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寓意着亲切、质朴和希望,故名“青城”。呼和浩特之名源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塔汗兴建的“库库和屯”城,城郭建在草原上,所用砖瓦皆青色,蒙古语谓青色为“库库”,城为“和屯”。明朝赐城名为“归化”,民国时归化城与绥远城合并,改称归绥市。1954年,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呼和浩特境域在70万年前,人类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戎狄、林胡等北方民族在这里游牧。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赵国征服林胡、楼烦,占据了阴山以南的广大地区。而后,赵武灵王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越过阴山南下,沿阴山南麓筑起了一条长城。赵长城东起于代,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呼和浩特地区的行政建置由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置云中郡开始。
秦汉至隋唐五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袭用“云中郡”,辖境域。汉沿秦制称云中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云中郡东南部分区域划置定襄郡。秦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的匈奴入侵,把原秦、赵、燕三国的北部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万里长城”的名字从此开始。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后将敕勒族安置在阴山地区平原驻牧,这里始称敕勒川。
隋末,突厥进入了极盛时代,史称“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先后向突厥称臣。唐朝建立后,突厥不断入寇中原,掳掠人口、财物。贞观三年(629年)底,唐太宗决定出击突厥。次年(630年),李世勣等将出云中,在呼和浩特的白道口大败突厥兵,后一举灭亡了突厥政。
隋唐时期,境域又称白道川,先后设置云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又设置振武军管辖。
宋至清朝
唐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的契丹族崛起。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并称帝(即辽太祖)。当年秋,阿保机率军西征,攻下阴山敕勒川地区。因此处为与北宋、西夏对峙的前线,遂在神册年间(916~922年)修筑丰州城,驻西南路招讨司,丰州、云内州、东胜州均为其所辖,成为其西南军事重镇。从此,敕勒川、白道川又有丰州滩之称。
金时为西京路辖地。元仍称丰州,属中书省大同路。
16世纪初,蒙古族首领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其孙阿勒坦汗于明嘉靖年间率土默特部迁至丰州滩驻牧,又称土默川。明隆庆六年(1572年),阿勒坦汗开始兴建库库和屯(呼和浩特)城,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赐名归化城。
清崇德元年(1636年),编土默特部为土默特左右翼旗,设都统驻归化城。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令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召集鄂尔多斯、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喀尔喀、察哈尔等地部落兵约万余人,沿洮赖河一带监视和牵制准噶尔军,因阿喇尼恃勇而骄,兵败噶尔丹。后康熙亲征,部署军队与准噶尔军在乌兰布通决战。最终,准噶尔军死伤惨重,败逃漠北。
雍正元年(1723年),置归化城理事同知,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属山西朔平府。乾隆元年至四年(1736~1739年),新建绥远城,置理事同知。六年,置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务分巡归绥道,辖归化城理事同知厅、绥远城理事同知厅与和林格尔、托克托、清水河等协理通判厅。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道、厅改县。1913年,设立绥远特别行政区与山西分治,并将归化与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县。1929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绥远省,并析归绥县城区为归绥市,定归绥市为绥远省省会。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归绥地区,后又建立了伪蒙疆政权。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后更名厚和豪特市,属巴彦塔拉盟。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由杨植霖、高凤英领导,在土默川地区组建了蒙汉抗日游击队,艰苦抗日。1938年12月,李井泉率八路军一部挺进大青山,与当地游击队会师,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抗争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复名归绥市,仍为绥远省省会。
1949年9月18日,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兼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等绥远国民党军政要人与各族各界人士代表,在包头市举行了“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绥远省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属绥远省人民政府。归绥市为绥远省省会。
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同时废除归绥市称谓,复名呼和浩特市,并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辖玉泉区、庆凯区、回民自治区、新城区、郊区。
1956年11月,撤销市辖庆凯区,其区域分别划归回民区和玉泉区。
1970年10月,将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5年11月,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6年5月,将乌兰察布盟的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5月,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呼和浩特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位于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东与乌兰察布市相邻,东南与山西省交界,南和西南与鄂尔多斯市相连,西和西北与包头市毗邻,北和东北与乌兰察布市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15千米,总面积1.72万平方千米。
气候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短促,且降水集中,秋季凉爽。气温年日较差大,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无霜期短,气候干燥。境域多年平均气温7.6℃,1月平均气温零下14.3℃,7月平均气温22.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最多,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最少。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3.1天。极端年最大雨量696.1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193.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7月最多。无霜期年平均124~17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911.7小时,日照充足。
地质
呼和浩特市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集宁群、乌拉山群;元古界二道凹群、马家店群;侏罗系中下统石拐群;侏罗系上统大青山组;白垩系下统固阳组;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等。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在北部大青山区及东部丘陵区,新生界分布在呼和浩特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呼和浩特地区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各时代侵入岩均有分布,岩石类型主要以中一酸性岩石为主,分布在市北大青山区及东部丘陵区中。呼和浩特市的地质构造以大青山山前壳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为内蒙古地轴南缘,南部为鄂尔多斯台拗,北缘河套山前拗陷的东部,其中,内蒙古地轴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核之一,它由太古界和元古界的地层所组成,在20亿年前的五台运动晚期褶皱迪返,形成近西向的紧密线状褶皱,呼市大青山区由于地引力的影响形成北西、北东向旋扭状褶皱。
地形地貌
呼和浩特辖区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主要分为山体、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境域海拔平均高度为1040米,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水文水利
水文
