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宣城市辖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介于北纬 30°21’~30°51’,东径117°57’~118°41’之间,总面积为2054.5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7%。截至2020年末,泾县常住人口为27.6万人。

泾县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级递减,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泾县周以前为荒服,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秦属鄣郡,汉初建置泾县,县名沿用至今,自1980年2月起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截至2022年末,泾县下辖9个镇和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行政大楼6楼。

泾县旅游资源丰富,作为红色圣地,是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的汇聚地;作为生态之城,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有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诗句中的桃花潭等自然景区;作为宣纸之乡,有传承千年技艺的中国宣纸文化园等人文景区。此外,泾县拥有包括黄田村在内的中国传统村落25个。截至2022年末,县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泾县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农、工、商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电机泵阀产业、宣纸书画纸产业、碳酸钙加工产业、农林加工产业四大工业产业结构,宣传“一线三绝四区”,打造“皖南川藏线,缘来在泾县”的旅游品牌,还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加速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泾县实现生产总值15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2:41.9:43.9,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714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9元。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泾县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泾县

英文名

Jingxian County

面积

2054.5平方千米(2022年)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南部

地理坐标

北纬 30°21’~30°51’,东径117°57’~118°41’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安徽省

所属市

宣城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9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341823

人口

27.6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

方言

宣州吴语、江淮官话、移民方言

民族

以汉族为主,有苗族、回族、壮族等32个少数民族

GDP

155.2亿元(2022年)

人均GDP

7149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8749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桃花潭

邮政编码

242500

政府驻地

泾川镇行政大楼6楼

电话区号

0563

火车站

泾县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ahjx.gov.cn/外链

名称

泾县因境内青戈江古称“泾水”,亦称“径溪”“泾川”,故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周以前今泾县地区为荒服。

春秋战国时期,今泾县地区先后属吴、越、楚。

秦代(公元前221年~206年),今泾县地区属鄣郡。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今泾县地区设立泾县、陵阳县(即今石台、青阳诸地)二县,泾县县名自此沿用至今。

汉末(公元3世纪初),泾县、陵阳县属丹阳郡。

三国吴(公元210年~280年),今泾县西南地,立安吴县,境内有泾县、陵阳县、安吴县三县。

晋(公元281年~345年),今泾县先后属丹阳郡、宣城郡。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今泾县属宣城郡。咸康四年(338年),成帝杜皇后讳“陵”字,改陵阳为广阳。境内共有泾县、广阳县、安吴县三县。

隋唐至宋元

隋(公元589年~618年),废安吴、南阳二县,复归泾县。

唐(公元618年~907年),武德三年(620年),泾县南部属徐州,其余属猷州。天宝十一年(752年),泾县西南属太平县。永泰二年(766年),泾县西部属石埭县,部分属青阳县。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5年),泾县属宁国军宣州。

宋(公元960年~1279年),泾县江南路建康府路属宣州,江南东路属宁国府。

元(公元1279年~1369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迁径县治于宋城东门敬天坊。

明清时期

明(公元1368年~1644年),泾县先后属宁国府、宣城府、宣州府、宁国府。

清(公元1644年~1911年),泾县先后归江南、安徽治理。

中华民国

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初年,泾县属芜湖道,后属宣城;1921年12月,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928年,安徽省第九行政督查区改名为第六行政督察区,泾县沿属之;1949年4月,属皖南区宣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2月,泾县属芜湖行政专员公署;1966年5月,属安徽省芜湖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5月,属安徽省芜湖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4月,属芜湖地区行政公署;从1980年2月起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青弋江上游,是长江南岸与皖南山区的相接地带,与“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紧紧相连,介于北纬 30°21’~30°51’,东径117°57’~118°41’之间。东邻宣州区、宁国市,西接青阳县,南靠旌德县、黄山市,北依南陵县。东西长66 千米,南北宽53 千米,总面积2054.5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7%。

泾县

气候

泾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1月下旬温度降低,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仅3.2℃;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达27.9℃。境内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均降水量介于100.3毫米~129.3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13小时,无霜期24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最大相对湿度达到85%,最小相对湿度10%。

地质

泾县大地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内次级单元沿江拱断褶带和皖南陷褶断带的过渡地带。前震旦纪主要为地槽发育时期,经皖南运动二幕(800Ma)基底最终固结,结束地槽发育时期,进入准地台发展时期。自震旦纪以来形成坳陷区,震旦纪至三叠纪接受稳定型地台的盖层沉积,震旦纪至志留纪都属次稳定——非稳定型建造类型,受坳陷的活动性质影响,上奥陶世至下志留世形成了巨大的沉积厚度,其中杂陆屑、硅质页岩、远陆源硅泥质碳酸盐较为典型。晚古生代仍表现为坳陷性质,但沉积中心已向北方向迁移。中世代叠纪以后,全部成陆,结束海洋环境的历史。经印支运动后,使准地台型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台褶带,结束准地台的发育历史,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地史发展的新时期。侏罗纪以来周王深断裂以南断块隆起,组成皖南山区,北侧下陷形成断陷盆地,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另外,沿江南深断裂发育有串珠状喜马拉雅早期断陷盆地。经历中新生代的演化,塑造了现代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

泾县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级递减。境内大小山峰160余座,其中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主要有4座,属黄山余脉和九华山余脉。最高峰黄儿公山,海拔1174.8米,最低点琴溪镇青弋江岸边,海拔20.8米,两者相差1154米;境内平均海拔250米。

