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胶现象是由艾萨克·牛顿首先描述的现象,到了1823年,泊松(S. D. Poisson)才首次提出了两个相同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光学特性,这种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产生的物理学现象叫“光胶现象”。分子间的力,如范德华力、氢键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通常不足以将两个表面看似兼容的刚体牢牢粘在一起,但只要两个物体的兼容性达到了极高的精确程度(比1纳米还要精确),且表面经过高质量的抛光和清洁,会自然地结合成一个单一的部分,几乎无法分开。

到了1900年开始利用光胶现象制作光学仪器,使两个干净、光滑且极度平整的光学零件表面可以紧密压合在一起,不需要使用任何辅助材料(比如胶水或焊料),制成的成品具有很强的粘合强度,并且表面平整度仍保持在高精度的光学磨削状态。

2023年7月26日,一名男生在乘坐列车时,不小心将手表和列车玻璃窗户贴在一起,导致光胶现象发生,使得手表屏幕表面和玻璃窗户互相牢牢吸住。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光胶现象的:发现历程、形成原因、主要价值、相关事件等介绍

中文名

光胶现象

外文名

Optical contact bonding

应用学科

物理学

应用领域

精密制造

提出时间

1823年

发现者

艾萨克·牛顿

提出者

泊松(S. D. Poisson)

发现历程

艾萨克·牛顿被认为是首先描述光胶现象的人,他通过观察牛顿环的干涉现象首次发现了这一现象。然而直到1823年,泊松(S. D. Poisson)才首次提出了相同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光学特性。由于当时物体的制造精度不足,直到19世纪才可以观察到这种黏合现象,这种现象被形容为“光胶现象”。到了1900年,光胶现象开始应用于光学仪器的制造,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研究者在探索这一现象的同时,也开始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光胶现象

形成原因

分子间的力,比如范德华力、氢键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不足以将两个表面看似兼容的刚体牢牢粘在一起,因为这些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并且由于表面的粗糙和微小缺陷,两个物体实际接触的面积很小。但是如果这两个物体的兼容性达到了比1纳米还要精确的程度,有着极高质量的抛光和清洁程度,这两个具有这种表面特性的刚体接触在一起,它们会自然地结合成一个单一的部分,以至于几乎无法再将它们分开。这种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产生的物理学现象叫“光胶现象”。

光胶现象

主要价值

随着不断地发展,到了1900年开始利用光胶现象制作光学仪器,将两个干净、光滑且极度平整的光学零件表面紧密压合在一起,完全不使用任何辅助材料(比如胶水或焊料),利用光胶现象制成的成品具有很强的粘合强度,并且表面平整度仍保持在高精度的光学磨削状态。

光胶现象

相关事件

2023年7月26日,一男生在乘坐列车时,不小心把手表和玻璃窗户贴上,产生出了光胶现象,导致手表屏幕表面和列车玻璃互相牢牢吸住。

光胶现象

注释

[a]

刚体是指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