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县级市,坐落在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毗邻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总面积为1421.3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9.51万人。

彭州市坐落在龙门山褶皱断裂带和四川沉降盆地川西褶皱带上。彭州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丘陵约占11%,平原约占39%。主要河流为湔江,最高峰为太子城东边一千米处的一座山峰,海拔为4814米。春秋战国时期,彭州市地区分别隶属蜀郡下辖的繁县、郫县和湔县,秦汉两朝基本沿袭下来,没有较大改变。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设立彭州。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彭州被划归西川路管辖。明朝时,彭州降为彭县。清朝时,彭县曾并入新繁县,后又独立为彭县。中华民国时期,彭县属于第一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县隶属于温江专区,1983年,彭县改隶成都市,1993年,更名为彭州市。

2022年,彭州市的GDP总量为639亿元,位居中国西部地区第8名以及四川省内第3名。彭州市是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蔬菜),彭州大蒜、莴笋、川芎、黄鸡以及九尺板鸭均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彭州市建成了四川省第二个,成都市唯一的国家级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有天彭牡丹花会、桂花土陶传统制作技艺、彭县肥酒酿造技艺等。另外,彭州市还拥有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白鹿镇、丹景山、九峰山、宋代三佛塔等风景名胜。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彭州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彭州市

英文名

Pengzhou City

面积

1421.36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毗邻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

地理坐标

北纬30°54-31°26′,东经103°40-104°10′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四川省

所属市

成都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人口

79.51万人(2020)

GDP

639亿元(2022年)

著名景点

龙兴寺、三昧水、丹景山

邮政编码

611930

政府驻地

天彭镇金彭东路81号

电话区号

028

火车站

彭州站、步行街站、彭州南站

政府官方网站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pengzhou.gov.cn)

名称

根据《元和郡县志》据记载,岷山引导着江水,江水从山间流出,两山相对,古代称之为天彭门,也因此被称之为彭州。

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彭州地名来自于古彭国,认为《尚书·牧誓》记录了“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地区参与武王伐纣的过程,其中的“彭”被认为指的是彭州市。《大元一统志》记载:“彭州即古彭国。”明代的《蜀中广记》和《成都府志》(天启年间编纂)等也有相关记载。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公元前285年,即秦昭王二十二年,秦国在蜀地设立了蜀郡,下辖多个县。彭州市东南平坝地区隶属繁县,丰乐、庆兴、桂花等乡归属郫县,关口以内的山区属于湔氐县。汉朝沿用了秦朝的行政制度,湔氐县在汉代曾更名为湔氐道,蜀汉时期又将湔氐道更名为湔县,而繁县和郫县一直未变。在朝宋和梁时期,在县境内侨置了南晋寿郡,划归东益州。西魏统一蜀地时期,南晋寿郡改为天水郡,后又更名为九陇郡。

隋唐至宋元

隋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撤销九陇郡,将青阳、陇泉、兴固三县合并入九陇县。隋寿二年(公元602年),设立濛州,管辖九陇、清城、郫县。五年后,濛州被废置,它的辖县都归蜀郡管理。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从益州划出九陇、绵竹、导江三县重新设立濛州。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濛州再一次被废置,它下辖的三个县又重新划归益州。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设立濛阳县,划归益州。

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设立彭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彭州改为濛阳郡。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曾暂时恢复濛州的旧名。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再次更名为彭州。

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州、县两级制,实行路、州、县三级制。彭州被划归西川路管辖。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设立堋口县。

元朝政府实施了省与州县合并的政策,废除了九陇县。

明清时期

明代实行府、州、县三级制度,彭州隶属于成都府,辖有漾阳县。明洪武十年,彭州被降为彭县。

康熙七年(1668年),彭县被合并到新繁县。随后,生产逐步恢复,人口增长,到雍正六年(1728年),彭县的设立得以恢复。

嘉庆七年(1802年),实施道、府、州、县制度,将四川划分为五个道。彭县属于成绵龙茂道(光绪三十四年改名为川西道),成都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取消道制,保留府、厅、州、县制度,各级行政单位直接隶属省府。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废除府、厅、州,恢复清朝的道制,道辖县。

