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简称中南林科大),是一所具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建设,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498号。学校校园的总占地面积为1388亩,在校外有着一个森林公园作为实验林场,占地面积有七万多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校历史、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标志性建筑、行政管理、杰出校友、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简称中南林科大),是一所具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建设,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498号。学校校园的总占地面积为1388亩,在校外有着一个森林公园作为实验林场,占地面积有七万多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校历史、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标志性建筑、行政管理、杰出校友、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中南林科大
1958年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498号
公立院校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1388亩
截止2023年3月,在校学生3万余人
截止2023年3月,在校老师2337人
湖南林学院、华南农学院林学系
截至2023年3月,党委书记:王汉青;校长:吴义强
10月5日
刘惠民、周光辉、李来庚、刘裕春、黄喜佳、黄诚等
求是求新,树木树人
科技栋梁之歌
10538
5
80
综合类
6
36
截止至2023年3月,在校学生3万余人,在校老师2337人;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类有特色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9个、还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在ESI全球排名前1%中有6个学科。
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湖南林学院和1917年建立的华南农学院林学系,1963年时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1970年与华南农学院合并组成广东农林学院。2000年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2003年实现了历史性回归,学院迁回长沙,同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2005年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并沿用至今。2006年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1941年创建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7年省农、工、商三校合并成立克强学院,1950年克强学院与有关学校合并成立省立修业农业专科学校,1951年湖南大学农学院和省立修业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湖南农学院、1958年7月成立湖南林学院,校址在长沙南门外烂泥冲,原林业部长沙林校校址。
1906年建立湖南甲科农业学堂、1921年改为湖南省立甲等农业学校、1938年迁往沾溪浦市、1941年改为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湖南林学院成立前:1947年改名为省立津市农校、1950年改名为湖南省立农专、1954年湖南林业学校创办,1959年1月,成立湖南林学院,1961年9月,省森林工业学校和省林业机械化学校并入林校,改名湖南林业学校,1964年,因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林校搬回长沙;1988年,省林业技工学校迁入林校院内;2000年经省政府同意,湖南林业技工学校与湖南林业学校一起并入中南林学院。
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湖南经济干部进修学院,其前身为湖南工交干部学校,1982年学院正式在荣家湾挂牌办公,1983年更名为湖南经济管理工部学院;2003年7月加挂湖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牌子,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2006并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917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成立;1924年合入成立广东大学;1952成立华南林学院;1958年原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划出,成立广东林学院;1962年广东林学院并回华南农学院,改为林学系,即华南农学院林学系。1963年,在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让1958年在湖南长沙建成的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1970年,华南农学院并入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迁到湖南溆浦县更名湖南林学院;1978年恢复原校名中南林学院;1980年株洲新校区动工第二年学校陆续迁往新校区;2000年湖南林业学校和1979年成立的湖南省林业技工学校一同并入中南林学院;2003年,于1958年成立的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
200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于1982年创办的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教育部同意其与英国班戈大学合作设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Bangor Colleg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成为湖南省第一个非独立法人而是学校之间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4年1月18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江国有芦头林场更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验林场,移交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管理。2021年10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加入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
截止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下设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流与交通学院、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音乐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学院、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班戈学院、涉外学院24个教学机构以及北京教学点(专科),共开设了80个本科专业。(院系所属学科详细见下表)
院系 | 开设专业(类) | 院系 | 开设专业(类) |
林学院 | 林学、经济林、森林保护、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和生物科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森林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类、能源动力类 |