呼和浩特市境内河流分属黄河及内陆河水系。流域面积50、100、100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分别有100、59、9条。境域主要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浑河、宝贝河、茶房河、民号河和过境黄河,境内河流总长度1075.8千米,河网密度为0.177千米/平方千米。其中,过境黄河全长102.5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27.4亿立方米。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浑河主河流长分别为114.4、55.5、72.1、111千米。较大山沟有万家沟,流域面积853.4平方千米,沟长67.9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4700万立方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平方千米,沟长68.2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4972万立方米。
呼和浩特市境内主要自然湖泊是哈素海,为古黄河变迁遗留的牛轭湖。长轴呈北西—南东向。水域面积30平方千米,湖水深度3米左右,湖泊蓄水量4800万立方米。是辖区内唯一的内陆湖。
水利
呼和浩特市共有中小型水库38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小(1)型水库19座,小(2)型水库10座,中型水库主要有哈拉沁水库、哈素海水库、万家沟水库、红领巾水库等,其中哈拉沁水库以城市防洪为主,兼有生态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工程等别为Ⅱ等,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621平方千米,总库容为673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
呼和浩特市境有两个大型灌区,麻地壕灌区78.32万亩,大黑河灌区32.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2.79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29.09%。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区域的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等大Ⅰ型水电工程,电站装机容量1200MW,在系统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任务。是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的第一座,也是内蒙古电网运营的唯一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已通过竣工验收。
土壤
呼和浩特市共有11大类、33亚类土壤,草甸土所占比例最大,占全市耕地面积比例为34.44%,其次栗钙土,最少土壤类型为沼泽土。全市9个旗县区不同土壤类型所占比重不同,其中土左旗以草甸土和灰褐土为主,和林县以潮土、风沙土和栗褐土为主,托克托县以盐土、沼泽土为主,赛罕区黑垆土居多,武川县主要是栗钙土。清水河县栗褐土、风沙土居多。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呼和浩特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煤炭、矿泉水等矿产种类51种。其中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22个矿种。境域优势矿产主要有铌钽(铷)、铁、金、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大理岩等。大青山及其北部矿产以铌钽(铷)、铁、金、水泥用大理岩等为主。大青山南部矿产以地热、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石灰岩、高岭土、白云岩等为主。其他特色矿产有浮石、石榴子石。
呼和浩特市矿产地有87个,包括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16处、小型矿床62处。有效探矿权65个,登记勘查总面积为545.90平方千米,涉及矿种17个,探矿权数量居前三位的勘查矿种为铁、金和饰面用花岗岩,主要开采矿种为铁、金、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30个。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呼和浩特市共有耕地556185.45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占90.71%。园地6454.71公顷。园地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占73.16%。林地399934.3公顷。林地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占79.80%。草地546255.33公顷。草地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占89.3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8003.9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0478.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457.32公顷。
水资源
呼和浩特市是中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57亿立方米。其中新鲜水是11.57亿立方米,再生水是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378.1立方米,不到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5。呼和浩特地区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立方米。
湿地资源
呼和浩特市共有湿地面积26.38万亩,其中沼泽草地0.09万亩,内陆滩涂26.29万亩。有哈素海国家湿地公园、浑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个国家湿地公园。其中,哈素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旗西部,素有“塞外西湖”美称。涵盖了淡水湖泊湿地、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水产养殖场湿地、运河输水河湿地八个湿地型,总面积606.67公顷。清水河县的浑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黄河中游湿地生态系统,湿地面积430.12公顷,湿地率51.19%。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呼和浩特野生动物约有400多种,兽类动物有29种,鸟禽类动物有138种,鱼类动物有37种,虫类动物有100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鹿、狍子、黄羊、青羊、盘羊、獾子等。鸟类主要有蒙古百灵、白天鹅、啄木鸟、大杜鹃、野雉、半翅等。其中列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青羊、云豹;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燕鹰、灰背鹰等10多种。
植物
呼和浩特市辖区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种类包括山区和平原范围的野生种子植物、可见栽培植物,共计有770余种,隶属89个科,370个属。其中属种较多的科有: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毛莨科、唇形科等。
自然保护区
呼和浩特市有国家、自治区级保护各1处,分别为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哈素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青山呼和浩特段位于阴山山地中段,是内蒙古中部土默川平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保护区呼和浩特辖区的占地面积224430公顷,区内地势复杂,物种丰富,栖息着大量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具有生物的自然性,多样性,典型性。整个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147科520属1189种,其中苔藓植物45科98属210种、石松类和蕨类12科14属30种、裸子植物3科5属11种、被子植物87科403属938种。脊椎动物5纲27目68科145属248种;节肢动物昆虫纲26目243科1512种,蛛形纲1目21科124种。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大花杓兰、山西杓兰、蒙古扁桃、草麻黄等11种;有阴山特有植物有9种,其中大青山沙参、大青山黄芪等5种为大青山特有植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黑鹳、梅花鹿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斑羚、豹猫、雕鸮等39种。2008年,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哈素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青山南麓的冲积平原上,此处地势低,北部大青山上多条沟谷内流下来的山洪也汇集于此而形成常年积水,已有100多年历史,总面积为18316公顷。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26种,隶属40科149属,均为被子植物,其中,双子叶植物占保护区植物总科、属、种数的75%、71.8%、70.5%。有自治区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种,即豆科的甘草。保护区有陆生、水生脊椎动物172种,隶属29目56科123属,其中鱼纲38种,两栖纲4种;爬行纲8种;鸟纲102种,隶属16目35科69属;哺乳纲20种。哈素海是天鹅、苍鹭、大白鹭、豆雁等候鸟主要的迁徙中转停歇地。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6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5.7%。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鸢、白琵鹭、大天鹅、鹗、大鵟、苍鹰、白尾鹞、花头鸺鶹等15种。
自然灾害