民国二年(1913年),四川分为7道,彭县属川西道。民国三年,四川7道调整为5道,彭县划归西川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除道制,各县直接归省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加强对四川的控制,国民党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将四川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作为省府的派出机关,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彭县属于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设在温江。当时根据地域面积和人口状况,将县分为四个等级,彭县为二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四川被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彭县隶属于川西行署区的温江专区。1952年9月,四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彭县继续隶属于温江专区。1959年7月,为方便管理,将原崇宁县与彭县接壤的柏条河以北地区的庆兴、丰乐、桂花、君平四个公社划归彭县,原崇宁县并入郫县。1983年,依据国函字(1983)26号文件,取消温江地区行政公署,彭县改为隶属成都市。1993年11月18日,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撤销彭县,以原彭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彭州市作为新的行政区划。

地理

位置境域

彭州市坐落在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毗邻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彭州地跨北纬30°54-31°26′,东经103°40-104°10′。该市北部与阿坝州的汶川县和茂县接壤,由龙门山脊岭相隔;南部与新都区隔青白江相望;东部与德阳市的什邡市和广汉市相邻;西部与都江堰市和郫都区相连。该市总面积为1421.36平方千米。

彭州市

气候

彭州市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降雨丰富,日照相对较少。四季分明,其中夏季和冬季较长,而春季和秋季较短。高温季节与降雨季节相吻合。在彭州市内,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日照逐步减少,降水量逐步增加。全年平均气温为16.4℃,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为5.5℃,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为25.6℃。年平均降水量为885.4毫米,其中6月至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彭州市降水整体上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北部北部山区大宝乡白果坪,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而东南部平原区的濛阳、竹瓦等地年降水量仅为85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为1076.1小时。

土壤

彭州市拥有多种土壤类型,其中以水稻土最为丰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5%。另外还有潮土、紫色土、石灰土、黄壤、黄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等土壤。其中黄棕壤、黄壤较多,全市分布占比分别为13.1%、15.5%。

地质

从地层上看,彭州市内含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等地层。在龙门山区,最显著的岩浆活动发生在6至10亿年前的元古代晋宁-澂江期。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岩浆侵入与喷发形成了“彭灌杂岩”,导致元古界黄水河群受到区域变质,此后,长期隆起,未发生沉积。在元古代至三叠纪期间,彭州市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化和各类变质作用,导致形成了多种正变质和副变质岩石,主要包括蛇纹岩、变粒岩、片岩、千枚岩以及板岩等。

从地质构造上看,龙门山褶皱断裂带主干断裂映秀断裂、灌县断裂斜穿彭州市。其中映秀断裂在该市境内全长22千米。灌县断裂在彭州市内全长也有22千米,同时它也是龙门山前山与“东部四川中台拗”的分界线。另外,彭州市境内还有飞来峰构造,多位于白水河东南部,有十多个残片,如葛仙山、尖峰顶等。这些飞来峰构造主要由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下统灰岩组成的平缓推覆构造,坐落于须家河组地层之上。另外,彭州市还有15千米长的彭灌复背斜以及11千米长的银厂沟断层地质构造。

彭州市灌县断裂南东的川西新华夏系构造属四川沉降盆地川西褶皱带的一部分,主要由北北东向褶皱及断层和成都第四纪断陷盆地的部分所组成,内含思文场背斜、通济向斜、韩家包断层等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

彭州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丘陵约占11%,平原约占39%。彭县的山地位于龙门山南部,拥有玉垒山支脉,蓥华山支脉和光光山支脉三个支脉。山地又分为齿状高山;隆状、脊状中山;帽状、梁状飞来峰;岩溶洼地;溶蚀平台等,分布于彭州市后山区、唐坝子、天台山、白鹿顶等多处地方。其中,玉垒山支脉北起彭州市与茂县交界处的太子城,南止大宝乡连盖坪,在太子城东边一千米处有一座山峰,海拔为4814米,是彭州市最高峰。丘陵有浅丘、深丘和台地。浅丘主要位于桂花、隆丰、丰乐一带和鸭子河以北的楠木、万年、红岩等地, 起伏量在20—100米之间。深丘大都位于磁峰蟠江河、土溪河等河谷地区和桂花场以北地区及新兴部分区域,起伏量在100—200米之间。台地分布在平原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区域,如丰乐乡的朱家关山,庆兴乡的挖断山、三合山、张家坎、象鼻子,丽春乡的梁平、涌山子,以及红岩乡的虎形、双江村等地。这些台地由于侵蚀作用,微地貌起伏较大,属于冰碛、冰水堆积形成的缓丘或垄岗,通常具有较陡的台坎和较平缓的台面。此外,湔江中游的三、四级阶地,如连盖坪、郭家坪、三合坪等冰碛、冰水堆积台地,也具有典型特征。

