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0主战坦克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由T-64发展而来,外号“飞行坦克” ( 俄文:Летающий Танк),自其1976年服役以来,已经历经47年,现在依然是不少国家的主力坦克之一。

该坦克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动力主战坦克,与同一代坦克相比,该坦克装备了GTD-1000T燃气轮发动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大、起动快、重量轻、可靠性高、更换方便、对燃料适应性强等特点。不过缺点是耗油量大、制作工艺复杂、对空气消耗大,热效率较低。

在机动性上,该型坦克采用了更加现代的履带和行动部分,最大公路速度可达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可达500公里,T-80坦克的爬坡度为31°,过1m垂直墙高,

越壕宽2.85m,涉水深1.8m,可潜渡5.0m的水深。

在火力上,T-80装配有T-64A的双向稳定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可发射反坦克导弹,在发射穿甲弹时,在1800米的射程内,能击穿4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

在火控上,T-80的基础型号T-80B,其装备的1A33火控系统也是苏联第一种成熟的下反式(动式)点注入火控系统。

在防护上,该型坦克整体高度非常低,能有效降低中弹概率。首上甲板为多层结构,从而提高了抗动能弹和破甲弹的防护力。

1976年8月6日,T-80主战坦克正式列装苏军。T-80坦克从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共生产了7500余辆,到1996年初俄军共装备了5000辆。近年来俄罗斯纷纷在世界各地推销T-80U坦克,并在许多国家进行过表演性试验。

由于T-80坦克的研发单位分布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因此在苏联解体后,俄乌两国独立发展T-80坦克,并衍生出T-80U(俄罗斯)、T-84(乌克兰)等多种型号。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巴基斯坦、韩国、塞浦路斯等国也有T-80及其各种衍生型号服役。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T-80主战坦克的:研制背景、研制历程、组成结构、性能参数、衍生型号、畅销国外、实战应用等介绍

中文名

T-80主战坦克

英文名

T-80 Main Battle Tank

别名

飞行坦克(俄文:Летающий Танк)

所属国家

苏联、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等

坦克类型

第三代主战坦克

前型/级

T-64主战坦克

次型/级

黑鹰主战坦克(俄)、T-84主战坦克(乌)

产量

7500余辆

长度

6.78米

宽度

3.525米

高度

2.3米

核载人数

3人

主要武器

2A46-Ⅰ型125毫米滑膛坦克炮

服役日期

1976年

研发日期

1968年~1976年

研发方

列宁格勒基洛夫厂坦克设计局

生产日期

1976年7月6日

生产方

基洛夫工厂和鄂木斯克运输机器制造厂(俄)、马雷舍夫工厂 (乌)

发动机类型

GTD-1000T燃气轮发动机

最大速度

7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500公里

战斗全重

42吨

负重轮数量

6对

研制背景

20世纪40年代,在战斗航空兵学界,坦克制造者发现,燃气轮机相对活塞式发动机优势明显,相比柴油机和汽油机,燃气轮机在同等空间下,能够快速提升战车高速性能和操纵性,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快速启动发动机。1948年,前苏联国防部坦克装甲车辆管理总局最先萌发了在战斗车辆上使用燃气轮机的想法。

1949年,基洛夫厂的涡轮机生产专门设计局经过研究后,发现当时并不能满足战车的要求,所以该计划就暂且搁置了下来。

1955年,前苏联重新开启燃气轮机研究,决定研制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坦克,预计坦克重量达到52-55吨,装备130毫米火炮,弹丸初速要达到1000米/秒,发动机功率达到735千瓦,当时确定了柴油机型(277工程)和燃气轮机机型(278工程),二者仅是动力舱不同,H.M.奇斯佳科夫领导研制工作。

1956~1957年,发动机功率达735千瓦的燃气轮机面世,277工程的2台燃气轮机坦克也被制造出来,然而时任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否定该工程,燃气轮机和燃气轮机机型重型坦克研制计划均被搁置。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苏联方面认为,现有的T-64坦克弊端较为严重,且逐渐过时,无法应对现代军事冲突的需求,军方也认为该坦克的发动机和行动部分不够优秀,希望寻找新的替代品。不少苏联的军事分析家认为,在使用核武器前,各方肯定会进行常规武器的激战,坦克的重要性就逐渐凸显出来了。

所以,前苏联决定着手研制一种全新主战坦克。按照军方提出的要求,新式坦克应该在发动机和行动力上弥补T-64的不足,在装甲上也要有所进步,同时还需要坦克拥有快速推进能力,以便苏联军队能够快速占领欧洲城市。

研制历程

第一阶段:167T工程

1963年,在哈尔科夫,A.A.莫洛佐夫领导研制了T-64 中型坦克,同时,还研制了采用燃气轮机的车型“T-64T”试验样车,该样车使用了直升机燃气轮机,功率达到了514.5千瓦,1964年,下塔吉尔的乌拉尔车辆厂出产了具有588千瓦的167T燃气轮机坦克,然而,涡轮进气口的空气清洁问题难以解决,在坦克纵队行军时,进气口的空气流量仅为5~6m³/s,而且,该试验坦克重量轻、功率大的优点,不足以抵消其低温起动性能差和油耗高的缺点,所以该坦克最终未能研制成功。