呼和浩特市及毗邻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主要有大风、沙尘暴、暴雨、暴雪、霜冻、高温等,旱灾比较频繁,基本“十年九旱”。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生物灾害主要为病虫害,病虫害一般发生在7~8月,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2020年全年,呼和浩特市发生多次低温冷冻、风雹、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及衍生次生灾害。其中,风雹灾害发生10次,发生时段为4月底—9月,洪涝灾害发生6次,发生时段为6月底—9月初。所有灾害致使8.3万多人受灾;近6.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36间,严重损坏房屋284间;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呼和浩特市下辖4个区,1个旗,4个县。市政府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1号。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地名 | 驻地 | 面积(平方千米) | 行政区划代码 | 区号 | 邮编 |
新城区 | 成吉思汗大街街道 | 661 | 150102 | 0471 | 010050 |
回民区 | 钢铁路街道 | 194 | 150103 | 0471 | 010030 |
玉泉区 | 昭君路街道 | 207 | 150104 | 0471 | 010070 |
赛罕区 | 昭乌达路街道 | 1025 | 150105 | 0471 | 010020 |
托克托县 | 双河镇 | 1417 | 150122 | 0471 | 010200 |
和林格尔县 | 城关镇 | 3448 | 150123 | 0471 | 011500 |
清水河县 | 城关镇 | 2818 | 150124 | 0471 | 011600 |
武川县 | 可可以力更镇 | 4885 | 150125 | 0471 | 011700 |
土默特左旗 | 察素齐镇 | 2765 | 150121 | 0471 | 010100 |
参考资料: |
政治
呼和浩特市领导班子 |
中国共产党呼和浩特市委员会 | 书记 | 包钢 |
副书记 | 贺海东、曹思阳 |
市委常委 | 包钢、贺海东、曹思阳、孙炳文、崔振武、刘程民、商井民、唐勇、葛智敏、魏红军、刘继英 |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党组书记、主任 | 常培忠 |
副主任 | 吴文明、蓝峰、郭志钢、靳春亮、张仲东、云玉美 |
秘书长 | 邢俊平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党组书记、市长 | 贺海东 |
副市长 | 刘继英、张际飞、王心宇、李军、焦鸿、马丙全、李晓燕、付金在 |
秘书长 | 刘健文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呼和浩特市委员会 | 党组书记、主席 | 李炯 |
党组副书记 | 葛智敏 |
副主席 | 高珍伟、李晓东、王国华、索英俊、李文阁、高瑞军、巴特尔 |
秘书长 | 王斌 |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9月1日 参考资料: |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为355.11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283.3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71.72万人,城镇化率为79.80%。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6.95万人,占13.22%;15-64岁人口为259.19万人,占72.99%;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97万人,占13.79%。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79.20万人,占50.46%;女性人口175.91万人,占49.5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87。
呼和浩特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20年11月1日 |
地 区 | 常住人口数(人) | 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 |
新城区 | 699672 | 20.30 |
回民区 | 436042 | 12.65 |
玉泉区 | 524573 | 15.22 |
赛罕区 | 885321 | 25.69 |
土默特左旗 | 263131 | 7.64 |
托克托县 | 166192 | 4.82 |
和林格尔县 | 162476 | 4.71 |
清水河县 | 76674 | 2.22 |
武川县 | 95869 | 2.78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136150 | 3.95 |
数据来源: |
民族
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43814人,占85.42%;蒙古族人口为398688人,占11.5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3598人,占3.01%。
语言
呼和浩特汉语方言属晋语,其中除市辖4区为晋语张呼片外,其他地区均为晋语大包片。张呼、大包片有“剑箭=借介|钳钱前=茄|馅献现=谢蟹|全权=瘸”,即咸山精组、见系拼今细音韵母同假摄、蟹摄、果摄;一二等大多只体现在曾梗入声字上(张呼片只体现在帮系字)等共同点。此外,大包片单字调五个,其调型、调值山西与内蒙古不尽相同。张呼片单字调四个,其调型、调值河北与内蒙不尽一致。
呼和浩特市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主要特点有多音节词的第一音节和闭音节的单音词有长短元音的对立,第一音节以后的短元音由弱化走向脱落,形成复辅音出现在音节末尾或复辅音自成音节的现象;名词后面接表示数、格、反身、人称领属等语法意义附加成份,动词后接表示态、体、时、式等语法意义的附加成份,是典型的粘着语。
经济
综述
呼和浩特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已形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六大产业集群。拥有世界前十强的两大乳企——伊利、蒙牛。还有盛健、蒙羊、蒙羊羊和正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此外,和林格尔新区的数字经济为核心产业,数据存储和算力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唯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具备发展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项目的天然优势。
2022年,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三次产业比例为4.8:34.7:60.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4443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93元。
第一产业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大市,是全区粮食主产区之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小麦、莜麦、荞麦、高粱、玉米、谷子、糜黍、豆类、胡麻、马铃薯等。已形成乳业、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兼有玉米、生猪、杂粮油料等生态农牧业特色产业,以及在武川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等地打造奶山羊、肉羊、肉牛等养殖产业。拥有土默特左旗、武川县等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其中林格尔县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为国家级,内蒙古自治区奶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有燕谷坊生态农业科技、蒙清农业科技和正大食品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呼和浩特又有“中国乳都”之称,已经建成规模化牧场156个。呼和浩特市“两品一标”及名特优新农畜产品总数达到213个。有武川莜麦、武川土豆、毕克齐大葱、哈素海鲤鱼、清水河花菇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4个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2年,呼和浩特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60.6亿元,增长4.3%,第一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83.1万吨;油料产量4.8万吨;甜菜产量5.9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7万吨;水果(含果用瓜)产量8.6万吨。
第二产业
呼和浩特工业正处在转型成长期。拥有石油、乳制品、烟草、电力等传统产业。以草种业、硅产业、绿色电力、生物疫苗、大数据、云计算等特色领域形成的六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有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个千亿级全产业链产业基地,乳产业年产值突破2200亿元,乳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中国最大的奶源基地、性控冻精生产基地,国内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以硅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阳能用单晶硅生产基地,现有单晶硅产能55GW,居全国领先地位,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2022年,呼和浩特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068.1亿元。
第三产业
呼和浩特的服务业处于三产中的主导地位。已形成了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7个增加值超百亿的服务业行业。呼和浩特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单位数量和收入总量均排全区第一,有规上服务业412家。呼和浩特是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市。商贸物流是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其枢纽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内,总占地面积约2400亩,分为伊利物流片区和铁通物流片区。