水文水利

彭州市共有90多条大小河流,分属于沱江和岷江两大水系。关口以北的山区以及县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属于沱江流域,主要河流为湔江,其流域面积为2057.3平方千米。河流总长约128千米。彭州市境内长度约为90千米。柏条河是彭州市和郫县的界河,在彭州市境内河道长为8千米。蒲阳河属于岷江水系,既汇集灌县、彭县属沱江水系的山溪水,又引都江堰的岷江水,全长107千米。它的支流为土溪河,长31.3千米。蒲阳河、人民渠等都江堰渠系的“引岷济湔入沱”工程,在平原区与湔江的分流河道相交汇,形成了网状水系。

凤鸣湖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位于彭州市的龙门山镇。总库容为199.5万立方米,库区管理范围总面积为222,300平方米。湔江堰闸坝工程前身为修建于 1962 年湔江堰原拦河坝。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的湔江堰闸坝是一座中型水闸。闸段坝轴线方向全长为163.0米,共有10个闸孔。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彭州市的耕地面积为36,012.17公顷,园地面积为2,260.07公顷。此外,林地面积达到75,098.13公顷,草地面积为400.42公顷。城镇、村落和工矿用地占地18,638.0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967.1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为4,146.16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彭州市已勘明的矿产有28种。在这些矿产中,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种包括金、铜矿、地热、矿泉水、石棉、蛇纹岩、铅锌、白云母、水晶、黄铁矿、菱铁矿、磷块岩、煤、铝土矿、白云岩、石灰岩等。但受限于自然条件、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只有石灰岩资源的开发达到了一定规模,主要用于水泥生产。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规模相对较小,其中铜矿拥有最悠久的开采历史。截至2023年,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1140亿立方米。其中煤炭和蛇纹岩的储量较为丰富,截至2003年底,彭州市保有煤炭储量523.3万吨,基础储量625.6万吨,资源量1693.3万吨,蛇纹岩保有储量1369.3万吨,基础储量3889.7万吨,资源量1295万吨。

水资源

彭州市的水资源丰富,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0.9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达到4.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71亿立方米。综合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4.66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为0.25亿立方米。过境河流包括人民渠、东风渠和蒲阳河—青白江,这些河流可为彭州市提供2.6亿立方米的补充供水。全市常年蓄水的湖泊、水库和堰塘共占地163.47公顷。

森林资源

彭州市森林面积6万公顷,湿地面积2606.8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54%,有350多种树木种类。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森林公园”等国家级品牌生态资源。

生物资源

彭州市植物资源丰富,拥有植物226科、3389种。彭州市的树木种类繁多,共有35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包括杉木、柳杉、栎树、槭树、桤木和桦木等。经济林木种类丰富,如茶、漆、棕、桑、果、猕猴桃、竹、藤、花卉以及油桐和女贞树等,采集和栽种历史悠久。彭县重点发展的药材有黄连、川芎、贝母、天麻、大力子、金银花、玄参和厚朴。彭州是四川省棕片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黄柏、杜仲、厚朴“三木”药材的生产基地。

生物多样性

彭州市野生动物较为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共有25目100科222属331种,其中包括32种被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云豹、林麝、马麝和扭角羚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大灵猫、黑熊、小熊猫、红腹角雉等。彭州市是四川省36个大熊猫分布县之一,属于18个少产县中的一个,大熊猫呈点状分布。

另外,彭州市还拥有一些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如珙桐、银杏和红豆杉等一级保护植物。并且还有植物药有630余种,动物药有40余种,矿物药有7种。大宗植物药物包括大黄、羌活、木通、雪莲花、厚朴、丹皮、黄柏、杜仲、黄连和川芎等22种。

彭州市有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飞来峰自然保护区。

白水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成都市彭州市境内,于1996年经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9年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内珍稀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包括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共计21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4种。

飞来峰自然保护区拥有100科、285种野生动物。这其中,有11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动物。该地药用植物就有150科、超过630种。另外,还有27种被列为国家各级别保护植物的种类。

