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校前身为河北省地质局七二一大学,1982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独立建制的成人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3年,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纳入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系列。2021年9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57亩;设有10个教学单位,开设24个专业;有在校生7275人,教职工297人。
历史沿革
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河北省地质局七二一大学,1982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独立建制的成人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3年,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纳入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系列。
2021年9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度第二批专科层次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明确设置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12月,河北省教育厅最新发布关于转发改建为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文件的通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改建为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213050139,由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进行管理。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校主要以培养全日制高职高专人才为主,以成人高等专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补充,兼为系统内地质干部、工人提供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为系统外相关行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地质工勘系、建筑设计系、财经商贸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体育健康系、基础部、思政教研部等30个处室、系部,开设涵盖地质工勘类、建筑设计类、财经商贸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及体育健康类五大类专业群的24个专业,并逐步向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矿山恢复与治理、土地整治、不动产登记等专业方向拓展。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始终立足地质、服务河北、依托行业、面向一线,为社会和地矿行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国家级团体特等奖三项,一等奖二十余项,二三等奖、优秀奖百余项,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独特而又显著地优势。
学校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国土资源、地矿、环境、冶金、有色、水利、财经系统进行广泛联系,建立了稳定的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发展后劲足,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好评,在河北省享有较高口碑。在地矿事业“五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建立进程中,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5月,有在校生7275人,教职工297人,专业技术人员262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60人,博士1人,研究生124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省部级科研平台分别有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 、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岩石矿物材料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下人工环境智慧开发与管控技术创新中心等。
学校荣誉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直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教育系统“工人先锋号”等各类荣誉80余项。
校园文化
校训
学校秉承“探清祖国宝藏”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三十余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地质学科门类齐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置以及突出应用的人才培养、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
校园环境
学校北校区位于石家庄市中山西路901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蟠龙湖校区位于石家庄西南,毗邻元氏蟠龙湖风景区,人文环境优雅,占地257亩。




展开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毛景文,男,1956年12月生,山西运城市人,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系,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
家。2011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称号,2017年当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获得国际矿床成因协会杰出成就奖。现任中
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
任。此外,毛景文院士还担任国际矿床学权威期刊《Ore Gedology Reviews》副主编,国内核心期刊《矿床地质》主编。

注释
[a]数据截至时间为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