卷风等。旱涝出现概率58.3%,一般约为四年一遇,大旱大涝约为八年一遇。大暴雨发生概率45.8%,特大暴雨多受台风影响而形成。1990年9月15~16日,遭受23号热带风暴和8级龙卷风伴随暴雨袭击,如皋市21个乡镇的52个村受到严重损失,受灾1983户,死亡10人,重伤173人,轻伤382人,损坏房屋7045.5间,近30万亩水稻和10多万亩棉田遭受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638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如皋市辖1个街道、11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如皋市解放路199号。

如皋市下辖区划

街道

如城街道

东陈镇

丁堰镇

白蒲镇

下原镇

九华镇

磨头镇

石庄镇

长江镇

吴窑镇

江安镇

搬经镇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如皋市委员会

书记

何益军

如皋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司祝建

如皋市人民政府

市长

王鸣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如皋市委员会

主席

张元健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07月08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常住人口有122.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91万人,城镇化率62.9%。年末户籍人口138.60万人,人口出生率4.74‰,人口死亡率11.43‰,人口自然增长率-6.69‰。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0~18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3.2%;19~59岁占总人口的57.2%;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29.7%。男女性别比为98.68。

民族构成

如皋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户籍人口以汉族为主,截至2019年末,汉族人口占99.66%;少数民族人口占0.34%;少数民族中最多的民族是苗族,苗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40%。截至2021年,如皋市有回族、满族、土家族、苗族等37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近五千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近三千人。少数民族散居于境内各地。

方言

如皋方言是江淮官话泰如片的一种,受到了吴语的影响,并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一定的渊源。根据其内部差异,可分为如城话、西乡话、南乡话、圩田话4种。如城街道及周围地区语言为如城话。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韵味,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交界,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语言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如皋南境永安沙一带成陆仅数十年,移民来自18个省区,其后代虽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间有差异,称为圩田话。

宗教信仰

如皋市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

如皋道教的传入,始于汉朝,如皋道教开始萌芽。如皋人乐子长在安徽潜山修道,号潜山真君,创建了道教庙宇祖师观。唐宋时期道教迅速发展,明清时期走向鼎盛,道教庙观遍布城乡。

佛教早在隋朝就已传入。591年,天台宗祖师智大师来到如皋,建立了茅草寺,并改名为定慧寺。唐代元和年间,天台宗第十世祖行满大师创建了国清寺。838年,日本和尚圆仁来到如皋寻求佛法,第一站便是国清寺。

如皋市

经济

综述

如皋市是中国百强县,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五大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有现代农业、现代建筑。经济功能区有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年,如皋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9.31亿元,在南通市下辖区划中位列第四;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1.79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631.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0.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9:50.1:4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809元。

第一产业

如皋市为产粮大县,以传统的稻麦轮作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鸡、鸭为主。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在农业产业布局方面,分为高沙土粮经复合区、沿河高产粮油区与沿江生态农业区。高沙土粮经复合区作为如皋市最大的农田区域,主要以优质粮食油料作物、蚕桑、花卉苗木和优质果蔬为重点;沿江生态农业区主要以优质粮油和特色鲜果、设施蔬菜为重点;沿河高产粮油区位于如泰运河两侧,主要发展高产优质水稻、油菜和弱筋小麦。

2022年,如皋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8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4.52亿元;牧业产值38.03亿元;粮食产量67.88万吨;棉花产量8.00吨;油料产量2.92万吨;蔬菜产量89.52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9.97万吨;禽蛋总产量7.48万吨;生牛奶总产量1.3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83万吨。

第二产业

如皋市形成以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油及精细化工材料、纺织服装、机械铸造、长寿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是如皋市主导产业之一,该产业汇集了森松重工、星球石墨、万达轴承等规模企业216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是其主导产业,拥有双钱轮胎、汤臣汽车等规模企业48家,高端新材料产业拥有百川新材料、九鼎新材等规模企业26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则有华灿电讯、凯晖科技等规模企业23家。

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是如皋市优势产业链之一。截至2022年9月,如皋市在该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45家、亿元工业企业15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2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6家,产业规模近百亿,主要涉及输变电装备、电线电缆、新能源装备等细分领域,产品有隔离开关、断路器、互感器等。