泾县东南部和西北部为隆起的丘陵山地区,侵蚀剥蚀低丘陵分布在章渡、榔桥、浙溪、云岭等乡,大部分为荒坡草地,海拔150米;喀斯特低丘陵分布在泾县城西北2~3千米处,大部分为岩沟石芽和小型溶蚀洼地,有少量石钟乳、石笋和石柱,海拔120~130米;喀斯特高丘陵分布泾县城东北琴溪乡,以溶蚀景观为主,在地表、地下形成亚热带喀斯特组合,有小型溶洞,地表以喀斯特高丘与洼地为主,半埋藏型石芽和裸露型石芽,呈岩石嵯山,海拔200~400米。

泾县中部为河谷平原,河谷平原分布于青弋江两岸及其支流徽水、合溪、汀溪、漕溪和孤峰河的中、下游地区,地貌为河漫滩和河流低阶地;河流低阶地分布在琴溪以下,海拔20~30米。此外,泾县还有较多台地,堆积低岗地分布于章家渡、茂林、凤村等乡镇境内,岗地由岗、土旁、冲组合而成,水田,土旁、岗为旱地,海拔50~60米;侵蚀剥蚀低岗地分布百元、黄村、北贡等乡,大部为荒山、荒地,海拔60~80米为主;侵蚀剥蚀高岗地分布黄村、章渡和包合等乡的山前地带或盆地的内缘,荒坡秃岭较多海拔80~100米为主。

水文水利

水文

截至2021年末,泾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46条,属青戈江水系,全长695.5千米。江河面积22平方千米,占泾县总面积的1.07%。其中,流域面积50 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2条,主要河流有青弋江、徽水等。

青弋江,泾县最大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斜贯泾县,汇合溪、徽水、孤峰河、琴溪等河流,于琴溪镇马头村(昔为马头镇)北1千米处出境,经南陵县、宣州区至芜湖入长江。境内流长75000米,河道宽150~250米,深2~10米,集雨面积2029平方千米;河床深潭为泥沙型,激水滩为卵石沙型。青弋江属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至2005年,泾县水文站最高水位34.64米,最低水位27.25米,流量为5670立方米/秒。

徽河,泾县第二大河流,位于泾县境南部,源出绩溪县徽岭、古川、黄石坑,经旌德县于泾县榔桥入境北流,穿黄村、丁家桥、泾川等三镇注入青弋江,境内流长51000米,集雨面积361.3平方千米,河道宽100~150米,水深1~5米,最大流量77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2立方米/秒。

水利

截至2020年末,泾县内有小型水库78座(不含在建牛岭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72座。境内实施青弋江(泾县段)、徽水河和琴溪河等河流治理工程,常年兴修水利,强化牛岭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建设。

陈村水电站位于皖南青弋江上游,距泾县城45千米,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拱坝,坝址以上形成的太平湖,最大库容28.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150兆瓦,设计保证出力28兆瓦,平均年发电量为3.16亿千瓦时。

此外,泾县正在修建牛岭水库,地处徽水河中下游,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发电、灌溉等大(二)型综合水库,也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水库由混凝土重力坝挡水坝段、泄水坝段、发电引水坝段、鱼道等建筑物组成,最大坝高59米,总库容1.6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9兆瓦。

泾县

泾县

泾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泾县土地以林地为主,截至2022年5月,耕地面积27137.86公顷,种植园用地6459.35公顷,林地147245.85公顷,草地535.53公顷,湿地1444.8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678.9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845.3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460.25公顷。其中,耕地以水田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7%;林地以乔木林地为主,宣纸原料青檀的主要产地,占林地面积的72.70%。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末,泾县矿产种类有24种,矿产地超过80处,固体矿产资源量14.75亿吨,优势矿产为方解石矿、建筑石料用灰岩和金矿。煤矿查明资源储量 1081.6万吨,金属矿产类有岩金矿产地 6 处,累计查明金属储量 467.6 千克,潜在金属储量 4500 千克;银矿查明金属储量 5.01 吨;铜矿产地 7处,查明金属储量7860吨;钼矿产地3处,查明钼金属储量3788吨;铁矿产地7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6.5万吨。非金属矿类有方解石矿,潜在资源量2.5亿吨;石灰石矿,潜在资源量44.7亿吨;冶金用白云岩,查明资源量672万吨,潜在资源量1960万吨;饰面用花岗岩,查明资源储量52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4.8亿立方米;硫铁矿,查明资源储量37.2万吨;玻璃用脉石英,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8.4万吨,潜在资源量220万吨;钾长石,查明资源储量392.3万吨;硅灰石,查明资源储量16.1万;耐火黏土,查明资源储量6.6万吨;耐火黏土,查明资源储量6.6万吨;建筑用砂,查明资源储量140万吨,潜在资源量1170万立方米;砖瓦用黏土,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39.5万吨。

