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杭电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不同阶段。经国务院批准,1980年升格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杭电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5个校区,分别是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及青山湖校区,总占地达2500余亩;有19个学院及教学单位,共设48个本科招生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站;学校有28000余名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余名教职人员。
历史沿革
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
1956年3月,学校创建,时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位于文三路,属于军工事业单位。1958年12月,学校改名为杭州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关系变更到第一机械工业部。1958年12月,学校下放,归浙江省机械部管辖,并更名为浙江电机专科学校。1961年4月被中央回收,改名为浙江机械工业学校,四年后,学校名又改为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1970年2月,学校改厂,名“学军机器厂”,三年后,批准恢复办学,创建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院由此进入高等教育新时代,学院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浙江省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学院与原杭州大学共同申报的“电路与系统”博士点获批。1997年,电子工业部和浙江省签订共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协议。2000年5月起,杭州电子工业学院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开始实行实行省部共建、省管为主的管理模式,即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4年5月,学校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2月25日,杭电成为国防科工委与浙江省共建高校,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高校,也是其中第一所信息技术类高校。2011年,浙江省与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协议,并确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共同建设杭电。2016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继续被列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浙江省共建高校行列。2017年8月,学校获批成为研究生推免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2月,杭电共设有14个学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各学院下设不同专业,共有45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 | 专业 | 学位授予门类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 工学 |
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保密管理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电子信息(微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工学 |
计算机(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 工学 |
自动化(人工智能)学院 |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智能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医学信息工程 | 工学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应用物理学 | 理学 理学 工学 理学 |
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 工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会计学院 |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审计学 | 管理学 |
经济学院 | 统计学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 工学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 工学 |
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 | 传播学 数字媒体技术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 文学 工学 艺术学 工学 艺术学 |
法学院 | 法学 社会学 汉语国际教育 | 法学 法学 文学 |
资料来源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2月,杭电全校共有2000余名专任教师,380余名具有正高职称,1400余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共享院士3人,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5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专家有12人,国家万人计划有4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有5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有5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有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设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由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徐洪坤院士领军。
共享院士:童志鹏、李乐民、王小谟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王高峰、鲁仁全、罗国清、王健、厉力华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高峰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骆建军、罗国清、孙玲玲、王健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周青、刘光宇、罗国清、鲁仁全、罗志增、李晓钟、王文胜等
全国三八红旗手:包健
浙江省特级专家:薛安克等
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陈豪、杭丽君、李晓钟、徐欣、俞俊、颜成钢、谭惠娟、王颖、熊辉、舒涌、史本云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杭电共有本科专业4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8个,具有硕士推免资格以及雅思考点。其中,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该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学校拥有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6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
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
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商务、审计、汉语国际教育、艺术、税务、法律、新闻与传播、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图书情报等
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2月,杭电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有22个,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有22个,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有7个。学校有2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专业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自“十二五”以来共设有优质精品课程16个,包括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个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9个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浙江省省德育精品选修课。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13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中心、计算机中心、智能制造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业产品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会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实验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等。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会计学、信息安全
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安全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EDA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品牌制胜时代的品牌营销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制造工程、保密管理、电子商务、智能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英语、审计学、统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传播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法学、社会学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电子类专业实践育人新体系》、《地方特色高校“中国心全球范”数字人才在地国际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科学评估、精准监控、持续改进”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2月,杭电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33个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墨西哥、德国、日本、奥地利、塞浦路斯等国家的高校。学校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在包括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设了7个境外办学机构,开展境外联合办学,覆盖学历生教育和非学历生教育。学校还设立60余个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驻校任教,并选派优秀大学生赴海外知名高校留学或长短期学习,选派教师赴海外高校进修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位于下沙校区,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图书馆开展书刊借阅、读者培训、查收查引、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座位预约、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服务。
截至2020年10月,馆藏图书有488.87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有219.072万册,电子图书有269.8万册,长期订阅1010种中外文学术期刊。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24小时检索服务,中外文数字资源达几十种,包括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维普、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ScienceDirect、IEEE Electronic Library、Web of Science、EI等。提供Springer电子图书系列、爱学术(iresearch)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书香杭电-中文在线、畅想之星电子书等检索平台,作为纸本图书的补充,可检索到中外文电子图书。
学术期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于1981年创刊,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归浙江省教育厅主管。1988年批准为公开发行(季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内统一刊号CN33-1339/TN,国际标准连续物号为ISSN1001-9146。自然科学版栏目设置四个部分,包括综述评论、学术论文、技术论文、科技简讯,主要刊登科研成果涉及机电工程、材料与仪器、环境与生命、电子与信息、计算机与控制、数理等学科。社会科学版栏目设置为经济与管理、文学与艺术、哲学与政治、历史与法律、文化与教育,主要内容为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科学引文数据库(SCD)等收录,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杭电拥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中国—奥地利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学校拥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4个、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3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4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载体6个。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通信信息传输与融合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射频电路与系统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信息与生物三维打印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物联感知与信息融合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装备电子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脑机协同智能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新型传感材料重点实验室等。
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高教强省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中心等。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智能硬件关键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区域能源互联网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等。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智慧城市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等。
浙江省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浙江省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等。
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信息物理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机器学习与智慧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人机物联技术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2月,杭电共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在2021年,学校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截至2022年5月,杭电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2项。截至2020年02月05日,在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中,杭电以469件专利转让数位居第19位。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2007年)、原位抽取热湿法在线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研制及产业化(2010年)、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21年)等。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21年)、大型复杂光学级零件注塑成型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2021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型高精度数控拉削装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2017年)、固态存储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2017年)
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嵌入式PLC(ePLC)开发平台的自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017年)
浙江省自然科学奖:图像异构模态计算理论与方法(2021年)
校园文化
校训
笃学力行、守正求新
含义:“笃学力行”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统一,突出育人特色。“守正求新”强调继承与发展的共生互补,展现大学的永恒使命。
校徽
杭电校徽为双环套形,外环上方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文字样,下方是“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的英文字样。内环中心是浪潮造型,由英文小写字母e演化而成的,寓意学校处于信息发展时代前沿;内环下方是“1956”字样,为学校的创建年份。