第二阶段:288工程

20世纪50年代末期,前苏联热衷于研制导弹坦克,燃气轮机能让战车机动性更强、外形轮廓更小,所以受到了坦克制造者的青睐。1966年,列宁格勒制造的“288工程”试验样车通过了试验,该试验车的动力装置由2台燃气轮机组成,总功率达到 514.5千瓦,然而2台燃气轮机联装动力不如整体式动力装置,所以在政府的决定下,1968年,前苏联又开始研制燃气轮机的整体式动力装置。

第三阶段:219sp1工程

1968年,列宁格勒基洛夫厂坦克设计局开始尝试在坦克上装配燃气轮机,在波波夫的领导下,前苏联人设计了一种坦克底盘,该设计采用了T- 72的优点,保留了车体布置和悬挂系统,并更换了其他部件,在T-64坦克的基础上安装了GTD-1000T燃气轮发动机、并装配T-64A的双向稳定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其最初代号为“219sp1工程”,1969年生产完成样车,总计产出31辆。

第四阶段:219sp2工程

219sp1工程样车首次试验表明,坦克上安装新型功率更大的燃气轮机以及战斗全重增加后,行动部分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进,必须使用全新的主动轮和诱导轮、负重轮和托带轮、挂胶履带、液压减振器以及性能优化的扭杆。

于是,基洛夫工厂随后又启动了“219sp2工程”,1968年~1976年,在长达8年的研制工作中,坦克增加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在行动部分也做出了根本性的改进,车型也有了变化,但保留了T-64A的火炮、弹药、自动装弹机、部分部件系统以及装甲防护元件。在1971年至1976年,小批量生产了127辆。

早期型号的T-80存在问题较多。1975年11月,时任苏联国防部长安德烈·格雷奇科还曾停止T-80坦克的生产,因为其耗费燃油多、火力也和T-64A差距不大。直到1976年4月,继任者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上任才重新授权新坦克投入生产。

1976年7月6日,在经过多年更新研制后,前苏联正式将该坦克定名为T-80坦克,开始正式生产列装部队,项目代号依然为“219sp2工程”。其总生产量7500余辆(也有资料记载为10000辆)。其后,前苏联、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都对T-80进行了改装更新,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战争。2009年,俄军共装备和封存T-80U/T-80UK和T-80BV约6500辆。目前俄军共装备和存储3000多辆。

最初的试验型T-80坦克只安装了7.62毫米并列机枪,并没有安装12.7毫米HCBT高射机枪,在量产时则加装了这一武器;红外探照灯安装在125mm火炮的左侧;炮长配有TPD-2-49 光学瞄准镜/测距仪,它有一个通道通到炮塔左侧、车长位置的前方。

组成结构

总体布置

T-80主战坦克战斗全重42吨,整体布局与T-64和T-72一样,也采用了前置驾驶舱、中置战斗室、后置动力舱的总体布局和3人车组。

驾驶舱右侧为右燃油箱及弹架油箱,左侧有左燃油箱、驾驶员检测仪表板、蓄电池及装在其上方的电气设备。驾驶舱后面为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驾驶舱的车体底部装甲板上有扭杆悬挂装置,车体两侧有操纵装置拉杆。

战斗室由小舱室和炮塔组成,炮塔内2名成员,车长在右边,炮长在左边,车长和炮长各有1个炮塔舱口。战斗舱内布置有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和制导武器系统。

动力舱内布置有纵置燃气轮机,从发动机减速器两端向侧变速箱的传动轴输出功率,每个侧变速箱分别安装在带有同轴侧转动的部件上。此外,动力舱还有发动机及传动装置操纵装置部件、燃油系统及润滑系统部件、灭火系统传感器及各种检测仪表。

车体整体焊接而成,首部倾角 68°,炮塔为钢质复合结构,由浇铸而成,带有间隙内层,位于车体中部上方,车体首部和炮塔是钢和陶瓷制成的多层复合装甲。车体的其他部位是整块的钢装甲,装甲厚度和倾角差别很大,有防大规模杀伤武器的防护系统(有附加装甲、装甲衬层,以及空气密封和清洗系统)。首下装甲板外部装有推土铲,还可以安装KM-4扫雷犁。

武器系统

主武器

T-80坦克装配一门2A46M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与T-64、T-72坦克炮以及“章鱼”自行反坦克炮统一。该坦克炮管长48倍口径,极限膛压650兆帕,装填1发炮弹约需7.1~19.1s,工况良好条件下的射击速度为8~9 发/分,行进间的射击速度为3发/分。发射早期型号的3BM9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射程为2.12km,弹着角为 0°时的穿甲厚度为 380mm 轧制均质钢装甲,60°时的穿甲厚度为170mm。

火炮结构双向稳定,有水平弹药贮存系统,在装药量方面,2A46M的药室容积虽然高达13.4升,但公开资料显示,其实际装药量仅有9.4千克左右。

副武器

主武器右侧并列安装了1挺PKT 7.62毫米并列机枪,主要用于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人的轻型掩蔽的或无掩蔽的火力点。并列机枪利用高低机、方向机和瞄准操纵台实现对目标的瞄准。击发装置利用与坦克电路接通的电击发装置进行工作。射击时允许用电击发装置或手击发装置进行射击。