水资源

泾县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水。2021年,泾县地表水资源量为25.58亿立方米,其中河流水面2948.49公顷,占45.64%;水库水面369.18公顷,总库容27.34亿立方米;坑塘水面1639.14公顷;沟渠1017.26公顷。地下水资源量为4.34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资源量25279.8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开采资源量10850.5万立方米/年),其中岩溶水6149.1万立方米、孔隙水 4269.6 万立方米、裂隙水431.7万立方米,有水井5903口。年度用水总量1.25亿立方米(含地下水0.02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末,泾县森林资源面积203323.07公顷,森林总蓄积量61756万立方米。泾县木本植物有70余科,约660余种。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和樟科为主,有青冈栎、苦槠、石栎、甜槠、华东楠、豹皮樟等,混有麻栎、白栎、南酸枣等落叶树种;针叶树种以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为优势树种;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楝子、三尖杉、银杏、檫木等;经济林树种有青檀、油桐、竹等。

土壤

截至2022年末,泾县有淋溶土、铁铝土、初育土、半水成土、人为土5大土纲,总共8大土类16亚类56土属92土种。按植物生长地类型,又可分为黄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潮土、石质土等。其中,黄红壤分布最广,占土壤总面积的37.96%,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以及岗地上;水稻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7.54%,分布于青弋江河谷平原;粗骨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6.8%,分布于中低山中部;潮土占土壤总面积的2.85%,分布于河谷两岸;石质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4.7%,分布于中低山中上部。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泾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多样,野生动物156种,其中鸟类105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15种、哺乳类25种。泾县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白颈长尾雉、豹、云豹、虎、黑麂、梅花鹿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大鲵、短尾猴等。

泾县野生动物

类别

名称

国家保护等级

哺乳类

金钱豹

一级

云豹

一级

金猫

二级

黑麂

一级

河麂

二级

麋鹿(四不象)

二级

野山羊

二级

二级

短尾猴

二级

猕猴

二级

大灵猫

二级

梅花鹿

一级

穿山甲

二级

鸟类

白冠长尾雉

一级

白鹇

二级

鹏鹗(猫头鹰)

二级

草鹗(猴平鹰)

二级

鸢(老鹰)

二级

白尾鹞

二级

爬行类

扬子鳄

一级

两栖类

大鲵(娃娃鱼)

二级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5 参考资料:

泾县

泾县

泾县

植物

泾县境内珍稀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有古树468株, 属22科37属43种。其中,树龄超过500岁的一级古树有6株,二级古树有36株,三级古树384株。

泾县一级古树名录

树种

位置

树龄

古树等级

银杏

桃花潭镇

龙潭村

505

一级

 圆柏

桃花潭镇

龙潭村

505

一级

南方红豆杉

茂林

铜山村

800

一级

银杏

茂林

濂长村

510

一级

小叶青冈

汀溪乡

红星村

500

一级

银杏

黄村镇

安吴村

1000

一级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5 参考资料:

泾县

泾县

泾县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1年末,泾县有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5处,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三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累计95.13平方千米,占泾县国土面积的4.63%。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桃花潭湿地公园)和市级湿地公园(宣城平垣湿地公园)各1处。

泾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保护地名称

所在区划

面积

主要保护对象

类型

级别

始建时间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泾县双坑片区、中桥片区

5992.64公顷

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野生动物类

国家级

1982年

汀溪自然保护区

汀溪乡大坑村、桃岭村及蔡村镇爱民村

6906.9公顷

红豆杉等珍稀古树资源以及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野生动物资源

森林生态系统兼野生生物类

国家级

2005年

水西国家级森林公园

泾县城西

2147公顷

常绿阔叶林带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森林生态系统兼野生生物类

国家级

2002年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8 参考资料: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扬子鳄保护区积极开展栖息地生态修复,持续进行扬子鳄野外放归,累计完成3944亩核心栖息地的土流转、生态修复和食物链构建工作,野外扬子鳄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得到显著改善。2019年,保护区开始规模化野外放归,4年累计放归扬子鳄1300条。汀溪乡在全乡范围内建立网络,乡村配备野生动植物保护信息员、宣传员、强化宣传打击力度,严禁滥捕乱猎野生动物,严禁采挖檀皮、映山红树桩、及兰草花;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严禁乱砍滥伐;制定乡规民约,提升全乡公民环保意识。此外,泾县定期对水西国家森林公园、汀溪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及境内健康的古松名松进行打孔注药,预防松材线虫病。

泾县

泾县

泾县

自然灾害

泾县自然灾害主要分为两大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洪涝等,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泾县因地处山区,河流溪壑纵横交错;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繁交替发生。此外,泾县每年地质灾害频繁,2022年地质灾害统计如下,崩塌98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4%;滑坡36处,占23%;泥石流10处,占6.5%;地面塌陷(岩溶)10处,占6.5%。

洪涝

2020年7月3日,泾县遭受特大暴雨侵害,多地农作物被淹,部分农房倒塌损坏,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截至7月8日 ,受灾人口49624人,紧急转移避险安置3840人;灾后支出136万元,救助受灾群众4619人、贫困群体救助702人。

地震

受多山地形影响,泾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三条较大断裂(江南深大断裂、木镇,孙家埠断裂、周王汤口断裂)贯穿县境。根据国家地震局1978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表明,泾县为5.5~5.75级(地震烈度七度)地震危险区,1743年曾发生过5.5级左右的地震。

预防措施

泾县为应对自然灾害,实施《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通过调查、设置防范区、预警、救助等方式来降低自然灾害影响。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泾县下辖9个镇和2个乡,共有134个村民委员会、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行政大楼6楼。

