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或者NJAU),简称南农,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以农业、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与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区情况、杰出校友、学校风貌、学校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南京农业大学

别名

南农、南农大、南京农大

外文名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或者NJAU、NAU

成立日期

1902年

所属地区

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100000466007562R

地址

卫岗校区: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占地面积

9000多亩

学生人数

本科生17000余人

教师人数

2900余人(截至2023年4月)

前身

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春春     

创办者

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

校庆日

10月20日

知名校友

刘大钧、盖钧镒等

校训

诚朴勤仁

校歌

《南京农业大学之歌》

主要院系

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动物医学院等20个学院(部)

院校代码

10307

国家重点学科

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主要专业

农学、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医学等

专业数量

71个本科专业(截至2023年4月)

学制

本科:四年制或五年制

机构类型

事业单位(公办院校)

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为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1902年)与私立金陵大学农科(1914年)。195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与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了南京农学院。1963年南京农学院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1年,南京农学院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江苏农学院回迁南京,恢复了南京农学院,并在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南京农业大学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截至202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拥有卫岗校区、江北新校区、浦口校区和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总面积达9000多亩;设有20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0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在师生方面,学校有教职员工29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

历史沿革

南京农业大学

金陵大学农学院(1914~1952)

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前身是金陵大学农科,它成立于1914年,地点在南京乾河沿,是国内最早的四年制农科大学。1915年学校迁至鼓楼,并设立林科。开办之初,金大农科只有4名专职教师和十几名学生。

1916年,北京农商部直属林业学校、青岛林业学校并入金陵大学农、林科,同时两科合并为农林科,学制为4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四年制高等农业院校。

1921年,金大农林科成立农业经济学系,次年开设农业专修科,开始为3年制,后改为2年制,由章之汶任主任。此后又成立了多个系组和农业专修科,到1927年时共有农科、林科、蚕桑特科、生物学系植物病理学组、农业经济系、乡村教育系、农业推广部、园艺系、农业专修科、农业图书馆研究部。

1930年春,金陵大学农林科改设为金陵大学农学院。

1951年5月,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1902~1952)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可溯源至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成立之初并未分设相当于系或专业的科。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1907年设立了博物农学部,1910年改为农学博物科,但在1911年因为辛亥革命停办。

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师)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成立。1917年9月,南高师农业专修科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建科初期规模很小,只有两名教授及两名职员。

1921年,在南高师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南高师的农业专修科扩充为东南大学的农科,下设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畜牧五系、农业化学和生物系,主任仍为邹秉文。

1925年8月,经批准东南大学农科与江苏省第一农校、第三农校 (校址位于淮阴市) 合办大学部。之后又进行了多次科系调整。

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抗战期间,农学院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畜牧兽医系则迁至成都。

1945年,国立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并在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农学院,1950年又迳名南京大学农学院。

南京农学院(1952~1984)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 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分别从原属大学划出合并,并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组建为南京农学院,校址暂设丁家桥。当时只设6个系,即农学系、土壤农业化学系、植物保护学系、畜牧兽医学系、农业机械化系、农业经济学系。

1958年,南京农学院迁至东郊卫岗。同年,农机系与南京农机校合并,在浦镇建立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1960年,在江浦农场举办半农半读专修科。

1963年,南京农学院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

1972年,南京农学院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并更名为江苏农学院。江苏农学院保存了原有的系,并增设机电排灌系。

1979年,南京农学院回迁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复校后仍为7个系,并在1983年分设畜牧兽医系。

南京农业大学(1984~今)

1984年,南京农学院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次年增设食品科学系。农业工程学院除农业机械化系外,增设农畜产品加工工程系。后来又增设多个系和部门,至1988年底,南京农业大学共有11个系,2个部。

1998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

2000年南京农业大学由农业部整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在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科技创新核心区设立白马教学科研基地。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设立江北新校区,地点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横江大道。

2020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原信息科技学院与工学院调整重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工学院。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至202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共有20个学院(部)以及71个本科专业。

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

农学院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金善宝实验班(植物科学)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金善宝实验班(生命科学)

园艺学院

中药学、风景园林、园艺、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金善宝实验班(社会科学)

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金善宝实验班(动物科学)

食品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金善宝实验班(工程科学)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类(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类(旅游管理、法学、社会学、农村区域发展)、文化遗产、表演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统计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学基地班、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金融学院

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

草业学院

草业科学

工学院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师资规模

截至2022年10月,南京农业大学拥有有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项目、青年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突贡专家等其他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150余人次,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在校教职员工共2900余人。(以下名单未完全统计)

