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前身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校址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截止2023年3月,学校建有江宁校区和五台校区,校本部有教职工1900多人,学生人数近两万人,设有19个学院,拥有25个本科专业,3个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方向。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
历史沿革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
1934年5月,江苏省政府委员会决议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主张卫生医疗、卫生教育、卫生行政三种并举,于镇江北固山征地194亩,建设校舍。同年8月开始正式招生,首批录取新生176名。1935年,出版发行《医政周刊》《卫生教育周刊》;组队深入镇江及周边地区接种牛痘疫苗,组成防疫注射队,对学校、农村、工厂等开展医疗卫生服务。1936年建设药用植物试植场,同年9月,科学实验馆建成。
1938年夏,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师生西迁至湖南沅陵。同年12月,再次迁移至贵阳,借贵阳达德学校校舍上课。同一时期,私立南通学院医科有意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经教育部报请最高国防会议,在湖南沅陵合并改组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40年至1942年,学校先后成立了公共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教研室、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寄生虫学研究所。并于1942年8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46年9月19日,迁回镇江原址复校,重新整修校舍后,于12月正式开课。

江苏医学院
1951年7月,学校附设护士学校与苏南镇江高级助产士学校合并,在助产士学校原址办学,1952年兼办镇江医士学校。1954年12月合并至南京医士学校,同年冬,学校成立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1957年12月,江苏省高等教育局同意学校更名为“南京医学院”,有魏善钊、林克先后任院党委书记,颜受民任院长。第二年,更名为“南京第一医学院”,并增设卫生系和儿科系。1961年5月,第二医学院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同年10月,学校复名南京医学院。
1970年5月,江苏省革委会同意驻南京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两校合并,成立江苏新医学院,盛立、张克威先后担任党委书记。1972年,学校建立党委,并重新调整招生方案,建立医疗、中医、新药三个系,新医、新药专业学制延长为3年。1974年,省委决定将省工人医院、省中医院重新划归医学院领导。1976年7月28日,学校和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援。
南京医学院
1978年3月3日,江苏省委决定撤销江苏新医学院,恢复南京医学院,独立办学。同年恢复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并先后恢复和建立儿科学、寄生虫学、病理学、临床实验等8个研究室。江苏省工人医院于1978年恢复为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先后改名为“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1981年3月,南京第四人民医院被划归给南京医学院,作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1985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南京医学院开始建设附属口腔医院大楼。
南京医科大学
1993年12月3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办学格局从单科性向以医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转变,办学类型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实行校、院、系三级建制,试行“学分制”。1995年,通过校风建设达标单位的评估。1999年11月,江苏省教委授予学校学风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2002年,在江宁方山征地1500亩,建设新校区,于2003年9月建成启用。2004年,确立“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和“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2009年,学校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
2015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成为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201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与连云港市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校府合作”形式共建康达学院。2018-2019年,五台校区二号、三号教学楼完工并交付使用。
2022年2月14日,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南京医科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学院设置
截止2023年3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拥有25个本科专业,3个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方向。
学院名称 | 设置专业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法医学 |
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应用统计学 |
药学院 | 制药学(四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四年制,3+2)、留学生护理学(四年制) |
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工程 |
医政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医疗保险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四年制) |
国际教育学院 | 本科生专业:临床医学 研究生专业: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健康政策与管理、护理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药学、康复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 |
继续教育学院 | /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本硕博一贯制)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 |
第四临床医学院 | 眼视光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眼视光(3+2) |
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康复医学院 | 康复治疗学 |
医学影像学院 |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学 |
儿科学院 | 临床医学(儿科学)(5+3医)、儿科学(五年制) |
康达学院 |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9个专业 |
附属医院
截止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设有10家承担临床驻点班教学任务的综合性附属医院,6家承担临床驻点班教学任务的专科性附属医院,12家其他附属医院。
医院类别 | 医院名称 |
承担临床驻点班教学任务的综合性附属医院 | 第一附属医院 | 附属无锡人民医院 |
第二附属医院 | 附属无锡第二医院 |
附属南京医院 | 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
附属逸夫医院 | 附属苏州医院 |
附属明基医院 | 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
承担临床驻点班教学任务的专科性附属医院 | 附属口腔医院 | 附属儿童医院 |
附属脑科医院 | 附属妇产医院 |
附属肿瘤医院 | 附属眼科医院 |
其他附属医院 | 第四附属医院 | 附属无锡儿童医院 |
附属江宁医院 | 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 |
附属老年医院 | 附属江苏盛泽医院 |
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 | 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 |
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 | 附属克州人民医院 |
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 附属伊犁州友谊医院 |
统计时间:2023.03.29 参考资料: |
师资情况
截止2023年3月,学校拥有教职工1800多人,编制专任教师884人。其中,教授215人、副教授305人,有博士生导师407人、硕士生导师161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青年学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级别 | 姓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学浩、沈洪兵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分) | 沈洪兵、胡志斌、孙倍成、孔祥清、季勇等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部分) | 王强、沈洪兵、陈锋、顾宁等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部分) | 陈峰、刘妍、鲁明、马红霞等 |
