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英语:Hangzhou City University),简称“浙大城院”(HZCU),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浙江大学和浙江省邮电管理局三方联发起,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浙大城市学院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友情况、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浙大城市学院

英文名

Hangzhou City University

别名

浙大城院(HZCU)

成立日期

1999年7月

所属地区

浙江省杭州市

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1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浙江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1027亩,校舍面积51万余平方米。

教师人数

1200余名

前身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现任领导

洪庆华(党委书记)、罗卫东(校长)(截至2023年2月底)

创办者

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和浙江电信实业集团合作创办

校庆日

10月18日

知名校友

胡玮炜、鲍芳、曾侃、等

校训

“求是”

校歌

《浙江大学校歌》

主要院系

13个学院科研单位

院校代码

13021

专业数量

42个本科专业

本科生人数

11500余名

简介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3年,学校开始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8年,经浙江省委常委会批准,学校转设为由杭州市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2020年,经教育部原则批准同意,学校转设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浙大城市学院。2020年1月,经教育部同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浙大城市学院,同时撤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建制。

截至2023年2月底,校园占地1027亩,校舍面积51万余平方米。学校设有13个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1个,设置42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11500余名,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90余名。有教职员工1200余名,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杭州市典型博士后工作站)1个。

历史沿革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时期

1999年,7月20日,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复同意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试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8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由杭州市、浙江大学和浙江省邮电管理局三方联发起,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办学,财务独立核算,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0月4日,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2005年,6月22日,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成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被推举为理事长单位。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2007年,5月15日,确定“求是创新”为学校校训。

2008年,12月11日,“药理学”被列为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岩土工程”“新闻学”“通信与信息系统”3个学科增列为市重点学科,“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城市与电子服务”“商务信息分析”3个实验室增列为市重点实验室。

2009年,10月17日,学校校友总会成立。同年10月18日,建院十周年庆典大会举行。

2013年5月,土木工程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列入2013年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开创了全国同类院校列入本科一批次招生的先河。7月,获得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入选省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2016年5月,入选全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浙大城市学院时期

2018年4月8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原则同意支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由杭州市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设后校名为“浙大城市学院”。1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函,明确浙大城市学院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同时撤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建制。4月26日,学校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浙江省委关于浙大城市学院领导班子任职的决定。6月19日,建设全国百强大学动员大会召开,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2月底,浙大城市学院设有13个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法、文、经、艺术、历史、理、工、医、管等9大学科门类。

学院名称

专业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土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医学院

药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商务英语

德语

商学院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资产评估

国际商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传媒与人文学院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汉语言文学

广告学

法学院

法学

行政管理

艺术与考古学院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考古学

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

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国土空间规划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国际文化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上数据来源

师资情况

截止2023年2月底,浙大城市学院有专任教师近800人,45周岁以下教师占比69%,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43% ;共有外籍教师35人。学校共有院士3人(含双聘1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等国家级人才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引才计划、浙江省特支计划等省部级人才20余人,在站博士后63人。

级别

教师姓名

两院院士

段树民(双聘)、魏敦山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BAI JIE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申立银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包伟民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汤慧萍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李冬冬

浙江省特级专家

杜正贤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鲍海君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韦巍

浙江省引才计划

梁一桥、喻甫祥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领军人才

鲍海君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鲍海君两院院士段世伟

浙江省教学名师

颜晖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陈小余、彭亮、段世伟、齐欢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蒋剑平、李建元、陈垣毅

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青年英才

陈荣辉

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申立银

美国护理科学院会士

曾迎春

“钱塘”特聘教授

汤慧萍、BAI JIE、杜正贤、李冬冬、赛吉拉夫、王晓朝、鲍海君、陈建权、彭亮、陈小余、段世伟、向铮、郑增威、魏新江、申立银、包伟民、ZHANG RENHANG、邱汉琴、王小潞、陈秋晓、曾菊英、沈爱国、何兆泉、邵芸、温海珍、颜晖、潘建平、应小宇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

郑增威、王新泉、马俊海、魏新江、曾玲晖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吴明晖、李艳君、杭国强、王云岗、魏纲、钱辉、李纪明、鲍立威、阮可、方洁、徐华炳、陈观林、黄敏、陈春来、邢丽、王俊波、谭岚、郑健壮、梁赫、张晓明、杨程