泾县所辖区划

泾川镇

茂林镇

榔桥镇

桃花潭镇

琴溪镇

汀溪乡

蔡村镇

云岭镇

黄村镇

丁家桥镇

昌桥乡

表格更新时间:2023.6.3参考资料: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泾县委员会

书记

施怀中

泾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

詹善清

泾县人民政府

县长

许立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泾县委员会

主席

涂顺

表格更新时间:2023.6.3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末,泾县常住人口为27.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4.3万人,占51.85%;女性人口为13.3万人,占48.15%;城镇人口为14.6万人,占52.77%;乡村人口为13万人,占47.23%。

民族

泾县常住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苗族、回族、壮族等32个少数民族。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343066人,占泾县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4754人,占泾县总人口的1.4%。

语言

泾县方言可分为泾县土著的宣州吴语、江淮官话和主要来自湖北、安庆的移民方言三大类。泾县大部分地区是吴语与江淮官话的双方言区。泾县吴语内部分歧较大,层级划分如下:第一层,西南乡片和县东南片;第二层,县东南片再分为南乡片和城北东片;第三层,城北东片再分为城北片和东乡片。泾县的强势方言江淮官话在泾县各地口音基本一致,又有细微差别。泾县的移民方言主要有汀溪乡的湖北话,蔡村镇的安庆话,孤峰、童疃的怀宁话。

宗教信仰

泾县宗教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宗教主要活动场所为宝胜禅寺、台泉寺等,有23处宗教场所,其中道教3个,佛教12个。

经济

综述

泾县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农、工、商三产融合发展。县内形成了电机泵阀产业、宣纸书画纸产业、碳酸钙加工产业、农林加工产业四大工业产业结构,推进旅游全域化,宣传“一线三绝四区”,提供最美民宿、十二道泾味等特色旅游服务,打造“皖南川藏线,缘来在泾县”的旅游品牌。此外,境内拥有泾县经济开发区,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小型电机集聚基,形成了“一区两园两基地”的发展格局。

2022年,泾县实现生产总值15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2:41.9:43.9。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714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9元。

第一产业

泾县农业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泾县种植业形成了以食用菌、茶叶、蔬菜、油、粮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涌溪火青茶、汀溪兰香茶等,拥有名优特农产品云岭锅巴、优质大米、泾县桃花潭酒、石斛等,发扬“生态宣城·绿色产品”大品牌效应,特色种植豇豆产业;林业打造“林业生态+林下经济”模式,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突出各个林场特色,其中,马头国有林场发展森林旅游和研学等项目,景星林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此外,畜牧业主要生产猪牛羊禽肉产等。

2022年,泾县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42家,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品总数72个,中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专业合作社437家,家庭农场1441家,生猪存栏44200头,全年生猪出栏103498头,猪牛羊禽肉产量31666.6吨,禽蛋产量4739吨。

第二产业

泾县工业形成了电机泵阀产业、宣纸书画纸产业、碳酸钙加工产业、农林加工产业四大工业产业结构。电机泵阀产业作为工业首位主导产业,形成了以皖南电机为核心企业的泾县电机产业集群,其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前列,打造了以江南泵阀、南方泵业、凯特泵业、腾龙泵阀等为代表的泵阀生产企业,组成中国最大的氟塑料泵阀生产企业基地;宣纸书画纸张产业倚靠中国宣纸文化园,形成“集中供浆、集中产品检验、集中使用商标、集中治污”的集团式发展格局,年产宣纸800吨左右,占中国书画用纸市场60%以上份额,县内共有宣纸、书面纸生产加工企业540多户,其中获得国家批准的原产地城宣纸生产企业16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2个,拥有重点企业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知名产品有红星牌宣纸;碳酸钙加工产业将县内方解石资源优势转向产业优势,建设云岭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农林加工产业形成“强化扶持、精深加工、创新研发、延长链条”的农特产品加工模式,出口特色农产品。

2022年,泾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9户,电动机产量22844082千瓦,泵产量121711台,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产量13532吨,建筑用天然石料产量874271立法米,农林加工产品产量34124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47768.1万元,采矿业利润1320.6万元,制造业利润47226.3万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亏损778.8万元。

第三产业

泾县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全域化,打造“皖南川藏线,缘来在泾县”的旅游品牌。泾县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建205国道等连接旅游的线路,形成了“一线三绝四区”的独特旅游格局;围绕“泾县,宣纸上的山水画卷”IP品牌,开展“来泾县有泾喜”话题挑战赛等主题活动,结合季节特点和泾县地方特色,推出了一批梦幻后山夜游、马头景区夜游等游玩项目和皖南川藏线山顶咖啡、月亮湾树屋水吧等娱乐产品;创建“泾喜”文创品牌,开设多家文创店,丰富旅游购物产品。此外,泾县推出各种创新活动,包括在网络上评选最美民宿、十二道泾味,提升旅游住宿、餐饮品质。

2022年,泾县旅游接待人次373.7万人次,旅游收入34.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68.2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亿元,进出口总额5680万美元。泾县宾馆和旅社145家,其中,旅游社有17家,特色民宿8家。