类型

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盖钧镒、万建民、沈其荣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曹卫星、姜东、马正强、朱艳、 陈发棣、张正光、姜东、李凤民、章晓波、王源超、窦道龙、刘泽文、陶小荣、吴俊、朱伟云、孙少琛

国家“万人计划”项目

陈发棣、郭振飞、张正光、姜东、郭旺珍、谭俊杰、王源超、陶小荣、吴俊、强胜、刘树伟、王恬

青年长江学者

李凤民、朱艳、马正强、钱国良

 百千万人才工程

 陈发棣、周宝良、章晓波、王源超、吴益东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洪晓月、陈发棣、张正光、姜东、丁艳锋、周宝良、张海洋、熊振民、徐大勇、张绍铃、候喜林、强胜、徐国华、朱伟云

突贡专家

陈发棣、程式华、王源超、周明国

全国优秀教师

周明国、刘宝

全国模范教师

候喜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拥有31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0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个学科进入前1‰。

学科

类型

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

覆盖的二级学科

作物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资源利用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蔬菜学、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部、江苏省重点学科

植物学、微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物信息学、食品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信息学、果树学、蔬菜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检疫与生物安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农村发展、土地资源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食品科学

A+类学科

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

A类学科

公共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

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总论

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

学位点

类型

名称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草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金融、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农业、兽医、风景园林、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工程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

类型

名称

博士后流动站

生物学、科学技术史、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兽医学、水产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农业工程、畜牧学、生态学、草学

教学情况

专业情况

截至2021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拥有11个国家及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5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名单、8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训计划专业、6个“十三五”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第三级)、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专业认证、2个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

项目

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农学、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医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土地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生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江苏省品牌专业

农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动物医学、土地资源管理、金融学、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环境工程、生物科学

江苏省特色专业

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

“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名单

园艺、动物科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拔尖创新性)

农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复合应用型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训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十三五”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园艺、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金融学、社会学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英语、水产养殖学

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第三季)

农学、植物保护

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专业认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过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CILIP认证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认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

精品课程

截至2020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共有30门课程获得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此外,还有多门课程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等认定。

类型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植物学、作物育种学、生物统计学、普通生态学、土壤、地质与生态综合实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土地经济学、美在民间、计算机网络、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动物繁殖学、不同生态区生物学野外实习、鸡胚孵化及蛋鸡饲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乳化肠规模化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奶牛消化系统解剖及相关疾病诊疗、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观察与性质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畜产品加工学、植物营养学(双语)、动物生理学、市场营销学、农业政策学、计算机网络、食品安全控制、植物学、农业昆虫学、园艺植物与生物技术、作物育种学总论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植物学、作物育种学、农业昆虫学、园艺作物与育种学、饲料学、农产品运销学、不动产估价、土地经济学、汽车拖拉机学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农业气象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寄生虫学、劳动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农业昆虫学、植物保护通论、环境学、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园艺学概论、发展经济学(双语)、计量经济学、猪生产学、食品微生物学、行政管理学、工科英语、农村社会学、农业伦理学概论、金融与生活、生物化学实验、生物统计与试验统计I作物育种学各论、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普通生态学、饲料学、兽医微生物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工程测量、数字图像处理、现代农业技术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旅游策划学、房屋财产税征收虚拟仿真实验、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农用基地准地价评估虚拟仿真实验、植物养分吸收与缺素症状诊断虚拟仿真实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虚拟仿真实验、植物细胞染色体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实践基地

截至202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农业生物学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此外,在白马科研教学基地还分别设有草业学院、园艺学院及农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在中国国内方面,南京农业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中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了访问交流,还与西藏农牧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外,南京农业大学举办了土壤生物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农村双创与科技分论坛、大国“三农”历史变迁与发展经验专题研讨暨乡村振兴论坛、钟山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众多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

国际交流方面,南京农业大学与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全球50多个国家170余所高校及研究所建立了友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例如,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法国里尔第一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项目,还建立了中美食品安全与质量联合研究中心、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不仅如此,南京农业大学还是教育部“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首批“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此外,南京农业大学倡议发起设立的“世界农业奖”已连续8届向10名获奖者颁发了奖项。

学术研究

图书馆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由卫岗校区图书馆(总馆)、浦口分馆、社科分馆、畜牧兽医分馆、农业遗产分馆、档案馆、校史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组成。图书馆总面积为3.24平方米,设有4153个阅览席位,无线网络全覆盖。馆内拥有纸质书刊224.5005万册,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3775种,西文全文电子期刊44762种,以及125个中外文数据库,6个自建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建有1902信息共享空间、单人耘诗书画展览室、多媒体学习室等服务设施,每周开放101小时,年接待读者240余万人次,年纸本流通总量约30万册。