建筑业是如皋市优势产业。2022年,如皋市建筑业总产值达1627.06亿元,全年建筑企业承建施工面积1.75亿平方米,建筑业从业人数38.71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万人;建筑企业获国优奖8项、省优质工程奖5项;如皋市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4家,一、二、三级资质建筑企业分别达到53家、302家和316家。

2022年,如皋市全部工业实现应税销售1885.0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税销售1465.5亿元;全部工业实缴税金38.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56.5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5.91亿元,占如皋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1.8%。

第三产业

如皋市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如皋市城区内的商贸业主要集中在海洋路和中山路两条街道上。海洋路是商业纵带的核心区,以大润发商圈为中心,益寿路为辅,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和集散接待等服务。中山路是商业横带的核心区,以步行街、文峰大世界商圈和沃尔玛商圈为中心,提供餐饮购物和休闲娱乐服务。此外,如皋市还有钢材市场、花木市场、红木工艺品市场和大树交易市场等专业交易市场。

2022年,如皋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08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72.1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4.97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377.17亿元。其中自营出口总额270.08亿元。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285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80.3亿元。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机电产品出口100.59亿元;纺织品出口39.6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78亿元。如皋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813家。出口超亿元的企业55家。

经济功能区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于201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主导产业有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战略新兴产业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有纺织服装产业、长寿健康食品。其中纺织服装汇集了泰慕士、双龙健等龙头企业。长寿健康食品产业汇集了长寿集团、中国(如皋)肠衣城等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生产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共有普通中学33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56所;幼儿园82所;特教学校1所;教职工总人数14510人,其中专任教师12301人。

如皋市第一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创办于1955年,2002年升格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10年升格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89517平方米,建筑面积64802平方米。

如皋市搬经中学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创办于1950年秋。为江苏省四星高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

江苏省如皋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始建于1923年,其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如皋公立师范学堂。占地面积为约190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公办外语特色学校,成立于2008年6月。学校占地136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先后获得“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实验学校”“中英气候课堂项目学校”等多项称号。

科技事业

2022年,如皋市专利授权量为56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52件,PCT专利申请量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2.57件;全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65项,获各级扶持资金3231万元;有4项科技成果获江苏省市科技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59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个。

如皋市主要文化场馆

文化场馆名称

简述

图片

如皋市图书馆

国家一级图书馆,始建于1917年,新馆于2011年落成,位于市行政中心西侧文化广场,总建筑面积为1万余平方米,设读者座位800个。馆内设有总服务台、图书借阅室、报刊借阅室等12个功能服务窗口

如皋市

如皋市文化馆

为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文化馆一层包括展览厅、棋牌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10个活动场所。二层为群众文化培训辅导区,设有舞蹈房、琴房和培训室,每年举办三期免费艺术培训。三层设有文艺创作、理论研究、戏剧等工作室

如皋市

如皋市博物馆

位于如皋市行政中心西侧文化广场核心位置,于2011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9973平方米,布展总面积3893平方米。设有展览区、库房区、办公区及附属区。展览区共设水流韵—历史文化陈列、秀水群英—名人陈列、古邑仙居—自然陈列3个固定展厅

如皋市

体育事业

2022年,如皋市运动员参加省运会田径和游泳项目比赛获得1金、3银、2铜;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1项,举办了“十二运”开幕式暨城河皮划艇赛。如皋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被省体育局表彰为“2018~2021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如皋市体育中心被中国田径协会命名“2021~2024国家田径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8平方米。主要体育场馆有如皋市体育中心、如皋奥体中心。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有医院32家、乡镇卫生院14家、门诊部35个、村卫生室353个、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128个;有执业(助理)医师3437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81人;有注册护士3105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注册护士2.54人;有卫技人员7816人、乡村医生153人、卫生员57人。

其中如皋市人民医院是集急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于1921年,是国家级爱婴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医联体单位、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100强医院。如皋市中医院是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建于1975年12月,医院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8万平方米,2023年列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23.5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4.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52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4万人、22.14万人和20.49万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35家,拥有敬老院15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670人。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建成区共有绿地面积1727.2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2022年,如皋市空气污染指数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达292天,占全年天数的80%;主要河流水质符合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59.9分贝,符合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