经济功能区

泾县经济开发区是中小型电机集聚基地和氟塑料泵生产基地,区内电机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前三,于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泾县经济开发区琴溪路88号,面积10平方千米。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两园两基地”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电机、泵阀两大主导产业,以皖南电机为龙头,聚集电机及配套生产企业50余家,落户江南泵阀、凯特泵业等泵阀及配套生产企业40余家。区内电机品种规格12000个,居国内行业首位;氟塑料泵产品占中国同类市场70%份额;拥有中国唯一在县域设立的国家级电动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7个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制定88个;电机、泵阀两大产业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2022年末,开发区规上工业50家,累计产值72.6亿元,累计增速10.6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泾县共有基础教育学校81所,包括幼儿园43所、小学19所、初中15所、高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数30349人,教职工数2998人。泾县拥有省级示范高中泾县中学,创办于1942年,位于泾县泾川镇学业路66号,占地面积约24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拥有宣城市工业学校,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高等函授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劳动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办职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泾县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300余亩,该校以企业项目为教学内容,实施“导生制”,形成“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的“三合一”教学模式,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此外,泾县发展特色体育教育事业,有4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分别是泾县稼祥中学、泾县城关三小、茂林小学、榔桥镇中心小学,4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分别是泾县稼祥中学(击剑)、泾县中学(乒乓球)、泾县实验小学(乒乓球)、泾县二中(篮球),泾县教体局在第28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获国家级组织特等奖。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泾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文化馆1个,文物所(泾县博物馆、泾县红色资源管理保护中心)1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一级文化站4个,二级文化站1个,三级综合文化站6个),村级文化功能室132个,农民文化乐园47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个,文艺团体3个(泾县观赏石协会、泾县诗词学会、泾县油画笔行业协会)。泾县启动第十二届“泾川风”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原创大型皖南花鼓戏《青檀魂》成功入选2022年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

泾县文化站名录

名称

等级

泾川镇综合文化站

一级

云岭镇综合文化站

一级

蔡村镇综合文化站

一级

榔桥镇综合文化站

一级

昌桥乡综合文化站

二级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5 参考资料:

泾县图书馆是一所公益性质的中国国家二级图书馆,位于泾县泾川镇稼祥中路1号,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图书馆设有综合公共阅览室、典藏资料室、盲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基础设备,共有阅览座席100余个。

泾县文化馆是一所公益性质的中国国家三级文化馆,位于泾川镇云岭路52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文化馆设有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小剧场、多功能厅、展厅等群众活动室,户外还有18平方米的LED宣传屏。2020年,泾县启动新馆建设项目,文化馆将按照国家一级馆建设,规划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左右。

科技事业

截至2020年末,泾县累积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户;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51户;2016年~2017年,泾县各类专利申请量累计10授权量累计364件,申请量及授权量中宣纸、书画纸类专利均超过40%。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知识产权贯标”验收;省级宣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安徽省省级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泾县电机泵阀产业企业群拥有发明专利126项,参与制定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88个,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其中国家级3个,皖南电机技术中心更是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泾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7个。其中,医院5个,基层医疗机构18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实有床位数1609张。泾县卫生人员数263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29人,执业(助理)医师872人。

泾县医院

名称

成立时间

地址

等级

泾县医院

1940年

泾县桃花潭西路489号

二级甲等

泾县中医院

1987年

泾县红星路25号

二级甲等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5 参考资料: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泾县有各类健身场所372余处,面积约42万平方米。其中,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所,县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6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32个,社区健身苑12个,社区健身俱乐部8个,城乡晨晚练点83处,足球、长跑、太极拳等体育单项协会为34个,会员25000多人,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1430余人。每年8月8日,泾县举办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连续多年举办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省市县三级联赛;每年组织开展长跑比赛、龙舟赛、自行车邀请赛等全民健身活动。此外,泾县还举办过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及首届汽车联赛·全国汽车越野场地赛活动和“劲炫轮滑”杯安徽省青少年轮滑联赛(泾县站)等众多赛事。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泾县有养老机构22所,床位2334张,收养各类人员1201人。泾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9.4万人,其中16-60周岁完成2022年度缴费10.3万人,领取养老金待遇6.6万人(其中当年新增领取人员513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509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3753人。

人居环境

2022年,泾县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1%;1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100%,城市饮用水源地水源达标率达100%;森林覆盖率60.7%,林木绿化率64.2%。

交通

综述

泾县基本形成以“京福高铁、芜黄高速、205国道为三纵,宣泾高速、S341省道、S322省道、泾青通道为四横”的“三纵四横”快速交通体系,构建合肥、芜湖、黄山、九华山“1小时”,南京、杭州“2小时”交通圈,打造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

泾县有芜黄高速、宣泾高速等高速公路过境,另有国道G205,省道S103、S217、S208等道路穿境而过。截至2021年末,泾县公路总里程2137.4千米,其中,国道54.5千米,省道278.6千米、县道394.9千米、乡道515.3千米、村道894.1千米,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千米106.3千米。泾县设有泾县客运枢纽站和老客运站,两站采用双站运营模式,均位于交通路7号。其中,泾县客运枢纽站,占地面积484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95.63平方米。2023年,泾县计划启动泾青高速、泾县至太平高速等5个公路项目和农村公路和养护工程。

铁路

截至2023年初,泾县拥有合福高铁泾县段,于2015年6月28日开通运行,全长49.72千米,合福高铁和京沪高铁、合蚌高铁、蚌福联络线组成了中国南北高速铁路网中重要的交通要道——京福高铁。泾县高铁站位于泾川镇岩潭村西山头,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车站高15米,东西长105.5米,南北宽28.7米。车站提供每天15对车,其中有两列为特快班次,高铁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千米/小时。此外,泾县规划建设宁宣铁路、宁杭高铁二通道、杭临绩铁路、宣泾宿城际铁路等铁路路线项目。