自然灾害

彭州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秋绵雨、低温冷害、冰雹等。暴雨一般发生在5月-9月。 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 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 水石流等,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因为彭州市地处构造破裂带、 地形陡峭、 多暴雨地带等,而人类生产活动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在2022年8月13日约15时30分,彭州市龙漕沟区域发生突发性山洪,有7人不幸遇难。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5月,彭州市辖4个街道9个镇。分别是天彭、致和、濛阳、隆丰4个街道和丽春、九尺、敖平、龙门山、通济、白鹿、丹景山、葛仙山、桂花9个镇。

政治

彭州市主要领导人

职位

姓名

中国共产党彭州市委员会书记

王锋君

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任时伯

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蒋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彭州市委员会主席

米兰佳

以上数据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5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9.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42万人,乡村人口53.09万人;男性人口39.46万人,女性人口40.05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01。总户数29.52万户,户均人口数2.7人。0-14岁人口为98890人,占总人口的12.67%;15-59岁人口为484285人,占总人口的62.0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7224人,占总人口的25.2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1999人,占总人口的19.48%。

民族

彭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截至2022年12月,共有35个民族,常住人口为8200人。其中回族、藏族、羌族、蒙古族等民族在该市少数民族人口中占比较大,其中回族最多,有2600余人,主要分布在天彭镇。以及来自阿坝、甘孜等地的藏族、羌族人民有400余人,主要分布在红岩、敖平、桂花、升平等镇。

语言

四川话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属于北方音系。在声调种类、声母和韵母方面,它与北方方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彭县方言,以城关天彭镇为中心,是四川方言的一个小分支,属于岷江流域音系。它的声母共有24个,与普通话相比少了“n”,多了“v、η、n、z(国际音标)”。韵母方面,彭县方言共有37个,比普通话少了5个:e、一i(后)、eng、ing、ueng,多了3个:iai、ue、io。此外,它有5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调值分别为55、21、52、13和33。

彭县方言的特点在于保留了古入声字,而在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归入四声,主要是阳平和去声。彭县方言的发音较为重。在北君平、庆兴、丰乐、桂花四个乡的大部分地区和西郊、丽春、太清三个乡的少部分地区,都有崇宁(现郫县唐昌地区)音的影响。此外,丰乐和桂花两个乡还混杂着灌县河东音。

宗教信仰

彭州市拥有多种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截至2020年,市内共有38处获得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佛教场所有29处,道教场所5处,天主教场所2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场所各有1处。宗教教职人员人数约为200人,信教群众大约为10万人。

宗教

场所

佛教

龙兴寺、三昧禅林、慈济堂、佛山古寺、法藏寺、武显寺、金华寺、海会堂、天台寺、龙门寺、三圣寺、清凉寺、东塔寺、接引寺、莲池寺、圣迹寺、佛应寺、佛林寺、弥陀寺、净水寺、净土寺、青龙寺、罗汉寺、天池寺、莲花寺、铁瓦寺、观音寺、东远寺、金城寺

道教

阳平观、葛仙观、天师宫、鲁班庙、弥罗观

天主教

白鹿天主教堂、马桑坝天主教堂

伊斯兰教

彭州市天彭镇北门清真寺

经济

综述

彭州市的基础产业有农业,优势产业有制造业,特色产业包括中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有新材料、航空动力及增材制造业、氢能、锂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其中彭州工业体量在成都第4,被评为“新时代十年成都制造业发展先进单位”。彭州市是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蔬菜),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首个中医药指数在彭州发布,中医药制造产值持续保持四川省第一。此外,川西气田钻井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在2022年,彭州市的GDP总量达到了639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西部地区第8名以及四川省内第3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4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06元。截至2022年9月,彭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7.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是157.34亿元。

第一产业

彭州市粮食作物以水稻、油菜、马铃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川芎、黄连等;水果主要有猕猴桃、葡萄、西瓜等/该市畜牧业以饲养猪和家禽为主。渔业以冷水鱼养殖为主。彭州市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拥有14个大类和200多个品种蔬菜,其中包括“龙门山”牌无公害蔬菜等129个农产品品牌。彭州市的大蒜、莴笋、川芎、黄鸡以及九尺板鸭均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截至2022年9月,彭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13亿元,其中农牧渔业增加值为53.71亿元。粮食产量为2.39万吨,生猪出栏量为284831头,有效灌溉面积为57.408万亩。