交通

综述

如皋市地处国家沿海大通道与沿江大通道的交汇点,滨江临海、紧邻上海;航运发达,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如皋港,有宁启铁路、盐通高铁等铁路干线过境,构建了“一个深水良港、两条过江通道、三座高铁站点、五条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格局。目前,如皋市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航空出行主要依托南通兴东国际机场,境内建有南通机场(如皋)候机厅。

公路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公路里程3215千米;高速公路形成“两横一纵一联”格局,有沈海高速、宁通高速、江海高速等高速公路过境,其中沈海高速公路境内长33.4千米,双向6车道,有白蒲、丁堰、如城3个出口;宁通高速公路境内长28.7千米,双向4车道,有葛市、二案、九华3个出口;江海高速公路境内长7.21千米,双向4车道。204国道贯穿如皋市,长43.229千米,双向4车道,北与海安、南与通州交界。334、336省道穿境而过,其中334省道境内长42.92千米,双向4车道,东与如东、西与泰兴交界。

铁路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铁路总里程达87千米。如皋市有铁路宁启线、新长线、海洋线、盐通高铁过境,其中宁启铁路41千米,新长铁路6.68千米,海洋铁路3.6千米。宁启铁路在境内设有如皋客、货运站和白蒲货运站。盐通高铁北起盐城市,向南经海安市、如皋市等地,终至南通市,线路全长158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如皋境内长38.46千米,并设如皋南站,于2020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

如皋市主要火车站有如皋站、如皋南站。2022年,如皋站日停靠车次高峰50列、平时45列,年发送旅客70.9万人次;如皋南站停靠车次高峰47列、平时36列,年发送旅客44.4万人次。

如皋市

如皋市

如皋市

如皋市

航运

如皋市境内通航河道有29条,总里程为455.12千米,其中等级航道7条213.11千米,等外级航道22条242千米;五级航道有通扬运河、如泰运河、焦港河,通航能力为300吨;六级航道有如海河、提水引河,通航能力为100吨;七级航道有司马港河、丁堡河,通航能力为50吨。境内长江岸线48千米,其中深水岸线17.56千米,已开发利用10.4千米。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如皋港,如皋港地处长江入海口北侧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位于如皋市南端。2022年,如皋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568万吨,外贸货物吞吐894万吨,集装箱60.08万标箱。

如皋市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末,如皋市拥有出租车158辆,均为清洁能源出租车。

截至2021年,如皋市有公交车辆402辆,公交线路79条,347个行政村公交100%覆盖,城市公交发班间隔降至10分钟一班。

人文

综述

如皋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如皋杖头木偶戏、倒花篮、莲湘等,其中如皋杖头木偶戏、盆景、董糖刻都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盆景、如皋丝毯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皋市又是江苏革命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诞生地。民俗与扬州相近,节庆、祭祀等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

如皋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文物类型

地址

级别及批次

水绘园

古建筑

如皋市公园路西河边16号

国保第五批(2001年)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

190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

如皋市学宫路1号

国保第七批(2013年)

文庙大成殿

明代

古建筑

如皋市东云路巷和西云路巷之交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院内

省保第五批(2002年)

如皋城东水关遗址

明代

古遗址

如皋市如城东北隅人民公园内

省保第五批(2002年)

集贤里民居

明、清

古建筑

如皋城内冒家巷西侧

省保第六批(2006年)

白蒲镇民居

明、清

古建筑

如皋白蒲镇秀才巷、市大街两侧

省保第六批(2006年)

如皋定慧寺

明、清、民国

古建筑

如皋市如城镇曙光路17号

省保第八批(2019年)

石庄汤氏宅

明、清

古建筑

如皋市石庄镇北大街49号

省保第八批(2019年)

参考来源:

  •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建于1902年,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创办人为清朝翰林院编修沙元炳。学堂位于如皋古城东南,建筑格局参照日本弘文学院图样,融合中国书院风格。校舍共174间,现存东、中二路,基本保留当年的校舍原貌,被称为“师范教育活化石”。1995年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市