航空

截至2023年初,泾县境内暂未开通机场服务。根据《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安排,泾县将建设集社会公共服务和航空旅游于一体的通用机场,2022年,泾县已完成对通用机场的选址工作。

航运

截至2023年初,泾县拥有一个内河港口泾县港区,一条青弋江泾县段航道,一个客运码头太平湖东码头,5个渡口,分别是云岭镇渡口、桃花潭镇渡口、丁家桥镇渡口、黄村镇渡口、琴溪镇渡口。其中,琴溪镇渡口是青弋江上三大古码头之一,建有石级码头舶位4处;青戈江航道流长75千米,河道宽150~250米,深2~10米,运输能力达400万载重吨;太平湖东码头,位于泾县桃花潭镇陈村水库大坝南侧,共设置泊位14个(客船2艘、游览艇12艘)。此外,泾县规划在2023年完善青弋江航道建设。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泾县开通28条公交路线。泾县客运公司原址位于交通路,运营17条城乡公交专线和12条长途客运线,日最高吞吐量达10000人次以上。2019年,泾县达成132个建制村通客车率100%,投入公交176台,公交总里程1165.5千米(单边)。2020年8月,泾县客运公司统计职工总数386人,营运省际班车18辆、市际班车11辆、县际班车13辆、县内班车1辆、旅游大巴车11辆、城市公交车100辆,城乡公交车76辆、营运出租车130辆。

人文

综述

泾县人文历史悠久,拥有4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文物古迹包括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根据地,传统村落包括历经中国历史变迁的黄田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有传承千年的宣纸制作技艺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泾县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

泾县国家级及省级(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类别

时代

地址

公布时间

级别

新四军军部旧址

旧址

1938~1941年

云岭镇

1961年3月4日

国保

査济古建筑群

古建筑

元至清

桃花潭镇査济村

2001年6月25日

国保

水西双塔

古建筑

泾川镇

2001年6月25日

国保

黄田古建筑群

古建筑

榔桥镇黄田村

2006年5月25日

国保

书滋堂

古建筑

榔桥镇双河村

1998年9月14日

国保

王稼祥故居

古建筑

桃花潭镇厚岸村

2013年3月

国保

后山张氏宗词

古建筑

丁家桥镇后山村

2019年10月7日

国保

琴溪古窑址

古遗址

五代

琴溪镇

1986年7月3日

省保

踏歌岸阁

古建筑

桃花潭镇龙潭村

1986年7月3日

省保

文昌阁

古建筑

桃花潭镇龙潭村

1989年5月17日

省保

花戏楼

古建筑

榔桥镇金溪村

1998年5月4日

省保

曹运龙宅

古建筑

泾县丁家桥镇

2019年3月28日

省保

柒房

古建筑

泾县茂林镇

2019年3月28日

省保

尚友堂

古建筑

泾县茂林镇

2019年3月28日

省保

吊栋阁

古建筑

泾县云岭镇

2019年3月28日

省保

中国红星宣纸生产厂厂房及附属建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现代

泾县榔桥镇乌溪村

2019年3月28日

省保

小岭古宣纸槽遗址

古遗址

明清

泾县丁家桥镇

2019年3月28日

省保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3参考资料: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泾县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纪念新四军军部抗日事迹的革命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泾县西北部。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0万平方米,有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10处旧址。1961年,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被公布为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被选入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査济古建筑群

泾县

查济古建筑群,一座拥有一千余年历史的查姓村落,位于安徽泾县西部,东南紧靠太平湖、桃花潭,东南与黄山接壤,北于九华山相邻。查济古村的建筑形成了以三条溪为轴线,以各祠堂为节点,红楼桥以上为生活区、以下为商业区的空间格局;村落拥有元至清古民居近二百座,包括祠堂、民居、村门、古塔等建筑。2001年,查济古建筑群被选为第五批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查济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水西双塔

泾县

水西双塔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共七层八面,近似圆柱体,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塔内外壁镶嵌大小石刻36方。小方塔为正方形,底层外边长3.5米,第一层南北两面塔壁嵌有石刻佛像,塔上有十数方义输碑和佛经石刻。2001年6月,水西双塔被选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村落

泾县保留着许多传统村落,其中有25个村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这些村落里,有沿袭世家大族姓氏的村落,如茂林、黄田、溪头、查济等;有以商铺、码头为特点的众多村落,如马头、赤滩、章渡等;有形成依景、依物的特色村落,如小岭、大南坑、月亮湾;有因革命斗争成为红色老区的经典村落,如云岭、东流山、桃岭。

泾县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公布时间

批次

名称

2012年

第一批

桃花潭镇查济村、榔桥镇黄田村

2014年

第三批

茂林镇奎峰村、云岭镇章渡村

2016年

第四批

琴溪镇马头村、黄村镇九峰村、桃花潭镇宝峰村、桃花潭镇桃花潭村、桃花潭镇厚岸村、桃花潭镇龙潭村、茂林镇潘村村、榔桥镇溪头村

2017年

第五批

 茂林镇茂林村、榔桥镇涌溪村、榔桥镇浙溪村、榔桥镇乌溪村、榔桥镇西阳村、榔桥镇双河村、琴溪镇赤滩村、云岭镇郭峰村、云岭镇冰山村、云岭镇中村村、云岭镇靠山村、黄村镇安吴村、丁家桥镇后山村、丁家桥镇小岭村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6 参考资料:

