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Not One Less)是一部1999年上映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施祥生编剧,魏敏芝、张慧科等主演。该片改编自施祥生1997年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讲述了乡村代课老师魏敏芝在得知学生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后,独自一人踏上进城寻人之路的故事。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一个都不能少的:剧情简介、角色介绍、影片制作、影片特色、获奖记录、发行与票房、口碑与评价、戛纳退赛风波等介绍

中文名

一个都不能少

英文名

Not One Less

别名

一个也不能少

语言

晋语、汉语普通话

影片片长

106分钟

导演

张艺谋

主演

魏敏芝、张慧科、田正达、高恩满、孙志梅等

编剧

施祥生

制片人

张伟平

摄影

侯咏、亢晓天

剪辑

翟茹

服装

佟华苗

美术

曹久平

音效

武拉拉

配乐

三宝

动作指导

曹久平

制片公司

广西电影制片厂、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美国]

出品公司

哥伦比亚三星家庭视频公司、LK-TEL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内地

上映时间

1999-09-07(威尼斯电影节)

简介

该片于1999年9月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映,在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多个奖项和提名。

剧情简介

高老师(高恩满 饰)因照顾病重的母亲,需要离开水泉小学一个月的时间,而唯一的代课老师是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魏敏芝(魏敏芝 饰)。尽管高老师认为魏敏芝年纪太小了,无法胜任代课工作,但田村长(田正达 饰)却告诉高老师很难找到别人,让魏敏芝临时代课一个月,等高老师回来再做决定。

一个都不能少

水泉小学的学生辍学率非常高,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有28名学生。高老师在离开之前多次叮嘱魏敏芝,一定要确保学生不流失一个。然而,魏敏芝并不会教课,只能让学生抄课文,而且学生不听她的话,甚至故意捣乱,教室里非常吵闹。其中一名叫做张慧科(张慧科 饰)的学生是班级里的头号捣蛋鬼,时常跟她对着干,把班级里唯一的一盒粉笔摔碎,给她的课堂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有一天县里来学校选体育生,看中了其中一名女生明新红(明新红 饰),但是魏敏芝却始终牢记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在县里来接人的时候故意把明新红藏起来。不料张慧科却因为钱把明新红藏身的地点告诉了村长,于是班级里上了一名学生,这让魏敏芝很是苦恼,并下定决心不能再有学生流失。她始终坚定地守在教室门口,准时清点学生人数,确保每个学生都在教室里学习,直到下课时间才让他们离开。

过了不久,10岁的张慧科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到城里去打工,为家里还债。魏敏芝始终记得高老师嘱咐她的话,决定不让学生流失一个,她深知张慧科离开学校的后果。于是,她独自一人踏上了进城寻找张慧科的道路。然而一开始连去城里的车费都没有,她带着一帮学生去搬砖挣车费,但最后还是因为车费不够买票而被赶下了车,于是只能一路走路到城里,幸好后来有好心人顺路捎了她一程。

到了城里,魏敏芝没有在预期的工厂里找到张慧科,于是她开始四处打听,不断地走,不断地寻找。她在广播站发布广播,广播声却被火车声盖过去了;她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买来了纸和笔,写了100多份寻人启事,却被告知无用。最后在一位好心人的建议下去找了电视台,却被电视台百般推辞,她只能守在电视台门口见人就问谁是台长。在这期间她几乎不吃不喝地在街上流浪,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就找餐馆的剩饭吃,困了就睡在大街上。但她始终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天见到了台长,并有机会通过电视台将她寻找张慧科的情况播报出来。

最终,她在一个工厂里找到了张慧科,用自己的真诚和劝说,成功地让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此举也成功引起了电视台和社会的关注,各界人士为水泉小学送去了丰富的教学物资。魏敏芝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气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作为老师的价值和能力。

一个都不能少

角色介绍

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魏敏芝饰河北省赤城县镇宁堡乡中学的学生,受到水泉沟村村长的邀请,前往水泉小学担任代课老师,原教师高老师嘱咐她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辍学。她牢记这个叮嘱,当学生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时,她独自前往城市,历尽千辛万苦将张慧科寻回一个都不能少张慧科张慧科饰水泉小学的学生,非常调皮捣蛋,当魏敏芝来到学校代课后,经常在课堂上惹事生非。由于家庭负担重,他不得不辍学去城里打工,流落街头的他最终被独自前来的魏敏芝找回一个都不能少田村长田正达饰水泉沟村村长,在村中小学的高老师需要请假时,找来魏敏芝前来代课,同时也一直协助魏敏芝管理班级一个都不能少高老师高恩满饰水泉小学的老师,在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时将班级交给了代课老师魏敏芝管理,并且特别叮嘱“一个学生都不能少”

影片制作

创作缘起

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最初被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的质朴所打动,在电影中他也希望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因此以纪录片的方式打造出了一部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他认为在当时电影市场的需求下,除了要把电影拍得好看,也要通过电影传达一些情感,引发一些思考。