在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HCBT式(悬崖)12.7毫米高射机枪,在战斗状态时,高射机枪的安装位置由车长决定。车长使用高射机枪时没有装甲防护,对空中目标射程达1500米,对地面目标的射程可达2000米。高射机枪能在水平方向±90度的射界内,垂直方向在-5度到+75度的瞄准角范围内进行射击。高射机枪的高低瞄准靠旋转右握把的转轮来保证,方向瞄准靠旋转左握把的转轮来实现。

从右面供弹的高射机枪能进行短点射(4~6发枪弹)和长点射(到50发枪弹)。高射机枪使用B-30穿甲弹、B-32穿甲燃烧弹、BZT-44曳光穿甲燃烧弹。每条弹带装弹100发,弹带放在弹箱中。

炮弹

T-80系列坦克可装配弹药包括超速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杀伤爆破弹等制式弹种。炮弹为分装式,以自动装弹机装弹。

T-80 系列坦克火炮弹药性能表

炮弹代号

弹头代号

弹种

炮弹重量(千克)

弹头重量(千克)

射程2000米,弹着角<60°时的穿甲厚度(毫米)

3VBM3

3BM9

穿甲弹

19.5

3.6

150

3VBM6

3BM12

穿甲弹

19.7

3.8

150

3VBM7

3BM15

穿甲弹

19.7

3.8

150

3VBM8

3BM17

穿甲弹

19.7

3.8

150

3VBM9

3BM22

穿甲弹

20.2

6.9

250

3VBM13

3BM32

穿甲弹

20.4

7.1

250

3VBM17

3BM42

穿甲弹

20.4

7.1

250

3VBK7

3BK12

破甲弹

28.5

19.0

220

3VBK7

3BK12M

破甲弹

28.5

19.0

220

3VBK10

3BK14M

破甲弹

28.5

19.0

220

3VBK16

3BK18M

破甲弹

28.5

19.0

260

3VBK17

3BK21B

破甲弹

29.0

19.5

260

3VBK25

3BK29M

破甲弹

28.4

18.9

300(破反应装甲后)

3VOF22

3OF19

榴弹

33.0

23.0

3VOF36

3OF26

榴弹

33.2

23.2

9M112-1

反坦克导弹

25.0

18.5

300

3UBK14

9M119

反坦克导弹

23.0

16.5

3UBK20

9M119M

反坦克导弹

24.3

17.2

3VP6

3P6

穿甲训练弹

18.5

5.2

3VP6

3P31

穿甲训练弹

18.25

5.2

3VP5

3P11

破甲训练弹

28.5

19.0

3VBK25IN

3BK29IN

破甲训练弹

28.4

18.4

注:以上表格内容均引自参考资料

导弹

最初的改进型T-80B坦克可以发射9M112-1“眼镜蛇”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8),导弹的制导控制器一般位于车长指挥塔正前方,在不使用时也可以置于炮塔内部。9M112-1“眼镜蛇”反坦克导弹弹径120毫米,射程4000米,以无线电指令制导,制导频率8000兆赫,弹长1200毫米,导弹初速150米/秒,助推发动机可将导弹飞行速度增大到500m/s,飞行3000米只需7秒即可完成,飞行4000米则需要9秒。战斗部(弹头)有破甲和杀伤两种作用,可用于反坦克打击,破甲厚度为600~650毫米。每辆坦克能携带2~4枚导弹。进一步改进后的T-80U及后来型号则可以配备9M119/9M119M反坦克导弹,其最大射程有了进一步提升。

T-80系列坦克导弹性能表

导弹系统

导弹代号

弹种

炮弹重量(千克)

弹头重量(千克)

最大射程(千米)

穿甲厚度(毫米)

制导方式

9K112-1“眼

镜蛇”反坦克导弹系统

9M112-1

反坦克导弹

25.0

18.5

4

650

无线电制导

9K119“映射”反坦克导弹系统

9M119

反坦克导弹

23.0

16.5

5

750

激光制导

9K119M“映射”M反坦克导弹系统

9M119M

反坦克导弹

24.3

17.2

5.5

750

激光制导

注:以上表格内容引自参考资料

装弹机

T-80坦克配用名为“科尔及那”的自动装弹机,是一个液压电动机械综合装置。自动装弹由机械、液压和电子部件组成。

机械部件包括:带弹匣的输弹机、带液压机械闭锁器和备用手动的旋转输弹机构、带手动输弹槽和解脱装置的供弹机构、带收集器抛壳驱动装置的推弹机构、带驱动装置的弹底壳收集机构。

液压部件包括:设置在液压操纵盘上的液压传动和液压分配装置,执行液压部件(输弹机旋转机构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马达、推弹机构驱动装置的齿条式动力缸、供弹机构驱动装置的执行缸),带手动装置的火炮液压机械闭锁器,加油箱和导管系统。

电子部件包括:控制装置、终端转换开关、执行闭锁职能的电子转换开关、车长操纵台、炮长操纵台、输弹机位置传感器、装在液压操纵盘上的电磁铁。

输弹盘位于车体内部,分装式弹丸和药筒呈辐射状储放。根据炮长的指令输弹盘开始旋转,将带有选定弹种的弹夹送至装弹面,借助于电力-机械提弹机弹夹沿专用导板上升至输弹线,推弹器先后将弹丸和药筒推入炮膛,送弹机动作一次即可将药室固定在火炮装填角上。射击后由专门机构将弹底壳收集起来并重新置于空出的弹槽内。在自动装弹机出现故障时可以进行人工装弹。

