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是2010 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秀敏。本书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列之一。本书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四门课程的理论、实践知识进行整合,简化了与畜牧兽医类专业课关系不大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与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直接联系,以满足畜牧兽医类专业需求。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应用化学的:内容简介、图书目录等介绍

开本

16

ISBN

9787122089144, 7122089142

页数

19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作者

王秀敏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1日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溶液、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烃、烃的衍生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共十二章,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实训。

应用化学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动物生产类相关专业,农林类其他专业也可使用。

图书目录

第一章溶液001

第一节溶液的组成标度001

一、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001

二、溶液的组成标度表示方法的有关计算003

三、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混合004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006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006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007

三、溶液的渗透压007

【思考与习题】009

实训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009

实训二溶液的配制和稀释014

第二章化学平衡原理018

一、化学反应速率018

二、化学平衡状态019

三、化学平衡常数020

四、化学平衡移动原理020

【思考与习题】022

第三章分析化学基础知识023

第一节分析化学概述023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023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023

三、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024

第二节定量分析的误差025

一、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与计算025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026

三、误差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026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026

第三节有效数字及计算028

一、有效数字028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029

第四节滴定分析概述029

一、基本概念029

二、滴定分析法分类030

三、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030

四、滴定方式030

五、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031

六、滴定分析中的计算032

【思考与习题】034第四章酸碱滴定法036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036

一、酸碱定义和共轭酸碱对036

二、酸碱反应037

三、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037

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038

一、溶液的酸碱性的表示方式038

二、溶液pH值的计算038

第三节缓冲溶液040

一、电离度040

二、同离子效应040

三、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原理040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041

第四节酸碱指示剂042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042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042

三、混合指示剂043

四、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043

第五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047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047

二、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047

【思考与习题】048

实训三滴定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049

实训四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054

实训五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055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056

第一节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056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分类056

二、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056

第二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057

一、高锰酸钾法057

二、重铬酸钾法059

三、碘量法059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实例061

【思考与习题】064

实训六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065

实训七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066

实训八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067

实训九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068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070

第一节概述070

第二节银量法的分类070

一、莫尔法070

二、佛尔哈德法072

三、法扬司法073

第三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074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074

二、应用实例075

【思考与习题】075

实训十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076

第七章配位滴定法078

第一节配位滴定法概述078

一、配位化合物078

二、配位滴定法对配位反应的要求079

第二节EDTA的分析特性080

一、EDTA的性质080

二、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点080

第三节金属指示剂081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081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082

三、常用的金属指示剂082

第四节配位滴定法的应用084

一、配位滴定方式084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086

三、应用实例086

【思考与习题】087

实训十一水的总硬度及钙、镁含量的测定087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089

第一节概述089

第二节吸光光度法的原理089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089

二、光的吸收曲线090

三、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091

第三节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091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091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092

三、显色剂093

第四节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的主要部件093

一、各种方法简介与对比093

二、测定方法094

三、吸光光度法仪器的主要部件095

四、吸光光度法的应用095

【思考与习题】096

实训十二磷的定量测定(吸光光

度法)097

第九章烃098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述098

一、有机化合物098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098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099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00

第二节饱和链烃101

一、烃的概念和分类101

二、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101

三、烷烃的命名102

四、烷烃的性质103

第三节不饱和链烃104

一、不饱和链烃的结构105

二、不饱和链烃的命名106

三、不饱和链烃的性质107

四、萜类化合物109

第四节芳香烃110

一、芳香烃的结构110

二、芳香烃的命名111

三、单环芳香烃的性质112

四、稠环芳烃113

【思考与习题】114

第十章烃的衍生物116

第一节醇、酚、醚116

一、醇的结构和分类116

二、醇的命名117

三、醇的重要性质117

四、重要的醇119

五、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19

六、酚的重要性质120

七、重要的酚120

八、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21

九、醚的性质121

十、乙醚122

第二节醛、酮122

一、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22

二、醛和酮的性质123

三、重要的醛和酮125

第三节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126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26

二、羧酸的性质126

三、重要的羧酸127

四、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28

五、羧酸衍生物的性质129

六、重要的羧酸衍生物129

七、取代酸131

八、重要的取代酸132

第四节胺133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133

二、胺的性质134

三、重要的胺136

【思考与习题】137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139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39

二、杂环化合物的性质140

三、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42

【思考与习题】145

实训十三分馏技术——50%乙醇水溶液的分馏145

实训十四自行设计烃的衍生物性质检验——醇、酚、醛、酮、羧酸、胺及酰胺未知溶液的分析147

第十二章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48

第一节酶与维生素148

一、酶的特性148

二、酶的分类149

三、酶的组成149

四、酶作用的基本原理149

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51

六、维生素与辅酶152

第二节生物氧化156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方式和类型156

二、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156

三、生物氧化过程中氧化能量的生成与转化157

第三节糖类与糖的分解代谢158

一、糖类158

二、糖的分解代谢162

第四节脂类与脂肪的分解代谢169

一、油脂169

二、磷脂170

三、脂肪的分解代谢171

第五节蛋白质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175

一、α氨基酸175

二、蛋白质178

三、蛋白质的分解代谢182

四、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关系187

【思考与习题】189

实训十五自行设计糖、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检验——糖、氨基酸、

蛋白质未知溶液的分析189

实训十六血糖含量的测定190

实训十七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双缩脲法)191

附录193

附录一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18~25℃)193

附录二某些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193

一、特种试剂的配制方法193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194

附录三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表195

参考文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