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口介绍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作为浙江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温州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温州中心城市主拓展区和沿海产业带核心区,是温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是温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70平方公里,包括龙湾、洞头大部分地区和瓯江口新区围垦区,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优美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港口开发资源。规划共有八个功能区,综合开发条件在浙南沿海地区首屈一指,是引领温州在全国、全省率先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2022年5月20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更名为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开发意义
有利于突出核心区开发建设
有利于发挥其交通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禀赋优势,统筹兼顾“产城融合”发展,倾斜要素资源配置,实施集中连片开发,迅速形成“大平台”开发格局。
有利于实现主体实体化运作
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实体化运作机制,达到有效管理目的,加快推动集聚区建设。
有利于突出主导产业特色
进一步突出了“港口”特征和临港产业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电工电气、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
有利于温州大都市区建设
有利于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温州大都市区“一核两翼三极多点”空间格局的形成。
有利于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推动浙南沿海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有利于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温州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

发展思路
发展战略定位
瓯江口区域发展要立足中国东部沿海大开发大开放重要节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战略平台,温州连接长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关键环节。
空间开发格局
瓯江口区域开发要形成“一轴、两心、多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产业战略布局
瓯江口区域开发要以“六区一基地”为产业战略布局,即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温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中国(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以及已通过审批的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规划建设
“一港四岛”构建新格局
瓯洞区域以港为支撑、做足海文章、突出岛特色,构建“一港四岛”总体结构。一港是指以海港为抓手,空港为辐射,推进瓯洞港区全面发展;四岛具体包括综合服务岛、海洋产业岛、旅游休闲岛、临港物流岛。
综合服务岛 | 位于瓯江口新区中西部,包括灵昆岛,浅滩一期和二期,充分利用瓯江口新区临近空港、主城优势,重点发展面向区域服务的国际化商贸服务功能、面向瓯洞地区城市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凸显产城融合理念 |
海洋产业岛 | 包含洞头县大小门岛,主要依托大小门港区开发,充分发挥大小门港口优势、现状产业优势,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
旅游休闲岛 | 包含洞头本岛、三盘岛、鹿西岛、半屏岛及其他岛屿,将充分发挥洞头海岛旅游特色,抓住洞头百岛之县海岛旅游资源,以国际化、休闲化为导向,推进海洋休闲、海洋文化旅游建设,塑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教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闻名休闲度假岛 |
临港物流岛 | 位于瓯江口新区东部,包含霓屿、状元岙岛及其南北两片围垦区域,依托状元岙港区青灵大堤构建发展临港型新兴海洋产业、物流贸易园区和国际保税基地 |
产业、交通、公共设施齐头并进
在产业发展方面 | 将通过以港带动、产城联动、生态互动的发展路径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高端服务业、海洋休闲旅游业等三大产业板块 |
在综合交通方面 | 对外交通系统:主要依托“空港+海港”的资源优势,包括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三种类型,规划沈海高速复线、瓯玉高速、疏港铁路和市域铁路 对内交通系统:主要以串联四大功能岛为核心,规划建设“三纵四横”的主要交通系统,即南金公路、跨海一路、跨海二路、77省道、滨水北路、滨水南路等 |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 按照多点、组团、分级设置的方式,完善服务、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及市政公用等设施的规划布局。设置教育科技园区,建设大、中、小型文化场馆,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服务产业打造医疗服务中心等 |
历史事件
1939年6月27日,日本海军在瓯江口设桅礁封锁温州港。
1954年“12·13瓯江口海难事件”遇难67人,是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损失的是解放军部队的运输船只,牺牲人员又均系解放军指战员和党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