校歌
《杭电之歌》
作词:集体创作
作曲:王见宇等
歌词:西子湖畔启航,钱塘潮头破浪。笃学力行,志在远方。砥砺沧桑,玉成栋梁。信息风云激荡,知识星空翱翔。守正求新,日月华光。三省问天,浩气泱泱。笃学力行,志在远方。守正求新,日月华光。忠诚家国担大任,放眼世界竞自强。忠诚家国担大任,放眼世界竞自强。
校旗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旗主旗和副旗均为长方形旗帜,主旗为蓝底白字,副旗为白底蓝字,中央均印有学校校徽与横式中英文校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王兴杰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朱泽飞 |
党委副书记 | 薛晓飞、钱波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杨勇、吕金海、马国进、李文钧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牛东红 |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 | 戚明钧 |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2月)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历任党委书记 | 刘光 | 1956.6-1962.12 |
李光 | 1963.6-1968.9 |
郑廉 | 1973.12-1978.10 |
方乔 | 1978.10-1980.5 |
王士英 | 1980.5-1985.2 |
周行权 | 1985.2-1988.4 |
王骏 | 1988.4-1995.8 |
曹金荣 | 1995.8-1999.3 |
方华 | 1999.3-2011.9 |
费君清 | 2011.9-2015.10 |
历任校长 | 周晓光 | 1958.01-1961.04 |
周锡铭 | 1961.04-1966.02 |
郑廉 | 1973.12-1978.10 |
蒋葆增 | 1980.05-1982.12 |
王祖耆 | 1983.01-1988.04 |
周行权 | 1988.04-1993.07 |
严晓浪 | 1993.07-1999.03 |
叶明 | 1999.03-2003.06 |
薛安克 | 2003.6-2017.4 |
资料来源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及青山湖5个校区,总占地达2500余亩。





下沙校区
下沙校区位于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本科生在杭电下沙校区就读,学院设置包括机械学院、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微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理学院、通信工程、法学院、自动化(人工智能)学院等14个学院。




文一校区
文一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路115号,占地面积150余亩,为杭电与杭州市西湖区政府打造的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学校研究机构及科技发展公司坐落于该校区,包括中国财务云服务研究院等机构。此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位于该校区,截至2022年,继续教育学院拥有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在内的23个招生专业。该校区还承办各类社会培训班。
东岳校区
东岳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大龙驹坞168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2005年9月迁入东岳校区。2016年10月,该学院迁至青山湖校区办学。
下沙东校区
下沙东校区位于下沙高教园区,2007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迁至下沙东校区办学。
青山湖校区
青山湖校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坐落于该校区,学院占地面积达500亩,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信息工程学院为独立学院,自2016年迁入该校区,截至2022年6月,有23个专业开设,包括计算机类、机械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艺术设计类、英语类六类本科专业。该校区拥有科研等用房13.64万平方米,建有各类实验室81个,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即电子信息实验示范中心。
校友情况
商界
戚肖宁: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洁:若联科技RobSense的创始人
徐益民: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居伟民:中信集团公司董事、财务总监
庄作瑾: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副总裁
蒋芳: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
王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何如:曾任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其它
吴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统计系终身教授
截至2020年5月
校园风貌
杭电校门是学校标志性建筑,上面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几个大字,高30米,宽75米,从正面看上去,如一道长虹,蕴含着“敢上九天揽月”的精神。

杭电体育馆,为杭州市第二大体育馆。外形似飞碟,被杭电学生称为杭电“UFO”,承办过多次国内校内赛事、晚会等活动,还曾是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轮椅篮球赛承办场所和《奔跑吧兄弟》第二季拍摄地,此景点倡导学生“笃行之”。

月雅湖坐落在杭电东南角,位于校门之旁,大草坪之畔。湖中有一个露台,周围有雅廊,湖水清澈,倒映校园景色。该景点倡导学子“明辨之”。

问天广场是一座位于学校正中心的大型雕塑。主体由三根石柱和上方的圆轮构成,石柱朝天站立,象征符号刻在柱身上,三根石柱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石柱上方有一圆轮连接,象征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又不断轮回。该景点倡导学子“慎思之”。

校友主题公园,位于学生生活区,百余米的长廊蜿蜒于宿舍楼下,长廊上覆满紫藤,廊间刻满校友寄语。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杭电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2021年6月,杭电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年度国际战略奖”。
2018年11月,杭电在2018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获组织贡献奖。
2017年9月,杭电获“浙江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