火控系统

T-80坦克基础型并没有大量生产,该型坦克装配有红外型夜视设备与TPD-2-49瞄准具-测距仪,同时T-80坦克还装有弹道计算机等,可以将有关目标距离数据自动输入瞄准具,并且自动输入坦克行进速度的修正量和所选弹种,带确定距离和射击按钮的瞄准操作台与瞄准具自成一体,从而更精确打击目标。

在1978年,T-80B作为第一款比较完备的T-80坦克正式面世,该坦克采用1A33火控系统,比T-64坦克更为先进,主要由带电子控制面板的测距瞄准镜、火力选择面板、武器稳定器、信号传感器、弹道计算机等部分组成。1A33火控系统是下反式火控系统,包含了一具与主炮直接连接的带激光测距仪的1G42型炮手昼间瞄准仪、一具TPN-3-49型主被动复合光电转换夜视仪、L-4A“月亮”红外探照灯、一台1V517型数字式弹道计算机、1G43型射击控制器、2E26M主炮双向稳定器、1B11型横风传感器、TKN-3V车长昼夜合一观察瞄准仪、OU-ZGKU红外探照灯。

升级后的T-80U坦克采用了1A45火控系统,该火控系统由 1A42 炮长瞄准系统、PNK-4S 车长瞄准镜、夜视瞄准镜等组成。1A42炮长瞄准系统由1A43成套瞄准系统(含 1G46 型瞄准镜、1V517 型电子计算机)、1V216M-1装置、2E42稳定器、风速传感器、余弦电位计、速度传感器、倾斜传感器、防护玻璃等组成。炮长还配有T01-K01红外观察镜及TPN-4夜视瞄准镜。夜视瞄准镜在被动工况下目标识别距离为1200米,在主动工况下目标识别距离为1500米,可使炮长在昼/夜和行进/停止间实施有效的瞄准射击,其中包括火炮发射炮弹的射击,也包括与坦克炮并列安装的机枪所进行的射击。

为了提升T-80早中期坦克的火力,1A45M火控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由1A42 自动化火控系统、TO1-PO2T热成像瞄准仪、PNK-4S车长观测瞄准系统、后视摄像系统、2E42-4武器稳定器、炮长多通道综合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全套射击条件传感器等组成。炮长综合瞄准镜将光学瞄准镜、热成像瞄准镜、双通道激光测距仪和导弹信息场生成装置等综合在一起。炮长瞄准镜还具有目标自动跟踪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对运动目标的摧毁率。炮长瞄准镜具有控制导弹的激光束信息通道和热成像瞄准通道,能保证在夜间用炮射导弹对4000米远的目标进行射击,从而使T-80改进型坦克对现代坦克的有效射程提高了1000米以上。

动力系统

发动机

坦克燃气轮机源于直升机用燃气涡轮轴发动机,通常由 4 个主要部分组成:燃气发生器、动力涡轮、减速机构及调节与控制装置。T-80坦克在T-64的基础上安装的GTD-1000T燃气轮发动机,是第一代燃气轮机,采用了三轴式、无回热循环结构。

T-80坦克燃气轮发动机数据

名称

数据

尺寸

1494毫米×1042毫米×888毫米

重量

1050kg

功率

735千瓦

油耗

土路:460-790L/100km

公路:430-500L/100km

燃料

TC-1和TC-2航空用喷气发动机燃料、柴油以及汽车用的含少量辛烷的汽油

油箱

动力-传动室有4个油箱,油量分别为385L(有装甲防护的总油量1140L)

发动机布置

坦克后部纵向布置

发动机系统

采用发动机工况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器以及终点开关。利用该系统可将涡轮叶片的寿命提升至原来的10倍,当坦克在不平整土地行驶时,燃油消耗能降低5%~7%

涡轮机防尘

采用惯性方式清洁空气,保证97%的清洁度,在发动机开始前和熄火后,要对涡轮叶片进行振动清洗以除去尘土

注:以上表格内容均引自参考资料

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是机械行星式,分为两大部件,每个部件又包含有 1个侧变速箱1个侧减速器和行驶操纵系统的液压助力传动装置。每个侧变速箱里的 3个星形排和 5个摩擦控制装置,保证了 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悬挂装置

T-80坦克采用了独立扭矩悬挂,扭杆非同轴配置,第一、二、六负重轮处有液压套筒减振器。能帮助坦克的重量经过负重轮传递到地面、减缓作用在车体上的冲撞力,衰减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中所产生车体振动。

行动装置

该坦克的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两个半轮缘用螺栓相连接),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有12个齿的后置主动轮。负重轮之间的距离不等,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对第五和第六对负重轮之间的距离明显偏大。侧裙板完全遮住了托带轮。履带为双销结构,履带板之间用端部连接器连接,其上有橡胶衬垫。T-80坦克的履带比T-64坦克约宽50毫米,履带着地长也比T-64坦克增长250毫米,因此单位压力比T-64坦克小。

水下驾驶装置

T-80坦克专门配备水下驾驶设备,做好准备工作后,克服水障碍深达5米。

防护系统

复合装甲

T-80坦克车体正面采用多层复合装甲,其中外层为钢板、中间层为玻璃纤维和钢板、内衬层为非金属材料。车首上装甲与水平线夹角为22°,厚200毫米,水平实际厚度为534毫米,车首下装甲板与水平呈30°夹角,为80毫米厚的双硬度装甲板,加上外部固定扫雷产铲的附座板厚度,则总厚度可达到100毫米,水平实际厚度约200毫米。