2022年,呼和浩特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7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0.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4.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9.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280.6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85.7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069.1亿元,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24.1亿元,增长14.6%。全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39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7.6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2月23日,呼和浩特市共有一类工业园区5个,分别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呼和浩特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内蒙古呼和浩特托清经济开发区。此外,和林格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沙尔沁工业区光伏小镇,创建于1992年。下辖经济技术产业园(如意区块、沙尔沁区块)、白塔物流园,其中经济技术产业园28.27平方千米(如意区块13.30平方千米、沙尔沁区块14.97平方千米),白塔物流园13.33平方千米。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两大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13个,自治区级以上研发机构37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84个。先后创建了“国家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自治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2000年,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创建于2002年。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千米。开发区以乳业、化工、电力、新材料四大产业为主导,兼有建材、包装、光伏信息、生物医药、农牧业产业化等产业。拥有中石油呼石化、鑫环、鑫华等重点企业。金山高新区伊利集团的核心技术专利曾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年,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和林格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园位于和林格尔县,规划面积528平方千米,覆盖4个乡镇,包括1个核心区、4个示范区、12个农旅结合示范点,涉农人口2.43万人。园区以乳业为核心,兼有生猪、肉羊等产业。建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32处,奶山羊养殖场9处,生猪养殖基地4处,培育乳、肉加工企业16家,主要有蒙牛、正大等龙头企业。打造著名、驰名商标36个,年总产值达到130亿元。2023年4月,和林格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呼和浩特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在校生人数26.3万人;有普通中学118所,在校生人数14.9万人;有小学195所,在校生人数19.9万人;有幼儿园442所,在园幼儿7.5万人。2021年末,呼和浩特市的普通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小学专任教师分别有13060、13666、9919人。呼和浩特境域内的内蒙古大学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其行为经济学漫谈、生态学等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呼和浩特市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本科) 截至2022年5月31日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办学层次 | 校址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科 | 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科 | 新城校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金川校区: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工业园区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科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科 | 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科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科 | 西校区:呼和浩特市北二环路185号 东校区:呼和浩特海拉尔大街47号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科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56号 |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本科(民办) |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本科(民办)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机场路29号 |
参考资料: |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呼和浩特市共有卫生机构2539个。其中,医院109个,拥有病床2313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339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2867人。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被自治区命名为首批中蒙医“名院”,旗县中蒙医院全部通过“二甲”评审。呼和浩特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呼和浩特市境域内主要医院 |
名称 | 等级 | 通讯地址 |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 | 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 |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里营1号 |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 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健康街11号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0号 |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 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东路83号 |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 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妇产医院 | 呼和浩特市北二环快速路18号 |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 | 三级甲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 | 乌兰察布院区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察布西路23号 鸿盛院区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塔利东路 |
参考资料: |
科技
截至2021年末,呼和浩特市专利授权量6620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137件;有效发明专利3097件;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8.99件。共有科研单位141个,科研人员15382人(全时人员8304人)。市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增长到1.67%,是自治区增长最快的盟市。完成了超大尺寸硅单晶材料研发、高档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制造、蒙芯技术在多场景应用等重大科技专项。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的“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此为2000年以来,驻呼单位及呼和浩特市企事业单位首次获得该奖,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到国土、规划、水利、交通、物探等行业。
文化
截至2022年末,呼和浩特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2022年8月,呼和浩特二人台艺术作品《江格尔赞》获2022国际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中国区总决赛金奖。