物流与交通学院 | 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 | 风景园林学院 | 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 |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家具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人工智能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 |
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 | 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和翻译等 | 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政法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 |
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舞蹈学 | 班戈学院 | 林学、金融学、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 |
国际学院 | 环境科学 |
个别学院是依托在其他学院上进行办学抑或是校外独立院校故而在此表进行罗列。
院系 | 职务 | 开设专业/办学课程 |
继续教育学院 | 负责高起专、专升本、高起本学生的教学 | 高起专: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人力资源管理、艺术设计 专升本:英语、法学、林学、园林、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金融学、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高起本:法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园林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二级教学单位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
涉外学院 | 独立学院 | 风景园林、视觉传达设计、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英语、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等22个本科专业 |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9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1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学科6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设置了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九大学科门类。
项目名称 | 学科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法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 | 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生态学 |
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 | 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智慧林业、土木工程、设计学 |
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 | 林业工程 |
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 | 林学、生物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 |
自主设置交叉学科 | 智慧林业 |
全球前1%学科 | 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科学 |
截止至2023年3月以上资料来源于
截止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5个、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6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林学、森林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生物技术、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风景园林、园林、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土木工程、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音乐表演 |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 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森林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环境工程、粮食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园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物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农林经济管理、翻译 |
省部级优势专业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土木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环境科学、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园林、森林工程、生态学、生物技术 |
以上资料来源于
截止至2022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2337人,有着各类高级职称的教师966人,其中有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四位双聘院士,荣获国家级职称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有两名优秀的教师选入了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还有着其他省级优秀职称的如芙蓉学者、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智库领军人才等百人,有着一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5个。
部分教师职称信息
项目 | 名单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义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 曹福亮、尹伟伦、朱蓓薇、李培武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 | 吴义强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吴义强、林亲录 |
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 卿彦 |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万才超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吴义强、林亲录、李新功、张仲凤、闫文德、任佳丽 |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 吴义强、林亲录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谭晓风、吴义强、袁德义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王汉青、谭晓风、曾思齐、杨柳青、陈洪、佘济云、文仕知、廖小平、项文化、赵运林、林亲录、吴义强、贺国京、周国英、钟海雁、闫文德、刘高强、袁德义、李新功、张仲凤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林亲录、李新功、张仲凤、闫文德、任佳丽 |
中国青年科技奖 | 张仲凤 |