第二产业

彭州市第二产业以石油化工和中医药为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有机械、建材、家纺、化工,新兴产业有新材料产业。彭州市是中国石油四川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所在地。彭州市境内中药材种植常年保持在14万亩以上,年产量超3万吨,产值达10亿元。截至2022年9月,彭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7.1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11.0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为26.21亿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9月,彭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是157.34亿元。已经有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重点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32.7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12.44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5.93亿元。202年“五一”假期期间,彭州市共接待游客达89.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4.26亿元。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8万人次。

其中文化旅游方面打造了湔江河谷和龙门山民宿两个旅游品牌。有以白鹿音乐小镇、新兴古蜀文化小镇、丹景山牡丹文化小镇、龙门山温泉度假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镇群。截至2021年,全市建成精品旅游消费场景 12 个,天府旅游民宿 1 家、成都市精品民宿3家,创建“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 4个。有22个优质文体旅项目在建设,白鹿音乐旅游片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湔江河谷旅游区创建了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经济功能区

成都航空动力与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该功能区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采用“一区两园”发展模式。其中,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航空动力产业园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已吸引了日本三菱化学、美国空气化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航利集团、晨曦航空、杭州先临三维、江西直方和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等知名企业与高校院所入驻。2018年,该功能区的产值实现了440亿元。

天府中药城

天府中药城主要位于彭州工业开发区,核心面积为30平方公里,该功能区采用“一城三区”的规划布局,其中一城即天府中药城,三区即中药材种植区、医药制造贸易区、健康养生旅游区。重点发展方向为现代中药、高端化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医药贸易和健康养生等产业。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该市共有80所(131个园区)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47所,5所普通高中,2所十二年制学校,其中3所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其中四川省彭州中学是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彭州市第一中学、成都石室白马中学是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截至2022年12月,各级各类学校专业教师6949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为93131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各一个,还拥有20个综合文化站。在2021年新打造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成了7个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另外,彭州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了95%。彭州市图书馆建筑面积占地4749平方米,截至2023年5月,图书总藏量达到了38万册。阅览席有400多个。彭州文化馆前身为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拥有展厅、琴房、音乐教学培训辅导室、演艺中心等多种场所。彭州市博物馆,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一万多件,包含殷商至清末各个时期文物。

医疗

截至2021年底,彭州市有医疗卫生机构567个,其中有7个市级医院、9个镇卫生院、7个卫生机构 (含体检中心1个)、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民营医院、344个村卫生室、160个门诊部 ( 诊所) 及医务室。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有床位7750张。另外还有卫生技术人员6415人,执业(助理)医师2368人,人均预期寿命为82.31岁。彭州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4月2日被评为三甲医院,是彭州市境内首家三甲医院。

体育

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共有体育场地2949个。彭州市体育场位于天彭镇体育场东街66号,拥有标准室外足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以及室内乒乓球馆、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所。在2019年,彭州市举办2019CBSA 成都·彭州中式台球国际公开赛等系列赛事和2019 中国·成都 (彭州) 生态运动季暨龙门山国 际户外生态三项赛 ;2021年彭州市还以 “运动成都·幸福彭州” 为主题,举办风筝放飞、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绿道联赛及全民健身展示等活动 164 次,参与群众达 20 万人次 ;并且举办了彭州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了14 个项目比赛,参与人数达 3 万人次。市武术散打训练基地参加四川省自由搏击联赛获得金牌5枚、 银牌3枚、 铜牌3枚。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8.9万人,另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有53.89万人参加。除此之外,彭州市还有29家养老机构。此外彭州市还拥有多家社会服务中心,它们都致力于社会服务与援助,如彭州市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彭州市葡萄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彭州市心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

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12月,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4%,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占比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86%,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另外,彭州市还拥有2个自然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有486900亩,耕地保有量有517700亩。

交通

概述

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公路总里程为0.282万千米,国道与省道总里程分别为63.065千米、132.201千米。另外,彭州市还有三个火车站,分别是彭州站、步行街站和彭州南站,铁路运营里程为0.00306万千米。彭州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公交系统和乡村交通系统构成。线路有101路、州市客运中心至白水河等线路。

公路

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公路总里程为0.282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60千米,国道和省道里程分别为63.065千米、132.201千米。另外,还有用里程为307.16千米的县道和548.258千米的乡道。另外,彭州市还有5个客运站。