呼和浩特市的博物馆主要有呼和浩特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昭君博物院、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等。其中位于新城区新华东街27号的内蒙古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型综合性博物馆。共设定了11个陈列展览,收藏有古生物化石、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1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60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650件套,其中,二连浩特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是内蒙古博物院镇馆之宝,它使二连浩特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之一。自2008年改称内蒙古博物院以来,院日观众量最大达到24000余人次,年观众量最多达到214万余人次。
体育
截至2021年末,呼和浩特市共有体育场20个;体育馆19个;室内游泳池(馆)55个;球类场地2037个,其中篮球场1066个。获得国家、国际级金银铜牌3、3、6枚;自治区级金银铜牌78、82、102枚。呼和浩特市体育场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体育场。建筑面积57737平方米,双层看台,总观众席位共51632个,主要功能分区为竞赛区、观众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等。场内有105米×68米标准足球场,8分道的400米标准跑道和跳远、三级跳远、跳高、铅球、铁饼等比赛场地。此外,呼和浩特市在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夏季项目金牌总数位列全区第一。市青少年专业足球队、蒙校女子足球队在区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在中国足球赛事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

环保
截至2022年末,呼和浩特市完成营造林面积6200公顷。其中,低质低效林改造1000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533.3公顷,森林抚育666.7公顷。全市森林面积396066.7公顷,森林覆盖率23.0%。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空气天数329天。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呼和浩特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80.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4.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4.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0.7万人。呼和浩特市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失业保险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及工伤和生育保险医疗管理制度基本健全。社会保障卡已具备社保领域的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缴费和待遇领取等功能。
交通运输
综述
呼和浩特地处京津冀城市群西部,是国中西部地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陆上通往俄蒙及东欧的重要桥头堡。已初步形成了西承西北,东联华北,南融中原的区域交通中心节点城市,通疆达海的客货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公路
截至2021年底,呼和浩特市公路总里程达7886千米,已有G6、G7、G59、G5901、G18、S31、S24等高速公路515千米,此外S27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S29呼和浩特至凉城、S49呼和浩特至武川、S43呼和浩特机场高速公路等路段的新建计划被列入呼和浩特“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呼和浩特已有G109、G110、G209、G241、G512等国道958千米,有S104、S105、S311、S315等省道545千米,县道1643千米,乡道1577千米,村道3028千米,专用公路135千米,公路列养率达100%。公路路网密度达45.8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居全区第二。已形成了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干线公路路网体系和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实现旗县行政中心国省干线全覆盖,重要节点全连接,3A及以上景区全畅通。2022年12月,呼和浩特市三环路项目顺利贯通,此为市高架路网工程中建设长度最长项目,总长87.8千米,全线建设7座立交,其构成主城区242千米闭合高架快速路网。
铁路
截至2020年底,呼和浩特市铁路网营运里程约674千米,其中高(快)速铁路里程190千米,普速铁路431千米,联络线53千米。铁路网密度3.92千米/百平方千米,远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张呼高铁于2019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87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设有张家口、怀安、兴和北、乌兰察布等站,标志着北京至呼和浩特高铁全线贯通,草原动车2小时9分可达北京。
呼和浩特市域主要有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托克托东站、察素齐站等7座客运站,有陶卜齐站、白塔站、沙良站、呼和浩特南站等13座货运站。其中,呼和浩特站始建于1921年,2014年5月对站房进行改造建设,改造后的候车厅共2层,东、西两厅连为一体,面积5510平米,日均售票能力可达2.5万张。
航空
呼和浩特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是内蒙古自治区内最大航空枢纽、国内干线机场、首都的第一大备降机场、国家一类口岸机场和国际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E。2023年夏航季,呼和浩特机场将运营航线161条;日均起降航班476架次;通航城市92个(国际及地区城市4个),其中通航国内城市主要有郑州、天津、西安、长沙、沈阳、武汉等88个,区外74个,区内14个。省会城市除拉萨和港澳台机场外,均实现每日通航。
公共交通
公交
截至2023年2月,呼和浩特市营运开通包括火车东客站、呼市交通局、水岸小镇、市政府、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内蒙古博物院等站点的公交线路208条。公交线路总长达到3800.4千米,公交线网基本实现了城市建成区全覆盖。中心城区共有公交车1908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数量达到1512辆、天然气公交车396辆,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为100%。此外,呼和浩特市还开通了5条公交旅游专线,分别为大黑河休闲专线、历史文化专线、地域文化专线、敕勒川草原专线和绿色生态专线,运营时间为8时至17时,间隔时间20分钟,票价5元。
轨道交通
呼和浩特市共营运2条地铁线路,为地铁1、2号线,分别在2019年12月29日、2020年10月1日开通运营,站台平均间距均约1.2千米。其中,地铁1号线全长约22千米,共设站20座,日均客运量4.95万人次;地铁2号线全长约27千米,共设站24座,日均客运量为6.82万人次。呼和浩特市80%以上的常规线路实现了公交和地铁接驳摆渡。地铁线路全部实现无现金支付,一卡通已实现全国互联互通。
人文
综述
呼和浩特北拥草原、南临黄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融合之地。呼和浩特是丝茶驼路中转之地,是召庙文化盛行之地,市内有距今70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的中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公元1世纪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的天文图,有被誉为“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
饮食
呼和浩特市地处土默川平原之上,丰富的文化背景使这里的饮食兼备多元特色,逐步形成极具自己地域风味的代表性美食。呼和浩特地区素以面食为主要食品,如馒头、包子和面条、削面、拉面、剔鱼子、蒸饼、焖面等。肉类食品主要是猪肉、羊肉、牛肉,其次也有吃马肉、驴肉;蔬菜则为山药、长白菜、圆白菜及夏令各种蔬菜。此外豆腐、豆腐干、腐竹等也是呼市居民的常备食品。冬秋之际,一般要腌制以圆白菜、胡萝卜制成的咸菜。呼和浩特传统特色美食主要有羊杂碎、呼市焙子、黄米炸糕、托县炖鱼、和林炖羊肉、回勺面等。
烧麦
烧麦是青城传统名吃,有“无烧麦,不青城”的说法。呼市烧麦以羊肉、大葱做馅儿,面粉做皮,用专用的烧麦棰擀皮,擀出花边,以皮包馅儿,蒸熟食之。配以浓砖茶再,消食解腻。玉泉区将五塔寺后街、小召头道巷、小召前街和圪料街命名为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2011年9月,青城德兴源烧麦被列为第三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林炖羊肉
和林炖羊肉是一道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菜。其食材简单,原汁原味,味道醇厚。关键食材是吃沙葱的和林羊,用家常大锅炖这种烹饪方式即可,配以土豆,软烂浓香,滑而不腻。
回勺面
回勺面是一道具有呼市特色的传统面食。源自山西的过油肉炒刀削面,随走西口传到呼市。回勺面是将刀削面煮熟,用过油肉、木耳、豆芽、蒜苔、洋葱炒熟,用盘盛装,色彩丰富,面条爽滑筋道,过油肉外软里嫩,浓香油润,亦菜亦饭。是很多呼市人在食物贫乏年代改善伙食的首选美味。
习俗
元宵节乡俗
元宵节是春节尾声,当天夜晚多要施放焰火,呼和浩特的民间传统焰火名目繁多,大型的有“炮打城门”“鹅下蛋”“猴尿尿”等,小型的有“满树林儿”“大起火”“转花”“连珠弹”等。此外,还有逛九曲的热闹节目。大一点的村庄,往往要摆九曲灯会,灯多的有400多盏,称为“黄河九曲”,相传,人入九曲阵,游走可免灾。元宵节前一天要迎“灯官”。灯官选择语言滑稽之人。身穿官服,乘肩舆至龙王庙焚香叩拜,后呵殿而出。执旗、背印的骑马随后,龙灯在前领路迎灯官就职。现在迎“灯官”的习俗已不多见。
春节习俗