省部级人才(部分) | 杨硕、高威、刘星吟、毕洪凯、汤华民、夏洪平、李仲、张玥、张学森 |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5月,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11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南京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分别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和生物学。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国家重点学科 | 内科学(心血管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省级重点专科 | 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药学、特种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部分) | 临床医学、病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免疫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 |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毒理学 |
统计时间:2023.03.25 |
学位授予点 | 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 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
博士学位授予点 | 生物学 | 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
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 、放射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自设学科)、重症医学(自设学科) |
口腔医学 | 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学(自设学科)、社区医学与健康教育学(自设学科) |
药学 | 药物化学发布、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自设学科) |
医学技术 | / |
护理学 | / |
/ | 人文医学、健康政策与管理、临床医学工程、生殖医学、医学研究方法学 |
硕士学位授予点 | / | 思想政治教育、中医内科学、人文医学、健康政策与管理、临床医学工程、生殖医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 |
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 、放射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自设学科)、重症医学(自设学科) |
口腔医学 | 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学(自设学科)、社区医学与健康教育学(自设学科)、卫生信息学(自设学科) |
药学 | 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自设学科) |
医学技术 | / |
护理学 |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统计时间:2023.03.25 参考资料: |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近八成,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8个。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建高校教学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药学、儿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学、医学影像学、精神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公共事业管理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
江苏省品牌专业 | 药学、儿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学、医学影像学、精神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公共事业管理 |
江苏省优势学科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卫生毒理学、医学机能实验学、人体结构学、医学形态实验学、口腔正畸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生理学、人体解剖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康复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病理学、医学寄生虫学、口腔修复学、医患沟通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已招收来自全球97个国家的留学生学历生2200余人。与美国代顿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西班牙的CTO医学培训中心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教师赴各国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学习研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建有江苏省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江苏省健康研究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以及省级科研平台37个。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部级科研平台 | 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现代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
智能诊疗技术及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
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
活体肝移植重点实验室(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科研平台(部分) | 江苏省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异种移植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及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附属肿瘤医院) |
江苏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预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 |
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儿童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拥有纸质图书130余万册,数据库109个,中、外文电子图书800余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约2.5万余种。馆藏书刊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为收藏重点,同时收藏化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管理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类书刊等。
学术期刊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创刊于1987年,双月刊,主要刊登高质量生物和医学科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前身为《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已被ESCI、PubMed Central(PMC)、SCOPUS、Google Scholar等检索工具收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月刊。2000年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2013年获得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0年底,双月刊,刊登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如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健康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论报告(AMI)》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
科研成果
截止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承担众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获奖成果近7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项22项,科研成果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
奖励级别 | 项目名称 | 奖励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年份 |
