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英语: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缩写:SYPU),简称沈药沈阳药大,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始建于1931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学校法定住所为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设有校本部、南校区、铁西校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沈阳药科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科学研究、文化传统、行政管理、校园等介绍

中文名

沈阳药科大学

外文名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成立日期

1931年

所属地区

本溪市、沈阳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2100004105810048

地址

校本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辽宁省人民政府

前身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

校庆日

11月20日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校歌

《北国药苑永远是春天》

简介

沈阳药科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在延安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药科;1942年独立为药科学校。解放战争时期迁校至佳木斯市,更名为东北药科学校,1947年更名为东北药科专门学校;1949年迁校至沈阳,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药学系并入,更名为东北药学院,随后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改称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1952年再次独立,复名为东北药学院;1955年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山东医学院药学系并入;1956年更名为沈阳药学院;1958年沈阳制药工业学校并入;1994年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辽宁省医疗器械学校并入。

截至2022年11月,沈阳药科大学占地133.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5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4266人,专任教师668人、外聘教师312人。学校有12个学院,22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

历史沿革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

1931年初冬,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会后,根据当时红军仅有的少数医务人员,根本不能满足红军作战和部队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中央军委批准了军委总军医处创办军医学校的建议。是年11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创立。红军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兼任第一任校长,陈志方任教育长。1932年2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雩都举行了开学典礼;3月,参加红军攻打赣州战役战地救护,组织临时转运医院,后又支援攻打福建龙岩和广东水口的战斗;6月,返回雩都;8月,迁到兴国县茶岭镇。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1932年10月,根据中央机构及名称调整需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指示,红军军医学校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7月,红军卫生学校从茶岭迁到瑞金。在瑞金合并了红色军医学校。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军医班、调剂班、保健人员训练班,组织机构逐渐健全。1934年10月,红军卫校跟随中央红军总卫生部长征。次年11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瓦窑堡,重建红军卫生学校。1937年7月,红军卫校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1938年初,山西太原、临汾相继失守,八路军转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年2月,朱总司令鉴于战争的持久性,决定卫生学校返回陕甘宁边区办学。代校长李治率领学校师生到达陕西鄜县套简镇。3月,学校迁至延安南200华里的张村驿办学。4月,军医第十期学员学习期满毕北。1938年5月,学校校名恢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1940年8月,学校由张村骄江到延安,校址设在延安东门外的柳树店,同时,八路军军医院从拐茆迁至此地,并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兼做学校的临床教学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1940年9月,经毛泽东提议,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改称“中国医科大学”,调剂班改为“药科”。1941年3月,经药科教员倡议和领导批准,派饶孟文在大砭沟(八路军药厂厂部所在地)筹办药科学校。1942年1月,药科从中国医科大学中分出,成立“延安药科学校”。校部设在大砭沟。

东北药科学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现固的东北根据地,党中央派十万军队和两万千部进人东北。1946年7月,龙在云经哈尔滨辗转到佳木斯,开始筹办东北药科学校;11月,“东北药科学校”成立。1947年9月,东北药科学校改称东北药科专门学校。1949年2月,东北药科专门学校接管国立沈阳医学院药学系;3月27日,全体师生员工和物品乘专列到达沈阳;4月,改称东北药学院;5月,奉东北军区司令部命令,东北药学院由原来的东北军区卫生部领导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

中国医科大学

1949年7月,遵照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召开的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东北药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改称“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1952年10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东北人民政府颁发《关于东北地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独立,复定名为东北药学院,受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领导。1955年8月,高等教育部、卫生部根据全国文教工作“整顿现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总方针和全国第一届高等医学教育会议决议,对药学专业设登按一定比例、标谁和要求进行调整,以适当集中人力物力,办好药学教育的精神,决定停办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区及山东医学院药学系。其师资、设备部分调人东北药学院。

沈阳药学院

1956年7月,高等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通知:奉国务院批复同意,统一高等医药院校名称,将以大区命名的学校改为以所在地省或城市命名;9月,东北药学院改名为沈阳药学院。1958年8月,沈阳制药工业学校并入;10月,沈阳药学院制药厂建立。

1980年5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80)国药联科字258号、(80)卫教字第34号文件联合发出《关于南京药学院、沈阳药学院划归国家医药管理总局领导的通知》。决定南京药学院、沈阳药学院由卫生部领导为主改变为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和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1981年11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科教司(81)药科字159号文件《关于一九八二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计划通知》。确定沈阳药学院招收8名硕士研究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81)学位字第18号文件《关于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通知》,确定沈阳药学院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药物化学、药剂学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药剂学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导师顾学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81)学位字22号文件,《关于做好应届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准备工作的通知》及附件首批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名单,公布沈阳药学院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458所高等学校之一。辽宁省卫生局、医药管理局联合以辽药办字[1981]第263号文件呈省人民政府《关于将沈阳药学院归口管理和省药物研究所的领导关系划归省医药局的报告》,将沈阳药学院的归口管理由省卫生局移交给省医药局。