铁路

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铁路运营里程为0.00306万千米。彭州市共有三所火车站,分别是,彭州站、步行街站和彭州南站。彭州站位于成灌铁路(成都至都江堰)的彭州支线终点,是该支线上规模最大的站点,于2014年4月30日投入运营。站房建筑面积达到3590平方米。彭州南站和步行街站都是成灌铁路(成都至都江堰)彭州支线上的中间站,步行街站自2019年2月20日起正式运营,彭州南站自2019年2月20日起开始办理客运业务。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4月,彭州市公交系统分为城市公交与农村公交两个系统。其中城市公交101路、102路、103路等多条线路。农村公交有彭州市客运中心至白鹿、彭州市客运中心至白水河等线路。

文化

概述

彭州市节日众多,除了春节、中秋节之外,彭州市还有雨水节,六月六等比较有特色的节日。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共有8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天彭牡丹花会、桂花土陶传统制作技艺、风筝的制作技艺(敖平风筝制作技艺)等。截至2023年3月,彭州市拥有国家、省、市、县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2个,其中领报修院、云居院塔等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饮食

彭州市饮食以川菜为主,主要口味特点是酸、甜、麻、有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在做菜中总是必不可少的,在彭州还会以蕨菜、野葱、水芹菜、花斑竹等作为配菜来制作菜肴。

彭州市有阳氏田鸭肠火锅底料、鲟龙盒、天彭肥酒、香花醋、牡丹酒、雷竹笋、磁峰麻饼、军屯锅魁等众多美食。比较著名的美食有龙门山老腊肉、九尺板鸭等。

彭州市九尺板鸭源于明朝正德年间,1986年,四川省将九尺镇称为“板鸭之乡”,并将九尺板鸭的传统制作工艺列为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九尺板鸭的特点是皮肤呈深褐色,肉质为枣红色,口感上既咸又甜,筋道且耐嚼。

军屯锅魁,也被称为“酥油千层饼”,最初是作为行军打仗时的干粮。制作过程考究,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最终形成香、酥、脆、细嫩化渣等特点。原材料主要为鲜猪肉,炒好肉后,再放盐、甜酱、胡椒粉、姜米、花椒粉炒匀入盆,加葱花、味精拌匀成馅料。再把发好的面擀成条,涂抹猪板油再卷成筒状,压扁擀薄,包馅压平擀成圆形后放入锅内翻转煎至金黄。

节日

彭州市传统节日较多,有过年、立春、雨水、三月三、端阳、六月六、中元节等。

过年,在彭州市,民间传统的过年活动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后开始,家家户户进行扫尘、贴门神、挂春联,并共享团年饭。腊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取决于当月天数),家中的孩子们向长辈辞年,而长辈们则会给予压岁钱。舞龙灯是族传统的过年习俗,但在彭州,舞龙灯的方式有些不同:一条长板凳上一头装上龙头,另一头装上龙尾,两人各执一头凳脚,又名“板凳龙”;还有用稻草扎成的长龙,可在农家院坝狂舞。海窝子古镇还会在正月初一至初六演绎川剧变脸吐火、川剧座唱、快板说唱、长嘴壶茶艺、刀马旦等深具古蜀风味的民俗表演。

雨水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已婚女性会准备猪蹄(也称为罐罐肉)和竹椅子,回到娘家看望老人。如果已婚多年但仍未怀孕的女子,其娘家会赠送红色裤子,寓意吉祥。对于一些难以管教的孩子,称为“命不好”的,他们往往会在桥头或十字路口寻找“干爹”(即义父),寄希望于改变命运。

端阳节也叫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在这个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吃咸蛋,饮用雄黄酒,并挂上菖蒲和陈艾。在太平乡,人们会举行划龙船和抢鸭子的竞赛。新兴镇有赏金钗花的传统习俗,端午时节,彭州一直以来有着给孩子戴虎头帽、点雄黄等传统习俗,长辈用雄黄为孩子画上山中之王老虎的标志,雄黄与额上的“王”相结合,寓意着驱毒镇邪。

市花

彭州市市花为天彭牡丹。天彭牡丹是一种具有高园艺化和高花型演化程度的植物,其特点是花瓣极为丰富,有的可达880余瓣,花径可大至35厘米。植株体积较大,根系浅表,具有良好的湿热耐受性,适合在多雨且湿热的地区种植。截至2012年,彭州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彭州牡丹花会,为中国三大牡丹花会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2月,彭州市共有8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州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类别