黄田村

黄田村位于泾县榔桥镇东部,总面积25.7平方公里。黄田村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56处,单体建筑共有135栋,大多建于清乾嘉年间,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此外,还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田景区。2012年,黄田村首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黄田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黄田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泾县

厚岸村

厚岸村位于桃花潭镇政府西部,总面积35平方千米,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的家乡。厚岸村有红色旅游胜地——王稼祥故居纪念馆,还有王氏宗祠、通德门、聚星桥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和30余处保存较好的有特色的古民居。2016年,厚岸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泾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泾县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非遗项目数量和级别居安徽省第一。截至2022年末,泾县囊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9种非遗类型;共有83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2项。

泾县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类别

申报地

保护等级/批次

公布时间

宣纸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国家第一批

2006年

宣笔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国家第二批

2008年

绿茶制作技艺(涌溪火青)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三批

2010年7月19日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四批

2014年5月4日

花砖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四批

2014年5月4日

宣纸制品加工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四批

2014年5月4日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四批

2014年5月4日

正兴隆酱菜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五批

2017年11月5日

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五批

2017年11月5日

琴鱼干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五批

2017年11月5日

宣纸帘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五批

2017年11月5日

泾县木壶

传统美术

泾县

省级第六批

2022年5月7日

泾县龙窑制陶技艺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六批

 2022年5月7日

绿茶制作技艺(泾县兰香)

传统技艺

泾县

省级第六批

 2022年5月7日

表格更新时间:2023.6.3参考资料:

宣纸制作技艺

泾县

泾县是宣纸的主要产地,传承着宣纸制作技艺。宣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宣州传统制作以青檀皮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浆,整个生产过程由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组成。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选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宣笔制作技艺

泾县

泾县是宣笔的产地,传承着宣笔制作技艺。宣笔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性能在当代中国毛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宣笔以野兔毛为主料,经过选料、水盆、制杆(装套)、焊接、修笔、刻字、检验、包装八大工序,一百多个环节制成。2008年,宣笔制造技艺被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

泾县油布伞制作工艺距今约有700年历史。泾县油布伞原料以老毛竹、檀树、棉布、桐油等为主,配以其他辅料;一把手工油布伞制作分为选料、制作伞长骨、穿制伞架、裁制伞面、熬制桐油、油制伞面、晾晒等12道大工序88道小工序,从材料到成品需要一周时间。2017年,泾县油布伞制作工艺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泾县

民俗

戏曲

泾县民间戏曲起源于清末,盛行于民国时期。班社艺人除了终身从艺者,大都还兼干农活,由于社会地位较低,被称为“戏花子”;班社亦时演时停,自生自灭。1982~1983年,泾县先后有泾县和平黄梅戏剧团、泾县大众黄梅戏剧团、泾县孤峰黄梅戏剧团、孤峰庐剧团4个民间职业剧团相继成立。1986年,除和平黄梅戏剧团尚在继续演出外,其余3个剧团先后解体。

曲艺

曲艺演出流行在泾县城乡集镇各处,主要为“评书”(俗称“说大鼓书”),内容多为历史通俗演义、武侠奇案(包公案、施公案等)小说之类。说书艺人除传统书目外,同时也演说现代文艺作品如《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等,并在“书头”(开场小段)中讲述短小革命故事。80年代,说书艺人会定向在泾县文化场所演出。

寿庆

泾县的一种传统习俗,男女祝寿时间多从50岁开始,民间忌做80岁。寿庆日,三亲六眷携带寿幛、寿糕、帮面、衣物、礼金等礼品登门贺寿。寿宴通常吃两餐,寿辰前一天晚宴,称“暖寿酒”;正日招待贺客茶点、寿面、再吃寿酒。祝寿时,若夫妻双方均健在,不论哪方生日,夫妻均须同至中堂,正坐受贺。亲朋贺毕归家,帮家馈送“寿桃饼”。进入21世纪,寿庆仪式渐简。

饮食

泾县人民口味偏咸辣,调味品除油、盐、酱、醋外,常用味精、鸡精、白糖及各种香料。泾县美食以“茂林筵席十二碗”作代表,是集宫廷苏莱淮扬风味与泾县本土徽菜沿江风味为一体的筵席菜肴,每道菜按地支排列,代表不同生肖,其中茂林糊、红烧蹄膀、粉蒸肉三道菜被称为茂林饮食三绝。此外,还有茂林小炒、酥糖等美食。

茂林糊

茂林糊俗称“糊拉”,汤香味浓,富含营养,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制作方法为炭火炖肉和大骨头,制成原汤后剔骨,在原汤中放入香菇、冬笋等山珍炖煮,再取核桃或板栗、花生等坚果磨成粉末撒入,接着打入蛋液,并放入细香葱、姜末等调料,最后取葛粉或山芋粉,用水化开后作芡料。