此外,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共同建设成立了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该刊先后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开设的栏目有:农村社会发展、农民问题、农业经济、土地问题等,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社会发展与转型、乡村治理、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生计与保障、农村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贫困与精准扶贫、农村组织与制度、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生态经济与环境治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农村政治与文化等。

中国农业教育

《中国农业教育》创刊于1992年,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农业教育刊物、是江苏省重点社科理论优秀期刊,也是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更新周期为双月刊。该刊先后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开设的栏目有:高等农业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业推广教育、农民职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与培训、农业教育与农业现代化、中外农业教育比较、农业教育史料研究、专家论坛、学术探索、改革与争鸣、课程与教学、就业与创业、职业与技术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改革及政策研究、教育思想与理论、决策参考、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农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创新等。

中国农史

《中国农史》创刊于1981年,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该刊先后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美国《史学文摘》杂志摘录期刊。开设的栏目有: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同时也登载农业史学新著评论、农业史坛信息、读史札记等相关内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农业学术期刊,更新周期为双月刊。该刊先后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化学文摘》(CA)、《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 host)、《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动物学记录》(ZR)、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化学、农业工程等。

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

《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创刊于2014年1月,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与Nature集团合办的英文学术期刊。该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SCIE、Scopus、PubMed Central和DOAJ等数据库收录。主要刊载园艺领域包括遗传学、育种、组学和演化、园艺作物的起源及驯化、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环境互作生物学等相关的内容。

畜牧与兽医

《畜牧与兽医》创刊于1935年1月,并于1950年复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更新周期为月刊。本刊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首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双效期刊,并且被知网全文收录。该刊主要刊载畜牧与兽医领域相关的内容。

植物表型组学(Plant Phenomics)

《植物表型组学》(Plant Phenomics)创刊于2019年1月,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与Science集团合办的英文学术期刊。该刊先后被SCIE、EI、PMC、Scopus和DOAJ等数据库收录。该刊主要刊载刊载植物表型组领域相关的内容。

生物设计研究(BioDesign Research)

《生物设计研究》(BioDesign Research)创刊于2019年11月,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与Science集团合办的英文学术期刊。该刊已经正式被CNKI、DOAJ数据库收录。主要刊载有计算生物系统设计、遗传或表观遗传修饰以及生物基因组编写或重写等领域的内容。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拥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南京水稻种质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京农业大学猪链球菌病诊断国际参考实验室等112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

学术成果

“十二五”以来,南京农业大学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其中,克服土壤连作生物障碍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新工艺、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重要作物病原菌抗药性机制及监测与治理关键技术、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等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此外,南京农业大学曾多次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等众多部省级奖项。

在专利方面,截至2022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共拥有138项知识产权成果,其中植物科学类33项、动物科学类17项、生物与环境类19项、食品与工程类67项、前沿交叉类2项。而在论文方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由2014年的1130篇增至2022年的2318篇,期间还登上了《细胞》、《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杂志。此外,截至2020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共有18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批,其数量位居全国农林高校之首。

校园文化

校训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的校训“诚、朴、勤、仁”分别取自学校前身中央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和金陵大学校训“诚真勤仁”。其中,“诚”,意味着诚恳、诚信,旨在训诫师生员工要诚信做人,诚实做事;“朴”,意味着朴实、朴素,旨在引导师生员工要求真求善、质朴敦厚; “勤”,意味着勤奋、勤勉,旨在劝告师生员工要勤敏担当、持之以恒;“仁”,意味着仁爱、仁义,旨在勉励师生员工要心系苍生、仁爱天下。

校徽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校徽包括外环和内环两个部分。外环为采用蓝色字体设计的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内环由“主楼”、1902字样及麦穗构成。其中,“主楼”以深绿色作为主基调,这与“绿色校园”的办学特色相吻合,同时也寓意着生机与活力;“主楼”下方是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历史源于1902的蓝色字体;外圈是以金黄色为主基调的麦穗,色彩设计上自上往下渐变加深,象征着学校取得的硕果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

校歌

南京农业大学的校歌为《南京农业大学之歌》,由王红谊作词,陶思耀作曲。

南京农业大学之歌

钟山挺秀是你的风骨,长江浩然是你的雄魂,

荟萃五千年中华文明,推出一代代神农传人。

啊 南京农业大学,啊 南京农业大学。

人民的衣食铭刻心中,祖国的强盛身当重任。

你把智慧撒向希望的田野,用科学催动催动,现代化巨轮。

钟山挺秀是你的风骨,长江浩然是你的雄魂,

荟萃五千年中华文明,推出一代代神农传人。

啊 南京农业大学,啊 南京农业大学。

光辉的誓言团结勤奋,闪亮的校训求实创新。

在跨世纪里程中,迎接挑战,

为中华腾飞腾飞,拼搏奋进!