炮塔为钢铸件,塔顶部为冲压件,与整个炮塔焊接而成。炮塔前部装甲总厚度为540~580毫米,侧部装甲厚度为90~120毫米,后部装甲厚度为60~90毫米,顶部装甲厚度为40~50毫米。车体底部装甲厚度为100毫米。侧裙板为橡胶—纤维结构,可防破甲弹的袭击。

炮塔前部有火炮安装孔。安装孔内有2个安装摇架的耳轴孔,火炮装在摇架内。在火炮安装孔的内侧壁上焊有2个弧形护板,弧形护板与炮塔前部的焊接护板一起构成环形护圈,以防止弹片和核爆炸冲击波进入炮塔。

附加反应式装甲

T-80系列坦克在发展中,开始装配附加反应式装甲,坦克的防御性能进一步提升。更新过后的T-80坦克的炮塔前部半圈和车体的首上装甲部位均带有附加反应式装甲,分为上下两排,两排呈朝前的尖角形布置,炮塔前端顶部也部署有反应式装甲,可对付来自上方的攻击,比如游荡炸弹、武装直升机和攻顶导弹。车体和炮塔上的反应式装甲的爆炸块总数量在185~221块之间,其中炮塔上有95块。在最新俄乌冲突中,部分坦克侧裙边还安装了布袋状爆炸反应装甲。

T-80系列坦克配备爆炸反应装甲

坦克型号

配备爆炸反应式装甲

配备时期

防护性能

T-80/T-80B/T-80BK

/

/

/

T-80BV

“接触”-1(披挂式)

1985年

能对抗北约带一级破甲弹头的反坦克武器

T-80U

“接触”-5(披挂式)

1985年

对破甲弹防护能力与“接触”-1类似,对M829系列贫铀穿甲弹的防护能力可达830毫米,可使坦克对穿甲弹的防护力提高20%~40%,可有效防御德国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弹药的攻击

T-80UD

“接触”-5(镶嵌式)

1988年

镶嵌反应式装甲不但能抵抗聚能弹而且能抵抗动能弹

T-80UM

“化石”

1989年

车体防穿甲弹和破甲弹的能力达950毫米/1500毫米。现役120毫米及125毫米口径火炮所发射的弹种无法击穿该炮塔的前部复合装甲

T-80BVM

“化石”

2017年

配装EG-85V炸药的4S23爆炸反应装甲模块拥有防御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最佳灵敏度;炮塔和正面上装甲板安装的爆炸反应装甲具有防御串联式聚能弹药的能力

主动防护系统

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对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抱有期待,这种系统能发现和摧毁飞临坦克的反坦克弹药,从而保护坦克的主装甲。

T-80系列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对照表

名称

“鸫”-2主动防护系统

“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

适用型号

T-80UM2

T-80UM1/T-80BMK

质量(千克)

1000

1100

探测器

雷达

雷达

可拦截反坦克弹药类型

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弹

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弹

对目标的摧毁方式

在来袭弹药方向引爆发射式拦截弹药

引爆发射式拦截弹药,侧方打击

防护范围

方向±40度,高低-6度~+20度

方向±140度,高低-6度~+20度

防护弹药数量(枚)

8

12

三防装置

T-80坦克还配备超压式集体防护系统,该系统由防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设备和防火设备组成,以此保证本车乘员和内部设备的安全,保证乘员免遭放射性、有毒物质、细菌武器、火灾的伤害。

干扰装置

最初的T-80坦克未装配有干扰装置,而后在改进过程中,T-80B采用了发射902B“乌云”烟幕弹的榴弹发射器,安装于125毫米火炮两侧的炮塔反应式装甲之后位置。在125mm火炮/导弹发射管的两侧各有一排电发射烟幕弹发射器,通常左侧有5具,右侧有4具。

光电干扰系统包括有激光告警器、控制系统、烟幕弹发射系统。世界上第一种光电干扰综合系统是苏联研制的安装在批量生产的T-80UK指挥坦克上的“窗帘”-1光电干扰综合系统,该系统包括2~4部激光告警器、1~2部红外干扰器、1台中央处理机、制式烟幕弹发射器及其专用弹药,其配备有嵌入式检测系统和自动检测系统,能有效干扰反坦克导弹和激光制导导弹,切断对飞近的可控杀伤兵器的制导。

光电干扰系统还能够提供坦克被激光器照射的方向光信号和声信号,自动向受到敌方威胁的方向发射烟幕弹,削弱和部分反射激光线,破坏来袭弹药导引头的工作,压制来袭反坦克武器的效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手动发射烟幕弹。3秒钟之内可以在距坦克50-70m处形成范围为15mx20m的烟幕墙,实现对自身的遮蔽,从而躲避激光探测类武器的攻击。