全国优秀教师 | 蒋兰香、吴义强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 袁红梅 |
截止至2022年10月以上资料来自
截止至2023年3月,学校有着涉外学院、国际学院、班戈学院为学生提供出国机会,外国友人来中国留学的机会,先后与25个国家(地区)的9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师资进修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访学、专业实践及游学等多形式对外交流。其中班戈学院参与并主导“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2016年3月“十三五”计划开展以来,学校累计共派出1181名学生前往各国交流学习,2021年学校国际学生共有112人,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访学各层面,学历生比例达到84%。
学校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0个。
部分科研平台信息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农林生物质绿色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南方人工林病虫害防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
南方森林资源经营与监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了醇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绿色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位观测研究站 | 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湖南南山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
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中亚热带林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湖南张家界生态旅游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木竹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2011协同创新中心 | |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南省竹木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南省木本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南省环境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 | 湖南省森林资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 |
湖南省木质资源定向转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 | |
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 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
现代木结构工程材制造及应用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 |
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 竹业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亚热带森林生态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 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
亚热带珍稀林药资源高效利用及产业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 |
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 |
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 |
科普基地 | 芦头实验林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
截止至2023年3月以上资料来源于
图书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在1958年建成,有着实体藏书有240.1万册件。其次拥有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60个,电子图书204.1万册,电子期刊5.1万种累计92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095.1万篇。图书馆由东馆、西馆和22个学院资料室组成。总面积4.1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900个。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来源刊,《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是中国林业类的学术性核心期刊。在每月底前出版发行。主要刊登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侧重森林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学(侧重生物资源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一级学科涵盖的学科专业论文,同时兼顾环境科学与工程(侧重植物修复)、食品科学与工程(侧重林产品加工)、风景园林、生态旅游、林业经济管理等学科专业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引文数据库来源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收录期刊。其主要栏目为生态文明论坛(包括生态文化、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生态与环境法学、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研究。
《经济林研究》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唯一的反映全球经济林学科与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业性科技期刊。主要刊登经济林、果树及观赏园艺等学科栽培、育种、育苗(包括常规育苗和快速繁殖育苗)、生物科学与技术、产品加工利用与贮藏、资源开发与利用、生产经营与管理、发展战略以及与经济林、果树及观赏园艺有关的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昆虫学、病理学等方面的论文,设有综述、述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实用技术、发展战略等栏目。
《家具与室内装饰》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是全国家具与室内装饰类核心期刊,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委员会会刊。其主要栏目为有资讯前沿(家具)、家具广场、室内装饰、家具设计、设计论坛、异域采风、名匠工场、设计大赛、工艺技术、展会快讯、灯饰照明。
截止至2022年12月,学校在科研方面所呈现的结果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湖南光召科技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4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6项;获授权专利1099件,其中,国际、国家发明专利739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学校遴选的权威(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4部。