  • 如皋定慧寺

如皋定慧寺位于如皋古城东南角,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建大殿和金刚殿,并改变了山门的朝向。随后,钟鼓二楼、藏经阁、禅堂、祖堂、斋堂等建筑陆续兴建。定慧禅寺的山门正对着玉带河,东侧有放生池,西南边有玉莲池。寺庙的平面布局呈现出一个回字形,四周环绕着楼堂,宝殿坐落在中央,形成了独特的“水环寺,楼抱殿”的格局。2019年,如皋定慧寺被列入第八批江苏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10项,南通市级36项,如皋市级69项。

如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称

级别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盆景技艺(如皋盆景)

国家级

传统美术

2014年(第四批)

地毯织造技艺(如皋丝毯织造技艺)

国家级

传统技艺

2021年(第五批)

杖头木偶戏

省级

传统戏剧

2007年(第一批)

莲湘(如皋莲湘)

省级

传统舞蹈

2009年(第二批)

盆景技艺 扩展(如皋盆景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2009年(第二批)

倒花篮

省级

传统舞蹈

2009年(第二批)

董糖制作技艺(如皋董糖制作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2009年(第二批)

木雕(南通红木雕刻)

省级

传统美术

2011年(第三批)

风筝制作技艺(如皋风筝制作技艺)扩展

省级

传统技艺

2011年(第三批)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白蒲茶干)扩展

省级

传统技艺

2011年(第三批)

如皋丝毯织造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2011年(第三批)

黄氏玉容丸制作技艺

省级

传统医药

2016年(第四批)

参考来源:

  • 如皋盆景

如皋盆景是如皋市传统美术艺术,起源于北宋,发展于明清时期。鼎盛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如派盆景以“满、残、清、奇、古、怪”见长。盆景艺人首先要选好制景材料,然后上盆、蟠扎、排片。经过长时间的技巧操作,最终形成如派盆景特有的“s”状形态。这种盆景的枝干下部后仰,上部前倾成为游龙弯曲形,枝叶呈云片状,顶部是半圆形的华盖顶。如皋人特别钟情于创造自己的“s”两弯半型盆景,为了获得一盆精品,有人甚至愿意耗费毕生精力,几代人传承下去。如派盆景已成为七大盆景流派之一。2014年,盆景技艺(如皋盆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皋市

  • 如皋莲湘

如皋莲湘是流传于如皋市的一种舞蹈,演出时手执莲湘棒敲打出有节奏的声响。在清末,如皋境常有从里下河地区逃荒来的灾民和民间艺人以跳财神、跳加官、打莲湘等舞蹈形式乞讨。打莲湘通常是一男一女两人,男的拉二胡,女的边打莲湘边唱民间小调,沿门卖唱。到20世纪40年代初,打莲湘在如皋境内广为流传,成为当地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方式。莲湘用青竹制成,长近四尺,中间挖空嵌铜钱数校,能发出声响。1949年初,如皋师范学校的杨冰和马旅贤根据民间打莲湘进一步改编,创作了新的莲湘舞。他们融合了秧歌、腰鼓、京剧的动作,增加了打法的多样性,将朗诵、歌唱、快板等表演形式结合到莲湘舞中,形成了一种既可以在舞台上,又可以在街道上表演的女性群体舞蹈。该舞蹈的特点是打法多样,动作、节奏、队形变化多样,造型美。1950年起,如皋莲湘开始在各地演出和传授,逐渐在如皋和苏北地区广为流传。2009年,如皋莲湘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皋市

习俗

如皋市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节日习俗和生活习惯。立夏时,人们喜欢以煮蛋来庆祝,中午吃甜菜,还会给儿童称体重。端午节时,人们吃粽子,孩子们戴着香袋和百索。中元节,人们会烧经祭祖并进行“斋孤”活动。中秋节时,人们吃月饼、藕饼和鸭子。春节时,人们进行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

婚丧方面,新娘结婚后一个月内不能串门拜访亲友,丧事中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如烧冥屋和演出僮子戏。而寿辰习俗中,最重要的是贺百岁活动,家庭会制作百岁碗赠送给亲友和邻居。此外,民间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如青苗会、演出僮子戏、唱越剧和扬剧等。