性能参数

T-80系列坦克基础数据

名称

T-80

T-80B

T-80U

战斗全重

42吨

42.5吨

46吨

装备时间

1976年

1978年

1985年

炮向前车长

9656毫米

9651毫米

9556毫米

车体长

6780毫米

6982毫米

7012毫米

车宽

3525毫米

3582毫米

3603毫米

至炮塔顶车高

2300毫米

2219毫米

2215毫米

爆炸反应装甲

“接触”-1

“接触”-5

主要武器

2A46-1滑膛炮

2A46M-1滑膛炮

2A46M-1/2A46M-4滑膛炮

弹药基数

40发

38发

45发

发动机型号

GTD-1000T

GTD-1000TF

GTD-1000TF/ GTD-1250

发动机功率

735千瓦

735千瓦

808.5/918.75千瓦

最大公路速度

70千米/小时

70千米/小时

70千米/小时

公路最大行程

500千米

450千米

450千米

炮射导弹

9M112-1“眼镜蛇”

9K119“映射”/9K119M“映射”M

衍生型号

“478工程M”试验坦克

1976年,哈尔科夫莫罗佐夫设计局以T-80为基础,推出了“478工程”设计方案,其上安装6TD/124N柴油机、改进型炮塔、新型瞄准镜等。对T-80最彻底的改进是该设计局1982年研制的“478M工程”试验坦克。该坦克采用许多新技术和新系统,但这些技术和系统至今也没有完全用在现役坦克上。该坦克战斗全重43.5吨,配备1门2A46M-1型125毫米滑膛炮和1门23毫米R-23M高射炮。安装功率为1102.5千瓦的124CH柴油机;增强了坦克的防护性能,安装当时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天幕”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后来发展为成为了“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

T-80A

与“478工程”并行研制的还有列宁格勒基洛夫厂的T-80A“219A工程”试验坦克。T-80A有更好的防护,更加完善的武器系统,采用了带28发待发弹的自动装弹机和“映射”炮射导弹,以及一系列其它方面的改进,如安装推土铲等。试验样车于1982年制成。1984年,该坦克上又加装了披挂反应式装甲。

T-80B

T-80B坦克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厂第2专门设计局设计,列宁格勒基洛夫厂制造,1978年装备部队,战斗全重42.5吨,弹药基数为38发,其中自动装弹机旋转输弹机中装28发待发弹。火炮可在坦克停止间和行进间发射9M112无线电指令制导“眼镜蛇”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对装甲目标的毁伤概率为80%,破甲威力为600~650毫米。安装了更先进的1A33火控系统、带激光测距仪的瞄准镜。改进了炮塔,采用了新一代陶瓷复合装甲。采用了发射“乌云”烟幕弹的榴弹发射器。

1980年,前苏联在T80-B的基础上,安装功率为808.5千瓦的GTD-1000TF燃气轮机,让坦克功率增强到了1100千瓦。在T-80的基础上增装了通信设备后,进而研制出T-80BK指挥坦克。

T-80BV

T-80BV坦克是按俄军方增强坦克防护以使其免受反坦克武器攻击的要求,对T-80B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而成。主要涉及在坦克车体和炮塔上采用多层复合装甲,并安装了第一代“接触”爆炸反应装甲和增强坦克正面上装甲板的防护能力。新改进型坦克于1985年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厂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T-80BVM

2017 年,国防部与鄂木斯克运输车辆制造厂签署了T-80BV坦克大修和现代化改进合同,使其达到T-80BVM坦克的水平。T-80BVM安装了升级型GTD-1250TF燃气轮机,其功率为918.75千瓦,变得更为省油。它配备了最先进的“松树”U火控系统、热像仪、现代化激光测距仪和目标跟踪系统。坦克并没有使用“眼镜蛇”导弹发射系统,而是装备了现代化的“映射”制导武器系统,既增加了导弹射程,又能够使用更现代化的导弹武器。坦克的爆炸反应装甲“接触”被替换为了“化石”,该型爆炸反应装也安装在升级后的T-90坦克上。

火炮方面,T-80BVM配备了2A46M-4改进型125 毫米滑膛炮,备弹45发。辅助武器包括带12.7毫米“科尔德”机枪的手动控制的高射机枪装置和PKT型7.62毫米并列机枪,用于反步兵作战。

T-80BVM在雪地上的速度达80千米/小时。同时,该型坦克配备了新的启动系统和适应寒冷气候的新型发电机,可以在关闭主机时为所有系统供电。燃气轮机的独特性能使T-80BVM在极北地区和北极的低温下时具有独特优势。

根据俄国防部称,T-80BVM的作战性能实际上与T-72B3和T-90M坦克处于同一水平,它是俄罗斯现代化坦克的“三剑客”之一。

T-80U

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厂对T-80继续现代化改进,推出了现代化改进型T-80U。该型坦克是在T-80A试验坦克的基础上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并采用了“219B工程”试验坦克的“映射”炮射导弹。1985年装备部队和批量生产。

T-80U更新了1A45火控系统,该系统由2Eh42火炮稳定装置、1V528 弹道计算机等组成。在夜视装置方面,炮长配用TO1-KO1热像仪,车长配用外置式PNK-4S昼/夜观瞄装置,炮射导弹系统采用了1A33激光瞄准仪。

该型坦克火控系统有了大幅提升,安装了“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现代化的“霜”灭火系统,为坦克炮塔增强了装甲防护,从而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生存能力。

T-80UD(白桦)

1985年,“478B工程”试验坦克研制成功,其安装了柴油机,T-80UD主战坦克就此诞生。T-80UD主要技术特点是在T-80B的基础上安装6TD柴油机研制而成。1987年批量生产装备部队。1988年改进时,提高了动力装置和一些部件的可靠性,将“接触”披挂式