名称

级别

民俗

天彭牡丹花会

省级

传统技艺

桂花土陶传统制作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军屯锅魁制作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彭县肥酒酿造技艺

省级

传统技艺

风筝的制作技艺(敖平风筝制作技艺)

市级

传统技艺

竹雕根雕

市级

传统技艺

九尺板鸭的制作工艺

市级

传统音乐

闹年锣鼓

市级

传统戏剧

川剧围鼓(濛阳川剧)

市级

民间文学

古蜀王开明治水的传说

县级

传统技艺

彭州民居

县级

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信息更新时间为2022年2月

桂花土陶传统制作技艺

桂花土陶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保护遗产,源自中国成都彭州的桂花镇,因此得名。最初的代表作品包括用于祭祀的三脚蟾和羊耳罐,以及生活用品如盆、罐和缸等。随着技艺的发展,其产品范围扩大到了装饰品,例如双龙瓶、镂空双龙瓶等。桂花土陶的产品种类逐渐丰富,既包括生活用品如缸、坛、盆、罐、壶、锅、盏等,也有建筑用品如青筒瓦、青砖、青瓦等,还有工艺品如镂空花瓶、摇钱树、三脚蟾等。在当地,许多建筑都使用了本地生产的土陶琉璃瓦和青筒瓦,而且居民的日常用品大部分也是土陶制品。

彭州肥酒酿造技艺

彭州肥酒酿造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四川传统酿酒技术的特殊分支。这种技术融合了通用的酿酒技术以及特有技术,因此酿制出的酒色泽青黄,口感醇香。彭州肥酒主要在彭州市流传。酿造彭州肥酒的主要步骤包括配料、拌料、发酵、蒸馏、摘酒、原酒处理、柔化、悬料、熟化和开坛等。

彭州竹雕

彭州竹雕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一种在竹材或竹制品上进行图案雕刻的艺术形式,主要在彭州市的隆丰镇流传。彭州竹雕的主要制作流程包括选材、制料、定题、构思、上图、雕刻、润色、打磨、上油和存放等十个步骤。这种艺术形式主要采用圆雕、浮雕、透雕和留青雕的技法。常用的工具包括细齿锯、削刀、刻刀、锉刀、角刀和线刀等。常见的竹雕作品包括鸟笼、笔筒、茶具和香筒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3月,彭州市拥有国家、省、市、县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2个,其中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名  称

级 别

时 代

类  别

领报修院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云居院塔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镇国寺塔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正觉寺塔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法藏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

古建筑

尹昌衡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至中华民国

古墓葬

领报修院

领报修院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以北2.5公里回水村(一称书院村)。它是一所成都市教区培养天主教传教士的神哲学院,俗称“白鹿上书院”。领报修院在1908年修建完工,有着白色的立柱和灰黑色的屋瓦,具有独特的罗马式与歌特式混合建筑风格。

云居院塔

云居院塔位于彭州葛仙山大曲村,始建于北宋景祐年间(公元1033年),在2006年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居院塔的建造结构为密檐式十三级实心方塔,塔身总高有20.38米,塔座为须弥座,塔的四周原来有风铃156只,在塔顶,还有四只“金凤”。

正觉寺塔

正觉寺塔位于彭州市红岩乡红塔村,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完成于天圣四年(1026年),该塔是密檐式13级方砖塔,佛塔总高为27.54米,塔的下方为一道拱门,一侧可以直通塔顶,这座佛塔里面共有三层塔室,里面的斗拱层层递进,正觉寺塔在1981年就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古塔》《四川名塔》等书中,在2006年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概述

彭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旅游景点,包括国家森林公园、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湿地公园、白鹿镇、丹景山、九峰山、宋代三佛塔等。

重要景点

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彭州市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的彭州市,具体地点在龙门山镇。这个风景名胜区的总面积约为63.92平方千米,其核心区的面积则达到了23.97平方千米。该风景名胜区主要由三个子景区构成,包括天台山景区、飞来峰景区以及下卧龙谷景区。在中国范围内来看,龙门山风景名胜区以其“龙门山高山”景观在“高山景观”中的代表性地位而知名。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特点是龙门山地貌景观,同时,还包括森林、水域、历史文化和山区民居等多元化的景观。

