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三所重点大学之一。200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有南校区、北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1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9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6703人,专任教师1564人、外聘教师112人。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0个,本科专业44个,直属附属医院4所,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历史沿革
国立贵阳医学院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守,沦陷区学生纷纷失学,流离失所。部分学生流亡至战略后方西南地区,教育部一方面为给流亡医学生提供继续就学机会,另一方面为奠定西南地区医学教育基础,决定在贵州省贵阳市建立国立贵阳医学院。1938年1月1日,筹委会在汉口建立。1938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成立,李宗恩为院长。1947年7月,李宗恩调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另任朱懋根为院长。当时的贵阳医学院为全国仅有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

贵阳医学院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950年12月24日,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9月2日,贵阳医学院南校区正式启用。
贵州医科大学
2015年1月30日,更名贵州医科大学。2016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创立“协和班”实施临床专业“5+3”一体化人才培养;2019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医科院校;2022年7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贵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七星关分院挂牌。

学校现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0个,本科专业45个。
院系 | 专业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医学实验技术 |
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协和班)、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 |
药学院 | 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临床药学、药学(中外合作办学) |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 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妇幼保健医学 |
麻醉学院 | 麻醉学 |
口腔学院 | 口腔医学 |
医学影像学院 | 医学影像学、智能影像工程 |
生物与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大健康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康复治疗学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助产学 |
法医学院 | 法医学 |
医学检验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运动与健康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康复 |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药事管理、教育技术学 |
医学人文学院 | 法学、应用心理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儿科学院 | 儿科学 |
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 |
海外教育学院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现有专、兼职教师1676人,其中专任教师1564人、外聘教师112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8人;贵州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百人领军人才5人、千人创新创业人才6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4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个,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23个。
类别 | 姓名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梁贵友、刘文、田晓滨、沈祥春、于燕妮、何志旭等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梁贵友等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汤磊、李洁琪等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汤磊、沈祥春、李洁琪、何志旭 |
中国青年科技奖 | 何志旭 |
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梁贵友、汤磊、何志旭等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有贵州省一流学科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
类别 | 名称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中西医结合 |
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临床医学 |
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 | 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体育、应用心理、护理 、药学、生物与医药 |
贵州省一流学科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 | 现代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学科群 |
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贵州省重点学科 | 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
教育教学
截止2022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已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法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生物技术、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药学、临床医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健康服务与管理、药事管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医学信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实验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物制剂、法医学、护理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基于科学研究思维培养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综合实验》《人体解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环境卫生学,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体育与健康课程医学,免疫学,新视野大学英语,组织学与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生物学,基础化学,医学心理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分析化学 |
附属医院
截止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
附属关系 | 医院 |
直属附属医院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非直属附属医院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安顺中心医院(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六盘水人民医院(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铜仁医院(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妇女儿童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六盘市妇幼保健院) |
参考资料: |
合作交流
贵州医科大学与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台湾中南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大学等众多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公共卫生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贵州医科大学华为云学院”;与贵州腾威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教学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与国药集团贵州同济堂有限公司开展共建合作交流。
贵州医科大学与泰国清迈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国立医院、美国密歇根奥克兰大学等大学和医院开展学术交流访问;与英国邓迪大学合作开办3+1+1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培养项目。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以医药卫生类资源为主。截至2020年1月,学校图书馆拥有各类文献251.1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00.9万册、电子图书50.3万种。有正式数字资源15种,其中中文数据库6种,包含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资讯、超星移动图书馆、人大复印期刊、北大法宝数据库;外文数据库9种,包含ESI、Web of science- Incites、SCIE、德温特、EBSCO、OVID-Lww、Wiley Blackwell、Elsevier SD、OUP数据库(2011-2017全文)数据库、忧阅外文电子书。