呼和浩特农村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除夕下午起,家家都要贴对联、清扫院落、拢旺火。门前挂灯笼,通宵不灭。旧俗拢好旺火后,要携带锡箔,到门外焚烧,叫“请亡”,意即请亡故的亲人一齐回家过年,后全家到尊长面前礼拜。除夕夜垒旺火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传统。是指用煤炭、木柴做材料,按照塔的形状和一定的方位垒砌而成的一个火堆,点火后火势很旺,寓意家人一年红红火火。除夕夜熬夜时都在自家,忌出门、串门,嫁出去的姑娘都回婆家去,忌在娘家过年。同时,家家户户需燃爆竹,以迎接“神”的到来,这叫“接神”,现在破除了迷信,接神的旧俗已不多见。
祭敖包
祭敖包是传统蒙古族的重要节日。土默特地区蒙古族也传承和发展了这一节日。“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还有“脑包”“鄂博”两种变体叫法。在每年夏季的固定祭日,“敖包”附近的蒙古族居民带上祭品,有熟羊肉、牛奶、白酒、油饼等,骑马或徒步而来。他们把所祭食品摆在敖包前,跪下虔诚地静默祝愿民族兴盛、国泰民安、人畜两旺。祭毕,大家环坐敖包前,边喝酒边唱歌,共同分食祭品。土默特蒙古族仍保留和传承此习俗。

戏剧艺术
二人台
二人台是一种民间小戏。其原始曲调为当地的民歌。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二人台具备形式简单、短小精悍等特点,这样的艺术风格使其在塞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二人台牌子曲吸收了许多晋剧曲牌、民间吹打乐和宗教音乐的艺术特色。以呼和浩特为界,二人台的风格流派有西路与东路之分。西路二人台最初叫蒙古曲,呼和浩特市是其主要流行地之一。二人台的演唱形式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传统剧目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也有部分神话和历史故事,主要有《打金钱》《打樱桃》《打后套》等剧目。2006年,二人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剧
中路梆子也称“山西梆子”“晋剧”,清末民初传入内蒙古地区,后融入了晋白、京白和当地的方言,其表演质朴,扮相纯美,唱腔激越,曲调婉转。常演剧目有二百多出,代表剧目有《打金枝》《白毛女》《嘎达梅林》等。蒙古族历史晋剧《满都海》曾获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银奖;晋剧《武汉鼎》被列入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名单。2011年,呼和浩特市群众艺术馆保护的晋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长城
呼和浩特地区的长城具有时代跨度大、分布区域广、历史文化内涵深等特点。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左旗、武川县、和林县和清水河县境内,共有战国、秦、汉、北魏、金、明历代长城共657.97千米,单体建筑及相关遗存1096余处,是中国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城沿线的烽火台、敌楼、城障、将台、隧道、暗门、水门等建筑,其建筑艺术和军事功能在古时都颇为优秀。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代万里长城在呼和浩特地区长约300多华里。
清水河明长城
清水河县境内的明长城遗址是万里长城的中段,也是长城的重要地段。它是明朝时期外长城与内长城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塞。其从盆地青新村入境,跨越韭菜庄、北堡两乡到西南的黄河边上,全长150千米。口子上明长城是清水河县境明长城遗址的最高处,位于两座高山之间,海拔1800米。遗址至今仍保持着雄伟壮观的风貌,其上筑有驻军城堡,重要的关险、隘口、城墙、敌楼均为砖石砌筑,大部分座落在高山绝顶之上。此处长城遗址是中华民族走向融合的历史见证。2020年11月,清水河县明长城小元岇段、板申段和老牛湾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新城区秦汉长城
新城区秦汉长城是阴山山脉秦汉长城的起始地段,也是秦汉长城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段落。其本体依山修筑,以石筑、土石混筑为主,呈西北、东南走向。其与战国赵北长城在山脚呈“T”字形相汇,是战国、秦汉三朝代长城交汇并存的节点。形成了以长城墙体为主脉,烽燧、障城为前哨,郡县布防为后盾的军事防御体系。新城区境内长城全长4.36千米,沿线有墙体3段,烽燧2座。2020年11月,新城区秦长城坡根底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宗教信仰
呼和浩特市境域内主要有藏传佛教(黄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耶稣教)。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藏传佛教的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汉传佛教的观音寺;伊斯兰教的清真大寺;天主教的天主教堂;基督教的基督教总堂;道教道观太清官。
藏传佛教(黄教)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黄教大活佛索南嘉措派阿兴喇嘛到土默特部,向阿勒坦汗讲经说佛。后经双方商定,于万历六年五月十五,举行迎佛大会。后在万历年间,黄教活动日盛,各地各部领主相继修建寺院。清朝对蒙古族笃信佛教采取保护、鼓励政策。呼和浩特地区寺院猛增,俗谓“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而归化城更是召庙密集,素有召城之称。嘉庆年间黄教渐趋衰微。新中国成立后,土默特蒙古族信奉喇嘛教的人数逐渐减少,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数却日益增多。

大召
“召”专指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寺庙。大召位于玉泉区大召前街。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汉名“无量寺”,是呼和浩特市建立最早、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召庙,于明万历七年(1579)建成,从南到北,它由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间楼以及东西配殿、乃春庙和藏经阁等组成,是呼和浩特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大召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其每年都要举行晾大佛、跳恰木、祭敖包、嘛呢会灯明法会等佛事活动。2006年5月,大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素图召
乌素图召位于大青山南麓。乌素图系蒙古语,意为“有水的地方”,是呼和浩特地区著名的八小召之一。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广寿寺、罗汉寺、长寿寺组成,乌素图召是其总称。其中,庆缘寺为主寺,规模最大,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建成,分前后两院,依次为天王殿、经堂、佛殿、过殿和佛爷府。寺内壁画线条清晰,色彩艳丽,是不可多得的壁画艺术珍品。2013年05月,乌素图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元代传入呼和浩特地区。元代著名政治家、回族穆斯林赛典赤·赡思丁即任过“丰、净、云内三州达鲁花赤”。清初,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的伊斯兰教徒迁于归化城及附近地区。自康熙年间起兴建清真寺。民国时期,呼市地区的伊斯兰教又有较大发展。1956年11月26—29日,撤销原呼和浩特市回民自治区建制,政府名称更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委员会。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街,是呼和浩特最早和最大的清真寺。寺院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建有圣殿、讲堂和穆斯林浴室、望月楼等重要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其中,望月楼建于民国年间,是一座六边形、攒尖顶的青砖塔楼。每逢“斋月”时节,教民可登楼至顶,望月观景,故名。清真大寺保存有的历代石碑七通和阿拉伯文的《古兰经》是极为珍贵的回族史料。2013年05月,呼和浩特清真大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区象征


市花
呼和浩特市花为丁香花。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种类的统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丁香、洋丁香。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丁香花寓意着爱情和暗结同心的希望。呼和浩特市植物园的丁香培育历史从1989年开始,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丁香引种、培育、驯化基地,品种已达25种,主要包括华北紫丁香、白丁香、暴马丁香、辽东丁香、关东丁香等。1986年,呼和浩特市选定以“丁香”作为市花。
市树
呼和浩特市树为油松。油松为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叶二针一束,粗硬。木材较硬,富含松脂。油松寓有不畏霜雪、昂扬向上之意。油松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造林及城市绿化树种,已经有几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油松在呼和浩特绿化中的占比也达到了35%左右,几乎每个公园都可以看到油松的影子。1986年,呼和浩特市选定以“油松”作为市树。
文物古迹
呼和浩特市有大窑遗址、大召、王昭君墓、乌兰夫故居、广化寺造像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有苏格里庙、大盛魁、全化寺、甲兰板古庙、坝口子戏台等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
呼和浩特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次 | 名称 | 文物类型 | 时代 |
第二批 | 万部华严经塔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辽 |
第三批 | 大窑遗址 | 古遗址 | 旧石器时代 |
第五批 | 金界壕遗址 | 古遗址 | 金 |
第五批 | 和硕恪靖公主府 | 古建筑 | 清 |
第六批 | 大召 | 古建筑 | 明至清 |
第六批 | 王昭君墓 | 古墓葬 | 汉 |
第六批 | 乌兰夫故居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清至民国 |