如皋市有不少禁忌。忌言“死”,如皋孩子夭亡,要说“跑掉了”。成人病故,忌言“死”,要说“走了”“不在了”;有老人去世,忌言“死了人”,要说“老了人”。春节前后物品耗尽,忌言“完了”“没有了”,用词“满了”来代替;衣服破损,忌言“破了”“坏了”,用词“盛了”来代替。正月初一上午忌动刀、扫地、向地面泼水、在外面晾晒衣服。新年第一次扫地忌向门外方向扫。立夏日,无论大家小户,尤其是商家最忌有人坐在门槛上。忌将药包、纸锞、花圈、故人遗像等丧葬、祭祀用品带到别人家中去。

地方象征

  • 市树

如皋市市树是银杏。银杏在如皋栽植历史悠久。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江苏省物产普查,如皋银杏树栽植量居全省第一。银杏有“活化石”之称,至2010年,如皋市有树龄超过1200年的古银杏4棵。银杏树干高大挺拔,雄姿勃发,体现了勤奋、务实的品格。1992年,如皋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根据市民评选结果,确定银杏为如皋市市树。

如皋市

  • 市花

如皋市市花是月季花。如皋市是中国“花木盆景之乡”,以月季花闻名。月季花被称为花中皇后,外观美丽,形态独特,仅花期长,一年可见三季花,而且繁殖容易,抗污能力强。1992年,月季花被确定为如皋市市花。

如皋市

饮食

如皋人的饮食习惯以素食为主,注重健康饮食,避免大鱼大肉、重油重糖,不嗜暴饮暴食。青菜、萝卜、豆腐是如皋常见的食材。大多数如皋人仍然追求食物的新鲜度,如肉要当天宰杀,虾要当天捞取,鱼要活蹦乱跳的,蔬菜要带露拔取,豆腐、茶干要当天制作。

如皋市地方特色美食有跑油肉、蜜汁火腿、天下第一鲜等。

  • 跑油肉

跑油肉,又称董肉或虎皮肉,是如皋市民间美食。由明末董小宛首创。该道菜选用肥瘦均匀带皮的猪肋条肉做成,跑油肉的特点是皮起皱纹,色泽似虎皮,质地酥烂,味道醇香美味。

如皋市

  • 蜜汁火腿

蜜汁火腿选用新鲜的本地火腿做成,火腿配好料蒸熟后,切片摆放在大碗内,需倒入姜、葱汁和三黄鸡汤,再次蒸熟。将火腿块取出后滗去鸡汤,放入盘中。在碗中倒入适量的蜂蜜,并盖上爆炒过的绿叶蔬菜。该道菜去除了火腿的腊味,味道鲜美。这道蜜汁火腿吃起来甜糯软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享用。

如皋市

  • 天下第一鲜

天下第一鲜是一道以蛼螯(文蛤)为主要原料的菜品。将活的蛼螯劈开,取出汁液和肉。将肉存放在一边,然后在另一个容器中注入适量清水。用筷子搅动水,待水静止后捞出蛼螯肉。接下来,用姜葱末炒香,然后加入蛼螯肉进行爆炒。同时,将水豆腐切成小块,焯水去除豆渣汁味。可以将蛼螯肉和水豆腐一起做成汤,或者用春韭菜爆炒蛼螯肉。这道菜口感润滑,鲜嫩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传说,乾隆皇帝在下江南途中经过如皋时吃过,盛赞其为“天下第一鲜”。

如皋市

特产

如皋市土特产品主要有如皋香肠、如皋火腿、白蒲茶干、林梓潮糕、黄酒等。

  • 如皋香肠

如皋香肠始产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并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获得“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如皋香肠具有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的特点。它的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与广式香肠相媲美,也称为如式香肠。

如皋市

  •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起源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清末时,曾获得檀香山博览会奖和南洋劝业会优异荣誉奖状。如皋火腿选用如皋及周边地区优质的养殖猪为材料,并通过多个工序进行精细加工。这种火腿皮薄爪细,形状酷似琵琶,红色如火。它和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火腿“。由于如皋地理位置靠近北方,如皋火腿也有“北腿“之称。

如皋市

  • 白蒲茶干

白蒲茶干起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湖州人屠氏于如皋的白蒲镇开设三香斋茶干店,所制茶干香、韧、鲜、嫩,成为佐茗佳品。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当地官吏以三香斋茶干进贡。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并挥毫御赐“只此一家”条幅。从此,白蒲茶干声名远播。