反应装甲换装成镶嵌式反应装甲。

1991年底,哈尔科夫马雷舍夫坦克厂(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共生产了800辆T-80UD。1993年,乌克兰在该车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了“堡垒”主战坦克。

T-80UM

该型坦克于1992年问世,采用了全新先进技术,例如新的全焊接炮塔和碎片型装甲,使该型坦克对穿甲弹和破甲弹的防护能力分别达到了相当于垂直钢装甲700毫米/1000毫米的水平;安装了新一代“化石”反应装甲,使车体防穿甲弹和破甲弹的能力达950毫米/1500毫米,炮塔防护力达1150毫米/1800毫米,现役120毫米及125毫米口径火炮所发射的弹种无法击穿该炮塔的前部复合装甲。

其主要改进是加装国产TO1-PO2T“龙舌兰-2”(Agava-2)夜视瞄准仪 ,取代旧式的 TO1-KO1“ 暴风雪 -PA”(Buran-PA)微光/红外夜视瞄准仪,原有的“月亮”(Luna)红外探照灯也因不再需要而被拆掉。

T-80UM还增加了导航系统,方便车长在协同作战中进行指挥控制,此外,该坦克还添加了多个模块化设计,包括战场管理系统、自动目标跟踪系统、新型战场敌我识别系统,全数字式发动机管理系统,车际信息系统等。

在发动机方面,该坦克还换装了改进后的GTD-1250G多燃料燃气轮机,能使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有效使用寿命延长27%,油耗减少9%。

T-80UM一直未曾公开露面,据悉只生产了少量,该坦克的不少技术都经过迭代升级,能够对其他早期的T-80坦克进行优化升级。

T-80UE

T-80UE坦克是1995年在T-80UM基础上,为参加希腊坦克招标而研制的改进型坦克,其加装了俄罗斯自行研制的自动变速箱,加装了更加先进的“窗帘-1”(Shtora-1)光电干扰系统,可降低坦克被制导武器命中的机率约 60%~80%。但最终希腊政府选择了德国“豹2”坦克,T-80UE当时只设计了1辆原型车。

2007年,俄国防部与鄂木斯克运输车辆制造厂设计局签署合同,将115辆T-80BV主战坦克升级为T-80UE-1。换装与T-80U相同的功率为918.75千瓦的GTD-1250燃气轮机。安装2A46M-4滑膛炮,火力得以提高,火控系统则换成了1V216M弹道计算机。加装功率为 18 千瓦的GTA-18辅助动力装置(APU)、PL-1激光测距仪、“接触 -5”爆炸反应式装甲 ,其性能优于T-80U。目前,俄军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下属的坎捷米罗夫卡第4近卫坦克师装备约300辆T-80U坦克,其中部分是T-80UE-1。

T-80UM1(雪豹)

T-80UM1坦克是T-80UM的改进型,1997年首次亮相,该坦克战斗全重为46吨,主要特点是安装了2A46M-4型125毫米滑膛炮,射击精度提高20%,射速7~9发/分,并装有火控原位测试系统,车长和炮长配有视频图像显示器。此外,T-80UM1还安装了“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与“窗帘”光电干扰系统配合,能使坦克的损伤率降低3.5倍。此外,由于该坦克装配了新型1V558弹道计算机,其射击精度也有所提升。

该车表面涂有伪装涂料,驾驶员的操纵杆改为方向盘。动力方面,T-80UM1采用了静液传动,从而提高了坦克的机动性、快速性以及传动装置的可靠性。通常道路上行驶时平均速度提高约12%,在转向行驶时,转向速度提高了33%。燃油消耗量降低5~10%,传动装置的寿命延长了30%,行动部分寿命延长了50%。

T-80UM2(黑鹰)

T-80UM2坦克是T-80U的进一步改进型,该坦克的作战效比T-80U高58%。该坦克配装一种加有先进装甲材料的新式全焊接铸钢炮塔。车体和炮塔有附加装甲。车体正面和炮塔上装有“化石”爆炸反应装甲,既能抗动能弹又能抗化学能弹。侧裙板也装有爆炸反应装甲。该车的突出特点是装有“鸫”2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能探测和跟踪来袭反坦克导弹,并在反坦克导弹命中之前使其失效。

该坦克安装2A46M型125毫米滑膛炮,配有新式自动装弹机和计算机化的火控系统,可在进行间对固定或移动目标射击,首发命中率高。炮塔顶部装有风速传感器。炮塔乘员布置与T-80U相反:炮长位于右侧,而车长位于左侧。采用GTD-1250G多燃料燃气轮机,并与改进的传动装置相匹配。配备的标准设备还包括:“图曼”快速灭火抑爆系统、防雷达探测涂层、先进的光电干扰设备、空调系统、数字式保密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1997年俄罗斯制造出了“黑鹰”坦克试验样车,但因为俄罗斯军方普遍倾向于T-72坦克系列,希望配备无人战斗室,以及能够遥控主武器,所以并没有量产该坦克,但是,在开发“黑鹰”坦克过程中获得的成果有助于俄罗斯坦克的后续研发,其中就包括T-14“阿玛塔”坦克的研制。

2022年3月,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方称俄罗斯唯一一辆T-80UM2被摧毁。