茂林小炒

茂林小炒是泾县传统名菜,以山珍搭配粗纤维,既开胃又富有营养。制作时,先将章渡的蒲包干子或茂林小方干子切二粗丝(比一般的丝稍粗),把发开的水笋切成寸条,用少量淀粉抓匀肉丝,热锅炒肉丝至断生后,依次下料酒、米醋、酱油,等菜上色后下姜丝、干子、笋丝,炒匀后下高汤或水,淹没至肉丝一半处,加少许盐、白糖、胡椒粉,中小火烧干水分后,淋少许熟猪油,最后加味精、撒葱末。

酥糖

酥糖是泾县人过年招待宾客的传统糕点,味道香甜,易溶于口。桂花芝麻酥糖原料采用黑白芝麻,将麦芽糖压平,铺上芝麻粉后折叠,前后折叠七次使麦芽糖与芝麻粉融合。

泾县

泾县

泾县

特产

泾县特产有酱菜、琴鱼茶、汀溪兰香茶等,具有当地特色风味。

泾县酱菜

泾县酱菜是一种特产,历史悠久,口味特点为鲜、甜、辣、香、脆、嫩。泾县酱菜可分为以香菜、萝卜条、生姜、辣椒、蒜米、豆角为主的6大类,共有60多种蔬菜类型,市场上有“章渡酱菜”“正兴隆酱菜”“丁渡酱菜”三个驰名品牌。泾县酱菜产品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产品奖和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银铜奖。

琴鱼茶

琴鱼茶是一道具有独特风味的茶中佳品。琴鱼鱼干制作手法如下:将新鲜的琴鱼放进沸水中,加入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煮熟后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成品色泽橙黄。饮茶时放进制作好的琴鱼鱼干,不仅有淡茶味同时兼具鲜、香、咸、甜口感。

汀溪兰香茶

汀溪兰香草为泾县特色茶叶,产自海拔500~800米的高山茶园,属烘青尖茶类名优绿茶,形如绣剪、色泽翠绿、清香似兰、滋味鲜爽。汀溪兰香茶累积获得世界绿茶评比最高金奖、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0·合肥)参展产品金奖和“首届长三角名茶评比大赛”三星金奖等多种奖项。

泾县

泾县

泾县

风景名胜

综述

泾县旅游资源丰富,作为红色圣地,是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的汇聚地;作为生态之城,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有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诗句中的桃花潭等自然景区;作为宣纸之乡,有传承千年技艺的中国宣纸文化园等人文景区。截至2023年初,泾县A级景区有14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7个。

泾县4A级景区名单

景区名称

级别

地址

评定时间

红色景区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AAAA

泾县泾川镇水西路24号

2008年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AAAA

泾县云岭镇罗里村

2006年

自然景区

桃花潭景区

AAAA

泾县桃花潭镇玉屏路46号

2008年

水墨汀溪景区

AAAA

泾县汀溪乡大南坑村

2013年

人文景区

黄田景区

AAAA

泾县榔桥镇黄田村

2015年

查济景区

AAAA

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

2009年

中国宣纸文化园

AAAA

泾县泾川镇红星社区

2017年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6.3参考资料:

重要景点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泾县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1990年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兴建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位于泾县城西2千米处的水西山南麓,占地十五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设有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和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五个展区。2001年,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入选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被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桃花潭景区

泾县

桃花潭景区,位于青弋江上游的泾县陈村镇境内,距县城34千米。景区由桃花潭和皖南古民居群景观构成,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融洽。桃花潭,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古岸阁等景点;皖南古民居群,古称南阳镇,有翟氏大宗祠、文昌阁、怀仙阁等古建筑。2008年,桃花潭景区被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宣纸文化园

泾县

中国宣纸文化园,位于泾县乌溪境内、徽水河畔、205国道旁,是集宣纸技艺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园区。文化园由宣纸古作坊、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陈列室等八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观光游客可以参观到传承千余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了解宣纸的制作工艺,并亲身体验宣纸制作。2017年,中国宣纸文化园被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重要人物

人名

简述

朱郑安(1972年~1995年)

泾县人,1995年排洪牺牲,1997年3月朱郑安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烈士

朱荣昭(1919年~1986年)

泾县人,电化学家,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吴波(1906年~2005年)

泾县茂林人,中共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吴康(1914年~1991年)   

字季铭,泾县人,中国陶瓷肖像画一代宗师

吴作人(1908年~1997年)   

泾县茂林人,油画家、中国画画家、美术教育家

表格更新时间:2023.6.3 参考资料:

重要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资料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

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2020年

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2020年

国家级园林县城

住建部

2020年

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安徽省文明委

2020年

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2020年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0年7月1日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

2020年9月29日

2021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1》

2021年11月2日

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

安徽省商务厅

2022年

表格更新时间:2023.6.4

注释

[a]

荒服是古“五服”之一,指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

[b]

“一线”就是泾县的皖南川藏线,是华东地区最火爆的一条自驾游热线,被誉为“江南天路”。其中,最精华的六道湾就在泾县的桃岭村。“三绝”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宣纸、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济古村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桃花潭。“四区”是指以水墨汀溪、月亮湾为代表的激情山水旅游度假区,以宣纸文化园、宣纸博物馆为代表的宣纸文化旅游度假区,以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故居、茂林激战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度假区和以桃花潭、查济、黄田为代表的诗情徽韵特色旅游度假区。

[c]

荒服全称五服之第五服荒服,(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远的地方)属扬州。

[d]

泾县开发区建成区、云岭园区、城西园区、电机泵阀智能制造基地、蔡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