国家级(部分) |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9 |
抑郁症发病新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9 |
银杏二萜内酯强效应组合物的发明及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 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8 |
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8 |
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新机制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8 |
环境与遗传因素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5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 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4 |
多功能分子成像肿瘤诊疗关键技术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4 |
热休克蛋白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环境应激和疾病中的作用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3 |
部省级(部分) | 小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8 |
砷暴露所致肺和皮肤损害及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8 |
遗传信息稳定传递障碍与生殖健康相关疾病的研究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8 |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膜运输调控的分子机制、突触功能级生理病理联系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9 |
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研究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9 |
关注生命最初1000天营养——系列妇幼营养科普书籍和推广应用 | 科普奖 | 其他奖 | 2018 |
活体肝移植技术创新及术后小肝综合征防治策略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7 |
常见牙颌面发育缺陷的遗传易感性以及修复再生研究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7 |
校区情况
五台校区
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南麓,占地120亩,创建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儿科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口腔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诊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资产经营公司等。

江宁校区
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于2002年建设,征地1500亩。处于南京江宁大学城东北部,背靠东山镇,东邻宁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北侧是天元路、104国道,西侧是大学城60米景观大道。附近有宁杭高速、绕越公路出口;地铁一号南延线出口(位于正大门)和江宁长途汽车站近在咫尺,距离南京火车南站约10公里,交通便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名称 | 职务 |
兰青 | 党委书记 |
胡志斌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徐珊 | 党委副书记 |
冯锋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丁强 | 党委常委、副校长、一附院党委书记 |
顾民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沈瑞林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岳国峰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夏彦恺 | 副校长 |
沈历宗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江苏省监委派驻南京医科大学监察专员 |
统计时间:2023.03.25 |
历任领导
时期 | 姓名 | 职务及任职时间 |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 (1934-1938) | 陈果夫 | 院长(1934-1937.11) |
国立江苏医学院 (1938-1949) | 胡安定 | 院长(1937.11-1949) |
江苏医学院 (1949-1957) | 魏善钊 | 党总书记(1954.03-1956.07) |
邵象伊 | 院长(1951.05-1956.06) |
南京医学院 (1957-1970) | 魏善钊 | 党委书记(1956.09-1958.02) |
林克 | 党委书记(1958.04-1970.06) |
颜守民 | 院长(1956.10-1970) |
江苏新医学院 (1970-1978) | 张克威 | 党委书记(1972.11-1974.03) |
盛立 | 党委书记(1977.09-1978.01) |
颜守民 | 院长(1970-1977.08) |
南京医学院 (1978-1993) | 盛天任 | 院长、党委书记(1978.07-1979.05) |
颜守民 | 院长(1979.05-1981.10) |
尹立乔 | 院长(1983.09-1988.08) |
刘铁珊 | 党委书记(1979.05-1981.10) |
张竞 | 党委书记(1981.10-1983.08) |
陈家震 | 党委书记(1988.08-1990.12) |
张振声 | 党委书记(1983.09-1988.08)(1991.12-1993.12) |
南京医科大学 (1993至今) | 张振声 | 党委书记、校长(1993.12-1998.10) |
陈荣华 | 党委书记、校长(1998.10-2002.01) |
陈国钧 | 党委书记(2002.01-2010.05) |
陈琪 | 党委书记(2010.05-2017.07) 校长(2002.01-2014.05) |
沈洪兵 | 校长(2014.05至今) |
统计时间:2023.03.25 |
杰出校友
名称 | 备注 |
俞守义 |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各1项,军队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2009年荣获中国流行病学杰出贡献奖,2013年荣获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
仲剑平 | 曾获国家建设功臣胸章、共和国奠基者胸章、“人民公仆”荣誉称号,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四等奖3次 |
宋三泰 | 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获政府特殊津贴;获金显宅纪念奖;当选“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为全军重大宣传典型“服务人民的好军医” |
沈谨 | 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省百名医德医风标兵、“最美基层干部” |
周珉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
江一清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名心血管病内科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女医师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北京科技优秀发明奖和医疗成果一等奖 |
张辅世 | 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老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武友好 | 197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分配回西藏昌都地区林场医务室工作,后来晋升为主治医师,医务室主任。1988年3月因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国家烈士 |
统计时间:2023.03.25 |
校园文化
校徽
蛇杖代表医业和医学的神圣;辟邪是南京的象征,表明地理位置;书卷代表教学科研,象征高校;盾,古代防护之兵器,盾形既传统又威严;发射的光芒,寓意南京医科大学前程似锦,蒸蒸日上;1934则指代了创校时期。


校训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含义:博学至精指通过广泛的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达到精通专业、臻于完美的境界;明德至善,指通过品德修养,明确道德责任,达到高尚的境界。博学、明德,是寄望学生既在学业上有所成,又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操,品学兼优、德术双馨。至精、至善,是表明博学、明德的目标,以激励学生不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惧而不舍、追求卓越,努力达到完善之境界。

校歌
南京医科大学校歌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啊啊啊。
建校扬子北固山,抗战辗转赴西南。师生足迹八千里,求学爱国从未间。迁校古都金陵城,教学科研医脉展。博学至精行医道,明德至善南医人,南医人。
啊啊啊啊。
救死扶伤,救死扶伤;弦歌不辍,弦歌不辍。德艺双馨啊,德艺双馨;强国健民,强国健民。
学校荣誉
2010年,被评为“在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2015年,获得首批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