T-80UA

2005年,俄军推动改进T-80,提出了“T-80UA”计划,主要内容是对现役T-80U坦克实施翻修,改进火控系统、升级主炮并加强坦克防护能力。火控系统上,1A45火控系统升级为1A45-1,新增了自动目标追踪功能,弹道计算机运行速度翻倍,并降低各个环节的误差,使火炮射击反应速度和精度得到改善。主炮设计上,T-80UA坦克主炮配套的2E-42陀螺稳定仪也经过工艺革新,使得误差减半,垂直轴误差在0.2密位之内,水平轴误差在0.3密位之内。这意味着即使在2000米处射击,炮弹的垂直方位与水平方位误差也分别仅有40厘米和60厘米。

夜视仪部分,“暴风雪-PA”夜视仪从第二代更新为第三代,灵敏度有所增加,夜间对坦克目标的有效识别距离由1300米延伸至1800米,接近西方第一代热成像仪的水平。火炮部分,T-80UA 换装新式2A46M4滑膛炮,射击精度与身管寿命均有显著提高,加上新增的身管弯曲测量装置,坦克射击误差进一步缩小。

T-84(堡垒)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也试图提升T-80的作战能力,研制一种适合外销的坦克,T-84坦克就于1994年诞生。事实上,T-84坦克是在T-80UD基础上,增强了装甲防护,配备了“利刃”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窗帘”或“瓦尔塔”主动防护系统。坦克上配备了更强大的发动机,功率高达882千瓦。但这款名为“弯刀”的T-84并未引起买家的兴趣。

2008年,乌克兰推出了“堡垒”新型主战坦克。“堡垒”是量产型T-84坦克的重大改进型。该型坦克拥有新的炮塔,增强了装甲防护,附加了侧裙板,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改进了大量火控系统。在升级后,该坦克赢得了泰国的青睐,泰国与乌克兰签订了49辆“堡垒”坦克的合同,计划2015年交付完毕。然而,乌克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局势多次推迟坦克交付,直至2018年3月才交付完毕。

畅销国外

T-80系列坦克外销数据

购买国家

购买时间(年)

购买型号

购买数量(辆)

英国

1992

T-80

5

巴基斯坦

1996

T-80UD

320

塞浦路斯

1996

T-80U

41

2009

T-80UK

41

韩国

1998

T-80U

43

也门

2012

T-80BV

66

注:以上表格内容均引自参考资料

实战应用

炮打白宫事件

1993年9月21日,叶利钦违反宪法解散反对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议会,议会强烈反对,拒绝解散并投票弹劾叶利钦。10月2日达到高潮,冲突使俄罗斯走到了内战的边缘。在关键时刻,隶属于莫斯科卫戍部队的获得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的坎捷米罗夫卡第4近卫坦克师(即坎捷米罗夫卡坦克师)和近卫机械化步兵第2师包围、炮击了议会大楼,驱散了议会。坎捷米罗夫卡坦克师的T-80U坦克向白宫(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现为俄罗斯联邦政府办公大楼)开火时,发射了12枚炮弹,其中包括2发次口径穿甲弹,10发杀伤爆破榴弹。在坦克射击和大楼内发生火灾后,叶利钦的反对者放弃了抵抗。

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6年,T-80BV在俄军编成内首次参与车臣作战行动,在格罗兹尼郊外攻击反政府武装战绩颇佳,能有效摧毁3000米范围内目标,但在格罗兹尼城区与反政府武装分子作战损失严重。据俄媒报道,在作战过程中约150辆参战的T-80BV坦克中,约有25辆造成了无法修复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战役中,由于T-80BV技术保障差,导致了一部分不应该的损失。在战斗中有的T-80BV的爆炸反应装甲模块中没有装爆炸炸药,这实际上使爆炸反应装甲完全失去了增强防护的意义。

也门反政府内战

2014 年,也门爆发反政府内战。2015 年初,在首都萨那的战斗中,总统卫队使用的1辆T-80BV被叛军摧毁。1月22日,胡塞武装占领总统府、官邸和重要军事设施。随后,这些坦克参加了针对政府支持者和沙特联军的几次作战行动。在战斗中,又损失了几辆T-80BV,由于对手的战机在战场上完全占优势,以及坦克维修困难,T-80BV停止了作战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斗中,T-80BV多次遭到攻击,其中包括反坦克武器的攻击,而其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往往能保护坦克免受重大损伤。

俄乌冲突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乌双方都出动了T-80系列坦克,俄罗斯曾利用该坦克打击乌军指挥所,也可在冻土、泥泞土地上快速行进,通过热成像打击敌方军队。

2022年3月21日,美国《驱动》网站《战争地带》专栏3月21日发表文章,称俄罗斯唯一的T-80UM2坦克原型车在乌克兰被毁。

2022年5月16日,据报道,乌克兰一名软体工程师在俄乌冲突开始第8天,发现了一辆被遗弃的T-80坦克,这名软体工程师利用该坦克,已经击毁了24辆俄军坦克和战车。

2023年3月31日,俄罗斯T-80坦克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前沿阵地,2辆T-80坦克对乌军装甲车辆进行了火力突袭打击。

目前,俄乌战场上,俄罗斯派出了老式的T-80坦克,还有改进后的T-80BV、T-80U以及部分T-80BVM,其中T-80BVM装备了最新的“化石”爆反装甲,防护能力明显提升,而乌克兰派出的T-80坦克型号为T-80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