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贵州理工学院于2011年7月启动创建,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
截至2022年12月,贵州理工学院占地111.2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45.9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2581人,专任教师630人、外聘教师177人。学校设置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2011年1月,贵州省政协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创建贵州理工大学的建议》;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贵州理工学院的创建工作。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贵州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理工、民族医药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3月29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筹建贵州理工学院的通知》,正式同意筹建贵州理工学院;7月12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下文正式组建了中国共产党贵州理工学院委员会。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文正式批准建立贵州理工学院;5月22日,贵州理工学院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贵州理工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2年12月,贵州理工学院设置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
院系 | 专业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 | 制药工程、生物制药、酿酒工程 |
矿业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采矿工程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投资学 |
大数据学院 | 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
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 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设计、建筑学 |
材料化学与冶金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焊接技术与工程 |
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 |
理学院 | 应用统计学 |
体育学院 | 休闲体育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继续教育学院 | |
国际教育学院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贵州理工学院有教职工916人,其中正高职称100人,副高职称295人,博士学历教师24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管专家(Ⅰ类、Ⅱ类)、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近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金师”近10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龙飞;
全国优秀教师:陈燕秀;
贵州省普通高校“金师”:陈燕秀、唐安江、杜学领;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贵州理工学院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2个。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
教育教学
截至2022年12月,贵州理工学院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安全工程、工程管理、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国家级一流课程:电路原理、Know Before You Go:趣谈“一带一路”
合作交流
贵州理工学院分别与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中航贵飞、阿里巴巴等开展联合办学,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9月,贵州理工学院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04.6万册,电子期刊6.8万册,学位论文554.87万册,音视频119760小时。

学术出版
《机械与电子》:1983年创刊,月刊,贵州理工学院主管主办。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开设栏目:研究与设计、自动控制与检测、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等。
《贵州农机化》:1983创刊,季刊,贵州理工学院主管、贵州省农机化促进中心主办,是行业指导性刊物。开设栏目:农机论坛、创新园地、研究与探讨、教学研究、教育研究、乡村振兴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9月,贵州理工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2个,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
类别 | 名称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贵州省果酒酿造工程研究中心 |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 | 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 |
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 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磷煤资源清洁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能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岩溶工程地质与隐伏矿产资源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特色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 工程研究中心 |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医药微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流程性工业新过程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无人机应急减灾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医工交叉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2013-2022年,贵州理工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4部,主编与参编各类教材38部,主持研制国际ISO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研制起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多项,获各类知识产权58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化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16项。
校园文化
贵州理工学院的象征有校徽、校歌、校训等。
校徽
贵州理工学院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为圆形,以红色为基础色,由“贵州理工学院”英文缩写“GIT”为基本元素组合构成并进行变形;“G”“I”“T”构成类似“地球轨道”或“分子轨道”的图形,“I”变形成向上喷发的火箭;“G”、“I”、“T”字母组合成“西”字。

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圆形证章,证章印有校名标识;教职工徽章为红底白字,学生徽章为蓝底白字。

校歌
贵州理工学院校歌为《莫负好时光》。
山环水镶,贵山之阳。
筚路蓝缕,再谱华章。
风雨铸梦想,灼灼绽芬芳。
学子心怀家国,何惧道阻且长?
工业发展脊梁,吾辈奋勇担当!
休说来日方长,
为学只争朝夕,
知行至善,厚积薄发,
莫负好时光!
——《莫负好时光》
校训
贵州理工学院的校训为“知行至善 厚积薄发”。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 苏向东 | 院长 | 潘良明 |
党委副书记 | 潘良明、高勇 | 副院长 | 胡兴灿、林长松、张开智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贺梦依 | 参考资料: |
校园
贵州理工学院占地111.24万平方米,由蔡家关校区、贵安校区两个校区组成,其中蔡家关校区占地58.05万平方米,贵安校区占地120.61万平方米。

蔡家关校区
蔡家关校区,因历史悠久一般也被称为贵州理工学院老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蔡关路1号。
贵安校区
2019年8月26日,位于贵安新区的贵安校区投入使用,规划建筑面积66.95万平方米,可以容纳全日制学生15000人。建筑工期始于2015年6月,一期工程2019年8月贵安校区启用,大数据学院、理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陆续迁入贵安校区。