1989年11月,根据《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沈阳药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由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各学科专家评议通过并经国家教委批准,同意沈阳药学院药剂学科为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重点学科点。1991年6月,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发(91)第11号文批准:沈阳药学院设置药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沈阳药科大学

1994年2月,国家教委以教计[1994]56号文《关于同意沈阳药学院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的通知》指出: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基础上,经研究同意沈阳药学院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8月,国家教委教外字〔1994〕405号《关于重新公布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人员高等院校名单》,沈阳药科大学被列为基本具备接受外国留学人员的200所院校之一。

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沈阳药科大学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02年,辽宁省医疗器械学校并入沈阳药科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沈阳药科大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2年12月,沈阳药科大学有12个学院,如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文体学院等。

院系

专业

药学院

药物制剂、药学、药物分析

制药工程学院

制药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药物化学

中药学院

中药学、中药学(日语强化班)、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临床药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命基地班)、生物制药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药事管理

医疗器械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医疗产品管理

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无涯创新学院

药学

文体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亦弘商学院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药科大学现有教职工1158人,其中教授154人,副教授25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8人;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9人;辽宁省攀登学者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7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0人;“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7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

类别

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伟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宋少江、孙进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何仲贵、李剑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高昊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吴春福、程卯生、何仲贵、刘永宏

国家级教学名师

崔福德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孙进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程卯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药科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重点学科2个。药理学与毒物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药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学、中药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工商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药剂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分析学;

辽宁省重点学科:药学、中药学

教育教学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药科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个,辽宁省示范基地16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5个,辽宁省实践教学项目10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1门次、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中药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制药工程、中药学、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生物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合作交流

沈阳药科大学先后与美国、英国、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建立了1个国家级引智基地,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科研合作;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馆藏以药学学科文献为主。截至2022年9月,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84.4万册,电子期刊41.97万册,学位论文484.36万册。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学术出版

沈阳药科大学主办9种学术期刊(英文刊5种,中文刊4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57年创刊,双月刊,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设栏目:药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临床药学、生物药学、中药研究、环境科学、食品药学、药事管理、综述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0年创刊,月刊,沈阳药科大学与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设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新药信息、科研快报、专家述评、合成路线图解、综述等。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6年创刊,双月刊,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期刊”。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2006年创刊,英文双月刊,沈阳药科大学主办。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Y》:2006年创刊,英文季刊,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开设栏目:药业专论、政策与法规、医药市场、药房管理、药物经济学、合理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与临床、药品监督、药品检验、药物利用、药学实践、药物警戒、国际社会药学动态、执业药师、中药现代化、医学与哲学、综述等。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1983年创刊,季刊,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开设栏目:教育研究、学科与课程建设、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服务、教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学生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调研与评估、国外教育、药学史、综合信息等。

《中国药剂学杂志》:2003年创刊,双月刊,沈阳药科大学主办。开设栏目:工业药剂学、中药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药物制剂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和药剂学进展等。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HARMACY》:沈阳药科大学主办。

《JOURNAL OF POLYPHENOLS》:2019年创刊,英文季刊,沈阳药科大学和葡萄牙农牧研究院联合主办。开设栏目:多酚分析、多酚活性、多酚营养和健康、多酚安仝性、多酚技术、 多酚可持续性发展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2月,沈阳药科大学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6个。

类别

名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

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创新药物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药安全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药药效评价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现代药物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抗感染药物小分子合成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东北道地药材资源研发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模式识别蛋白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药多糖生物活性评价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基于计算化学的天然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血液肿瘤靶向药物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智能药物设计与新药发现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

辽宁省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工程实验室、辽宁省创新型药物制剂工程实验室、辽宁省道地和濒危珍稀药材开发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辽宁省天然创新药物(原料)工业化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固体药物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

沈阳药科大学

学术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沈阳药科大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获得新药证书137个,其中一类新药证书10个。

国家科技进步奖: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奥美拉唑系列产品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技术开发等

文化传统

沈阳药科大学的象征有校徽、校歌、校旗、校训等。

校徽

沈阳药科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由校名、校名英译、学校主楼、建校时间和翻开的书本组成的圆形徽标。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沈阳药科大学

校歌

沈阳药科大学校歌为《北国药苑永远是春天》,胡宏伟作词,潘兆和作曲。

校旗

遵义医科大学校旗为长方形,旗面红色,正中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校训

沈阳药科大学的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高明宇

校长

程卯生

党委副书记

关雪峰

副校长

宫平、宋少江

纪委书记

王秀英

参考资料:

校园

沈阳药科大学占地133.02万平方米,由校本部、南校区、铁西校区三个校区组成。

校本部

校本部,因历史悠久一般也被称为沈阳药科大学老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校本部有药学院等。

沈阳药科大学

南校区

2016年8月,位于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南校区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55.3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0名学生。南校区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无涯创新学院、文体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亦弘商学院等。

沈阳药科大学

铁西校区

铁西校区是沈阳药科大学三个校区之一,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一西路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