以上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2月底,学院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3个,省重点学科4个,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2个,市重点学科11个,市一流学科4个。十二五”浙江省重点学科4个,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3个,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土木水利、艺术

省一流学科:工商管理、土木工程、药学

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岩土工程、药理学

“十二五”浙江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药理学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药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

教学情况

截止2023年2月底,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一流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18个,省新兴特色专业4个,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8门市重点(特色)专业9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教改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198项,其中国际级奖项35项,国家级奖项184项

与浙江大学合作设立“求是雏鹰班”,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合作“口腔卫生”“呼吸治疗”两个国际合作特色班;全国首创“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开设“智慧系统 与先进控制”“低碳管理”“考古学”等产业班/特色班,全国首创“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开设“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文旅”等产业特色班18个。

项目分类

专业名称

所在学院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自动化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软件工程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

国际文化旅游学院

土木工程

工程学院

建筑学

国土空间规划学院

药学

医学院

工商管理

商学院

广告学

传媒与人文学院

法学

法学院

环境设计

艺术与考古学院

以上资料来源

学校交流

截止2023年2月底,学校开办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简称UW学院)1个,与多个国外学校交流学习,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日本长崎国际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合作的课程项目6个,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境)外的近70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罗马琳达大学共建国际健康科学中心。2022年学校招收国际学生学历生,培养多名UW学院毕业生。与国内多所大学合作(浙江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常州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23年2月底,浙大城市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150万册、近千余种中外文期刊、近万种多媒体文献等,与浙江大学共享图书资源,建设CNKI数据库、建筑知识仓库、学科导航、网上报告厅等数据库。

学术期刊

截止2023年2月,有《现代城市》学术期刊,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大城市学院主办的内部综合性科技刊物。《现代城市》为季刊,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等8位专家和领导为特邀编委。《现代城市》2008年获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质量奖,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次获得全国民办高校期刊“十佳期刊奖”;2017年获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年度工作先进集体。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基地1个,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3个,杭州市重点实验室9个,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设有城市大脑研究院、幸福城市研究院、脑与认知研究院、未来城市研究院、文明与传播研究院、历史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智慧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超算中心、低温中心等校设科研机构30余个。

实验室类别

实验室名称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城市盾构隧道安全建造与智能养护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神经损伤修复新靶点及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历史研究中心

公共建筑数字化碳中和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智能植物工厂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基地

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历史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止至2023年2月底,获得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102项。获得3项省科技进步奖,其中2项为主持单位,1项为参与单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作为第一单位获得省部级奖3项。

科研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奖3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单位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学术论文2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含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1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4项,杭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项;发表SCI收录134篇,TOP期刊33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含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1项)。

校园文化

校训

“求是”

“求是”,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为博学求知,探索规律,追求真理。

校徽

浙大城市学院

学校标志采用良渚文化的玉琮形设计而来。玉琮是中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现,成为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玉琮形校标设计凸显学校办学所在地杭州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标志主图形沿用求是鹰图形。

校歌

浙江大学校歌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1938年竺可桢校长主持校务会议,确定浙江大学校歌,由时任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应尚能教授谱曲,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先生作词,引用大量的古典,文言文为主题,体现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精神。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洪庆华

校长

罗卫东

党委副书记

贾秀英、包迪鸿

副校长

韦巍、张德平、斯荣喜

纪委书记

应方彩

党委委员

洪庆华、贾秀英、包迪鸿、韦巍、张德平、应方彩、斯荣喜、李磊、徐慧萍、高征兵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时间2023年2月底)

历任领导

校名

院长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任职时间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鲁世杰

1999.07-2005.07

邹晓东

1999.07-2005.04

王立人

2005.07-2008.04

胡礼祥

2005.07-2014.09

吴健

2008.04-2017.12

叶民

2014.09-2017.12

韦巍

2017.12-2020.04

吴健

2017.12-2020.04

以上资料来源

校友情况

政界

许航

浙江峰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杭州市滨江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滨和驿站负责人鲍芳

商界

福布斯2018商界最杰出女性,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

上市房企董事长助理王晋。

文艺体育界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足球评论员曾侃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采访部副主任袁奇翔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网络与知识产权部副主任,智唐文化发展机构创始人,摄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杭州法学委委员杨吉。

所获荣誉

2004年6月3日,浙大城市学院入选杭州市首批“对外传播采访基地”。

2015年12月28日,浙大城市学院入选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2022年,浙大城市学院获浙江省节水标杆校园(节水型高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