第七批 | 广化寺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至清 |
第八批 | 白塔火车站旧址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21年 |
第八批 | 岔河口遗址 | 古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注:仅列出部分参考资料: |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
公主府位于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是清康熙帝六女儿和硕公主下嫁给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的孙子敦多布多尔济时建造的府邸,有“西出京城第一府”之称。其建成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其主体建筑布局为现府邸建筑,占地面积约18000余平方米,自南向北沿中轴线由前庭、两进四合院和后院组成四进五重院落,自照壁、府门起,沿中轴线依次布列有仪门、静宜堂、垂花门、寝殿和后罩房等建筑,共计十九座单体建筑,五十九间房屋。公主府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公主府,也是内蒙古地区古建筑群中唯一保存完整的皇家建筑群,它是清代满蒙联姻的历史见证,在民族团结方面有着重大意义。2001年,和硕恪靖公主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昭君墓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汉时出塞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墓,又名青冢,位于市南土默川平原上。蒙古语称作“特木儿乌尔虎”,即“铁垒”之意。其形制为覆斗式,高约33米,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墓体上有亭,墓体周围存放历代道台、巡抚、将军、都统等名人所立石碑8通。另外墓体前从北至南依次有“墓表”“和亲铜像”“神道及石像生”“青冢牌坊”“昭君石雕像”等。王昭君墓为汉匈民族友好关系的实物见证。2006年,王昭君墓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窑文化遗址
遗址位于新城区保和少镇大窑村南山坡上,是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依据石器类型,将晚期定名为“大窑文化”。遗址区约3万平方千米。在遗址范围内,人工打制石器及石料遍地散布,先后出土大量石器,种类多样,主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锤、石球等,尤以刮削器、钻具、尖状器等为多,其中龟背形刮削器独具特色,是该文化的典型石器。1988年,大窑文化遗址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村落
呼和浩特市的中国传统村落有6处,分别为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清水河县单台子乡老牛湾村、土默特左旗塔布赛镇塔布赛村、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腊铺村、清水河县城关镇古城坡村、清水河县城关镇雷胡坡村。
口子上村
口子上村位于清水河县北堡乡,与山西省偏关县接壤,丫角山上南北向的长城穿村而过,将村子一分为二,故称口子上村,意为“建在长城上的村落”。清代四公主曾招募“口里”人垦种土地,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地方经济。明清至民国时期,口子上村一带为关口要道。边贸开禁,关口大道吸引了边墙以里平鲁、偏关等地人口大量迁入。村子窑洞林立,有长城、四公主德政碑、明代古戏台等文物。2014年11月,口子上村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老牛湾村
老牛湾村位于清水河县单台子乡最南端,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交界处,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处。据记载,“老牛湾”这个名字明朝就已经存在。清朝时期老牛湾黄河水道为商人“走西口”的一条通道。村内有明代长城、晋蒙大峡谷等旅游景区。老牛湾村一带的矿石都裸露在外面,采石方便,石材质地较好,所以其建筑多为石制,包括村里的房子、院墙、地面、道路、烟囱、牲畜圈舍等,故有“石头的博物馆”之称。2014年11月,老牛湾村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5月,呼和浩特市有爬山调、蒙古族皮艺、和林格尔剪纸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有霸王鞭舞、药香制作技艺、吴氏家宴烹制技艺、土默川面塑、胡笳制作技艺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4项。各项文化遗产中涉及最多的为传统技艺类。
呼和浩特市(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 |
项目 | 类型 | 公布时间 | 批次 | 保护单位 | 传承人 |
爬山调 | 传统音乐 | 2008 | 第二批 | 武川县文化馆 | 李海霞、张俊彩 |
晋剧 | 传统戏剧 | 2011 | 第三批 | 呼和浩特市群众艺术馆 | 武美云 |
二人台 | 传统戏剧 | 2006 | 第一批 |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 | 武利平、霍伴柱、冯来锁 |
皮艺(蒙古族皮艺) | 传统美术 | 2021 | 第五批 | 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贾宏伟 |
中医正骨疗法(三空李氏正骨) | 传统医药 | 2021 | 第五批 | 呼和浩特市三空李氏正骨医院有限公司 | 李诚义 |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脑阁) | 民俗 | 2008 | 第二批 | 土默特左旗文化馆 | 陈月喜 |
剪纸(和林格尔剪纸) | 传统美术 | 2008 | 第二批 | 和林格尔剪纸学会 | 段建珺 |
参考资料: |
爬山调
爬山调也称“爬山歌”“山曲”,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种短调民歌。其风格源于古风,也受北朝民歌影响。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清代。爬山调可分山区和平原爬山调两种类型,武川地区为前者代表性地域。爬山调还有室内、室外之分,室外多由男性演唱,以劳动歌、社会歌、生活歌和爱情歌为主;室内多由女性演唱,以生活歌、爱情歌和恩怨歌为主。爬山调唱词短小精悍,多用乡土方言重叠词,字数无定,虚实相间。音乐以徵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居多。节拍以二拍子或四拍子为主。其风格大都高亢粗犷、开阔奔放,善于运用比兴、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其代表性曲目有《想亲亲》《阳婆里抱柴瞭哥哥》《大黑牛耕地犁黄土》等,它为促进内蒙古地区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各民族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爬山调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林格尔剪纸
和林格尔剪纸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剪纸文化遗存之一,历史悠久,被学界誉为“民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形成与当地的社会风俗、衣食住行等方面联系紧密。展有和林格尔人生礼仪、丧俗丧祭、信仰禁忌、祥瑞动物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鱼咬莲花”“娃娃坐莲”“对马捧寿”“草原五畜”等,在表现上具有阴山岩画独特的“影绘”特质,内部刻划也极尽简约。和林格尔剪纸是地域性群体文化观念的集中反映,蕴含着独特的民俗学、美学、艺术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历史文化价值。2008年,和林格尔剪纸被列为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产
呼和浩特市是农业大市,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繁多。地域特产以农产品为主,主要有毕克齐大葱、清水河小香米、武川土豆、托县辣椒等。
毕克齐大葱
毕克齐大葱是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特产,该地域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富含多种矿物质,适宜种植毕克齐大葱。此特产始栽培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其鲜葱葱白长30至40厘米,假茎粗2.2至2.9厘米,质地紧密,辛辣味浓,被誉为“毕克齐四宝”之一。毕克齐大葱的种植面积约有15000多亩。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毕克齐大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清水河小香米
清水河小香米是清水河县特产,该地域气温年较差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宜于谷物类作物生长。“清水河小香米”的商品名称始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外观色泽金黄,米质细腻,颗粒小而饱满;口感香甜、润滑;干物质含量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且比例均衡。清水河县谷子平均年播种面积在20万亩左右。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清水河小香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托县辣椒
托县红辣椒别名“灯笼红”,是托克托县特产,该地域日照充足,土壤气候条件具备独特的辣椒种植优势。托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其色鲜、肉厚,且果实富含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A,以香而不辣著称。托县辣椒被晒干后,手工用“铁钵”捣成小碎片,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味道。2010年6月,“托县辣椒”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风景名胜
综述