如皋市

风景名胜

综述

如皋市有“长寿之乡·诗意小城”之称,旅游线路主要以长寿养生、古城文化、乡村度假和红色文化为特色,拥有自然风光、美食、长寿养生和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元素。截至2021年4月,如皋市拥有AAAA级旅游景区3家,AAA级旅游景区7家。

景区名称

等级

评定时间

水绘园风景区

AAAA

2010年7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

AAAA

2012年

盆景大观

AAAA

2020年12月

定慧寺

AAA

2006年1月27日

如皋市内外城河风光带

AAA

2006年1月

白蒲法宝禅寺

AAA

2007年11月

长江药用植物园

AAA

2014年11月

金岛生态园

AAA

2014年11月

东方大寿星园

AAA

2007年11月

中华长寿文化谷

AAA

2015年12月

参考来源:

主要景点

水绘园风景区

水绘园风景区位于南通市如皋古城东北隅,距离南通市区大约55千米。水绘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和金陵名妓董小宛的栖居之所。1912年,水绘园在古水绘园、逸园、园等明清园林遗存基础上修建成了人民公园,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公园之一,并逐步发展成为现在集盆景园、动物园、儿童乐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且独具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水绘园以水为胜,还留存着许多历史文物遗迹,如东汉以前如皋早期成陆时的制盐卤井、唐代彩陶、明代的水关和城墙、郑板桥赞誉过的古澹园故址以及大量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物。水明楼、雨香庵和隐玉斋3个建筑群构成了如皋博物馆,是当地的综合性文物馆。水明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是安徽盐商汪之珩为缅怀已湮灭近百年的古水绘园而建。2010年7月,水绘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如皋市

如皋市

如皋市

如皋市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位于如皋市如城街道福寿东路,是江苏省境内唯一以红军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总投资4亿元,占地296亩。纪念馆包括纪念馆本体、广场景观、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培训拓展基地和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纪念馆于201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通过模拟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瑞金出征、突破封锁线、遵义导航等,开展拓展训练项目,重走长征路,重温红军历史。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全景式、多视角、系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艰辛历程,展示了人民军队发展史。201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如皋市

如皋市

如皋市

如皋市内外城河风光带

如皋市内外城河风光带位于南通市如皋市主城区,该景区以内外城河为纽带,展现如皋的古城风貌。景区外圆内方,形似古代钱币,形成了“水环城,城包水”的景观。沿河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大成殿、千年古刹定慧寺、中国最早的公立师范之一如皋师范学堂旧址等。为了凸显城河的生态景观,河两岸进行了绿化和保护,同时建设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和建筑,如文昌阁、范公苑、射雉亭、丞相亭等。还建有一些供不同年龄居民休闲、健身和娱乐的景区,如安定广场、福成庵广场、一品梅广场等。2006年1月,如皋市内外城河风光带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如皋市

著名人物

人名

简述

吕岱

(160~256年)

字定公,海陵如皋人,三国时东吴名将。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任昭信中郎将,因平定内乱,开拓南疆有功,升为镇南将军。吴赤乌四年(241年),吕岱奏请吴王,招抚乡民回归,重建海陵县。吴建兴元年(252年),吴会稽王孙亮即位,吕岱被封为大司马,时年已92岁。吕岱为政清廉,担任交州刺史时,历年薪俸不敷家用,孙权知道后很感动,特命加赐钱粮。吴太平元年(256年),病故,临终遗嘱丧葬从简,归葬如皋东南高阳荡(今如皋林梓镇北)

冒襄

(1611~1693年)

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诗人。10岁时就能写诗,14岁时出版了个人诗集,16岁中秀才。1636年,他与张明弼等人结盟参加了“复社”,他们对朝廷政治进行了评论。他和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被誉为明末的“四公子”之一。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被捕入狱;获释后返回故乡。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疆因病去世。著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等作品

荣誉

如皋市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全国文明城市

中央文明办

2020年11月

2021年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2年1月

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

2022年11月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2022年11月30日

2022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

2022年12月21日

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

壹城经济咨询中心

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