白鹿镇

彭州市

位于彭州市北部山区,离成都市78公里的白鹿镇,占地78.8平方公里,全镇均为山区,且森林覆盖率超过90%。常年平均气温为12.5℃,因此有“天然大空调”之称,又被称为“四川小桂林”。白鹿镇拥有山、水、壑、洞融为一体的旅游资源。白鹿镇的领报修院(也叫上书院)始建于1860年,为哥特式建筑,同时建筑构造上又采用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历史建筑。另外,该镇还有法式风情街香槟街,其设计灵感为法国普罗旺斯区里的小镇。

丹景山

彭州市

丹景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古称九陇),离成都市西北50公里,海拔高度为1147米,是中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牡丹花盛开,与洛阳、菏泽并称。丹景山位于沱江源头的湔江南岸,为龙门山八脉之一,虽然相对高度不大,但山色翠绿,风光秀丽,自古就是被誉为“灵秀独钟”的西蜀名山。汉时即为道家修炼的地方,后来又成为佛道两教的圣地,寺庙林立,有圣迹寺、金华寺等。牡丹花会是丹景山比较重要的文化活动,一般在每年的4月-5月举行。

九峰山

彭州市

九峰山,位于省彭州市龙门山镇,离成都市96公里。这个地方坐落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的龙门山脉中段。九峰山的名称源于其九座山峰,从东北至西南依次为清龙、朱雀、火焰、天牙、背光、仙人、黄龙、元武、白虎。九峰山的风光包括山峰峡谷、悬崖、洞穴、飞瀑、龙潭、激流、矿泉等景观。另外,还拥有绿海、花海、日出、佛光神灯之天景、燕队、彩虹、冰帘玉柱之气景等自然风景。除此之外,还有悬桥、栈道、古寺和关隘等人文景观,峰顶上有明代天启年间始建的雷音寺。

宋代三佛塔

彭州市

彭州市拥有众多佛塔,云居院塔、镇国寺塔和正觉寺塔是其中的三座,这三座塔都建于宋代,2006年被列入中国国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称为"彭州佛塔"。云居院塔位于彭州市葛仙山镇,塔的建造时间可以追溯到北宋大观元年,也就是1107年。这座塔是一座密檐式塔,共有十三级,高度达到20.86米,是彭州市境内保存状况最好的宋代塔。镇国寺塔坐落在彭州市丹景山镇,建于北宋至和元年,即1054年。这是一座密檐十三级塔,总高28.34米,被视为宋代佛寺建筑在成都地区的代表性建筑。正觉寺塔位于彭州市红岩镇,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即1023年。这座塔采用方砖砌成,是一座密檐十三级塔,高达27.54米。这座塔的信息被收录在《中国古塔名典》一书中。

重要人物

名称

简介

圆悟禅师

彭州(今四川省彭州市)崇宁人,是中国佛教临济宗杨岐派具影响的人物,著有《碧岩录》《圆悟心要》等书

唐宗海

彭州市三邑镇人,中国早期中西医结合的代表人物,著有医易通说》《六经方正中西通解》《痢症三字决》等书

杨云风

原名阳宝珍,字岫梧,彭州市天彭镇人,主攻川剧旦角,主演《打神》《杀狗》《铁笼山》《断桥会》《射箭马踏》等剧目

尹昌衡

彭州升平乡人,清末民初军事家,曾担任四川都督府都督,并平息藏军骚扰,收复失地,著有止园文集》《止园诗抄》《经述评时》《止园通书》等

阳友鹤

彭州市蒙阳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担任四川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戏剧家协会理事、剧协四川分会名誉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李一氓

出生于四川省彭州市东大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又是诗人和书法家,曾担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委等职

何秉彝

彭州人,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同年12月被选为上海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不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秘书,共青团上海地委组织主任。他参加“五卅”示威游行,遭帝国主义巡捕镇压,中弹牺牲。时年23岁。

重要荣誉

时间

荣誉

2022年

2022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

2022年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

“2022赛迪乡村振兴百强县”第26名

2022年

“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第3名

2020年

2020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

2019年

2019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注释

[a]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走势的一种方法。它采用在音节后上方用两位或三位数字标记声调的方法,所以也叫调值数码标记法。阴平,标记为55,阳平标记为35,上声标记为214,去声标记为51。

[b]

洛阳牡丹花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以及彭州牡丹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