剧本创作

张艺谋认为原著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很纯很真,但还不能达到拍摄成电影的要求,于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为了改剧本,张艺谋和原作者施祥生闭门谈了4个月,随后进行剧本改编,改编时将原著中年纪较大的男性主角,换成了13岁的初中女孩魏敏芝,将整体焦点放在未成年孩子身上。

演员选择

一个都不能少

影片里没有一个专业演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有出镜的有演员都是本色出演,村长演村长、学生演学生。为了寻找合适的演员,剧组走了2万多公里路,看了2万多个孩子才最终选定了演员阵容。其中魏敏芝以及电影中的学生们都来自当地,几名主要人物是经过张艺谋精挑细选的。其中魏敏芝这个角色最初是被副导演郦红看中的,因为郦红去村里选角时,魏敏芝和双胞胎妹妹魏聪芝在村口玩,郦红就招手让她们过去试镜。妹妹性格腼腆倔强,非要回去问过爸妈,但魏敏芝很放得开,又唱又跳,表演了后来在电影中出现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于是被选为女主角。

影片拍摄

张艺谋将《一个都不能少》定位为一部准纪录片,要求影片尽可能地真实,连黑板上写的口号都找来当地的老师写。为了拍出真实感,他特地花高价租来了法国专门拍纪录片的器材。影片的拍摄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做法类似,采用非职业演员,实景和自然光拍摄,大量使用中远景、冷静而克制的长镜头,以保持空间和表演的客观和完整性。

幕后花絮

影片的拍摄地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水泉村,2012年赤城县被定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影片拍摄完成后,张艺谋捐款在拍摄地水泉小学旁边建立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后来水泉小学逐渐停止使用,师生转移到了更宽阔敞亮的希望小学。

影片特色

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以20世纪90年代的乡村学校为背景,聚焦主流视野之外的农村教育问题,通过一个老师千里寻找学生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然更多人通过影片看到农村学校教育物资匮乏、教师资源短缺、学生辍学等现实问题。同时通过农村与城市的强烈对比,展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巨大差距,表达出让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让城乡发展更平衡的美好期盼。

纪实风格

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具有浓厚的纪录片风格,采用全业余演员、全纪实镜头、全真实布景,强烈追求一种真实感,用它似纪录片般的真实感和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感同身受,正是这种真实质朴的呈现方式生动展现了主人公坚韧的执着品质,从而打动了许多人。影片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角度,让我们从魏敏芝身上,看到了大道至简的“至诚”。也正是这样的纪实风格,让影片的叙事铺陈平实质朴而不乏生活化,偶尔又带有些乡气和弄巧成拙的趣味,充满真情实感,让更多人关注到边缘地区和人物的命运。

获奖记录

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 优秀故事片获奖1998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 最佳导演获奖1998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获奖1999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奖获奖1999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 · 魔法时刻奖获奖1999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 · 瑟吉奥·特拉萨蒂奖1999展开

参考资料:

发行与票房

上映时间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日期

意大利

1999年9月7日

法国

1999年11月3日

中国香港

1999年12月2日

马来西亚

1999年12月2日

新加坡

1999年12月2日

泰国

1999年12月17日

挪威

1999年12月26日

票房表现

截至到2023年4月17日,《一个都不能少》在全球收获总票房59.26万美元。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网站

评分

参评人数

豆瓣网

7.7/10

132352

时光网

7.4/10

4678

猫眼电影

7.4/10

172

1905电影网

7.4/10

563

以上评分截止到2023年4月17日。

影片评价

时光网评:《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张艺谋高超的艺术把控力,现实主义风格,至纯至朴;又通过场景的设计,剪辑和配乐的运用,煽情却不媚俗。

《法制晚报》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最后是在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写写画画的画面中结束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结局。但是,浪漫主义的结局毕竟是属于电影的。实际生活当中,水泉小学只剩下1名教师和6名学生在苦苦支撑。

《中国青年报》评:整篇电影中,暗暗涌动的“共情”在人的心田里细水长流,“叙事”的铺陈平实质朴而不乏生活化,偶尔又带有些乡气和弄巧成拙的趣味,张艺谋导演站在目光之外的边缘视角,娓娓道出一个偏远农村女孩的故事。

《洛杉矶时报》评:影片有一种让人难以抵抗的温暖和甜蜜。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许多人观看张艺谋的《一个不能少》,都会联想到90年代以后的伊朗电影。这并不奇怪,因为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纪录片的摄影风格、以及儿童题材,都是伊朗电影的特点。

戛纳退赛风波

1999年,张艺谋送出《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两部作品征战戛纳,然而在评选过程中有评委认为影片在为政府做“宣传”。张艺谋得知后在主竞赛入围名单公布之前几天宣布撤回两部作品,并向戛纳主席雅各布发表公开信,表达自己的抗议。随后,张艺谋带着这两部作品分别征战威尼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最终两部作品都获得了认可,然而张艺谋也留下了没有实现“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