校徽释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徽的整体是一个“中”字,“中”字的那一竖象征着树木和数字“1”,寓意学校的性质月以及学校在新时期也不断努力,在各个学科专业中争取第一;在“中”字中融入英文校名“C”和“S"两个字母,体现了学校对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视;层层叠叠的“口”既是代表国际文化交流像飘带一般对树都围绕如其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发展,又象征着层层叠叠的树木、摊开的书本、生长的树枝是学校作为高等林业院校的特征,体现其对育人育才使命担当,更是体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子如层层叠叠的树木一般遍布各地;最后1958是学校的建立时间,边上的星星起着衬托核心标志的作用,象征着学校全体师生为同一个目标奋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求是求新,树木树人”,上句中“求是”是对科学、真理、规律的求学之心,“求新”意为对求索创新精神的追求,是一所大学对学生的最真切的要求,是学校是否能出人才、出成果的根本所在;而下句“树木”是学校要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是学校为林业建设服务的宣誓,与三句一样“树人”名义呼之欲出是作为学校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任务。校训展示了学校的精神、办学理念、办学宗旨还有其根本任务,体现了学院所承载的历史责任的厚重和大气。
歌名:科栋梁之歌
歌词:我们我们闪光的年轮铭刻,铭刻着历史的沧桑风云;我们我们挺拔的风姿,高攀起中南大地的一片绿荫。我们我们智慧的目光,聚焦在现代科学的前阵;我们我们壮阔的襟怀,去染绿祖国山河的每一个早晨。每一双手都摄着永恒的春天,每一颗心都闪亮科技的星辰。求是求新啊,树木树人。求是求新啊,树木树人。我们是创造未来的科技栋梁,我们的光荣光荣是装点装点祖国的青春!春,青春!(详细歌词顺序及以及乐谱见下图)
图书馆
由东馆、西馆和22个学院资料室组成。东馆于2004年10月30日落成,高8层,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造型别致、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这座高智能的现代化图书馆耸立在校园中心,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西馆始建于1998年,改扩建后面积为1.56万平方米,于2019年9月对外开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验林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验林场原名平江国有芦头林场,位于湖南省平江县东南面,罗霄山脉北部,距平江县城50公里。是隶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管理的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也是全国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湖南省十佳林场、湖南省首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王汉青 |
校长 | 吴义强 |
党委副书记 | 吴义强、仇怡 |
副校长 | 朱道弘、尹双凤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严曙光 |
陈冬林 | |
王忠伟 | |
尹健 | |
闫文德 |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杨鑫铨 |
以上资料截止至2023年3月,来源于
院校时期 | 职务 | 时间 | 姓名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党委书记 | 2005-2008 | 李红 |
2008-2012 | 章怀云 | ||
2012-2016 | 曾思齐 | ||
2016.3-2016.10 | 胡长清 | ||
2016-2019 | 赵运林 | ||
校长 | 2005-2008 | 章怀云 | |
2008-2016 | (无) | ||
2016-2022 | 廖小平 |
院校时期 | 职务 | 时间 | 姓名 |
原湖南林学院、中南林学院 | 党委书记 | 1959-1966 | 梁书文 |
1971-1973 | 牛正明 | ||
1973-1975 | 杜雷 | ||
2016.3-2016.10 | 胡长清 | ||
1976-1979 | 张宏光 | ||
1980-1984 | 钱聚道 | ||
1984-1985 | 刘仲基 | ||
1985-1994 | 谢朝柱 | ||
1997-2001 | 肖子来 | ||
2001-2005 | 李红 | ||
校长 | 1959-1962 | 王雨时 | |
1964-1968 | 沈鹏飞 | ||
1968-1973 | 牛正明(革委会主任) | ||
1973-1975 | 杜雷(革委会主任) | ||
1976-1979 | 张宏光 | ||
1980-1984 | 雷天一 | ||
1985-1993 | 刘仲基 | ||
2001-2005 | 章怀云 |
院校时期 | 职务 | 时间 | 姓名 |
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党委书记 | 1984-1986 | 胡浩正(临时党委) |
1971-1973 | 陈建祥 | ||
1991-1995 | 刘长远 | ||
1995-1997 | 刘殿兴 | ||
1998-2003 | 陈学军 | ||
2003-2006 | 蔡四桂 | ||
校长 | 1984-1986 | 胡浩正 | |
1986-1991 | 陈建祥 | ||
1994-1998 | 章翼霄 | ||
1998-2006 | 彭光武 |
院校时期 | 职务 | 时间 | 姓名 |
原湖南林业学校 | 党委书记 | 1955 | 李振芳 |
1956-1960 | 高裕民 | ||
1961-1963 | 刘彦辰 | ||
1964-1966 | 程荣普 | ||
1970-1973 | 马景阳 | ||
1974-1975 | 张志清 | ||
1980-1982 | 马景阳 | ||
1983-1984 | 彭文彬 | ||
1985-1987 | 杨石恩 | ||
1989-1991 | 张健 | ||
1992-1999 | 易宗文 | ||
1999-2000 | 张和清 | ||
校长 | 1954-1958 | 文云龙 | |
1958-1960 | 谷曼 | ||
1961-1963 | 刘彦辰 | ||
1964-1968 | 程荣普 | ||
1972-1975 | 张志清 | ||
1980-1982 | 张艾松 | ||
1983-2000 | 易宗文 |
院校时期 | 职务 | 时间 | 姓名 |
原湖南农机研究所 | 书记 | 1958-1962 | 曹致祥 |
1964-1971 | 韩光 | ||
1971-1971 | 刘革健 | ||
1973-1983 | 王永昌 | ||
1983-1985 | 卢玉祥 | ||
1986-1990 | 胡红普 | ||
1990-1993 | 姚罕闻 | ||
1993-1998 | 梁其昌 | ||
1998-2000 | 邹志文 | ||
2000-2006 | 蒋建业 | ||
所长 | 1958-1961 | 张鹤亭 | |
1962-1968 | 韩光 | ||
1968-1970 | 韩光(革委会主任) | ||
1973-1979 | 王永昌(革委会主任) | ||
1979-1997 | 王永昌 | ||
1980-1983 | 夏德济(代所长) | ||
1985-1993 | 贾大锄 | ||
1993-1999 | 曾席珍 | ||
2000-2006 | 蒋建业 |
截止至2023年3月,以上资料来自
姓名 | 职位与荣誉 |
刘惠民 | 西南林业大学校长 |
李来庚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
彭长辉 | “三元生态系统模型”创始人、加拿大首席科学家、执教于魁北克大学的生态学博士、终身教授、“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主席 |
黄喜佳 | 深圳市秋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夏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惠东县秋实林业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
以上资料截止至2023年3月
2022年9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2021年12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被认定为“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单位。
2021年9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评湖南省高校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