为中华腾飞腾飞,拼搏奋进奋进!

学校吉祥物

南京农业大学的吉祥物为“楠小秾”,于2016年正式发布。“楠小秾”取自“南农”的谐音,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历史渊源和校训理念。南京农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拓荒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农科。1902年和1914年都是虎年,因此楠小秾的脑门和脸上有虎纹,寓意着南农一百多年的历史。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农耕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勤劳、淳朴、坚韧、奉献,与南京农业大学的校训“诚朴勤仁”相吻合。楠小秾不仅用于招生宣传,还会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的文化载体,设计出一些产品,如博士帽楠小秾、运动楠小秾等。楠小秾以其可爱可亲的形象,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的喜爱和认同。

南京农业大学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党委书记

王春春

党委副书记

刘营军、吴荣顺   

校长

陈发棣

副校长

胡峰、丁艳锋、董维春、闫祥林

纪委书记

吴荣顺

(截至2023年4月)

历任领导

学校

职务

姓名

任期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科)

科长

约 · 裴义理(Bailie,Joseph)

1914—1915

代理科长

约 · 芮思娄(Reisner,J.H)

1915

美方科长

1916-1928

院长

过探先

1925—1929

院长

谢家声

1930—1937

院长

章之汶

1937—1948

代理院长

孙文郁

1945—1949

代理院长、院长

靳自重

1949—1952

中央大学(农科)

院长

邹秉文

1917—1927

院长

蔡无忌

1927—1928

院长

王善佺

1928—1930

院长

梁希

1931-?

-

刘运筹

-

院长

邹树文

1932—1941

院长

罗清生

-

院长

邹钟琳

1948--?

-

薛培元

-

院长

冯泽芳

1942—1946

南京农学院

院长

金善宝

1952.07--1959.03

院长

张维城

1959.02--1963.09

院长

李力

1964.10--1968.09

1980.03--1981.04

 

院长

陈西光

1979.07--1980.03

院长

樊庆笙

1981.04--1983.12

南京农业大学

党委书记

费旭

1983.12--1995.07

校长

刘大钧

1983.12--1991.11

校长

盖钧镒 

1991.11--1995.07

党委书记

管恒禄

1995.07-2013.04

校长

翟虎渠

1995.07--2001.10

校长

郑小波

2001.10--2011.07

党委书记

左惟

2013.04—2017.04

校长

周光宏

 2011.07--2019.03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拥有卫岗校区、江北新校区、浦口校区和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总面积9000多亩。

卫岗校区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校区内设有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草业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浦口校区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点将台路40号。该校区内设有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此外,还有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在该校区从事教学工作。

江北校区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选址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西北至横江大道、东南至滨江大道、西南至慧音街、东北至博达路,总用地面积约167公顷,新校区规划建设各类办学用房126万平米,其中一期建设办学用房约78万平米。

白马教学科研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位于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科技创新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5050亩,总建筑面积15.2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8.22亿元,2010年4月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

杰出校友

冯泽芳

南京农业大学

冯泽芳,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是中国现代棉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为中国棉花品种选育与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1946年,冯泽芳任原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1955年,冯泽芳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善宝

南京农业大学

金善宝,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学专修科,是中国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农学家,也是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1949—1952年,金善宝任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1952—1959年,任南京农学院首任院长。

邹钟琳

南京农业大学

邹钟琳,1929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是著名的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也是中国水稻螟虫防治研究的先驱。历任原国立中央大学副教授、教授、农学院院长,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他编写的《昆虫生态学》是我国第一本昆虫生态学专著。

学校风貌

南京农业大学主楼

南京农业大学主楼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54年,原为华东航空学院主楼,由我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属新民族形式风格。主楼打破了传统古典建筑的对称结构,在空中俯瞰恰似一架展翅待翔的飞机,静静地栖在宽广的草坪上。主楼飞檐翘角,上覆绿色琉璃瓦,周身包裹着暗灰色的方砖,且大门两旁立着两尊的石狮子。电视剧《国家机密2》、国庆献礼大片《决战南京》等都曾在此取景。

南京农业大学

大鼎

2002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和江南大学共庆百年华诞。由于这九所高校都是由原国立中央大学拆分而成,江苏省政府为此分别向这九所学校赠送了“百年九鼎”以示纪念。

南京农业大学

学校荣誉

2015年1月,南京农业大学被评为2014年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2016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获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南京农业大学获评2017年教育部“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优秀组织单位”。

2019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荣获2019年江苏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21年5月,南京农业大学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获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2022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获评“江苏省文明校园”。

2022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后勤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

2023年1月,南京农业大学荣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优秀会员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