学术期刊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1939年创刊,月刊,贵州医科大学主管主办,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开设栏目:特约专论、专题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学法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学研究和病例报道等。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华首席医学网》等数据库收录。
科研平台
截止2022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贵州省重点实验室3个,贵州省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3个,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贵州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共19个。
类别 | 名称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地方病与少数民族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实验室) | 细胞工程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西南中药民族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
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贵州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 | 贵州省实验动物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干细胞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开发应用工程实验室 |
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贵州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贵州省协同创新中心 | 贵州省现代药物研究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地方病及民族区域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
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贵州省健康大数据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贵州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高等学校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高等学校工程中心 | 贵州省高等学校生殖医学检验工程中心 |
贵州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贵州省高等学校现代法医司法鉴定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药物化学工程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学术成果
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项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技奖1项、贵州省科技奖一等奖6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58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577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肺癌精准放射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文化传统
贵州医科大学的象征有校徽、校歌、校旗、校训等。
校徽
贵州医科大学校徽为圆形,中间为上绕一蛇、上端两侧有翼的杖和数字 “1938”,圆环上方为“贵州医科大学”毛体字样,下方为两枚橄榄枝和“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校歌
贵州医科大学校歌沿用《国立贵阳医学院校歌》,创作于1940年,丁晓先作词、应尚能作曲。
我武维扬,国势方张,
吾校应运,设于贵阳,
发扬民族文化,树立科学信仰,
适应时代需要,责任在吾党,
推行公医制度,保障边民健康,
适应地方需要,责任在吾党,
敦励学行,诚为宝,服务人群,忠是尚。
展思将来,敬念既往,谆谆校训,毋忘!毋忘!
——《贵州医科大学校歌》
校旗
贵州医科大学校旗为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旗面为白色,中央印有蓝色毛体“贵州医科大学”和“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校训
贵州医科大学的校训为“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
校训释义是“惟能对自己忠实,乃能言治事治学;欲建设合於中国内地政治经济情形之公医制度,尤须具有服务人群的精神。历史教训,固应重视;但我国千余年来拟古之恶习,实应纠正。建设新中国,仍应以现在及未来之社会趋势为准则。”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名誉校长 | 钟南山 |
党委书记 | 梁贵友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罗 鹏 |
党委副书记 | 刘 文、汤 磊 |
省纪委、省监委派驻贵州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 | 陈代勇 |
副校长 | 罗 俊、田晓滨、曾柱、蒋红梅、沈祥春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 历任书记 |
1938-1947 | 李宗恩 | 2003-2007 | 包怀恩 | 1956-1957 | 解彭年 | 1984-1989 | 李吉杰 |
1947 | 王季午(代) | 2007-2012 | 宋宇峰 | 1957-1960 | 王振江 | 1989-1991 | 万方亮 |
1947-1968 | 朱懋根 | 2012-2018 | 何志旭 | 1960-1965 | 张植范 | 1991-1998 | 洪宗良 |
1978-1982 | 高尚义 | 2018-2020 | 梁贵友 | 1965-1966 | 陈远吉 | 2000-2010 | 姚小泉 |
1982-1986 | 张美祥 | 2020至今 | 罗鹏 | 1972-1973 | 葛正达 | 2010-2014 | 赵明仁 |
1986-1998 | 张维元 | | | 1978-1982 | 方士新 | 2014-2019 | 林昌虎 |
1998-2003 | 任锡麟 | | | 1982-1984 | 高尚义 | 2020至今 | 梁贵友 |
参考资料: |
校园
贵州医科大学占地124.53万平方米,由南校区、北校区两个校区组成,其中南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南校区
南校区,因作为学校法定注册地一般也被称为贵州医科大学本部,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栋青路2号。2014年,位于花溪大学城的南校区建设完成,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7000人。南校区(校本部)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麻醉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大健康学院、儿科学院等。

北校区
北校区,因历史悠久一般也被称为贵州医科大学老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4号。北校区(老校区)有临床医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法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口腔医学院、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等。
建设中校区
贵州医科大学云漫湖校区选址位于马场镇,占地面积215.2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47.09万平方米。
知名校友
学术界
贵州医科大学大学校友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有神经精神病学家陈学诗,眼科专家袁佳琴,心血管病学家赵昜,中医学家刘尚义,运动医学家黄光民,心血管病学家蔡运昌,泌尿外科专家孙兆林,肿瘤学家夏廷毅,药物化学家谭宁华,医学昆虫学家虞以新,血液学家刘廷析等。
商界
金融界中著名的贵州医科大学大学校友有智诚集团总经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