呼和浩特气候宜人、历史悠久厚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被评为“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已形成针对外地游客的中华文明地理标识游、敕勒川草原文化主题游、乳都科技博物馆游等六类代表性景点串联线路;通过特色旅游资源形成寻味青城、悦享青城、健康生态、黄河休闲、长城—黄河文化等八个主题线路产品。针对本地游客,按照四季青城、节日节庆、研学旅游、亲子、非遗民俗、历史文化等特色线路,将文旅资源串联,囊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多重要素。截至2022年底,呼和浩特市有昭君博物院、神泉生态旅游景区、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处,席力图召、和硕恪靖公主府博物馆、白石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1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7处。
呼和浩特市主要景区名录名称 | 等级 | 评定年份 | 地址 |
昭君博物院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2009 |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 |
蒙牛工业旅游景区 | 2009 | 和林县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 |
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 | 2009 |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金山大道8号 |
神泉生态旅游景区 | 2010 |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双河镇郝家窑村 |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 2014 |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西部 |
大青山太伟运动休闲度假村 | 2014 | 呼和浩特市小井沟生态风景区 |
内蒙古博物院 | 2015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路13号 |
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 | 2016 |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 |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 | 2016 |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 |
蒙亮民族风情园 | 2016 |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二环快速路 |
莫尼山非遗小镇 | 2021 | 呼和浩特市北S104道路东侧7.8千米 |
参考资料: |
主要景区

神泉生态旅游景区
景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旧城郝家窑村,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美食品鉴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由黄河两岸分布组成。左岸为古典园林景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中翡翠湖18万平方米,主要参观景点有神泉、茶楼、翡翠湖、珍禽养殖馆等;黄河有豪华游轮、渡轮和快艇可抵达沙漠区。右岸为库布齐沙漠娱乐区,可进行沙漠深度体验游。景区充分利用境内的黄河、沙漠、湿地、黄土高坡、神泉、古云中文化等旅游资源,兼具古典园林气息和自然地域风貌。此外,景区还有旅游产品果蔬采摘、特色餐饮、游船、垂钓等。2010年,神泉生态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旅游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西部,总面积100平方千米,已建成哈素海湿地公园、天鹅堡温泉、别墅、戏水乐园、敕勒歌酒店、草原部落等主要项目。景区分为两大区域。一为通过退耕还草,恢复万亩敕勒川草原景色,形成以蒙元文化为核心主题的景观区,景点主要有敕勒川草原、圣主广场、景区大门、中国草原自驾车营地等。另一区域是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核心,依托哈素海国家湿地公园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议、观光娱乐、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2014年,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乌兰夫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西街乌兰夫公园内。乌兰夫故居是乌兰夫同志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于1992年12月23日建成开馆,2006年重新修葺后对游人开放,景区现占地面积24亩,由主馆、纪念广场、塑像平台、升旗台、碑亭、牌楼等部分组成。其中,主馆共设置8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12个单元,展出照片247幅,文物121件。展览内容实事求是,以乌兰夫的生平事迹为主体,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近代民族史、革命史。此外,纪念馆还设计了智能平台系统,观众可以通过网络高效便捷地了解纪念馆展览的相关资料和展品。2016年12月,乌兰夫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乌兰夫纪念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呼和浩特市缔结友好城市表中方 | 外方 | 签约日期 |
呼和浩特市 | 日本 | 爱知县冈崎市 | 1987.08.10 |
蒙古国 | 乌兰巴托市 | 1991.12.10 |
美国 |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 | 1998.10.06 |
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 | 乌兰乌德市 | 2000.12.06 |
韩国 | 首尔特别市冠岳区 | 2012.08.29 |
蒙古国 | 色楞格省 | 2019.8.27 |
参考资料: |
著名人物
人名 | 生卒年 | 简介 |
赵武灵王 | ?—公元前295年 | 名雍,战国时期赵国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曾在今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境域内修建云中古城 |
拓跋珪 | 371—409 | 生于凉城郡参合陂北部。386年,拓跋珪联合各部族建立魏国,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 |
宇文泰 | 507—556 | 代郡武川(今呼和浩特武川西)人。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 |
宇文邕 | 543—578 | 祖籍代郡武川(今呼和浩特境内)。北周皇帝 |
阿勒坦汗 | 1507—1582 | 成吉思汗17世孙。明隆庆六年(1572)至明万历三年(1575)仿元大都的体制建城,明朝廷赐名为“归化”(今呼和浩特) |
三娘子 | 1550—1613年 | 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蒙古族。万历九年(1581年),三娘子扩建归化城,后来,人们为纪念她将归化城称为“三娘子城” |
云丹嘉措 | 1589—1616 | 蒙古族,土默特(今呼和浩特)人。第四世达赖喇嘛 |
荣耀先 | 1896—1928 | 蒙古族,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人。内蒙古地区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蒙古族青年之一 |
多松年 | 1905—1927 | 蒙古族,呼和浩特市郊区麻花板村人,烈士。1926年,多松年担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 |
乌兰夫 | 1906—1988 |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曾任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马永生 | 1961— | 籍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注:仅列出部分人物 参考资料: |
重要荣誉
授予时间 | 荣誉称号 | 授予单位或部门 |
2023年1月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国家民委 |
2022年11月 |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生态环境部 |
2021年1月 | 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2020年10月20日 | 全国双拥模范城 |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
2017年3月 | “中国乳都” |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
2013年11月 | 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 | 交通运输部 |
2012年07月 | 国家森林城市 |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 |
2004年1月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旅游局 |
1986年12月8日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 | 国务院 |
注释
[a]截至2023年6月7日
[b]截止2022年末
[c]遗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郊
[d]时间截至2023.4.18
[e]截至2020年末
[f]张家口-呼和浩特
[g]大同-包头
[h]年度产值150亿元以上
[i]1.19千米/百平方千米
[j]一张票在当日可以在所有公交旅游专线使用
[k]截止2021年2月
[l]截止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